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竞赛教程 第5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第5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1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新人教版

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生产者都是自养生物,包括绿色植物和硝化细菌等。

5.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动物和营寄生生活的生物。

6.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主要是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一些营腐生的动物,如蚯蚓、蜣螂等。

7.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一、生态系统的X围1.概念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X围生态系统的空间X围有大有小。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组成成分[连线]2.食物链和食物网(1)食物链①概念: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特点: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的营养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食物链上一般不超过5个营养级。

③实例:(2)食物网①概念: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②形成的原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植食性动物的食物;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肉食性动物所食。

(3)功能①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渠道。

②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生态系统越稳定。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河流中所有生物和底泥共同组成河流生态系统(×)(2)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3)细菌都是分解者,但分解者并不都是细菌(×)(4)生产者、分解者是联系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物群落的“桥梁”,其中生产者处于主导地位(√)(5)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6)在一条食物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消费者所处营养级不固定(√)2.某自然保护区里的各种植物、动物和看不见的微生物以及水和光等无机条件,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种群B.生物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选C 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高中生物竞赛教程第5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高中生物竞赛教程第5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1.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关于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将讨论过,在此不重复。

这里重点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卡尔文循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是有机体代谢的主干,它筑起了生命活动的舞台,是各种有机物代谢的基础,这个主干来源于光合作用,形成蔗糖和淀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各种中间产物,进一步为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底物。

糖和脂类是相互转变的,因为甘油可逆转为己糖,而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后可再转变为糖。

氨基酸的碳架——α-酮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糖与蛋白质之间可以互相转变,丙酮酸、乙酰辅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等中间产物在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

核苷酸的核糖来源于戊糖磷酸代谢,碱基则是由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

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是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植物体中还有许多其他有机物,如萜类、酚类和生物碱等,它们是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以,因此成为次生代谢产物(sevondarymetabolites)。

次生代谢产物贮存在夜泡或细胞壁中,是代谢的最终产物,除了极少数之外,大部分不再参加代谢活动。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等色素以及木质素等属于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的存在使植物体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吸引昆虫或动物来传粉和传播种子;某些植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毒而对动物或微生物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防御天敌吞食,保存自己;因此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某些次生产物往往是重要的药物(如奎宁碱)或工业原料(如橡胶),深受人们的重视。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分3类: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生化合物,它们的生物合成过程如图5-2所示。

2.萜类一、萜类的种类萜类或类萜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次生代谢物质,一般不溶于水。

高中生物竞赛资料-植物生理学-重要名词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资料-植物生理学-重要名词汇总

名词解释一、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同化为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2、原初反应:指从光合色素分子被光能激发而引起第一个光化学反应的过程,它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放出氧气的反应。

4、光合链:指定位在光合膜上的,由多个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的总轨道。

5、同化力:由于ATP和NADPH用于碳反应中二氧化碳的同化,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6、光抑制:当光合机构接受的光能超过它所能利用的量时,光会引起光合速率的降低的现象。

7、光呼吸:指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过程。

8、二氧化碳补偿点:光合速率随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而增加,当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即为CO2补偿点9、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这种现象为荧光。

10、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发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三线态叶绿素分子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称为磷光。

二、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1、糖酵解:在细胞质内所发生的,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2、呼吸链(电子传递链):指按一定顺序相互衔接的传递氢或电子到氧气的一系列传递体的总轨道。

3、氧化磷酸化:NADH等还原物质中的电子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气生成水,并偶联ADP和Pi生成ATP的过程。

4、呼吸商: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的量与吸收氧气的量的比值。

5、抗氰呼吸:交替氧化酶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呼吸不受抑制,把这种呼吸称为抗氰呼吸。

6、交替氧化酶:植物体线粒体内膜上的线粒体呼吸链中抗氰呼吸途径的末端氧化酶。

7、末端氧化酶:把底物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给分子氧并形成水或过氧化氢的酶类。

8、温度系数:温度升高10度所引起度呼吸速率增加的倍数,称为温度系数。

9、代谢源:指能够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共27张PPT)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共27张PPT)
Phytoalexins(植物抗毒素) are a primary
player in plant immune response
❖ Phytoalexins can be antimicrobial
terpenoids or phenolics (抗菌的萜或酚类)
❖ Synthesized in response to infection or
stored in surface glands表面腺细胞)

