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第二章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
•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 1.依法管理 • 2.专业化管理 • 3.集中统一管理 • 4.属地管理为主,系统直属管理为辅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分类
• 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依其权限来划分 • (1)第一层次是中央级管理机构 • (2)第二层次是地方级管理机构 • (3)第三层次是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机
构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 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 1.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 • 2.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 • 3.社会保障的对象管理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容 •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分类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容
• 1.专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 2.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 3.明确的目标模式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 1.1998年以前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 2.1998年以后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 2.2008年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 现状
• (一)一些争论 • (二)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 革的方向
• (一)逐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 (二)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三)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 (四)加强全国统一的居民社会保障信息数据库建设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福利病讨论
所谓福利病,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自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走上改革之路以来,“要避免得福利病”的声音 就不绝于耳。中国学术界的观点颇有争议。
北京大学陈平教授称建 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短视国策”,尤其 强调突出福利国家的 “福利病”而反对建立 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社会保障中的平等与公平 1、平等 制度层面:促进收入均等化 2、待遇规定上,平等表现为不同行业、生。地位、收入、性别等对象享有同 等的保险待遇 3、其他层面上,例如保险费率相等、最低生活保障人人相同等
二、社会保障中的效率 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资源有效利用而言的效率
在抨击所谓福利病时,必须区分对象。 就像对一个天天山珍海味的人,确实需 要劝告其要注意节制饮食以免营养过剩 导致富贵病或者肥胖症,但对于一个刚 摆脱贫困的人或者还未免除生存恐惧的 人而言,需要提醒的恰恰应当是加强营 养以强健其身体,并需要为增强其营养 而提供帮助。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也是 如此,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 福利病至少在30年内均是一个伪靶子, 但它确实会误导人们甚至影响政治决策。
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社会保障原则 第四节 社会保障思想流派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定义
1、平等:“是什么”、“怎么样”。
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2、公平: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一种主观价值,一种概念,具有相对性
平等的不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也不一定是平等的。
三、社会保障中平等、效率、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往往要在平等与效率之间作利弊权衡; 2、平等与效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权衡是做公平选择,取舍点就 是决策者所认为的公平支点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生存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适度性原则
45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一)公平原则
一是保障对象的公平。 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
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46
(二)效率原则
1. 社会保障的社会效率
社会保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障降低了劳动者个人风险,提高劳动积极性,从而 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诸如生育津贴、子女津贴,可促 使生育率提高,增加劳动力供给;医疗保险、再就业培训 可提高劳动力素质。 社会保障消除劳动者对因工作变动带来福利损失的担心, 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社会保障基金积累时间长,资金规模大,通过资本市场为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 内容特点及其功能
1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2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等保障形式。这几种形式在 保障的对象、目标;资金的来源、筹
集;以及给付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几种保障形式各司其职共同实现社会 保障的功能。
10
三、内容
• 老年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 疾病社会保险(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工伤社会保险(因工受伤+职业病) • 生育社会保险 • 残障社会保险 • 死亡社会保险(丧事费用+对遗属的抚恤金)
11
四、功能
• 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
• 保证社会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 稳定社会的“减震器”
一种看法是公平与效率相互补充,认为平等
能够促进效率。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 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是为 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 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蓄型。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1)以国家举办为主体,采取立法等强制手
段建立起来。
(2)普遍福利为特色。 (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4)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制度运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3.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1)社会保障开支庞大,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 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的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救助。 二是失业破产救助。 三是孤寡病残救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 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 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 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基础性制
度安排,是社会成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 有效机制。在分析民工跨区域大规模流动时, 既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保障农民工权益 的基础性作用,也要重视其对于劳动力流动的 导向作用。 目前,企业中存在较普遍的少、漏、瞒报社会 保险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工的权益,也非 常不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
第五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对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在理论界一直
存在不同的见解。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
为起始标志。
1883年德国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作
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叙标准和社会保障活动的具体实践,可 以对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做不同的划分:
第四阶段:从1976年到1986年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新启动
与初步改革时期。
失业保险(传统称为“待业保险”)初步建立 。 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实质及其以单位为重心的
格局一直未变。但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这一
制度的经济基础改革势在必行。
2.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
《社会保障》第2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四)社会连带思想 社会连带思想,或者说社会共同责任思想,在
社会保障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基本内涵 为:社会保障在自助的前提下,强调社会共同 连带责任。用通俗语言表述,可以称之为“人 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就其产生的根源 来说,除了高尚的“利他”动机外,也有自己 遭遇困难时希望他人给予帮助的“利己”动机。 这种社会连带思想,在各国的社会保障立法中 随处可见。
“赈济”,即是用实物(主要是粮食与衣服布帛等) 和货币救济遭受灾害或生活极端困难无以生存的社会 成员,以保障其最低限度的生活需要的一种制度。
.
