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构建研究
简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途径
简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途径根据党的基本路线、我国改革总体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纳为24个字,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并要求全党全社会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不是一蹴而就的,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本文从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能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有所帮助。
标签: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榜样力量;网络一、坚持主体价值观,引导多样价值观高校是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念的主要阵地,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的特点以及多样化需求,有针对性和方向性地选择合适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并树立核心价值观,让大学生自觉抵制错误、消极的价值观。
理论教学应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相结合,要能够做到及时发现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并立即解决。
在构建过程中,通过不断地修正培育的方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丰富实践的内容。
二、注重榜样示范力量,发挥多方引导作用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建立起政府、高校、家庭联动机制。
首先,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政府责无旁贷,必须承担起引领重任,加强大学生精神文化教育,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引大学生学习、实践,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思想体系中的核心作用。
通过报纸、网络、电视等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展开专题活动。
如“感动中国”“榜样的力量”等节目,向全社会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其次,以优良校风引导大学生价值观。
校风对于一个高校来说,就是其历史积淀、人文脉络、地域环境的集中体现,比如北京大学的“兼容并包”、南开大学的“允公允能,日新月异”,无不体现了学校的优秀文化和精神风貌。
发挥校风的引领功能,使校风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殊形式。
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才培养成为高校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
为了培养更好的人才,高校教育需要从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本的综合素质培养模式。
在这个背景下,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一、文献综述目前,国内外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知识灌输型模式逐渐被人才培养的素质导向模式所取代。
在国外,美国哈佛大学提出了“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而在国内,我国教育部也提出了“素质教育”的理念,鼓励高校开展综合素质培养实践。
二、“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学生为本的、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以实践能力为保障的、以素质提升为目标的、以综合素质培养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四位一体”指的是学生主体性、知识积累、实践能力、素质提升,这四个方面构成了“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
1. 学生主体性学生作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应当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角。
他们应当具备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积极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进而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
“学生主体性”是“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之一。
2. 知识积累知识积累是学生的基础素质,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在“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知识积累既要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要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知识积累是“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石之一。
3. 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之一。
作为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实践能力既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操作能力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践能力是“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4. 素质提升素质提升是“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之一。
课程思政建设矩阵表
课程思政建设矩阵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我们可以借助矩阵表的形式来进行规划和管理。
本文将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矩阵表展开,探讨如何利用矩阵表实现教育目标。
一、矩阵表的概念及作用矩阵表是一种以行和列的形式呈现数据和信息的工具。
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矩阵表可以用来梳理和整理教学资源、制定教学计划、评估教学效果等。
通过矩阵表的使用,可以使教学更加有序、高效,并提升学生的思政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矩阵表的构建要素1.教学目标: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是关键。
矩阵表的第一列可以用来列举教学目标,包括思政理论知识的掌握、思政能力的培养、思政情感的塑造等。
2.教学内容:在第一行中列出课程的各个知识点和教学内容。
这些内容应涵盖思政理论体系的核心要点,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
3.教学手段:在矩阵表的每个单元格中填写相应的教学手段。
可以采用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4.教学评价:在矩阵表的最后一列中进行教学评价。
通过考试、论文、讨论、实践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三、矩阵表的应用实例以一门思政课程为例,我们可以利用矩阵表来规划和管理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考试、论文提升思政素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党的建设等|讲授、小组合作、实践|讨论、实践报告培养创新思维|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讨论、案例分析、课外阅读|小组报告、课外作业加强思政实践|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实践、小组合作、讨论|实践报告、小组评价通过这个矩阵表,教师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每个教学环节的内容和任务,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确保每个教学目标得到充分达成。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摘要]:当今中国正处于改革转型时期,价值观念多元化是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
作为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大学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社会价值导向不断转换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决定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必要性,同时针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就指出:“要积极引导大学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
”建构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是党在新时期重大的政治任务。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人们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主体的行为对个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社会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构建和谐文化的根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凝聚人心。
