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方法论1

合集下载

哲学的方法论

哲学的方法论

哲学的方法论哲学的方法论是指哲学研究中所采用的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

方法论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它对于哲学研究的方向、内容和结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哲学的方法论包括了逻辑分析、历史考察、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下面我们就来具体探讨一下哲学的方法论。

首先,哲学的方法论强调逻辑分析。

逻辑分析是指通过逻辑推理和辨证思维,对哲学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

逻辑分析能够帮助人们理清思绪,澄清问题的本质,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基础。

例如,在道德哲学领域,逻辑分析可以帮助人们理清善恶的本质,探讨道德规范的适用性和普遍性,为道德决策提供理性支持。

其次,哲学的方法论注重历史考察。

历史考察是指通过对历史文献、事件和思想的研究,了解问题的发展脉络和演变过程。

历史考察可以帮助人们从宏观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出问题的渊源和演变规律,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历史经验和借鉴。

比如,在政治哲学领域,历史考察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各种政治制度的兴衰成败,总结政治智慧和经验教训,为政治改革和建设提供历史启示。

再次,哲学的方法论强调实证研究。

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实证数据和实验方法,对哲学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和验证。

实证研究能够帮助人们从客观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出问题的客观规律和科学依据,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支持。

比如,在科学哲学领域,实证研究可以帮助人们验证科学理论和假设的真伪,发现科学规律和规律性,为科学探索和创新提供实证依据。

综上所述,哲学的方法论包括了逻辑分析、历史考察、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哲学研究的方法体系。

哲学的方法论旨在通过合理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研究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能够为哲学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也希望广大哲学工作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哲学的方法论,为哲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归纳

【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就是新事物的产生,旧事物的灭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过程,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要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2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既要大胆实践,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又要善于思考,对占有的材料进行加工制作,从个别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本质,形成理性认识。
9.物质和运动不可分的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离开运动谈物质或离开物质谈运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10.运动和静止辩பைடு நூலகம்关系的原理
8.规律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方法论要求】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蛮干的主观主义。
【方法论要求】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哲学原理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完整版)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经典版)

(完整版)哲学原理与方法论(经典版)

生活与哲学》基本原理和方法论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错误倾向〗:反对不从实际出发的主观主义,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

2、意识的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的感人精神)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错误倾向】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错误倾向〗:反对否认规律的客观性和企图创造规律或消灭规律的唯心主义观点,反对不讲科学,不顾客观规律的冒险盲干的主观主义。

5、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主要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

4.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它既不能被创造、改变,也不能被消灭。

但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5.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同时规律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1)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

(2)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原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反作用原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具有指导作用,能够促进实践的发展。

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的实践引向歧途,导致失败。

2.认识的反复性与无限性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与无限性。

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中国经典哲学方法论

中国经典哲学方法论

中国经典哲学方法论
中国经典哲学方法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辩证法:辩证法是中国哲学的核心方法之一,强调事物的矛盾统一和发展变化。

辩证思维常常采用对立面的分析和比较,通过分析事物的矛盾点来揭示其本质和内在规律。

2.归纳法:归纳法是中国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归纳法强调以具体事例为基础,从中归纳出普遍规律,对于认识世界和推理都有重要意义。

中国哲学中许多经典著作,如《周易》、《道德经》等,都运用了归纳法。

3.类比法:类比法在中国哲学中也被广泛应用。

该方法通过把一个物象与另一个物象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结论或推理。

4.直觉法:直觉法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种特殊方法,强调直接感受、直觉并灵敏地把握问题。

直觉法强调心灵的直接体验和感受,相信人们的感知和感觉会告诉他们什么是正确的。

5.整体思维:整体思维是中国哲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之一,强调从整体出发,全面分析问题。