“养恤”是指灾后有国家政府安置灾民 的一种制度。一般包括提供栖身场所和 施给粥食,发放寒衣、医药等内容。
“蠲缓”是一种国家减免灾民赋税的一 种政策。即灾害发生后,国家为了让百 姓尽快恢复生产,所采取的对灾区农民 免征徭役的政策。
.
第2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一、现代西方的社会保障学说 (一)德国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又被称为“讲坛社会主义”,其主 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布伦坦诺。19世纪末, 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反 对资产阶段的斗争日益高涨的形势,社会改良 思潮兴起,施穆勒、布伦坦诺等一些学者主张 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条件下,由政府 通过立法,实行某些社会政策,提高工人的物 质文化生活水平,以缓和阶级矛盾,维护现存 统治。
(1) 大同社会在政治上主张社会民主,选 贤任能。
(2) 在经济上主张社会财富归全体人民共 同享有,生活上实行社会统筹,各得其所。
(3) 在生产上则是人人尽力劳动,所有的 社会成员均有生活保障。
大同理想的社会保障内容如此之丰富和翔实, 恰好说明了人类一直将人人有保障的社会作为 理想在苦苦追求着。
2023修正版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 第五章失业保险- 第六章工伤保险- 第七章生育保险- 第八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第九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十章社会保险待遇- 第十一章社会统筹与服务- 第十二章法律责任- 第十三章附则第一章总则本法为保障全体公民的社会保险权益,规定社会保险的制度和运行机制,促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金第一节建立和使用第一条为满足公民社会保险待遇支付的需要,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基金。
第二条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社保费的缴纳- 国家财政补助- 社会捐助及其他合法来源第三条社会保障基金用于支付社会保险待遇、保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运行费用、开展社会保险事业以及其他用途。
第二节收入与支出管理第四条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使用应当公开透明,经济合理,依法使用。
第五条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收入和支出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确保收支平衡。
第三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一节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第六条建立和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化、个人化、市场化的养老保险制度。
第七条养老保险制度包括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等。
第二节养老金待遇第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
第十一条基本养老金待遇按照一定的比例和标准确定,并根据参保人员的缴费年限、工资水平、退休年龄等因素进行计算。
第四章基本医疗保险第一节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第十二条建立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实行个人缴费、政府补助的医疗保险制度。
第十三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等不同人群。
第二节医疗保险待遇第十六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待遇。
第十七条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包括医疗费用的报销和给付、门诊费用的报销和给付等。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专题国家的力量—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政府颁布《济贫法》(亦称《旧 济贫法》)
例如,规定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 救济 标志社会救助制度的诞生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社会背景、制度安排
为了解决圈地运动所产生的的流离失所的农民生存问题和社会动 荡,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济贫法》(即《旧济贫法》, 第一次依法明确了国家克服贫困的义务和政府组织社会保障项目的责任。
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1889年德国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制度形成
圈地运动、羊吃人
第一次明确国家
瓦解自然经济、失地农民
扶贫义务
初步发展时期
强调公平但忽略 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
(1890~1952)
苏联 低工资、高福利
国家承担最终责任 法制化、专业化
经济危机
1935年美国 劳资矛盾 《社会保障法》 凯恩斯主义
基层员工收入很
低 极其高风险
死亡率超过了死囚
黑帮会给“殉难者”发放抚恤金
电影《教父》剧照
阻止叛变
树立好的形象
“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能把他们扔下不管 ”
1 7
文卡特斯《黑老大的一天》
Sudhir Venkatesh
《Gang Leader for a Day》
美国著名印度裔社会学家
胡萝卜:一整套的社会保险法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爱好者不应去观察其制作过 程,一个是香肠,一个是法律 ——奥托·冯·俾斯麦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合并为:1911年《帝国社会保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此文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全文的摘要)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四章工伤保险第五章医疗保险第六章生育保险第七章社会救助第八章社会福利第九章社会保险经办第十章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全民社会保障水平,保障人民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社会保障,是指根据国家的规定,为满足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风险发生时所需要的基本生活和社会保障服务提供经济和其他支持。
第三条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生育保险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制度。
第四条工人、职员、农民、个体工商户、城市居民和其他社会成员在社会保障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享有社会保障权益。
第五条国家应当维护和发展公共社会保障事业,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参加社会保障事业。
第六条国家采取措施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向全覆盖、多层次、可持续方向发展。
第七条具有社会保障待遇资格的人员享有权利,但必须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基本养老保险第八条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全民参保。
