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新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

合集下载

浙教版新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新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新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1、精子和卵细胞(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遗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2、人的生殖系统:(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3、受精与妊娠(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4、胚胎发育(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5、分娩与养育(1)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胎盘娩出三个阶段.(2)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3)刚出生的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含有婴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抗病物质等.6、人的生长时期(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

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浙教版本文将对浙教版七年级下学期科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1. 生物学生物学是一门关注生命体系的科学,主要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体系的结构、功能、发展等。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生物学的基础概念,包括如下内容:1.1 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细胞质中还含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础,所有的生命体都由细胞构成。

1.2 遗传与进化遗传是指生物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和遗传变异的过程。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人类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内。

进化是生物种类和生物特征随时间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世界上的生物都是从一个最初的共同祖先发展而来的,这个过程中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和适应。

1.3 植物学植物学研究的是植物的分类、结构、功能、遗传和进化等问题。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植物的形态特征及其适应环境的机制,如适应水域生活的水生植物、适应广阔土地面积的草原植物等。

2. 地球科学地球科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结构与演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科学。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地球的三大圈层结构、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污染等知识点。

2.1 地球的三大圈层地球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个圈层组成。

地核层是地球最核心的部分,由铁和镍构成;地幔层是位于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一层,较为厚实,由硅、铝、镁等多种元素构成;地壳是包裹在地球表面的一层,主要由岩石组成,是人类生命最终存在的地方。

2.2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不断运动的过程,它由蒸发、凝结、降雨、地下水和河流流动等环节组成。

水循环的正常运作对维护地球健康环境和人类生存非常重要,但是人类活动也会对水循环造成影响。

2.3 大气污染大气污染是指空气中含有过多的有害物质的状态,严重影响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和生态平衡。

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有行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油烟等。

3. 化学化学是探究物质变化规律和组成结构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原子分子之间的化学反应和化学变化。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新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整理浙教版
器官发育成熟的标志:遗精和月经
19.月经: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大约每一个月有1个成熟的卵从卵巢中排出。如果卵没有受精,就会引起子宫出血,这就是月经,即女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月经。第一次来月经叫初潮,一般在10~16岁,周期约为28~30天。月经周期与卵巢排卵周期一样,但不同时
成年期:体重身高逐渐停止增长,各个器官发育成熟,体能高峰期
16.女孩青春期一般11岁至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左右;
17.第一性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出生就有
第二性征: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青春期才出现(依靠性激素才能维持,阉割后消失)
男孩比较典型的青春期第二性征:长出胡须,喉结增大,声音低沉;
14.试管婴儿:人工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本质上是有性生殖,只是受精在试管中完成。体外受精,体内发育)
第二节走向成熟
15.人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
婴幼儿期:出生的前三年,会出现生理协调和大脑发育等巨大变化;人生第一次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儿童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人生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最大变化是生殖器官(第一性征)的发育和成熟
20.遗精:进入青春期的,男孩睾丸已经能产生精子,因此有时在睡梦中会排出精液,这种现象叫遗精。即男孩生殖器官成熟的标志是出现遗精。
21.衰老:身体各部分器官系统的功能逐渐退化的过程。
22.延缓衰老的方法:科学合理地生活、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适当运动锻炼等。
23.衰老最终结果是死亡,特征:心脏、肺、大脑停止活动(最主要特征)。
7.受精与妊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注:受精卵不是生殖细胞,而是一个生命体(卵细胞,精子为生殖细胞)

七下科学浙教版必考知识点

七下科学浙教版必考知识点

七下科学浙教版必考知识点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表现出来的特点和行为。

物质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形状、密度等;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腐蚀等。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性质或组成上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不改变其组成的情况下所发生的变化,如物质的相态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发生的变化,如燃烧、腐蚀等。

二、物质与能量的关系1. 物质的能量物质具有能量,能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物质的能量可以分为热能、电能、化学能等。

物质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如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 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能量可以通过传递和转化而在物质之间传播。

能量的传递可以通过热传导、热辐射、热对流等方式进行;能量的转化可以通过电能转化为热能、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等方式进行。

三、物质的组成和结构1. 物质的组成物质是由不同的元素组成的。

元素是由相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如氧气、氢气等。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组成和分解。

