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科学知识要点
小学生科学小常识份
![小学生科学小常识份](https://img.taocdn.com/s3/m/eda2998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9e.png)
小学生科学小常识(8)份小学生科学小常识 11、不乱扔垃圾。
2、节省纸张,回收废纸。
3、及时举报破坏环境和生态的行为。
4、一__用。
5、自己不吸烟,奉劝别人少吸烟。
6、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
7、反对奢侈,简朴生活。
8、不使用非降解塑料袋、快餐盒。
9、随手关灯;随手关水,节约用电和用水。
10、不乱扔废电池。
11、多种树。
12、不购买野生动物制品。
13、避免旅游污染。
14、自觉参与环保行动。
15、__环保募捐。
16、关注__有关环保的报道。
17、认识环保标志。
18、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19、少吃口香糖。
20、__义务劳动、清理校园。
21、双面使用纸张。
22、阅读和传阅环保书籍、报刊。
23、优先购买绿色食品。
24、利用每个绿色纪念日宣传环境意识。
25、节约粮食小学生科学小常识 2一、防不当的御寒方式。
喜欢时尚的年轻人在出入室内外温差较大的环境时,必须注意及时添减衣物。
下雪天,不能为追求时尚,露腿或穿着单薄。
同时注意饮食清淡,不要一次食用过多的凉性食物,防止急性胃肠炎发生。
二、防止感染呼吸道疾病。
冬春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抵抗力相对较低的儿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应该适当减少在户外活动时间,注意防寒保暖,室内保持经常通风。
三、防止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
寒冷容易引发胃出血及消化道溃疡,需注意胃的`保暖和饮食调养,日常膳食应该以温软素淡、易消化为宜,做到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食生冷,戒烟戒酒,还可以选服一些温胃暖脾的中成药。
四、防止出现煤气中毒。
冬季寒冷,煤气使用、煤炉取暖,家庭一定要注意保持通风。
注意取暖设备的安全性,记得经常排气通风,谨防废气积聚。
五、防止意外跌倒。
雨雪天气造成路面湿滑,因此,特别提醒学生们注意出行安全,防止意外跌倒。
小学生科学小常识 31、事先一定要了解景点的情况,包括天气情况、饮食住宿等,特别是选择去山区峡谷郊游时,一定要注意收听天气情况。
2、确定行进路线时,尽量考虑成熟路线,以免迷途或者遭遇抢劫。
小学生科学知识大全
![小学生科学知识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e80f24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f.png)
小学生科学知识大全科学是探索自然世界和宇宙奥秘的学科,它包含了广泛的领域,如物理、化学、生物等。
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知识的学习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基础的科学知识,适合小学生学习和了解。
一、植物的奥秘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光合作用是植物在阳光的作用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的过程。
2. 植物的根、茎、叶都有各自的功能。
根负责吸收水分和养分,茎负责输送水分和养分,叶负责光合作用。
3. 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单位,它们可以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生长。
二、动物的世界1. 动物可以根据是否有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如哺乳动物、鸟类等,无脊椎动物如昆虫、蜗牛等。
2. 动物的生命周期包括出生、成长、繁殖和死亡。
3. 许多动物具有冬眠或迁徙等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
三、地球的构造1. 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薄层,地幔是中间层,地核是地球的中心。
2. 地球的表面有山脉、平原、河流和海洋等地貌。
3. 地球的自然现象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和干旱等。
四、宇宙的探索1. 宇宙由无数的星系组成,我们的太阳系只是其中之一。
2.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旋转。
3.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它影响着地球的潮汐。
五、物理现象1. 物体的运动遵循牛顿的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定律等。
2. 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3. 光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它在真空中的速度是每秒约300,000公里。
六、化学基础1. 物质由原子组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2. 化学反应是原子重新排列的过程,可以产生新的物质。
3. 酸碱反应是常见的化学过程,它涉及到氢离子的转移。
七、生物多样性1.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小学科学常识考点
![小学科学常识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97c9d708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45.png)
小学科学常识考点
一、生物常识:
1. 理解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包括植物
和动物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
2. 认识人体器官:掌握人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肺、肝脏等,
并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位置。
3. 了解植物繁殖:知道植物的繁殖方式,如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
二、物理常识:
1. 了解光的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光的传播速度很快。
2. 熟悉简单机械:了解杠杆、轮轴、斜面等简单机械,并了解
它们的作用和应用。
3. 掌握温度和热的概念:明白温度是衡量物体热度的标准,热
能可以传递。
三、地理常识:
1. 认识自然地理:了解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形态,并
了解它们对人类的作用。
2. 了解地球的运动: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了解它们对季节和
昼夜变化的影响。
3. 掌握地理方位:了解基本的地理方位,如东、西、南、北,
并能利用罗盘找出方位。
四、化学常识:
1. 认识物质的状态:了解固体、液体和气体,以及它们的特性
和变化。
2. 熟悉化学反应:掌握常见的化学反应,如酸碱反应和氧化反应,并了解它们的应用。
3. 了解环境保护:认识到化学物质的使用和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以上是小学科学常识考点的概述,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复习和
理解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必考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必考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f6285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f.png)
小学科学必考知识点大全科学作为小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小学科学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物质与分类1. 物质的性质:颜色、形状、大小、质地、透明度、重量等。
2. 物体的基本属性:固体、液体和气体。
