《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合集下载

本刊投稿须知r

本刊投稿须知r
者 , 出版 年 :析 出文 献 的 页码 .
8 )作者 简介 :作 者姓名 、 出生年 、性别、籍贯( 市县) 省 、职称 、学位、研 究方向。 4 .文稿 属省 部 级 以上 基金 项 目,请 标 明 项 目名 称 、项 目编 号 ,本 刊 将优 先 送 审 或 发 表 。 5 文稿 初 审 通过 ,即 发 用 稿通 知 , 个 月 内未接 到 本 刊 用 稿 通知 ( 方 另 有 约 定者 除外 ) . 双 ,请 自行
5 )作者 单位 :包括 单位 全称和 单位所在省 市名 及单位 邮政编码。
4 )摘 要 :请 用2 0 0 字 简明扼要 地 陈述 全 文 的基 本 内容 、主要 观 点和 结 论 。 不 分段 ,避 免 “ 0-30 本
文、笔者”字样。摘要是稿件 的重要组成部 分 ,请作者 务必 用心 写好 。 5 )关键词 :从 文中选 出最能反映论 文主题 内容、 关键问题和创新思想的词或词 组3 8 ,词 与词 -个
注在文 中和 文末 ,参考文献在 文内只 引用一次 的 ,页码 标在文末 参考文献 中;多次 引用同一作 者的 同一 文 献 , 全 文不 论 在何 处 出现 只 能 用 同一 个 序 号标 引 , 页码 随 文标 在序 号 后 面。 文 末 参 考 文 献 的
具体 著 录格 式 :
a 引 用书籍 :作 者 . . 书名 [】出版 地 : 出版 社 , 出版 年 : 页码 . M. b 引 用期 刊 :作 者 . . 文题 [ . 名 ,年 ( ) 页码 . J刊 ] 期 : C 引 用报 纸 :作 者 . . 文题 . 报名 , 出版年 月 E( 次) l版 . d专著 中析 出的 文献 :析 出文 献作 者 . 出文 献题名 【】 . 析 M/ /专著主 要 责 任 者 . 专著 题名 . 出版地 : 出版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
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投稿要求本刊为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哲学社会科学领域中的科研学术论文欢迎校社会科学版稿件登记及处理情况表和a2辽宁工业大学社会科学版论文作者自我评价表表格可到辽宁工业大学网站网页下载
《 宁工业大学学报 ( 辽 社会科 学版) 》投稿要求
本刊 为 综合性 学 术期 刊 ,主要 刊登 哲学 、社 会科 学领 域 中 的科研 学术 论 文 ,欢 迎校 内 外作者 赐稿 。向辽 宁工学 院学 报投 稿者 须要 用钢 笔或 圆珠 笔仔 细填 写 《 A1 ( 辽宁工 业 大学
电子 邮箱 slx @16c m,一 般不 少于 5 0 kg b 2 . o 0 0字 。
二 、来稿 如在 3 月内未收 到采用 通 知 ,可 自行处 理 。由于编 辑部 人力有 限 ,来 稿一 律 个
不 退 ,请见谅 。
三 、格式 要求 : ( )标题 。文 章正 题不超 过 2 一 0字 ,必 要时 可加 副标题 。文 内标题 或小 节 的层 次序 号
( )正 文 。本 刊为 中文 期刊 ,论文叙 述应 以中文为主 ,所 用文字 除特 殊需 要外 ,应 以 三 中国文字 改革委 员会 发布 的 《 化字 总表 》(9437国务 院发 布 ,18 .. 简 16 .. 9 662 4国家语委 重新 发布 )为标准 。文 中记 时 、记数 、记量 等 除特 殊 需要外 均采 用阿 拉伯数 字 。 ( )参考 文献 。论文 中 引用 的观 点 、材 料 须标 明 出处 ,置 于文末 。参 考文 献 的著录应 四
依 次为 一 、二 、三 、 四……( ( ( ) …… 1 ..… …() ) ) ) … 一) 二) ( 三 四) .3 2 4 1( ( ( … 234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

经济学研究统筹城乡发展 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3张桂文(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 摘要: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转换。

作为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只有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才能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关键词:统筹城乡发展;二元经济结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图分类号:F291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5)01-0121-07 一、统筹城乡发展是促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的根本途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城市以现代工业为主的非农业部门与农村传统农业部门并存的经济结构,它既包括产业结构,也包括区域结构。

发展中国家工业化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对这种相对落后的二元经济结构进行改造,使异质的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为同质的现代化的一元经济结构。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二元经济是国民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国民经济明显的二元结构特征,说明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农业部门仍处于传统的生产方式,第一产业仍存在大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从区域结构考察,二元经济结构表明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水平上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因此,只有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三农”问题。

从二元经济结构与经济总量增长的关系看,由于国情与体制的特殊性,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总量与结构的关系突出地表现为总量增长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滞后的矛盾,只有推进二元经济结构转换才能提高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对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问题,发展经济学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最著名和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及托达罗模式。

