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09重修-李云靖

合集下载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钱乃荣一音系简化的特点上海方言音系在20世纪30年代摆脱了发展滞后的松江方言系统的主要特征,成为和苏州方言、嘉兴方言面貌相似的音系;到了七八十年代,又发展成为吴语中音变遥遥领先、声韵调最为简单的音系。

上海话音系160年来不断简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韵母大量合并,同音字增多,同时双音节的词语不断增加。

如:“面”和“米”原来在上海话由不同音变同音,为了避免混淆,上海人把“面”改说成“切面”,现有改为“面条”,于是“去买米”和“去买面条”就又能分清。

又如在老上海话中说“袜”、“绳”、“瓶”、“筷”、“鸭”、“蓝”、“布”、“窗”、“伞”、“腰”、“嘴”、“袋”时,都是单音节词,现今变为“袜子”、“绳子”、“瓶子”、“筷子”、“鸭子”、“篮子/篮头”、“布头”、“窗门”、“洋伞”、“腰眼”、“嘴巴”、“袋袋”,常用双音节词。

那些含字少的声韵母渐渐都归并了,如到70年代以后,只有一个字的韵母“iu(靴)”并入“y(需)”,“i ~(旺)”并入“iÃ(样)”,“uã(横)”并入“uÃ(王)”或“ (恒)”,只有二三个字的“i E(廿)”韵母并入“E(难)”,其声母由“ ”转为“n”,到了90年代,有的失落“ŋ”声母的上海人则把“眼镜”的“眼”和“颜色”的“颜”读成“ i E(廿)”。

2.走吴语音系共同的发展和简化的道路。

吴语其他地方比较通用的音素在上海话的语音变异中取胜,如古老的缩气音为通用的不送气清塞音取代,“dz”母在一些发达地方最早向“z”母合并,在无锡、苏州等地早已完成,但是在上海西边南边如吴江、杭州、绍兴、宁波等多数地方至今还有“dz”母,上海在19世纪末就合并完成。

上海话尖团音合并早于原苏州府大片地区,发生在40-60年代,而苏州话尖团音在80年代才开始合并,世纪末正处于高峰时间。

上海地区(原松江府地域)入声韵是吴语中保留古音最丰富的。

《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的优选论分析》述评

《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的优选论分析》述评

《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的优选论分析》述评作者:巩韦丽赵瑾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22期摘要:本文对《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的优选论分析》一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介绍了各章节的梗概和特色,并且对该书的特点进行了简评,旨在更好地帮助读者了解优选论在方言连读变调中的应用及优选论在国内音系学界的发展现状。

关键词:优选论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1.引言《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的优选论分析》是山东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出版的,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有关优选论应用于汉语连读变调类型研究的著作。

作者翟红华系山东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是中国语音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亚洲英语教师协会会员。

翟红华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为语音学及音系学,曾师从我国著名音系学研究学者复旦大学马秋武教授,参与并承担多项与语音及音系学相关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及省级社科项目。

全书210页,共八章,以优选论为理论基础,以分析山东方言连读变调类型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调域制约条件CR与调型制约条件CC在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构建中的交互作用,是一部优选论应用于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研究的著作,也是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结项成果。

下面我们将首先分章介绍,然后简要评述该书的特点。

优选论是以表层制约为核心的音系学理论,这一理论通过普遍制约条件的不同等级排列解释语言之间的类型变化。

优选论本质上是一种类型学研究,因此它能够通过普遍性制约条件的不同等级排列说明和呈现汉语方言中的不同变调模式。

本书以优选论为理论基础,以分析山东方言连读变调类型为切入点进一步探讨CR与CC即Constraints of Register(调域制约条件)与Constraints of Contours(调型制约条件)在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类型构建中的交互作用。

根据汉语方言连读变调的三大类型,即调域变,调型不变;调域不变,调型变;调域与调型两者都变,作者首次提出了三种变调类型可以通过四个制约条件的等级排列呈现:F■>>M■>>M■,F■;F■>>M■>>M■,F■;M■,M■>>F■,F■其中M■与F■为调域制约条件C■中的调域标记性制约条件及调域忠实性制约条件;M■与F■为调型制约条件C■中的调型标记性制约条件及调型忠实性制约条件。

上海话音系

上海话音系

上海话音系壹前言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的租界之一,有十里洋场之称,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的大都市,周边省市的人都到上海谋生,尤其以苏北、宁波、苏州等地为最,因此上海话受这些地方话的影响较大。

解放后,大批北方干部南下,加上推广普通话,上海话所受的影响,主要就是普通话了。

这种情况从人口的分布来看,就十分清楚。

1946年,上海市区人口为376万,本地人只有76万,占20.7%。

现在上海市区已有人口1300万,情况大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上海市共辖14个区和六个县。

市区14个区是:黄浦、南市、卢湾、长宁、徐汇、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

我们发音合作者所住的地方属静安区,是市中心。

南市、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等区所说的话与其他区所说的话略有区别,称本地话,其他区说的话则称上海话。

实际上,本地话就是老上海话,上海话就是新上海话。

新上海话是受其他地方影响较大的上海话,老上海话保留更多的当地色彩,有点像北京话和普通话的样子。

说称为本地话的老上海话的人,大多是1920年左右出生的人,现在应该是70多岁;说称为上海话的新上海话的人,则大多出生于1940年以后,现在约五十多岁到60多岁。

新上海话中还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30岁以上的,一派是30岁以下的。

最年轻的这一派所说的上海话,应该是新新上海话,主要特点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大,语音和词汇上都有反映。

有的书上把前者称为中派上海话,后者称为新派上海话。

应该说,老派上海话与新派上海话的差别容易划界,而中派上海话则比较复杂,有些地方与老派相似,有些地方则与新派接近,不容易界定。

我们发音合作者说的就是这种中派的上海话。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上海的标准话,它与老派上海话的差别,就像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差别。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更新派的上海话,说中派上海话的人当然也会学习一些新派上海话,所以他们的话就比较复杂。

