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

社会保障产生和发展
制度本身固有 • 单位保障降低了制度
的适应性 • 城乡差异;权利和义
务脱节 • 单位负担沉重,效率
低下,阻碍经济发展
二、国家-社会保障制
• 社会保障系统独立于各个单位之外,社会 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政府、企业、社团 与个人等)共同分担社会保障责任,国家 通过立法来凝聚全民共识来确立社会保障 制度,之后通过社会化方式得以实施。
• 在这一时期,社会保障制度从发达国家推 广到了发展中国家。
总结:社会保障发展历程
名称
实施主体
英《伊丽莎白济贫 教会负责 法》
德《疾病保险法》 政府兴办社会 保险
美《社会保障法》
加强政府对社 会保障制度的
干预
英《贝弗里奇报告》 政府全面负责 统一管理
实施对象
救荒济贫
发展阶段
萌芽
职工疾病伤残
成形
所有成年公民在 老年和失业期间
• 五保户供养。
– 对象:无正常生活来源的老人、残疾人、孤儿 – 方式:集中供养(敬老院)与分散供养相结合 – 五保:指的是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
(二)国家-单位保障制的评估
评估指标: • 价值取向与建制理念
• 制度的适应性
• 制度的有效性
• 制度的可持续性。
评估内容: • 社会保障是社会主义
俱乐部、阅览室、老人活动中心、 同上 影剧院、体育场所等
公房分配
同上
经费来源 企业成本中列 支的福利费 同上
同上
职工补助 探亲补助、交通补助、洗理补助、 同上 取暖补助、困难补助等
其他福利 职工疗养等
同上
同上 同上
3.农村集体保障板块的具体内容
• 农村合作医疗
– 面向本社队集体社员提供疾病医疗保障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
44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生存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权利和义务相对应的原则
适度性原则
45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的原则
(一)公平原则
一是保障对象的公平。 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
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46
(二)效率原则
1. 社会保障的社会效率
社会保障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障降低了劳动者个人风险,提高劳动积极性,从而 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诸如生育津贴、子女津贴,可促 使生育率提高,增加劳动力供给;医疗保险、再就业培训 可提高劳动力素质。 社会保障消除劳动者对因工作变动带来福利损失的担心, 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社会保障基金积累时间长,资金规模大,通过资本市场为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 内容特点及其功能
1
社会保险
社会救济 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2
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复杂的体系, 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等保障形式。这几种形式在 保障的对象、目标;资金的来源、筹
集;以及给付方式等方面有所不同。
几种保障形式各司其职共同实现社会 保障的功能。
10
三、内容
• 老年社会保险(养老保险) • 疾病社会保险(医疗保险) • 失业保险 • 工伤社会保险(因工受伤+职业病) • 生育社会保险 • 残障社会保险 • 死亡社会保险(丧事费用+对遗属的抚恤金)
11
四、功能
• 保障劳动者及其家庭的基本生活
• 保证社会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 稳定社会的“减震器”
一种看法是公平与效率相互补充,认为平等
能够促进效率。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医疗救助
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提供医疗费 用减免或补助。
教育救助
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学生 提供教育资助,促进教育公平

04
社会保障的意义与影响
社会保障对经济的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医疗、养老等方面的保障, 提高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 率,促进了经济发展。
数字化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会保障将更加依赖数字化手段进行管理, 提高服务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多元化趋势
社会保障将更加注重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提供更加灵活和 个性化的服务。
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挑战
人口老龄化、经济不确定性、财政压力等都是社会保障面临的挑战,需要寻求有效的解决方案。
机遇
20世纪后期
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相互借鉴、融合, 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的改革与创新, 各国纷纷进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创 新。
VS
目前
各国在社会保障领域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 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保障公民 的基本权益。
03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为全体社会成员提 供相应的保障,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 的相互信任和团结,有助于增强社会 凝聚力。
维护社会稳定
社会保障制度通过为弱势群体提供基 本生活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减轻 了社会不稳定因素,有助于维护社会 稳定。
社会保障对个人的影响
提高个人安全感
社会保障制度为个人提供了医疗、 养老等方面的保障,使得个人在 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时更加 安心,提高了个人安全感。
02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程
社会保障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期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概要《社会保障概论》PPT课件