3. 物质的分类:金属、非金属、自然物质和人造物质等。
4.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 物质的分离:过滤、挑选、磁性、溶解和蒸发等。
二、能量与转化1. 能量的形式:光能、热能、电能和机械能等。
2. 能量的来源:太阳能、化学能、核能和电能等。
3.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光能等。
4. 能量的传递:传热、传导、辐射和对流等。
三、天体与地理1. 地球的构造:地核、地幔、地壳和大气等。
2.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洪水和台风等。
3.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和卫星等。
4. 星座与星星:北极星、大熊星座和小熊星座等。
四、生物与环境1. 动物与植物的分类: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和昆虫等。
2. 动物的特征:生长、繁殖、移动、呼吸和感觉等。
3. 植物的特征:光合作用、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
4. 生物的生存依赖:空气、水、阳光和土壤等。
5. 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湖泊和河流等。
五、实验与观察1. 科学实验的步骤:提问、假设、实验、记录和结论等。
2. 观察与描述:动植物的特征、物体的性质和环境的变化等。
3.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计数、测量和绘制图表等。
六、科学原理与应用1. 重力与力:重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等。
2. 浮力与水压:物体浮力的大小和水压的原理等。
3. 磁力与电流:磁铁吸附物体和电流通路的原理等。
4. 声音与光:声音的传播和光的反射等。
以上是小学科学必考的知识点大全。
希望学生们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科学无处不在,让我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吧!。
小学科学知识点汇总(共四大领域24方面)
![小学科学知识点汇总(共四大领域24方面)](https://img.taocdn.com/s3/m/a82edc0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e.png)
小学科学知识点汇总(共四大领域24方面)1、小学科学学问点汇总一、关于生命世界01植物1、植物的分类:①依据植物茎的特点把植物分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
②依据植物有没有花把植物分为开花植物和不开花植物。
③依据植物的生命周期分为一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
④依据植物的繁殖方式分为养分繁殖〔即用根、茎、叶来繁殖〕和种子繁殖〔即用种子来繁殖〕。
2、植物的植株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组成的。
①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植物生长需要,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②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③植物的叶依靠阳光提供的能量,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料,称为光合作用〔海尔蒙试验〕。
气孔是气体交换的通道。
一片完好的叶具有共同的构造,包括叶片和叶柄。
④花一般由萼片、花瓣、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四2、部分完全具备的花叫完全花,缺少其中一部分或几部分的花,叫做不完全花。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
雄蕊的花粉传播到雌蕊的柱头上,这个过程叫传粉。
雌蕊一般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
⑤植物的种子由种皮和胚构成的,胚包括胚根、胚芽和子叶。
种皮起到爱护种子的作用,胚根长成植物的根,胚芽长成植物的茎和叶,子叶贮存养料。
3、开花植物的生长主要经受了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主要过程。
4、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主要有弹射传播、动物传播、风力传播、水流传播。
5、种子的发芽需要适合的温度、适量的水分、空气。
种子发芽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关。
02动物1、蚕蛾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一对羽毛状的触角,胸部有两对翅膀和三对足。
蚕的一生要经受卵、幼虫、蛹、成虫四种形态。
2、靠卵繁殖后代的动物叫卵生动物。
用胎生3、繁殖后代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03人体及健康1、人的身体外形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
2、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
3、人的心跳次数正常范围是每分钟60——100次,呼吸次数是每分钟20次左右。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
![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e0d8844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4.png)
一、生物方面
1.动植物的生长和变化:植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如播种、发芽、茁壮成长、开花结实、凋落等;动物的生长和变化过程,如出生、长大、繁殖等。
2.动植物的分类:了解常见的动植物,根据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如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鸟类、昆虫、花草树木等。
3.动植物的生活习性:了解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喜光、喜阴、喜湿、喜干、喜温度高低等。
4.食物链: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认识到各个物种之间存在的相互依赖关系。
5.环境保护: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习节约资源、保护水域、保护野生动物等基本知识。
二、物理方面
1.物体的性质:了解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质量、硬度等基本性质。
2.物体的运动:学习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了解物体的直线运动和圆周运动,认识速度的概念。
3.物体的变化和力:了解物体的形状和状态可以通过力的作用而发生变化,学习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如杠杆原理、滑轮原理等。
4.简单回路:学习电流的概念和电路的基本组成,了解电流的传递方式和简单电路中的连接方式。
三、地理方面
1.大陆和海洋:了解地球上的大陆和海洋的分布情况,学习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2.气象和季节:学习气象的基本知识,了解天气现象和季节变化的原因。
3.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了解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学习如何预防自然灾害和保护自然环境。
通过学习以上知识点,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初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知识,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完整版)小学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小学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97860c11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f8.png)