在语音和词汇上与老派和新派都有一些差别,他们之间也不完全相同。

上海话音系

上海话音系

上海话音系汉语有许多方言。

方言间在语音、词语、语法方面都有差异。

但是在语音方面差异最大。

这里介绍的上海话,是指市区的上海话。

市区上海话也有内部差异,中老年人的读音与青少年的读音就不完全相同。

这里介绍的是青少年的读音。

为印刷和使用方便,这里设计了一套上海话音系的标音符号。

它是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设计的。

例如b(波),也就是普通话里的b,p(坡)也就是普通话里的p。

但b.(b加一点)则是表示b的浊辅音(b的浊化),普通话里没有这个音。

为了更确切地说明每个标音符号的发音,我们在每个符号后面标注了国际音标。

例如b[p],其中[p]就是国际音标。

在国际音标中b用[p]表示,p用[p’]表示。

“’”表示送气符号,因为在普通话中,b是不送气音,p是送气音,所以p用国际音标表示时,要用一个“’”。

若懂国际音标的,可以利用国际音标搞清楚每个标音符号所确切代表的音;若不懂国际音标,可以利用汉语拼音的方法来念每个标音符号,但是符号下有“·”的,是浊辅音,普通话里没有。

下面音系中的标示格式,先作一个说明:1.b[p]拨波,“拨、波”是声母b[p]的代表例字,表明“拨”、“波”的声母是b[p]。

当然是指上海话。

2.–i[ʇ]资、知、朱,表明“资、知、朱”三个例字的韵母都是-i[ʇ]。

-i[ʇ]音怎么发呢?用普通话发“资、雌、斯”三个字的任意一个字,把音延长,延长的部分就是-i[ʇ]。

1.声母b[p]拨波p[p]泼坡b. [b]勃步m[m]没母f[f]法夫v[v]佛扶d[t]得多t[t’]塔拖d. [d]特度n[n]纳尼l[l]勒路z[ts]资知c[ts’]痴疵s[s]斯诗s.[z]寺事j[ʨ]基积q[ʨ’]欺凄j.[ʥ]其极x[ɕ]希西x.[ʑ]席钱g[k]割加k[k’]客掐g.[ɡ]搞共ng[ŋ]额我h[h]好喝O[ʔ/fi]矮乌约鞋雨页2.韵母u[u]乌窝ü[y]迂冤i(yi)[i]衣烟-i[ʇ]资知朱a[A]啊太鞋ia[i A]亚夜ua[u A]娃怪o[o]喔茶花蛇ê[E]单台雷罪者iê[i E]也uê[u E]湾威oü[ø]安端最Ô[ɔ]噢包高i Ô[iɔ]腰条焦eu[γɯ/γ]欧斗构ieu[iγɯ/iγ]优流休ang[ã]肮打张庚iang[iã]央两uang[uã]汪横en[ən]恩争in[in]因英uen[uən]温困ong[oŋ]翁风中iong[ioŋ]雍荣运ak[ɐʔ]鸭压袜墨uak[uɐʔ]挖括骨iek[i Iʔ]噎药雪ok[oʔ]恶角叔iok[ioʔ]郁浴局越血er[ər]而儿尔m[m.]姆n[n.]五鱼午字下“-”是白读,“=”是文读。

基于标注的上海口音普通话语音变化分析

基于标注的上海口音普通话语音变化分析

基于标注的上海口音普通话语音变化分析陈肖霞1、郑方23、李净2李爱军1、殷治纲1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2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语音技术中心3北京得意音通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摘要*本文是通过对一个上海普通话语音语料库进行标注,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和分析而完成的。

本文考察的问题包括:发音人语音变化的分布状况、不同语体的比较、声、韵母特点分析等方面。

从分析结果看,上海普通话具有方言影响明显、语流音变与方言影响同时存在的特点。

1 引言上海话属于我国的吴语方言,在声、韵、调上都有明显不同于普通话的特点,上海普通话则是带有上海口音的普通话,与北京人所说的普通话也有明显不同。

对上海普通话的大规模建库和标注,对研究语音特征和语音识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2][3]。

2研究方法研究语料包括100位上海发音人所发的朗读(read speech)和自然口语(spontaneous speech)语料,由得意公司和清华大学录音。

标注符号采用拼音和针对上海话而特别制定的一些符号,由得意音通公司的郑方制定。

标注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语音室承担。

标注采用PRAAT语音分析软件。

3数据统计分析3.1 语体语音变化情况发音人由于个人、家庭及周围环境的影响等,普通话水平有差异,根据普通话测试水平,可以将发音人分为三级六等。

这里所说的语音变化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说他们说的普通话受到方言的影响(又称为方言普通话[4]);其二是说一般语音学意义上的连续话语中出现的语流音变。

这里给出了发音人在两种语体中语音*本文已发表于:厦门2003·11《第七届全国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

变化分布图。

见文章后的图1和图2。

图1和图2分别给出了在朗读语体和口语语体中不同语音变化类型的分布图。

每个图的左边部分是语流音变情况,包括声母丢失(deletion)、韵母丢失、声母增加(insertion)、浊化(voiced)、鼻化(nasalization)、清化(voiceless)、儿化(retroflex)和在一些韵母中出现的送气(aspiration),不计声韵母结构和声调;右边部分是出现的声韵母情况,其中上海韵母和上海声母是指根据上海发音发出的普通话中没有的如喉塞或发音明显不同的音。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09重修-李云靖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09重修-李云靖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李云靖1马秋武2(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认为上海话声调的底层形式为H(T1)、M(T2/T4)和L(T3/T5)。

底层形式在Align(Tone, L , Word, L)、StressedWord-H、mora-Tone、Default-L、StressedSyl-H-Closeness、Align(Tone, R, Word, R)等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实现了由底层到表层的转换过程。

我们的分析使上海话声调系统的描述得到了迄今最彻底的简化,揭示了上海话声调系统的实质,并证明除了音高特征以外,重音位置也应该是调类的内在特征,清晰地阐明了多字调与首字的关系,加深了对上海话声调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上海话声调优选论零、引言上海话作为吴语中重要的一支历来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其中对其声调的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上海话声调有新派和老派之分,在连读变调上有些差别(Sherard 1972;沈同1981,1981-1982;许宝华等1981-1983)。

本文的分析将基于新派的材料进行。

上海话多字调(二字及以上,下同)由于同单字调不同,所以传统上称作连读变调,并分为广用式和窄用式两种(许宝华等1981-1983)。

本文认为单字调与广用式变调属于一个层次,窄用式变调属于另外一个层次。

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都是底层调在韵律单位内的实现形式,所以本文将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统称为“声调”。