二、社会保障的概念
(1)社会保障的对象。完全的社会保障应该把全 体社会成员列为保障的对象。
(2)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社会保障作为一种社 会制度,其责任的主体主要是政府。
(3)社会保障的目的。总体上说,社会保障是为 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 稳定发展。
(4)社会保障的资金与受保障者收益。
福利型
保险型
强制储蓄型。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2.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共同特征 (1)以国家举办为主体,采取立法等强制手
段建立起来。
(2)普遍福利为特色。 (3)资金来源的多渠道。 (4)多层次的管理和监督机构保障制度运行。
一、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再建
3.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存在的共同性问题 (1)社会保障开支庞大,造成政府财政负担
第四,社会救助强调国家及社会对社会救助对象的 责任和义务。
社会救助的三个方面
一是自然灾害救助。 二是失业破产救助。 三是孤寡病残救助。
三、社会福利
广义的社会福利实际上是广义的社会保障的同义 语,是国家和社会对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全部物 质和文化生活的保障和福利,除前述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外,还包括其他旨在改善与提高国民生 活质量的物质福利,以及全部公共的文化、教育、 卫生、体育设施和服务。
第三,建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第四,改革完善社会救助,逐步建立城市居民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第五,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改革。 第六,社会保障的法律制度建设有了较大发展。
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社会保障还没有实现全社会的覆盖。
第二,社会保险资金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第三,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改革和 完善。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排版)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排版)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第一节概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它由非正式制度发展到正式制度,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促进社会公平以及为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服务,从一种社会政策演变为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等交互作用并相互协调的混合型政策,其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考察社会保障的实践史及其在发展进程中的规律,剖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各种不同实践模式,对修正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及技术选择方面的失误,促进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地发展下去,意义重大。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就社会保障发展史而言,社会保障源远流长,已经产生并存在了数千年。

古代社会的救灾、济贫、恤孤等措施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

不同时代对社会保障有不同的需要,社会保障在不同的时代亦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考察社会保障实践史,科学划分社会保障的不同发展阶段,是认识社会保障客观发展规律和构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必须的。

(一)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关键性因素。

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原始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社会。

每一阶段都只具备适合本阶段社会保障发展需求的社会经济基础。

任何超越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都将带来不良的后果。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社会基础。

在农牧社会,农民依赖于土地和家庭,只需要救灾和济贫;在工业社会,工人需要各种社会保险;进入发达社会后,国民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又将全面、普遍地增长。

越是发达的社会,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就愈多,社会保障制度也越健全。

3.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因为政府介入的程度与介入的方式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复习资料第2章:社会保障的发展

社会保障体系是体现社会公平的一种基础性制
度安排,是社会成员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 有效机制。在分析民工跨区域大规模流动时, 既要重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对保障农民工权益 的基础性作用,也要重视其对于劳动力流动的 导向作用。 目前,企业中存在较普遍的少、漏、瞒报社会 保险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民工的权益,也非 常不利于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慈善事业与济贫制度
第三节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第四节 社会保障发展的经验、教训与改革
第五节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二、影响社会保障发展进程的因素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
对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进程在理论界一直
存在不同的见解。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时代颁布的《济贫法》
为起始标志。
1883年德国制定并实施有关社会保险法律作
为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
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
3.政府介入的程度
4.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5.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叙标准和社会保障活动的具体实践,可 以对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做不同的划分:
第四阶段:从1976年到1986年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传统社会保障制度的重新启动
与初步改革时期。
失业保险(传统称为“待业保险”)初步建立 。 传统的国家---单位保障制的实质及其以单位为重心的
格局一直未变。但经济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触动了这一
制度的经济基础改革势在必行。
2.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框架与特色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保险的产生: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二.社会保险发展的早期阶段及特点生产阶段自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末1883年德国制定《疾病社会保险法》初步发展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纪大战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充分发展阶段自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福利国家”的出现改革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特点:1.社会保险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应急措施推出,还没有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

2.社会保险的范围尚不广泛。

3.社会保险的体系还不完整。

4.社会保险的功能侧重“治疗”。

三.战后社会保险的重建与全面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险获得充分发展的标志,是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福利国家”。