也就是只有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去做,才能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在价值多元化现象日益凸显的今天,我们应该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前提下,结合大学生自身实际,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原则与内容进行深入探讨,以此实现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第一,鲜明的民族性。
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民族特点和民族精神,并倡导其特定的价值体系。
这种价值体系将对这个民族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精神导向作用,它集中地体现了民族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与提炼,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民族历史发展的精神传统。
社会主义国家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特质的集中表现,是中华民族漫长历史文化传统的积淀和升华,是中华民族的核心和灵魂,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并不断发展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的升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深入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至关重要。
那么,如何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讨论。
一、理论指导在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时,首先应当有充分的理论指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在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应当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特点。
只有在充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开展大学生教育工作,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
二、全员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需要全员参与。
大学校园中的各个角落都应该渗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
不仅仅是课堂上的教育,还应该涉及到学生的日常生活、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
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各界都应当参与形成共同育人的合力。
只有全员参与,才能真正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全覆盖。
三、内外结合内外结合是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重要原则。
内部教育即校园教育,外部教育则是社会教育,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补充。
在校园中,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应当贯穿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等方方面面。
而在社会中,学校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中的力量和影响。
内外结合,可以更好地使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四、注重实践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注重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要指导人们的行为和实践,因此在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使学生将其内化为日常行为的理念。
只有通过真实的实践,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研究
( 二 )教育方式 、方法 、载体不够多样化
虽 然 我 国大 学 生 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方 式 、方 法 都 已 经 发 生 一 定 改 变 ,但 它 们 都 不够 多样 化 , 并 且 教 育载 体 也 比较单一 ,使得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出现脱离现 实、不切实际等 问题 。与此 同时,教师过于注重大学生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的形式 ,没有对教育效果给 以足够 的关 注 ,从 而 无 法 了解 到 学 生 的真 实想 法 和 学 习 效 果 。并 且 ,教 师 没 有 对 学 生 各 方 面 能力 培养 、 学 习 兴 趣 增 强 等 给 以高 度 重 视 ,没有注重教育 内容 与实践相联系 ,最终影响大学生社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的整 体 效 果 。 另 外 ,大 学 生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载 体 创 新没 有得 到 应 有 的 重 视 ,没 有 根 据 大 学 生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的特 点 进 行 课 程 设 置 ,给 大 学 生 社 会 主 义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创 新 带 来 极 大 影 响 。 ( 三 )教育评价机制和反馈机制不健全 现 行 大 学 生 社 会 主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模 式 下 ,没 有 比较 健 全 的 教 育 评 价 机 制 和 反 馈 机 制 , 使 得 学 生 的学 习情 况 、 教 师的教学效果等都得 不到比较 全面、公正的评估 ,从而无法 根据当前大学生社会 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 教 学 计 划 的设 置 ,最 终 无法 促进 大 学 生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模 式 不 断 修 正和 完 善 , 给 大 学 生 社 会 主 义 核 心 价 值 观 教 育 水平提升带来极大影响。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们的教育格局也在不断改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广泛的关注。
那么,如何构建一种既全面又有效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呢?首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大学生的必备品质。
因此,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第一,宣传教育。
大学校园作为高校文化的传承者,应该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例如,开设政治理论课、组织形式多样的讲座、举办主题活动,每个新生都要参加一次入学教育等等。
这些措施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课程设置。
大学开设的各类课程应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例如,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公民道德、法制观念、国家利益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遵守法律、尊重学校规定、保持良好的个人形象等。
第三,师生互动。
学校应该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更好地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
例如,可以推出一些特别的项目或活动,如课程跟进、学术研究、比赛培训等,学生和老师一起共同参与,以此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团队精神和个人成就感。
第四,多元化管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还应该包括多元化的管理方式。
学校可以向大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管理体系,例如为学生提供集中宿舍管理、综合服务、身心健康保障等方面的支持。
总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模式应该从多个方面入手,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育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具有全面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人才。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研究综述
教学模式。
1 . 教学 目标 明确 . 首先让学生清楚高校无论任何专业都要 学
习。 政治, 对于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的学 习是必修 的 内容 , 明白 这 门课 的思想指 导地位 ,激起学生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学 习热情 , 让他们 把 自己的前途 国家 的发展 , 民族 的命运 相联 系 , 增 强对思想政治 的重视 和热爱 。
会主义核一 t 7 价值 观的引导 和熏陶 , 规 范 自己的言行 , 使行为符合
国家和社会需要 。 在 当今高 校的教育 实践 中, 就必须强调社会 主 义核心价值 观的基础性地位 ,从思想主线 和主观角度去把握高 校思想政治 教育 的方 向 ,实现对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的理 论创 新 , 机制创新 , 形式创新 , 继续深化 当代 大学生学 习和践 行 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渠道 的开拓 。 ( 一) 课 堂 引导 . 深化 思 想 政 治 理 论 课 的主 渠道 功 能 高校应 重视对大 学生思想政治理论 课的开发 ,加强思想 政 治理论课 的重视 ,让 学生多在课堂 上学习对他们思想进 步有 利 的公共 思想政治课程 。让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观成为高校 重要 教 学 内容 , 高校专业 老师 在教学上 明确教 学 目的 , 教 学 内容 , 峰 王 蕊