如需更多关于中国经典哲学方法论的资料,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相关学者。

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论

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论

哲学的观点和方法论1 哲学的观点哲学是一种广泛的学科领域,涵盖了人类思考、存在、价值和现实的各个方面。

在不同的哲学流派和观点中,存在着不同的哲学观点,其中一些是古老的,一些是更加现代的。

1.1 客观存在一些哲学家认为,存在于物理宇宙中的事物具有客观的存在形式。

这些东西可以通过感官或其他方法直接接触到或观察到,它们的存在是独立于任何人类的思想或主体性的。

客观存在的概念是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和理解的基础。

1.2 主体性另一些哲学家则认为,主体性是存在的关键。

主体性指的是人类思想和体验的中心,其中包括人类产生出来的思想、情感和知识等等。

这些哲学家认为,我们无法独立于自己的主体性来认识世界,所以人类的知识和意识是在主体性的基础上建立的。

1.3 知识与真理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知识和真理的关系。

一些哲学家认为,真理是可知的,它可以被发现和研究,而知识是对真理的了解。

其他哲学家则认为,真理是相对的,它可以因人类的社会和文化差异而发生变化,因此,知识和真理需要不断地重新评估和更新。

2 哲学的方法论作为学科领域,哲学不仅有自己的观点,还有自己的研究方法和方法论。

这些方法和方法论有助于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和方法来思考问题和进行研究。

2.1 艺术与文学一些哲学家借助艺术和文学来探讨哲学问题。

因为艺术和文学可以向人类展现出世界的不同面向和角度,可以从一种更为生动、更为个人化的方式来表达信息。

因此,使用艺术和文学的方式来研究或探讨哲学问题,可以让人类更深层次地了解和理解它们。

2.2 逻辑推理和分析逻辑推理和分析是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

逻辑推理和分析帮助哲学家在思考和讨论问题时提炼关键概念和思想,并将它们组织起来。

这种方法的发展从古希腊时期的亚里士多德开始,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

2.3 实验研究最近,一些哲学家开始将实验研究方法引入到哲学研究中。

实验研究不但可以帮助哲学家验证某些假设,还可以从实验现象中探讨一些人类思维和行为的本质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常用世界观和方法论列表一、辩证唯物论:(第一课)(5)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世界观1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方法论1 :一切从实际岀发,使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如无范围限定,可与矛盾的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使用)______________世界观2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是客观的原理)方法论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人和自然和谐相处。

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世界观3 :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方法论3 :要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岀发点,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地充实科学知识, 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世界观4 :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实践,促进事物发展。

方法论4 :要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规律客观性原理:世界观5 :规律客观的,人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也可用在辩证法、认识论)方法论5 :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二、唯物辩证法:(第二、三、四课)㈠、联系:(3)(联系的观点)世界观1 :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

方法论1 :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因果联系:(因果联系原理)世界观2 :任何现象都会引起其他现象的产生,任何现象都是由其它现象引起的。

方法论2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整体和部分的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联系原理)世界观3 :整体主导部分,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整体由部分组成,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性能状态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3 :要树立全局观念,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㈡、发展(4)(发展的观点)世界观1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哲学 方法论

哲学 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它探讨了哲学知识的来源、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哲学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哲学方法论是哲学的基础,它对于理解和掌握哲学知识、发展哲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哲学方法论的概念、特点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哲学方法论的概念。

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方法的学科,它主要包括哲学知识的来源、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哲学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方法。

哲学方法论是哲学的基础,是研究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的方法和规律的学科。

其次,哲学方法论的特点。

哲学方法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哲学方法论是哲学的基础,它对于理解和掌握哲学知识、发展哲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哲学方法论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哲学知识的来源、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哲学思维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最后,哲学方法论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它主要研究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的方法和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学科。

最后,哲学方法论的意义。

哲学方法论对于理解和掌握哲学知识、发展哲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哲学知识,发展哲学思维,提高人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哲学方法论的研究也有助于推动哲学知识的发展,促进哲学思维的创新,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综上所述,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知识和哲学思维方法的一门学科,它对于理解和掌握哲学知识、发展哲学思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哲学方法论具有综合性和理论性的特点,它的研究对于推动哲学知识的发展,促进哲学思维的创新,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哲学方法论的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发展哲学思维,为人类的精神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

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核心知识回顾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人类社会都是客观的,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认识、改造世界过程中必须尊重事物的客观属性及其规律。

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唯物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辩证法:联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矛盾——一分为二地看待人对自然的影响;量变——适度开发。

(3)认识论: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

(4)价值观: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结合热点: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

注意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怎样做到从实际出发?(要从全面的实际出发、要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要从具体的实际出发、克服主观主义、坚持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①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唯物主义有三种表现形式: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唯物主义(形而上学或机械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