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摇篮到坟墓”都有保障的国家。

紧接着,不少欧洲国家纷纷效仿英国,最典型的是瑞典。

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空前发展时期。

20世纪下半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中国和亚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仿照当时的苏联模式,纷纷建立了完全由国家担负的、对职工进行全面保障的国家统筹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第二节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一.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1.社会保险的制度基础与早期社会保护制度社会保险无论是作为公共支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都使其成为社会保险计划乃至福利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社会保险起源与私人保险制度建立于基尔特基础上的私人保险制度及其发展,对现代社会保险的起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

3.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根源(1)基尔特、“友爱社”和私人保险等制度化的传统社会保护形式,无疑是探索社会保险制度起源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 1952年,进一步发布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专题国家的力量—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政府颁布《济贫法》(亦称《旧 济贫法》)
例如,规定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 救济 标志社会救助制度的诞生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社会背景、制度安排
为了解决圈地运动所产生的的流离失所的农民生存问题和社会动 荡,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济贫法》(即《旧济贫法》, 第一次依法明确了国家克服贫困的义务和政府组织社会保障项目的责任。
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1889年德国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制度形成
圈地运动、羊吃人
第一次明确国家
瓦解自然经济、失地农民
扶贫义务
初步发展时期
强调公平但忽略 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
(1890~1952)
苏联 低工资、高福利
国家承担最终责任 法制化、专业化
经济危机
1935年美国 劳资矛盾 《社会保障法》 凯恩斯主义
基层员工收入很
低 极其高风险
死亡率超过了死囚
黑帮会给“殉难者”发放抚恤金
电影《教父》剧照
阻止叛变
树立好的形象
“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能把他们扔下不管 ”
1 7
文卡特斯《黑老大的一天》
Sudhir Venkatesh
《Gang Leader for a Day》
美国著名印度裔社会学家
胡萝卜:一整套的社会保险法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爱好者不应去观察其制作过 程,一个是香肠,一个是法律 ——奥托·冯·俾斯麦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合并为:1911年《帝国社会保险法》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第二章《社会保障基本理论》[1]
1、宗教思想。西方的宗教都主张慈爱、向善,又被 称为慈善之母。许多宗教团体还直接设立了一些慈 善机构,从事慈善事业。这些思想和实践表达了平 等、博爱、互助的精神,为后来的社会保障理论与 实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空想社会主义论
5
第二节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包括三个方面:经济学、社会学、 政治学。 一、社会保障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经济学是一种研究各种经济学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科学, 各种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发展变化对社会保障制度的 理论与 实践、甚至社会保障的各种具体措施都会产生 影响和制约。这种相互关联决定了经济学理论对社会保 障的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福利经济学
• (1)旧派福利经济学代表人物:庇古。其主要观点认为, 人的主观效用可以用货币来进行衡量;任何物品带给人的 效用都是边际递减的;国家应该积极进行干预,调节生产 资源和收入的分配,以使整个国家的社会福利达到最大。
• (2)新派福利经济学起源于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为英 国的卡尔多、希克斯和美国的勒纳、萨谬尔森等人所倡导。
1、概念:福利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寻求社会经济福利、增 进社会福利的西方经济理论体系。
6
2、内容:福利经济学主要讨论如何进行资源配置才能提高效 率、如何对收入进行合理分配才能实现社会公平以及如何进行 集体选择才能进一步增进社会福利等等。 3、学派:一般分为旧派福利经济学和新派福利经济学两个派 别。
12
(一)自由意志论
自由意志论者提倡给予市场更加重要的角色,对政府则应严 格控制,他们认为政府根据自己的意志去实现财富的分配模式, 必然会越来越向极权主义体制靠近,这样的政体不可能使社会 福利达到最大化。
(二)自由主义理论
自由主义理论首先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比其它体制更为有效 的运行体制,它的一部分内容是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认为自 然权利的主要目的就是社会公正,而政府是弥补市场不足、维 护社会公正的首要力量。自由主义者支持福利国家的制度。

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

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

社会保障的历史发展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体现,是适应社会需要而产生并不断发展完善的,社会保障法亦不例外,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考察社会保障法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可以帮助我们拨开笼罩在社会保障法上的迷雾,澄清它的本质。

(一)原始社会保障:制度生成推定早期人类生产力低下,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面对食物匮乏引起的生存压力和周围自然界时时侵害生命的风险,部分人结为组织,就是氏族社会或部落社会,并在组织内采用对劳动产品平均分配的规则,二者的有机结合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保障。

