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

合集下载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供社会福利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和制度。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的互助制度,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演变和完善。

一、古代互助制度的起源在人类社会的早期,人们生活在原始社会中,面临着狩猎、采集等生存困境。

为了共同应对生存挑战,人们形成了互助制度。

在互助制度中,人们相互帮助,共同分担食物、住所等资源,以确保每个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这种互助制度奠定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

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逐渐从个人互助转变为国家层面的保障。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欧洲的工业革命时期。

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社会出现了大规模的工人阶级,他们面临着工伤、失业等风险。

为了保障工人的权益,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

这些制度的建立为后来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制度逐渐扩大和完善。

20世纪初,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为公民提供医疗保障。

20世纪中叶,一些国家开始实施养老保险制度,为老年人提供经济保障。

此外,还有失业保险、住房保障等多个方面的社会保障制度逐渐建立和发展。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与挑战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可以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保障公民的基本权益。

其次,它可以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最后,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力减少会给社会保障制度带来压力。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养老保险等制度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

其次,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仍然存在差异。

一些弱势群体仍然面临着保障不足的问题。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也需要考虑。

如何平衡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关系,确保制度的可持续性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排版)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发展(排版)

第二章社会保障的发展第一节概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

它由非正式制度发展到正式制度,从为统治者服务到促进社会公平以及为整个社会的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发展服务,从一种社会政策演变为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等交互作用并相互协调的混合型政策,其本身就是社会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考察社会保障的实践史及其在发展进程中的规律,剖析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各种不同实践模式,对修正现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安排及技术选择方面的失误,促进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和谐地发展下去,意义重大。

一、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就社会保障发展史而言,社会保障源远流长,已经产生并存在了数千年。

古代社会的救灾、济贫、恤孤等措施即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直接源流。

不同时代对社会保障有不同的需要,社会保障在不同的时代亦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征。

考察社会保障实践史,科学划分社会保障的不同发展阶段,是认识社会保障客观发展规律和构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制度所必须的。

(一)划分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标志:1.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它是决定该时期社会保障实践活动的关键性因素。

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或者,原始社会、农牧社会、工业社会、高度发达社会。

每一阶段都只具备适合本阶段社会保障发展需求的社会经济基础。

任何超越或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社会保障,都将带来不良的后果。

2.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它是决定该时期举办社会保障项目或内容的社会基础。

在农牧社会,农民依赖于土地和家庭,只需要救灾和济贫;在工业社会,工人需要各种社会保险;进入发达社会后,国民对社会福利的需求又将全面、普遍地增长。

越是发达的社会,社会成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就愈多,社会保障制度也越健全。

3.政府介入的程度它是社会保障制度化与非制度化的一个分水岭。

因为政府介入的程度与介入的方式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
付为基础旳社会保障体系,企业所承担旳巨大旳社会保障职能必然会成为企业改革旳 主要障碍。正如我们在《企业改革:模式选择与配套设计》一书中指出旳,企业运算 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旳沉重承担,"根源旳错误应该归结于退休金旳现收现付制度"。现 实地看,巨大旳社会保障成本已经成为不少国有企业旳经营陷入困境旳主要原因。我 们在企业改革旳实际操作中也遇到不少类似旳问题,在比较不同模式旳基础上,我们 开始尝试在某些打算上市旳企业中划出一部分国有资产,为职员建立个人帐户,从而 设法处理社会保障成本对于企业改革旳制约。这一做法体现了我们对目前建立社会保 障体系旳某些设想和设计,我们在背面还将继续讨论。 第五,继续利用现收现付为基
休、退职旳要求,加强了对女工旳保护,在医疗保险中增长了对职业病旳保障,进一 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第二阶段
从1969年到1978年。因为文化大革命旳开始,劳动保险管理 机构被撤消。1969年2月,国家财政部要求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 取劳动保险金,企业职员旳退休金在营业外列支,劳动保险业务 由各级劳动部门管理。这么,在整个70年代,社会化旳劳动保险 又被办成了“企业保险”。
第四阶段
1995年,国务院公布了《有关深化企业职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旳告知》,并同步 出台了两个详细操作方案,即实施方法一和实施方法二。这两个实施方法旳共同点是 将职员和企业缴费分为“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个部分,但在百分比构造上有较大 旳差别。
因为1995年旳方案回避了以有效方式偿还老职员旳养老金旳问题,造成在各地实 际旳运营过程中,个人账户普遍为空账户,基金积累也并没有真正形成,没有按照十 四届三中全会所提出旳目旳真正建立个人账户,其他有关旳制度建设和发展目旳也并 没有实现。劳动部、体改委等部门经过协商后,形成了—个方案,于1997年8月公布, 在统一制度、加强基金旳社会化管理及提升统筹层次上有所进步。但与前述方案相同 旳是,这次仍没有明确地提出怎样处理老职员旳养老金起源问题。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自建国以来,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