②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4.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辩正关系原理【原理内容】①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高中哲学原理及其方法论汇总

原理及其方法论(一)唯物论(7个)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就是物质得世界,世界得真正统一性在于它得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得指导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得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得发展,错误得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得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得作用,重视精神得力量,树立正确得思想意识,克服错误得思想意识。

(举例:树立正确得金钱观、消费观、就业观、价值观;弘扬航天精神、感动中国人物得感人精神)3、物质与意识得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我们要处理好主观与客观得关系,既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又要重视意识得作用。

(举例:家庭实际消费、自身实际就业、省情制定发展战略等)4、规律得客观性与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得、本质得、必然得、稳定得联系。

规律就是客观得,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就是不可违抗得。

规律就是普遍得,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得规律。

【方法论】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与把握规律得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得条件与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得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得前提与基础,只有发挥人得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与利用客观规律。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6、物质与运动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与运动就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得:运动就是物质得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物质就是运动得主体;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就是错误得。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得眼光瞧问题。

7、运动与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就是无条件得、绝对得,静止就是有条件得、相对得;动中有静、静中动任何事物都就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得统一【方法论】要求我们用运动、变化、发展得观点瞧问题,还要瞧到事物相对静止得存在,反对割裂运动与静止得辩证关系。

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原理

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原理

哲学的方法论及其原理
哲学的方法论和原理在各个哲学流派中都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原理:
1. 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即从具体事例中概括出一般原理。

而演绎则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从普遍原理推导出个别结论。

2. 分析和综合: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把复杂的事物简化,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研究。

综合则是把部分、要素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整体,以便全面地理解和研究。

3. 实证和思辨:实证主义主张只有通过实证经验才能获得知识,而思辨主义则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和逻辑推理也能获得知识。

4. 历史和逻辑:历史是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逻辑则是指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性。

5. 形而上学和辩证法:形而上学主张世界是孤立的、静止的、不变的,而辩证法则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运动变化的、矛盾统一的。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哲学方法论及其原理,不同的哲学流派有不同的方法和原理,这些方法和原理在哲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整理

哲学原理及方法论第一部分:辩证唯物主义一、唯物论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精神萎靡使人丧失斗志。

(2)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要有高昂的精神。

2.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1)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2)方法论:要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3)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唯心主义辩证法)。

3.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1)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2)方法论:要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3)错误倾向:肯定运动,否定静止,是诡辩论、不可知论、相对主义。

肯定静止,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4.规律客观性(1)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2)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二、认识论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则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阻碍实践发展。

(2)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辩证法(一)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略)(1)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哲学 方法论

哲学 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认识方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哲学思想和理论的形成过程,以及探讨哲学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

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和分析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指导哲学研究和思维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对象包括哲学知识的来源、形成过程、发展规律、认识方法等方面。

首先,哲学知识的来源包括感性经验、理性思维和直觉洞察等渠道,这些渠道构成了哲学知识的基础。

其次,哲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思考和总结的过程,它需要通过思维的活动和实践的检验来不断完善和发展。

再次,哲学知识的发展规律是指哲学思想和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的发展规律,它反映了哲学知识的相对性和历史性。

最后,哲学知识的认识方法是指人们对哲学问题进行认识和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它包括理性分析、逻辑推理、历史考察、实践检验等多种方法。

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中,我们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哲学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问题,这是哲学方法论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其次,我们需要研究哲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规律,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哲学思想的本质和内在规律。

再次,我们需要探讨哲学知识的认识方法和研究途径,这有助于我们提高哲学研究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最后,我们需要关注哲学方法论在哲学研究和思维活动中的指导作用,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哲学研究和思维实践。

总之,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知识的产生、发展和认识方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和分析哲学思想及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于指导哲学研究和思维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中,我们需要重视哲学知识的真理性和可靠性问题,研究哲学知识的生成和发展规律,探讨哲学知识的认识方法和研究途径,关注哲学方法论在哲学研究和思维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以促进哲学知识的科学发展和哲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哲学的方法论

哲学的方法论

哲学的方法论哲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存在、世界本质和知识起源的学科,其方法论对于理解和探究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哲学方法论的概述:1.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通过观察,哲学家可以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变化规律。