正如卢梭所说:人类曾达到过这样一种境地,当时自然状态中不利于人类生存的种种障碍,在阻力上已超过了每个人在那种状态中为了自存所能运用的力量。

于是,那种原始状态便不能继续维持,并且人类如果不改变其生存方式,就会消灭。

然而,人类既然不能产生新的力量,就只能是结合并运用已有力量,所以人类便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自存,除非是集合起来形成一种力量的总和才能克服这种阻力,由一个唯一的动力把它们发动起来,并使它们共同协作”1所以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这一客观条件下,由人类的集体行动形成的氏族制度,在当时是最好的制度,这种制度是利已的,同时也是利他的,并且只有利他,才能利已,这种意识信念在氏族团体成员达成共识之后,又逐渐传递给后代,演变为人类早期的文化价值和最初的道德准则。

并在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始终成为社会保障制度设计的主流思想基础之一。

当时,同一部落里的人们共同生产劳动,共同分配生活资料,不能劳动或者只能从事较少劳动的老弱病残也能分得维持生存的生活资料,因此人们将原始社会称为“原始共产主义”。

从这种意义上说原始社会的分配制度蕴含着社会保障的精神,有着完美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专制社会的社会保障:非制度性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生产力有了较大的发展,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生产基本上以家庭为单位,血缘关系和经济关系融为一体,家庭成员共同生产劳动,共同分配。

原始社会的生产、分配、提供生活保障的单位——部落被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家庭、家族所代替。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例如古代中国:仓储,工赈,施粥,居养等。 •民办慈善事业
——范仲淹(义田)、朱熹(社仓)、刘宰(粥局)、熊希龄(慈幼局); ——德国:“基尔特”(手工业者互助基金会);
17
社会保障的不同阶段: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萌芽的标志是英国实行的济贫法。 1、旧济贫法
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为有劳 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强制他们去劳动;为老人、盲人建立收容所; 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提倡父母和子女的社会责任; 从比较富裕的地 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
•“罗斯福新政”大体上具有三方面内容:一是恢复陷入空前严重危机的经济; 二是救济大规模的失业者和贫民;三是革除垄断资本主义的某些弊病;也称 “3R(Recovery, Relief, Reform)”。 •“罗斯福新政”也可分为两个阶段:1935年以前以复兴和救济为主,通过与 私营企业的密切合作刺激经济复苏,鼓励“物价上涨”,促使利润增加,并用 提高工资的方式使购买力落入可以刺激复兴的集团手里;1935年到1939年以改 革为主,通过把购买力注入到特权较少的人们的手里,并且用“社会保障制度” 的方法担保他们的未来,以使全国经济转变为持久的复兴。
• 政治学者也因为实践中的社会保障事关国家的政治稳定,甚 至关系到党派竞争和政治家个人的前途,而将其划归政治学 范畴。
14
•社会学与社会保障 •若从社会保障的出发点与追求目标来考虑,社会学无疑是社会保障最重要的理论 基础之一。 •首先,社会保障的出发点是诸如养老、医疗、贫困、灾害等诸种社会问题的客观 存在,并需要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才能获得解决;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通常被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和重要标志; •再次,社会学还构成了社会保障理论发展进程中最早最直接的渊源,如人道主义、 伦理道德、历史文化传统就业是社会保障的道德基础和最初的理论源泉。 •社会学研究的社会问题、社会公正、社会稳定、社会价值、社会进步、家庭与社 区、社会化、社会阶层与人口问题等等,不仅为社会保障研究奠定了必要而坚实 的理论基础,而且直接指导着社会保障理论研究与制度实践的发展。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2__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

法国的福利改革

1、法国政府对社会保障的形式进行 调整。 2、社会保障从单一缓解社会冲突转 变为向社会成员提供劳动机会,以维持 生产关系,从而具有既实行福利救助又 保障生产的双重性质和功能。

英国的《济贫法》


1、英国《济贫法》产生的时代背景。 2、《济贫法》的主要内容: (1)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向教区内居民和 房地产所有者征收济贫税; (2)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场所; (3)建立收容场所,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了劳 动能力的人; (4)建立“贫民习艺所”,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 (5)提倡父母子女的社会责任; (6)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等。