在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和全球化的加速作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全面阐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开端社会保障制度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五保政策”。

这个政策的实施对象是农村、城市失业和下岗工人等无法自我维持生计的弱势群体。

五保政策在解决基本生存需求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保障功能。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经济和状况的限制,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完备。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明确提出:“生老病死,赔偿代替赡养,救助代替慈善。

”在此基础上,1957年国务院发文要求各地建立医疗保险,成为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又一重要阶段。

二、社会保障制度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1984年,中央经济会议正式提出了“以调整经济结构为主线,以改革经济体制为主要内容,推进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针。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极大的加强和发展。

1985年,全国社会保险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立社会保险制度,形成了社会保险制度建设的整体思路。

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完善,国家已全面实行老年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四项社会保险制度。

此外,2007年,我国还开始实施特困供养供养救助保障制度,2010年开始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2013年,国家公布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国家居民收入加快增长,维护老年人和弱势群体权益的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得到重视。

三、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差异虽然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逐步完善和发展,但不同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和覆盖率却存在较大的差异。

城市和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完备,但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居民差距的增大,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社会保障水平升级的难度较大。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PPT课件

第二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迁PPT课件
• 1.投保资助型 • 2.福利国家型 • 3.强制储蓄型 • 4.国家统筹型
12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制度 代表国 类型
福利 英国 国家 瑞典 型
投保 德、美、 资助 日等 型
强制 储蓄

集中管理 和运营基

私营公司 竞争运营 基金
基本特征
费用来 源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国家一般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性税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社会保障制度的划分依据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 为依据
-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 展-成熟)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 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1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
18
“ 智利模式”是否代表
小案例
了新的改革趋势?
• 从20世纪60年代起,智利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 破绽,当时的养老保险制度委员会对此提出了报告, 并总结了养老保险制度的危机问题,后来又提交了关 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法案,但在议会中没有得到通 过。20世纪70年代末,人口老龄化带来了财源不足, 制度的非效率现象日益明显,其结果是陷入了破产状 态,也造成了人们对旧制度的信心危机。1973年皮诺 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阿连德左翼政府,实行了


期期期Fra bibliotek期3
一、萌芽时期(1601-1882)
英国在1601年颁布《济贫法》 保障内容:就业保障和财政补贴,兼有强迫劳动和福利救济 保障性质:恩赐性和惩戒性
英国在1834年颁布新《济贫法》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PPT课件

二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PPT课件
度条件; 3)二战结束,全球进入和平的社会环境条件; 4)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
约》
.
பைடு நூலகம்10
(二)标志性事件
1,福利国家的诞生
1948年英国率先宣布建立福利国家以后,之后,福利国 家纷纷出现,社会福利的普及化和高水平化,标志着 社会保障进入了高级阶段。英国《社会保险计划》
2,各种新型的社会保险制度开始出现
.
13
高福利的社会保障利弊分析
利:有利于社会公平与社会稳定 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
弊: 由于高福利、高补贴超过了经济承 受能力,在20
世纪70年代经济危机下演变为福利危机,导致了大量 社会保障赤字和财政赤字;
资本投资下降,经济增长缓慢 助长了劳动者依赖社会保障的懒惰思想,工作积极 性降低 劳动力成本上升,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
.
8
三、发展阶段
(一)时代背景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 机 罗斯福新政
(二)标志性事件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 法》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贫 穷盲人补助,贫穷老人补助,未成年人 补助。
.
9
四、成熟阶段(二战后到20世纪 70年代)
(一)时代背景
1)二战后生产力发展的经济条件 2)社会主义国家成立以及发展中国家独立的制
.
14
小结:
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中,国家和社 会考虑的应当不是如何拒绝它,而是在对社会 福利过度膨胀进行有效调控的前提下,把握好 发展时机,以促进国民福利合理增长为基本出 发点,及时修正社会保障发展路径与方案,充 分发挥社会保障造福全体社会成员并促进社会 经济长期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得到实现。
除了传统的现收现付模式和福利国家模式外,出现新型 社会保险制度:国家保险制度 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险制 度(新加坡 智利)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社会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第一节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一.社会保险的产生:1883年德国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疾病社会保险法》,标志着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诞生。

