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合集下载

02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02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 16世纪亨利八世(1509-1547)的宗教改革
▪ 民族国家和王权的兴起
➢ 政府希望介入济贫事务以加强和发展世俗权力
▪ 社会动荡
➢ 贫困;失业;流浪……
24
第24页,共100页。
2.产生过程
(1)1531年,辖区内持证行乞 (2)1536年,政府主办的公共救助计划 (3)1563年,国会的济贫法令 (4)1597年,规定教堂设立济贫院 (6)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
10
第10页,共100页。
▪ 希尔德布兰德(1812~1878)
▪ 德国经济学家。他集中力量研究恩格斯及《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 书,特别批评了恩格斯对当时工业状况的委婉的描述,并把 它同表明完全不同情况的资料加以对照。希尔德布兰德以最 乐观的态度看待资本主义的发展,并设想这样一个社会作为 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后阶段:即所谓信用经济,在那里,一种 先进的银行制度将按其道德和品格向工人提供信贷,从而将 使资本家阶级对资本的垄断崩溃。
25
第25页,共100页。
3.内容 (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 (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 (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
其自立
(4)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和院外 救助两种方式进行救助
(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 养等方式进行抚养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
重点问题提示:
为什么以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 的标志?
--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 经常性的转变
--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 共同分担机制
德国
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 险体系的建立。 世界上首创以立法实施社会保障的国家。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五、改革时期(20世纪80年代至今)
改革的背景 (1)经济增长率低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 (3)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 (4)家庭结构的裂变
存在的问题 (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国家财政负担严重 (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
改革目的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新的改革趋势?
•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1.福利国家的改革
1.削减福利支出 2.调整福利结构 3.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 4.引入私营机制
2.美国的社会保障改革
1.适当调整社会保障的目标
2.调整社会保障的有关内容
3.重视私营机构的作用
4.调整社会保障的指导思想
第五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一、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
二、中国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特征 三、中国传统社会保障的制度缺陷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本章学习要求
【教学目的】了解、学习人类生存保障方式社会化原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人类生存保障方式社会化原因。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课时
【学习要点】理解并掌握影响社会保障制度的诸多因素, 客观看待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与改革取向。 【关键概念】济贫法;新历史学派;社会保障法; 社会保险法典
养老金:男满65岁,女满60岁,即可享受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多少根据个人收入、资产而定。领取养老金的人 可得到优惠的医疗药品和其他卫生保健待遇,及减收交 通费、地方税、电费和汽车注册费等优惠。 分娩津贴:每分娩一个孩子时,即可得到950澳元的分 娩津贴,以帮助为新生儿增添用品。 此外,还有习津贴、疾病和伤残津贴、灾难津贴、边 远地区津贴、寡妇津贴、看护津贴、电话津贴、房租津 贴、交通津贴等。

社会保障概论1~8章

社会保障概论1~8章

社会保障概论

第一章绪论

1、社会保障概念、功能、特征

概念: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发展功能、互助功能。

特征:公平性、社会性、福利性、法制规范性、刚性、多样性。

2、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概念: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的高低程度

(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国内生产总值)x100%,用这个定量指标来衡量社会保障水平。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改革开放前:国家——单位保障制

改革开放后:国家——社会保障制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

1、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

内容: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区别、与商业保险的区别、社会保障的几种模式

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的区别:①对象不同②目标不同③经费来源不同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①目的不同②覆盖面不同③权利与义务关系不同④管理体制不同⑤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障的几种模式:①社会保险型②福利国家型③国家保险型④强制储蓄型

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

1、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筹集模式

主要来源:雇主、雇员缴费与政府拨款

筹集模式:征税方式、收费方式、强制储蓄方式

3、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和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原则:①安全性原则②收益性原则③分散化原则④流动性原则