5、《济贫法》诞生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济贫法》的制定,在主观上是为了阻止劳动 力的流动,稳定社会秩序,消除失业、流浪和贫 困现象,但在客观上却使社会保障的形式发生了 实质性的变化。 《济贫法》的诞生,使社会团体实施的慈善救 济转化为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救济。这种职 能的转变,使得社会保障摆脱了原有的地域狭隘 性的特征,走上国家化、社会化的道路。 《济贫法》的原则和理念,至今仍然是许多资 本主义国家制定公共救助立法的重要依据。


3、《济贫法》的特点:
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 动和福利救济的性质。

4、新《济贫法》的产生、主要内容 及意义: 社会救助是公民应该享受的合法权 利,也是政府应尽的义务。 为开展社会救助工作,需要专门训 练社会工作人员,同时成立《济贫法》 管理局,负责济贫工作。 把社会救助第一次以立法形式确定 下来,从而使社会救助成为一种制度。

(1)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以前苏联、东欧和 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为代表。 (2)前苏联社会保险制度的特点:受保人不缴 纳任何保险费;社会保险待遇偏高,如退休金一般在 原工资的70%以上;保险待遇不与缴费多少相关联, 而与劳动贡献挂钩;各级工会组织代表国家政权机构 管理社会保险事宜。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⑶以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理由在于: 属于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从制度化的角度比较该制 度与英国济贫法?) 三方筹资建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共担机制。 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作为受益条件。

国际劳工组织这样评价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在社 会政治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社会保险更能急剧的 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了,这种社会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 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 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 沦为赤贫。”
中共中央在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于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确认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累保陷及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等内1994年1月23日国务院颁布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同年4月国家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卫生部联合发布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

目前,德国政府正在认真考虑对社会福利和劳动市 场制度进行改革。尽管阻力重重,但仍然决心向这些 积弊已久、却长年无人敢碰的禁区进军。其方略是: 一方面,创造一批低收入的劳动岗位,以帮助长期失 业者(这些人大都学历低、能力较差)重返劳动市场; 另一方面,对不肯劳动、钻社会福利空子的“懒人”, 则坚决减少或取消对他们的社会救济。 据说18世纪初,欧洲人曾用一种奇特的方法惩治懒 惰:谁要拒绝劳动,就把他关进地牢,然后往囚室里 灌水,只需几个时辰,就能把懒汉淹死。这时,懒汉 求生只有一个办法,牢房里放着一台小水泵,他必须 拼命地蹬踏水泵踏板,通过“劳动”才能死里逃生。 400年过去了,当年的“水泵治懒法”如今已变成了 法律,德国《联邦社会救助法》第25款规定:凡不肯 劳动的人,就没有权利得到生活补助。

第二章 社会保障

第二章 社会保障

区别: 项目 主导方式 适应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 市场经济 形式 单位化 社会化
国家—单位 中央政府政 保障制 策主导 国家—社会 国家立法主 保障制 导
四 、 中 国 社 会 保 障 历 史 上 不 该 忘 却 的 大 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1951年颁布《劳动保险条例》 年颁布 1978年制定104号文 1978年制定104号文 年制定104 1993年和1994年 1993年和1994年 年和1994 设计社会保障改革大思路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2000年策划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
理论与主张: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德国俾斯麦社会保险特点
三、社会保障形成制度时期 20世纪30年代 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年代)
转型时期的制度变革 国家—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国家 社会保障制的基本确立
• 制度转型的简要历程
第一阶段(1986 1993 1986—1993 1986 1993),重点是为国有
企业改革配套和缓解乡村贫困问题,国家—单位 保障制在延续,但国家—社会保障制开始生长。
第二阶段(1993 1997 1993—1997 1993 1997),社会保障成为
(1)更适应社会需求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小案例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了 ” 新的改革趋势?
20世纪60年代起 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世纪60年代起,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破绽。 • 20世纪70年代末 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世纪70年代末, • 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 机。 •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 智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1979年开始推行自由化改革 改革,推行“新制” 改革,推行“新制”。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 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年军政府公布的《 • 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 新的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 • 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 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私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休者的养老收入。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保障概论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一、定义:【童星】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和采取行政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社会消费基金的形式,向由年老、疾病、伤残、死亡、失业及其他不幸遭遇发生而是生存出现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其基本生活权利的措施、制度和活动的总称。