二.社会保险发展的早期阶段及特点生产阶段自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末1883年德国制定《疾病社会保险法》初步发展阶段从20世纪20年代末的资本主义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纪大战1935年美国通过《社会保障法》充分发展阶段自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末“福利国家”的出现改革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特点:1.社会保险主要是作为政府的应急措施推出,还没有成为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的配套措施。

2.社会保险的范围尚不广泛。

3.社会保险的体系还不完整。

4.社会保险的功能侧重“治疗”。

三.战后社会保险的重建与全面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保险获得充分发展的标志,是西欧和北欧一些国家纷纷建立了“福利国家”。

1948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从摇篮到坟墓”都有保障的国家。

紧接着,不少欧洲国家纷纷效仿英国,最典型的是瑞典。

从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初,是西方工业化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空前发展时期。

20世纪下半叶,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及中国和亚洲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仿照当时的苏联模式,纷纷建立了完全由国家担负的、对职工进行全面保障的国家统筹型的社会保险模式。

第二节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与理论基础一.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基础1.社会保险的制度基础与早期社会保护制度社会保险无论是作为公共支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还是作为其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变量,都使其成为社会保险计划乃至福利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2.社会保险起源与私人保险制度建立于基尔特基础上的私人保险制度及其发展,对现代社会保险的起源具有直接而重要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

3.社会保险起源的制度根源(1)基尔特、“友爱社”和私人保险等制度化的传统社会保护形式,无疑是探索社会保险制度起源的历史与逻辑起点。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社会保障的产生与发展
》 1952年,进一步发布了《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
专题国家的力量—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政府颁布《济贫法》(亦称《旧 济贫法》)
例如,规定凡年老及丧失劳动力者在家接受 救济 标志社会救助制度的诞生
一、英国济贫法的社会保障萌芽
社会背景、制度安排
为了解决圈地运动所产生的的流离失所的农民生存问题和社会动 荡,1601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颁布了《济贫法》(即《旧济贫法》, 第一次依法明确了国家克服贫困的义务和政府组织社会保障项目的责任。
经济危机、工人运动
1889年德国 《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
社会保险制度形成
圈地运动、羊吃人
第一次明确国家
瓦解自然经济、失地农民
扶贫义务
初步发展时期
强调公平但忽略 自我保障和社会互济
(1890~1952)
苏联 低工资、高福利
国家承担最终责任 法制化、专业化
经济危机
1935年美国 劳资矛盾 《社会保障法》 凯恩斯主义
基层员工收入很
低 极其高风险
死亡率超过了死囚
黑帮会给“殉难者”发放抚恤金
电影《教父》剧照
阻止叛变
树立好的形象
“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家人,我们不能把他们扔下不管 ”
1 7
文卡特斯《黑老大的一天》
Sudhir Venkatesh
《Gang Leader for a Day》
美国著名印度裔社会学家
胡萝卜:一整套的社会保险法
世界上有两样东西,爱好者不应去观察其制作过 程,一个是香肠,一个是法律 ——奥托·冯·俾斯麦
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1883年《疾病社会保险法》 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 合并为:1911年《帝国社会保险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长期的变迁与发展,从最初的无保障阶段逐步过渡到建立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以下是一个关于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发展的1200字以上的文章。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封建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并不健全,社会福利极其有限。