2. 原子和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具有化学性质;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具有物理性质。

分子可以由相同的原子组成,也可以由不同的原子组成。

四、物质的存在状态和变化1. 物质的存在状态物质的存在状态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基本状态。

固体的分子排列紧密,具有定形、定容和不可压缩等特点;液体的分子排列比较紧密,具有流动性和定容等特点;气体的分子排列稀疏,具有可压缩和流动性等特点。

2. 物质的状态变化物质的状态变化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气态的汽化、气态到液态的凝结、液态到固态的凝固等过程。

这些过程中,物质的温度和压力是影响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

五、物质的分离和纯净度1. 物质的分离方法物质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馏、结晶、萃取等。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

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七年级下册科学学科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基础性的学科,学生在这一年级中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知识点,以帮助他们在未来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浙教版教材是中国优质的教学资源之一,因此在七年级下册的科学学习中,也需要我们重视浙教版教材中的科学知识点。

以下就是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点浙教:一、物理学知识点1. 力学基础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核心。

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力学概念,如力、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其他知识点。

2. 声学知识声学是物理学的分支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声学知识,如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音调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声音与声波的基本原理。

3. 光学知识光学是物理学的另一个分支。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础的光学知识,如光的性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光的本质与光的行为规律。

二、化学知识点1. 化学的基本概念在七年级下册的化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如化学反应、化学元素、化学分子等。

这些概念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和化学变化的本质。

2. 改变物质的方法改变物质的方法是化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改变物质的方法,如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如何改变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3. 常见物质的性质在化学学习中,学生需要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

七年级下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常见物质的性质,如氧气、水、盐酸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特点。

三、生物学知识点1.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生物学学习中,学生将学习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如细胞结构、DNA结构和功能等。

这些知识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 生物间的关系生物之间的关系是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七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

七年级下科学浙教版知识点1. 物质分类物质是由各种基本粒子构成,按照其组成、性质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将物质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1.1 元素元素是由同种基本粒子组成的纯物质,具有独特的性质和固定的化学符号和原子序数。

常见元素包括金属元素(铁、铜、铝等)、非金属元素(氧、氮、碳等)和惰性气体元素(氦、氖、氩等)。

1.2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

常见化合物包括水、二氧化碳、盐酸、氨气等。

1.3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混合而成,沒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和比例,也没有新的物质形成。

常见混合物包括空气、土壤、饮料等。

2. 物质的分离与纯化由于混合物和化合物的不同性质和组成,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将它们分离出来,以达到纯化、提纯或者分离成各种组分的目的。

2.1 过滤过滤是将混合物中的固体颗粒过滤出来,得到较为纯净的液体或气体。

过滤可分为简单过滤和分离漏斗过滤两种。

2.2 蒸馏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差异将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常见的蒸馏方法包括简单蒸馏、分馏和真空蒸馏等。

2.3 结晶结晶是将混合物中溶解度差异较大的物质通过溶解和结晶过程进行纯化的方法。

3. 物理量和计量单位3.1 物理量物理量是可用来描述物体的量或现象的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等。

物理量分为基本量和导出量两大类。

3.2 计量单位计量单位是用来量度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分为国际单位制和非国际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包括长度单位、质量单位、时间单位、电流单位等,常见的非国际单位制包括英制单位、公制单位等。

4. 声音和光线4.1 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递的一种现象。

声音是人们进行交流的重要媒介,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2 光线光线是由光源发出并沿直线传播的可见光,是由电磁波构成的一种辐射能量。

光线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解释为波动也可以解释为粒子。

5.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生命的基本基石。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下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下

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下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充满魅力的学科,通过学习科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世界。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的重点知识点。

一、物质与分子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物质的性质和分子的结构有关。

常见物质包括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分子运动的方式有扩散、扩散速率和渗透等。

二、热学与温度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状态的表现,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温度的转换有摄氏度与华氏度转换、温度尺度扩大与缩小等。

热的传递方式有导热、传热和对流等。

三、光学与光光线是由许多光子组成的。

光线的传播方式有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等。

光的色散是指不同颜色的光线在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通过棱镜等物体时偏折的现象。