第九条凡在国家规定的年龄、工龄和其他条件的,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可以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第十条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并随经济和物价变动相应调整。
第十一条社会保险费由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
第十二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发展,推行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
第三章失业保险第十三条国家建立失业保险制度,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给予一定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和其他帮助。
第十四条失业人员按规定在规定期限内,在失业服务机构登记,参加职业介绍和求职培训,按时申请并参加失业保险待遇审查。
第十五条失业保险金按照国家的统一标准和办法确定。
第十六条失业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危机——改革——重新思考社会保障理论:探索社会保障深层次机理)§2.1公平与效率误区:社会保障的功能(目标)不是解决贫富两极分化,而是分散风险与扶贫救济。
存在的问题,在70年代以前社会保障多注重公平,但是经过了70年的危机以后人们开始思考社会保障的效率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价值取向是什么?(公平、效率?)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对立还是互补?)一:公平、效率、产权(一)公平(公平+平等)1、公平不是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它既包括一定的基于各种物质关系的客观公正度,也包括着人们对这种客观公正度的主观理解。
它是客观公正性和主观认同性的统一。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一衡量标准而言。
也就是说,公平与否本身包含着衡量标准的选择而视。
3、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公平。
(1)两方面含义:a、横向公平:对同等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同等待遇。
b、纵向公平:对不同经济地位的人实行差别待遇,抑制地位高的人而照顾经济地位低的人。
追求公平就是在经济活动中既讲求横向公平也讲求纵向公平,既给同等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创造同等的竞争环境,同时,又对不同经济地位的市场主体区别对待。
(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
a、起点公平,即从制度结构、制度安排角度理解的规则公平。
(制度公平)b、过程公平,即从商品等价交换的原则出发理解的公平,或曰市场公平。
(机会公平)c、终点公平,即从价值分配的法则出发理解的公平。
(补偿公平)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二)效率1、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
是指在经济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
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效率”即资源配置是社会成员得到的总剩余量最大化的性质。
总剩余量包括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
2、效率的具体形式:a、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b、生产效率:包括动态的效率和技术的效率。
动态的效率取决于企业和经济系统生产和维持经济增长的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发展新技术从而降低成本,改善质量,或开发新的有市场前途的产品来获得。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范仲淹(义田)、朱熹(社仓)、刘宰(粥局)、熊希龄(慈幼局); ——德国:“基尔特”(手工业者互助基金会);
17
社会保障的不同阶段: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旧济贫法
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 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强制他们去劳动;为老人、盲人建立收容所; 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比较富裕的地 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危机的经济; 二是救济大规模的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也称 “3R(Recovery, Relief, Reform)”。 •“罗斯福新政”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以复兴和救济为主,通过与 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刺激经济复苏,鼓励“物价上涨”,促使利润增加,并用 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落入可以刺激复兴的集团手里;1935年到1939年以改 革为主,通过把购买力注入到特权较少的人们的手里,并且用“社会保障制度” 的方法担保他们的未来,以使全国经济转变为持久的复兴。
• 政治学者也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甚 至关系到党派竞争和政治家个人的前途,而将其划归政治学 范畴。
14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若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 基础之一。 •首先,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 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 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 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坚实 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
区别: 项目 主导方式 适应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形式 单位化 社会化
国家—单位 中央政府政 保障制 策主导 国家—社会 国家立法主 保障制 导
四 、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历 史 上 不 该 忘 却 的 大 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年颁布 1978年制定104号文 1978年制定104号文 年制定104 1993年和1994年 1993年和1994年 年和1994 设计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与主张: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 20世纪30年代 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 1993 1986—1993 1986 1993),重点是为国有
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 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 1997 1993—1997 1993 1997),社会保障成为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小案例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 ” 新的改革趋势?