由于费景汉—拉尼斯模式是刘易斯模式的补充,学术界通常把这二者统称为刘易斯—费—拉尼斯模式。

异化实践论与异化劳动论的两次哲学翻转_马克思异化思想新探_董晋骞

异化实践论与异化劳动论的两次哲学翻转_马克思异化思想新探_董晋骞

收稿日期:2010-11-01修改日期:2010-12-10作者简介:董晋骞,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哲学博士。

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基金项目:2010年度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马克思普遍价值思想研究”(L10BZX008);辽宁省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培养项目“从实践到科学实践的发展”。

异化实践论与异化劳动论的两次哲学翻转①———马克思异化思想新探董晋骞(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长期以来,国内学界存在着对于马克思异化思想的“误读”“漏读”“混读”现象。

误把异化理论当成马克思哲学或马克思早期哲学思想加以研究、分析,进行学理上和运思上的肯定或否定。

实际上,异化理论属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

马克思从来没有肯定过异化理论。

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重要著作中集中阐明了自己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思想。

马克思深刻批判黑格尔唯心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扬弃其唯心论或直观机械性,彻底翻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异化理论,用自己全新的异化劳动和异化实践理论开启了唯物史观的全新视野。

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是和异化劳动论有着内在的客观联系的。

在其第一次哲学翻转中,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从“工人同生产的关系”出发,目标是“消灭劳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是对于劳动或异化劳动的根本否定性理论。

马克思在构建异化劳动论,完成其对黑格尔的唯心异化理论的第一次哲学翻转的同时,也在唯物史观、实践唯物主义的视野里构建了异化实践论。

马克思异化实践论从“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出发,目标是“改变世界”,是关于异化实践或实践的未来肯定性理论。

针对费尔巴哈等直观唯物主义的缺陷,马克思的异化实践论再次发挥了哲学的翻转作用。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和异化实践论与黑格尔异化理论和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之间有着本质区别。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度“十佳论文”评选揭晓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8年度“十佳论文”评选揭晓

第4期张旭,等:人工智能时代下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的“是”与“非”83〔28〕皮勇.人工智能刑事法治的基本问题〔J〕.比较法研究,2018(5): 160.Criminal Risk and Criminal L a w9 s Countermeasures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IntelligenceZHANG Xu YANG Fengyi(Law School,J il i n University,Changchun 130012, China)A 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not only improves social efficiency and welfare but also brings many social risks,among which is criminal risk.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AI crimes indeed have impact on the theory and norms of criminal law,but they are far from subverting the traditional criminal law.Returning to the subject concept of natural person's criminal law and dealing with AI crimes through adjustment rather than reconstruction is a reasonable choice for criminal law to guarantee social security and sound development of AI.Key W 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criminal risk;criminal subject;criminal liability【责任编辑至仁】《辽夺大学学板》(哲钍版)201 8年皮“十桂袼文”评逸揭晚为了提高辽宁大学学报的办刊质量、进一步扩大学报的学术影响力,经辽宁大学学报编委会研究决定,辽宁大学学报 编辑部组织对所刊发的文章根据其刊发两年后被引用、被转摘及其他学术影响力情况进行统计评价,择优产生“年度十佳 论文”,颁发证书,并予奖励。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

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3罗爱军(沈阳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处,辽宁沈阳110003)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精神和价值体系中最根本、最重要和最集中的价值内核。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价值取向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必须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大学生坚定政治信念,确立奋斗的理想目标,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7)03-0025-03 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更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大学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1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具体体现,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那些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居统治地位、起指导作用、从深层次科学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价值理念。

在我国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理念中,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的价值观,才能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P36-37)。