镜子的反射特性可用于制造望远镜和显微镜等。

四、力学与运动物体的变形与运动有关系。

力是使物体变化的原因,力的单位是牛顿。

力的合成和分解原理是力学中的基础内容。

摩擦力是制约物体运动的因素之一。

五、电学与电电荷是电学中的基本概念,电荷的单位是库仑。

电流是指电子在导体中流动的现象,电流强度的单位为安培。

电势差是指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

电学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电池、电线、电机等。

六、生命科学与健康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是所有生物体最基本的构成部分。

人类的解剖学和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领域。

营养、运动和休息是健康的三个基本方面,维持健康需要长时间的积极努力。

结语以上就是七年级科学浙教版的重要知识点总结。

科学知识层层递进,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建立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的基础。

希望大家能够善用这些知识,拥有更广阔、更完整的世界观。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可打印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可打印

浙教版七下科学知识要点可打印
浙江教育版七年级科学共分为五个模块,分别是“运动的描述”、“运动的规律”、“地球运动与日月食”、“物质的变化与组成”、“电学基础”。

下面是这些模块中的主要知识点。

一、运动的描述
1.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时间、位移、速度、加速度;
2.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周期运动和往复运动的特征;
3.运动图象的绘制及分析,运动的图象与运动的规律的关系。

二、运动的规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其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有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三、地球运动与日月食
1.地球的形状、大小及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人类对日月食的理解及其发生的原因;
3.星体间的距离单位,光年,了解太阳系、银河系、宇宙,及耗时问题。

四、物质的变化与组成
1.物质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硬度、弹性、延展性、脆性;
3.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4.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及其在物质性质和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五、电学基础
1.电荷的基本性质、人类对电荷的认识及其发展史;
2.电流的概念和单位,电路的基本概念与电路图符号;
3.欧姆定律、功率的概念和单位、电阻的定义及分类;
4.电学功能元件的简单应用:电灯泡、电线、电源、拨动开关等。

以上是浙江教育版七年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同时,这些知识点都会涉及到一些适当的实例和案例分析、生活或实验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必备知识点

【生物】1.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

2.细胞分裂:分为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两种方式,前者常见于有细胞核的细胞,而后者常见于无细胞核的细胞。

3.生物的遗传:遗传是指生物体内的性状在繁殖中传递给后代的过程,遗传物质是DNA。

4.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光能进行的一种合成有机物质的过程,产生氧气和葡萄糖。

5.其他生物过程:如呼吸作用、消化作用、排泄作用等。

【物质】1.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是物质的三种常见状态,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2.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元素和化合物组成,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化合而成的物质。

3.物质的分子:分子是物质中最小的具有化学性质的粒子,分子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原子组成。

4.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原子序数和物理化学性质排列的表格。

5.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新物质,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外观或性质上的改变。

【力与能】1.力的作用:力是物体之间或物体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2.力的效果:力可使物体受力而变形、运动或改变速度、改变方向等。

3.功和能: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工作,而能是物体具有做功的能力,能分为动能和势能。

4.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力的情况下,一个孤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运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自转使得地球有昼夜和季节变化。

2.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包括地震、火山爆发、洪水、台风等,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造成破坏。

3.空间探索:人类通过航天器进行对太空的探索,如人类登月、卫星发射等。

以上是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的一些必备知识点,希望能对你的复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下浙教版科学知识点一、物质与化学变化我们身边的一切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物质可以化学反应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就是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可以分为化学反应和化学分解两种。

1.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有以下几个特征:(1)物质发生了永久性变化。

(2)反应前后物质的量(质量)不变。

(3)反应前后物质的特性不同。

(4)反应过程是放热或吸热的。

2. 化学分解反应化学分解是指一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分解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

化学分解有热分解和电解两种。

(1)热分解:是指在加热或在高温下,物质自行分解成其他物质的反应。

(2)电解:是指在电解槽中,通过电流将化合物分解成元素或负离子和正离子的反应过程。

二、生命活动与健康生命活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活动。

保持身体健康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前提,也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重点。

1. 饮食和营养(1)食物中的营养物质食物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

(2)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因人而异,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以及生理状态都会影响到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2. 运动与健康运动对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强化骨骼、增强肌肉、提高人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等。

