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C 2—1 5 /N Nl 32
实
验
室
科
学
第l 5卷
第 3期
2 1 6月 0 2年
LABORATORY
S I C ENCE
Vo.1 No 3 1 5 . Jn2 2 u . O1
现代交换技术实验 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程文清 ,鲍 慧 ,车辚辚
0 10 ) 703 ( 北 电力大 学 电子 与通信 工程 系,河北 保定 华
教学 , 使学 生进 一 步 消化 吸 收课 堂 上 所 学 的理论 知 识 ; 深对 各种 交换 方 式 以及 呼 叫处 理 等 基 本 原理 加
的理解 ; 握各 种实 用 交换技 术 的基本 原 理 和方法 ; 掌
得 了较好 的教 学效 果 。
1 实践 教 学 内容 设 计
实 验 内容 的选 取 以 突 出原 理 、 注重 教 学 内容 的
e p rme t lt a h n t o s x e i n a e c i g meh d
CHENG e —q n W n i g,BAO i CHE Li 1n Hu , n一 i
( e at n f l t n n o mu i t n E gne n ,N r hn lc cP w rU iesy D p r t e r i ad C m nc i n ier g ot C iaEet o e nvri , me o E c o c ao i h i r t
K e o ds: s th n e h oo ; smu a in; s fs th yw r wic i g tc n lg y i lt o o wic l
交换技术是通信 网的核心技术 , 现代交换技术 课程是通信与信 息类 专业必不可少 的专业基础课 程 。该课程涵盖了交换 的整个历程 , 讲述 了 目前所 有 的主流交换技术。学好该课程 , 有助于学生理解 目前 的各 种交 换机 制式 、 交换 方 式 , 而掌 握 交换机 从 的工作 原 理 _ 。为 了配合 “ 代交 换技 术 ” 程 的 l J 现 课
交换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
交换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探索作者:陈美娟,张颖,杨国民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第1期陈美娟,张颖,杨国民(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摘要:“交换技术”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一门重要的主干专业课程,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课程也应不断更新。
研究性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
针对课程目前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对课程的研究性教学进行了探索,以交换技术发展为线索梳理了课程内容,以分层结构说明了通信网络的演进,探讨了支架教学法在课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交换技术;研究性教学;教学改革;支架教学法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1-0125-02基金项目:“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研究性教学模式的探索(JG00213JX66),基于RFID的物联网实验平台的研制(2013XZZ04)作者简介:陈美娟(1971-),女,陕西乾县人,副教授,硕士。
目前主要工作是交换技术类课程教学和泛在网络协同资源管理研究。
引言“交换技术”是理工类本科院校特别是通信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课程涉及内容广、概念多。
由于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通信网络技术的不断涌现,必须有机结合新技术更新教学内容。
为了适应发展的新要求,本文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探索了“交换技术”课程的研究性教学方法。
一、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虽然我们对课程也进行了教学改革研究,但当前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1)交换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课程内容没有得到及时更新,不能体现出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
(2)教学大纲调整,课时不断减少,一方面教材内容不能全部讲解,另一方面新技术介绍肤浅。
(3)课程内容多,采用何种教学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研究性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改革探索研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指导学生选择与学生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使学生在独立的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吸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新颖的经验和表现具有个性特征的行为,从而提升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教与学互动的实践活动。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
高中信息技术《数据交换技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掌握数据交换的两种基本方式: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
3. 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作用。
4. 学会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和操作。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实际应用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及作用。
2. 利用对比法,让学生明白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区别和应用场景。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讲解数据交换技术的实际应用。
2. 制作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对比表格,方便学生理解。
3.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进行分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
2. 讲解: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讲解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及应用。
3. 分析:让学生分析实际问题,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进行解决。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数据交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数据交换技术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延伸1. 介绍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其演变过程。
2. 探讨数据交换技术在未来通信领域的发展趋势。
七、教学案例1. 以一个具体的数据交换应用场景为例,如电子邮件、电话通信等,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数据交换技术。
2. 分析案例中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原理和过程。
