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感知觉
第四章认知心理——感知觉
3、错觉
(1)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 特性,而出现种种歪曲。 (2)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3)错觉种类:
• (一)对人的错觉: • 1、首因效应。首应效应是指在对人的知觉中,最早获得 的第一印象产生的影响最大。 • 2、近因效应。对一个人近期的印象影响人们对他人长期 形成的看法的现象叫近因效应。 • 3、光环效应。在人际知觉中,人们常以对所具有的某个 特性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一系列的特性上,也就是以所知 觉到的特征推及到未知觉到的特征,以局部信息形成完整 印象。 • 4、社会刻板印象。社会刻板印象是指社会上对某一类人 所持的固定的、概括而笼统的看法。 • (二)对物的错觉:视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形重 错觉、颜色错觉、方位错觉等。
你相信中间是一个圆吗?
月亮错觉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你看到的是誰?
看起來像是美國總統克林頓及副總統柯爾對不對? 那您就錯了... 這只是將克林頓總統的臉複製二次,只有髮 型不同罷了。
左邊圖中心的圓比較大嗎?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不可能图形——三齿叉、两齿叉?
感觉与知觉关系:
共同之处:感知觉同属于认识过程的感性阶段,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对感觉的深入。 不同之处: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一 种最简单、低级的心理过程,而知觉是对事物各 种不同属性、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 即对事物整体的反映,要借助过去经验对感觉信 息进行解释,有记忆和思维的参与,是较为复杂 的认识过程。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在心理学的广袤领域中,感知觉是我们认识世界的基础。
它如同我们心灵的窗户,让我们能够接纳外界的各种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有意义的认知。
感知觉,简单来说,就是感觉和知觉的统称。
感觉是我们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皮肤等,从外界环境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这些信息进行整合、解释和赋予意义的过程。
让我们先来谈谈感觉。
视觉是我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
我们的眼睛能够捕捉到光线的变化,分辨出不同的颜色、形状和大小。
想象一下,当我们看到一朵鲜艳的花朵,眼睛会接收到花瓣的色彩、花朵的轮廓等信息。
听觉则让我们能够听到各种声音,从悦耳的音乐到嘈杂的噪音。
当我们走在街头,车辆的鸣笛声、人们的交谈声,都是通过听觉被我们感知到的。
嗅觉能让我们辨别各种气味,美食的香气、雨后清新的空气,都能通过鼻子被我们察觉。
味觉让我们品尝到酸甜苦辣咸等不同的味道,而皮肤的触觉则能让我们感受到物体的温度、质地和压力。
每种感觉都有其特定的感受器官和生理机制。
例如,眼睛中的视网膜上有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它们分别负责在明亮和昏暗的环境中感知光线。
耳朵内的耳蜗则是听觉感受的关键部位。
而且,感觉还有一些有趣的特性。
比如感觉阈限,它指的是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我们常说的“阈下刺激”就是指那些强度低于感觉阈限的刺激,虽然我们可能意识不到,但它们仍然可能对我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
说完感觉,再来说说知觉。
知觉是一个更加复杂和高级的心理过程。
当我们看到一个物体时,不仅仅是看到了它的形状和颜色,还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将其识别为某个具体的东西。
比如看到一个圆形、红色、带有梗的物体,我们会知觉为这是一个苹果。
知觉具有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等特点。
整体性是指我们在知觉时,会将事物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而不是孤立地看待各个部分。
比如看到一张脸,我们会立刻认出这是一张脸,而不是分别注意到眼睛、鼻子、嘴巴等各个部分。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
精品课件
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事物的颜色作用于眼睛——视觉 事物的气味作用于鼻子——嗅觉……
精品课件
知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相应 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形状、颜色
眼
苹
大小、滋味
舌
果
气味、滋味
鼻
质量、温度
皮肤
人脑对苹果的知觉
精品课件
1、方位知觉
方位知觉是指对物体的空间 关系和自己的身体在空间所处 位置的知觉,如对上、下、左、 右、前、后的知觉 。
精品课件
(1)方位知觉的发生:
l出生后就有听觉定位能力 l空间定位主要依靠听觉和视觉 l随着年龄的增长,主要依赖视觉定位
(2)幼儿方位知觉的发展: l3岁 辨别上下 l4岁 辨别前后 l5岁 开始以自我为中心辨别左右
精品课件
“苹果”知 觉
❖感知觉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作用