( 辽 宁石 油化 工 大学 )
摘 要: 树 立正确 的社会 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建设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 系的根 本要 求 , 是践行 雷锋精神 的应有之 义, 是提升全 民族 文明素质 , 增强 中华文化软 实力、 向心力、 震撼 力的有 效法宝。 随着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以及 多元文化的冲击 , 当代 大学生的 主体意识逐 渐觉醒 . 价 值 观 也 呈现 出 多元 化 、 实用 化 和 矛 盾化 等 特 点 , 因此 , 加 强 大 学 生社 会 主 义核 心价 值 观 教 育 也 就 戍 了 时 代 的 必 然要 求 文章 就近五年来 国内学术界对 大学生社会主 义核 心价值观 的构 建路 径研 究做 了一个 系统梳 理 , 旨在提 出今后应注重 实证 方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维度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三个维度新时代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在新时代,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国家和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三个维度来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第一个维度是课堂教育。
课堂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课堂上,老师们可以通过讲述国家的历史和发展现状,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重要性。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还可以开设相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使其在日常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第二个维度是实践教育。
实践教育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应该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乡村等地方去参与实践,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可以开展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科技创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和魅力,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第三个维度是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活动,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演讲比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书画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读书会等,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信仰和行为准则。
学校还可以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弘扬优秀典范、严格管理制度等途径,营造浓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氛围,使其渗透到学生成长的每个方面。
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
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摘要】本文围绕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展开研究。
在分析了该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在分别探讨了该培养模式的内涵、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培养模式构建、教育教学改革与“四位一体”的结合、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索以及该模式在实践中的应用。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势,对高等教育的启示以及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本文旨在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新思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并探讨如何将“四位一体矩阵式”模式有效应用于实践中,以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关键词: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为本、个性化需求、教育教学改革、参与式教学、实践应用、优势、高等教育、研究方向、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需不断更新和完善。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个性化需求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如何构建一种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过去的教育实践中,学校往往将学生视为知识的传承者和接收者,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
而“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旨在将学生个性化需求纳入到教育教学中,通过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求之一。
通过本研究的探讨和实践,有望为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针对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以学生为本的“四位一体矩阵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具体来说,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深入探讨如何基于学生个性化需求构建培养模式,探讨教育教学改革与“四位一体”结合的方式和作用,探索学生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四位一体矩阵式”模式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效果。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路径
、
文化路径— — 弘扬优秀传统 文化
传统文化承载着一个 民族的精神 、 价值观、 心理品质和道德风貌 , 它给人们 留下的是无尽安全感 , 而脱离传
统 文 化建 构一 种全 新 的价 值 观 既无 必要 也不 可 能 , 大学 生 的社会 主义核 心价 值 观建 构也 不例 外 。我 国拥 有 源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0 9
基 金项 目: 广东省教 育规划“ 十二五” 课题青年项 目( 2 0 1 2 J K1 3 1) ; 广东外语 外贸大 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 目 ( 1 3 GWCX XM一 3 9 )
作者简介 : 朱海龙 ( 1 9 7 7 一 ) , 男, 广东外语外 贸大学博 士研 究生。 讲师 , 从事道德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研究。
摘要 : 社会 主义核 心价值 观的建构 是当代大学生道德教育 的首 要任务 , 也是他们 面对新世纪 以来多元文化强势崛起 , 文化价 值观 激烈冲突并不 断融合 的大变革时期 , 可 以突破价值相对 主义 的蛊惑 , 从容应对各路价值思潮冲击 的精神利器 。 因此 , 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的建构需要统筹社会多个层面 , 形成教育合力 , 构筑大学生价值观教育 的整体 网络 , 这样方可取得预期成效 。中国优秀传统
沈 阳农 业大 学学报 ( 社会 科 学版 ) , 2 0 1 4 — 0 1 , 1 6 ( 1 ) : 3 8 — 4 0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S 0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E d i t i o n ) , 2 0 1 4 — 0 1 , 1 6 ( 1 ) : 3 8 — 4 0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建构研究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建构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文化的多元交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他们不仅是国家未来的栋梁,更是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如何在高等教育中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重大课题。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建构研究》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求,构建一套科学、系统、有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
文章首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进行了解读,明确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意义。