实验则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探究事物内部的因果关系和规律性。

观察和实验为哲学家提供了获取知识的基础。

2.归纳和演绎归纳是从个别事例中总结出一般规律的方法。

哲学家通过归纳,将观察到的现象整理成一般规律,以指导后续的研究。

演绎则是从一般规律推导出个别事例的方法,即根据一般规律对特定情况进行预测或解释。

3.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将研究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并分别研究其性质和特征的方法。

综合则是将各个组成部分重新组合起来,以全面了解研究对象的方法。

哲学家通过分析和综合来探究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4.抽象和具体抽象是从具体事物中提取出共性和普遍性的过程,以形成概念和理论。

具体则是将抽象概念应用到具体实例中的过程。

哲学家通过抽象和具体来构建和发展哲学理论和概念。

5.逻辑和历史逻辑是哲学研究的基础工具,用于推理、论证和分析概念、命题和理论。

历史是了解哲学思想演进和发展历程的重要手段。

哲学家运用逻辑和历史的方法,以全面深入地探究哲学问题。

6.实证和思辨实证方法关注经验事实的验证,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并运用归纳和演绎等方法得出结论。

思辨方法则侧重于对概念、原则和理论的思考和分析,通过逻辑推理和辩证思考来探究哲学问题。

7.归纳和证伪归纳是从经验数据中推断出普遍规律的方法。

证伪则是通过寻找反例或异常情况来检验归纳结论是否可靠的方法。

哲学家在归纳推理的过程中,应保持对结论的谨慎态度,不断寻找反例或异常情况来验证结论的可靠性。

8.语言和符号语言和符号是哲学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

哲学家需要熟练掌握语言和符号的运用技巧,以准确表达思想、概念和命题。

同时,他们还需要关注语言的意义和指称问题,以避免出现歧义或误解的情况。

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一、唯物论的方法论意义: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从根本上说,就是要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客观规律办事。

2、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也就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其一,在认识世界时,由于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我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透过现象认识、把握事物的规律。

其二,在改造世界时,我们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实践目的的需要改变规律赖以起作用的条件,从而限制和防止规律的有害作用,利用其有利作用。

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意义:2、把握矛盾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是客观、普遍存在的,要正视矛盾,不要回避矛盾;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全面地具体地分析矛盾;用不同方法解决不同矛盾是辩证法的基本要求,要用正确的方法去化解矛盾。

解决矛盾时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看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但要抓重点、抓关键、看主流。

(1)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的意义了解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对于我们自觉地利用矛盾的这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说明事物的发展不仅表现为“相反相成”,而且表现为“相辅相成”。

它还说明和谐作为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

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

社会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

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进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

哲学 方法论

哲学 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研究方法的学科,它探讨了哲学如何进行研究、如何建立论证和如何得出结论。

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哲学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中,人们关注的焦点主要包括哲学的起源、哲学的发展、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哲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首先,哲学方法论需要关注哲学的起源和发展。

哲学作为一门独特的学科,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希腊哲学。

古希腊哲学家们通过对自然、人类和社会等问题的思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体系和研究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哲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多样化的哲学流派和学派。

因此,了解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对于理解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其次,哲学方法论还需要关注哲学的基本特征。

哲学作为一门探讨人类存在和世界本质的学科,其基本特征包括抽象性、普遍性和系统性等。

哲学的抽象性体现在其对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考和探讨中,哲学的普遍性体现在其对于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思考和回答中,哲学的系统性体现在其构建和完善哲学体系和思想体系中。

因此,了解哲学的基本特征有助于深入理解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内容。

最后,哲学方法论还需要关注哲学的研究方法。

哲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逻辑推理、思辨分析、历史考察等多种形式。

逻辑推理是哲学研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方法,它通过对概念、判断和推理规律的研究,帮助人们理清思绪、明晰论证。

思辨分析是哲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它通过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分析,帮助人们揭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

历史考察是哲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它通过对哲学发展历程和思想传承的考察,帮助人们了解哲学的演变和发展。

因此,了解哲学的研究方法对于深入理解哲学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哲学方法论是一门研究哲学研究方法的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哲学的起源和发展、哲学的基本特征以及哲学的研究方法等方面。

了解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内容有助于深入理解哲学思想的本质和发展,为哲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支持。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高中政治《哲学》主要原理和方法论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原理:①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②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利用自然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人类改造自然的基础与前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不仅能够正确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②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①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其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具有不可抗拒性。