20世纪60年代起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世纪60年代起,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世纪70年代末,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 机。 •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改革,推行“新制” 改革,推行“新制”。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 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年军政府公布的《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 • 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2-5
社会保障的体系
一、社会保险
含义:国家通过立法和强制手段,形成一定的社会 消费基金,对因年老、疾病及其他风险所造成的永 久、暂时、全部、部分丧失劳动能力和劳动所得的 劳动者及其家庭,给予事前预防和事后补偿。五个 基本的险种,即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 特征表现如下: ① 强制实施。立法和行政强制。 ② 对象特定。有收入的劳动者。 ③ 政府主体。社会保险无论是筹资还是给付,都有 好的保证。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基本内涵
社会保障的原则 社会保障的特性 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类型
社会保障的体系
§2-1 社会保障的原则
一、普遍原则
所谓“普遍”,按中国的说法就是“广覆 盖”,就是把社会成员中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人 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使他们的生活、劳 动、收入都有所保障,即使遇上意外情况而陷入
三、国家保障型社会保障制度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东欧和包括我国在内的 社会主义国家,仿效苏联的社会保险模式,建立了 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特点有:受保人不缴纳任何 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原工 资的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而 与劳动贡献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 管理社会保险事宜。市场经济需要新型的保障制度, 因此需要改革。
三、社会性功能
① 体现社会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 重公平 。 ② 促进社会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
第二章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估和监测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效果的重要工具,可用于了解社会保障水平、人口结构、收入分配、就业状况等相关指标。
本文将对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进行探讨。
首先,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应包括人口结构指标。
人口结构指标是衡量社会保障需求的基础,包括总人口数、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
通过分析人口结构指标,可以了解社会保障需求的差异性,为制定差异化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依据。
另外,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还应包括就业状况指标。
就业是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的重要途径,也是社会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业状况指标包括就业人口数量、就业率、就业结构等指标。
通过分析就业状况指标,可以了解就业市场的供需状况,为制定就业政策和培训的方向提供依据。
此外,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还应包括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标。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个方面。
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标可以衡量社会保险政策的普惠性和覆盖范围,为改进社会保险制度提供依据。
最后,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还应包括社会救助指标。
社会救助是针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帮助和救济,包括低保、医疗救助、临时救助等多个方面。
社会救助指标可以反映社会救助政策的覆盖范围和效果,为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提供参考意见。
综上所述,社会保障统计指标体系是评估和监测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效果的重要工具。
它应该包括人口结构指标、收入分配指标、就业状况指标、社会保险参保率指标和社会救助指标等多个方面,以全面了解社会保障的状况和效果,为制定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一、单选题。
1、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在城镇建立了以(B )为主体,社会救助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
A、社会保险B、劳动保险C、社会福利D、企业福利2、( A )年我国政务院正式颁布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全国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A、1951B、1949C、1961D、19503、计划经济体系下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对象是(B )。
A、城镇居民B、城镇企业职工C、个体经营者D、私企职工4、1949-1978年,中国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主要是集体经济,我们可以将其称之为( D )。