Sesquiterpenes (C-15)
Herbivory deter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ents威慑草食动物
(generalized)
❖ Bitterness
❖ Examples include
sagebrush山艾树 and
sunflower向日葵
其数目,可分为:
单萜(monoterpene)、倍半萜(sesquiterpene)、
双萜(diterpene)、
三萜(triterpene)、
四萜(tetraterpene)、 多萜(polyterpene)。
CH3

CH2 = C
CH = CH2

Terpenoids: The largest group

Flavor deterrent威慑味道,如涩味
Tea, blackberry,grape, apple
Mode of action is via protein binding蛋白鞣质结
Examples of phenolic compounds
Monoterpenes (C-10)
Pyrethroid insecticides拟除虫菊脂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五 光用

高中生物 竞赛辅导资料五 光用

专题五:光合作用[竞赛要求]1.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其重大意义2.光合作用的场所和光合色素3.光合作用的全过程(光系统I和光系统II)4.C3和C4植物的比较(光呼吸)5.外界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饱和点、补偿点)6.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知识梳理]一、光合作用概述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吸收阳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1.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可以概括为把无机物变成有机物、蓄积太阳能量和环境保护为三方面。

2.叶绿体和光合色素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在显微镜下观察,高等植物的叶绿体大多数呈椭球形,一般直径约为3~6um,厚约为2~3um。

其结构可分为外膜、内膜、基粒和基质四部分,内膜具有控制代谢物质进出叶绿体的功能,基粒是光反应进行的场所,基质是暗反应进行的场所。

叶绿体具有由许多片层组成的片层系统,称为类囊体。

每个基粒是由2个以上的类囊体垛叠在一起形成的,这样的类囊体称为基粒类囊体;有一些类囊体较大,贯穿在两个基粒之间的基质中,称为基质类囊体。

光合作用的光能转换功能是在类囊体应注意吸收光谱只说明光合色素吸收的光段,不能进一步说明这些被吸收的光段在光合作用中的效率,要了解各被吸收光段的效率还需研究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即不同波长光作用下的光合效率称为作用光谱。

荧光现象:叶绿素溶液在透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的现象。

磷光现象:叶绿素在去掉光源后,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用精密仪器测知)的现象。

3.光合作用的发现●17世纪,van Helmont,将2.3kg的小柳树种在90.8kg干土中,雨水浇5年后,小柳树重76.7kg,而土仅减少57g。

因此,他认为植物是从水中取得所需的物质。

●1771年,Joseph Priestley,密闭容器中蜡烛燃烧污染了空气,使放于其中的小鼠窒息;若在密闭容器中放入一支薄荷,小鼠生命就可得到挽救。

他的结论是,植物能净化空气。

2020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1(共123张PPT)

2020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第五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1(共123张PPT)

4.运动
1.发育 2.形态 3.分布 4.运动
高等植物 的叶绿体大 多呈扁平椭 圆形,每个 细胞中叶绿 体的大小与 数目依植物 种类、组织 类型以及发 育阶段而异。 一个叶肉细 胞中约有20 至数百个叶 绿体,其长 3~6μm,厚 2~3μm。
玉米叶绿体
水稻叶绿体
1.发育 2.形态 3.分布 4.运动
➢ 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互 相接触的部分,
➢ 非堆叠区 片层与片层 非互相接触的部分。
2.膜系统常是酶排列的支架,膜的堆叠易 构成代谢的连接带,使代谢高效地进行。
类囊体片层堆叠成基粒是高等植物细胞所 特有的膜结构,它有利于光合作用的进行。
(四)类囊体膜上的蛋白复合体
蛋白复合体:由多种亚基、多种成分组成的复合体。 主要有四类:即光系统Ⅰ(PSI)、光系统Ⅱ(PSⅡ)、 Cytb6/f复合体和ATP酶复合体(ATPase)。
(三) 叶绿体的基本结构
叶绿体
被膜 基质(间质)
类囊体(片层)
1.叶绿体被膜
➢ 由两层单位膜组成,两膜间距5~ 10nm。被膜上无叶绿素,
➢ 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维持 光合作用的微环境。
➢ 膜对物质的透性受膜成分和结构的 影响。膜中蛋白质含量高,物质透 膜的受控程度大。
➢ 外 膜 磷 脂 和 蛋 白 的 比 值 是 3.0
环己烯
(紫罗兰酮环)
橙黄色
3
黄色
➢ 胡萝卜素(carotene)呈橙黄色,有α、β、γ三种同分异构体, 其中以β-胡萝卜素在植物体内含量最多。β-胡萝卜素在动物 体内经水解转变为维生素A。
➢ 叶黄素(xanthophyll)呈黄色,是由胡萝卜素衍生的醇类,也叫 胡萝卜醇,通常叶片中叶黄素与胡萝卜素的含量之比约为2:1。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试卷-答案已修正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试卷-答案已修正