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 2、在幼儿的认知活动中,感知觉占据重要地
位。3~6岁的幼儿是借助于形状、颜色、 大小、声音等来感知觉认识世界的。 3、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不仅对整个认知活动有 重要作用,而且对控制自己的行动有一定 的意义。
精品课件
蒙台梭利的感觉教育
精品课件
幼儿对空间的安排是根据画面的需要而不是 依照视觉的真实性。画的人和物在形体上是 分离的,分散的,通常不会有遮挡现象
精品课件
幼儿是在宽和窄的平面上来展现自 己的想法的,至于三度空间幼儿还 没有意识去学习了解的愿望。
精品课件
❖幼儿的空间知觉有明显发展,但不 精确。
❖教师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绘画、泥工、 拼版以及散步等活动提供认识空间特性 的机会促进幼儿空间知觉的发展。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感觉和知觉感觉和知觉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开端。
因此,要了解人的丰富而复杂的心理活动,必须从感觉、知觉开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概述一、什么是感觉和知觉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当人们认识一种事物时,首先认识事物的颜色、声音、气味、温度、硬度等个别属性。
客观事物的这些个别属性通过我们的各种感觉器官反映到大脑中,大脑便获得了外部世界的各种信息,我们也就产生了相应的感觉。
所以,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不仅反映事物的外部属性,而且反映肌体的变化和内部器官的状况,如人体的运动、干渴、饥饿、疼痛等内部信息。
感觉是脑反映现实的最简单的心理过程。
在实际生活中,物体的个别属性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体而独立存在。
因此,人对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是作为物体的一个方面而与整个物体同时被反映的。
人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不仅形成了属性和物体间关系的经验,而且也形成了物体各属性间关系的经验。
当物体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时,人不仅能够反映这个物体的个别属性,而且能够通过各种感觉器官的协同活动,在大脑里将物体的各种属性按其相互的联系和关系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该事物的完整映象,这就是知觉。
因此,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对事物的反映不是指对事物各种感觉刺激的简单总和,而是对事物多种属性和各部分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反映,是比感觉复杂的心理过程。
感觉和知觉虽然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但其作用却非常重要。
首先,感知觉是人们认识的开端,是获得知识经验的源泉。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从感知觉开始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来自直接经验,或者来自间接经验,都是先通过感知觉获得的。
人类的知识无论多么复杂,也都是建立在通过感知觉而获得感性知识的基础上。
没有感知觉,没有直接的经验,就不能认识世界,就不能获得任何知识。
其次,感知觉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基础。
没有感觉和知觉,外部刺激就不可能进入人脑,人也不可能产生如记忆、思维、想象、情感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
第四章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学前儿童听觉的发展
• 一、儿童听觉的发生 • (一)胎儿的听觉反应
• (二)新生儿听觉的发生
• (三)听觉发生的指标
• 大动作反应、机体内部变化、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
• 二、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
• 三、幼儿听觉的发展 • 在掌握语言、接触音乐环境的过程中,学前 儿童的听觉不断发展。 • 儿童听觉的个别差异很大。
一、感知觉的概念
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 (或综合)的反映。
(三)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区别:感觉是对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对整体(事物全貌)
的反映。
联系:
1、都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
2、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3、人总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成为知觉 的组成部分存在于知觉之中,很少有孤立的感觉。
案例分析
• 毛毛1岁半了,正在学走路。你瞧,他正踉踉跄跄 地走着。一个不小心,摔倒在地。奶奶赶紧跑过来 ,抱起毛毛,连着说:“宝宝肯定摔疼了,那么响 地摔到地上,头上都要肿了。”摔到地上的毛毛刚 刚还没哭,听奶奶这么一说,“哇哇哇”大哭起来。 • 问题:毛毛真得摔疼了吗?