直到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开始逐渐建立并完善。

20世纪初,随着中国工业化的兴起,工业工人的数量急剧增加,工人的权益和福利问题日益突出。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提出以工人福利为中心的社会保障制度,这标志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开始。

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中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的阶段,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中国政府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和创新。

随后,2003年,中国推出了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这个制度旨在通过政府和农民自愿缴费共同参与来解决农村居民医疗保障问题。

这一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水平,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向农村地区扩展。

此外,为了增强居民的社会保障意识,中国政府还加大了社会保障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举办各类活动,提高民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和参与,进一步增强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新的挑战。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困难。

政府需要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覆盖面和保障水平。

总体而言,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变迁与发展,通过政府的不断和创新,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然而,仍然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城乡差别、基金短缺等。

未来,中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加强和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变革和人口问题。

只有这样,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不断发展并为人民谋福祉。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

社会保障概论考试题型:混选20分名词解释20分(答题格式:主体对象方式目的)简答30分论述30分(答题格式:原理+自己分析)重点内容: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社会保障的概念(与社会福利的区分)广义:狭义:(社会福利:(一)状态:人类社会,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一种正常和幸福的状态。

涉及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问题的调控,社会需求的满足和实现人的发展潜能。

(二)制度:1、广义:国家和社会为实现社会福利状态所做的各种制度安排。

2、狭义: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有关政策或立法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旨在改善生活质量的福利措施和社会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它是在劳动报酬和其他社会保障项目之外的给付和服务。

)2、社会保障构成体系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中国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1)社会救济(最低层次)——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第六章)内涵:国家与社会面向有贫困人口与不幸者组成的社会脆弱群体提供款物救济和扶助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

通常被视为政府的当然责任或义务采取非供款制与无偿救助方式目标是帮助社会脆弱群体摆脱生存危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外延:灾害救济、贫困救济、其他针对社会脆弱群体的扶助措施(2)社会保险(核心)——基本保障(第七章)以劳动者为保障对象,以劳动者的年老、疾病、伤残、失业、死亡等特殊事件为保障内容的一种生活保障政策,强调受保障者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采用收益者与雇用单位等共同供款和强制实施的方式,目的是解除劳动者的后顾之忧,维护社会的稳定。

—待遇水平的确定与受保障者的收入水平直接关联,是收入关联制度—交费是受益的前提条件,供款与劳动者的薪资水平直接关联—解决劳动者未来的和不确定的风险(社会救助:解决脆弱社会成员的即期生存危机)(3)社会福利(最高层次)——高层次社会保障(第八章)国家和社会通过社会化的福利实施和有关福利津贴,以满足社会成员的生活服务需要并促使其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改善的一种社会政策。

责任主体本质:经济福利性社会化(开放式)供给:服务保障目标(4)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略)(此部分内容进一步理解详见第六、七、八章,重点掌握:内容、层次、资金来源、群体、给付方式)我国社会保障构成与特点:3、社会保障分类体系(主要了解有代表性的国家)(1)英国:英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会保障的国家。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本文将简要介绍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社会保障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和现代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疾病和老年保障等。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措施来提供基本的保障,以缓解社会不平等和不稳定。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德国和英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

这些国家的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为国民提供了一些基本的保障服务,如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减轻贫困和不安定,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自20世纪初以来,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

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这些体系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些国家开始实施全面的医疗保障计划,以覆盖全体国民的医疗费用。

另外,一些国家还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为失业者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

一些国家还实施了养老保险计划,为老年人提供一定的养老金。

三、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在二战后建立起来的。

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积极推动各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

这些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工伤保险、社会救助等。

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些体系不仅保障了国民的基本权利和福利,还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不断变革和改进的过程。

从古代的救荒救灾到现代的全面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历史演变。

本文将对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进行梳理,并对其规律进行考察,以期为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脉络与进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脉络与进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脉络与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和发展。

从最初的保险制度,到现在的全面覆盖的社会保障制度,每一步变革都为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机制和制度保障,这也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的脉络与进展。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这是我国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探索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当时,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保险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

这些保险制度的建立,为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提供了保障。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保障的需求也不断增强。

在此背景下,我国开始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其中最重要的改革是2000年以后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

