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保障总论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学》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和发展
1

【教学目的】了解、学习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
会、政治背景,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 【教学重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类型 【教学方法及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师课堂讲授。 【学时分配】4课时

【学习要点】理解并掌握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和发展的
几个阶段,熟知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类型 【关键概念】济贫法 互助组织 商业保险

社会保障模式
2
主要内容: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 第二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理论依据
第三节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第四节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 第五节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3
第一节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背景条件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条件 1、市场经济是生产社会化的大规模经济 风险转 移到社会上 2、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优胜劣汰、社会矛盾 3、市场经济的发展呈现周期性 企业破产、工人 失业 4、市场经济是以应用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经济 高 素质 劳动力 5、社会财富大量增加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物质财富的丰厚,人们的需求 呈现着内容多样化和水平不断上升的趋势。社会财富的增 加不仅为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也规定了 4 必须采取社会性保障的形式来利用这些社会资源。

16

6. 瑞 典 学 派(Swedish School)
(1)理论核心:以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 和“收入均等化”,实行“混合经济”下的 “福利国家”。 (2)主张依靠收入再分配,主要利用累进的所 得税和转移性支付,举办社会福利设施,实 现收入平等。 (3)自由社会民主主义思想:政治上保留西方 的民主制度,经济上实行国有化、福利国家 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制度。

社会保障学串讲

社会保障学串讲

《社会保障学》串讲2011-7-3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社会保障的定义P12、社会保障产生的理论基础P23、社保保障制度的类型P44、养老保险制度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养老保险的缴费比率……P165、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主要内容:(1)-(11)P17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开始在全国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的缴费比率:个人2%,单位6% P17-185、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P186、生育保险制度P20第二章社会保障理论1、西方社会保障理论主要流派——三个主要流派,注意每个流派的体表人物、著作和主张什么?P24P24第二段话2、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发展第三章社会保障基金1、我国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社会保障基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补充保障基金。

P462、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P463、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4个P474、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P495、社会保障基金的特征P496、社会保障基金筹资形式表P557、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类型三大类P608、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三种模式P63第四章社会保障制度1、社会保险的含义、内容、特征P74-P752、社会保险与社会保障的区别P763、社会保险的功能P774、社会保险的发源地——德国,《疾病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次社会保险立法。

P785、社会保险产生的客观条件P816、中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P837、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P858、社会保险的商业保险的同一性P879、社会保险模式四大点P89-9010、“统账结合”的内涵的特色P9411、中国特有的筹集模式——部分积累制P96第五章养老保险1、养老保险概念、三层含义、基本原则P98-992、享受养老保险的资格与条件P1023、养老金的计算方法P1034、关于退休条件的规定p1045、退休待遇,退休和离休P1056、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P1077、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五个方面P1088、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趋势P111第六章失业保险1、1993年国务院发布了《国有企业职工行业保险规定》P1152、《条例》在1993年《国有企业职工行业保险规定》的基础上,对原制度框架在若干重要方面进行了关键性的修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5点P1163、失业保险的类型、基本框架P118-120第七章医疗保险1、医疗保险概念、产生背景P134 意义P1362、医疗社会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的关系与区别P137-1393、补充医疗保险定义;补充医疗保险的特点及与医疗社会保险的关系P1404、全国范围内实行补充医疗保险的形式P1415、医疗保险资金筹集原则、管理原则P142-1436、医疗保险的特点、功能、形式7、了解美国、新加坡的医疗保险体系P152-153第八章工伤保险1.1884年德国颁布世界第一部《工伤灾害赔偿保险法》。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要点第一章总论一、社会保障概述1.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以立法和行政措施确立对遇到疾病、伤残、生育、年老、死亡、失业、或其他风险的社会成员给予相应的经济、物质和服务的帮助,以保障其疾病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经济福利制度。

2.内容A.对象——全体社会成员(实际上是只对部门成员或部门项目)B.责任主体——国家(、企业和社会)C.目的D.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3.基本特征 A.保障性;B.强制性;C.社会性;D.互济性;E.公平性;F.福利性。