2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政治明见与哲学思辨论竞争文化的终结以及合作文化的兴起—从克尔伯格《超越竞争文化》一书谈起张康之No.1(7)——何谓共同体认同—对查尔斯·泰勒认同的分析邵晓光刘岩No.1(19)——马克思的实践思维辩证法—《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一门科学”的思想张兴国No.1(26)——一生不变的马克思—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余斌No.1(34)——全面从严治党视角下的领导干部家风建设韩小谦姚佳彤No.2(10)马克思正义观及其当代指导意义王国坛赵婷婷No.2(18)论《共产党宣言》之精神刘宁宁马海燕No.2(24)马克思辩证法方法论的理论来源及其运用—基于哲学辩证方法对科学方法的超越视角叔贵峰符越No.2(31)——中国共产党社会心理建设思想发展轨迹—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王月琴夏从亚No.3(1)——从邓小平“三个有利于”到习近平“四个有利于”———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张丹冯颜利No.3(7)论梭罗生态中心主义思想的形上境界与理性实践陆杰荣郭忠壮No.3(14)马克思价值范畴的三重维度解读刘艳菊No.3(22)澄清柯亨对马克思无产阶级理论的误解朱雪微No.6(22)《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实践观探析李刚No.6(29)身份·霸权·民主:拉克劳对马克思阶级理论的重构邓远萍郭咔咔No.6(36)回顾与展望:高清海与哲学基础理论研究李生琦No.6(4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应把握的几个维度张晓刚No.4(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的建设与审思王霞孟宪生No.4(8)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源与流的三个阐释维度郑舒婷No.4(16)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路径的效应分析顾爱华孙莹No.5(9)《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迭代式”治理:一种对中国治理范式与治理经验的思考杜宝贵陈磊No.5(17)论我国行政指导的诉讼救济孙萍邓小川No.5(24)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体系化创新与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王伟光李腾No.1(39)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三个关键点刘戒骄No.1(47)质量强国战略下的企业品牌导向发展模式研究—内涵、逻辑与未来展望袁少锋No.1(54)——新预算法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使用绩效的区域差异与对策启示赵桂芝冯海欣No.2(38)对外贸易、资源再配置与家庭人力资本投资—以我国非义务教育参与率为例崔日明于国民No.2(47)——最低生存成本在经济发展初期的阻碍作用—针对新古典主义经济增长模型在低收入国家中适用性的调整姚斌No.2(53)——信贷资金对海洋经济发展的贡献及效率分析—基于沿海11省面板数据模型和DEA模型的实证研究——马树才徐腊梅宋琪No.3(29)中国先进制造业海外技术并购的创新效应分析唐晓华高鹏No.3(42)中国国债利率期限结构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实证研究—基于动态Nelson Siegel模型周琳No.3(55)——不同测度方法下城镇化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谢地李梓旗No.4(22)——习惯形成下消费理性的理论探讨与实证检验蒋诗马树才No.4(33)公共教育支出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辽宁省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王敏金春红张刚No.4(4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引领价值杨立国No.5(31)贸易开放、收入水平与技能溢价—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的检验黄灿No.5(40)——政府采购、创新导向与企业技术创新赵宇No.5(51)商业保险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作用与评估—基于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郑秉文No.6(1)——财政支出政策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分析—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系统GMM实证检验杨志安李梦涵No.6(45)——教育在代际流动机制中的作用分析—基于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CFPS)的分析唐可月No.6(55)——《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区域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模式研究—以大连市为例马苹No.6(67)——管理理论与创新智慧会计:财务机器人与会计变革傅元略No.1(68)名人微博营销影响粉丝消费行为的决策机理研究霍春辉王晓睿张银丹No.1(79)东北地区知识型员工吸引与保留的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研究高英周菲郭衍宏No.1(89)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年龄管理的理论与政策柳清瑞刘淑娜郝婧范玥臻No.2(67)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的我国多维养老服务体系研究边恕黎蔺娴No.2(83)人口老龄化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基于多区域动态CGE模型的研究孙晔吕康银No.2(92)——媒体关注度、信息披露环境与投资者保护—基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实证分析张微微姚海鑫No.3(66)——商业养老保险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吴孝芹No.3(75)日本福利社会发展理论的实践应用及启示赵建国邵思齐No.3(85)虚拟品牌社区互动对消费者品牌推崇的影响李雪欣郭辰余婷No.4(47)收入差距、医疗保险与健康贫困的实证研究—基于CFPS数据的证据刘宇聂荣No.4(55)——辽宁国企高管薪酬激励有效性的实证分析李博周妍李子瑶No.4(64)如何应对辱虐式管理对知识型员工职业成长的影响———乐观解释风格调节效应的检验王鉴忠王璇王