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第二章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 《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
•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 1.依法管理 • 2.专业化管理 • 3.集中统一管理 • 4.属地管理为主,系统直属管理为辅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分类
• 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依其权限来划分 • (1)第一层次是中央级管理机构 • (2)第二层次是地方级管理机构 • (3)第三层次是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机
构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 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 1.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 • 2.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 • 3.社会保障的对象管理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容 •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分类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容
• 1.专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 2.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 3.明确的目标模式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 1.1998年以前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 2.1998年以后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 2.2008年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 现状
• (一)一些争论 • (二)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 革的方向
• (一)逐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 (二)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三)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 (四)加强全国统一的居民社会保障信息数据库建设
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福利病讨论
所谓福利病,简单地说,就是社会保障水平超越了社会发展阶段, 过高的福利水平使人们滋长懒惰习气,进而影响经济效率。
自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走上改革之路以来,“要避免得福利病”的声音 就不绝于耳。中国学术界的观点颇有争议。
北京大学陈平教授称建 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是“短视国策”,尤其 强调突出福利国家的 “福利病”而反对建立 全民福利制度。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社会保障中的平等与公平 1、平等 制度层面:促进收入均等化 2、待遇规定上,平等表现为不同行业、生。地位、收入、性别等对象享有同 等的保险待遇 3、其他层面上,例如保险费率相等、最低生活保障人人相同等
二、社会保障中的效率 指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人类资源有效利用而言的效率
在抨击所谓福利病时,必须区分对象。 就像对一个天天山珍海味的人,确实需 要劝告其要注意节制饮食以免营养过剩 导致富贵病或者肥胖症,但对于一个刚 摆脱贫困的人或者还未免除生存恐惧的 人而言,需要提醒的恰恰应当是加强营 养以强健其身体,并需要为增强其营养 而提供帮助。对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也是 如此,在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 福利病至少在30年内均是一个伪靶子, 但它确实会误导人们甚至影响政治决策。
第二章 社会保障理论基础和原则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与公平 第三节 社会保障原则 第四节 社会保障思想流派
第一节 平等、效率与公平
一、定义
1、平等:“是什么”、“怎么样”。
差别是客观存在的
2、公平:应该是什么样的
是一种主观价值,一种概念,具有相对性
平等的不一定是公平的,公平的也不一定是平等的。
三、社会保障中平等、效率、公平三者之间的关系 1、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往往要在平等与效率之间作利弊权衡; 2、平等与效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权衡是做公平选择,取舍点就 是决策者所认为的公平支点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 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是为 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 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蓄型。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1)以国家举办为主体,采取立法等强制手
段建立起来。
(2)普遍福利为特色。 (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4)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制度运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3.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1)社会保障开支庞大,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 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的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救助。 二是失业破产救助。 三是孤寡病残救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 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 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 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基础性制
度安排,是社会成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 有效机制。在分析民工跨区域大规模流动时, 既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保障农民工权益 的基础性作用,也要重视其对于劳动力流动的 导向作用。 目前,企业中存在较普遍的少、漏、瞒报社会 保险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工的权益,也非 常不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