4.目标基本目标——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益较高目标——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促进其发展5.功能第一,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具有调节和平衡功能第二,社会保障的建立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调节经济的蓄水池和自动稳定阀、对投融资的调节、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第三,社会保障的发展对于实现社会成员生活的安定发挥了重要的社会功能三个层次,一是最低生活保障,具有济贫作用;二是基本生活保障,具有防贫的作用;三是福利生活保障,具有提高作用还有促进社会公平的责任总之,社会保障的功能在于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使贫困人口的比重有所下降,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以保障,起到促进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作用。

二、社会保障体系和类型1.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一般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以及优抚安置。

其中:社会救助——最低目标——最低的生存需要社会保险——基本目标——基本的生活需要社会福利——最高目标——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2.社会保险A.概念B.特点a.强制性;b.资金筹措的多样性;c.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d.资金使用的预防性C.内容a.养老保险(涉及面最为广泛);b.失业保险(最为基本);c.医疗保险d.工伤保险;e.生育保险3.社会救助A.概念B.特点一是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责任和义务;一是自然灾害求助,二是失业破产救助,三是孤寡病残救助4.社会福利A.概念B.特点一是国家和社会的直接责任性二是显著的普遍性三是重点提供有关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设施、津贴和服务三、社会保障的实现形式一是收入保障计划—一现金支付的形式二是实物补助计划——服务的形式四、社会保障的类型5.按管理方式分:政府机构统一管理、公众机构管理和私人机构管理等模式五、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1.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2.福利经济学理论3.新福利经济学理论4.凯恩斯主义理论5.民主社会主义6.新自由主义7.中间道路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1.萌芽时期(15世纪末——19世纪80年代)——英国《济贫法》2.发展时期(19世纪80年代——20世纪20年代)3.成熟时期(20世纪20年代——60年代)4.改革时期(20世纪60年代至今)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1.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四个时期)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框架一是由国家财政支撑的项目: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二是由国家法律强制实行的项目: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和住房保障三是遵循自愿原则的项目(以盈利为目的):个人投保、企业投保和互助性投保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6点)4.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第一,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第二,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第三,社会保障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还有待建设;第四,从社会福利方面来看,各项社会福利事业面临着资金短缺、服务设施老化等问题。

社保概论

社保概论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论⊙社会保障的定义: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责任主体:国家和政府实施手段: 国民收入再分配实施依据: 社会立法保障目标: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社会保障的主要特征: 保障性、社会性、公平性、互济性、福利性、强制性⊙社会保障的本质特征:最终责任主体:国家或社会,社会性目的:稳定社会,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依法实施,强制性目标:为社会成员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公平性资金来源:国家财政+企业+个人,经济福利性项目:以特定社会问题存在并需要国家经济援助的方式解决为设立条件,变动性、发展性方式: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自身独特的规律,特殊性。

⊙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英国,于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 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中⊙德国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发源地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

⊙英国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1942年由贝弗里奇主持起草的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即“贝弗里奇报告”)⊙“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特点: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社会保障的总目标:通过社会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P10) 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的功能:稳定功能、调节功能、促进发展功能、互助功能、(P12)其他功能(如防控风险、资本积累等)⊙社会保障的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福利型保障制度以新加坡为代表的储蓄型保障制度(储蓄保险式)以德国为代表的保险型保障制度(投保资助型)以前苏联为代表的国家保险型制度( P88 )社会保障主要模式:福利国家模式、社会保险型保障模式、强制储蓄型模式、国家保险型模式⊙新加坡是强制储蓄模型的代表。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重点总结

社会保障概论要点第一章绪论1、20世纪20年代初期的福利经济学创始人庇古、1998年诺贝儿经济获得者阿玛蒂亚森均在福利经济学、贫困问题等卓越研究享誉世界。

2、社会保障基本原则:公平原则、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责任分担原则、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其他原则(互济性原则、法制性原则)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1、国家通过立法形式来介入济贫事物,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个里程碑显然以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为标志。

2、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

19世纪80年代,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起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从1881年——1889年,德国先后制定了疾病保险法,工伤保险法和老年与残疾保险法等,并与1911年将上述三部法律确定为德意志帝国的统一法律文本,另增加孤儿寡母保险法成为著名的《社会保险法典》,德国的实例表明,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经济发展状态。

3、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规律(重点):1、立法先行,立法先行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政策和一种国家制度安排的特征的具体表现;立法先行还有一种特殊意义在于,政府可以主导社会保障制度,却不能决定社会保障制度;可见立法先行更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在要求。