窄用式变调是相邻韵律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变调,属于比声调更高的一个层次。

本文将只讨论由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构成的基本声调系统。

Zee & Maddieson(1980)基于语音实验对上海话单字和多字调进行了描写;许宝华等(1981-1983)对上海话声调及连读变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朱晓农(2005)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单字调和两字调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在音系学的分析上,学者多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的框架(Zee & Maddieson 1980;徐云扬1988;沈同1985;Yip 1980),也有学者采用节律音系学(Metrical Phonology)(Wright 1983)和词汇音系学(Lexical Phonology)(Lu 1987)的理论。

上海话对上海普通话二合元音的影响_一项基于方言语料库的语音学研究_于珏

上海话对上海普通话二合元音的影响_一项基于方言语料库的语音学研究_于珏

模式图
对 比 上 海普 通 话与 北 京 普通话 各个 二合 元音 的音值 及共振 峰模 式


而归 纳 出 上 海普通 话 二合元 音 系 统 的声 学及 发声 特点
了 解 上 海 话母 语 系 统 对
其产 生 的 影 响

这 里 需要说 明 的 是



各家 目 前 对 于普 通话 二合 元音 是否 存 在韵

: ,
我 们 首 先对 库 中 的

5
位上海
将其 口 音分 为





重 三级
归 类 的 标准 分主 客 观 两 方

客 观 的 依据来
自 对发 音 人语 料
中 由 方 音 引 起 的 音 变 数量 的 统计

主 观 的依

据 则 主 要参 照 国 家语 委 的 普 通话 水 平 评测 标 准 本 研究 主要 选取语 音 库 中
, ,







u a uo ye
, ,


个 二合 元 音
的 零 声母单 音 节字 的 声 学 测 量 及分 析
对 比 上 海 普通 话 和 北京 普通话 的 二合 元

音系 统
更丰 富
影响
2


从 而探 讨其 音段 上 的 差异 及相 关 规律
可 靠 的 声学 参数

有了

些 突 破性 的 进 展

上 海作 为 全 国 的 经 济 中 心

上海市區方言變調總則(上)

上海市區方言變調總則(上)

上海市區方言變調總則(上)上海市區話聲調屬於四聲七調類,卽陽上與陽去歸倂,但兩者在連讀中略有區別。

連讀是吳語、苗瑤語、閩語等重要特徵,上海市區話與郊區話均屬北部吳語範疇,自然而然有連讀變調。

但市區話與其他吳語一樣變調類型可以總結成幾種,但不僅限詞彙二字,或三字,或四字內部發生,應當注意他在詞組、短語之間,如動賓結構,名詞加助詞,動詞加助詞或助動詞等寬泛範疇內,均發生,因此較難掌握,當然,主體規則還是以字數爲基準推演變調類型。

市區話,與其他變調相比,缺少先高降再低升此種“U”型,相反較爲平緩或弧形,因此類型就相對較少。

市區話範疇,北至蘊藻浜,西至華漕、紀王廟、徐涇、虹橋、莘莊、南至曹行、三林塘、東至川沙、周浦。

與1930時上海縣相等,但不包括曹行、莘莊以南至閔行地區。

調値代碼數字說明(括號內表示陽類合倂情況)陰平53或A 1 紀王廟,紫隄,新涇53;龍華,曹行,虹橋,漕河涇,三林塘,莘莊54。

A1 52陽平A2 22 A 2 城區,江灣,眞如,梅家衖,徐家匯,老閘22;龍華33,漕河涇,虹橋22;西郊之莘莊,閔行,塘灣,西郊,南橋31,曹家行33/31;東郊213(平上合倂),三林塘23,魯家匯,陳家行23(上去)。

嘉定,霜草墩,羅甸,吳淞31;紀王廟,紫隄43。

陰上B344 B 3 (城區展,醜,楚,普,體34等字,讀若陰去)。

陽上B4 113 B 4 江灣,眞如,梅家衖13(北郊,西郊上去合倂);洋涇13(東郊平上合倂,但變調上同去);曹行24,梅家衖,漕河涇213。

陰去C5 34 C 5 龍華,紀王廟,紫隄,新涇,曹行,虹橋,漕河涇,三林塘,魯匯34;梅家衖,江灣,眞如,東郊,洋涇,莘莊35;陸家嘴,閔行335。

陽去C6 13 C 6 城區,洋涇,三林塘13(平上去),陸家嘴224(平上去);眞如,江灣,龍華,紀王廟,紫隄,新涇,虹橋,魯匯,莘莊13(上去);梅家衖,漕河涇213(上去),曹行24(上去),閔行223(上去);陰入D755 D 7 陸家嘴,閔行55,西郊44。