随后,通过对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构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并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取向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精髓,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探讨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建构,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建构,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把握大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这一研究也有助于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研究,还可以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准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建构研究
01
引言
研究背景与意义
背景
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随着经 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国家意识 和社会责任感,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为国家的长 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03
成果展示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校大学生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度显著提高 ,校园文化氛围也更加浓厚。
案例二
背景介绍
实践过程
成果展示
某高校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需求,开始对传统的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
该校采取了多元化的教育方式 ,如利用互联网平台、开展社 会实践、推行志愿服务等,以 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
在教育过程中,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人 性光辉的发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与人文关怀紧密结合。
完善教育内容
强化理论教育
应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原理、内涵 和实践意义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学生。
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应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具体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 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价值。
展望三
未来可以深入研究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国际比较和借鉴,为我国大学 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THANKS
感谢观看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 式建构策略
优化教育理念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路径近年来,中国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也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高校教师和学生是核心的力量。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遵循以下路径。
强化思想教育。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因此思想教育至关重要。
要通过开展各类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进典型,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为人民服务的价值。
加强公民道德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道德等价值观念,高校应该开展相应的公民道德教育。
通过宣传典型案例、举办主题讲座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公益事业,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通过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对祖国的认同和热爱。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举办主题讲座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
第四,弘扬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该通过开设科学研究课程、举办科技创新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高校教师也要以身作则,注重科学研究的规范性和创新性,为学生树立科学榜样。
第五,加强文化教育。
高校应该通过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加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了解和传承。
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组织文化节等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信。
建立健全评价体系。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有相应的评价体系来引导和规范教育教学工作。
应该建立一套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教师和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成效,同时也要注重质性评价,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构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矩阵计算 课程思政
矩阵计算课程思政
矩阵计算是一门涵盖矩阵代数、线性代数等多个数学分支的课程,它是理工科学生必修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对于思政课的融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推崇科学精神:矩阵计算作为一门科学课程,需要学生具备
科学精神,包括严谨、求真、创新等,这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
2. 强调团队合作:在矩阵计算课程中,许多问题需要通过团队
合作来完成,这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精神,也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协作。
3. 倡导创新思维:矩阵计算中的许多问题需要学生进行创新解决,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4. 强调社会责任意识:学生在矩阵计算课程中需要学会如何将
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社会作出贡献。
总之,矩阵计算作为一门重要的理工科课程,不仅需要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更需要注重思政教育的融入,培养出既有科学素养又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的优秀人才。
- 1 -。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型的构建
浅析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型的构建作者:白福玉乔琨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4年第08期【摘要】由于外部环境、个人主观和偶然事件因素影响,当今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糊认识。
本文基于“三贴近”原则,探索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型的构建问题。
认为应充分尊重两个需求,兼顾六个依托,坚持一组循环,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型;构建多元文化背景下,当今大学生对价值观认识模糊。
党的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这24个字,全面深刻体现了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取向,其层次清晰、兼容并包,为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成长进步指明了方向。
面对个性鲜明的新一代大学生,如何对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尊重其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统摄、整合日趋多样价值观,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1、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在社会思潮影响下,我国大学生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理想信念和进步追求困惑。
部分大学生被动接受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
强调经济利益的市场经济价值观念往往容易导致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集体主义观念淡薄,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思想意识严重,社会公德缺失;只重视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在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出现心理脆弱、信心不足、自卑的倾向。