管理模式:政府集中型、私营竞争型管理模式

第五章社会保障立法与管理

1.社会保障法的基本特征和表现形式。

基本特征:社会性、强制性、人道性、平等性、鼓励性。

表现形式: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和条例、行政规章、法律解释、条约与协定。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 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 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坚实 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市场经济的周期性。
•社会化大生产对劳动者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劳动者掌握专门技能所 需的教育和培训费用,不得不要求国家和社会提供资助。
•生产社会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使社会财富大量增加,这就为社会保障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2)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的
•资产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被迫宣布建立有关 社会保障的法规,先后采取了一些改善工人生活境遇的措施。从而 在国家法律和制度上确立了德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危机的经济; 二是救济大规模的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也称 “3R(Recovery, Relief, Reform)”。
•“罗斯福新政”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以复兴和救济为主,通过与 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刺激经济复苏,鼓励“物价上涨”,促使利润增加,并用 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落入可以刺激复兴的集团手里;1935年到1939年以改 革为主,通过把购买力注入到特权较少的人们的手里,并且用“社会保障制度” 的方法担保他们的未来,以使全国经济转变为持久的复兴。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1834年,《新济贫法》出台,强调政府统一管理济贫工作,降低 了济贫院的福利水平,加入了歧视被救济者的内容。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社会背景、制度安排
1601年颁布《济贫法》
=《旧济贫法》 圈地运动(15世纪末-1876) 大量失地和流民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社会背景、制度安排
国际市场
济贫院
20世纪初 东部英格兰济贫院
“在用砖铺成的地 面上,到处是都是 贫困的妇女和满脸 肮脏的和四处乱爬 的孩子,老年妇女 躺在床上气喘吁吁, 无法动弹,或者坐 在火炉旁,大声的 咳着,老年男子弓 着背、忙着活计, 苟延残喘”
1948年英国颁布了《国民救助法》 《济贫法》从此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1935年,美国罗斯福政府颁布《社会保障法案》, 社会保障( social security)一词诞生
政府介入社会保障更久远的渊源在哪里?
3 7
俾斯麦政府社会保险法
德国作为后起国家
低成本、高效率生产
无殖民地
劳资矛盾
胡萝卜和大棒 大棒:1878年《反社会党人非常法》(压制工人运动及相关的社 会活动)
通过降雨量数据发现,长距离婚姻和地区农业风险之间关联非常大。 而 且,与掌握的土地的干湿情况有关。
思考: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
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

政治
实现 稳定
社会
经济
道德
走向 公平
和经济发 展相协调
社会 责任
多目标 协调
二、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实践经验-3
内容是基础 结构体系是核心 层次体系是关键
针对制度立责权 多层次、多支柱 的社会保障制度
体系关系 层次体系
针对群体建制度 统一差别
针对问题建制度 保险、救助、 福利、服务
结wenku.baidu.com体系 内容体系
1
零星的救灾济 贫政策发展成 为国家固定的 社会政策
2
雇主、雇员共 同供款,确立 了社会责任和 风险的共同分 担机制
3
受保障者无需 以牺牲人格尊 严和接受惩戒 为收益条件
2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935年,在“罗斯福新 政”时期,美国国会颁 布了著名的《社会保障 法》(The Social Security Act),标志着现 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 代社会保障法进入了大
• 在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从发达国家推 广到了发展中国家。
总结: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名称
实施主体
英《伊丽莎白济贫 教会负责 法》
德《疾病保险法》 政府兴办社会 保险
美《社会保障法》
加强政府对社 会保障制度的
干预
英《贝弗里奇报告》 政府全面负责 统一管理
实施对象

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的发展

2、济贫制度的发展(英国、瑞典、荷兰、中国)