有些上海话的字眼是蛮难读准足的

有些上海话的字眼是蛮难读准足的

有些上海话的字眼是蛮难读准足的央视的潘涛读了一段上海话,被大家认为读得不准足。

于是,有人就反问,倷嫌鄙伊读得不准,倷自家潘涛的“涛”字读准足了否啊。

虽几无交集,潘涛也好算是我曾经的同事吧。

我可以证明,我的上海同事在提到伊的辰光,几乎一律讲成“pantao”的。

播音的还有王涛,做官的还有朱涛,大家平常也是没读准足的居多。

别说这个“涛”没读准,那个讲话滔滔不绝的“滔”也没几个人读得准,而且从小就没读准过。

有人讲,这个“滔”应该读“tao”吧。

要么,侬倒举个上海人读“dao”的例子出来喏。

例子当然是现成的,崇明人有个段子,狠多人听过,叫做“小小崇明岛,四边浪滔滔。

一颗手榴弹,逃也唔处逃”。

其实,方言之间的区别,与其说是读音,不如讲是择字。

不同的地方选择不同的字眼。

比如漂亮,宁波人叫“挂书”,苏州人叫“标致”,山东人叫“俊俏”,苏北人叫“好看”,字眼都不一样。

而涛字和滔字,上海话都不选择,连不选择波字,上海人只晓得浪。

因为浪头大呀,所以要掼就掼浪头。

啥个涛啊滔的,从来不白相。

顺便提一句,誏里誏声,誏忒几句的誏,是言字旁,其本意就是闲话。

与浪无关。

要么侬讲闲话轻骨头,那也是浪言浪语,不读誏的。

讲起来,读准涛字与滔字还不算难,因为d这个声母,沪语里还是有的。

有的上海话的音,现在的拼音里根本没有,就更难读准足了。

现在是电脑时代,我随便举出两个关于电脑的词汇来吧。

一个是“鼠标”,一个是“程序员”。

恐怕能一记头读对的也不多吧。

上海话讲,“遵守公共秩序”,不是“zixu”。

所以准足点讲,读“程序员”。

至于那个“鼠”字,吴语里多不择,老鼠叫“老虫”的。

一定要讲,读“ci”音,而不是“si”或“shu”。

“ci标”,侬会迭能读否啊?这两个例子,相互之间的语音推扳毕竟不算大,还好混过去。

有的字眼就混不过去了。

比方讲,复兴公园大门到淮海路,有一条路叫“雁荡路”,还蛮有名气的呢。

真要认真起来,这个字上海话读“敱”。

1970年代有一支歌,蛮好听的,第一句是“远飞的大雁”。

上海话语音详析

上海话语音详析

第三节:声母:汉语音节中开始的辅音成份。

依汉语习惯,声母带简单元音容易掌握也不影响拼读。

(一)总述:汉语众方言中唯吴闽语声母有清浊对应,鼻音等所谓次浊音也分浊、清两类。

吴语全清声母前都带有紧喉音“[ʔ]”,带“[ʔ]”的全清音显得清脆、明亮,增加与浊音音色区别。

“[ʔ]”现象在韩语中称为紧音,并与松音对应(皆清音);另外某些有不送气清音、浊音对应的语言也有该现象;为格式简洁,本文就不将其标出。

上海话现无“嗞[ʣ]”声母,这是多数吴方言有的声母,故仍列出。

因汉语有声调辨意功能,上海话的浊声母浊性相对较弱,可能这也是其它方言浊音清化的原因。

(二)浊音:中国多数方言区人不习惯发浊音。

学会浊音相当实用。

可使用以下方法发浊音。

①普通话“(r)[ʐ]”是浊音,发该音时将声音拖长,并渐将舌放平至“[s]”,就可得到“[z]”。

掌握一个浊音後,可通过调整发音器官发其它浊擦音。

也可发元音时调整发音器官发出浊擦音。

②不送气清音与浊擦音“[ɦ]”拼读出相应浊音,如“拔[p]”和“鞋[ɦɑ¹³]”拼读出“败[b ɑ¹³]”。

(声带震动的辅音为浊音,否则为清音。

鉴别自己发的音是否带音(声带震动)动;还可捂住耳朵,若带音的会感受到嗡嗡声,反之清音则无。

) (三)吴语声母与普通话声母大致对应关系附在声母讨论中。

(四)塞音、塞擦音、擦音部分: (1)“拨[p(əʔ⁵)]”<p>不送气双唇清塞音;和普通话“(b)”相当。

拨:给。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b)声母,但有部分例外归入(m)声母,如“秘”。

(2)“泼[pʰ(əʔ⁵)]”<ph>送气双唇清塞音;和普通话“(p)”相当。

该声母归入普通话(p)声母。

(3)“孛[b(əʔ²)]”<b>双唇浊塞音;和英语[b]相当。

孛相:玩,误作:白[b ɐʔ²]。

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归入普通话(p)阳平,(b)去声,(b)阳平。

上海话声韵调详细介绍

上海话声韵调详细介绍
<v> (5)
“扶[v(ǿ¹³)]”。 文物 venveq、万佛 vehvoq、佛房 voqvan 和英语“[v]”相当。是中古汉语的“奉”母字和“微”母字的文读。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 分别对应普通话(f)阳平、去声、阳平,部分例外归入“(w)”声母。 相应清化通音声母“朆[ʔυ(əȂ⁵³)]”<vh>,仅一个字“朆 vhen”。
<h> (12)
“黑[h(əʔ⁵)]”。 挥霍 huehoq、好汉 hohheuh、灰黑 huehheq 和英语、粤语“[h]”相当。是中古汉语“晓”母字的洪音。上海话“黑[h]”成阻在声门(喉部), 普通话“(h)[x]”是舌根擦音,成阻在舌根。该声母对应普通话(h)声母。
<r> (13)
“合[ɦ(əʔ²)]”。 闲话 rerauh、华夏 rerauh。 与“[h]”相应的浊音。是中古汉语的“匣”母字。接近法语、荷兰语、欧洲口音葡萄牙语、丹麦 语、瑞典语的 r,和德语 rübe 中的 r。该声母原属平、仄、入声者分别对应普通话(h)阳平、去 声、阳平,有部分归入零声母阳平声。普通话“(j、q、x)”主要是“(x)”的部分古浊喉音声母的 字,归入该声部及“夷[jɦ]、雨[ǵɦ]”声部,如“鞋<ra>、峡<ya>、玄<yeu>”。
“崇”、“俟”、“常”、“船”母字,并且加上“日”母字的文读。该声母原属平、仄、入 声者分别对应普通话(s,sh,c,ch)阳平,(s,sh,z,zh)去声,(s,sh,z,zh)阳平;语包括(r)声母的文读,如 “如、乳<zyuh>”等。考虑到尖音的话,语涉及普通话的 x、j、q 声母中的部分字。 注:(杭州话中有<zh>[ʔz]声母,是 z 相应的通音。)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

上海方言音系简化的特点和原因钱乃荣一音系简化的特点上海方言音系在20世纪30年代摆脱了发展滞后的松江方言系统的主要特征,成为和苏州方言、嘉兴方言面貌相似的音系;到了七八十年代,又发展成为吴语中音变遥遥领先、声韵调最为简单的音系。

上海话音系160年来不断简化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韵母大量合并,同音字增多,同时双音节的词语不断增加。

如:“面”和“米”原来在上海话由不同音变同音,为了避免混淆,上海人把“面”改说成“切面”,现有改为“面条”,于是“去买米”和“去买面条”就又能分清。

又如在老上海话中说“袜”、“绳”、“瓶”、“筷”、“鸭”、“蓝”、“布”、“窗”、“伞”、“腰”、“嘴”、“袋”时,都是单音节词,现今变为“袜子”、“绳子”、“瓶子”、“筷子”、“鸭子”、“篮子/篮头”、“布头”、“窗门”、“洋伞”、“腰眼”、“嘴巴”、“袋袋”,常用双音节词。