娆娜No.5(60)乡村旅游行业中农民创业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王海弘曹宁李仲广何雨晴No.5(70)超越后城市化的首都功能区与智慧胡同罗勇No.5(81)研发投资、技术并购对装备制造企业持续竞争力的影响李亚杰李沛浓No.6(76)共享单车的商品属性与市场无效率佟苍松No.6(86)社会医疗保险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金露曲秉春李盛基No.6(94)法学理论与实践论作为领域法的环境法:问题辨识与规范建构吴凯汪劲No.1(97)《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论领域法学理论在金融法学中的应用洪治纲No.1(108)—《大明律》转型的历史启示杨大春No.1(120)从部门法学到领域法学——犯罪论中“构成要件重合”的规范性、机能性分析〔日〕高桥则夫No.2(1)产业法之政策法源考—基于产业政策与产业法的关联性分析曹书陈婉玲No.2(106)——“危害最小化”的治毒政策及其借鉴意义王晓晓No.2(118)“一带一路”下中国与东盟国际多式联运承运人责任形式研究李璐玲张柯No.2(127)宪法性法律:党章之规范定位韩秀义闫明明No.3(93)检察环节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程序构建张云鹏刘琰No.3(105)审辩协同:认罪自愿性及真实性的有效保障—基于A市认罪案件审辩关系的实证分析白宇No.3(112)——人工智能时代下刑事风险与刑法应对的“是”与“非”张旭杨丰一No.4(75)论人工智能体的刑法定位孙杰No.4(84)以审判为中心视野下我国检警关系的反思与重构刘文强No.4(94)智慧社会语境下的网络犯罪情势及治理对策崔仕绣崔文广No.5(87)大数据时代数据网络犯罪的应对:以多重思维为视角邢志人莫治斌No.5(98)论海上交通事故类犯罪中信赖原则的适用—以船舶纵向组织分工为视角庞婧赵微No.5(108)——国际法视域下岛礁建设国际不法行为的判定邢政马明飞No.5(115)突破思想与现实的瓶颈:民营经济立法的若干思考唐晨No.6(103)地方立法中的反思理性—以G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例李明哲No.6(113)——关于加强民营经济激励型地方立法的建议张琳No.6(120)文艺理论与批评论艺术的审美意象创造王向峰No.1(131)诗的意境寻求与意象创造—以《诗经·蒹葭》为例王充闾No.1(139)——李仲元自书诗“多模态话语”的艺术建构刘萱No.1(146)动之为风律则为格:西论中化的中国文论主体性高楠扈航No.2(133)颠覆与再造:东北城市媒介形象的现代性构建冯露No.2(142)新媒介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建构、困境与突围王百娣赵凌河No.2(148)《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论京剧中的反观式美学意象胡胜柳逢霖No.2(157)时代对于现实主义文学的呼唤—关于现实主义文学有利于弘扬核心价值观问题的思考——王纯菲崔桂武No.4(104)自我与他者之间:谈五四时期中俄文学上的“相似性”张立军王丽云No.4(110)从美的表象到美的实践—维尔默审美表象辩证法思想探微孙琳琼刘子飞No.4(117)——现代传媒与文化汉语国际教育学术研究排名与热点分析(2015-2017)吴应辉郭晶No.3(124)俄罗斯汉语传播与中俄经贸合作相关性研究李宝贵于芳No.3(134)东南亚语言教学三元架构的形成与华文教学发展韩晓明No.3(143)战火中的旧上海芳华与媒介呈现—以“孤岛”时期《申报》电影广告为中心洪长晖No.5(123)——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传媒制度变迁动力研究卞地诗李兆友No.5(134)新媒体在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变迁中的功用张凌霄No.5(140)以人为本的成长逻辑: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个25年—基于学术视角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苏敏喻国明No.6(127)——瞿秋白与葛兰西:文艺意识形态人民观共振性分析吴晓璇韩春虎No.6(142)边地生存图谱的描绘与文学精神的表达—论新世纪陈应松的中篇小说创作康艳No.6(149)——国际经济与政治“一带一路”的理论本质是经济一体化谢来辉No.1(153)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实践进程中的冷战思维研究现状及再思考钮维敢孙超No.1(163)中日在亚洲的基础设施投资:竞争与合作刘洪钟丁文喻No.1(172)俄罗斯北极政策调整背景下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谢晓光程新波No.1(184)试析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对华“成本强加”战略谢斌李建京No.3(151)美国网络信息安全战略:发展历程、演进特征与实质刘勃然魏秀明No.3(159)美国医改举步维艰的公共选择理论分析任丽娜No.3(168)《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2019年总目录试论20世纪初朝鲜人移民夏威夷之动因马德义No.3(177)中国中亚研究70年:成就与问题孙壮志No.5(1)“一带一路”建设与中非合作:互构进程、合作路径及关注重点赵晨光No.5(145)华盛顿总统早期治国理念探研—以美国联邦政府平定“威士忌叛乱”为观察视角石庆环李俊霖No.5(155)——突尼斯复兴运动党转型原因与前景展望王光远张洪舰No.5(165)史学传承与资鉴《周礼》“天府”再说丁海斌谢宇欣No.2(164)民国初期奉天省破解财政困境的考察裴艳No.2(171)20世纪初黑龙江流域中俄边境贸易之探讨—基于瑷珲海关视域下张军费驰No.2(179)——安史之乱前幽州节度使中的西北旧将刘子凡No.4(126)论中国近代长途运输业的发轫—以张库大道贸易兴衰为例任君宇No.4(132)——从20世纪初之《泰东日报》看孙中山思想在东北的传播陈秋旭刘景岚No.4(141)皇帝的砚台:清代前期“宫作砚”的几个问题陈锋No.6(154)清代朝鲜燕行使的“西洋印象”—以《燕行录全集》为中心赵毅孙琳No.6(170)——旅行救国:民国学人对旅行事业的现代性话语构建—从《旅行杂志》的视角评说周博韩宾娜No.6(177)——高等教育与大学建设统筹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方“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使命与担当周浩波No.1(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谢晓娟杨颖颖No.2(187)“一带一路”视野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价值导向和路径选择张琦No.2(195)清代盛京教育论纲周浩波高扬No.4(151)人的全面发展视域下的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研究郭长义No.4(161)基于权威接受理论的教师权威内涵研究李娜No.4(170)基于立德树人的新时代研究生导生关系建构研究秦莹屈晓婷No.5(174)英国高校创业教育与价值观的融合对我国创业教育的启示张天华No.5(179)。