【郑功成】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在中国,社会保障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军人福利、医疗保障、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等措施的总称。

二、特征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2、社会保障的对象(客体)是全体社会成员;3、社会保障的实施以立法为基本依据,其效力是靠最具有强制性的法律来保证的;4、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实施;5、社会保障的基本目标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水平)。

三、考察社会保障的几个不同视角运用经济学手段,通过社会管理,解决社会问题,实现政治目标。

1、经济学视角:经济范畴;2、社会学视角:解决社会问题;3、政治学视角:国家和社会的责任;4、管理学视角第二节社会保障的学科与理论框架社会保障是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即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的、交叉的、处于应用层次的社会学科。

第三节社会保障的目标和功能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童星老师】直接目标是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通过改善民生,扩大执政基础化解社会问题,预防社会风险和公共危机,确保社会长治久安【郑功成老师】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满足国民生活保障需求,改善和推进国民的福利;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二、社会保障的功能1、社会功能社会稳定功能:从社会保障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看,社会保障的直接政治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社会冲突;社会公平功能:就社会公平本身而言,一是起点公平,二是过程公平,三是结果公平。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这三个层次的社会公平。

新版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新版第二章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课件.ppt
战争失败,法国向其支付50亿法郎的战争赔款是其推行社 会保险制度的重要经济基础)
精选
13
2.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 德国于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即《疾
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又颁布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以此为标 志,世界上开始有了社会保险制度。这一系列法律在德国 的颁布和实施,对其他欧洲工业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 此后,奥地利、瑞典、匈牙利、丹麦、挪威、英国、法国 等欧洲国家也先后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
精选
19
(二)内容
1.《贝弗里奇报告》的政策主张 •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英国的社会政策应该以消灭贫困、
疾病、失业、无知(教育)和陋隘(住房和环境)这五大 祸害为目标,主张建立一个覆盖所有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 制度,对每个公民提出了儿童补助、养老金制度、残疾津 贴、失业救济、丧葬补助、妇女福利和贫困救济七个方面 的社会保障。
• 第二是降低社会保障支付标准。 • 第三是制定严格的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条件。例如,提高
养老金领取年龄,缩短失业保险金的领取期限等。
精选
29
二、部分社会保障项目的私有化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第一,把一些原来由国家举办的社会保障项目,让私营机
构来参与经营和管理。 • 第二,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运行私有化。 • 第三,放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高风险金融工具的限制,
社会互助、保险、国家,等等。 社会保障是防范和化解各种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
精选
3
二、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
社会保障产生的条件不仅有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而且还 有思想条件。
经济条件:指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社会有一定的 剩余产品可供扣除和储存,并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调节收 入分配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奴隶社会的主从保障 奴隶的保障等同于工具的保养和牲口的喂养 3、封建社会的家庭保障 家庭具有抚育和赡养功能 上述三种保障形式,都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 在前工业社会时期,也存在有少量的,由统治阶级和 社会群体实施的保障活动,可视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的雏形——慈善事业。 思考题:为什么说上述三种保障形式都不是社会保障?




4、发展阶段:美国1935年《社会保障法》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为了稳定经济,资 本主义国家以美国为代表,陆续放弃经济自由主义思 想,开始实施干预经济的政策。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推 行新政的过程中,为刺激经济增长,设计并通过了 《社会保障法》。 主要内容:实行以工代赈的现代社会救助;实行失业 保险制度;实行带强制性的多层次老年保险项目和老 年援助项目;提供母亲补助和公共卫生服务;缴费性 的社会保险与非缴费性的社会援助相结合。 社会保障法初步奠定了美国当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 和基础。 思考题:与德国社会保险制度相比,美国社会保障法 的进步性表现在哪里?
二、现代社会报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基础 ⑴经济条件 工业化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根源(为什么?) 机器大生产使劳动者遭受的风险事故增多。 出现“机器排挤人”的现象,劳动力相对过剩,结构 性失业增加。 工业化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使家庭功能发生转换, 家庭保障功能减弱,产生了保障社会化的需求。 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社会保障 市场机制——竞争——优胜劣汰——贫富分化——不 公、动荡。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也要求实行社会保障。