这些改革的实施,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更加完善和稳健的基础。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扩大现在,在我国,所有的公民都可以参与社会保障。

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保障范围的不断扩大。

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全面覆盖全民。

这些保险制度的实施,建立了一个涵盖了所有公民的保障网,为解决人民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创新在过去,社会保障只是一个政府的责任,但是现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变化已经进入创新的历程。

最近几年,在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中,经济力量逐渐介入,养老保险的企业年金和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纷纷推出。

这些新的形式扩大了社会保障的范围,也增加了个人的选择性,提高了社会保障制度的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改进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为了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我的国家将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落实各项社会保障政策,逐步建立高水平、高质量的社会保障制度。

同时,还将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保障,让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公正和普惠。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变革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人民的生活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稳定。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经济的发展,社会保障制度也不断演变和改革。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封建社会,贫富差距巨大,社会保障几乎不存在。

农民和工人们在生活中面临着严峻的困境,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

随着近现代工业化的兴起,社会保障制度得到了初步建立。

20世纪初,欧洲各国开始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

德国在1883年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的社会保险制度,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养老保险。

这一制度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并成为后来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开端。

20世纪中叶,社会保障制度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普及。

许多国家纷纷建立起自己的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这一过程中,养老金、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成为了社会保障的三大支柱。

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传统的社会保障体系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长寿化带来了养老金支付的巨大压力,医疗费用的不断上涨使得医疗保险成为社会经济的重要负担。

为了适应新的情况和挑战,各国纷纷进行了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变革。

在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也呈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势。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断完善和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

这些措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全面、更可靠的社会保障。

然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变革任重而道远。

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仍然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通过加强基金管理和投资,保证社会保障金的安全和充足。

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质量,确保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合理的社会保障待遇。

此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等技术手段,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率和服务水平。

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在线平台,实现社会保障信息的便捷查询和办理。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二、多元化社会保障模式的发展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划分 1. 从国家对社会进行干预的角度分为 A模型—社会服务,其中包括公共援助,公共补贴和 社会保险等项目; B模型—通过减免税收等方式鼓励自置产业,以及购 买人寿保险等个人行为;
C模型—公共服务和市政建设,其中包括公共交通、 治安和文化教育等项工作
2. 内容 (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 (2)建立征税机构以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 (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 的方式促其自立 (4)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 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进行救助 (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 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
3. 特点
D、成立了保健与社会保险部,主要任务是:
第一,全民医疗:国民医疗保健制度(包括农民、及 在英国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国人均可获得) 第二,社会保险:
退休金(基本+补助)
失业救济(失业救济+失业者额外津贴+额外补助)
家庭补贴(孕妇补贴+儿童补贴+低收入家庭补贴+寡妇补贴+住房 补贴+圣诞节奖金)
第三,社会服务 第四,社会救济制度:针对特殊群体
6、美国的社会 保障体系内容:
失业保险
工伤保险
健康保险 医疗援助
三部分
残疾和老年贫困者的救济金
社会救助
失业救济 抚养儿童家庭的补贴 食品券补贴 住房补贴
社会福利
教育保障
第三节 战后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一、社会保障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1. 1952年国际劳工组织通过著名的《社会保障最 低标准公约》 2. 1958-1967年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有80个猛 增加到120个 3. 1981年增加到139个国家 4. 1992年达到163个国家 5. 到20世纪末,有17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不同形 式的社会保障制度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

载陈佳贵、王延中主编:《社会保障绿皮书: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2010,No.4》,第一篇,社科文献出版社,2010年4月出版,第1-52页新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与发展∗一、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变化(1949-1978年)郑秉文 高庆波 于环本篇完成于2009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际。

新中国走过的60年也是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60年。

在这60年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全面覆盖,从单位保障到社会保障,从偏重城市到城乡统筹,从追求温饱到和谐发展,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走过了辉煌的发展道路。

(一)传统社会保障制度概述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了稳定人民生活,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党和国家开始着手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1949年9月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第三十二条规定:“人民政府应按照各地各业情况规定最低工资。

逐步实行劳动保险制度”,这是新中国在成立之时为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颁布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福利保障项目。