《植物生理学》测试卷5 (教师版)1.当细胞为水饱和时,其ψw为()。

A. 0B. ψsC. ψmD. ψs+ψm2.某植物在同样的时间内通过蒸腾耗水2kg,形成干物质5g,其需水量是( )。

A.2.5 B.0.4 C.400 D.0.00253.缺硫时会产生缺绿症,表现为( )。

A.叶脉缺绿而不坏死 B.叶脉间缺绿以至坏死 C.叶肉缺绿 D.叶脉保持绿色4.GA合成的前体物质是()。

A.色氨酸B.甲硫氨酸C.腺嘌呤D.甲瓦龙酸5.提高植物根/冠比的肥水措施是()。

A. 多施氮肥多浇水B. 多施氮肥少浇水C. 多施氮肥、钾肥D. 多施磷肥、控水6.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某些氨基酸含量发生变化,其含量显著增加的氨基酸是()。

A. 天冬氨酸B. 精氨酸C. 丙氨酸D. 脯氨酸7. 暗期光中断实验证明,参与植物光周期反应的感光物质是()A. 叶绿素B. 叶黄素C. 光敏素D. 花青素8.春化作用感受部位是( )。

A.叶片 B.叶鞘 C.茎尖生长点 D.根系9.植物形态学上端长芽,下端长根,这种现象称为( ) 现象。

A.再生 B.脱分化 C.再分化 D.极性10.油料种子发育过程中,最先积累的贮藏物质是( )。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甘油11.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产生一些特殊的香味,原因主要是()。

A. 淀粉水解B. 单糖氧化C. 有机酸分解氧化D. 形成一些特殊的脂类物质12.气体分子通过气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与气孔的()成正比。

A.面积B.体积C.周长D.半径13. 细胞微梁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 支架作用B. 传递信息C. 物质合成D. 物质运输14. 相邻细胞或组织间的水流方向,决定于二者的()A. 渗透势差B. 压力势差C. 质势差D. 水势差15.脂肪为呼吸底物,其呼吸商为:()A.>1B.=1C.<1D.不一定16.一般而言,冬季越冬作物组织内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会()。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讲述PPT课件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讲述PPT课件

写在最后
成功的基础在于好的学习习惯
The foundation of success lies in good habits
35
结束语
当你尽了自己的最大努力时,失败也是伟大的, 所以不要放弃,坚持就是正确的。
When You Do Your Best, Failure Is Great, So Don'T Give Up, Stick To The En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第五章 植物的次级代谢产物
第一节 植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 第二节 萜类 第三节 酚类 第四节 含氮次生化合物
第一节 植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
初生代谢产物:糖、脂类、核酸、蛋白等通过代谢产 生的,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次生代谢产物:初生代谢产物经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 物质,包括萜类、酚类、含氮次生化 合物等。
细胞壁上 形成木质素
五、类黄酮类
(一) 种类
花色素苷 黄酮 黄酮醇 异黄酮(鱼藤酮,植物防御素)
(二)功能
1、呈现颜色:花色素苷,花色素 2、防御伤害:UV辐射(紫外线保护剂),抗氧化作用
天竺葵
B环差异 飞燕草
六、鞣质(单宁)
1、缩合鞣质:类黄酮聚合物; 2、可水解鞣质:酚酸和单糖的不均匀多聚物。
防御功能
第四节 含氮次生化合物
一、生物碱:含氮杂环化合物
古柯
天仙子
二、含氰苷,芥子油(181页)
叶表皮 叶肉
第五节 植物次生代谢的基因工程
花卉育种:花色 --CHS 农作物性状改良:
抗逆性 药用植物的细胞工程与
基因工程: 药物生产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判断题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判断题汇总

高中生物竞赛植物生理学判断题汇总1、植物从土壤溶液中既能吸收硝态氮又能吸收铵态氮。

()2、受旱植物细胞水势降低,说明其表现出渗透调节作用。

()3、植物细胞内ATP酶活性与吸收无机离子速率呈负相关。

()4、把一个细胞放入某溶液中体积不变,说明该细胞液的浓度与此溶液的浓度相等。

()5、增加CO2浓度,光饱和点不变。

()6、脱落包括离层细胞分离和分离面保护组织的形成两个过程,不需要氧气。

()7、C4植物的光饱和点通常大于C3植物。

()8、植物细胞吸水方式有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两种。

()9、所有的叶绿素a都是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10、将ψp=0的细胞放入等渗溶液中,细胞的体积会发生变化。