⑵官办慈善事业 由官方组织的却未制度化的救济活动,是以国家的介 入、传统道德、政治需求为基础产生并得到发展的。 在中国,官办慈善事业源远流长,最有特色的是仓储 后备和以工代赈两种救灾济贫方式。 特征:没有法制约束;非制度化非经常性的;被看作 是一种恩赐行为;救济活动十分有限。 ⑶民办慈善事业 民间人士自发举办的各种慈善活动。




5、全面发展完善阶段: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 《贝弗里奇报告》全称《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的报 告》,是二战后被称为“福利国家之父”的英国社会 学家贝弗里奇受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委托制定的。 他主张用一种崭新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将英国变成 一个“福利国家”,为所有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 的保障。 《贝弗里奇报告》提出了普遍福利思想,认为:国家 对于每个公民有生到死的一切生活与危险,诸如疾病、 灾害、老年、生育、死亡及鳏寡孤独残疾等,都给予 安全保障。 以此为依据,英国通过了一系列法案,与1948年宣布 建成了“福利国家”,其后西欧、北欧、北美、大洋 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先后宣布实施“普遍福利”,社 会保障进入充分发展时期。

关于美国福利制度危机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美国传统 价值观遭到忽视。美国一贯强调个人奋斗、适者生存。 虽然30年代及之后因为认识到保障集体安全的重要性 而确立了福利制度,但随着此项制度的发展和扩大, 一方面的确有一些人变得懒惰,形成了依赖社会的习 惯;另一方面也使美国国内出现了反对这种福利制度 的强烈呼声。尤其是新保守主义者指责它违背了美国 传统价值观,进一步助长了个人懒惰、依赖他人的消 极道德观。许多人认为,单亲家庭的增加、要求获得 救助者人数的不断上升,主要都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正如2004年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 克里所指出,当 社会保障制度最初开始实行时,对每一位退休人员就 有42名工作者向保障体系中投资;现在,与每一位退 休人员相对应的只有3名工作者的投资,且很快会继续 减少到2名。加上美国妇女初婚年龄也由50年代的 20.3岁上升到了2000年的25.1岁,这同时也意味着 生育率的持续下降,从而将会影响到年轻一代养活老 一代人的能力。 此外,对社会保障的依赖也带来了家庭观念、道德观 念淡化的问题,加上老年人的相对比例过大,年轻的 子女往往不愿也缺乏足够的能力照顾他们的长辈。

⑵社会条件 无产阶级长期为争取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斗争。 任何一项制度的产生都是群体利益博弈的结果。


2、萌发阶段:英国的两部济贫法 1601年旧《济贫法》——强调使穷人“懂得”劳动 1834年新《济贫法》——“劣等处置”和“济贫院检 验”原则 意义:尽管条件苛刻,但毕竟通过法律的形式将早期 的社会保障活动固定了下来,从而埋下了社会保障制 度化的种子。




3、形成阶段:德国俾斯麦政府1883年社会保险制度 ⑴德国社会保险制度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标志。 包括:1883年疾病保险法、1884年工伤保险法, 1889年老年与残疾保险法 ⑵社会保险制度首先在德国建立的原因: 一战前夕,德国新历史学派主张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 活的管理,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责任,这种理论影响极 大,为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奠定了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运动高涨,劳资矛盾日益突出。 俾斯麦政府把构建社会保障体系视为“消除革命的投 资”。




4、慈善事业时代 起止时间:从国家出现自发的、临时性的救灾济贫活 动算起,到国家以立法的形式介入社会保障活动为止。 主要有三种形式:宗教、官方、民间。 ⑴宗教慈善事业 各种宗教不仅是当时社会保障思想的重要来源,而且 直接指导着各宗教团体的慈善活动,其中以佛教、基 督教、天主教的影响最为深远。 一方面,各宗教多将行善列为基本行为准则。 另一方面,教会组织开展的各种救灾济贫活动,在很 长一段时间成为一些西方国家的主要的社会保障方式, 迄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案例1:德国向“懒人”开展