(完整版)小学科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本文将对小学科学基础知识点进行整理,帮助小学生和家长更
好地了解和研究科学。
一、生物学
1. 植物生长
-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根茎叶繁茂、花开结果等。
- 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阳光、水分、土壤等因素。
2. 动物分类
- 哺乳动物:人类、猫、狗等。
- 鸟类:鹦鹉、鸽子等。
- 爬行动物:蛇、乌龟等。
- 鱼类:鲨鱼、金鱼等。
- 昆虫:蝴蝶、蚂蚁等。
二、物理学
1. 声音传播
- 声音的产生:物体震动产生声音。
- 声音的传播:振动传递给空气、水等介质,形成声波。
2. 光的传播
- 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等。
- 物体与光的关系:透明、不透明、半透明。
三、化学
1. 物质的分类
- 固体:石头、木头等。
- 液体:水、饮料等。
- 气体:空气、氢气等。
2. 物质的变化
- 物质的固化:水凝固成冰。
- 物质的溶解:盐溶解在水中。
以上仅是小学科学基础知识的一部分,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可以启发小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为他们打下科学研究的基础。
注意:以上知识点仅供参考,具体的科学知识需要根据小学教材来学习和掌握。
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d8f768b2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26.png)
小学四年级科学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点:一、生物学知识点:1.动物类别: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常见的鸟类、鱼类、哺乳动物等。
2.植物分类:种子植物和非种子植物的区别,常见的花卉、果树和草本植物等。
3.动物的生长变化:蝌蚪变成青蛙、幼虫变成蝴蝶等生物的生命过程。
4.植物的生活习性:阳光、水分和营养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光合作用的过程。
5.食物链和食物网:描述食物关系中的捕食和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
6.动植物的适应环境能力:介绍动植物如何适应各种环境,如沙漠、海洋和高山等。
二、物理学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播,可以产生不同音调和音量的声音。
2.光线的传播和反射:光线从光源发出,沿直线传播,遇到物体可以反射,照亮其他物体。
3.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性:固体有形状和体积,液体有体积没有固定形状,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
4.磁铁的特性:磁铁具有磁性,两个磁铁之间会相互吸引或推斥。
5.不同材料的导热性:不同材料传导热量的能力不同,在生活中可以选择合适的材料来保持温度。
三、地理学知识点:1.世界地图和国家地理特点:认识世界地图,了解不同国家的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和气候等。
2.中国的地理特点: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山脉、河流以及气候特点等。
3.大洲、海洋和气候:学习各大洲的位置和特征,海洋的分布以及不同气候区域的特点。
四、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三态变化: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和变化。
2.混合物和物质的分离:学习混合物的制备和不同物质的分离方法,如过滤、蒸发和磁性分离等。
3.化学反应:认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如物质的变化、能量的释放和生成新物质等。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基本知识点概述,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385bf86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4.png)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生命科学领域1、植物的一生植物由种子开始生长,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发芽,长成幼苗。
幼苗逐渐长大,会长出根、茎、叶。
根能吸收水分和养分,茎支撑植物并运输物质,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植物会开花结果,产生新的种子。
2、动物的生命周期像蚕这样的昆虫,一生要经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鸡、鸭等鸟类从蛋中孵化出来,经过成长发育,最终成年。
哺乳动物如狗、猫等,一般通过母体直接生育幼崽,幼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长大。
3、人体的奥秘我们的身体由多个系统组成,包括骨骼系统支撑身体、保护内脏;肌肉系统帮助我们运动;消化系统负责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呼吸系统让我们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循环系统运输血液和养分。
4、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生存离不开环境。
环境为生物提供了食物、水、空气、住所等生存条件。
同时,生物也会影响环境,比如植物能保持水土,动物的活动可能改变地形。
二、物质科学领域1、物体的特征与材料物体有各种特征,如形状、大小、颜色、质地等。
材料可以分为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人造材料(如塑料、玻璃)。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2、水和空气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形状的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可以变成冰(固体)和气(气体)。
空气也是无色无味的,占据空间,能被压缩。
3、力与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比如推、拉、提等动作可以让物体移动、停止或改变方向。
物体的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形式。
4、简单机械杠杆能让我们更省力地完成工作,比如撬棍。
斜面可以让物体更容易移动,像滑梯。
滑轮可以改变力的方向或省力。
5、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或固体。
声音有高低、强弱之分。
6、光光沿直线传播,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了光。
光可以被折射和反射,比如镜子反射光,凸透镜能折射光。
7、电与磁电可以让灯泡发光、电器工作。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磁铁有南北两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小学三四年级科学知识点
![小学三四年级科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1493711a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4d.png)
小学三四年级科学知识点一、太阳系和行星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的。
八大行星按离太阳的距离远近分为内行星和外行星两类。
内行星有水金火木四颗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火星和木星。
而外行星有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二、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
在适宜的条件下,种子会从地里发芽,长出根和叶子。