第五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对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在理论界一直
存在不同的见解。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
为起始标志。
1883年德国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作
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叙标准和社会保障活动的具体实践,可 以对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做不同的划分:
第四阶段:从1976年到1986年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新启动
与初步改革时期。
失业保险(传统称为“待业保险”)初步建立 。 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实质及其以单位为重心的
格局一直未变。但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这一
制度的经济基础改革势在必行。
2.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
自考社会保障概论 第二章
• 3、为了恢复妇女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其原 有的劳动力,支持劳动力再生产,适当增 加补贴,提高保障水平 • 4)为保障生育妇女和婴幼儿的健康,提供 良好的生育条件,要改善生育服务条件, 提高社会化服务的程度。
练一练
• 1、下列属于鼓励人口增殖政策的有( ) • A.总人口在1000万以下的少数民族地区允 许生三个子女 B.制定生育时间规划 • C.农村居民有实际困难的,经批准允许生 两个子女 • D.生育假期的长度与胎次呈正相关 • 2、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 ) • A.短期 B.长期 • C.中期 D.终身
• 我国生育保险制度改革应抓好的几个方面 的问题: • 1、为使孕妇在产前得以较好的休息、调整 和准备,使孕妇在产后得以较好的恢复, 并照顾婴儿一定时间,可适当延长产假时 间 • 2、生育保险费由国家、单位、个人共同出 资,单位和个人按职工工资的一定比例提 交生育保险基金,国家从财政支出中予以 补贴
第二章 生育保险
第一节 生育保险及其特点
• 一、生育保险的意义 • 生育保险是妇女劳动者因生育子女而暂时 失去劳动能力时,社会给予必要的经济和 物质帮助的制度。 • 意义:解决了妇女既要担负生儿育女天职 ,又要参加社会劳动这一矛盾;也是保证 劳动力再生产和人口再生产正常进行的重 要手段。
• 二、生育保险的特点: • 1、生育活动造成劳动能力暂时丧失是正常 的生理活动引发的,一般不用特殊治疗, 而重在休养与营养补充 • 2、生育保险费用的性质,不仅是为了维护 妇女劳动者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且对 于实现劳动力扩大再生产数量的合理性和 质量的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 3)生育保险对象仅是包括已婚女性劳动者
• 公开实行鼓励人口增殖的国家已经很少,最 有代表性的是前苏联 法国 前苏联和法国 前苏联 法国,由于劳动力严 重不足,这两个国家实行鼓励人口增殖的政 策。 • 实行人口控制政策的典型国家是中国、印度 ,还有印尼、泰国、巴西、墨西哥、尼日利 亚、埃及、斯里兰卡、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 。 • 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成效最为显著。 • 中国根据人口政策推出的奖励独生子女的措 施,也带有生育保险的性质。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专题国家的力量—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政府颁布《济贫法》(亦称《旧 济贫法》)
例如,规定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 救济 标志社会救助制度的诞生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社会背景、制度安排
为了解决圈地运动所产生的的流离失所的农民生存问题和社会动 荡,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济贫法》(即《旧济贫法》, 第一次依法明确了国家克服贫困的义务和政府组织社会保障项目的责任。
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1889年德国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制度形成
圈地运动、羊吃人
第一次明确国家
瓦解自然经济、失地农民
扶贫义务
初步发展时期
强调公平但忽略 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
(1890~1952)
苏联 低工资、高福利
国家承担最终责任 法制化、专业化
经济危机
1935年美国 劳资矛盾 《社会保障法》 凯恩斯主义
基层员工收入很
低 极其高风险
死亡率超过了死囚
黑帮会给“殉难者”发放抚恤金
电影《教父》剧照
阻止叛变
树立好的形象
“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能把他们扔下不管 ”
1 7
文卡特斯《黑老大的一天》
Sudhir Venkatesh
《Gang Leader for a Day》
美国著名印度裔社会学家
胡萝卜:一整套的社会保险法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爱好者不应去观察其制作过 程,一个是香肠,一个是法律 ——奥托·冯·俾斯麦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合并为:1911年《帝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2、空想社会主义论
5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学、社会学、 政治学。 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一种研究各种经济学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理论与 实践、甚至社会保障的各种具体措施都会产生 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关联决定了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保 障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福利经济学
• (1)旧派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其主要观点认为, 人的主观效用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任何物品带给人的 效用都是边际递减的;国家应该积极进行干预,调节生产 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以使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 (2)新派福利经济学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 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纳、萨谬尔森等人所倡导。
1、概念:福利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寻求社会经济福利、增 进社会福利的西方经济理论体系。
6
2、内容:福利经济学主要讨论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才能提高效 率、如何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以及如何进行 集体选择才能进一步增进社会福利等等。 3、学派:一般分为旧派福利经济学和新派福利经济学两个派 别。