八、课堂互动1. 设计一些有关数据交换技术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能更好地运用数据交换技术解决问题。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选取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分析其数据交换技术的应用。
现代交换原理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poiesc p nep r et r et tru hteid pn etn oa o lt r ,t a ut a u et a w r rvd uhoe x ei n o cs hog e ed n n vt npa om ic nclvt s d n’ t m ok m p j , h n i i f i et Se
a i t n i r e r v eta h n f c. n a d t n wec oc e l t n o ao ye vr n n a et e r n mai no d r oi o e t c i gef t I d i o , h i er ai i a db r tr n i me t oh v oy o t mp h e e i sc o t h c u s s i s r l i l y t e c mp e i ft e s s m fta h n . s a c r i g t e e p rme tlc n i o , o r e , t u ey smp i o l xt o y t o c i g At a t c o d n o t x e i n a o d t n we f h y h e e l h i
s ii a dp a t e p a t a i t . p r n r ci r cil a l y t c c b i
K y r s Mo e w thn r cpe e wo d d m s i igpi il c n
T a hn fr e c igr o e m
中 图 分 类 号 G7 2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 号 10 0 — 1 5 27 9 69
Ex l r t n a d Pr c ie o h d r t h n i cpe Te c ig p o a i n a t f e Mo e n Swi ig Pr i l a h n o c t c n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 (2)
交换技术第二版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实现数据转发和路由选择的基础。
业界对于交换机及其应用不断创新,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因此,在开设交换技术课程的教学中,要不断关注最新技术和最新的发展趋势。
本教学设计是针对交换技术第二版的课程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二、教学目标1.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学习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3.掌握交换机的运行原理和配置方法。
4.能够设计并实现基本的交换技术实验和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熟悉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3.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4.能够运用交换技术解决网络通信问题。
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法交换技术课程是基础课程,教师在课堂上主要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实验教学法交换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课程,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验课中,教师通过组织学生设计和实现一系列实验,让学生深入了解交换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交换运行原理和配置方法,以及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是评估学生理论水平和基本能力的重要方式,主要测试学生对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实验报告学生在实验课中完成实验后,要编写实验报告。
通过评估学生实验报告,检验学生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功能和应用,以及运用交换技术解决网络通信问题的能力。
课堂表现教师平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听课态度、课堂提问和互动能力等方面,以此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参与度。
六、总结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基础课程之一,本教学设计主要围绕交换技术第二版的教学内容,从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于交换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变得日益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交换技术基础。
而要想获得这样的能力,就必须得到良好的教育与培训。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以及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我们有必要对交换技术基础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与研究,以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我们需要明确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具备一定的交换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能够熟练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方法,能够独立进行网络设备的配置、调试和维护,能够应对各种网络故障和安全问题。
这些能力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也具有重要的国家意义,因为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而交换技术是信息技术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交换技术基础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出大量专业人才,也可以提高国家的信息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我们需要对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内容进行科学的设计。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交换技术的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交换技术的常见设备和设备配置方法、交换技术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技术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知识都是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能力。