十八世纪,英国议会又分别于1782年和1795年通过了《吉尔伯特法》 和《斯品汉姆兰条例》。 《吉尔伯特法》把贫民收容对象缩小到只限于老人,患病和体弱的穷 人,孤儿及只有母亲抚养的儿童。 《斯品汉姆兰条例》则规定:工人劳动所得如不能维护生活,可从济 贫税中取得补助。 十九世纪初由于贫民增多,济贫税加重,不少人反对《济贫法》。英 国议会成立了济贫法调查委员会,1834年议会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 通过了新《济贫法》。新法对1601年的旧《济贫法》和以后通过的一 些法规作了修正,规定停止发放院外救济,设立“养济院”,安置身 体健康有劳动能力的贫民在院内劳动,以工代赈。 确立了“劣等处置”和“济贫院”规则.迎得了富有阶层的欢迎. 领取救济的对象只限于住在济贫院、贫民习艺所内的贫民,但领取救 济的人必须接受3个条件: (1)丧失个人尊严,因为接受救济被认为是不体面的。 (2)丧失个人自由,必须被禁闭于习艺所内,不能外出。 (3)丧失政治权利,也就是失去公民权,特别是选举权。

二、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1、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 依据: 一是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 段 二是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三是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 展和成熟三阶段) 2、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 践内容为依据: 一是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二是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三是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进程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进程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进程一、影响社会保障的因素1,经济因素2,政治因素3,社会(文化)因素4,道德因素二、社会保障发展的主要阶段(一)慈善事业阶段(二)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一)慈善事业阶段:现代社会保障的先驱1,宗教慈善事业2,官办慈善事业中国:仓储后备3,民间慈善事业中国:范仲淹(义田)朱熹(社仓)熊希龄(慈幼局)德国:基尔特(二)济贫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国家通过立法的形式来介入济贫事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这个里程碑显然以1601年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为标志1,产生原因(1)商品经济开始大发展(2)政治结构发生变迁(3)社会结构发生变化2,济贫制度的发展(1)1601年,《济贫法》问题:自由迁徙与济贫区划的矛盾,违背了大工业与城市发展的根本要求。(2)1723年,设立济贫院(3)1782年,《吉尔伯特法》放宽济贫法实施范围,准许救济壮健的贫民而不强迫其进入救贫院,好要求尽量解决贫民的就业问题。问题;收入与济贫的矛盾斯宾汉姆兰法意义:宣布每个人都有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的权利,社会保障逐步与公民权利挂钩(4)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体现的是“最少适合者”原则。(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标志:1883年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为什么是德国?(1)新历史学派的影响(瓦格纳)(2)马克思主义的影响(3)俾斯麦的大棒+胡萝卜政策意义(1)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的保障机制,实现了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确定性、经常性的转变(2)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3)对于个人基本权力的尊重2,社会保障的发展期:一战前后理论基础:英国的“新自由主义”与“国家实力运动”,社会达尔文主义主要措施:(1)1908年老年津贴法 (2)1911年国民保险法(3)1909年住宅及城市法(4)1935年《社会保障法》(5)1929—1933年大萧条,罗斯福新政小结:虽然还包含着某些济贫法的影子,但是,保险原则的引入、公共住房和儿童福利政策,都体现了一种打破济贫法“威慑原则”的总的趋势。在某些具体政策方面开始出现了“公民权”的影子。3,社会保障成熟期:二战以后标志:福利国家的建立二战结束后,各西方主要国家都先后宣称自己已建立了“福利国家”,其特点主要包括:(1)社会保障在性质上表现为全民的普遍性福利(2)社会保障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使整个社会和谐发展(3)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所谓“福利国家”,按英国工党1945年在 竞选宣言中所表示的,就是使公民普遍地享受 福利,使国家担负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 “福利国家” 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全民医疗、 社会保险和社会服务。

经过此后 20年的改进完善,英国的社会 保障制度发展成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高福利 化、统一管理体制、为公民提供“一揽子”预 防性保障的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国家作为最 后责任人承担最后责任。 英国“福利国家”社会保障的内容广泛而 具体,已经到了十分复杂和繁琐的地步;为实 施“福利国家”政策,英国政府建立了一个庞 大的管理机构。
第三,社会保障的 职责 只是局部性 而不是全局性。