3. 疾病与预防疾病不仅给人体健康带来威胁,也会让我们的身心受到严重的打击。

如何预防疾病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问题。

常见的疾病有:感冒、流感、痢疾、肝炎等。

预防疾病最好的方法是提高身体免疫力,保持身体健康。

三、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能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东西。

随着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快速增长,能源需求也日益增多。

如何平衡能源供需、保护环境,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话题。

1. 常见的能源我们常见的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太阳能、风能等。

2. 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不影响未来人类的需求。

要达到可持续发展,需要推广节能减排、利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和卵细胞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⑶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有尾巴,能够移动。

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等器官组成。

的主要功能:产生,分泌雄性激素。

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怀胎: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挪动到子宫后,颠末数次盘据逐渐构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盘据。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首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经由过程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挤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哺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野生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二节:走向成熟1、人的一生的发展期间:婴幼儿期—少年期—芳华期—成年期—老年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2、女孩芳华期普通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3、芳华期的变化(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除生殖器官外的男女差异称为第二性征,比方男:声调较低、喉结突出、长胡须;女:音调较高、骨盆宽大、乳房发财。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汇总

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章1皮肤有触觉、痛觉、冷觉、热觉四种感觉。

其中对人身体健康有保护意义的是痛觉感受器,指尖对触觉最敏感,手背对冷热觉最敏感,盲人用触觉阅读盲文。

嗅觉形成过程:香味进入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通过嗅觉神经传到大脑。

一切感觉都在大脑中产生。

时间久而闻不出味道是由于嗅觉中枢适应的缘故。

不同动物对嗅觉敏感程度不同,孩子嗅觉比父母灵敏,动物对不同物质气味的敏感程度不同。

感冒影响嗅觉细胞对气味的感觉。

舌的表面有一万个味蕾,里面含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

四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其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根对苦味最敏感。

某人边吃苹果边闻柠檬的味道,得到的是苹果和柠檬混合的味道。

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就停止。

大钟余音未绝是由于大钟还在振动。

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月球上听不到声音是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土电话说明:①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②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快。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应用:超声波粉碎胆结石,声波探测海水深度。

温度越高,声音传播越快。

150C的空气中,声速是:340米/秒教室听不到回声,是由于原声与回声重叠。

要在教室里听到回声,人离墙至少要17米。

3.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前庭、半规管、耳蜗。

其中能收集声波的是耳廓,能产生振动的是鼓膜,能放大振动的是听小骨,有听觉感受器的是耳蜗,听觉是在大脑中形成的。

耳有听觉和保持身体平衡两大功能。

其中跟晕车晕船,判断车快慢、摇头有关的是前庭和半规管。

某人失聪但耳朵没有病,那是听神经或大脑出问题了。

乐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某人频率是500赫表示某人声带1秒钟振动500次。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2020年整理).pdf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2020年整理).pdf

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人工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二节:走向成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2、女孩青春期一般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3、青春期的变化(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doc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知识要点.doc

第一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1、精子和卵细胞⑴许多新生命(比如婴儿)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

⑵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

一个受精卵是一个细胞⑶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而精子有尾巴,能够移动。

精子和卵细胞属于生殖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物质。

2、人的生殖系统⑴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

睾丸的主要功能: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

一个健康成年男性一天可产生上亿个精子⑵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组成。

成年女性大约每个月会排出一个成熟卵巢的主要功能: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的卵细胞,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3、受精与妊娠⑴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

⑵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

(注意:精子和卵细胞受精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

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

)4、胚胎发育―――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80天或约9个月)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和氧气来自母体。

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

从母体获得营养和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5、分娩和养育⑴分娩:胎儿从母体内产出的过程叫做分娩。

分娩过程分为宫颈扩张、胎儿娩出和胎盘娩出三个阶段。

⑵试管婴儿:人工在试管内完成受精过程,然后将受精卵植入子宫内继续发育。

⑶婴儿:产出的胎儿叫婴儿。

新生婴儿主要靠母乳喂养,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还含有抗病物质。

第二节:走向成熟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婴幼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的两个快速生长时期2、女孩青春期一般为11-17岁,男孩比女孩晚2年3、青春期的变化(1)身体外边的变化:身高体重的迅速增加和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梳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梳理