我们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进度来设置一些选修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空间,以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在设置教学内容的我们还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能力的培养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提高。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交换技术基础知识,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需要积极探索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有效方法。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需要引入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我们可以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利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软件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设计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设计导言现代交换技术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基础技术之一,也是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课程。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交换机、路由器等网络设备的基础知识与应用技能,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与协议,为日后的就业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时代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
本文就现代交换技术的教学设计作一些探讨和思考。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的现状目前,在大多数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现代交换技术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交换机、路由器、局域网、IP协议以及VLAN等基本知识点。
教学方式主要以理论授课为主,辅以PPT或实验演示等形式。
在考核方式上,一般采用笔试的方式进行。
然而,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对实际操作的实践经验,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掌握程度不高。
另外,传统的教学模式由于无法适应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和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教学效果逐渐下降。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设计思路为了更好的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我们要创新教学设计思路。
以下是几点参考建议:1. 推崇课堂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有互动性,这使得学生缺乏参与感,学习兴趣难以激起。
因此,我们可以采用交互式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直接参与到学习中来。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做一些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2. 强调实践操作现代交换技术属于比较实用的技能类学科,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操作的能力训练。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验室和虚拟实验室等资源,引导学生进行一系列的实践操作,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引入案例教学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入案例教学,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
教师可以运用网络模拟软件或者真实网络环境,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组网方案,让学生进入真实的网络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相较于纯理论的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交换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和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换技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中,学习和掌握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对交换技术基础的教学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教学内容过于理论,缺乏实践操作的机会;教学方法单一,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缺乏对实际案例的探讨和分析,导致理论和实践脱节等等。
为了提高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必要对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提升。
本文将对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教学的思考。
结合教学方法的探讨和案例分析,旨在为交换技术基础的教学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和解决方案,以期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能力的培养。
1.2 研究意义交换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网络中数据的交换和传输,是网络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
在当今信息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交换技术基础的教学也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意义在于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网络通信原理,理解数据在网络中是如何传输和交换的,从而为他们今后的网络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针对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的研究和探讨,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培养学生的网络通信技术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
研究交换技术基础教学还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通过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交换技术基础教学,将有助于推动网络通信领域的发展,促进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社会的信息化进程。
2. 正文2.1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交换技术基础是计算机网络领域中的重要内容,是网络通信中数据交换的基础知识。
在目前的教学实践中,交换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交换技术教学心得
3中国科教创新导刊中国科教创新导刊I 2008N O .25C hi na Educa t i on I nnov at i on H er al d 科教论坛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位新老师,我对大学的教学工作满怀期待,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两年的教学工作对于我来说已经不新鲜不陌生了,但是两年的教学工作也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要我用毕生的时间来学习研究的,每天每时每刻出现的新问题都值得我去学习、研究、领会,并最终得以应用。