• 四、学前儿童痛觉的发展 • •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极低,痛觉是随着孩子年 龄的增长而增长的。儿童痛觉和情绪状态有密切 的关系。
当新生儿突然失去支
持或受到大声刺激时常常 表现为惊恐状态,如双臂 伸开,又迅速收回胸前, 紧握拳头等,这个反射约 在出生后四个月消失。
游泳反射 (swimming reflex) 托住新生儿的腹部,他 就会做出像游泳样的动作 。这种反射可能也是种系 发生过程中遗传下来的, 与个体在母体内的液态环 境有关。这种反射约在生 后6个月以后消失。
第四章 幼儿的感知觉
• 2.距离知觉
• 距离知觉是辨别物体远近的知觉。
• 幼儿可以分清他们所熟悉的物体或场所的远近,对于比较广阔的空间距离,他们还不 能正确认知。幼儿常常不懂得近物大,远物小,近物清楚,远物模糊等感知距离的视 觉信号。
• 深度知觉
• 3.形状知觉
• 形状知觉是对物体形状的知觉,它依靠运动觉和视觉的协同活动。 • 通常3岁的幼儿能区别一些几何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 4-4.5岁是辨认几何图形正确率增长最快的时期,能认识椭圆、梯形、长方形等。 • 5岁幼儿能正确辨别各种基本的几何图形,及部分立方体。 • 幼儿叫出图形名称比辨认图形要晚。
• (五)时间知觉
• 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的延续性、顺序性和速度的反映。 • 幼儿初期,已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和他们具体的生活相联系。 • 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明天”,也能运用“早晨”和“晚上”等词,但
是对于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等,理解起来仍感困难。 • 幼儿晚期,在前面的基础上能理解“前天”“大后天”并学会看钟表等。但对更大或
更小的时间单位,如几个月,几分钟等辨别仍感困难。
第二节 感知特性与幼儿活动 • 一、感受性变化与幼儿活动
• (一)适应
• 感受性因刺激的持续时间而降低或提高。 • 适应包括视觉适应、听觉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温度觉适应。
• (二)对比
• 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可以彼此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这种现象 叫感觉的对比。
• (二)保护幼儿的感官
• 1.经常提醒幼儿注意用眼、用耳的卫生 • 2.对由感官缺陷的幼儿给以必要的帮助
再见
• (三)知觉的理解性与幼儿活动
• 在知觉过程中,人总是根据以往的知识、经验来理解当前的知觉对象,并 用词把它标识出来,这是知觉的理解性。
第四章感知觉
第二节 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主要阶段
1、原始的感知阶段
感觉与生俱来,知觉在出生后不久便在感觉基 础上发展起来。
2、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概括过渡阶段
概念形成
3、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
第三节 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
儿童视觉的发展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三)通过学习语言发展听觉 在幼儿园,可组织专门训练听力的游戏,训练有力辨别力等
七、聋儿听觉康复的训练
(一)早期验配助听器 (二)早期听力训练 对声音的感知和理解 对声音的辨别
第五节 学前儿童触觉、动觉和痛觉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触觉的发展
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 1.儿童触觉的发生 出生就有;许多种无条件发射都有触觉参加。 2.口腔的触觉 3.手的触觉 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儿童出生就有本能触觉反应; 视觉和手的触觉协调,是半岁婴儿认知发展的里程碑,也是手的
一、感觉和知觉的概念
1.感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知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会受经验的影响,如两可图。
二、感觉和知觉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感觉和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知过程; 新生儿
2.两岁前儿童依靠感觉和知觉认识世界; 感知运动阶段
一、 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
(一)婴儿的形状知觉 1. 很小的婴儿已能辨别不同的形状,具有对形状的知
觉的恒常性; 2. 对物体形状的视觉偏好 轮廓清楚;带有环形和条纹;同心圆;复杂;正常
人脸。
(二)幼儿的形状知觉
特点