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叶子则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吸收阳光并产生氧气和养分。
三、动物的分类动物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脊椎动物包括人类、鸟类、鱼类、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它们都有脊椎骨。
无脊椎动物则包括昆虫、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
四、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分从地球表面蒸发形成水蒸气,然后上升成为云,最后以降雨的形式回到地面。
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重要循环过程,也是维持地球生态平衡的关键。
五、物体的运动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在变速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
同时,物体的运动还受到力的影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六、物质的理解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
固体的分子紧密排列,形状保持不变,具有一定的硬度和稳定性。
液体的分子较为密集但无规律排列,形状可变且具有流动性。
气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七、天气与季节天气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气象状况,如晴天、阴天、雨天等。
而季节是根据地球公转引起的地表气候变化来划分的,包括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八、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保护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保护珍稀物种,合理利用资源,减少污染,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九、声音与光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
而光是由光源发出的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声音和光对我们的生活都有重要意义,我们需要学会保护听觉和视觉的健康。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175e61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5e.png)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动植物1. 植物的种类与特征植物按照种子的不同可以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被子植物是现代植物的主要类群,包括了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够自制有机物质,并具备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等细胞器。
2. 动物的特点与分类动物根据营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食肉动物、草食动物、杂食动物等,根据体内骨骼的类型又可以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动物的特点是具有多细胞构造、能够自由运动、具备感觉器官等。
3. 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生长发育包括了种子的发芽、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等过程,而动物的生长发育则包括出生后的生长、发育和成熟等阶段。
二、天文地理1. 地球与宇宙地球是我们生活的星球,它在太阳系中属于行星类别。
地球的特点包括了自转、公转、地壳运动等。
2. 自然界的地貌自然界的地貌包括了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地形特征。
3. 太阳系与星座太阳系是我们所在的宇宙系统,它包括了太阳、八大行星以及卫星等。
星座是由恒星组成,可以通过天文仪器观察到。
三、物质与能量1. 物质的性质物质具有酸碱性、固体、液体、气体等状态,并且具备质量、密度、颜色、气味等特征。
2. 热能与能量传递热能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之间的动能,能量的传递可以通过传导、辐射和对流等方式进行。
3. 水的性质与变化水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物质,具有液体的性质,同时也能够转化为固体(冰)和气体(水蒸气)。
四、物体与力1. 物体的特征与分类物体可以通过形状、颜色、尺寸等特征进行分类,如球体、长方体、金属物体等。
2. 力的种类与测量力可以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常用的测量单位是牛顿(N)。
3. 重力与运动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物体的运动受到重力的影响,可以进行平抛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
五、能源与环境1. 能源的分类与利用能源可以分为化石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水力能、风能、太阳能等)和核能等。
2. 环境保护与节约能源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环境,节约能源可以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967975b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f0.png)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科学是指人对自然、社会现象和规律的探究、研究和认知。
小学科学教育是为了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思维和方法,与自然环境建立良好的联系,培养主动探究的兴趣和能力。
下面是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一、生命科学1.人类的基本构造:头部、躯干、四肢和五官。
2.人体的五官: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和皮肤的基本功能。
3.植物和动物的不同之处:食物来源、运动方式、生殖方式和结构组成。
4. 植物的基本结构:叶子、茎、根及它们的基本功能。
5. 动物的基本结构:骨骼、肌肉、皮肤及它们的基本功能。
6. 常见家畜及其用途:猪、牛、鸡、羊、马等。
7. 常见疾病的预防措施:勤洗手、少吃甜食、多喝水等。
8. 常见营养素及其作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9. 基本营养知识:谷物、蔬菜、水果等的种类、作用和适量摄入方法。
二、物质和能量1. 物质和能量的基本概念和区分。
2.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等不同状态。
3. 物质存在的状态改变所需能量:固液、液气、气固等。
4. 摩擦产生的热能:摩擦产生的热量大小与摩擦力、摩擦面积、物质种类等有关。
5.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在不规则的表面上的反射。
6.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来源、传播、音量和音调等基本概念。
7. 电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电流、电压、电阻、电导等。
8. 磁性和磁场:不同物质的磁性和磁场的产生和特点。
9. 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方法及优缺点。
三、地球和宇宙1. 地球的基本构造:地核、地幔、地壳及其特点。
2. 大气层的组成和特点:臭氧层、温室效应等。
3. 内火山和外火山的区别:喷出物质的形态、特点、产生原因等。
4. 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地球演化过程中大陆分裂和重组的形态和速度。
5. 地震和地震预报:地震产生的原因、测量方法和预报手段等。
6. 太阳系的组成和特点:太阳、行星、卫星等。