新媒介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建构、困境与突围

新媒介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建构、困境与突围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新媒介文学生产传播机制的建构、困境与突围王百娣1,2赵凌河2(1.辽宁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36)摘要:新媒介文学的生产传播机制是探讨中国当代文学与新媒介联姻后所形成的不同于以往文学形态的生存机制,是突破原有文学生产传播机制局限而逐渐建构起来的新的文学生产传播的动态循环过程。

新媒介文学空前开放自由的文学生产传播链条颠覆了传统文学生产传播秩序,释放出巨大的文学生产力,不仅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充分施展才华的空间,实现了大众书写的自由性和平等性,而且在逐渐产业化的进程中不断整合优化,激发文学全版权的开发与运营,实现文学生产与传播新机制对于资本增殖的内在追求。

但在日益繁荣、产业化成熟、各方资本纷纷介入的背后,又潜藏着深层的危机矛盾与困境积弊阻碍新媒介文学健康有序的发展,新媒介文学的生产传播机制有待逐步完善。

做好传统文学生产传播机制与文学新机制的有效融合,重新构建一个合理健康的文学生态格局,将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介;新媒介文学;生产传播机制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19)02-0148-09学界真正把“新媒介文学”纳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是在2012年。

这一年的10月,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新媒介文论分会的成立,标志着学界对新媒介文学系统化研究的正式开始,很多学者也都基本接纳了“新媒介文学”这一概念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思考,但由于学者们研究视角、评价标准、学理思路、学科类别等的不同,也使得对“新媒介文学”的界定存在诸多不同理解。

基于对新媒介属性的分析以及对不断更新的文学观念和相应的新文学理论范式的借鉴,当下的新媒介文学可以理解为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构建的多媒体终端(包括固定终端和移动终端)平台上,以语言文字性话语形式为基础并整合音响性、图像性、影像性等话语形式,实现文学从生产到传播全过程的新型跨媒介文学形态,这里更强调利用新媒介平台的文学原创并达成有效传播的各种方式的整合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及其海权理论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及其海权理论思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海军的战略调整及其海权理论思考温荣刚(渤海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辽宁锦州121013)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下简称二战),美国海军面临的战略环境发生巨大变化。

美国海军进行了针对性的部队转型与能力建设方面的调整,使其仍然能够发挥制海权的优势来制约陆地强国苏联。

客观上,朱利安·科贝特的“大陆海权论”是为二战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理论来源。

但是,从深层次上看,美国对海权战略的重视乃为二战后美国海军得以成功转型的动力所在。

这对后冷战时代美国的新海洋战略及全球安全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键词:美国海军;战略调整;海权理论中图分类号:K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1)02-0136-11美国海军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以下简称一战)后召开的华盛顿会议,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遍布全球的海洋战场获得快速发展,美国的制海权优势也在这期间得以确立。

美国著名海权理论家阿尔弗雷德·马汉(Alfred Mahan )所强调的“制海权”的重要性在这期间得到充分检验。

但是,随着二战后德日法西斯力量的消灭,苏联逐渐开始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

因为苏联作为新的威胁力量出现在美国面前时只是一个陆地强国,其海洋目标及其制海权有限,这使得美国的海洋优势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充分发挥。

所以,美国海军必须调整其战略观念以适应新的战略格局需求。

①伴随冷战格局的逐渐形成,如何在遏制和打击陆地强国苏联的任务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便成为美国海军面临的当务之急。

客观上,几乎与马汉属于同一时代的英国海权理论家朱利安·科贝特(Julian Corbett )所倡导的“大陆海权论”是为二战后美国海军战略调整的理论来源。

美国海军也顺应形势需求,完成一次战略转型。

②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海军面临的困境随着二战结束与冷战格局的逐渐开启,美国的军事战略也面临新的调整压力,而美国海军因其特殊性所遭遇的挑战更大。

不可遗忘的史家——卞鸿儒的东北史研究及其学术贡献

不可遗忘的史家——卞鸿儒的东北史研究及其学术贡献

不可遗忘的史家——卞鸿儒的东北史研究及其学术贡献万文杰(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作为“东北学社”的创始人之一,卞鸿儒以东北史为主要研究旨趣,一生著述颇丰。

即便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他依旧致力于东北史研究,创办刊物、收容流亡学生、呼吁学界关注东北之历史。

卞鸿儒师从吕思勉,拥有扎实的文献学基础,且曾赴日修学,拥有开阔的研究视野。

卞鸿儒在东北地方志、考古学、文献学、民族史和文化史以及东北地区对外关系史等方面皆有建树,其研究成果对近代东北史研究的开辟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关键词:卞鸿儒;东北史;东北文献学中图分类号:F129;K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3)06-0118-14东北沦陷九周年(1940)之际,卞鸿儒在《九一八(九周年纪念特刊)》上发表了《如何不忘东北——研究东北历史之重要》一文,强调:“东北史地,在往古为诸民族活动之区域,在近世又系国际斗争之舞台,此一部分之史实,在国史上极占重要之地位,且较任何地方为特殊。

以中国地域之广阔,地方专史之研究,本极需要,东北特殊地方之专史,更值重视。

”①卞鸿儒于国家民族危亡之际,辗转各地,创办刊物,宣扬救亡图存;他对东北史地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通过学术的力量来呼吁国人不应忘记东北。

对于这样一位具有家国情怀且身体力行救民族于危亡之中的史家,我们不应该遗忘。

一、卞鸿儒其人及其著述卞鸿儒(1895—1976),字宗孟,既以名行(卞鸿儒),又以字行(卞宗孟、宗孟)。

辽宁盖平(今盖州)县卞屯村(今属盖州市梁屯镇)人。

中学毕业后考入沈阳高等师范学校国文史地专业,师从著名历史大师吕思勉(吕思勉先生1920年在国立沈阳高等师范学校任教,1926年任上海光华大学教授兼系主任;1940年避居沪上租界,1951年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