在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苏联“国家保险”模式为中国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板。

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劳动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城镇企业职工劳动保险制度的确立。

在覆盖范围方面,劳动保险制度覆盖了所有类型的企业,包括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以及私营企业。

但是后来由于在所有制结构上追求“一大二公”,全民所有制开始一统天下,导致了劳动保险逐步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特权;在筹资和资金统筹方面,《劳动保险条例》规定,企业必须按月缴纳相当于企业全部工人与职工工资总额的3%作为劳动保险金,其中的30%上缴中华全国总工会,作为劳动保险统筹基金,70%存于该企业工会基层委员会,作为劳动保险基金;在待遇方面,由于劳动保险制度是对计划经济低工资制的补充,因此,它为劳动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保障,在1953年和1956年对《劳动保险条例》进行了两次修订,各项保险待遇进行了调整,总体保障水平是上升的。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社会保障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述1、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理论界定?答:基于国外、港台地区、内地学者三个方面对社会保障的界定,社会保障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救助、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三大部分,还有面向军人的独立保障系统,以及其他补充性的社会保障措施。

从层次上划分,则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一是经济保障,即从经济上保障国民的生活,它通过现金给付或援助的方式来实现;二是服务保障,即当代社会还需要适应家庭结构变迁与自我保障功能弱化的变化,满足国民对有关生活服务的需求,如安老服务、康复服务、儿童服务等;三是精神保障,即属于文化、伦理、心理慰藉方面的保障,这是更高层次的保障。

2、如何理解社会保障的目标?答: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进程与文明进步的视角出发,综合考察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发现,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①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②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③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3、为什么说社会保障具有多重功能?答: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包括其各个子系统及其具体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发挥出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

传统的社会保障理论,一般只承认社会保障事后救助的单一功能,然而,范围广泛、项目齐全、形式多样的当代社会保障体系,早已远非历史上单一的救灾济贫可以比拟,在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保障通常发挥着稳定、调节、促进、互助等多重功能作用。

这些功能并不因为某些人对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批评甚至完全否定而被抹杀,而是在实践中作为事实而客观存在。

4、社会保障具有哪些特征?答:社会保障具有的特征有:①公平性特征。

主要体现在:一是保障范围的公平性;二是保障待遇的公平性;三是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②社会化特征。

主要体现在:一是制度的开放性;二是筹资社会化;三是服务社会化;四是管理与监督社会化。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doc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doc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与发展轨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从建国开始就特别关注社会保障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1954年)第9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者在年迈、疾病或许丧失劳动能力的时候,有获取物质帮助的权益。

国家举办社会保险,社会救援和民众卫惹祸业,而且逐渐扩大这些设备,以保证劳动者享受这种权益。

”可是,正如《世界人权宣言》所指出的那样,一个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是遇到国家的组织和资源状况限制的。

新中国成立后50年来,实现宪法例定的社会保障权益经历了波折的发展过程,大概上能够区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69年。

新中国成立后,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成了当时的基本国策。

政务院于1950年公布实行《救援失业工人暂行方法》,对减少工人生活困难,保护劳动力,帮助失业者就业、转业,特别是对恢复各国营、私营公司的生产,扩大经营范围以及创立新公司,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宣布实行。

因为1951年劳动保险条例是在国家财政经济还没有全面恢复的困难状况下拟订的,某些保险待遇较低,在实行范围上也只好采纳要点试行的方法。

跟着国家财政经济状况逐渐好转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全面睁开,1953年1月2日政务院订正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进一步扩大了劳动保险的覆盖范围,又提升了若干劳动保险的标准,到1956年已扩大到商业、外贸、粮食、供销社、金融、民航、石油、地质、水产等部门,部分集体公司参照履行,经济条件差的集体公司能够订立劳动合同。

1957年国家对原有的保障制度进行了改正,主假如放宽退休条件,适合提升了退休的待遇标准,并推行了企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员工一致的退休制度,从而解决了公司和机关员工退休方法不一致的矛盾。

这段期间的养老保险,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管理,公司由劳动部门和工会共同管理。