()11、蓝紫光对植物茎的伸长生长有促进作用。

12、植物器官衰老时,ACC合成酶活性降低,乙烯合成减少。

13、玉米接近成熟时,将其连杆带穗收割后堆放,则穗中有机物向秸杆倒流,不利于有机物在穗中积累,反而减产。

()14、植物体内同化物的短距离运输实际上是一种管道化运输。

()15、PPDK是催化苹果酸脱羧的关键酶。

()16、小麦拔节前使用高效唑,可以促进快长,降低抗寒性。

17、在细胞初始质壁分离时,细胞水势等于压力势。

()18、乙烯利在pH值低于4.1时进行分解,释放出乙烯。

19、溶液中由于有溶质颗粒存在,提高了水的自由能,使其水势高于纯水的水势。

()20、硝酸还原酶是含钠的酶。

()21、植物在北方能够越冬说明都具有避逆性。

()22、当一片成熟叶片处于饥饿状态时,它会成为暂时的代谢库。

()23、光合作用是一个放氧的过程,不放氧的光合作用是没有的。

()24、木质部中的无机营养只向基部运输,韧皮部中的有机营养却只向上部运输。

()25、植物根中吸收矿质元素最活跃的区域是根毛区。

()26、细胞为水充分饱和时,细胞的渗透势为零。

()27、植物体受伤时乙烯合成会增加。

28、叶黄素循环在光抑制过程中起到增加热耗散的作用。

()29、Cytb6-f复合体位于基粒的垛叠区。

高中生物竞赛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专题课件

高中生物竞赛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专题课件

七、环境因素对同化物运输的影响
1、温度:影响同化物运输的速度和方向 最适温度:20~30℃ 低温:(1)呼吸降低,能量供应减少。 (2)筛管内含物粘度升高。 高温 :(1)酶钝化,能量供应减少。 (2)产生胼胝质堵塞筛管。 当土温高于气温时,运输至根部的多。
昼夜温差大有利同化物向籽粒运输。
思考题
综上所述,同化物运输的动力:渗透 动力和代谢动力
六、同化物的分配 1、代谢源与代谢库
代谢源(metabolic source):指制造 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如成熟 叶片。 代谢库(metabolic sink) :指接纳同 化物用于生长、消耗或贮藏的组织、器官或 部位。如花、果实、根等。 源-库单位:指制造同化物的源与相应的 库以及它们之间的输导组织。
4、卸出机制
(1)通过质外体途径的蔗糖,同质 子协同运转(主动过程) (2)通过共质体途径的蔗糖,借助 筛管分子与库细胞的糖浓度差将同化 物卸出(被动过程)
五、同化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理
(一)压力流动学说(Pressure flow theory) 1930年德国植物学家明希(Mü nch)提出。 内容:同化物在筛管通道中随着液流的流动 而流动,其液流流动的动力是源库之间的压力 势差。 不能解释: 筛管内物质双向运输
一、名词解释
压力流动学说、细胞质泵动学说、收缩蛋白学说、P 蛋白、代谢源、代谢库 二、问答题 在开化期适当环割树干,为什么能增加果树产量?
2、源库关系
(1)源大库小,同化物积累, 抑制叶片光合作用
(2)源小库大,光合速率补偿 与植株早衰
(一)同化物分配的特点
1、优先供应生长中心 2、就近供应,同侧运输 3、光合产物可再分配利用
(二)分配规律 受以下因素影响: 1、供应能力:指源的同化物能否输 出以及输出多少(“推力”) 2、竞争能力:指库对同化物需要程 度的大小(“拉力”) 3、运输能力:指源、库之间的输导 系统的联系、畅通程度和距离远近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PPT学习教案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PPT学习教案