7. 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卫星:地球、木星、卫星和月球等的特点和区别。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aba0e7d2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b.png)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物理1. 物体的颜色与光的反射有关,黑色物体吸收光线多,白色物体反射光线多。
2. 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 音响的声音可以用耳朵来感知。
4. 水的沸点是100℃。
5. 重力是物体受地球或其他物体吸引的力。
化学1. 氧气是空气中最重要的气体之一,支持物体燃烧。
2. 水分子由氢和氧原子组成。
3. 盐可以溶解在水中,形成溶液。
4. 酸可以与碱产生化学反应,产生盐和水。
5. 温度的上升会加快化学反应速度。
生物1.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2. 动物需要氧气和食物才能生存和生长。
3. 水是生物体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人体大约由70%的水分组成。
4.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5. 植物通过根吸收水分和养分,通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地理1. 地球分为陆地和海洋。
2. 纬度和经度可以用来确定地球上的位置。
3. 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存在的物质和能源的总称,包括水、森林、矿产等。
4. 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
5. 大气层是包围地球的气体层,保护地球不受太阳辐射的伤害。
天文学1. 太阳是我们的太阳系的中心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
2.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围绕地球公转。
3. 星座是天空中一组由星星组成的图案。
4. 彗星是太阳系中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
5. 星系是由恒星、星际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结构。
这些是小学科学中常见的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朗读
![小学四年级科学知识点朗读](https://img.taocdn.com/s3/m/2e74f7c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5.png)
1.五感:人类有五个感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这些感觉能帮助我们感知周围的世界,了解事物的特点和性质。
2.天气与气候:天气是指其中一天内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向、风力等短时间内发生的变化。
气候是指其中一地区较长时间内的天气状况。
3.植物生长:植物为了生长需要光线、水分、营养物质和适宜的温度。
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的过程。
4.动物组织:动物由不同的组织构成,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组织是由许多类似细胞组成的。
5.溶解:溶解是指固体物质在液体中被分子分散的过程。
溶解度受温度、浓度和物质的性质影响。
6.食物链:食物链是描述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链条。
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食物能量从一个环节转移到另一个环节。
7.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身轴心旋转一周的运动,使得白天和黑夜交替。
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一年约365天。
8.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人类的责任,我们应当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产生,提倡循环利用和节约能源。
9.电路和导电材料:电路是指电流在导线中流动的路径。
导电材料是指能够让电流通过的材料,如金属。
10.水的性质和循环:水是一种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透明度高。
水的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地下水的过程。
11.火的产生和扑灭:火的产生需要燃料、氧气和火源。
要扑灭火,可以用水、泡沫、二氧化碳等灭火器材。
12.空气与大气层:地球周围的气体被称为大气。
空气是大气中的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混合物。
这些是小学四年级科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孩子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把握自然界的规律,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知识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a262005c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4.png)
小学四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知识科学学习是小学课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的认知,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小学四年级,学生将开始接触更多科学知识,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四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知识。
1. 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物之一。
学生在四年级将学习有关植物的基本知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
他们将学习种子的发芽和扎根的过程,了解到阳光、水和土壤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同时,学生还将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植物的组成部分以及其不同的功能。
2.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四年级学生将学习有关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他们将了解不同动物的外部特征,例如羽毛、鳞片或皮毛等,并学习将动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鸟类、鱼类和哺乳动物等。
通过观察和研究动物的习性和生活环境,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3. 太阳系和行星学生在四年级还将学习有关太阳系和行星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太阳系的组成,了解太阳系中的行星及其特征,如地球、火星和木星等。
通过观察星星和行星的运动,学生将认识到地球是我们生活的特殊星球,同时也了解到其他行星的差异和特点。
4. 声音和光线的传播四年级学生将开始学习有关声音和光线传播的知识。
他们将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光线的传播原理,了解到光线是如何反射、折射和发生颜色变化的。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深入理解声音和光线的传播规律。
5.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在四年级,学生将开始接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
他们将学习观察和描述物质的常见性质,如颜色、形状和质地等。
同时,学生还将学习物质的变化过程,了解到物质可以发生溶解、蒸发和凝固等变化。