2、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社会保障是国家、社会有组织的运用经济援助与服务的手段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各种保障需求,这就必然要求与当时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

3、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各个具体项目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各子系统协调发展4、多样化发展,多样化发展规律在过去在现在乃至将来均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应当遵循的一项基本规律它能够使一些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在发展本国社会保障制度时,保持以现实国情为基础的较为清醒的头脑。

第三章社会保障体系与模式1、社会保障体系的涵义(重点):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依法健康立起来的保障国民生活、维持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的系统,是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保障以及各种具有互助共济的社会化保障机制共同编制成的“社会安全网”。

社会保障学概论整理版

社会保障学概论整理版

社会保障学概论整理版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而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制度。

它主要包括社会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通过提供经济援助、社会服务和心理支持来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社会保障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和可持续发展。

公平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和贡献来分配资源,确保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公正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以公正的方式来分配资源,避免不合理的差别待遇和歧视性的政策。

公开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公开透明,让人民了解自己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和义务。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保障制度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确保长期稳定地提供社会保障服务。

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依赖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政府在社会保障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负责制定社会保障制度的政策和法规。

企业作为雇主也有责任为员工提供合理的社会保障。

个人也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来参与社会保障,确保自己的权益。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国家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会有所不同,但都应该以人民的生活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为出发点,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

总之,社会保障学是研究社会保障制度的运作原理、目标和方法的一门学科。

它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保障的内容、形式和实施。

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为了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和福祉的需要。

社会保障的原则是公平、公正、公开和可持续发展。

社会保障的实施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需要考虑国家的经济状况、社会文化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通过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我们可以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

《社会保障概论》课件
出现了社会福利运动,为社会保障奠定了基础。
2
2 0世纪
各国相继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医疗、养老、失业等方面。
3
21 世纪
随着社会变革和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
社会保障的现状和问题
1 现状
社会保障制度已初步建立,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全、待遇标准不足等问题。
2 问题
社会保障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具有重要影响。它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 保护社会弱势群体权益、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医疗保障
提供全民医疗保险和基本医疗服务,保障人民的健康。
养老保障
提供养老金和福利待遇,保障老年人的生活。
失业保障
提供失业救济和就业培训,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概论》PPT课 件
社会保障是保障公民基本权益和提升社会稳定的重要制度。本课件将介绍社 会保障的定义、重要性、主要内容、发展历程、现状和问题以及改革方向。
社会保障的定义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或社会为解决各类社会风险和问题而实施的制度安排和政 府行为,旨在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提供经济和社会支持。
社会保障的重要性
人口老龄化、社会分配不均等问题对社会保障构成挑战。
社会保障的改革方向
拓展覆盖范围
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 让更多人享受保障的权益。
提高待遇标准
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标准, 确保人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 满足。
优化管理机制
优化社会保障的管理机制, 提高保障效率和公平性。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各章节重点知识点汇总

社会保障学第一章社会保险学导论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而采取的各种社会措施的总和。

社会保障是每一个社会成员享有的基本权利,也是政府对每一个社会成员应承担的基本义务。

二、社会保障的特征1、法律强制性2、对象社会性3、福利性4、经济保障性5、机会公平性6、收支互济性7、待遇差别性社会保障的对象是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不涵盖资本家、企业主、雇主阶层(雇主)社会福利的对象是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社会优抚的对象是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军人及其家属三、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经济目的是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水平,保障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

通过社会保障,使社会成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社会保障的政治目的是通过社会保障,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得到贯彻和实施,维持社会安定,巩固现存的社会制度。

四、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社会保障的萌芽----社会救助(首出现于英国);社会保障的形成---社会保险(德国首推);社会保障的发展—社会福利五、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1、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筹集资金,促进经济增长2、社会保障有利于保证劳动力再生产顺利进行3、社会保障有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是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救助,可以保障贫困人口的最低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保险,可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通过社会优抚,可以保障特定人口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福利,可以保障全社会公民的生活改善与发展需要。

4、社会保障有利于兼顾公平与效率5、社会保障有利于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6、社会保障可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六、社会保障与社会进步1、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2、社会保障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七、社会保障与收入再分配1、社会保障以法律为依据,实行明显的强制性分配2、社会保障基金筹集与使用的社会性3、社会保障形式多样,具有复杂性八、社会保障模式1、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型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社会保障的相关措施保证每个社会成员在遇到各种风险事故时予以救助,使其不陷入贫困,对已处于贫困的发给社会保障津贴,以维持其基本生活的保障制度。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