这个阶段还改正、增补了干部和工人退休、离职的规定,增强了对女工的保护,在医疗保险中增添了对职业病的保障,进一步扩大了保障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特征
在性质上是权利义务结合型 根本目的是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保障水平是基本保障型 保障过程是规范化、 保障过程是规范化、强制性
世纪30年代 三、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20世纪 年代)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 世纪 年代)
标志:以美国罗斯福“新政” 标志: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 1935年《社会保障法》的颁布为标志 年 社会保障法》 美国《社会保障法》 美国《社会保障法》特点 (1)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由联邦政府举办全国统一性的老年保险; (2)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 )由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共同办理失业保险; (3)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 )由联邦政府资助和州政府举办老年人、 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 儿童福利及公共卫生措施。
• 智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建立了雇员 个人缴费、个人账户积累、多个私人管理公司共同管 理基金的退休金制度。这种新制度的核心内容是实行 强制性储蓄,建立个人账户,将强制性储蓄的功能私 人化,并结合指数化年金市场,将储蓄积累转换为退 休者的养老收入。具体环节是:政府强制性地规定各 个公营和私营单位的所有从业人员都必须参加养老保 险,每月从每个职工工资中扣除10%,并将其存入每 个职工的个人账户,从而构成养老金的来源。养老金 由私人管理机构经由国家批准成立的大约20个退休金 管理公司(AFP)管理,每个公司只管理一个基金, 负责基金的运营,并将基金运营的收入全部分配到那 些个人账户中去。养老保险还可以附加其他内容,如 工伤保险和家属保险,这需要另外签订合同。
-立法先行 立法先行 -循序渐进 循序渐进 -不断完善 不断完善
世纪中叶) 四、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 20世纪中叶) 社会保障充分发展时期( 世纪中叶
标志: 标志:以英国福利国家建成为起点
“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特点 贝弗里奇报告” 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 社会保险制度应以统一的标准发放津贴或救济; 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 参加保险者不分贫富,按统一标准缴纳保险费; 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为目的; 发放的救济或津贴应是以维持正常生活为目的 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因无收入而不能参加保险的人,国家应制定公共援助法。
社会保障制度形成的基本标志
-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性质上表现为全民普遍性福利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 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成员的 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整合; 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整合;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 保障项目走向完备化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实施过程进一步社会化
• 军政府在政治上右倾,代表中产阶级利 益;经济上推崇芝加哥学派新自由主义 理论,推行私有化政策,一批从芝加哥 大学留学归来的“芝加哥小伙子”得以 进入政界。在他们的领导和策划下,智 利从1979年开始推行名为“七个现代化 ”的自由化改革,对积弊已深的社会保 障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推行“新 制”。1980年军政府公布的《养老保险 法》将社会保障新制一锤定音。
--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 制度化保障,完成了由济贫时代的不确定性、临时性到稳定性、 制度化保障 经常性的转变 --雇员、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真正确立了社会责任与风险的 雇员、 雇员 雇主共同缴费、国家资助, 共同分担机制 --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免去了济 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 受保障者无需以牺牲人格尊严和接受惩戒为受益条件 贫制度下的经济状况调查和济贫院的奚落 --质的飞跃: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 质的飞跃: 质的飞跃 即零星的救灾济贫措施发展成为国家固定的社会政策, 施舍式的社会救助发展成为公民的一种法定权利
社会保障模式比较
制度 代表国 类型
福利 国家 型 投保 资助 型 强制 储蓄 型 英国 瑞典
基本特征
费用来 源
责任 归属
政府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全民保障;措施系统完善; 国家一般 津贴广泛而优厚, 津贴广泛而优厚,与个人收 性税收 入及缴费不联系; 入及缴费不联系;收支标准 统一; 统一;财政负担沉重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支付限 个人、单 个人、 权利与义务相对应; 保障基本生活; 期;保障基本生活;强调公 位、政府 平与效率兼顾 雇主、 强制劳资双方缴费并计入个 雇主、雇 人账户;基金投入资本市场, 人账户;基金投入资本市场,员 保值增值 雇员
二、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社会保险制度建立时期(十九世纪晚期)
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在1883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 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疾病社会保险法》 德国在 年制定了世界第一部 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年 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 1889年,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年 颁布了《老年和残障保险法》 上述法令的颁布, 上述法令的颁布,标志着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社会保险体系的建立 理论与主张: 理论与主张:德国新历史学派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 国家除政治职能外,还应有经济和社会管理职能 国家的法律至上, 国家的法律至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进程 德国面临的最危险的社会问题是劳工问题 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社会政策措施进行经济与社会改革
六、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评估与 改革完善
-对现行制度的基本评估: 对现行制度的基本评估: 对现行制度的基本评估 • 制度创新 •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从无到有 • 覆盖面不断扩大 • 初步形成法律法规体系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存在的主要问题 •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失衡 • 覆盖面小,统筹层次低 覆盖面小, • 制度不完善 • 迁移人口的保障缺失 • 立法滞后
社会保障制度的划分依据
以政府介入的程度或制度化 为依据
以社会保障在不同时期的具体 实践内容为依据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社会救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社会保险型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社会福利型发展阶段
-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慈善事业时代或前社会保障阶段 -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济贫制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产生-发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现代社会保障阶段 产生- 成熟) 展-成熟)
• 智利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的成功是智利社会 保障制度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其卓有成效的 投资运营机制和较高的投资盈利率有助于社会 制度的良性运行,有助于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 展。至1996年,除1995年由于股市不稳盈利 较低以外,其他年度的盈利都较高,一般都在 12%以上,高者可达15%以上。这样大大减轻 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政府由过去的基金主要筹 集者角色转换为养老保险市场监管者角色,从 负无限责任转变为有限责任,即只对低收入阶 层提供最低收入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 社会保障发展阶段的划分标志: •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一定时期内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或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 一定时期内社会成员对社会保 障的需求 •政府介入的程度 政府介入的程度 •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社会保障实践的出发点与基本目标 •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一定时期内社会保障实践的具体内容
-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设想 •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 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 加强基金筹集和基础管理 • 加快社会保障法制建设
经验
-尊重本国的国情 尊重本国的国情 -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追求长期稳定协调发展 -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努力追求社会化 努力追求社会化 -社会保险一体化 社会保险一体化
• 职工可以自由选择加入任何一家退休金 管理公司,还可以中途转换公司。退休 金的多少取决于投保人存款的数额,以 及这些基金在资本化过程中的增值是多 少。如果就业者到退休年龄时尚未交足 养老保险规定的最低限额,只要其在某 个养老保险机构中投保已满20年,不足 部分由国家补足。当职工退休可以成为 退休金受益者时,他们可以选择分阶段 地使用个人账户中的积累,也可以选择 年金方式。