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将培养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观察力和实验技巧。
总结:小学四年级科学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植物的生长过程、动物的分类和特征、太阳系和行星、声音和光线的传播,以及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等。
通过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学生将建立起对科学的初步认识,并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dbc60768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7b.png)
小学科学知识点大全科学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帮助孩子们理解世界的运作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小学科学知识点的大全,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探索科学世界。
一、自然界和生物1. 天气现象:季节变化、阴晴雨雪、风等都是天气的表现形式,它们受到气压、湿度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2. 昆虫与昆虫类:介绍一些常见的昆虫,如蚂蚁、蜜蜂、蝴蝶等,以及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对人类的影响。
3. 动物的特征与生存:介绍不同动物的特征,如羽毛、皮毛、鳞片等,以及它们适应环境的特点。
4. 植物的结构:学习种子的结构、植物的根、茎、叶等部分的功能和作用。
5. 环境保护:教育孩子们保护和保持环境的重要性,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二、物质和变化1. 三态物质:介绍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物质态,并解释它们的性质和形态的变化。
2. 固体与液体:了解固体和液体之间的转化,如固体的熔化和凝固、液体的蒸发和凝结等。
3. 溶解和混合:学习溶解和混合的概念,以及一些常见物质的相互作用。
4. 酸碱与中和反应:介绍酸碱的性质,以及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5. 燃烧和氧气:学习燃烧的条件和过程,以及氧气在燃烧中的作用。
三、能源与能量1. 能源的来源:介绍一些常见的能源,如太阳能、化石能源等,并讨论它们的利与弊。
2. 电与电路:学习电的基本概念,如电流、电压等,以及简单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3. 能量的转化:了解能量在不同物体和系统之间的转化过程,如机械能、光能、热能等。
4. 日常生活中的能量利用:教育小学生如何合理利用能源,如节约电力、水和燃料等。
四、地球和宇宙1. 地球与地理:介绍地球的形状、构造和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2. 月亮与星星:学习月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以及一些常见的星座和行星。
3. 太阳系与宇宙: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和行星的特征,以及宇宙的壮丽景观。
4. 昼夜和四季:介绍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小学科学中国科学常识汇总(必考)
![小学科学中国科学常识汇总(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767cac0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5.png)
小学科学中国科学常识汇总(必考)1.物质状态- 固体:物质的分子紧密排列,形状不易改变,不易流动。
(例如:石头)- 液体:物质的分子比较松散排列,形状易改变,能流动。
(例如:水)- 气体:物质的分子非常松散排列,形状易变,能流动且能充满整个。
(例如:空气)2.四季变化- 春天:气温逐渐回升,天气转暖,植物开始发芽生长。
- 夏天:气温高,阳光充足,大部分植物繁茂生长,是丰收的季节。
- 秋天:气温逐渐降低,天气凉爽,树叶变色并逐渐脱落。
- 冬天:气温最低,天气寒冷,植物休眠,部分动物进入冬眠状态。
3.太阳系- 太阳系由太阳和围绕它运行的八大行星组成,它们按离太阳的距离分别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冥。
-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它是一颗巨大的恒星,能提供光和热能。
- 太阳系中的行星有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旋转,并且会产生不同的时令和天气现象。
- 地球是我们居住的行星,它有气候、大气层、水资源等可以维持生命存在的条件。
4.水循环-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地气系统中不断循环利用的过程。
- 太阳照射地球表面的水,使其蒸发成水蒸气。
- 水蒸气上升到高空后冷凝成云,并形成降水,如雨、雪等形式。
- 降水后,一部分水被陆地吸收,形成地下水或流入河流湖泊,一部分蒸发回到大气中。
5.植物的生长过程- 植物通过根、茎、叶三部分进行生长。
- 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物质。
- 茎将水分和养分从根传送到叶子和其他部分。
- 叶通过光合作用,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养分和氧气。
6.动物的分类- 动物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式是按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脊椎动物指的是有脊柱的动物,例如鱼、鸟、兽等。
- 无脊椎动物指的是没有脊柱的动物,例如昆虫、贝壳类动物等。
7.磁铁的性质- 磁铁是一种能产生磁力的物质,通常呈条状或矩形。
- 磁铁有两个磁极,一个叫北极,一个叫南极。
- 磁性物质会被磁铁吸引,非磁性物质不会被磁铁吸引。
- 相同极的磁铁互相排斥,不同极的磁铁互相吸引。
四年级科学必会知识点
![四年级科学必会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aaffa1c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dbfcb5b.png)
四年级科学必会知识点四年级的科学课程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起点,它为孩子们提供了认识自然世界和理解科学原理的机会。
以下是四年级科学课程中一些必会的知识点:1. 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的基本结构,比如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学习植物如何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并理解植物生长需要的水分、阳光和土壤。
2. 动物的分类:认识不同的动物种类,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习性。
学习动物如何适应它们所处的环境,以及它们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3. 物质的性质:探索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比如熔化、凝固、蒸发和冷凝。
4. 力和运动:学习基本的力学原理,如推力、拉力、重力和摩擦力。
理解力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
5. 简单机械:了解杠杆、滑轮和斜面等简单机械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如何帮助人们更省力地完成工作。
6. 天气和气候:学习天气现象的成因,比如雨、雪、风和温度变化。
了解气候是如何由不同地区的天气模式长期形成的。
7. 地球和宇宙: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学习太阳、月亮和星星的基本知识。
探索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日常生活的影响。
8. 生态系统: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如何相互作用,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9. 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包括观察、提问、预测、实验、收集数据、分析和得出结论。