)。

卞鸿儒对历史文献有着精深的研究和造诣,1922年5月24日至6月13日赴日本修学。

他曾任中国国民党热河省党部指导委员、江苏省党部特派员。

提升“辽宁阳光校园”平台的应用设计、功能优化与互动力效果的有效路径研究

提升“辽宁阳光校园”平台的应用设计、功能优化与互动力效果的有效路径研究

提升“辽宁阳光校园”平台的应用设计、功能优化与互动力效果的有效路径研究孙涛1刘世颖2(1.辽宁大学,李安民经济研究院110136;2.辽宁大学国际经济政治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当今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一个趋势。

教育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为学校和教师提供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务,也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教学体验和教育质量。

目前,“辽宁阳光校园”平台通过数字化教育资源库的建设、在线教育服务体系的搭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推广、学科建设等手段,教育信息化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有效提高,教育现代化、均衡化发展得到有效促进。

但是,平台在应用设计、功能优化与互动力效果等方面,仍然有改进的空间,文章借此,探讨“辽宁阳光校园”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辽宁阳光校园”平台;教育信息化;教育资源共享;互动力效果中图分类号:G4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3)06-0155-06一、引言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重视校园平台的建设,特别是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可以说,校园平台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阳光校园”平台建设起点时间可以追溯到2012年,当时一些地方政府开始试图整合各类校园信息,实现对学校、教师、学生等多方信息的综合管理。

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全国教育信息化和现代远程教育建设规划,强调要推动校园信息化和数字化转型,促进教育现代化。

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完善,阳光校园平台建设逐渐成了国家级和地方教育部门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

然而,“辽宁阳光校园”平台的建设历程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当时辽宁省教育厅启动了辽宁省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

2008年,省教育厅开始筹备建设“辽宁阳光校园”平台(简称“平台”),平台的主要目标是为辽宁省所有学校、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提供全面的教育信息化服务,经过一年多的规划和设计正式上线。

经济侵略与利益悖行:日“满”经济集团的构建与美国因应

经济侵略与利益悖行:日“满”经济集团的构建与美国因应

经济侵略与利益悖行:日“满”经济集团的构建与美国因应金悦张诗尧(辽宁大学历史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20世纪3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模式逐渐从自由经济转向国家垄断。

在此趋势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开始筹建日“满”经济集团。

对日本而言,这不仅是基于现实的考量,更是长期以来对中国东北地区政治经济诉求的进一步实现。

出于经济及战略利益,美国密切关注日“满”经济集团的动向,并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研判。

虽然日“满”经济集团与美国经济利益、国际立场、外交政策以及反殖民主义传统存在冲突,美国驻中国东北领事也多次建议美国政府应采取实际措施抵制日本,但出于经济、政治上的权衡与考量,加之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思潮等因素,美国则采取了一种消极的抵制政策,最终,日“满”经济集团向更大范围的“日满支”经济集团扩张。

美国的“作壁上观”不仅损害了其商业利益,更显露了其决策的矛盾与虚伪。

从本质上而言,日“满”经济集团下的日美矛盾是日本推行的大陆政策与美国秉持的“门户开放”政策的分歧与矛盾的集中反映,也为日美最终走向战争埋下伏笔。

关键词:日“满”经济集团;中国东北;美国因应;“门户开放”政策中图分类号:F1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2)06-0131-12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朝着“区域经济集团”的方向发展,美国、苏联、英国等主要国家纷纷着手构建以其本国为中心的经济集团。

所谓“区域经济集团”,是指以主要国家的结算货币为核心形成的经济集团,也即在集团内部降低关税以保障区块内贸易,对来自区块外的进口商品征收高关税的封闭经济体系。

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力图效仿英美,与中国东北之间构建日“满”经济集团,企图以中国东北为杠杆,将日本与中国东北连接成一个由国家控制的经济单位,从而使中国东北经济完全依附和从属于日本经济,②进而为日本的对华侵略扩张服务。

与“英镑区”“美元区”等区块不同的是,日“满”经济集团的构建不仅是经济因素的推动,更有其复杂的政治、军事等原因。

211092761_重新阅读萧红:从《饿》的多义性谈起

211092761_重新阅读萧红:从《饿》的多义性谈起

重新阅读萧红:从《饿》的多义性谈起赵晴(香港大学文学院,香港特别行政区999077)摘要:发表在《文学》上的《饿》是萧红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对它的研究可以从文学文本与社会文本两个层面进行。

在文学文本层面:首先,同样描写饥饿妇女的《祝福》成为一个重要的“前文本”;其次,萧军同期发表在《文学》上的三篇小说也可以作为重要的关联文本进行对比阅读。

在社会文本层面:一方面,在《饿》中“我”与访客“曹老师”的对话是对五四时期开始流行并到20世纪30年代已经十分复杂的“娜拉”话语的一个回响;另一方面,与《文学》杂志和茅盾的关联,也将《饿》还原到30年代的历史现场,使其内容与左翼作家群、左翼刊物和文坛话语等重要论题相勾连。

这些相关文学文本和社会历史因素既成为理解《饿》的多义性和萧红创作复杂性的重要查考文本,同时也因为萧红创作的介入而有了更多元的理解途径。

关键词:萧红;互文;《饿》;文学文本;社会文本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3)02-0114-10前言:萧红研究的第四阶段——困境与挑战并存从鲁迅为萧红的《生死场》写下那段著名的序言至今,萧红研究已经超过了80年。