②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就要实事求是,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4、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指导实践活动,改造客观世界;也可以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甚至变害为利,为人类造福)方法论: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时,要坚持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

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

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

哲学原理方法论大全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反对:主观主义。

标志词:依据、根据、立足······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措施、计划等原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能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能动的改造世界,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意识,重视精神作用。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普遍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遵循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标志词:生态、环保、市场、生产、建设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凡物质必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凡运动必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方法论:坚持物质和运动的统一。

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观点的不变论和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而导致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正确对待主观的东西(经验、意识、思想)。

反对主观主义(教条、经验)。

哲学 方法论

哲学 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哲学方法论。

哲学方法论是研究哲学研究方法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哲学知识的获取、验证和表达过程。

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哲学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哲学方法论的研究中,人们探讨了哲学思想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哲学思想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如何得到验证。

本文将从哲学方法论的几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哲学方法论关注哲学知识的获取方式。

哲学思想的产生往往源于人们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思考。

哲学家们通过对人类经验、理性思考和观察的总结,形成了各种哲学理论和观点。

哲学方法论研究了不同哲学流派和学说的形成过程,探讨了它们的思维逻辑和论证方式。

同时,哲学方法论也关注哲学知识的获取是否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以及哲学思想的局限性和相对性。

其次,哲学方法论探讨了哲学思想的验证和评估问题。

哲学思想的验证需要依靠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实践经验的检验。

哲学方法论研究了不同哲学理论的验证标准和方法,探讨了哲学思想的真理性和可信度。

哲学方法论也关注了哲学思想的评估标准和价值取向,探讨了哲学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和外部适应性。

此外,哲学方法论关注了哲学知识的表达方式。

哲学思想的表达需要依靠清晰的逻辑结构和精炼的语言表达。

哲学方法论研究了哲学文本的写作规范和表达技巧,探讨了哲学思想的传播方式和效果。

哲学方法论也关注了不同哲学文本的风格特点和传播途径,探讨了哲学思想的传统和现代表达形式。

最后,哲学方法论还关注了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身。

哲学方法论的研究需要依靠逻辑思维和批判精神,探讨了哲学研究的范畴和问题,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方法和工具。

哲学方法论也关注了哲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探讨了哲学研究的趋势和前沿。

综上所述,哲学方法论是对哲学研究方法的系统研究,它关注了哲学知识的获取、验证和表达过程。

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对于理解哲学思想的本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有助于揭示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规律,而且有助于指导哲学研究的实践和方法。

哲学方法论的研究将继续对哲学思想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产生重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自然的奥妙与认识自然的方法一、传统哲学和社会科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哲学概况:1)西方传统哲学:古代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哲学;2)西方现代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本主义哲学、科学主义哲学;3)西方后现代哲学哲学进化树: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后背景;整个科学文化的理性背景(一)传统哲学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 1.自然观——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把握●就是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

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物质世界。

●唯心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精神或上帝的产物。

(a贝克莱:存在就是被感知。

b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慧能: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 客观唯心主义:朱熹、黑格尔。

●根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哲学可划分为两大观点: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处在永恒运动、变化、发展中的物质世界;自然界一切现象都是对立统一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自然界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基础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

(a荀子:凡以知,物之理也,可以知,人之性也。

b.休谟c康德)●人们对自然界的总的认识。

大体包括人们关于自然界的本原、演化规律、结构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方面的根本看法。

●自然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认识的基础,因而任何一种系统的哲学必然包含与之相适应的系统的自然观。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不只消极地适应而是积极地作用于自然界。

在这一相互作用过程中,人们形成了对自然界本质的认识。

因此,自然观既不象唯心主义所说的那样,只是人的思维的自由创造;也不象机械唯物主义所说的,只是思维对自然界的消极反映。

构成自然观基础的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只是自然界本身。

●任何时代的自然观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尤其与当时的自然科学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反过来,它又对自然科学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

●在历史上,最先出现的是神话形态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心主义自然观的对垒日趋明显。

唯心主义自然观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唯物主义自然观大体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形态:●在古代,人们基本上把自然界看作是一个普遍联系、不断运动的整体,由此形成朴素的自然观。