12
(一)自由意志论
自由意志论者提倡给予市场更加重要的角色,对政府则应严 格控制,他们认为政府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财富的分配模式, 必然会越来越向极权主义体制靠近,这样的政体不可能使社会 福利达到最大化。
(二)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首先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比其它体制更为有效 的运行体制,它的一部分内容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认为自 然权利的主要目的就是社会公正,而政府是弥补市场不足、维 护社会公正的首要力量。自由主义者支持福利国家的制度。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范仲淹(义田)、朱熹(社仓)、刘宰(粥局)、熊希龄(慈幼局); ——德国:“基尔特”(手工业者互助基金会);
17
社会保障的不同阶段: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旧济贫法
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 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强制他们去劳动;为老人、盲人建立收容所; 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比较富裕的地 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危机的经济; 二是救济大规模的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也称 “3R(Recovery, Relief, Reform)”。 •“罗斯福新政”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以复兴和救济为主,通过与 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刺激经济复苏,鼓励“物价上涨”,促使利润增加,并用 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落入可以刺激复兴的集团手里;1935年到1939年以改 革为主,通过把购买力注入到特权较少的人们的手里,并且用“社会保障制度” 的方法担保他们的未来,以使全国经济转变为持久的复兴。
• 政治学者也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甚 至关系到党派竞争和政治家个人的前途,而将其划归政治学 范畴。
14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若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 基础之一。 •首先,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 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 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 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坚实 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第二章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 (四)瑞典学派(北欧学派、斯德哥尔摩学派 ) • 学术主张:主张在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 利国家”、“市场经济”三者相结合的制度,强 调收入和财富分配均等化,主张用累进税率来解 决分配问题。 • 代表人物:缪尔达尔、林达尔、俄林等 。 • 影响:根据瑞典学派的社会民主主义理论,瑞典 社会民主党在其长期执政期间,建立了一套社会 福利制度,涉及人们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许多 重要方面,使瑞典成为福利国家的典型。
• (三)凯恩斯主义: • 代表人物及其学术主张: • 1.凯恩斯 :强调国家对经济进行全面调节和干预,认为要 解决失业和危机,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刺 激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 2. 罗宾逊、卡尔多、斯拉伐、帕西内蒂(新剑桥学派—— 后凯恩斯主义):主张厉行政府干预来改善收入分配失调 的弊端。 • 3.贝弗里奇 :《社会保险及有关服务》(1942,即《贝 弗里奇计划》) ,誉为“福利国家之父” 。 • 影响:西方发达国家加强政府调控,积极干预社会保障事 业的重要理论依据,并直接推动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在全 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建立。美国和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就是凯恩斯主义的实践
• (二)福利经济学
• 代表人物及其学术主张: 1.庇古 :以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依据,阐述了其“收入均 等化”理论,系统地论述了福利概念及其政策应用,建立 了福利经济学的理论体系,被誉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 2.霍布森: 认为国家必须干预经济生活,可以通过税收 政策改进财富分配状况以及实行诸如最低工资立法和免费 医疗、老年抚恤金、比较充分的失业救济等“合理的健全 的社会政策” 。 • 影 响:福利经济学的内涵是英国推行“普遍福利”政策 的理论根据之一,它为“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 了理论依据。
• 二、经济自由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 • (一)供给学派 • 学术主张:着重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 为需求会自动适应供给的变化,其社会保障 思想包括 ①减税不会加剧贫富悬殊;②社 会福利的税收效果分析。 • 代表人物:拉弗、万尼斯基、罗伯茨、吉 尔德、费尔德斯坦等。
第二章 社会保障
区别: 项目 主导方式 适应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形式 单位化 社会化
国家—单位 中央政府政 保障制 策主导 国家—社会 国家立法主 保障制 导
四 、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历 史 上 不 该 忘 却 的 大 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年颁布 1978年制定104号文 1978年制定104号文 年制定104 1993年和1994年 1993年和1994年 年和1994 设计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与主张: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 20世纪30年代 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 1993 1986—1993 1986 1993),重点是为国有
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 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 1997 1993—1997 1993 1997),社会保障成为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小案例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 ” 新的改革趋势?