社会保障概论知识点整理题型:1、单项选择(10) 2、多项选择(20)3、简答 4、名词解释 5论述1(1)定义P4: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这一定义包含四个要点:①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政府;②社会保障得以实施的依据和保证是相应的社会立法;③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形成的社会基金,用它来支付保障费用;④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对那些由于各种原因处于(2)功能P11:①人民生活的安全网②经济发展的助推器③社会矛盾的调节器④社会政治的稳定剂⑤此外,社会保障对社会的文化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保障目标、资金来源、给付方式等方面加以归纳,,可归总为三种不同的保障形式,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它们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此外,还有这三种保障混合的形式以及一些补充保障形式如企业员工福利、慈善事业、互助保障等。

2(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它所承担的风险也最多,包括劳动者在整个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1)含义: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却因失去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情况下,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2)特点:①强制性,通过国家立法推行,要求符合一定条件的领导者必须参加。

②互济性,参加者定期缴纳保险费,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当其中有人遭遇风险而受到经济损失时,可以按规定领到一定数量的保险金,实行风险分担、互助共济。

③储备性,参加者按规定缴纳费用作为基金,储存待用。

④补偿性,社会保险给予参与者的物质帮助,限于收入损失的补偿,即劳动者在中断、收入中断时才有权得到给付。

社会保障总论

社会保障总论

社会保障总论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概念和特征一、社会保障概念的出现和使用(一)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首先提出“社会保障(social security)”一词(二)1944年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社会保障”一词被国际组织正式采纳(三)1948年联合国《世界人权宣言》:提出男女应无差别享受各种社会保障权利的目标(四)1952年国际劳工大会通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为各国制定社会保障制度提供基本依据二、社会保障的定义(一)社会保障的定义社会保障是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进步,国家以立法为依据举办并承担主体责任,由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组织实施,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各种经济和社会风险事故而陷入困境的人群以及有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全体公民提供的具有福利性的物质援助和专业服务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定义的理解1、社会保障的目的:保障民生,促进社会进步社会安全→社会福利2、社会保障的实施依据:国家立法3、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国家⑴表现:①国家通过立法提供法律保障②国家举办社会保障项目并统一管理③国家通过预算提供财政保障⑵“社会福利社会化”:①对社会保障进行监督②举办补充型的社会保障项目③以非营利性社团形式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的组织实施4、社会保障的对象:全体公民选择性保障→全民性保障5、社会保障的内容: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经济保障:现金给付和物质援助服务保障:劳务援助、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心理慰籍等非现金非物质型帮助6、社会保障的手段:主要是国民收入再分配因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和支付引起政府企业个人间、企业和企业间、企业和个人间、个人之间、地区之间对国民收入占有和支配份额的变化。

三、社会保障的特征(一)社会性(二)强制性(三)互济性(四)福利性(五)公平性(六)保障性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一)提供收入补偿功能特别是社会保险通过集中力量分担风险,对劳动者因各种风险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给劳动者一定的收入补偿。

第二讲: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概述

第二讲:社会保障基本理论概述

什么是军人保障?
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 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军人及其家属的基 本生活权利和物质利益给予保障的一项社 会制度。 是一项综合保障制度。 其特点如下: (一)自成体系。 (二)对象特殊。 (三)待遇优厚。 (四)激励明显。

什么是补充保障 ?


是指在相对于以政府为主体的社会保障项 目之外,由社会各部门、单位、团体分别 根据能力和需要实施,并且对法定项目起 补充作用的社会保障项目的总称。 从内容上来看,主要包括补充保险、互助 保障、商业保险等。 其主要作用体现在:对基本保险进行补充、 提高保障水平、扩展保障范围等。
3.按照保障性质不同,分经济保障和服务保障;

所谓经济保障,是指以给受保人发放补助 金及实物的形式提供的保障。如养老金, 遗属补助金,伤残、抚恤金、社会救助物 资等等。
所谓服务保障,是指以服务的方式给受保 人提供的保障,如住院治疗、医疗和照顾 康复服务、社区家政服务、护理照料等等。

4.按照受保人的义务,分缴费型保障和非缴费 型保障;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与作用
三大功能及作用:

政治功能:保障社会稳定,发挥“减震器”作用
社会功能:保证社会公平,发挥“安全网” 作 用 经济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发挥“调节器”作用

(一)政治性功能

政治功能:巩固国家政权,维护现存政治 制度和经济体制,促进国家和谐、安定。 社会保障的产生出于政治的目的。 现代社会保障依然是一项政治工具。
第二讲 社会保障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

社会保障基本内涵 社会保障基本内容与体系 社会保障功能与作用

一、社会保障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社会保障?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教案 PPT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教案 PPT
值,另一个是一种客观状态,不可能放在一起比较。
第二节 社会保障中的平等、效率和公平
一、社会保障中的平等
在社会保障中的平等表现在制度的各个层面上: 1、在社会保障模式层面上,平等表现为促进收入均等化。 2、在保障待遇规定上,平等表现为不同行业、身份、地区、性别、代
际等享有同等水平的保险待遇。 3、在其他层面上,比如保险费率人人相同、保险支付公式每个人都一
四、社会保障中平等、效率、公平三者的关系
社会保障制度设计往往要在平等和效率之间作利弊权衡。 平等与效率处于同一个连续统一体的两端,权衡是作公平选择,取舍 点就是决策者所认为的公平支点。
平等
效率
公平
第三节 社会保障原则
一、社会保障一般原则 生存保障原则; 正向分配原则; 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国; 社会保障制度与国情相适应原则。 二、社会保障各子项目的公平分配原则 社会救助原则; 社会保险原则; 社会福利原则; 社会优抚原则。
应由企业主和国家负担; 4、各种保险应由统一的保险组织办理。
也称为“国家保险 型”,如计划经济 时代的中国和前苏 联。
谢谢
第一节 平等、效率和公平
一、平等 公平与平等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平等(用eq来ua回li答ty“)是是什均么等”、、一“样怎、么等样同”、的相问同题、。无不差别的意思,是对两
项或多管项你事信务不客信观,状差态别的是比客较观描存述在。的。 二、公平 (一)公用平来概回念答“应该是什么”、“应该怎么样” 公平的(问fa题ir。ne只ss能)用的“词接义受是不:接好受、”对来、表合示理意、见正。确、正当、公正、公道、
三、各种主义的社会保障原则
自主主义和社会民主主义观点对比: 第一,关于筹资问题 自由主义认为,比筹如资,不福应利该国偏家大中,的否福则利会均加等重制企度业。和个人负担,削弱 企业竞争力;福利均等化也是不公平的,会形成“养懒人”的制度, 影响社会经济效率。 社会民主主义认为,筹资不应该偏小,否则不能满足社会成员的保障 需要;福利均等化也是公平合理的。 第二,关于国家介入社会保障程度 自由主义认为,政府应该尽量少介入,以保障经济效率和公民自由。 社会民主主义则认为政府应该更多地对社会保障负责,以更好地保障 民生。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社会保障学》PPT课件

第三节 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 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现状 • 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 历史沿革
• 1.1998年以前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 2.1998年以后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 3.2008年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革
第二章 社会保障管理
第一节 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一、社会保障管理的原则
• 1.依法管理 • 2.专业化管理 • 3.集中统一管理 • 4.属地管理为主,系统直属管理为辅
二、社会保障管理的内容
• 1.社会保障的行政管理 • 2.社会保障的基金管理 • 3.社会保障的对象管理
第二节 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内容 •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分类
一、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容
• 1.专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 2.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 • 3.明确的目标模式
二、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分类
• 1.社会保障管理机构依其权限来划分 • (1)第一层次是中央级管理机构 • (2)第二层次是地方级管理机构 • (3)第三层次是基层社会保障管理机
二、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 现状
• (一)一些争论 • (二)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改 革的方向
• (一)逐步健全我国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 • (二)理顺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 (三)建立系统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
• (四)加强全国统一的居民社会保障信息数据 库建设
• (五)实行社会化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