有学者认为,萧红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前的“沉寂期”、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高潮期”、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文章刊登时间为2011年)的“稳健期”——“种种迹象表明,萧红的文学地位此时已经取得了某种恒定性。

该期的萧红研究尽管还有些不尽如人意之处,比如有些论述是对前人简单的重复,品质上乘的研究成果并不很多等等,但萧红研究总体上还是在稳步提高。

研究者的目光更深邃了,视野更开阔了,从而使萧红研究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

①从1935年到2011年,萧红研究中有三个高光时刻:第一个是鲁迅、胡风和茅盾对《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做出评估,奠定了萧红在当时文坛的地位,也成为萧红研究无法绕开的带有神圣意味的起点。

211092757_政府补贴、制度环境与工业企业职工收入

211092757_政府补贴、制度环境与工业企业职工收入
有鉴于此,我们开展本文的研究,深入探讨政府补贴和制度环境对工企职工收入的作用及中间机制。在扩
充职工收入相关研究的同时,从收入角度为实施政府补贴和完善制度环境提供现实证据和政策启示。
收稿日期:2022-12-11
作者信息:都帅帅,山西大学晋商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从事企业经济研究。
史瑞祯,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国际经济合作研究。
第 51 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期
Vol. 51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2023 年 3 月
No.2
Mar. 2023
政府补贴、制度环境与工业企业职工收入
都帅帅 1
史瑞祯 2
(1. 山西大学 晋商学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06;2.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研究院,北京 100029)



Di Gennaro D.,and Pellegrini G.,
“Are Regional Policies Effective?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n the Diffusion of the Ef‐
fects of R&D Incentives”,Politica Economica,no.1(2019),pp.3-26.
业有时需要放弃短期利益而追求长足发展,可能引起工企职工收入波动。
由前述可知,已有文献对于政府补贴和制度环境分别对企业行为的影响研究较多。但我们发现,将政府补




贴和制度环境放于同一框架进行分析的文章多聚焦于企业创新,

211092762_可能世界与文学叙事关系探究——以普拉斯诗歌的叙事性特征为例

211092762_可能世界与文学叙事关系探究——以普拉斯诗歌的叙事性特征为例

可能世界与文学叙事关系探究——以普拉斯诗歌的叙事性特征为例李雪凤(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9)摘要:可能世界的呈现离不开文学叙事构建的故事平台。

在传统叙事学中,对人物、情节的关注占有更大比重,而到了现代叙事学视域之下,侧重于故事讲述方式及话语本身的实验式写作越来越多。

普拉斯诗歌中的叙事性特征为研究者提供了从语言学角度关注叙事学话题的文本范例,即从经验层面上关注现实体验与细节呈现(事),并从形式层面上研究叙事话语的构型与控制力(叙)。

这为可能世界理论的引入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在对表现内容的选择中,普拉斯诗歌的叙事性使得诗人在再现日常生活“具体真实”的同时并未将“再现”这一行为隐藏起来,这样的方式有助于读者对事件的体验,能够增强诗歌的现场感并赋予读者充分的想象空间,在不完整的虚构世界中利用想象填补必然存在的缺漏与空白。

由此,读者想象力的参与使得“文本可能世界”成为可能。

关键词:可能世界;普拉斯;自白诗;叙事中图分类号:I1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23)02-0124-09早在古希腊时期,哲学家们就已经开始思考那些抽象但深刻吸引着人们目光的命题,例如在人类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之外,是否还存在着未曾感知到但能够允许我们平行栖身其中的世界?如果这样的世界存在,那么它是一个还是多个?我们身处其中的世界与这样的世界之间又拥有怎样的联系?如同上帝的存在因不可证伪而无法证实一样,“可能世界”的雏形在哲学领域诞生并被不断修正,①研究者们也逐步发现这或许可以成为一个解决文学问题的有效途径。

美国女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Sylvia Plath,1932—1963)的诗歌以丰富的私人情感表达见长,长期为学界纳入“自白诗”(confessional poetry )的行列。

然而,自美国评论家罗森塔尔(M.L.Rosenthal )为“自白”在诗歌中的地位做出界定②以来,“自白”与文学的关系就一直存在着较大争议:“自白”往往暗含着自传性、隐秘性,乃至忏悔性特征——毕竟“自白”与“忏悔”在英语中都可用confession 一词指代——而当内指的自我剖白式语言表达进入文学塑造的公共话语体系,这样极具私人性质的写作、祷告般的剖白和忏悔是否阻隔了读者的进入而变得缺乏对话性,读者又能否跨过障碍追视其背后的文学意义?这样的质疑成了作为“自白诗派”中坚力量的普拉斯及其诗歌为批评家所不断关注和探讨的重要原因。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佚名
【期刊名称】《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4(52)3
【摘要】《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辽宁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

一、本刊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学术质量,主要刊发哲学、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传播学、史学、国际关系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充分体现前沿性、原创性和学术价值(作者可附页对此做简短自评)。