1. 在视觉、触觉、动觉的协调活动中,对几何形体知觉的效果最 好;
基础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2、根据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知觉划分为:
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
是对客观世界物体的空间关系的认识,具体指对 物体的形状、大小、远近、方位等空间特性在头 脑中的反映。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 知觉、方位知觉等。
人的一些重要感觉的绝对阈限都是比较 低的,有利于人类生存。绝对感觉阈限 低说明感觉灵敏。P104 表4-2
绝对感受性(absolute sensitivity)是指刚 刚能够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 绝对感受性的高低通过绝对感觉阈限来衡量。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阈限在数量上成反比关系。
(三)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阈限 差别阈限(difference threshold)是指将一 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所需要的最小 差别量 差别感受性(difference sensitivity)则是 指对这种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 两者之间呈反比关系,差别感觉阈限越低, 差别感受性越高。
什么是知觉?
客观 事物 直接 作用 于感 官
对事 物的 整体 反应
觉察
分辨
确认
知觉的形成:来自感觉器官的信息提供
了某种颜色、边界、形状等个别属性,经头脑 的加工认出了“这是一个柠檬”
知觉的形成
3、知觉的生理机制 感觉的产生是某一分析器活动的结果,知觉 的产生则是多种分析器综合活动的结果。
4、感觉与知觉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明适应和暗适应 感觉的适应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各种感觉的适应情况不同
2)感觉对比:感觉对比是同一感受器接受不 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分为同时对比和先后对比。
同时对比:
3)后像
当感受器的刺激作用停止以后,感觉并不立即 消失,而是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象叫 后像。 后像在视觉中表现特别明显。视觉后像有两种:
心理学第四章 感知觉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感知觉是指我们收集、处理和解释来自外界的各种感觉刺激的过程。
它是我们对环境的感知和理解的基础,是人类认知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章将详细介绍感知觉的相关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包括感觉器官、感觉觉知和感知过程的各个方面。
一、感官器官与感觉信号的传递1.视觉系统- 眼睛的结构和功能- 光的物理特性- 视觉皮层的功能及视觉信号的传递2.听觉系统-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声音的物理特性- 听觉信号的传递和声音的定位3.嗅觉系统- 鼻腔的结构和功能- 嗅觉信号的传递和嗅觉记忆4.味觉系统- 味蕾的结构和功能- 味觉信号的传递和味觉记忆5.触觉系统- 皮肤的结构和功能- 触觉信号的传递和触觉记忆二、感知觉的心理过程和机制1.感知觉的组织和整合- 神经可塑性与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错觉的产生和解释- 文化和环境对感知觉的影响2.感知觉的加工和分析- 特征检测和选择性注意- 模型和理论对感知觉加工的解释三、感知觉的研究方法与应用1.实验设计和测量工具- 研究范式和实验设计- 感知觉测量的工具和技术2.感知觉的应用领域- 人机交互与界面设计-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临床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应用附件:本文档相关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心理学第四章的教材章节和参考书目2.相关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献3.实验工具和测量方法的详细说明法律名词及注释:1.版权法:保护原创作品的法律规定,禁止未经授权的复制和传播。
2.隐私权:个人对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和私人生活的保护权利。
3.知识产权: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保护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成果的法律制度。
心理学第四章感知觉-PPT课件
谢谢!