我讲授的是《程控交换技术》这门课程,它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课,它的理论性不像其他专业基础课那样强,但是该课程囊括了通信、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所以其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这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这些知识在该课程中相互交织、渗透并形成一个完整系统,要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在一起,就应该把相关的知识吃透,讲课时环环相扣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通信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所以讲授这门课程时,不仅讲授课本内容,还要以课本理论为依托,适当补充课外新知识,让学生们及时了解世界通信的新动向,引导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思考及探究。
以下是我针对《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这门课程的特点总结的教学心得体会。
抓住特点,总结规律。
每一门课程都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当今通信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和它的商业需求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讲解交换技术从最初的人工交换到现在软交换的使用时,不仅要学习每种交换技术,更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它。
如从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我们使用了机械电磁等技术;再以后大规模继承电路出现了,计算机出现了,出现了P C M 编码,所以相应的程控制电路交换机出现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满足于语音通信了,要求要有数据通信,所以分组交换应运而生了;后来我们的通信线路质量提高了,出现了同轴电缆、光线,这就促使交换技术向前发展,这样帧中继、A T M 信元交换、光交换诞生了,自动交换光网路也出现了;技术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随着人们对3G 、4G 、NGN 的研究,软交换的概念被提出,目前也早已应用到部分通信网络的改造。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研究与探讨
程、 教学方法、 考核 方式、 教材选 用、 保证该课程 的先进性等 多方面 内容进 行相 关教 学探 索, 提 出应 合理地 组织教 学 内容
和采用适 当的教 学方法, 将基础理论教 学和 实际应 用有机 地结合 , 以激发 学生对该课 程的学 习兴趣 、 科研 兴趣 , 培养 学生
的 学习能 力、 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 的能 力。 关键词 :现代交换技 术 ; 教 学 内容 ; 教 学方 法; 能力 中图分类号 : G 6 4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1 6 7 2— 9 6 1 7 ( 2 0 1 3 ) 0 2—0 2 5 3— 0 2
根 据对 该课 程所 属 的通信 专业 发展 趋 势和行 业 市 场 需求 变化 的长 期跟 踪 与 调 研 , 确 定 了该 课 程 的 教学
通信网络部分主要讲解网络的基本组成及其拓扑 结构。在讲解通信网络基本原理的基础上 , 通过对公 网和专网的网络组成 的比较 , 明确通信 网络组成的三
一
信令网部分主要讲解信令的功能、 分类 、 工作原理 和工作过程。在讲解该原理的基础上 , 通过对实际应用 的分析 , 明确 NO . 7信 令系统 网的结 构及其实 际配置 。 终端设备部分主要讲解 电话机 的功能 、 基本组成
和H D1 3型话 机 分 析 。通 过 对话 机 的基 本 组 成 、 话 机
相关电路的分析, 以及对 H D 1 3 型话机的组成分析 、 工 作过程分析及故障分析等加强对话机的应用分析。 程控交换部分主要讲解程控交换的软件和硬件的
原理 , 并通 过对 实 际设 备 的 硬 件 和数 据 库 的 配置 分 析 和故 障分 析 , 强 化对 该理论 的应 用分 析 。 数 据交 换包 括 分 组交 换 、 帧 中继 、 A T M、 I P O VE R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多层次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思考
872019年5月总第313期ISSN1672-1438CN11-4994/T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多层次教学实践的改革与思考谢艳辉 王丽丽鲁东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摘 要: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
交换作为通信网络的核心,目前已越来越多地融入更多先进的技术。
针对现代交换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笔者长期从事本门课程教学的基础上,从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以学生为本,使学生的学习内容紧跟交换技术的发展,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关键词:现代交换;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作者简介:谢艳辉,工学硕士,讲师;王丽丽,工学博士,教授。
基金项目:鲁东大学教改项目“以专业能力为导向的通信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优化及改革实践研究”。
交换技术是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交换的内涵影响着整个通信网络结构的发展变化[1]。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通信网络的交换技术不断发展,各种交换技术层出不穷,内容众多[2-5]。
交换技术总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向软交换技术过渡。
本文针对现代交换技术课程,在课程涉及知识内容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涌现的背景下,结合笔者多年的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针对社会人才需求、专业培养目标、学生情况等,从课堂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及教学模式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1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特点现代交换技术为我院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学习现代交换技术,对了解整个通信网络的结构具有决定性作用。
本课程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交换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不断涌现,课程内容需要紧密结合新技术及时更新,体现当今社会的实际需求;(2)课程涉及多种交换技术,主要体现为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 交换、IP 交换、MPLS 、软交换和光交换等;(3)与本课程相关的前序知识涉及多门通信专业课程,内容较多且较繁杂;(4)课程的应用性强,需要将现代交换技术的课程内容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5)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提高,教师不仅要进行理论教学,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做到书本、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融会贯通。