二、本刊坚持学术规范,要求来稿观点明确具体.论证合乎逻辑,语言安帖精练.资料翔实准确,图表清晰规范。

来稿以万字为宜。

若属基金项目,请标明名称及编号。

【总页数】1页(PF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3
【相关文献】
1.《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2.《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
赐稿参阅3.《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4.《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5.《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_西游记_中的生命观

_西游记_中的生命观

《西游记》中的生命观3李宝龙(延边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延吉133002) 摘要:《西游记》的主题蕴含非常丰富,不过前人的探讨多局限于宗教思想和影射现实这两个框框里。

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层面来重新审视这部古典名著的话,就会发现,这部小说也是一部倾诉完美生命历程的激昂乐章。

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旅程,其实就是生命成长的完整历程,是生命不断进取、历经磨炼、臻于完熟的过程。

在这里,作者凸显了他所理解的生命或者说他认为完美的生命所应具备的四个要素,那就是自由、勇敢、斗争和执着。

从而向我们展示出了作者的生命观,他对生命意义、价值、境界的阐释。

这种生命观中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因素,但儒家和道家的分量更重一些。

关键词:《西游记》;儒、释、道生命观;生命意识中图分类号:I2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291(2009)04-0065-06一如果拨开摹写神魔的外衣和影射现实的迷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审视《西游记》这部妇孺皆知的名著的话,我们也许会看到传统以外的一个全新的天地。

事实上,如果从生命意义的层面来看,这实在是一部倾诉完美生命历程的激昂乐章;是作者的生命观,也即对生命的总体看法的形象展示。

小说在唐僧师徒,特别是在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上,充分体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独到理解和深入思考。

按照小说中的叙述,取经之局,取经之路,都是佛祖释迦牟尼预先设计好的,取经之人也是释迦牟尼委派观音大士精心挑选出来的,取经人的遭遇看似偶然,实际上也基本是有目的的布置出来的。

换句话说,小说中师徒四人的人生遭际都是预先安排好的。

这是佛祖的安排,也是作者的安排。

正是通过这样的安排,作者向我们展示出了他的生命感受,他对生命意义、价值、境界的阐释。

唐僧师徒四人的取经旅程,从根本上讲,其实就是生命成长的完整历程,是生命不断进取、历经磨炼、臻于完熟的过程。

在对这个过程的描绘中,作者凸显了他所理解的生命或者说他认为完美的生命所应具备的四个要素,那就是自由、勇敢、斗争和执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辽宁大学主办的全国性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

一、本刊坚持正确导向和学术质量,主要刊发哲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传播学、史学、国际关系等学科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充分体现前沿性、原创性和学术价值(作者可附页对此做简短自评)。

二、本刊坚持学术规范,要求来稿观点明确具体,论证合乎逻辑,语言妥帖精练,资料翔实准确,图表清晰规范。

来稿以万字为宜。

若属基金项目,请标明名称及编号。

三、本刊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要求来稿按此规范作格式编排。

要求写明:
1.作者信息:作者姓名/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编)/职务/职称/学位/研究方向/移动电话/电邮。

2冲英文题目、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

3.文献引证,主体上以参考文献形式置于文末(尾注),全文〔1〕〔2〕〔3〕连续编排,并与文内标号保持一致。

具体格式:(1)著作(责任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2)专著中的析出文献(著者/析出篇名/文集编者/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页码);(3)期刊(责任者/文章名/期刊名/刊期/页码);(4)报纸(责任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5)学位论文(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及学校/时间/页码);(6)外文文献(著者/译者/书名/出版地/出版机构/出版时间/页码);(7)互联网文章(责任者/文章名/获取或访问路径一网络名和地址栏显示的地址/访问时间)。

说明性注释置于页下(脚注),当页①②③连续编排,并注明:作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及出版年或期刊名及刊期/页码。

四、本刊采用自动投审稿系统处理稿件,来稿请访问本刊网站,A击“哲社版快速投稿”,注册后进行在线投稿。

五、本刊严格实行学术不端论文检测及专家双向匿名审稿制度,编辑初审周期为7个工作日,专家单次审稿周期为20个工作日。

作者来稿45日内未收到用稿通知,可另行处理。

六、欢迎关注“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官方微信公众号。

作者投稿后,可在公众号中实时在线查询最新审稿进度。

哲社版
(双月刊,1959年创刊)
2019年第5期(总第281期)第47卷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Bimonthly,Started in1959)
2019No.5(Sum No.281)Vol.47
主办单位辽宁大学Sponsor:Liaoning University
编辑出版辽宁大学学报编辑部Publisher: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Liaoning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University
邮编110036Address:No.66Chongshanzhong Road,Huanggu District,主编邢志人Shenyang,China
副主编孙琰Postcode:110036
办公邮箱lndxxb2012@ Chief Editor:XING Zhi-ren
印刷者沈阳中科印刷有限责任公司Associate Chief Editor:SUN Yan
总发行辽宁省报刊发行局E-mail:lndxxb2012@
订购处全国各地邮局Circulation Area:Public Available in China and Abroad 发行范围国内外发行Overseas Distribution:China International Book Trading
国外发行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
(北京399信箱)Corporation
(P.O.Box399Beijing,China)
ISSN1002-3291
邮发代号T||=ISSN1002—3291
CN21—1076/C 定价:12.00
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