10. 科学安全:了解在进行科学实验时的安全规则和预防措施,确保在探索科学时的安全。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四年级的孩子们可以建立起对科学世界的初步认识,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能帮助孩子们在科学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
小学生科学常识知识点汇总
![小学生科学常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97bfa11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b3.png)
小学生科学常识知识点汇总科学常识是每个小学生都应该掌握的基本知识,它关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在小学教育中,科学常识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将对小学生科学常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简单汇总,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科学知识。
1. 物质与能量物体由分子和原子构成,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构成的。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它们的特征在于分子间的排列紧密程度和相对运动情况。
能量是物体产生运动和变化的能力,常见的能量形式包括热能、光能和动能等。
2.地球与宇宙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它是一个带有大量水资源的行星。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使得我们有了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
太阳是地球的能量来源,在白天给予我们光和热。
月亮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它对地球的引力影响了海潮的形成。
3.自然界的现象自然界中存在着许多常见的自然现象,如日出日落、四季变化、月亮的圆缺等。
这些现象都有科学的解释,通过学习科学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现象的产生原因。
4.植物与动物植物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氧气。
动物是具有感觉和运动能力的生物,它们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动物根据它们的饮食习惯分为食草动物、食肉动物和杂食动物等。
5.能源与环境保护能源是我们生活的重要支撑,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
我们需要合理使用和节约能源,开展环境保护工作,如减少废物的产生、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等,以保护我们的地球和生态环境。
6.健康与卫生健康是我们的财富,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剪指甲、保持个人卫生等。
我们还需要合理饮食、适当锻炼,避免吸烟和酗酒等不良习惯。
7.科学实验与观察科学实验和观察是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我们可以亲身体验并理解科学现象。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我们要做好实验计划、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同时要注意实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四科学上册知识要点第一单元天气姓名:1、天气的基本特征有: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
2、观察天气:看天空中的云量、看看是否有雨、降雨量是大还是小、树枝、国旗是否摇动等。
3、太阳的光和热透过大气层,引起了空气温度的变化,这种变化的结果使空气产生运动——形成风。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
气温可以用温度计来测量。
使用温度计时:(1)认识温度计上的刻度。
每个小格代表1摄氏度或2摄氏度;(2)测量时,要把温度计放置到测量环境内2—3分钟,待液柱不再升高或降低时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保持水平。
5、风速和风向用来描述风的基本特征。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而风速仪可以测量风行进的速度——风速。
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即“蒲福风力等级”。
用简化的风速等级来划分风速:数字“0”无风(旗子不动);“1”微风(旗子微动);“2”大风(旗子展开)。
6、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
如北风是由北向南吹来的风,西风是由西向东吹来的风,东南风是由东南向西北吹来的风。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我们用它来描述风向。
7、风向可用八个方位来描述:8、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测量时雨量器摆放位置的确定:选择上面或附近没有遮挡物的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10、天空中飘浮的云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
观察云的一个简单方法是,把天空当做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面内,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不超过去了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去了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11、气象学家把云分成三类:积云、层云和卷云。
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层状云是层云。
层云通常是灰色的。
高于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做积云。
纤细的雨状云是卷云,卷云只有在温度非常低的高空才能形成,因为卷云是由微小的冰晶组成的。
12、气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一天当中,日出前凌晨的气温最低。
午后1、2点钟达到当日最高气温。
一天中的最高和最低气温不出现在下午和午夜,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
13、气温是指离地面1.5米高地方的空气温度。
最高气温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用最高温度表来测定的。
最低气温是指一天中的最低气温。
14、空气质量预报(对大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等级的预测)共分5级。
舒适度指数(人对气温、湿度和风的综合感受)共分7级。
紫外线强度(太阳辐射中紫外线辐射强度)共分5级。
15、在干燥的日子里,松果的鳞片会打开,相反,如果松果的鳞片紧闭,则表示即将下雨。
第二单元溶解姓名: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溶液的两个特点:(1)溶质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2)溶液的稳定性。
3、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也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4、溶解的特征:物质在水中化成了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5、一些液体能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溶解于水,另一些液体则不能。
醋和酒精能与水很好地混合在一起,它们能溶解于水,而食用油则浮在水面上,不能溶解于水。