《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教学反思
《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教学反思在经历一学期的学习和教学后,我对《交换与路由技术》这门课程进行了深入的反思。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不仅对交换与路由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首先,作为一门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我认为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理论讲解来介绍交换与路由技术的原理和概念,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理论与实际应用的融合不够紧密,缺乏实践经验。
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增加实验课和实践操作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交换与路由技术。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有所欠缺。
在笔记本电脑和智能手机普及的当下,学生们往往容易受到外界干扰,无法专心听讲。
因此,我打算在未来的教学中创设更加互动和参与的方式,比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我也会更加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及时解答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课堂教学与学生个体差异的有效匹配。
另外,我意识到在评估学生学习成果时应更加全面和客观。
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主要通过考试和作业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学生们普遍反映这种评估方式对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有所不足。
因此,我认为可以引入项目实践或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们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交换与路由技术,从而更全面地评估他们的学习成果。
此外,我还需要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交换与路由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演进。
因此,我要持续关注最新的技术趋势和行业需求,及时更新和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们。
总的来说,通过对《交换与路由技术》课程的反思,我意识到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需要有所改进,并且要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
通过这些改进和努力,我相信《交换与路由技术》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会得到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学习成果也会更加显著。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交换技术已经成为计算机网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换技术是指利用交换机对数据包进行交换和转发的技术,在计算机网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在大规模的网络中,交换技术的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整个网络的运行效果。
对于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了解和掌握交换技术基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交换技术基础的教学思考与研究进行探讨。
一、教学内容与目标在进行交换技术基础的教学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内容与目标。
交换技术基础主要包括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的分类与特点、交换技术中的虚拟局域网、交换技术中的链路聚合、交换技术中的单播、多播、组播等内容。
教学目标主要包括学生能够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概念、了解不同类型的交换机及其特点、能够设计和配置虚拟局域网、了解链路聚合的原理和应用等。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对交换技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为日后的网络规划、设计和维护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针对交换技术基础的教学,教学方法和手段至关重要。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授、实验操作和课后习题练习。
在课堂讲授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以及介绍不同类型的交换机和其特点,让学生对交换技术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在实验操作环节,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交换机设备来了解其配置和管理方法,加深对交换技术的理解。
而课后习题练习则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
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还可以借助虚拟实验平台,模拟实际的网络环境,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还可以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实际的网络环境中解决问题,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结合互联网资源,寻找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例如网络课程、视频教学等,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知识,激发学习兴趣。
在交换技术基础的教学中,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灵活运用将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的认识与思考
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的认识与思考◎裴佳漫引言:基于互联网发展背景下,信息化技术在群众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各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多项技术融合条件下,促进计算机技术与数据通信技术以新的形式呈现,适用范围较广、功能强大,只需考虑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应用原理,就能保证此项技术综合优势在各领域中充分突出,实施成效与预期目标相符,成为信息交换、传输、共享等重要技术手段。
一、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原理计算机网络是由计算机联系完成,主体内容是通信子网,经所创建的网络系统,能把资源子网进行规范操作,分别设置不同节点,但所应用的链路相同,在不同节点中转接与访问,有较强的连续性,所呈现出的链路也分为物理链路、逻辑链路两者。
其中就特殊的逻辑链路,是因其较复杂,由单模多模光纤、无线、双绞线等组成,在网络结构构建时均是由计算机联系完成,以此满足信息传输与共享要求。