社会保障学第二章

• (1)、农业经济时代前的社会保障 )、农业经济时代前的社会保障 )、 • 前社会化保障方式主要有氏族保障,主从 保障、家庭保障等形式。 • 氏族保障是原始社会中人类基本的生存 氏族保障 保障形式。 • 主从保障 主从保障是奴隶社会中,社会主要劳动 力——奴隶的基本生活保障形式。 • 家庭保障 家庭保障是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的,由家庭 成员间的互相扶持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 生存保障形式。
个人储蓄积累保障
• 个人积蓄积累保障是指个人或家庭参加 各类保险或把日常开支的节余部分存如银 行以备不测之用的一种保障形式。 • 个人储蓄积累保障虽然是一种个人行为, 但它实际上是社会保障的一种必要的补充。 由于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还比较低, 所以,个人储蓄积累将在整个社会保障制 度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社会保险
• 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劳动者在遇到生老病伤 死失业等风险时,给予的物质帮助的形式。 • 帮助的形式包括:现金补助,如养老金;实物补助,如药 品;社会服务,如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 • 社会保险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 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 • 社会保险是借用商业保险的形式提供的保障。其含义: (1)遭受风险的原因是在职业过程中丧失劳动能力或工 作机会; (2)保障对象是全体劳动者; (3)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4)保证基本生活水平; (5)支付期限为丧失劳动能力或失业期间。
•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基础 • 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使得工 人运动得到发展。为了保障自己的生 命安全和保障工作条件,要求有社会 保障,同时资产阶级为了抚平与无产 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愿意使用社会保 障这样一种政策工具实现更好的统治。 德国铁血首相裨斯麦就有一句名言 “没有什么比统治只要求年老后有养 没有什么比统治只要求年老后有养 老保险的人更容易的事”。 老保险的人更容易的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保障总论社会保障制度是工业革命和社会化的产物,在社会保障的初创时期,与工人阶级的斗争有密切的关系。

建立健全与阶级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阶级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第一节社会保障的概念一、社会保障的概念(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社会保障”一词英文称“Social Security”,意为社会安全。

早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救济、社会救助活动。

如一些宗教组织以慈善名义展开各种救助活动。

15、16世纪之交,英国的圈地运动,大量农民被驱出土地,丧失生计,流入城市,危及城市正常生活和社会稳定。

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以缓解社会生存危机,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雏形。

19世纪末随着熔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失业人数增加,平复差距扩大,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了许多与社会福利相关的社会服务运动,为了使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得到基本的生活资料,欧洲首先诞生了社会保障制度,德国首相俾斯麦与1883年-1889年先后制定并颁布《疾病保险法》等保险立法,这些保险法标志着现代保险制度的诞生。

概念最早出现在1935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一书中,实行老年保险和失业保险。

政府加强了对社保制度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了法制化和社会化的发展途径,大批从事社保工作的社会工作者应运而生。

1942年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再次应用这一概念。

1945年,二战后英国在首次获胜的工党全面实施“贝弗里奇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福利国家的主张,全面实行社会保障。

1948年英国宣布成立福利国家。

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相继仿行。

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正式采用社会保障这一概念。

在我国,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证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进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

德国:对竞争中不行失败的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保障和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鼓励竞争的保障器,欧洲的经济大国英国:为国民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提供保障!保障任何时刻的基本生活,从摇篮到坟墓。

美国:根据政府法规而建立的项目,为个人谋生中断或丧失时提供保障,还为结婚生育死亡等特殊情况提供保障,能力保障,世界的经济老大。

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在年老、疾病或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一般来说,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救济、福利、优抚安置等组成。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二)社会保障必备要素:第一,依法建立。

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第二,突出以人为本。

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

第三,具有经济福利性。

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

第四,属于社会化行为。

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

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解决的是国民遭遇生活困难时的经济来源问题。

服务保障。

即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来满足国民对个人生活照料服务的需求。

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

精神保障。

除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需求外,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还离不开相应的情感保障,即精神慰藉也是人的正常、健康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

因此,现代社会保障还日益承担着慰需要者提供精神保障的责任。

当然,精神保障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它突出地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的人性化要求,从而属于更高层次的保障。

尽管在实践中,难以将精神保障作为特定的制度安排来加以建设,但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实践表明,制度化安排中确实需要尊重并满足有需要者的精神保障需求。

(三)社会保障的内涵社会保障的内涵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其一,社会保障的最终责任主体是国家或政府;其二,社会保障是国家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其三,社会保障是对公民基本生活的保障,是对公民生活遇到社会风险时的一种最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物质帮助;其四,社会保障是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保护的社会收入分配政策。