A、劳动保险B、商业保险C、医疗保险D、互助保险5、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农村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建立了(B )。
A、社会保险制度B、合作医疗制度C、社会医疗制度D、社会福利制度6、我国传统合作医疗制度是在集体经济的扶持下,农民遵循( C )、互惠和适度的原则,通过合作形式,民办公助、互助共济建立起来的满足农民基本医疗保健要求的农村医疗保健制度,集体公益金和社员的供款构成制度的资金来源。
A、公平B、诚信C、自愿D、公正、7、( A )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针对农村居民正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文件《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办法》出台,并组织了较大规模的试点,但由于条件不成熟,1998年该制度停止运行了。
A、1991B、1990C、1879D、19928、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在城镇建立了以劳动保险为主体,( B )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
A、社会保险B、社会救助C、社会福利D、企业福利9、我国城镇的企业保险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以( D )为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A、国家保险B、医疗保险C、劳动保险D、社会保险10、城镇的企业保险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起以社会保险为主,( D )为辅的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
A、社会保障B、医疗保险C、劳动保险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11、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国家“七五”规划中,就提出要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并将社会保障的内容规定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 B )。
A、职工保障B、优抚保障C、劳动保障D、医疗保障12、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立(B )的社会保障体系,并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对于深化企业和事业单位改革,保持社会稳定,顺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大意义。
A、多方面B、多层次C、全方面 D全覆盖13、中国社会保障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中(A )是保障对象的覆盖城乡全体居民,这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一致。
A、全覆盖B、保基本C、多层次D、可持续14、中国社会保障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中(B )强调的则是社会保障水平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不能超越经济的发展,这是总结福利国家的教训而形成的理念。
A、全覆盖B、保基本C、多层次D、可持续15、中国社会保障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中(D )则是政府提供基本层次的保障而市场提供更高层次的保障,政府、社会、家庭、个人和市场都能成为风险保护的供给主体而不是一味的依赖政府,这也是福利国家留给我们的教训。
A、全覆盖B、保基本C、可持续D、多层次16、中国社会保障提炼出来的基本原则中( D )则要求在长期内社会、经济、社会保障制度能够负担的起社会保障制度的支出。
A、全覆盖B、保基本C、多层次D、可持续17、(B )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为城市贫困居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A、2000B、1999C、1998D、199718、1993年,中国政府首先开始对( B )进行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尝试建立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北京上海广州天津19、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始于( C )山西省左云县的试点。
A、1992年B、1993年C、1994年D、1995年20、我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始于1992年在( C )的试点。
A、山西省左云县B、贵州省平坝县C、陕西神木县D、海南临高县21、1999年,中国政府正式颁布了(D ),为城市贫困居民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A、《城市居民社会救助保障条例》B、《城市居民社会保险保障条例》C、《城市居民社会福利保障条例》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22、国务院决定(A )年在有条件的省份选择2至3个城市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
A、2007B、2006C、2005D、200423、中国政府(C )年开始试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的试点。
A、2009B、2010C、2011D、201224、2011年7月1日,中国颁布实施(D ),成为中国社会保险的里程碑。
A、《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疾病社会保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25、1994年建立的(A )是对生育子女的职工给予必要的经济补偿和医疗保健的社会保险制度。
A、生育保险B、失业保险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26、(A )年原劳动部根据劳动法的有关规定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确定建立工伤保险制度。
A、1996B、1997C、1998D、199927、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 A )和个人账户组成。