此外,在计算机正常运行状态下事业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要重点考虑各网络设备间的协作关系,通常情况下,重视信息资源传输与共享,因整个环节中所包括的工作内容与传输要求较多,如:软件、信息通道、数据等,考虑实际需求可增设多台计算机设备,在网络条件下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信息数据传输与共享工作,有效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二、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发展历程随着我国光通信技术快速发展,为我国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创新发展带来巨大影响,通信企业抓住创新时机,能在网络通信发展过程中深度探究其各阶段的发展实况,目的是把其优势最大化呈现,分析其在各阶段发展中的不足问题,编制相应的解决方案与防控措施,强化系统结构完整性,能为信息交换提供有利条件。
对此,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发展历程内容分析,主要从三方面展开探究:第一方面,电传输及交换阶段。
出发点立足与传统通信技术实践应用方面,因此阶段的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待成熟,多包括的技术手段、系统功能等均处于发展初期。
在此阶段所呈现出的成效也比较显著,能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创新与拓展,无论是技术手段还是功能设置等,均为网络数据通信交换技术后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3年《数据交换技术》教学反思
(数据交换技术)教学反思如何才能更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肯定的信息能力以解决自身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这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究,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结合(数据交换技术)一课的设计与展示,反思如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现有教材中关于(数据交换技术)这一结点的教学内容相对简单、枯燥,理论性很强,如果完全依据教材内容,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因此,我采纳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实效。
问题情境:周末,班级组织同学们参观博物馆,由学校出发,目的地为博物馆,同学们思考一下可以有几种出行方案,并分析每个方案的特点。
学生制定并分析方案: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切口,引导学生进行解决和分析,并将此方案作为本节课类比新知的主线,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原理生活化,更易于学生掌握。
二、围绕出行方案、类比学习新知本节课由问题导入,设定了三种方案,这三种出行方案与数据交换的三种技术相类似。
因此知识点的推动由方案的分析逐一类比,做知识迁移,以便让学生更快更高效地掌握新知识。
图片三、灵敏多样教学方法、逐渐推动教学内容依据课程内容特点,我将三种交换技术分别采取三种授课方法,比拟简单的“电路交换技术〞采纳“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自学为主体,教师适当引导的方法,完成第—局部教学内容;第二局部“报文交换技术〞,采纳教师讲授法,直观演示讲解;第三局部“分组交换技术〞是本节课的难点,采纳学生小组活动〔角色扮演〕与教师稳固讲解相结合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通过任务驱动、教师演示讲授、小组探究、观看技术开展史视频等环节,让学生直观了解交换技术开展的历程,切身感受技术的更新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庞大变化,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制造能力。
四、小组探究游戏环节、情境模拟数据传输此环节通过“诗词接力〞活动,情境模拟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以“小包〞的方法传输,将学生分成红队和蓝队两个小组,分别制定按序收发诗词和随机收发诗词的行动路线,展示两种方法的工作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在现代社会中,科技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科技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着很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也必须跟随科技的步伐进行更新和改革。
目前,很多国家的教育机构已经开始探索并开展了交换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
交换技术基础课程是一种旨在培养学生交换技术能力的教育项目。
有了这门课程,学生们可以学习程序设计语言并掌握软件开发的方法和技能,从而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与技巧。
教学方法的选择很重要,这需要告诉我们如何有选择地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学生自愿学习交换技术的目的。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问题或案例来引导学生发掘知识、积累经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提高学生整体的掌握能力。
2.变革教学法变革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互动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旨在开发学生的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学习形式组合(如探究式课堂、研讨会、团队学习等),让学生在同伴互助中,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3.项目化学习法项目化学习法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并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的教学方法。
通过组织学生完成实际项目,突破单一学科、纵向教学的固有限制,形成打破一切重围、横向联接的开放式学习体系。
通过课程项目的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中的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发展学生的交换技能和协作能力,同时拓展学生的人际交往、沟通、表达、解析等潜力,实现全面发展。
4.处境教学法处境教学法是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模拟或创造,来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
它既能拓展学生的视野,又能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会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更有实际意义。
例如在交换大赛中,学生需与同学分组合作,完成分工合作,同时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和掌握不同交换技术的基本原理,进行代码编写以及测试等多个环节,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交换技术能力和合作意识。
交换技术课程教改研究
交换技术课程教改研究1引言“现代交换技术”作为通信工程专业的必修课,覆盖了当前电信市场的多种交换技术,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抽象概念多,知识体系繁杂。
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交换技术和通信网有机结合,从通信网的视角,阐述各种交换原理,并融入通信新技术和新应用,效果较好。
但如何在原有理论和内容基础上,使教师充分发挥“教”的角色,运用多元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主动性和研究性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仍是专业课教师需要深入探索和不断研究的课题。