震中距
地震的预防
震源
发生地震时,要快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
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
返回主页
环太平洋地区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地区
复习要点梳理2 火山
地球内部灼热岩浆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危害:毁灾坏、交甚通至、危埋及没人农类田生、命引起火
火山对人类造成的影响 好处:火无山机灰肥和料火,山并尘火可山为口农可田富提集供大
速度与温度
三、 1、声源
声波在介质中传播
和介质有关 (鼓膜振动
人耳听
听小骨等组织) 听觉神经
大脑
到声音 2、声源振动
头骨、颔骨振动 听觉神经
大脑
返回主页
返回主页
光沿直线传播和光的色散原理
概念
现象
说明
图示
一、光 的直线 传播原
光在同种均 匀介质中沿 直线传播
日食、月食、小 孔成像、影子
光在真空中 的传播速度 为
白屏
三棱镜
光的色散
红 橙 黄 绿 蓝 靛 紫
返回副页
原理:如图所示,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 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 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 孔 成 像
返回副页
平面镜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原理
一、平 面镜成 光的反射 像规律
返回主页
复习要点梳理5
方向: 自西向东
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自然现象有哪些?
从地轴北端或北 极上方观察,地 球逆时针方向旋 转。
从地轴南端或南极上方 观察,地球顺时针方向 旋转。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

浙教版初中科学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1章知识要点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温度觉或冷热觉。

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觉神经将信息传到大脑,形成嗅觉。

5、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

当食物进入口腔,其中一些物质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觉细胞,再通过味觉神经传到大脑形成味觉。

干扰)。

8、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9、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10、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12、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13、耳的结构:P10 图1-1814、听觉产生过程: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的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15、遇到巨大的响声时,迅速张嘴,捂紧双耳是使鼓膜内外气压保持平衡,避免鼓膜被震破。

16、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17、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是赫兹(Hz)。

18、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19、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兹到1100赫兹之间;听觉频率大约在10赫兹到20000赫兹之间。

20、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赫兹的声音叫做次声。

21、高于20000赫兹的声波叫做超声波,低于20赫兹的声波叫做次声波。

22、同一声源发出的声音,其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跟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3、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的方法能影响音色。

24、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如太阳、燃烧着的蜡烛、开着的电视的屏幕、萤火虫等。

25、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6、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达到3×108米/秒27、日食、月食、影子的形成、步枪瞄准、列队排整齐等都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的原理。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下知识点总结第一章1.人的感觉:视觉光线==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听觉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震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脑部(各种感觉形成部位)双耳效应: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与晕车晕船有关嗅觉形成:气味==鼻腔==嗅觉感受器(嗅觉神经末梢、嗅细胞)==嗅神经==大脑皮层的嗅觉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嗅觉与味觉是相互影响的:感冒没胃口味觉味蕾(味觉感受器: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四种基本味觉:酸(两侧靠中间最敏感)、甜(舌尖)、苦(舌根)、咸(两侧靠前)触觉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2.声音产生条件物体震动传播条件介质: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同一温度下,气体中传播最慢,固体最快)。

150C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m/s;温度升高10C,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m传播方式声波(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回声,可测距离)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声音的高低(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如:声音尖细刺耳或低沉响度:声音的强弱(单位:分贝):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如:震耳欲聋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如:闻其声知其人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赫兹Hz 人的发生频率范围:65Hz到1100Hz可听到的频率范围:20Hz到20000Hz超声波:频率>20000Hz次声波:频率<20Hz减弱噪音的途径1.声源处减弱2.传播过程中减弱3.人耳处减弱3.光的传播光源发光的物体:自然光和人造光源传播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105千米/秒。