20世纪60年代起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世纪60年代起,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世纪70年代末,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 机。 •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改革,推行“新制” 改革,推行“新制”。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 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年军政府公布的《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 • 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一:公平、效率、产权(一)公平1、公平不是一种经济学的概念,它含有伦理学的意义。
2、公平只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某一衡量标准而言。
3、从经济学的角度评价公平。
(1)两方面含义:(2)三级内涵:起点公平过程公平重点公平4、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问题安排应当综合考虑三种公平。
(二)效率1、效率是一个经济学范畴是指在经济水平和资源存量一定的条件下,通过资源的最优配置和使用,给社会带来最大福利。
2、效率的具体形式(1)资源配置效率:(价格效率)(2)生产效率:(3)X效率:3、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问题(三)产权:1、产权是指对对稀缺资源的占有、使用、收益、与处置。
2、产权的界定:3、如果对某种资源的产权界定清晰,并且划分后的产权完整、充分、个人就会有长期稳定的预期,从而限制短期行为与偷懒、产生好的经济效益。
4、社会保障制度的产权界定。
二:在一个有效率的经济体系中增进平等。
(一)公平与效率的关系1、矛盾论:2、补充论:(二)公平与效率的协调1、公平以效率为前提2、效率以公平为保障三:社会保障制度的X效率(一)行政管理成本(二)工作积极性(收入效应)(三)储蓄与投资(四)社会信号§2.2 市场与政府背景:近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危机引起的争议,在社会保障领域政府与市场谁的作用应更大,二者间的结合应到什么程度。
一:市场失灵与社会保障(Market failure)(一)收入分配缺陷:(二)通货膨胀风险(三)信息不对称(四)商业保险的市场失灵二、政府介入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是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优效品,具有双重性质。
(二)市场外部效应的存在与政府交易费用的节约。
1、外部效应:不购买社会保障这种有效品的行为具有一定的负“外部效应”。
2、交易费用下降,谈判下降。
(三)政府承担社会风险的能力大于市场。
(四)政府介入不减少社保基金筹、付的成本与费用。
(五)政府具有市场效率以外的宏观调节作用: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基金投向三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以抵御劳动风险为目的的互助组织,从多方面,为 后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组织经验和基 础。
提供了组织形式。互助组织以会员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
创造了不以营利为目的、并同集资、互助互济、全新的 保险模式雏形,社会保险制度正是吸收了互助组织的这 一创造,以贯彻国家的意志、方针为宗旨,不以营利为 目的,成功地把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保险机制结合在 一起,以达到安定社会、发展经济的目的。
没有私有制 没有压迫和剥削 人人平等自由 生活幸福的社会
15 世 纪 , 英 国 托 马 斯 · 莫 尔 (空想社会主义的鼻祖 )《乌 托邦》 没有剥削、财产公有、分配 公平的理想社会。政治民主、 经济公有、城乡一体、精神 高尚、分配按需、人道主义 未来的理想社会应该是人类 社会福利得以充分发展和进 步的社会。
特点:
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的管理体制。 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 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 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
§1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客观条件 §2 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1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客观条件