●近代科学深入自然界的各个细节进行孤立静止的考察,由此产生形而上学自然观。

●现代科学则日益广泛地揭示了自然界的各种联系,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展着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一科学的自然观对整个自然科学和哲学日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自然是什么?这是一个纯哲学的问题。

尽管我们常常是从经验科学(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但我们所回答的实际上是“自然的物理性质是什么?”或“自然的化学、生物学性质是什么?”而“自然是什么?”问的是:自然作为具有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诸多性质的整体,其本质是什么?它包含什么样的事物和过程?这是人与自然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决定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其他方面的理解。

反过来说,人类在不同文明阶段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最终都可以追溯到对“自然是什么”问题的解决。

为了展现这一逻辑的、历史的联系,我们将对自然观在西方古代、近代的演变做一个探讨。

最早对“自然”作哲学思考的是活动于古希腊伊奥尼亚的米利都城的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三位哲学家。

米利都哲学家思考的问题是:事物是由什么构成的。

他们一致认为,宇宙万物是由单一的物质性本原构成,而他们的任务就是去找出这个本原是什么。

泰勒斯认为本原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是“无定”(一种虚拟物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是“气”。

宇宙万物的生成、变化是物质性的本原“浓聚”或“稀散”的结果。

这种哲学是简单的、素朴的。

自发的唯物主义:中国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说。

把“物质”理解为自然界中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等。

●按照希腊古老的自然宗教传统,自然界是充满灵魂的。

这种观念被人类学家称为“物活论”或“万物有灵论”。

从文化人类学上说,“物活论”是原始人类基于对生命现象的自我体验类推自然的产物。

米利都哲学家们的思考正是在这一文化背景下开始的。

泰勒斯就说过,万物充满神(灵魂)。

据亚里士多德记载,泰勒斯把灵魂看作一种能运动的东西〔2〕。

因此,对于泰勒斯来说,一切事物都是由单一的物质本原(水)构成,本原之所以化生出万物,是因为它自身是能动的。

●这一点,阿那克西美尼表达得更明确。

他认为,本原(气)就是神,是不可测量的、无限的,并且在不断运动之中。

所以,气又被称为“精气”(pneuma,又译“普纽玛”,包含气息和精神两层含义)。

这样,米利都学派通过对流行的宗教观念的改造,在事实上肯定了本原不仅是构成事物的基本元素,而且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

●米利都学派本原学说的真正局限在于,它无法解释宇宙的秩序问题。

这一步是由另一位伊奥尼亚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跨出的。

●赫拉克利特认为,宇宙的本原是“火”,火化生万物依据的是“道”(logos,又译“罗各斯”,有规律、理性、语言、尺度等多重含义)。

●“道”是本原火所固有的属性,火按照它自身的“道”燃烧、熄灭,生成万物,而由火产生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普遍地遵循“道”。

●至此,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完整的自然观告以形成。

其主要内容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由单一的本原生成的;本原不仅是构成自然事物的元素,而且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和事物间秩序的赋予者;由本原产生出的自然界是充满内在活力和秩序的整体。

●从泰勒斯的“灵魂”到赫拉克利特的“道”,一个视自然界为生命机体的哲学隐喻逐步确立。

伊奥尼亚时代以后的哲学家把自然的内在生命力称作“宇宙理性”或“世界灵魂”(nous,又译“奴斯”)。

古典时代的希腊哲学认为,自然界是由“质料”和“形式”两种原因造成的,质料是构成自然事物的原始物质,形式是自然事物存在、运动和目的的来源。

对于任何自然事物,质料和形式都是同时存在并起作用的,因为自然界本身是一个生命机体,它不仅是被创造者,同时也是创造者。

●这种有机论的自然观贯穿于希腊哲学发展的全过程,并通过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深刻地影响着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自然哲学。

有机论的自然观,在希腊以外其他古代民族的文化中同样存在着,如中国道家的自然观、印度佛教的自然观等等。

这些古老的自然观,尽管表述形式不同,但在视自然为充满内在活力和生机的整体这点上却是一脉相通的。

有机论的自然观以及由对自然的认识导致的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以观念形态保存在古代的哲学中,同时作为现实的文化行为又体现在人类的实践中,对于古代文明(原始文明、农业文明)时代人类的生存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大约在16世纪到17世纪,一种与希腊自然观相对立的新的自然观开始兴起,并迅速取代前者占据主导地位。