那些含字少的声韵母渐渐都归并了,如到70年代以后,只有一个字的韵母“iu(靴)”并入“y(需)”,“i ~(旺)”并入“iÃ(样)”,“uã(横)”并入“uÃ(王)”或“ (恒)”,只有二三个字的“i E(廿)”韵母并入“E(难)”,其声母由“ ”转为“n”,到了90年代,有的失落“ŋ”声母的上海人则把“眼镜”的“眼”和“颜色”的“颜”读成“ i E(廿)”。

2.走吴语音系共同的发展和简化的道路。

吴语其他地方比较通用的音素在上海话的语音变异中取胜,如古老的缩气音为通用的不送气清塞音取代,“dz”母在一些发达地方最早向“z”母合并,在无锡、苏州等地早已完成,但是在上海西边南边如吴江、杭州、绍兴、宁波等多数地方至今还有“dz”母,上海在19世纪末就合并完成。

上海话尖团音合并早于原苏州府大片地区,发生在40-60年代,而苏州话尖团音在80年代才开始合并,世纪末正处于高峰时间。

上海地区(原松江府地域)入声韵是吴语中保留古音最丰富的。

上海话语音详析

上海话语音详析
⑻“英[iɪɲ]”(有作[iəŋ]):①英[iɪɲ⁵³]<ign>②影[iɪɲ³⁴]<ign->③赢/迎[jɦɪɲ¹³]<yign>。
本韵部与普通话“(ing/in)”对应,偶有“(en、ün)”,如:(ren)白读<gnign>,寻<jign>。
⑼“晕[yɪɲ]”(有作[yəŋ]):①晕[yɪɲ⁵³]<ugn(或ügn)>②蕴[yɪɲ³⁴]<ugn->③匀/云[ɥɦɪɲ¹³]<yugn>。
普通话支思韵(-i)舒声字归入上海话“司[ɿ]”韵。苏州话中还有撮口形圆唇舌尖元音“[ɿɥ]”(注为:uy),在上海话中都归入此韵部,主要是普通话翘舌音(zh)行声母的“(u)”韵、部分“(ui)”韵舒声字,如:“朱<tzuy>,处、吹<tcuy>,水<suy>,除、树、如、乳<zuy,xuy>”。
⒄“奥[ɔ]”:①凹[ɔ⁵³]<o>②奥[ɔ³⁴]<o->③号[ɦɔ¹³]<rho>。本韵部与普通话“(ao)”对应。
上海话“奥[ɔ]”是单元音,和美式英语“[ɔː]”相当,而普通话“奥[ɑʊ]”是双元音。发“[ɔ]”音时舌头后缩,舌面抬高三分之一,牙床开三分之二,唇形拢圆,不改变舌头位置。
⒅“妖[iɔ]”:①妖[iɔ⁵³]<io>②要[iɔ³⁴]<io->③摇[jɦɔ¹³]<yo>。本韵部主要与普通话“(iao)”对应。
听上去接近普通话“(ang)”。此韵部原分“樱[ã]”和“盎[ɒ̃]”两韵部,现这两个韵部已不分,发音部位以“[A]”略後为多,和法语的“[ã]”近似。可当它中鼻音“[ɑɲ]”发并不使舌面贴近上腭。

上海市区话语音100多年来的演变(WORD档)

上海市区话语音100多年来的演变(WORD档)

上海市区话语音一百多年来的演变在一片不大的方言区内,如果外来影响比较均衡,应该说语言演变的速度和方向是大致相同的。

但如果其中的某一地点,短时间内外来移民大量涌入,本地方言的发展、自身演变必然会受到移民方言的冲击,其方言的变化速度和方向也会跟原属同类的周围方言不一致,最终超越周围同类方言而独自发展。

城市方言跟周围乡村方言相比,大多是属于这类性质,所以有人称之为城市方言特征,或城市方言岛。

如果有足够的历时、共时的语言材料,包括移民方言的材料,我们可以观察到城市方言从乡村方言脱离的轨迹,以及受各种外来方言渗透、影响的程度。

上海市中心区(1984年前中心市区十个区的范围)的大部分地区原属松江府上海县的一部分。

市中心南市区的中心地域原是松江府上海县的县城,原县城所说的话也属松江片话(我们将上海地区的方言分为五片:崇明片、嘉定片、松江片、练塘片、市区片。

见许宝华、汤珍珠、陈忠敏1993年文)。

1843年市区被辟为通商口岸,以后的一百多年,外地移民大量涌入。

1852年当时整个上海县当然也包括上海县县城总人口是544413人,一百年以后的1958年,仅市区人口就有6147600人其中本地籍人口只占总人口数的15%(上海市统计局1980)。

可见一百多年来外地移民涌入上海的人口数量是十分惊人的。

尽瞥外地移民及他们的子女来到上海市区后,为了交际的方便都改操本地上海话,但众多来源不一的移民方言在不同程度上起了冲谈土著方言某些特征的作用,移民的母语特征会自觉不自觉地渗透到被习得的方言中去。

这样,上海市区话在原松江片方言底层的基础上迅速交化使原属于吴语临海僻远地区的、发展较为缓慢的、较常州、苏州、宁波、绍兴古老的旧上海市区话在一百多年内一跃而领先,成为吴语诸地点方言中发展最速的新上海市区话。

笔者曾根据上海市区话历时记音材料与四周松江片方言作过比较,开埠前或稍后它们差异非常小,可以说同属松江片方言(陈忠敏1992)。

但到今天,其差异之大,远远超过苏州、宁波等城市与其郊县话的差别。

上海话音系

上海话音系

上海话音系壹前言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埠的租界之一,有十里洋场之称,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经济发达、市场繁荣的大都市,周边省市的人都到上海谋生,尤其以苏北、宁波、苏州等地为最,因此上海话受这些地方话的影响较大。

解放后,大批北方干部南下,加上推广普通话,上海话所受的影响,主要就是普通话了。

这种情况从人口的分布来看,就十分清楚。

1946年,上海市区人口为376万,本地人只有76万,占20.7%。

现在上海市区已有人口1300万,情况大致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上海市共辖14个区和六个县。