二、社会保障主要内容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内容。

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部分。

(一)社会保险通过国家立法,多渠道筹集资金,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对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丧失生活来源的劳动者,给以一定程度的收入补偿,使之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保障制度。

1、养老保险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情况下,依法获得经济收入、物质帮助和生活服务的社会保险制度。

2、医疗保险补偿由疾病所带来的医疗费用和收入损失的保险。

3、失业保险指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致使工资收入中断而失去维持生计来源,并在重新寻找新的就业机会时,从国家或社会获得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4、工伤保险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或在规定的特殊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或患职业病导致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死亡时,劳动者或其遗属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5、生育保险在职业妇女因生育子女而暂时中断劳动时由国家和社会及时给予生活保障和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其保障对象主要是全体劳动者,目的是保障基本生活,具有补偿收入减少的性质。

社会保险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是一种缴费性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主要是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本人,政府给予资助并承担最终责任。

一般来说,社会保险应当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

(二)社会救助社会救助亦称社会救济或国民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包括贫困救助、灾害救助以及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和社会互助。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各种措施。

1、社会救助的性质和目标是社会保障制度一个最基本的制度,是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目标是维持最低生活需要。

2、救助对象无依无靠,完全没有生活来源有劳动能力、有收入,但因遭受意外灾害一是生活困难的有收入来源,但收入水平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公民和家庭3、救助的内容贫困救助灾害救助(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一般是对政府、社会组织和私人机构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的总称。

在我国大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以不断增进国民整体福利水平。

狭义的社会福利则是指政府和社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特别需要关怀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社会援助,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和自立能力。

英文Social welfare,在国外,一般对政府、社会组织、私人机构提供的各种社会福利总称。

在大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文化服务,以不断增进国民总体福利水平。

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对生活能力较弱的儿童、老人、残疾人等需要帮助的社会照顾和社会援助。

(四)社会优抚社会优抚是指政府和社会对军人等从事特殊工作的人员及其家属予以优待、抚恤和妥善安置的社会保障制度。

主要包括向烈属、军属、复员退伍军人、残疾军人提供抚恤金、优待金、补助金;举办荣誉军人疗养院、光荣院;安置复员退伍军人;为军队离退休干部提供服务等。

(五)住房保障住房保障是改善劳动者住房条件并保障贫困、弱势群体住房需要的福利制度。

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一般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这种类型的住房有别于完全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商品房。

社会保障性住房是我国城镇住宅建设中较具特殊性的一种类型住宅,它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政策以及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统一规划、统筹,提供给特定的人群使用,并且对该类住房的建造标准和销售价格或租金标准给予限定,起社会保障作用的住房。

社会保障性住房制度也就是在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流通等具体实践中形成的制度。

我国的住房保障制度包括政府积极推进并建立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廉租住房制度。

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与原则一、社会保障的基本功能社会保障制度从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通过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为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增加社会经济的有序性,使国民经济和整个社会持续、稳定、均衡、协调地发展。

这就是社会保障的根本功能和作用。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保障基本生活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也是社会保障最核心的功能。

(二)维护社会稳定为社会成员提供各种社会保障的直接目的,就是调和社会阶层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减少社会冲突,保证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

(三)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调节社会总需求,平抑社会经济波动长期积累和投资运营有利于增加国民储蓄,完善资本市场最后确保劳动者在丧失劳动能力和经济收入情况下,维持自身及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

(四)保持社会公平一是通过保障全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在一定程度上消除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以外灾害、失业、疾病等因素导致的机会不均等,使社会成员在没有后顾之忧的情况下参与市场的公平竞争;二是通过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风险共担,实现国民收入和个人收入的再分配,从而缩小贫富差距,减少社会分配结果的不公平。

(五)增进国民福利维护社会稳定由于社会保障天然地具有追求公平的属性,一般都向社会弱势群体和穷人倾斜,因而其本质上能增进社会福利。

二、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一)普遍性原则社会保障的普遍性原则即把社会成员中所有符合资格条件的人都纳入到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1942年贝弗里奇报告提出的一项基本原则。

(二)公平性原则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保障过程的公平性(三)互济性原则社会保障是对社会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收入分配的调整,主要体现在社会对遭到风险的群体进行物质方面的帮助(四)强制性原则以国家信誉作担保,以法律法规明确规范作保证的强制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