第33页/共43页
回节次
( 一)生 物碱
1、生物碱的生理功能 A、是VB1、叶酸和生物素等植物正常生育所必 需物质的组成成分,为植物正常生育所必需。
B、对动物有毒,可防止动物取食,为重要的 自卫物质。
第34页/共43页
回节次
2、生物碱的类别 A、按合成原料分类 真生物碱:由氨基酸(Aa)衍生而来且含N杂环结的物 质 原生物碱:由Aa衍生而来,但不含N杂环结 构的物质 伪生物碱:由类萜、嘌呤、甾体化合物等非Aa 衍生而来的物质。
第9页/共43页
回节次
CH3
CH CH3 CH3
CH3
COOH
(双萜)
松香酸
存 在 于 松 脂 中,松 香的主 要成分 。 松 香 是广 泛用于 造纸、 制皂、 制涂料 等工业 上的原 料。
第10页/共43页
回节次
紫杉醇 (taxol)
二萜
( 著 名 抗 癌 药物,

4800美元/克
1992年被美国FDA正式批准为抗癌新药,是 治疗卵巢癌、乳腺癌的首选药物,对肺癌、 鼻咽癌、头颈癌亦有显著疗效。
胡 萝卜素
(四萜)
第13页/共43页
15% 85% 0.1%
广泛存在于 植物的叶、 茎、和果实 及动物的乳 汁和脂肪中, β 体最重要 (生理活性 最强)。
回节次
(二)类萜的生理功能
1)赤霉素、脱落酸、固醇、类胡萝卜素等植物正常 生长发育所必须。
2)除虫菊酯、苎烯、桂叶烯、棉酚、佛波醇对昆虫 及哺乳动物有毒,可防被食。
子结合,形第成19页牦/共43页牛儿牦牛儿二 磷酸(GGPP),它是二萜和
二、酚类(phenol)
酚类是芳香环(苯环、萘环、蒽环)上 氢原子被羟基或其他功能团取代后形成的物 质。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生物化学五脂代谢

高中生物竞赛辅导—生物化学五脂代谢

五脂代谢与肥胖症
五脂代谢与肥胖的关系
肥胖症患者通常存在五脂代谢异常,如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这些异常的五脂代谢可导致脂肪堆积和肥胖。
五脂代谢异常对肥胖的影响
五脂代谢异常可影响能量消耗和脂肪储存,进一步加重肥胖症状。
五脂代谢与心血管疾病
五脂代谢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高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 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02
五脂代谢是生物体内能量供应的 重要途径之一,尤其在长时间运 动或禁食等能量需求较大的情况 下,五脂代谢的作用更加突出。
五脂代谢的生理意义
提供能量
五脂代谢是生物体获取能量的主要途 径之一。在氧化过程中,脂肪酸释放 出大量能量,供细胞和组织使用。
维持体温
参与细胞信号转导
某些脂肪酸代谢产物可以作为细胞信 号分子,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和基因表 达调控。
转录组学分析
利用转录组学技术,如高通量测序、基因芯片等 ,对脂肪细胞中转录本的表达进行分析,了解转 录水平与脂肪代谢的关系。
细胞生物学实验方法
01
02
03
细胞培养
通过培养脂肪细胞或相关 细胞系,研究细胞在体外 条件下的脂肪代谢特性。
荧光显微镜观察
利用荧光标记技术,观察 细胞内脂肪滴的形态和分 布,了解细胞内脂肪代谢 的动态变化。
细胞功能分析
通过测定细胞生长、增殖 、凋亡等相关指标,了解 细胞功能与脂肪代谢的关 系。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在寒冷环境下,生物体通过五脂代谢 产生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五脂代谢的途径与反应
01
02
03

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高中生物第5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课时作业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3节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A.脱落酸用于打破种子休眠B.2,4­D用于促进扦插枝条生根C.乙烯用于果实催熟D.细胞分裂素用于蔬菜保鲜2.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喷施矮壮素(抑制赤霉素的合成)抑制细胞伸长,防止植物倒伏B.喷施6­苄基氨基嘌呤(细胞分裂素类调节剂)能诱导芽分化和发育C.喷施乙烯利可以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喷施萘乙酸既可以防止落花落果,也可以疏花疏果3.[2023·山西运城高二统考]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繁多,在农业、林业和园艺等方面应用广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被催熟水果上残留的乙烯利会促进儿童性早熟B.青鲜素可以延长马铃薯、大蒜的贮藏期,对人体无毒害作用C.利用大麦芽生产啤酒时,用赤霉素处理大麦使其发芽产生α­淀粉酶D.对未受粉的玉米雌蕊喷施适量2,4­D溶液仍然会造成减产4.[2023·河南南阳高二统考]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在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调节剂处理未受粉的番茄雌蕊,获得无子番茄,其原理和无子西瓜产生的原理一致B.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C.一定浓度的膨大剂会使水果长势加快、个头变大,但果实口感较差、不易储藏D.利用成熟木瓜释放的乙烯可催熟未成熟的柿子5.α­萘乙酸(NAA)是一种广谱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常用于商用的发根粉或发根剂中。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乙烯利、2,4­D和NAA一样,都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B.在用高浓度NAA溶液处理插条生根时,适合采用浸泡法C.相比于IAA,NAA的作用效果更稳定D.果蔬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使用时应严格控制用量6.下列关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生长调节剂是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物质B.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不稳定的特点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与植物激素相似D.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替代植物激素发挥作用,使用时不用考虑药物浓度7.多效唑是一种能抑制赤霉素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植物叶绿素的含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1.植物的初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关于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在生物化学课程中已将讨论过,在此不重复。