市区14个区是:黄浦、南市、卢湾、长宁、徐汇、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

我们发音合作者所住的地方属静安区,是市中心。

南市、虹口、杨浦、闵行、宝山、嘉定、浦东新区等区所说的话与其他区所说的话略有区别,称本地话,其他区说的话则称上海话。

实际上,本地话就是老上海话,上海话就是新上海话。

新上海话是受其他地方影响较大的上海话,老上海话保留更多的当地色彩,有点像北京话和普通话的样子。

说称为本地话的老上海话的人,大多是1920年左右出生的人,现在应该是70多岁;说称为上海话的新上海话的人,则大多出生于1940年以后,现在约五十多岁到60多岁。

新上海话中还可以分为两派:一派是30岁以上的,一派是30岁以下的。

最年轻的这一派所说的上海话,应该是新新上海话,主要特点是受普通话的影响较大,语音和词汇上都有反映。

有的书上把前者称为中派上海话,后者称为新派上海话。

应该说,老派上海话与新派上海话的差别容易划界,而中派上海话则比较复杂,有些地方与老派相似,有些地方则与新派接近,不容易界定。

我们发音合作者说的就是这种中派的上海话。

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上海的标准话,它与老派上海话的差别,就像北京话和普通话的差别。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更新派的上海话,说中派上海话的人当然也会学习一些新派上海话,所以他们的话就比较复杂。

在语音和词汇上与老派和新派都有一些差别,他们之间也不完全相同。

上海方言语汇常见错误正音

上海方言语汇常见错误正音

上海方言语汇常见错误正音你是正宗上海人吗——上海方言语汇常见错误正音贴作者:金昊龙沪语以上海浦西市区,及西北青浦、松江等近太湖区域的北地吴语方音为基准,融以浦东方言、及少量江浙尤其是苏州宁波方音。

有四声八调,声母清浊对立,韵母多单元音,读音系统有两套(文白异读),音调保留入声系统,多字连读有连续变调。

虽为混合语,长久以来仍有一套规范,可视为正宗上海话与洋泾浜的分野。

如今之沪语,乃为多数市区上海人所持的音系。

当然,一些老上海的语汇和发音,"老克勒"等那些老上海话,也已经基本消退,一些地域、时代性太强,风行时间短的语汇,也渐被淘汰,如铁板新村,等方今上海话异化颇为严重,很多人,乃至上海本地中青年包括小朋友发音时荒腔走板,不伦不类,常以北方词汇的发音套用上海话的规则,生搬硬套,造成很多错误,并且谬种流传,流毒甚广。

加之诸多沪语传统惯用法与词汇日渐遗落,经典上海句式日见萧疏,诚为可叹!音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义不达,义不达,则人无属,人若无属,可称正宗沪人否?有鉴于此,故不揣浅陋,以敝人头脑目前所及,将常见沪语词汇的发音等错误小列成章,留俟沪上诸君匡正。

下表前面是国语词汇,横线后面是沪语发音(请注意里面的字均需用沪语发音),+表示一字以两音连读,难以用字对应发音的用拼音标注:我——鹅,饿(不是无,或者苏北腔的wo)吃——其+厄(不是切)若——杂(不是洛)物理——勿理(不是沃理)元帅——软赛,软色(不是软甩)读者——毒哉(不是毒折)樱桃——昂逃(不是英逃)麻雀——马恰(不是马缺)秘书——闭饲(不是蜜丝)曲调——缺调(不是趣条)发现——发盐(不是发西)约定——ya定(不是越定)微波炉——vi波炉(不是伟波炉)维护——vi护(不是委护)捷报——是+一报(不是杰宝)横财——王财(不是恨财)略胜一筹——了+呀胜一寿(不是lue胜一筹)编辑——扁切(不是扁接)帆船——烦船(不是翻船)硕士——杂士(不是束士)压迫——阿啪(不是阿扑)虾——赫+安(不是花,花是浙江宁波一代方言,但目前大盛,有取代本音的趋势)男孩——南南头,南小宁(不是难小弯,难小弯是浙江宁波一带方音)估计——股计(不是孤计)落雪——落屑(不是落血)期房——棋房(不是欺房)期刊——棋看(不是棋开)圣贤——胜盐(不是胜咸)祝贺——捉糊(不是捉赫)打猎——打辣(不是打裂)含义——汗泥(不是汗伊)崩溃——嘣柜(不是嘣亏)欢迎——欢宁(不是欢应)裙子——群子(不是穷子,穷子是浙江音)鹤——ngoh(不是赫)叛变——拌变(不是判变)觉悟——决饿(不是决乌)干涉——甘十(不是甘色)青浦县——次+英铺院(不是轻浦现)夕阳——席阳(不是希洋)弱队——石队(不是落队)趣味——趣vi(不是趣位)怀疑——坏泥(不是坏姨)魁梧——亏饿(不是葵吴)龚——军(不是攻,攻为北方音)佩服——备服(不是配服)履行——李影(不是吕型)贸易——谋遗(不是毛衣)坑道——克+昂盗(不是keng道)卧室——饿色(不是握色)电视剧——电视急(不是电视掘)华夏——华亚(这是夏的沪语文读,不是华写)中介——中嘉(不是中嘎)乐器——药气(不是越气)砚台——年代(不是燕代)猛虎——么+昂虎(不是蒙虎)茂盛——谋盛(不是毛绳)松鼠——松此,松输(不是松酥)餐巾纸——穿金纸(不是菜浸紫)元朝——软朝(不是远朝)燃料——船料(不是乱料)容量——勇良(不是龙两)系列——遗裂(不是细列)人事科——成事苦(不是宁事苦,尽管人是宁,此处应文读)宿舍——束散(不是束沙)复兴公园——服醒公园(不是fo星公园)耍流氓——撒留忙(不是shua留忙)浮桥——vou桥(不是vu桥)溪流——姨留(不是西流)发酵——发稿(不是发笑)哺乳动物——浦是动勿(不是补时动乌)岳飞——ngoh飞(不是越飞)奚志康——遗志康(不是西志康)小霸王——小拨+乌王(不是小巴王)暂时想这么多。

解码上海方言

解码上海方言

解码上海方言解码上海方言日期:2016-10-14 作者:陈忠敏来源:文汇报陈忠敏上海地区的方言可根据声调的调类分合及调值特点分为五个区:市中心方言区、崇明方言区、嘉定方言区、松江方言区和练塘方言区。

由于170年来独特的政治、经济、文化、移民等因素,造成了市中心方言跟周围的松江方言区的方言的发展不平衡,市中心方言的演变速度要快得多,其间最主要受两波势力的影响:19世纪末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受地区权威话苏州话的影响最深,20世纪六十年代以后则是受普通话的影响最为深刻。