1.社保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工业化 2.社保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社保制度的组织基础— —互助组织 4.社保制度的技术基础— —商业保险 5.社保制度的理论基础
托马斯·莫尔 (1478 — 1535)
康帕内拉(意)《太阳城》 政治民主 全民所有 计划经济 按需分配 平等互助
19世纪,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更是把空想社会主义思 想发展到了顶峰,提出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 的必然产物。
宗教思想:基督教教义(博爱、互助、平等的思想), 宗教在理论与实践都对社会保障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商业保险起源于15世纪的海上保险。
17世纪中叶,英国出现了承保火险的保险公司。
18世纪出现了人寿保险公司,后来又出现了人身意外伤 害保险和健康保险业务,人寿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健康保险三个项目构成了商业人身保险。商业人身保险 建立了一套科学的、适用于人身风险的技术体系。
17世纪,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爱德华哈雷根据居民死亡 统计资料,较精确地计算出各年龄人口的死亡概率,并 编制出一个完整的生命表。生命表和生命年金理论的研 究,为寿险精算技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
“大同社会论”——春秋战国时期的《礼记·礼运》中 《礼运·大同篇》记载了中国思想家孔子提出的“大同 世界”的设想。
“仓储后备论”——主张建立谷物积蓄以备灾荒并济贫 民的社会思想,也是依靠国家力量储粮备荒、保障社会 成员基本生存权利的。
“社会救济论”——主张用实物(粮食、衣服、布帛等) 和货币救济遭受灾荒或生活极端困难无法生存的社会成 员,以保障其最低生活需要。
死亡后的丧葬费用) 古罗马:拉奴维姆丧葬互助会(征战的士兵建立互助团体,
加入者缴纳一定的费用,以备战死沙场后向其家属发放抚 恤金之用) 2.中世纪(11-16世纪):基尔特行会互助会 封建社会城市中,手工业者、商人以“行会”的方式进行 互助。 3.近代:友谊会、工会俱乐部 17世纪和18世纪中,工业革命最早的英国出现了工人举办 的“友谊社”、和“工人俱乐部”等互助机构, 19世纪有相继出现了“信托储蓄银行”、“建筑社”、 “合作社”“工人社交俱乐部”等。
1756年,英国教授詹姆斯·多德森根据人寿保险费应该 按照不同的年龄分别计算的理论和哈雷生命表,提出了 “自然保险费”法,即按照被保险人每年的死亡概率计 算其当年应缴纳的保险费。来自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共性
1.基于特定风险事故的共同分担 2.处理偶然性损失 3.同样进行风险转移 4.对被保险人的损失进行补偿 5.需缴纳足够的保险费来应付保险制度所需费用
“退休制度”——我国历史上的官吏都有退休制度,最 早是“世卿世禄”,大致到汉代,形成了较完善的退休 制度,称为“致仕”,并对退休的“致仕”的待遇作了 明确的规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故人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
互助组织是在同一单位工作或从事同一职业的人们组织起 来,平时共同集资,遇到其成员婚丧、灾害或患病,则按 事先决定的方法,给予补助或借款的互助组织。
这种保障方式远在奴隶社会就已经产生。 1.原始形式:互助会 古埃及:金字塔石匠互助会(用会员缴纳的会费支付会员
工业化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根源 机器大生产使劳动者遭受的风险事故增多。
出现“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劳动力相对过剩,结构 性失业增加。
工业化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使家庭功能发生转换, 家庭保障功能减弱,产生了保障社会化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社会保障
市场机制——竞争——优胜劣汰——贫富分化——不 公、动荡。
差异
1.经营目的不同 2.经营主体不同 3.保障程度不同 4.保障对象不同 5.费用负担方式不同
一、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
社会保障作为一种制度出现,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的产物,但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却很早。人类对理 想社会的探索包含了十分丰富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西方: 公元前400年:柏拉图的《理想国》
提供了管理形式。互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创造了多种管
理形式。有按行业组成的互助会、按职业组成的互助会、 按地区组成的互助会和按项目组成的互助会。
提供了保障项目。互助组织确定的互助项目,如疾病、
失业、老年、工伤等,是社会保险制度的主要内容,也 是最早被列入的项目。
提供了政策依据。工人、雇主、政府三方共同承担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