(4)三部保障法规颁布的意义:
标志着社会救济开始演化为社会保险 制度,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 险体系正式建立。
2、欧美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
在美洲,社会保险制度建立的时间比欧洲稍晚。 1935年,美国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是美国历 史上第一部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的、全国性的、以 解决老年和失业问题为中心内容的社会保障方面的 立法,它不仅确立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原则,奠 定了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也对现代市场经济 体制中社会保障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优点: 体现了社会公平;使居民能享受很 高的福利水平;能够有效地降低失业率, 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经济的稳定增长。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人民权益的基本手段。为

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保障的概念、原则、体系和发展趋势,本课程旨在提

供一个社会保障概论的教学大纲。

第一章:社会保障的概念与意义

本章介绍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包括社会保障的定义、目标和重要性。通过介

绍社会保障的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社会保障对于促进社会稳定、减少社会不

平等和保障人民基本权益的重要作用。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原则与价值观

本章探讨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普遍性、公平性、可持续性和人性化。同时,介绍社会保障的核心价值观,如人的尊严、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通过学

习这些原则和价值观,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体系与组成部分

本章介绍社会保障的体系和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

社会服务。通过学习这些不同的组成部分,学生将了解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是

如何相互关联和共同构建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的。

第四章: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与挑战

本章分析社会保障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其中包括人口老龄化、经济全球化、技术创新和社会变迁等因素对社会保障的影响。通过学习这些趋势和挑战,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的必要性。

第五章:国际比较与借鉴

本章介绍国际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和借鉴。通过学习其他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

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

第六章:社会保障实践案例分析

本章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社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二、现代社会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基础 ⑴经济条件 工业化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根源(为什么?) 机器大生产使劳动者遭受的风险事故增多。 出现“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劳动力相对过剩,结构 性失业增加。 工业化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使家庭功能发生转换, 家庭保障功能减弱,产生了保障社会化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社会保障 市场机制——竞争——优胜劣汰——贫富分化——不 公、动荡。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也要求实行社会保障。




5、全面发展完善阶段: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全称《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的报 告》,是二战后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的英国社会 学家贝弗里奇受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委托制定的。 他主张用一种崭新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英国变成 一个“福利国家”,为所有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 的保障。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普遍福利思想,认为:国家 对于每个公民有生到死的一切生活与危险,诸如疾病、 灾害、老年、生育、死亡及鳏寡孤独残疾等,都给予 安全保障。 以此为依据,英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与1948年宣布 建成了“福利国家”,其后西欧、北欧、北美、大洋 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宣布实施“普遍福利”,社 会保障进入充分发展时期。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于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确认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陷及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等内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同年4月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史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史

• 英国以“贝弗里奇报告”为基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社会 保障法案:
• 1945《家庭补助法》 • 1946《国民保险法》 • 1946《国民卫生保障服务法》 • 1946《国民保险(工业伤害)法》 • 1948《国民救济法》
这五部法律于1948年7月5日生效,这一天标志着英国 福利国家的形成。

• 一是一个社会对贫穷观念的理解,不同的观念会导致对穷 人的不同制度以及不同的救助制度安排。
英国政府将需要救助的穷人分为两类:
一是“值得帮助”的穷人,如老年人、残疾人、长期病患者、盲人 、麻风病人、精神病人和孤儿。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基本丧失劳动能力 ,无法通过劳动市场来满足自己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需要。英国 政府为他们提供院内救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16世纪的英国“丧 失劳动能力的人”专指那些染疾在身,或不能就业,但品行良好的人, 道德化色彩浓厚;
第二章 社会保障发展史
1 传统社会保障阶段
2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3 全球社会保障危机与改革 目