上海地区方言分布概况上海话,俗称“上海闲话”,属吴语太湖片苏(苏州)沪(上海)嘉(嘉兴)小片方言。

全市总面积6340.50平方千米,2015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

如此众多的人生活在一定范围的空间,所说的话自然有差异。

根据笔者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调查研究,上海地区的方言可根据声调的调类分合及调值特点分为五个区:市中心方言区、崇明方言区、嘉定方言区、松江方言区和练塘方言区。

市中心方言区指上海市中心区范围内的上海话。

崇明方言区范围包括崇明岛及长兴、横沙岛内的方言。

嘉定方言区范围包括今嘉定行政区的大部、宝山行政区大部,北界沿长江跟崇明分割,南界沿古松江走道与松江方言区相交。

练塘方言区范围包括青浦区西南的练塘乡镇、小蒸乡、蒸淀乡、西岑乡、莲盛乡、金泽乡、商榻乡等八个乡镇所说的方言。

其余都是松江方言区的范围。

松江方言区覆盖面积最广,再可分为三小区:松江小区、上海小区、浦东小区。

上述方言分区是按方言的声调特征,即古调类在今方言里的分合情况作为标准来划分的。

根据历史语言学关于语言(方言)谱系分类的原则,语言(方言)分类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语音结构性特征作为分类或分区的标准。

特征的重要性体现在四方面:第一,是一个语言封闭类中的语音结构性特征,而不是开放类的词汇特征;第二,要用出现频率高的语言特征;第三,本地人的语感明显的特征;第四,要选择简便又具有可操作性的特征。

上海话拼音方案比较

上海话拼音方案比较
温困
wegn
uen
uen
ueng

翁风中
ogn
ongongຫໍສະໝຸດ ungioŋ雍荣窘
iogn
iong
iong
iung

均匀训
ugn
yun
并入iong
yun
aʔ/ ɐʔ
割瞎踏
aq
ak
ak
ah
iaʔ
略脚药
iaq
iak
并入iek
iah
uaʔ/uɐʔ
刮挖划
waq
uak
uak
uah
əʔ
拨色搿
eq
ek
并入ak
eh
iIʔ
上海话拼音方案比较
四种拼音方案的比较:新浪网《上海闲话ABC》所见法式拼音(法式)、《沪语盘点——上海话文化》(2002年出版)钱乃荣式(钱式)、《自学上海话》(2001年出版)阮恒辉式(阮式)、《实用上海话》(2000年出版)汤志祥式(汤式)。
声母:
国际音标
例字
法式
钱式
阮式
汤式
p
拨波
p
b
b
p
p’
泼坡
dj
ɕ
希西
sc
x
x
x
ʑ
席钱
j
xh
x
zi
k
割加
k
g
g
k
k’
客掐
kh
k
k
kh
ɡ
搞共
g
gh
g
g
ŋ
额我
ng
ng
ng
ng
h
好喝
h
h
h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话声调的优选论分析李云靖1马秋武2(1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2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摘要:本文认为上海话声调的底层形式为H(T1)、M(T2/T4)和L(T3/T5)。

底层形式在Align(Tone, L , Word, L)、StressedWord-H、mora-Tone、Default-L、StressedSyl-H-Closeness、Align(Tone, R, Word, R)等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下实现了由底层到表层的转换过程。

我们的分析使上海话声调系统的描述得到了迄今最彻底的简化,揭示了上海话声调系统的实质,并证明除了音高特征以外,重音位置也应该是调类的内在特征,清晰地阐明了多字调与首字的关系,加深了对上海话声调系统的认识。

关键词:上海话声调优选论零、引言上海话作为吴语中重要的一支历来是学界研究的一个重点,其中对其声调的研究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上海话声调有新派和老派之分,在连读变调上有些差别(Sherard 1972;沈同1981,1981-1982;许宝华等1981-1983)。

本文的分析将基于新派的材料进行。

上海话多字调(二字及以上,下同)由于同单字调不同,所以传统上称作连读变调,并分为广用式和窄用式两种(许宝华等1981-1983)。

本文认为单字调与广用式变调属于一个层次,窄用式变调属于另外一个层次。

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都是底层调在韵律单位内的实现形式,所以本文将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统称为“声调”。

窄用式变调是相邻韵律单位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变调,属于比声调更高的一个层次。

本文将只讨论由单字调和广用式变调构成的基本声调系统。

Zee & Maddieson(1980)基于语音实验对上海话单字和多字调进行了描写;许宝华等(1981-1983)对上海话声调及连读变调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朱晓农(2005)运用语音实验的方法,对单字调和两字调进行了仔细的分析。

在音系学的分析上,学者多采用自主音段音系学的框架(Zee & Maddieson 1980;徐云扬1988;沈同1985;Yip 1980),也有学者采用节律音系学(Metrical Phonology)(Wright 1983)和词汇音系学(Lexical Phonology)(Lu 1987)的理论。

最近,王嘉龄(2008)将上海话广用式变调视为轻声,在优选论的框架内进行了分析,但该文对音系表征的处理和对底层的认识并未比以前的研究有重要突破,并且仅讨论舒声三个调类,对两个入声调类没有涉及。

本文将对上海话声调的音系表征方式进行全面的检讨,提出自己的主张,并在优选论的框架下对底层到表层的音系过程进行分析。

一、概述上海话不管单字调还是多字调都只有五个调类,分别对应中古的阴平、阴上/阴去、阳平/阳上/阳去、阴入、阳入。

我们下文将用T1、T2、T3、T4、T5分别代表这五个调类。

多字调的调类与首字的单字调调类相一致。

各家对调值的描写大同小异,表一是本文对各家调值的取舍后的总结。

调值用五度制进行描写,音节之间用点隔开,入声短调加下划线。

根据朱晓农(2005)的测定,T1-4多字组第一个音节重读,T5多字组最后一个音节重读。

我们用着重号标示重读音节。

单字时只有一个音节,即为重读音节。

表一单字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五字组T1 52..55...31 55...33.31 55...33.33.31 55...33.33.33.31T2 34..33...44 33...55.31 33...55.33.31 33...55.33.33.31T3 14..11...44 11...55.31 11...55.33.31 11...55.33.33.31T4 34..33...44 33...55.31 33...55.33.31 33...55.33.33.31T5 1.3.11.2.3.11.11.2.3.11.11.11.2.3.11.11.11.11.2.3.Zee &低,基本相当于五度制的5到1。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T4的单字调。