2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实践2.1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开放性教学资料优秀教材选用对课程体系的构建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们持续调研、跟踪国内外同类优秀教材并进行内容评估,已形成一套合理的课程教学体系。
通过建设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案及课程内容规划、多媒体课件、实验指导、试题库以及重要知识点的flash原理演示等,允许学生上网开放使用,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网络自主学习和消化课程内容,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学生可在课后借助重要知识点的flash动画演示,再次消化和理解课堂讲授的重要原理。
同时鼓励教师紧密跟踪通信新技术发展应用,在传授课程教学的经典理论知识基础上,及时将本学科最新技术发展和应用引入到课堂教学,保证了教学内容的经典性、先进性和前瞻性。
2.2改革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该课程内容较抽象,覆盖知识面广,涉及多种交换原理机制,学生理解和把握的难度较大。
为此,采取了多样化教学模式和方法,贯穿教学组织全过程,包括课堂讲授、原理动画演示、课堂练习、案例讨论等多种形式。
课程讲授中,任课教师担当了教学设计者、组织者与协调者的角色,不仅注重常规的授课内容架构、逻辑性、衔接性,还强调课堂信息量、组织活动和互动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掌握基础理论并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其中,课堂教学摒弃了现行的多媒体课件单一讲授模式,采用多媒体和板书相结合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交换技术基础”教学思考与研究作者:赵红梅唐燕张蕴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9年第14期摘; ;要:“交换技术基础”是通信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
文章认真分析了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交换技术基础”课程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的情况、课程特点以及最终培养目标,从甄选教材、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紧跟行业发展步伐、课程信息化建设、综合考核等方面进行探索和优化,促进课程的综合性改革。
关键词:交换技术;教学;应用型大学通信网络在全球迅速发展,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随着通信网络规模的逐步扩大、通信技术的不断演进,当前信息通信技术正处于系统创新和智能引领的重大变革期,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技术方面持续突破,推动人类社会加速步入智能时代。
随着4G技术在我国的融合发展和5G技术的快速崛起,整個通信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机遇与挑战。
通信行业高速增长的大背景将会为通信工程的市场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对于应用型大学来说,需要结合国内外的实际需求,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同时,要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为我国通信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保障。
“交换技术基础”是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很重要的一门必修课,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电信网、计算机网、移动通信网和下一代网络等相关的各类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并对推动通信网演进和融合的新技术进行讨论,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课程,综合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移动通信网络”和“计算机网络”等课程的知识[1]。
1; ; 当前存在的问题1.1; 整个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课时短目前,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交换技术基础”课程,共32课时,课程内容如下:(1)传统电信网络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和异步传送模式(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ATM)交换。
(2)正在应用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软交换技术、IP多媒体子系统(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技术、多协议标签交换(Multi-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和计算机网络的协议等。
(3)后续将大力推广的交换技术。
光交换等。
(4)下一代网络(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
使用电信保障,可运营的下一代网络。
课程内容抽象,覆盖面广,涉及多种交换原理机制,在这么短的学时内,无法对所有内容详细地进行阐述,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比较大。
1.2; 学生基础薄弱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基础相对薄弱,通信理论和知识背景欠缺,对技术本身理解不透彻,又没有很好的学习方法,很多知识点和理论之间的联系都没有去仔细探究。
遇到难题只会一味地抱怨,或者直接放弃。
即使考试得高分的学生,有的对课程也是一知半解。
教师课堂教授的内容很多,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却很少[2]。
1.3; 课程内容与行业结合度不够紧密课堂上讲授的内容与通信行业的应用结合不够紧密,课程的实验内容比较陈旧,现有的实验项目难以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动手能力。
通信行业是一个信息化程度高、发展迅速、日新月异的行业,单纯的理论讲授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不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亟需补充与行业紧密结合的教学资源。
学生的学习动力大部分以就业行业需求和价值为导向。
教师又脱离企业生产一线,不能及时、准确地把行业最新的动态传达给学生。
1.4; 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由于传统教学资源的约束,教学缺乏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支撑,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学生习惯于听教师讲授,缺乏持续的自主学习动力;教师受讲授的课时和地点限制,教学模式呆板,课后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
这种传统的培养模式难以适应现代信息化发展的需要,难以适应通信行业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缺少有效的教学过程管理和控制措施,基于信息化发展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为当前一线教师的首要工作。
1.5; 课程安排不合理课程一般安排在大二下学期或大三上学期,课程与找工作、考研等学生的一些重要事务冲突。
部分同学放松或舍弃了专业课程的学习,很多课堂的到课率都不高或者课堂上专注于高数、英语等其他考研课程的学习。