2、个人主观影响因素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同内容的认同程度也不同,往往对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的价值观念内容认同度高,而对自己的切身利益和关系不大的价值观念认同度低。
部分大学生表现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实际行动和他们的价值观认知存在较大的差距。
一方面希望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另一方面又会自己衡量得失特别是担心自身利益受到损害,当两者出现矛盾时,尤其是当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或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社会认可时,思想上就会发生转化,在行为选择上趋于务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背道而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和未来的栋梁,承载着更多责任和期待。
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社会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碰撞,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也受到多方面的冲击和影响。
面对这种情况,如何有效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大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单一、教育手段陈旧、教育效果不明显等方面。
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研究和构建显得尤为迫切。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状,提出构建新型教育模式的要点,并探讨如何通过理论武装和多元化教育手段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以此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
1.2 研究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研究对于深化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支撑。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思想品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
大学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提升高校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有助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校园的深入实践和传播,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普及和弘扬。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青年一代的主体,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与实践,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的深入传播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摘要】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对于培养青年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引言中探讨了构建意义和背景,正文中分析了构建内容、途径、策略、实践和难点,结合实际情况深入讨论了构建意义总结、必要性和未来发展。
通过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仰,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促进社会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
在未来,应不断完善构建路径和策略,解决构建中的难点问题,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意义、背景、内容、途径、策略、实践、难点、总结、必要性、未来发展1. 引言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意义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的意义在于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大学生在未来的社会实践中具备正确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社会主义理念,引导大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行为准则,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提升思想修养和道德素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励大学生勇担时代使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旨在引导大学生正确把握时代潮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水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背景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被确立为国家的思想基础和精神纽带,对于引领社会发展、促进国家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担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的深化,大学生面临着来自多方面的思想冲击和价值观念的碰撞,传统的社会主义观念在一些人群中出现了淡化和模糊化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构建研究收稿日期:2017-07-03课题名称:2016年度江苏省学校共青团研究一般课题“‘互联网+’下高校共青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构建研究”(编号:YB2016027);南京工程学院校级科研基金项目“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矩阵构建研究”(编号:42)作者简介:张兴丽,女,南京工程学院校团委副书记,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在中国社会高速发展的“十三五”重要转型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将培育大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以及道德风尚作为主要目的,以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国梦为宏伟蓝图,完成自我的提高与蜕变。
高校应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高校学生思想动态以及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做出准确分析。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点1.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党在思想意识形态和重大理论成果方面的一大创新,反映了党对当今国内外形势的正确把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建立的准确定位,展现的是国家在治国理政方面的重要论断,体现了国家意志。
而每一个公民作为社会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主体,也是个人价值观在实践方面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国家目标,又是个人愿景,实现了国家意志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2.中国特色和世界共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其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以儒家文化为主导的传统价值观所主张的德主刑辅、民为邦本、大同社会都是今天“三个倡导”所提出的法治、平等、和谐的内化。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
而中国文化作为世界文化当中的一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样符合西方所倡导的自由平等,符合世界共性。
3.普遍性和先进性的统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适用于社会每一个阶层与群体,是对于所有公民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具有广泛性。
同时其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体现党思想道德建设的先进性。
(二)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以全面揭示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认知情况为主要目的,笔者以不记名方式从南京工程学院大一至大四四个年级各抽取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800份,收回有效问卷742份,有效率为92.75%。
结合此次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统计,结果客观地描述高校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现实依据。
1.认知片面化。
随着中国教育的灌输,大多数学生对于国家利益的保护十分认同,意识到团结进取、勇于承担责任才能实现最大利益,形成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
但随着社会某些不正之风的弥漫,大学生更加追求独立、张扬个性,关注周围对于自身的评价,崇尚利己主义。