大部分的学者都把T4的单字调记为4或者5这样的短平调,也有54这样的记录(朱晓农2005),但是沈同(1985)认为T4也可记为高升调,朱晓农(2005)从实验上也证实T4确实可以读作34或者45这样升调,可以看作是T2的短调形式。

因此我们采纳这种意见,把T4记为34。

袁家骅(1983)和许宝华等(1988)曾将T2记为434这样的凹调。

升调在发音时候可能要先有一个下降趋势的准备阶段,所以声学或听感上往往会实现为一个凹调,这在普通话阳平35的实验研究中也有反映(吴宗济等1989);也就是说,升调的起始下降往往是发音生理限制,并不具有语言学上的区别性意义,所以我们认为上海话的T2是一个升调二、音系表征2.1 载调单位按照自主音段音系学(Goldsmith 1976),声调独立于音段等其他成分,通过连接线互相连接。

与声调相连接的成分称作载调单位(Tone Bearing Unit, TBU)。

司马侃(Sherard 1972)将声调描写成曲线状,作为整体与同一变调域内的音节相连,认为载调单位是韵律词(Phonological word)。

其他学者(Yip 1980;Zee & Maddieson 1980;徐云扬1988;沈同1985)大都把声调的曲折变化处理为平调序列,平调成分与音节相连接,因此音节是载调单位。

王嘉龄(2002,2008)同样也把上海话的声调处理为平调序列,不同的是他引用端木三(Duanmu 1994)的观点,认为载调单位是莫拉(mora),声调特征与莫拉相连接,且认为上海话舒声音节单念时包含两个莫拉,入声音节和多字组中的舒声音节均为一个莫拉。

端木三的这种处理是基于上海话音节的时长数据(Duanmu 1994),而且朱晓农(2005)对上海话单音节和双音节序列的语音实验结果也基本反应了这一点。

因此,本文沿用这种的处理方式,认为上海话声调为平调序列,曲折调由不同高度的平调在时间上线性排列而成;载调单位为莫拉,平调成分与莫拉相连接;舒声音节单念时包含两个莫拉,入声音节和多字组中的舒声音节均为一个莫拉。

2.2 表层形式的音系化转写用五度值描写单一语言的声调大体上可以视为是一种语音描写(phonetic transcription),一般均存在冗余性,这种冗余性不仅会造成不同的学者在描写各个声调的具体调值时的不一致性,而且也影响对特定语言声调系统的直观性。

因此,在进行音系学分析之前一般我们还需要对五度值进行音系化转写(phonological transcription)。

Yip(1980)和沈同(1985)延续特征理论的框架,把声调分析成不同偶值特征的组合。

其他学者大都采用H和L,或者再加上一个M分别表示高、中、低声调成分用来转写五度值。

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方法。

下面是我们对上海话单字调和多字调表层形式的音系化转写。

下划线表示两个莫拉连接到同一个莫拉上,无下划线表示一莫拉一调。

表二单字双字组三字组四字组五字组T1 HL..H..L H..L.L H..L.L.L H..L.L.L.L T2 MH..M..H M..H.L M..H.L.L M..H.L.L.L T3 LH..L..H L..H.L L..H.L.L L..H.L.L.L T4 MH..M..H M..H.L M..H.L.L M..H.L.L.L T5 LH..L.H.L.L.H.L.L.L.H.L.L.L.L.H.五度值的4和5一般认为属于高调,3属于中调,2和1属于低调。

一般来说一个莫拉承载一个声调单位。

舒声单字有两个莫拉,可以承载两个声调单位,因此用两个声调特征来表示。

入声单字虽然只有一个莫拉,但是因为确实为升调,因此还是用两个声调特征,即一个莫拉连接两个声调特征。

多字组中由两个五度值描写的调值我们都记为一个声调特征,因为它们实际读音时长比较短,只有一个莫拉。

T1双字组的第二个音节和T1-4三四五字组的末音节的调虽然为31,但是我们认为这个3只是声调由高到低变化的过程,因此我们记为一个L。

T5多字组的末字调值23,但是我们认为其微升的趋势只是由低到高的变化过程,因此我们记为一个H。

T1三四五字组的第二至倒数第二音节和T2-4四五字组的第三至倒数第二音节的调值为33,这也可以看做是由高调向低调过渡的过程,因此我们也记为L。

这些现象都是语音学实现过程,不属于音系的范围。

2.3 底层形式的确定首先我们从表三看一下以前的研究中的底层形式的设定。

T1 T2 T3 T4 T5 数量Z&M(1980)HL MH LH H LH 4徐云扬(1988)HL MH LH MH LLM 4王嘉龄(2002)HL MH LH 未提及未提及3?王嘉龄(2008)HL HH LH HH LH 3沈同(1985)[+高–下][-高] [-高–下][+高] [-高+下][+高] [-高–下][+高] [-高+下][+高] 3S&S(1990)HL MH LH MH LH 3Yip(1980)+U, HL +U, L -U, LH +U, L -U, LH 3Zhang 1988 HML MHL MHL MHL LLM↑ 3 大部分学者(Yip(1980)、Zee & Maddieson 1980;徐云扬1988;沈同1985;Selkirk & Shen 1990;王嘉龄2002,2008)都是基于单字调得到底层,认为多字调是由这个底层形式变化而来。

Zee & Maddieson (1980)到徐云扬(1988)的变化非常有趣,前者把T2和T4看成一样的底层,后者把T3和T5看成是一样的底层,这正好说明可能这两种归并同时可行。

王嘉龄(2002)未提及入声调的底层形式是什么。

其他的则均把T2和T4归并,T3和T5归并,形成三个底层调五个表层调的格局。

学者大都使用H、M和L等声调特征的线性序列表示。

沈同(1985)使用三个偶值特征的不同组合来表示。

Yip(1980)使用一个表示调域的偶值特征和一个或两个表音高的声调特征来表示。

Selkirk & Shen(1990)把Zee & Maddieson (1980)到徐云扬(1988)的两个归并都采纳,形成了HL、MH和LH三个底层调的格局。

王嘉龄(2008)与此不同的是,只用H和L两个声调特征,将MH改成了HH,认为所谓升的趋势仅属于语音学范畴,不属于音系学研究范围。

张正生(Zhang 1988:168-218)用大量篇幅论证上海话中不存在所谓单字调,只存在词调(word tone),单字调和多字调都是词调的不同表现形式(他所说的词指的是韵律词(phonological wor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