15
对物的知觉
1、时间知觉(个体对客观对象的持 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
2、空间知觉(个体对物体的形状、 大小、深度、方位等空间特性的知 觉)
3、运动知觉(个体对物体的静止、 运动以及运动速度的知觉)
16
时间知觉
借助中介(周期性现象;人造计时工具) 对一段时间的知觉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
关节
经纤维
内耳
半规管的毛细胞和前庭 空间运动、重力牵引
机体觉
内脏器官的 内脏器官 活动变化
内脏器官壁上的神经末 身体疲劳,饥渴和内脏器
梢
官活动不正常
6
三、知觉的分类
(一)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分(视 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摸 知觉等);
(二)根据知觉的对象分(对物的知觉 和社会知觉)
(104—106页)
(三)感知能力的培养
(107—110页)
11
案例分析练习
在《盲人摸象》的故事中,摸到大 象腿的盲人说:“大象像柱子”,摸到 大象耳朵的盲人说:“大象像蒲扇”, 摸到大象背的盲人说:“大象像一堵 墙”,摸到大象鼻子的盲人说:“大象 像管子”,摸到大象尾巴的盲人说: “大象像绳子”。
5
感觉系统
感觉类型
刺激
感觉器官
感受器
感觉
视觉
光波
眼
听觉
声波
耳
视网膜的锥体细胞和杆 颜色、模式、结构、运动、
体细胞
空间深度
基底膜上的毛细胞
噪音、音调
皮肤感觉 外界接触
皮肤
皮肤神经末梢
触、痛、温、冷
嗅觉
可挥发物质 鼻
嗅上皮毛细胞
气味
味觉
可溶解物质 舌
自学考试备考复习资料:心理学导论《第四章 感知觉》知识点考点归纳整理汇总
第四章感知觉知识点汇总1)感性阶段:是指将客观刺激转换成心理印象的初级阶段。
2)感觉:是个体借助感觉器官直接反映作用于它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过程。
感觉是认识世界的起点,是人和动物发展起更复杂的心理功能的基础,也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开始。
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部信息是人和动物的基本需要,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心理学家-赫布(Hebb)的“感觉剥夺实验”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3)知觉:是个体借助于感官觉知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彼此关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个体选择、组织和解释感觉信息的过程。
4)感觉和知觉是两个不同的心理过程,两者密不可分,感觉发生在知觉之前,为知觉收集和提供原料,知觉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也是对感觉信息的加工和解释。
感觉和知觉一般会在很短时间内完成,个体很难体验到从感觉再到知觉的过程,故心理学将感觉和知觉统称为感知觉。
5)感觉分类:外部感觉、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肤觉包括:温觉、冷觉、痛觉。
6)知觉的种类:按照内容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物体知觉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分为:大小知觉、形状知觉、方位知觉。
7)错觉:即错误的知觉,指不能正确反映事物本身属性的知觉。
8)感觉器官的感受性:指不同人对同样的刺激也会表现出不同的感受能力。
9)感觉阈限包括: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也叫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它是在“感觉到”和“感觉不到”之间的一个临界值。
绝对感觉阈限越低(甲能看到微光,乙不能,则甲的绝对感觉阈限低于乙),绝对感受性就越高。
(所以甲的绝对感受性高于乙的)。
10)差别阈限:也叫差别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差异量。
11)感官的感受性会随着作用条件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感觉适应-感觉对比-感觉的锻炼与补偿-感觉的相互作用。