4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史
5 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传统社会保障阶段
一、萌芽时期
• 传统社会保障的萌芽时期大致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其特点是由于生产力 水平低下,人们必须共同生产、共同享受,多则同饱,少则同饥。
报告指出,社会保障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 ,即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二是保障基本 生活原则,即社会保障只能确保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生活需要;三是 统一原则,即社会保障的缴费标准、待遇支付和行政管理必须统一; 四是权利和义务对等原则,即享受社会保障必须以劳动和缴纳保险费 为条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二章 社会保障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 原则: 原则:政府有保障公民生存的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 而是一种积极的福利举措。 意义: 意义: 首次体现了现代社会保障的重要特征 ——互济性及受益人的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 十九世纪晚期) (十九世纪晚期)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在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德国在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保险法》 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 1884年 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 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上述法令的颁布,
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柱,国家—单位保障制和 国家—社会保障制并存,但此消彼长。
第三阶段(1998 1998年以来)社会保障逐渐成 1998
为一项基本的社会制度,国家—社会保障制的特 色日益明显地得到体现。
三、两种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共性:国家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安排;
政府直接干预; 国家和政府承担建设和发展的主要责任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 了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历 史阶段及各个阶段变迁的背景; 史阶段及各个阶段变迁的背景; •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化 掌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变化 的关键时期, 的关键时期,人物和标志等内 容

第2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2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初创阶段 (1949—1956)
1951年 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1951年2月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我国 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城镇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初步建立。 建立国家工作人员社会保障制度 。 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对待是不平等的。 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对不同的社会成员的对待是不平等的。 首先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平等, 首先是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实质 是城市保险和城市福利; 是城市保险和城市福利; 其次是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平等, 其次是不同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之间的不平等,社会保险实质是 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险。 城市全民所有制单位工作人员的保险。
1984年,中国各地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年 中国各地开始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1997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 年 国务院颁布《
):企业缴费比例为工资的总额的20%, 企业缴费比例为工资的总额的20%,全部纳入社会 始):企业缴费比例为工资的总额的20%,全部纳入社会 统筹基金,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全部进入个 统筹基金,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工资的8%,全部进入个 人帐户。 人帐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1、社会保障发展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从总体上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可以发现其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等。①经济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②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包括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成员分化、社会矛盾激化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与发展。③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道德因素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最初几乎是起决定作用的,后来虽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其影响似乎日渐式微,但时至今日,爱人如己、推己及人、同情弱者、互助互惠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不仅依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而且上升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④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西方是随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时开始的。政治因素是现代社会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因素。⑤历史文化亦对社会保障制定产生影响,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教训亦会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影响。
2、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答:①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作为依据,则社会保障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发展实践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大的阶段:一是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二是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三是现代社会保障阶段,它又可以划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阶段、发展阶段与成熟阶段。②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又可以划分为以下三大发展阶段:一是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二是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三是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3、比较宗教慈善事业、官办慈善事业、民办慈善事业的异同。
答:相同点:无论是西方宗教组织开展的救灾济贫活动,还是古代中国历代统治者开展的救灾济贫活动,抑或是民间自发开展的救灾济贫活动,其特色都是取决于举办者的意愿与财力,并非为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从而只是一种随机的、临时的、非常落后的救灾活动。不同点:①宗教慈善事业:西方盛行的各种宗教不仅是当时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来源,而且直接指导着各宗教团体的慈善活动,其中以佛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对慈善事业的影响最大。一方面各种宗教教义多将行善列为基本的准则;另一方面,教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救灾济贫施医助药等活动,在这一时代成为一些西方国家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并随着宗教影响区域的扩大而扩大到全世界。②官办慈