这里重点讨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卡尔文循环、糖酵解、三羧酸循环和戊糖磷酸途径是有机体代谢的主干,它筑起了生命活动的舞台,是各种有机物代谢的基础,这个主干来源于光合作用,形成蔗糖和淀粉;通过呼吸作用,分解糖类,产生各种中间产物,进一步为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底物。

糖和脂类是相互转变的,因为甘油可逆转为己糖,而脂肪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后可再转变为糖。

氨基酸的碳架——α-酮酸主要来源于糖代谢的中间产物,糖与蛋白质之间可以互相转变,丙酮酸、乙酰辅酶A、α-酮戊二酸和草酰乙酸等中间产物在它们之间的转变过程中起着枢纽作用。

核苷酸的核糖来源于戊糖磷酸代谢,碱基则是由氨基酸及其代谢产物组成的。

糖类、脂类、核酸和蛋白质等是初生代谢产物(primary metabolites),植物体中还有许多其他有机物,如萜类、酚类和生物碱等,它们是由糖类等有机物次生代谢衍生出来的物质以,因此成为次生代谢产物(sevondarymetabolites)。

次生代谢产物贮存在夜泡或细胞壁中,是代谢的最终产物,除了极少数之外,大部分不再参加代谢活动。

某些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生命活动必需的,如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植物激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和花色素等色素以及木质素等属于次生代谢产物。

它们的存在使植物体具有一定的色、香、味,吸引昆虫或动物来传粉和传播种子;某些植物产生对植物本身无毒而对动物或微生物有毒的次生代谢产物,防御天敌吞食,保存自己;因此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是植物在长期进化中对生态环境适应的结果。

某些次生产物往往是重要的药物(如奎宁碱)或工业原料(如橡胶),深受人们的重视。

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可分3类:萜类、酚类和含氮次生化合物,它们的生物合成过程如图5-2所示。

2.萜类一、萜类的种类萜类或类萜是植物界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次生代谢物质,一般不溶于水。

萜类是异戊二烯组成的。

萜类化合物的结构有链状的,也有环状的。

萜类种类是根据异戊二烯数目而定,有单萜、倍半萜、双萜、三萜,四萜和多萜之分。

在植物细胞中,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萜是挥发油,相对分子质量增高就成为树脂、胡萝卜素等较复杂的化合物,更大相对分子质量的萜则形成橡胶等高分子化合物。

萜类对植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

某些萜类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例如,属于双萜的赤霉素是调节植物高度的数量;属于三萜的固醇与磷脂相互作用使膜稳定,是膜的必需组成;类胡萝卜素是四萜的衍生物,包括胡萝卜素、叶黄素、番茄红素等,常能决定花、叶和果实的颜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能吸收光能,参与光合作用,胡萝卜素也是维生素A的主要来源;脱落素是种子成熟和抗逆性信号的一种激素,它是由胡萝卜素转变来的;细胞分裂素和叶绿素本身虽然不是萜类,但含有萜类侧链。

许多植物的萜类有毒,可防止哺乳动物和昆虫吞食,例如菊的叶和花含有的单萜酯拟除虫菊酯,是极强的杀虫剂;松和冷杉含有的松枝的单萜成分,如苎烯和桂叶烯对昆虫(包括危害松树严重的棘胫小蠹)有毒。