懒惰,这两个字似乎不该和德国人联在一起,因为 谁都知道,他们是世界上最勤劳的民族之一。然而无 情的现实是,德国现在也出现了一批“懒人”,而且 为数不少。 几年前,记者曾在德国住过一次医院。同室病友中 有两位失业多年的德国工人。从闲聊中得知,他们患 的都是因营养过剩引起的“富贵病”,并不严重。但 这两位靠吃社会救济的人,照样可以每年踏踏实实地 来医院住上一、二次。在医院,他们每天除了吃饭、 睡觉、打针和服药以外,就是喝咖啡,看马路小报, 或者谈论涉及他们个人的福利问题,真是优哉游哉。 我曾问他们为什么不去找份工作,其中一人说:“那 样太不合算”。



⑶以社会保险制度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 理由在于: 属于制度化的保障机制。(从制度化的角度比较该制 度与英国济贫法?) 三方筹资建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共担机制。 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作为受益条件。

国际劳工组织这样评价社会保险制度的出现:“在社 会政治历史上,没有什么事情比社会保险更能急剧的 改变普通人的生活了,这种社会保险制度使人们在因 公害事故、健康不良、失业、家庭生计承担者死亡, 或因任何其他不幸使收入受到损失的情况下,不至于 沦为赤贫。”

至于德国到底有多少条“懒汉”,人们难以准确统 计。去年,德国劳动部门记录有91000人公开拒绝劳 动,但专家们认为,实际的“懒人”肯定还要比这个 数字高出许多倍,否则,平常大白天,哪来那么多闲 人泡在啤酒馆、游戏厅,或者在大街上游荡呢? 游手好闲、专靠社会救济过活的人,实际上是一种 剥削他人劳动的“寄生虫”,因此他们的所为已日益 引起德国社会的极大义愤。人们纷纷呼吁:必须对这 些懒汉进行惩治,“不劳动者不得食!”


思考题: 为什么说英国福利国家的建立代表着社会保障 制度发展到了全面完善阶段? 你怎样评价“普遍福利”思想?



6、调整时期:英国的撒切尔革命 1979年,英国保守党领袖撒切尔夫人上台,开始了对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史称“撒切尔革命”。 改革理念:把重心从国家责任转向个人责任,激励财 富创造而不再把分配和平等作为国家的首要任务。 继英国之后,法国、荷兰、意大利、芬兰等过也相继 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主要措施包括削 减福利开支;推迟退休年龄;提高保险费(税);延 长社会保险缴费期限;推行“私有化”和“市场化” 等。

干工作挣工资,怎么就不如在家吃救济合算呢?原来, 战后的联邦德国为了实现社会的公正与平等,曾大力 发展福利事业。失业者不仅得到了生活的基本保障, 而且还能享受任何国家都不能比拟的优厚待遇。比如: 你只要连续工作2年,一旦失业就可以连续若干年从国 家领取每月1800马克的固定收入,同时还能享受医疗 和养老保险,就连住房和子女补贴也比在职人员要多。 如:一个有两个孩子的低收入家庭,每月的毛收入连 同住房和子女补贴,总共为3245马克,而同样一个四 口之家如果靠失业救济生活,每月可以得到2940马克, 只比前者少300马克。那么,有谁还愿意为区区这点 钱而每月苦干150个小时呢?看来,问题就出在这里, 一个原本为了实现公正的体制却造成了一种新的不合 理。正如一位专家说:“其实并不是德国人懒惰,而 是我们的体制懒惰,是制度把人养懒了。”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历史
本章主要内容


一、社会保障的萌芽与雏形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改革
一、社会保障的萌芽与雏形


1、原始社会的氏族保障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消费品不足,为了保证部落 的存续,形成了氏族部落保障的原则,主要表现在氏 族成员在消费品分配和消费的次序安排上。 第一,有劳动能力的成年男子 第二,成年男子的妻子 第三,没有劳动能力的孩子和老人
案例2: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危机

美国社会保障制度从80年代起日益陷于困境,表面看 来,最直接同时也是为大多数人所提及的原因,是短 期内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二战结束后,美国出现了一 场生育高峰,但此后不久,婴儿的数量却又急剧减少, 这便造成了今天的老人与年轻人比例不平衡的问题。 这一代人最早的将于2008年进入退休状态,自此老年 人比例将逐渐上升,到2030年美国总人口将增长约 18%,而退休人口却将增加100%。目前美国增加最 多的就是年龄在85岁以上的人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