A、社会统筹B、企业统筹C、集体统筹D、国家统筹28、我国工伤保险按不同行业和不同的风险概率实行( B )。
A、统一费率B、差别费率C、社会统筹费率D、统一费率和差别费率相结合29、( A )年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标志着与就业关联的医疗保险制度建立。
A、1998B、1999C、2000D、200130、( C )年中国颁布《失业保险条例》,由此建立了失业保险,为失业人口提供保护。
A、1997B、1998C、1999D、200031、城镇居民养老保险是为(A )提供养老收入的自愿性养老保险制度。
A、城镇非从业居民B、城镇失业居民C、城镇就业居民D、城镇非失业居民32、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建立以(C)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见》为标志。
A、2000B、2002C、2003D、20043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保费来源以(A )为主,农村居民缴费为辅。
A、政府补贴B、集体补贴C、社会补贴D、社区补贴34、我国1997年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B )向社会统筹账户缴费。
10% 20% 30% 40%35、我国1997年颁布的《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个人缴纳本人工资的(C )并计入个人账户。
6% 7% 8% 9%36、(D )年中国农村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2004B、2005C、2006D、200737、凡符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条件的农户,由本人申请,村民会议讨论、村委会上报、乡镇政府审查,张榜公布,报请(A )审批后实施。
A、民政部门B、人力资源和劳动保障部门 C财政部门 D、信访部门38、在我国,( A )的保费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不用缴费。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我国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所需的资金,基本由各级(D )负担。
A、集体分级B、行政分级C、民政分级D、财政分级40、自1994年至1999年,我国先后建立了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A)制度。
A、失业保险B、最低生活保障C、住房保险D、住房救济二、多选题1、在我国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实行(AB )相结合。
A货币补贴 B 实物配租 C 转移支付 D发放贷款 E 社会捐赠2、从20世纪50—80年代,我国的劳动保险大体经历了(BC )的变迁。
A、社会保险单一体制B、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混合的体制C、转向企业保险D、转向社会保险E、转向国家保险3、以下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说法正确的有( ABE )。
A、由政务院在1951年颁布的B、该条例规定职工在疾病、伤残、残废、生育及老年后获得必要的物质帮助。
C、职工的直系亲属也可以享受一定的保障D、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由工会统筹使用,其中30%由企业工会使用,70%上交全国总工会E、规定社会保险基金由工会统筹使用,其中70%由企业工会使用,30%上交全国总工会4、下列(ACDE )属于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保险和社会保险混合的体制时期的特点。
A、保障的对象是城镇企业职工B、医疗保险还为保障对象的家属提供保护C、是一种不分险种的“一揽子”保险计划D、与“零失业”政策一致,没有失业保险的内容E、在风险分散的机制上,是以企业保险为主辅之以社会保险的混合机制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规定,国营大中型企业都举办了以本单位职工为对象的福利事业,即企业职工福利。
职工福利包括( ABCD )。
A、福利设施B、职工住房C、福利补贴D、文化体育设施E、免费医疗6、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是( BCD )A、与就业关联的社会保险为主体,辅之以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网B、与就业关联的劳动保险为主体,辅之以对贫困家庭的救济制度,为城镇居民提供安全网C、“国家—企业”保障模式D、“企业—企业”保障模式E、社会福利不足与企业福利过度并存7、下列关于我国传统合作医疗制度说法正确的有(BCD )A、为农民提供防御性的服务、基础医疗服务以及医疗费用发生后进行补偿而筹措资金和支付系统B、在集体经济的扶持下,农民遵循自愿、互惠和适度原则C、通过合作形式、民办公助、互助共济建立起来的满足农民基本医疗保健要求的农村医疗保健制度D、集体公益金和社员的供款是该制度的资金来源E、国家专项财政拨款是该制度的资金来源8、关于计划经济体制下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下说法是正确的(BCD )A、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前,中国农村就已经有了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B、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前,中国农村没有社会保障制度C、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合作医疗制度称为“传统的合作医疗制度”D、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的“五保户”制度基本上是集体经济支持E、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的“五保户”制度基本上是国有经济支持9、在我国(BD )的缴费,职工个人是需要缴费的。
A、生育保险B、失业保险C、工伤保险D、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E、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在我国(AC )的缴费,职工个人是不用缴费。
A、生育保险B、失业保险C、工伤保险D、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E、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1、城镇的企业保险在经过多年的探索后,于20世纪90年代建立了以(AD )多层次社会保障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