12)感觉对比:当同一感觉器官接受不同适宜刺激的作用时,感官对其中某些刺激的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4心理学 第四章 感知觉
第四章学前儿童的感知觉一、感知觉概述1、感觉和知觉的概念(1)感觉: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属于简单的心理现象,主要与生理作用相联系。
(2)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的反应。
他以感觉为基础,但并非感觉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对感觉所提供信息的加工。
他反映刺激代表的意义,受经验影响,因此对同一事物的知觉会有所不同。
(3)观察力: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态。
观察力是指人在观察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品质和能力。
2、感知觉的种类(1)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2)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深度(距离)知觉】,物体知觉【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时间知觉,观察力。
3、感知觉在心理发展中的意义(1)感知觉是人生最早出现的认识过程,是其他认识过程的基础(2)感知觉是婴儿认识世界和自己的基本手段(3)感知觉在儿童的认识活动中仍占主导地位二、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触觉、痛觉1、视觉的发展(1)视敏度①视力发展的一般情况a.出生1天的新生儿,其视力仅相当于成人的20/150。
b.半岁至1岁期间,儿童的视力已可达到成人的正常水平。
c.对3岁以下的儿童很难用E字表来测查视力,因为儿童的方位知觉,尤其是左右方位的知觉水平不高,常常分不清楚。
d.3岁以上的儿童在测查前要经过训练,让儿童明白测查要求,但仍旧难免有错误。
e.3~6岁儿童的视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
②视力发展的特殊情况:远视、近视、弱视。
(2)颜色视觉(辨色力)①儿童出生不久就具备了辨别彩色和非彩色的能力,而且表现出对彩色的“视觉偏好”。
②即使同为彩色,婴儿也能区别它们并表现出对它们的不同“态度”。
(了解儿童颜色识别能力的方法:a.配对法。
b.指认法。
c.命名法。
)2.听觉的发展(1)婴儿的听觉偏爱①1~2个月的婴儿偏爱乐音而不喜欢噪音;喜欢听人说话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②2个月以上的婴儿似乎更喜欢优美舒缓的音乐;③7~8个月的儿童已乐于合着音乐的节拍而舞动双臂和身躯;对成人安详、愉快、柔和的语调报以欢愉的表情,而对生硬、呆板、严厉的声音表示烦躁、不安、甚至大哭。
《心理学》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而 上
觉依赖
的
于光的
加
波长
工
自
依赖于
上
知觉的主体
而 下
例: 人的知
的
识和经
加
验会影
工
响知觉
的过程
和结果
你怎么看?
➢ 知觉的分类
按照知觉所反映对象的特点,可以将知 觉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知觉。
知觉印象与客观事物不相符合的情况称 作错觉。
物体知觉
以物质或物质现象为知觉对象的知觉, 即物体知觉。
❖ 颜料混合是指颜料在调色板上的混合,或 油漆、油墨的混合。如将红与黄的颜料混 合配成橘红等。
❖ 两种混合在性质上是不一样的:
色光混合是一种加法过程;
颜料混合是一种减法过程,即某些波长 的光被吸收了。
颜色混合的规律(适用于色光混合)
互补律:每一种颜色都有另一种和它相混合 产生白色或灰色的颜色,这两种颜色互为补 色。例如:黄和蓝、红和浅青绿色。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也就是人对 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通常,心理学是用感觉 阈限的大小来测量感受性的。
感觉阈限:是指引起某种感觉的一定限度的刺 激量。
感觉能力和感觉阈限成反比,感觉阈限越大, 感觉能力越差。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绝对感受性:刚刚能觉察到最小刺激量的 能力。
后像分两种:正后像和负后像。后像的品 质与刺激物相同,叫正后像;后像的品质 与刺激物相反,叫负后像。
注视30秒以上,然后看白色背景。
注视图中心四个黑点30秒钟!