光年:距离单位,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有关的现象:1.小孔成像 2.影子的形成 3.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太阳光(白光)由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还有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质:由物体表面反射决定透明物质:由透射的色光来决定依据:白色能够反射所有色光物体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与它不同的色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代代相传的生命
1、精子和卵细胞
(1)新生命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
(2)受精卵由雄性生殖细胞精子和雌性生殖细胞卵细胞结合产生的.
(3)精子和卵细胞:卵细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呈圆形,而精子呈蝌蚪形.精子和卵细胞属于性细胞,其细胞核内都携带着遗传信息,这些遗
传信息决定着新生命的主要特征.
2、人的生殖系统:
(1)男性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前列腺,阴茎等器官组成.睾丸的主要功能是产生精子,分泌雄性激素.(2)女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器官组成.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1)受精:精子和卵细胞在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叫做受精.(2)妊娠:受精卵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到子宫后,经过数次分裂逐渐形成胚胎,并附着在子宫壁上,这时女性就怀孕了也称为妊娠.注意: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场所在输卵管,且受精卵在输卵管就开始分裂,而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4、胚胎发育
(1)胚胎发育的场所主要在子宫(发育时间约266天或约九个月).
(2)胚胎发育早期的营养物质来自卵细胞中的卵黄,当植入子宫后胚胎发育的营养物质和氧气来自母体.
(3)胚胎通过脐带和胎盘与母体相连,从母体获得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排出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
(4)在胚胎中,胎儿的血液与母体的血液之间有一层膜作为屏障.这个屏障使得胎儿和母体的的血液不必直接混合就能进行物质交
换.这样就能避免母体身上的一些病原体传染给胎儿.6、人的生长时期
(1)人的一生大致经历婴儿期,少年期,青春期,成年期,老年期等.(2)婴儿出生后的前三年是人的第一次快速生长的时期.少年期的生长相对比较平缓.青春期是儿童逐渐成为成人的过渡时期,是生殖器官
开始发育到成熟的阶段.成年期,人的体重和身高开始逐渐停止增长,
各个器官巳发育成熟,人的体能也逐渐达到高峰状态,然后将开始逐
渐衰退直到进入老年期.
7、青春期发育的特点
(1)外表变化:男性和女性除生殖器外,在外表上的不同变化就是第二性征。

男女生殖器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

产生卵细胞的标志;遗精是男孩子的睾丸发育成熟、能产生精子的标
志着。

(3)内脏功能日益完善。

脑调节功能增强,大脑兴奋性增强,理解、分析问题并作出判断的能力提高;心脏收缩能力增强;肺通气量增大。

8、青春期的身心健康
(1)营养卫生:保证青春期营养全面合理。

(2)心理卫生:正确对待第二性征的出现,注意增强自制能力。

9、衰老和死亡
心脏、肺和大脑停止活动是生命终止的主要特征。

10、动物的生长时期
动物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生殖、死亡等生长时期。

所有生长时期的时间就是这种动物的寿命。

11、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
(1)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2)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12、变态发育
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生活和形态结构上要发生很大改变的发育类型叫做变态发育,如青蛙、蟾蜍、蝾螈等。

(1)完全变态发育:有受精卵、幼虫、蛹、成虫这四个发育阶段的叫完全变态发育。

如蚕、蝶、蛾、蚊、蝇等。

(2)不完全变态发育:只有受精卵、幼虫、成虫三个发育阶段的叫不完全变态发育。

如蝗虫、蟋蟀、蝼蛄、臭虫等。

(1)动物的生殖方式可分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两大类。

有性生殖是精子和卵细胞结合而形成受精卵而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在有性生殖中,根据受精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体外受精和体内受精。

(3)
15、动物有性生殖的受精方式和胚胎发育方式
16、无性生殖
(1)概念:不需要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直接由母体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分裂生殖:由一个母体分裂成两个大小和形状大体相同子体,常见于单细胞生物,如变形虫、草履虫等。

○2出芽生殖:母体在一定部位长出一个形似母体的芽体,并逐渐长大,脱离母体后成为独立完整的新个体,如酵母菌、水螅等。

注意:动物的“出芽生殖”中的“芽”是指在母体上长出的芽体,而不是高等植物上真正的芽的结构。

○3分裂生殖和出芽生殖的区别:出芽生殖产生的新个体体型小,尤其是细胞间质上有母体母体与子代的区分;而分裂生殖是细胞间质平均分配到几个子代中,母体不存在了。

17、种子的结构
(1)双子叶植物种子(如菜豆)○1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2种皮。