善事业:可以理解为由官方开展但尚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与宗教慈善事业不同,官办慈善事业是以国家的介入并以传统道德及政治需要为基础而产生且得到发展的。③民办慈善事业:除宗教慈善事业与官办慈善事业外,古代的社会保障活动事实还有第三极,即由民办人士自发举办的各种慈善活动。
4、试评价早期的社会保障。
答:对早期社会保障的发展,做出如下评价:①性质上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型。②根本目的是防止被统治者反抗。③保障项目是极端有限型。④保障水平是极端低下型。⑤保障效果是不良型。
5、为什么说社会保险的出现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
答:以社会保障制度的出现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理由在于:①社会保险属于制度化保障机制,从而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经常性的转变;②由雇员、雇主共同供款和国家资助建立起来的社会保险制度,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共同分担机制;③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6、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有哪些基本规律?
答:①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和一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的具体体现。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一方面,社会保障的目标首先是为解决社会成员的特定社会问题服务的,而特定的社会问题又是与特定社会时期、特定社会结构等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另一方面,社会保障采用的主要是经济援助的手段,它必须有相应的经济基础。③协调发展。具体体现两个层次:一是社会保障各具体项目协调发展;二是社会保障各子系统协调发展。协调发展规律是各国社会保障制度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④多样化发展。对世界各国而言,社会保障统一模式或由少数几种模式来决定的时代已经过去,多样化成了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在各国走向完善的重要规律。
7、社会保障的国际经验与教训有哪些?
答: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经验有:①尊重本国的国情。鉴于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发展实践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发展中国家不再单纯按照已有的社会保障模式来建立自己的社会保障制度,而是尊重本国的国情,努力探索着适合本国的社会保障道路。②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从“惩戒术”到“怀柔术”,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为社会稳定发展服务,社会保障制度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③健全社会保障法律制度。这是工业化国家建立并实施其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经验。④努力追求社会化。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主要是政府保

障与教会保障,它与一般社会成员并不具有双向交流功能。⑤对市场机制日益重视。社会保障发展的国际教训有:①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②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③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亦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8、如何评价福利国家及其改革?
答:①如果从福利国家模式自产生后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段时期西欧、北欧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很自然地会感受到福利国家不仅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且是巨大的推动力量;如果再考察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北欧国家的状况,也很自然地会发现福利国家模式给政府造成的压力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某些负面影响。因此福利国家的失误,与其说是一种制度安排的失败,不如说是这种制度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调控不当或控制机制乏力所致。②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一是削减福利支出;二是调整福利结构;三是扩充社会保障资金来源;四是引入私营机制,以减轻官方系统的压力并提高社会保障系统的行政效率。五是各国还进一步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社会保障待遇被骗取。
9、如何评价中国的社会保障改革?
答: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选择的渐进改革的方式。这种改革方式几乎有别于任何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因为其它国家或地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几乎都是立法先行,有关社会保障制度的法案获得通过,即意味着新的社会保障政策得到确立或完全替代原有的政策。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从1986年以来走过的历程却并非如此,它经历了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从自发改革到自觉改革、从单项改革到综合改革的渐进过程,在很长时期内都是新旧社会保障制度并行,几乎所有的社会保障新方案均通过长时期的试点。这种渐进改革方式符合中国整个改革事业的要求,因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也是渐进式的而非休克式的,但不符合社会保障制度变革的国际惯例,因为它在实践中不仅受制于经济改革,而且容易对其它改革的推进产生了路径依赖。因此,回顾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的历程,便可以发现既有巨大的成就,亦存在着不少失误。①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通过近20年来的变革,在维系经济改革和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保证整个社会基本稳定的同时,促使曾经惠及亿万国民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整体转型,这在国际上是没有先例的。②如果从社会保障制度转型仍未最终全面完成,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依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社会保障改革实践中的不公平现象依然

十分严重,以及这一制度在建设中所遇到的许多难题来看,就会发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并非只有成功与经验,它还同时存在着失误和需要吸取的教训。
10、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保障未来发展的见解。
答: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通过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正案,揭示了国民的社会保障权益正在得到确立,预示着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进入一个较快的发展阶段。①在讨论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时,应当避免陷入认识误区和可能导致不良后果的政策取向。从中长期的发展角度出发,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目标,应当是在这种制度最终定型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全体国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并在维护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中实现自身的持续发展。分目标包括:一是尽快实现制度定型,二是维系整个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三是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并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四是促使新制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在与时代保持适应的条件下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久远制度安排。②在建设中国新型社会保障制度的进程中,应当确立大协调观与可持续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和公平的价值取向。一方面,社会保障不仅要追求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与各项目之间的协调,还应当追求社会保障政策与就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公共财政政策、人口政策登相关政策的协调;不仅要追求制度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要为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有益的、有力的贡献。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从而在制度发展进程中,必须牢固地确立以人为本和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
11、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答:①社会保险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②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③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④保障过程是强制化、规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