由于自身认识水平与分析能力的片面化,在处理奉献与索取、道义与利益时容易陷入功利主义的泥潭,其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实用色彩。
调查中,32.7%的学生由于认知的片面化导致只注重自我和眼前利益,对文凭、证书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并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2.认知差异化。
当代大学生基本为“90后”,他们的成长伴随着中国的日渐繁荣,大部分政治意识强,他们关注国内外重大问题,对天津爆炸案消防官兵的逆行、抗战胜利大阅兵、社会虐童案等社会热点有极高的政治热情。
调查显示,八成以上(81.3%)的学生对当前国家和学校大力倡导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予以认同,流露出崇高的爱国情张兴丽(南京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1167)摘要:本文在了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情况的基础上,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出发,构建教育矩阵的有效维度,找寻最大的“秩”,以探索高校帮助大学生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教育矩阵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8)06-0035-03怀。
但是调查也发现,随着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不同意识形态在中国汇集,通过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影响中国青年学生的思想认识与价值追求。
有19.6%的学生认为在中国实行多党制或议会民主制会更有利于推进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还存在矛盾与困惑,认知差异化凸显。
3.认知失衡化。
当前大学生对于真善美的理解并未出现偏差,他们敬畏舍己为人的英雄,90.6%的大学生认为诚信、敬业、奉献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行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硕果,实现了生命的价值。
但正确的荣辱观却并没有带来行为的跟进。
“90后”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缺乏历练使他们将思想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时会出现失衡,导致价值实践存在知行分离倾向。
实践的缺乏使他们的认知失衡化严重,不能做到知行统一。
(三)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模式针对上述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出现的认知片面化、差异化、失衡化现象,分析当前高校培育模式的弊端。
1.教育机制落后。
在大学课堂里,老师注重的是“教”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学”的过程,教育理念落后,教育内容空洞,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目前的高校教师队伍中就缺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知识,教学内容枯燥,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热情,教学效果不佳。
2.舆论引导缺乏。
随着“互联网+”计划的推进,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流行,当前大多数高校已经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常用媒介是网络、手机、广播等,但是缺乏舆论引导。
校园官方媒体“高大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装只能让大学生望而却步,缺乏近在咫尺的案例与事实,没有事实,大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就不能得到有效解决,致使学生无法在舆论宣传中受益。
3.实践环节薄弱。
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但高校在教育模式上仍摆脱不了课堂论。
在教育环节的设计上,社会实践作为寒暑假的考评内容并没有纳入大学生日常教育体系中,使高校从老师到学生对于实践环节都缺乏重视,严重影响了结合社会实践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4.校园文化华而不实。
大学生将校园文化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将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融于校园文化之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目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重形式轻内容风气盛、庸俗文化盛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乏良好的培育环境。
二、构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矩阵的英文为Matrix,本意是子宫、控制中心的母体、孕育生命的地方。
在数学上,矩阵是纵横排列的二维数据表格,由复数或实数组成,而“秩”则是矩阵线性独立的极大数目。
在组织结构上,矩阵式组织通过纵横两个系列交叉,在两个不同维度的目标中达到平衡。
在目前的高校中,我们将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比作矩阵中的数,通过关键因素找到最大的“秩”,完成教育矩阵有效维度的构建,从而探索高校帮助大学生全面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模式和长效机制。
(一)教育矩阵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通过教育矩阵的构建能够较为全面地寻找当前高校教育漏洞。
教育矩阵主要从两个维度考虑,横向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机制,包括认同机制、联动机制、体验机制、参与机制、情感机制;纵向为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因素,包括:教育客体、宣传载体、外部环境。
横纵向相交叉,形成一个网络。
(如图1)在这个教育矩阵中,学生主体为最关键的“秩”。
大学是发现人、培育人、唤醒人的地方,要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现其自身的主体作用,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完成自我学习、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矩阵中构建的长效机制皆是围绕学生主体开展的。
高校大学生应在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中收获成长:高校课堂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完成角色扮演,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听讲者,构建认同机制;在就业指导课上抓住机遇,将用人单位对于人才的高端需求化为自身提高的动力,构建联动机制;在日常学习中主动参与社会实践,运用自己的才干与特长助跑公益活动、体验“三下乡”实践内涵,构建体验机制;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学生更是要发挥学生组织的作用,创造、发现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形式,引导全校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参与机制;在各层集体中,要增强团队意识,以集体荣誉为己任,通过情绪引导使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内化认同,从而构建出情感机制。
(二)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的长效机制1.创新宣传教育,构建认同机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第一课堂,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拓展教学内容,积极运用讨论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形式创新教学模式。
在课堂上运用情景图1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矩阵Study on the Education Matrix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of College StudentsZHANG Xing-li(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Nanjing,Jiangsu 211167,China)Abstract :This article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on the basis of cognitive situation,starting from the concept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to build the effective education matrix dimensions,looking for the biggest "rank",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mode of cultivat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a long-term mechanism.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core values;education matrix模拟的形式使学生参与到不同价值观的角色扮演中,参与课堂讨论,以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发挥高校党(团)支部的阵地作用,通过不同层面的活动设计对高校学生进行全覆盖、分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依托高校学生骨干建设一支大学生理论宣传员队伍,通过同龄人的引领来影响周围人,通过不同形式的宣传教育,使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起点性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