6、水除了能溶解固体和液体之外,还能少量地溶解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水中的动物和植物就是靠溶解在水中的氧气进行呼吸的。
7、汽水中的气体是通过加压或化学方法溶解的,所以瓶一打开,气体就冒出来了。
8、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②水的温度、③液体是否被搅动。
9、一定量的水只能溶解一定量的食盐或其它食物。
在20℃的水中,以通常情况下,100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大约36克食盐或10克小苏打。
10、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当食盐饱和溶液中的水分减少时,食盐就析出来了。
11、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三个部分,外焰的温度最高,内焰次之,焰心的温度最低。
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
加热完毕需要熄火时,可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
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
12、在加热食盐水时,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一是为了防止把蒸发中的食盐烧焦,二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第三单元声音姓名:1、音叉是一各带柄的“U”形的金属装置,它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
音叉上刻有字母和数字,字母代表音调,数字代表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音叉大的产生的音调低,小的产生的音调高。
2、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声音的高低可以用音高来描述,音高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一个量。
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声音就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声音就越低。
音高的单位是赫兹(Hz),它表示的是物体一秒钟振动的次数。
4、声音的强弱可以用音量来描述。
音量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高;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音量的单位是分贝(dB)。
5、尺子振动的频率受尺子延伸到桌子外的部分长度的影响。
改变这部分尺子的长度会引起音高的变化:越长音高越低,越短音高越高。
6、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
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每小时约1224千米)。
7、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
8、人耳鼓膜的作用:外界各种不同的声音通过外耳传到鼓膜,鼓膜会产生不同的振动。
耳朵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导致听觉神经的移动——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觉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9、噪声是使人感到不愉快的声音的总称。
保护听力就是避免我们的耳朵受到过强或过高声音的侵害。
避免我们受到噪声侵害的根本方法就是控制噪声。
保护耳朵的做法:(1)防止受外伤。
(2)防噪声刺激。
(3)禁用有毒性药物。
(4)不要长时间使用便携式视频或音频播放器。
10、“发声罐”声音变轻的主要做法:(1)控制声源。
(2)阻碍传播途径。
11、人体对噪声的承受能力一般为50分贝。
噪声允许值:75——90分贝。
12、污染环境的三大公害是:污水、废气和噪声。
第四单元我们的身体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根据功能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方法。
身体能够做很多工作,而且工作时总是有多个部位同时参与、共同完成。
2、作为人体组成的一部分,骨骼的主要功能是支撑和保护身体,并和肌肉共同作用产生运动。
肌肉不仅参与身体的运动,而且是许多重要器官的组成部分。
3、身体的肢体活动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不同的运动形式,骨骼、关节和肌肉的组合结构也会有所不同。
4、人的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它承担着将氧气带入体内,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的重要工作,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5、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6、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7、当点燃的火柴放入三个瓶子中,由于氧气的含量不同,装有新鲜空气的瓶子中火柴燃烧时间最长,呼吸一次的其次,呼吸多次的很快就会熄灭。
8、循环系统又称心血管系统,由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负责将人体所需的物质带到细胞内并将废弃物排出细胞外。
人体需要的氧气由肺吸入后进入血液,再由心脏通过血管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同时收集二氧化碳等废物,排出体外。
9、人体运动量的增加,需要血液运输更多的氧气,心脏跳动速度地增加可以加大运输血液的数量。
10、心脏在两次跳动的间隙都有短暂的休息。
如果两次心跳的间隙是一秒钟,也就是一秒钟跳动一次。
那么,心脏实际上在0.2秒钟就完成了跳动,剩下的0.8秒是休息的。
心脏工作“量大、强度大”,保护心脏要做到合理的休息与良好的睡眠。
1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
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食物,吸收消化的食物。
12、食物是在口腔中咬碎,通过食道进入胃里的,食管是一个管道,里面是光滑的。
食物进到胃里被进一步的磨碎和分解,胃会蠕动,胃壁肌肉很发达,胃里还有胃液帮助消化。
食物营养的吸收在小肠,小肠足够长(5~7米),食物的营养被充分地吸收;大肠较短,食物的残渣从这里排出体外。
13、人体运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
食物在口腔里经过初步的消化过程。
14、牙齿、舌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它们的功能各不相同。
15、牙齿是我们的消化工具,可以分为门齿、犬齿、臼齿三种,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
口腔中最前面的牙扁扁的,能切下食物,两侧的牙齿有个尖,能撕开食物,后面的牙齿比较宽,能磨碎食物。
牙齿将食物磨碎,以利于食物在体内的消化。
保护好牙齿,有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口腔中的牙齿能磨碎食物,舌头能搅拌食物,唾液可以湿润食物。
16、人体的各个不同部分在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密切配合协同工作的。
身体的各种运动需要养分,而养分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养分的吸收。
17、健康生活就是我们在了解了自己身体的结构和相互作用的规律之后,爱护它们,促进它们更协调地工作。
18、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使我们的骨骼粗壮,肌肉发达,关节灵活,肺活量增加,心脏强健。
19、人体的骨骼具有支持躯体、塑造体型和保护内脏的功能。
20、空气从外界环境进入到肺部,通过了以下器官: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
心脏在每一次心跳时,心肌收缩,血液压进动脉。
心肌舒张,血液从静脉流入心脏。
21、身体里的一切器官和组织里都有水。
一个人每天通过大便、小便、呼吸、出汗要失去大约2500毫升水,因此每天应补充大约2500毫升水。
白开水对人体最有利,儿童要少喝汽水和其他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