挥发油多是单萜和倍半萜,它广泛分布于植物界,存在于腺细胞和表皮中。

例如薄荷、柠檬等植物含有挥发油,有气味,防止害虫侵袭。

有一种倍半萜棉酚存在于一些棉花品种的棉籽和下表皮毛中,显著抗虫侵袭。

许多双萜对草食动物有毒,使他们不愿食用。

松树的树脂含有相当数量的双萜(如冷杉酸)当害虫取食穿刺到树脂道时,树脂流出,组织害虫取食,最后封闭伤口。

大戟科植物产生的乳汁,含有双萜成分,例如佛波醇,严重刺激皮肤,对哺乳动物有毒。

有些萜类是药用或工业原料,例如短叶红豆杉中的红豆杉醇(亦称紫杉醇),是强烈的抗癌药物;多萜化合物之中,橡胶是最有名的高分子化合物,一般由1500—15000个异戊二烯单位所组成。

二、萜类的生物合成萜类的生物合成有两条途径:甲羟戊酸途径和甲基赤藓醇磷酸途径,两者都形成异戊烯二磷酸(IPP),然后进一步合成萜类,所以IPP亦称为“活跃异戊二烯”。

甲羟戊酸途径是以3 个乙酰C O A分子为原料,形成甲羟戊酸,再经过焦磷酸化、脱酸化合脱水等过程,就形成IPP。

甲基赤藓醇途径也是合成IPP,不过它是由糖酵解或C4途径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和3-磷酸苷有权,经过一系列反应,形成甲基赤藓醇磷酸,继而形成二甲炳烯二磷酸(DMAPP)。

IPP和DMAPP是异构体,是平衡的,两者很活跃,结合起来成为更大的分子。

首先是IPP 和DMAPP结合为牦牛儿二磷酸(GPP)成为单萜的前身;GPP又会与另一个IPP分子结合,形成法呢二磷酸(FPP),成为倍半萜和三萜的前身;同样,FPP又会与另一个IPP分子结合,形成牦牛儿牦牛儿二磷酸(GGPP),它是二萜和四萜的前身;最后,FPP和GGPP就聚合为多萜。

3.1酚类一、酚类的种类酚类是芳香族环上的氢原子被羟基或功能衍生物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种类繁多,是重要的次级产物之一,有些只溶于有机溶剂,有些是水溶性羧酸和糖苷,有些是不溶的大分子多聚体。

根据芳香环上带有的碳原子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几种。

酚类化合物广泛分布于植物体,以糖苷或糖脂状态积存于液泡中。

在酚类化合物中,又决定花、果颜色的花色素和橙皮素,有构成次生壁重要组成的木质素,也有作为药物的芸香苷(路丁)、桂皮酸和肉桂醇等。

二、类的生物合成植物的酚类化合物是通过多条途径合成的,其中以莽草酸途径和丙二酸途径为主。

在高等植物,大多数通过前一种途径合成酚类;真菌和细菌通过后一种途径合成酚类。

(一)莽草酸途径糖酵解产生的磷酸烯醇是丙酮酸(PEP)和戊糖酸途径产生的D-赤藓糖-4-磷酸作用形成中间产物3-脱氧-D-阿拉伯庚酮糖酸-7-磷酸,进一步环化成重要中间产物莽草酸。

莽草酸再与PEP作用,形成3-烯醇丙酮酸莽草酸-5-磷酸,脱去Pi,形成分支酸。

分支酸是莽草酸途径的重要枢纽物质,他以后的去向分为两个分支:一个分支走向色氨酸,另一个分支是先形成预苯酸,经过arogenic acid ,然后再分支:一是形成苯丙氨酸,另一是形成酪氨酸。

广谱除草剂草甘磷之所以能除草,就是因为它能抑制催化莽草酸与PEP合成3-烯醇丙酮酸莽草酸-5-磷酸的酶。

本途径存在于高等植物、真菌和细菌中,而动物则无,所以动物不能合成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这3种芳香族氨基酸,必须从食物中那个补充。

大多数植物次生产物是苯丙氨酸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作用下,脱氨形成桂皮酸。

PAL 是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的分支点,是形成酚类化合物中的一个重要调节酶,它受内外条件影响,例如植物激素、营养水平、光照长短、病菌及机械损伤等,可影响PAL的合成及其活性。

(二)丙二酸途径本途径首先是一分子酰基C O A与3分子丙二酰C O A结合,脱羧,合成一分子多酮酸。

多酮酸通过各种方式发生环化作用,形成间苯三酚衍生物,由于他们的R基性质不同,于是形成许多不同的黄酮衍生物。

三、单酚类简单酚类广泛分布于维管植物。

其结构有3类:(1)简单苯丙酸类化合物,具苯环-C3的基本骨架,例如,反--桂皮酸,对--香豆酸、咖啡酸,阿魏酸;(2)苯丙酸内酯(环酯)类化合物,亦称香豆素类,也具苯环—C3基本骨架,但C3与苯环通过氧环化,例如伞形酮,补骨脂内酯、香豆素等;(3 )苯甲酸衍生物类,具苯环--C3的基本骨架,例如水杨酸,例如水杨酸、香兰素等。