感觉后像的应用:
感觉后像可以使我们对断续出现的刺激产 生连续的感觉。当然,这种断续刺激的出 现必须达到一定的频率。
电影正是运用了感觉后象的心理学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类
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 明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
第五节 时空知觉
一、形状知觉
内涵
形状知觉是物体所有属性中最重要的属性,它是 由视觉、触觉、动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轮廓与图形
内涵:图形是视野中的一个面积。而轮廓则代表 了图形及其背景的一个分界面。 轮廓的作用:将图形从背景中分离出来。
第五节 时空知觉
一、感觉概念
内涵
感觉是人脑对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
意义:
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感觉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感觉是人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第一节 感觉
二、知觉概念
内涵
~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 的认识。
理解
知觉是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产生的。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但不是后者的简单相加。 知觉包含了觉察、分辨和确认等一系列过程。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
观点: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 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 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 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 现象。 评价:将错觉与知觉恒常性联系起来,影响较大。 但仍有错觉现象难以解释。
三、感觉和知觉的种类
• (一)感觉的种类 • 根据引起感觉刺激的来源分为外部感觉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感觉)、 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觉) • (二)知觉的种类 • 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分为物体知觉和社会 知觉 • 根据知觉映象是否正确分为正确的知觉和 错误的知觉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发生在前面的知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知觉,产生 了对后续知觉的准备状态,这种现象称的特性
二、知觉的整体性
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 整体优于个别
三、知觉的理解性
理解帮助对象从背景中分出 理解有助于直觉的整体性 理解产生知觉期待和预测
第四节 知觉的特性
四、知觉的恒常性
概念
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 象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
數數看有幾個黑點! :o)
這些水平線都是平行的嗎?或是彼此之間是有角度的呢?
這隻大象有幾隻腳?
你看到有三個臉了嗎?
大小—距离不变假说
物体在网膜上投影大小公式:a=A/D 人们在知觉物体大小时,不自觉地解决了大小与 距离的关系,即物体大小=网膜大小×距离。
大小知觉的影响因素
物体的熟悉性 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 体态变化与大小知觉
邻近物体 大小对大 小知觉的 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三、深度知觉和距离知觉
单眼线索
对象重叠(遮挡) 线条透视 空气透视 相对高度 纹理梯度 运动视差与运动透视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
观点: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 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的活动,因而使 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人们看到 的轮廓发生了相对的位移,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 的各种错觉。 评价:将错觉解释与现代神经生理学联系起来是 其优点;但只强调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 而忽视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的关系 是其不足。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共鸣理论:
人物:赫尔姆霍茨 观点:由于基底膜的横纤维长短不同,靠近蜗底 较窄,靠近蜗顶较宽,因而就象一部竖琴的琴弦 一样,能对不同频率的声音产生共鸣。声音的频 率高,短纤维发生共鸣;声音的频率低,长纤维 发生共鸣。基底膜的振动引起听觉细胞的兴奋, 因而产生高低不同的音调。 评价:横纤维的长短与频率的高低之间并不对应。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对立过程理论
四色学说(黑林,)视网膜存在三种不同功能的 锥体细胞,分别感受黑—白亮度、红—绿两色和 黄—蓝两色。每种锥体细胞感受的两种色光刺激, 在光波长度上各不相同。因此当每种锥体细胞在 感受色光刺激时,即产生两种颜色的互补作用。 许多实验结果支持了该理论,并可解释红绿色盲。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知觉特性: 知觉特性:
A:接近性 B:相似性 C:连续性 D:封闭 E:良好图形
第五节 时空知觉
眼动与形状知觉
微动:一开始对感知事物形状没有作用,但对其 后维持物体形状知觉的稳定性是有作用的。 跳动:眼睛从一个注视点到另一个注视点的单个 移动。眼跳的模式受到观察任务的影响。
第五节 时空知觉
二、大小知觉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二、错觉概述
内涵:知觉不能正确地表达外界事物的特性, 而出现种种歪曲。 意义:
理论:有助于揭示人们正常知觉客观世界的规律。 现实:消除错觉对人类实践活动的不利影响;利 用错觉为人类服务。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三、错觉种类:
大小错觉
缪勒—莱耶错觉:箭形错觉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视觉适应: ①暗适应: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 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②明适应: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 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后像:刺激物对感受器的作用停止后,感觉现象 并不立即消失,它能保留一个短暂时间,这种现 象称为后像。 ①正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同。 ②负后像:后像的品质与刺激物相反。 闪光融合:断续的闪光由于频率增加,人们会得 到融合的感觉,这种现象叫闪光融合。 视觉掩蔽:在某种时间条件下,当一个闪光出现 在另一个闪光之后,这个闪光能影响到对前一个 闪光的觉察,这种现象称为~。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行波理论:
人物:冯.贝克西 观点:声波传到人耳,将引起整个基底膜的振动。 振动从耳蜗底部开始,逐渐向蜗顶推进,振动的 幅度也随着逐渐增高。随着外来声音频率的不同, 基底膜最大振幅所在的部位也不同。声音频率低, 最大振幅接近蜗顶;频率高,最大振幅接近蜗底。 评价:行波理论正确描述了500Hz以上的声音引 起的基底膜的运动,但难以解释500Hz以下的声 音对基底膜的影响。
单眼线索之对象重叠
单眼线索之纹理梯度
单眼线索之线条透视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双眼线索——两眼视差
两眼视差: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 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两眼视差。 视觉单像区:在一定的辐合条件下,在网膜对应 区域成像空间中所有各点的轨迹。 双像:如果两眼成像的网膜部位相差太大,那么 人们看到的将是双像,即把同一个物体看成两个。
视觉后像: 注视30秒 以上,然 后看白色 背景,会 看到一个 发亮的灯 泡。
第二节 视觉与听觉
四、听觉理论
频率理论:
人物:物理学家罗.费尔,1886 观点:内耳的基底膜是和镫骨按相同的频率运动 的,振动的数量与声音的原有频率相适应。如果 我们听到一种频率低的声音,连接卵圆窗的镫骨 每次振动的次数较少,因而基底膜的振动次数也 少。反之镫骨和基底膜都发生较快的振动。 评价:频率理论难以解释人耳对声音频率的分析。 人耳的基底膜不能作每秒1000次以上的快速运动。
第四章
感觉和知觉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视觉大师艾舍尔
本章概要:
我们看到的是真实的么? 人如何感知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人如何知道了物体的大小远近? 错觉的产生由哪些原因? ……
• 一、感觉及其规律性 • 二、知觉及其特点 • 三、感知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概述
不..他們是一樣大的喔!
這是一個螺旋嗎?
錯,這只是一些各自獨立的同心圓而已。
注視著中央的黑點。過一段時間後黑點周圍 的灰色薄暈就會漸漸縮小。
你能找到圖中的狗嗎?
你看到了幾種顏色?
圖中只有三種顏色,分別是:白、綠及粉紅。但 是看起來卻像是有兩種不同的粉紅色,其實是同 一個顏色喔!
你看到了一對情侶或是一個骷顱頭?
第五节 时空知觉
四、时间知觉
内涵
概念:知觉到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 就是~。 形式: ①对时间的分辨; ②对时间的确认; ③对持续时间的估量; ④对时间的预测。
第五节 时空知觉
时间知觉的依据
根据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时间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人的兴趣和情绪。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一、运动知觉与似动现象
内涵
概念:人们对物体的运动特性的认知,就是~。 它对于有机体的适应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似动
概念: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 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 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 距离相继呈现时,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 激物的连续运动称为~。 诱发运动: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而使其相邻的一 个静止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 运动后效:在注视一个方向的物体运动之后,如 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 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三、错觉种类:
大小错觉
潘佐错觉(铁轨错觉) 垂直—水平错觉 贾斯特罗错觉 多尔波也夫错觉
月亮错觉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形状和方向错觉
佐尔拉错觉: 冯特错觉: 爱因斯坦错觉: 波根多夫错觉
第六节 运动知觉与错觉
三、错觉理论
眼动理论
观点: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 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 视图形的某些特定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 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 而产生错觉。 评价:可解释一些错觉现象;但稳定网像的实验 表明眼动不是产生错觉的真正原因。
轮廓的影响因素: ①空间因素→图形镶嵌 ②时间因素→图形掩蔽 ③主观因素: #主观轮廓#: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 时,人们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也 称错觉轮廓。可能原因:一是视觉系统的特点, 当视野中出现不完整因素时,视觉系统倾向于把 它们完整起来,变成比较简单、稳定、正规化的 图形;二是由于明度对比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