(2)单子叶植物种子(如玉米)○1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
○2胚乳;
○3果皮和种皮。

注: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它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组成。

18、种子的分类
根据种子的胚中的子叶数目,可分为单子叶植物(如:小麦、玉米、水稻、高梁、甘蔗等)和双子叶植物(如: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橘等)。

根据种子里有无胚乳,可分为有胚乳种子(小麦、玉米、水稻、蓖麻、柿等)和无胚乳种子(菜豆、大豆、棉、黄瓜、花生等)。

有胚乳的种子子叶中(营养物质中的淀粉遇碘会变蓝)。

种子萌发的过程:一是吸足水分,使种皮变软或胀破,胚根、胚轴、胚芽的细胞得到营养物质后,开始分裂和生长;二是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三是胚轴生长,使胚芽伸出地面;四是胚芽发育成茎,茎上长叶。

种子的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种子萌发时,胚细胞旺盛的生命活动需要充分的营养。

有胚乳种子的胚乳和无胚乳种子的子叶中贮藏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等是种子萌发时的营养来源。

21、芽的发育
(1)概念:芽是末发育的茎、叶或花。

(2)芽的分类:○1依据将来发育成的结构可分为叶芽、花芽、混合芽。

○2根据芽的着生位置,芽又可分为顶芽和侧芽(腋芽)。

(3)叶原基发育成幼叶,芽轴发育成茎。

顶芽的生长会使植物的茎伸长,侧芽的生长会在植物体上形成侧枝。

(4)顶端优势:顶芽发育较快,往往会抑制侧芽的发育。

摘除顶芽,就会
时摘除主干上的芽。

22、花的结构
(1)花萼(由萼片组成)
(2)花冠(由花瓣组成)
(3)花蕊:雄蕊:○1花药(里面有花粉),○2花丝;
雌蕊:○1柱头,○2花柱,○3子房(里面有胚珠)。

25、被子植物受精过程
昆虫/风力黏液剌激形成两
花粉—————→柱头————→花粉管——→个精子——→受精卵。

(胚珠内的)卵细胞
子房壁———————————→果皮
子房〈
珠皮———→种皮〉果实
胚珠〈〉种子
受精卵——→胚
26、植物的无性生殖
(1)孢子繁殖:由母体产生孢子,它们不需要经过结合直接形成新个体,如蕨、地钱、葫芦藓、藻类等都可以进行孢子繁殖
蕨的繁殖过程:
叶背上的孢子囊群→孢子囊→孢子→原叶体→幼蕨→蕨
↖↗
无性生殖
(2)营养繁殖:由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包括:分根、压条、扦插和嫁接等○1分根:夹竹桃、腊梅等植物,它们的丛生茎下各自有根,可以把它们分开,成为独立的植株。

○2压条:桑、夹竹桃等植物可以把较长的枝条弯下,埋在土中,待长出根后,把枝条与母体截断,长成新的植株。

○3扦插:柳、杨、槿等到植物,剪取带芽的枝段,插入土中不久这些枝段就会生根发芽,长成新的植株。

○4嫁接:把一个植物的枝或芽接到另一个植物的茎或根上,使两者的形成层紧贴,不久它们就会长成一体,成为一株新植物。

接穗能否成活的关键是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是否紧密结合。

(3)营养繁殖的优点:○1能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2繁殖速度较快。

27
(1)细菌的分类
根据细菌形态的不同,可以将细菌分为三种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2)细菌的结构
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构成,但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

像细
菌这样没有细胞核的细胞称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叫原核
生物。

细菌的细胞壁上长有鞭毛,能够帮助细菌自由移动。

有的细菌细
胞壁外有荚膜,有保护细菌的作用。

细菌内无叶绿体,一般要依赖有机
物生活。

(3)细菌主要以分裂这种无性生殖方式进行繁殖。

28、真菌
(1)真菌的分类
按细胞组成,可将真菌分为单细胞真菌(如酵母菌)和多细胞真菌,如
(2)真菌在细胞结构上与植物相似,有细胞核,但无叶绿体,靠摄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3)酵母菌是一类常见的单细胞真菌,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等。

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进行繁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