德、美、 日等 集中管理 和运营基 金 私营公司 竞争运营 基金
三方
个人
世纪80年代至今 五、改革时期(20世纪 年代至今) 改革时期( 世纪 年代至今)
改革的动因 改革的背景 (1)经济增长率低 ) (2)社会保障开支成为各国财政的沉重负担 ) (1)经济增长率低 (3)人口老龄化 ) (2)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加剧 面临的挑战 (3)自然资源的不规则分配 (1)人口老龄化 ) (4)家庭结构的裂变 (2)社会保障影响经济效率 ) 存在的问题 (3)管理效率低、成本高 )管理效率低、 (1)消弱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4)就业方式多样化 ) (2)国家财政负担严重 改革趋势 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 (3)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成本高 (1) ) 改革目的 开源节流 (2)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 (1)更适应社会需求 (3)“私有化” ) 私有化” (2)更合理的资金收效关系 (4)应对就业模式变革 ) (3)进一步扩大个人选择的余地 改革方法:开源; 改革方法:开源;节流
教训
-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将带来严重 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 国家包办社会保障事务和福利的高速膨胀 的社会保障财政危机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影响国家竞争力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 社会保障水平过高会助长国民惰性 -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社会保障体系的残缺不全会使有关社会问题进一步恶化
当今世界主要的社会保障 模式
• 社会保障模式的概念 • 定义:社会保障模式是对不同社会保障 制度的内在基本规定性及主要运行原则 的概括和总结,它反映了一个国家在某 一历史时期社会保障的战略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