大多数植物酚类的生物合成是从苯丙氨酸开始的,经过PAL的作用,就形成各种简单的苯丙酸类化合物、香豆素、苯甲酸衍生物、木质素、花色素苷、异黄酮、缩合鞣质及其他类黄酮。

许多简单酚类化合物在植物防御草食昆虫和真菌侵袭中起重要功能。

有一种酚类胶补骨脂素(呋喃香豆素类的一种),本无毒,但可被日光中的紫外线A(320—400nm)激发为高能电子态,插入DNA双螺旋中,与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结合,阻断DNA转炉和修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伞形科中的芹菜、防风草和芫荽富含有这类光照后有毒的呋喃香豆素。

在逆境或病害条件下,芹菜得着这种化合物含量会增加100倍左右,所以用手接触这种植物时,有时受会肿胀。

然而有些昆虫能生活在含有这类光照后有毒的植物中,因为卷叶可以滤去激发光波。

四、质素植物体中的木质素数量很大,仅次于纤维素,具有机物的第二位。

木质素是植物体重要组成物质,广泛分布于植物界。

木质素是简单酚类的醇衍生物(如香豆醇、松柏醇、芥子醇,5--羟基阿魏酸)的聚合物,其成分因植物种类而异,例如松柏木质素含有许多的松柏醇,还有一些香豆醇和芥子醇;山毛榉木质素的松柏醇和芥子醇数量相近,而香豆醇则很少;单子叶植物(尤其是和谷类)的木质素则含有极多的香豆醇。

木质素的生物合成是以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为起点的。

首先,苯丙氨酸转变为桂皮酸,桂皮酸和酪氨酸又分别转变为4—香豆酸,然后,4—香豆酸形成了咖啡酸、阿魏酸、5—羟基阿魏酸和芥子酸,它们分别与乙酰C O A结合,相应的被催化为高能C O A硫脂衍生物,进一步被还原为相应的醛,在被脱氢酶还原为相应的醇,即4—香豆醇、松柏醇,5—羟基阿魏醇和芥子醇。

上述4种醇类是组成木质素的基本单位,他们是在细胞质中形成的,经过糖基化作用,进一步形成葡萄香豆醇、松柏苷、5--羟基阿魏苷和丁香苷,再通过质膜运输到细胞壁,在β—糖苷酶作用下释放出相应的单体(醇),最后这些单体经过氧化和聚合作用形成木质素。

五、黄酮类(一)种类植物酚类化合物另一大类植物是类黄酮。

它是两个芳香环被三碳桥联起来的15碳化合物,其结构来自两个不同的生物合成途径。

一个芳香环(B)和桥是从苯丙氨酸转变来的,而另一个芳香环(A),则来自丙二酸途径。

类黄酮是由苯丙酸、p-香豆酰C O A和3个苯二酰C O A分子在查儿酮合酶催化下缩合而成的。

根据3C桥的氧化程度,类黄酮类可分为4种,即花色素苷、黄酮、黄酮醇和异黄酮。

基本类黄酮骨架会有许多取代基,羟基常位于4,5,7位,它也常带糖,所以大多数类黄酮是葡糖苷。

羟基和糖增加类黄酮的水溶性,而其他替代物(例如甲酯或修改异戊基单位)则是类黄酮成脂溶性。

(二)功能不同类黄酮具有不同功能:1.呈现颜色植物的色素主要有两类: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

类胡萝卜素是光合作用的辅助色素,呈黄、橙和红色。

类黄酮包含各种有色的物质,其中最普遍的有色类黄酮是花色素苷。

花、果大部分呈红、淡红、紫和蓝等色,都与花色素苷有关。

鲜艳花色可吸引昆虫而帮助传粉,鲜艳果实可吸引动物食用而传播种子。

花色素苷在C环部位3有糖,是葡糖苷;如果没有糖,则称为花色素。

花色素苷是黄酮类化合物,溶解于细胞液中,在植物界中分布极广,花、果实和叶片的颜色往往与它有关。

花色素苷的颜色受许多因子影响,例如B环上的羟基和甲氧基数目、芳香酸对主要骨架的酯化和液泡中的PH等。

表5-3说明B环上取代基不同花色有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