●希腊哲学家认为精神在自然之中,是自然界固有的,而新时代的哲学家则认为,精神是自然之外的“超越者”,即“上帝”。

上帝设计出一套原理,把它放进自然界并操纵自然界运动,而自然界本身完全是被动的、受控的,它仅仅是一架“机器”。

这种新的自然观被称作机械论的自然观。

●机械论自然观的经典表述是笛卡尔的二元论。

笛卡尔认为,自然中同时存在着两个实体:心灵和物质。

它给实体下的定义是:“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依赖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

”〔3〕在笛卡尔看来,心灵和物质作为平行的实体互不依赖,互不决定,互不派生。

●在这一点上,笛卡尔的二元论依然承袭着希腊自然哲学的知识范式,但两者的实质内容有着根本的差别。

在希腊,心与物、形式与质料在自然这个生命机体的统摄之下是直接同一的,因而希腊哲学的主流始终是一元论的。

但是,笛卡尔认为,只有上帝才算得上实体,物质和心灵都依赖于上帝。

他称上帝为“绝对的实体”,称物质和心灵为“相对的实体”。

这样,借助于“上帝”,笛卡尔从形式上保全了他的哲学的完整性。

●笛卡尔的二元论遭到了斯宾诺莎的批判。

斯宾诺莎认为,只存在一个实体,就是上帝。

他给实体下的定义是:“实体,我理解为在自身之内并通过自身而被认识的东西。

换言之,形成实体的概念,可以无须借助于他物的概念。

”〔4〕在他看来,按照实体的定义,物质和心灵不可能是实体,而只能是实体的属性。

实体是无限的,因而有无数的属性,但为人们所能知的只有两个:广延和思想。

●斯宾诺莎以后,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等人也力图克服机械论自然观的缺陷,重建有机论的自然哲学传统,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事实很明显,希腊自然观的历史合法性已不复存在。

从15~16世纪的科学革命和宗教改革运动起,到以牛顿力学的诞生为标志的近代科学体系的确立和基督教神学世界观的崩溃,古代和中古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有机论自然观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已被彻底瓦解了。

无论哲学家们做何种努力,古老的自然观也不可能获得它的近代形式。

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上帝”是希腊和中世纪自然哲学传统的最后返照。

然而,这个“上帝”即不具有“宇宙理性”的那种与自然界同一的生命活力,也不能像基督教的“上帝”那样承载丰富的信仰内容;它只是一个逻辑上的设定,一个空洞的概念。

与此同时,一种以科学主义为特征的世俗化潮流成为新时代的主导精神,而机械论的自然观正是这一时代精神的体现。

●培根的《新大西岛》和霍布斯的《利维坦》就是对未来机械社会的构想,它们是现代工业社会的雏形。

这样,在犹太—基督教传统中有其根源、文艺复兴晚期开始浮现的“控制自然”的观念,通过机械论和理性主义的奇妙结合,终于获得了完整的哲学形式。

“控制自然”的观念与新兴的以追求财富为目的的资本主义精神一起构成工业文明时代的意识形态。

●从19世纪后期起,由于生命科学的发展和物理学的革命,西方思想界对机械论自然观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这一旷日持久的批判潮流为现代环境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哲学前提。

●机械论的生命概念在19世纪受到了来自生物学的挑战。

19世纪被科学史家称为建立生物科学自主性的时代,生物学从此成为既独立于物理学或物质科学又独立于精神科学的专门体系。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生物圈”概念的重新界定和“生态系统”概念的提出,全球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之间的关系和连续性才真正得到确认。

●另一股批判力量源自物理学领域的革命。

机械论自然观是建立在近代机械力学的基础上的。

从机械力学的观点看,世界是由运动着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的。

物质粒子是永恒的,即在物理学意义上不可分和不毁灭。

它的最基本性质是不可入性,因此,在任何给定的时刻,它占据固定的空间。

整个自然界就是运动着的物质粒子在空间中相互作用的结果。

●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物理学关于质量、空间、时间、能等概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机械论依据经典力学所假定的稳定性被否定了。

二、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按照传统的物质本体论的观点,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观点”,即“对世界总体的认识”,或“对世界的总体性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