课程考核方式不完善,过度重视期末考试。
不利于专业知识体系的掌握,很多学生习惯于考前背诵、划范围、讲重点,有的教师甚至把部分考题当成考前摸底,虽然卷面成绩很好,实际这种行为耽误了学生,并不可取[3]。
2; ; 改进措施和方法改进措施和方法可以参考其他院校的教学改革成果,针对“交换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应用型大学学生的学习情况。
为更好地提升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需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尝试,主要考虑从下面几点进行改进。
2.1; 在有限的学时内传授给学生更多基础知识首先,选择合适的教材是关键,教师应选择符合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课程教学体系的教材,例如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南京邮电大学糜正琨教授编写的《交换技术》。
其次,教师需要能够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丰富教学资源。
对于陈旧的、过时的技术简略讲述,对于正在使用的技术详细讲解,对于未来可能产生的技术补充讲解,并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参与。
教学内容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关键指标。
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教学内容、认真备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率。
最后,教师要能够抓住主线,帮助学生理清、理解和消化大量的通信术语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比如根据交换技术产生的先后顺序,区分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X.25,ATM交换等交换产生的背景以及各自的特点。
弄清楚实交换、虚交换的区别以及对应的应用[4]。
2.2; 针对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学生学习的情况进行教授(1)教师应能够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课堂上有效接收大量的信息。
教师应该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构建新知识的平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构建新的知识经验。
教师备课时,一定要仔细梳理好各种交换技术的逻辑关系和呈现方式,找出最便于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新知识的授课方式。
(2)人的记忆有一定的规律,为了使学生能够对交换技术的特点、性质等达到识记、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引导学生一起进行前后知識点的总结、归纳和对比,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2.3; 高校教师应主动学习、提升自己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师应该与时俱进,终身学习,主动拥抱信息技术,学习掌握最前沿的课程相关新技术,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质,权衡好教材、大纲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灵活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扩充或删减。
讲授新增课程的研究热点、规范、技术、应用和个人的研究成果等,努力为学生讲授与行业接轨的内容,保证课堂内容的经典性、时效性和实践性。
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知识难点、重点的认知。
实验方面,充分利用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新建的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综合实验室,在保留原有的交换基础实验上,设计综合型、创新型的实验项目。
每个学生的实验内容根据学号设计微小的区分。
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独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5]。
2.4; 改进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随着《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计划”》的颁布,教师也将紧跟时代,努力为学生创设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提升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云上提供大量开放性教学资源,采用“慕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巧妙设计问题,既能抓住学生的探究心理,又能及时、准确地跟踪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采用论坛、微信和QQ群定期开展课程相关的开放性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线下的互动。
利用“翻转课堂”,由传统的、单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方式。
鼓励学生参加科技设计和学术研究竞赛,增强学习的氛围。
2.5; 综合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为综合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实验成绩、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分别占20%,20%和60%。
实验由学生个人独立完成,教师负责实验过程的监督、实验结果的验收和打分,学生最后提交实验报告。
杜绝没有做实验的学生浑水摸鱼,更有甚者直接拷贝其他同学实验报告的情况。
平时成绩包括到课情况、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以及网络学习情况。
极力改变以往仅凭一张试卷进行评价的方式,强化过程性学习和评价。
一定程度上杜绝学生“临死抱佛脚”的现象。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 ; 结语“交换技术基础”作为一门重要的必修课,整体的内容比较繁多复杂,而且新技术还在不断地更新变化中。
本文针对应用型大学“交换技术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多点粗浅的改进建议,在笔者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课堂的效果、学生的教评和考试的成绩,发现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了一定的提高。
由于通信行业不断前进发展的特征,教师还需要不断地对课程进行充实、对教学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造。
[参考文献][1]糜正琨,陈锡生,杨国民.交换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2]吴冉,杨恒,方伟伟.《现代交换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J].现代计算机,2017(8):10-12.[3]彭荣群,刘刚,付秀花,等.“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综合改革和思考[J].科技视界,2018(6):86-87.[4]罗国明,沈庆国,张曙光,等.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M].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5]崔东艳.《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6(2):9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