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三年级科学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一、天体运动
1.地球自转和公转
2.昼夜交替原理
3.四季更替原理
4.节气的作用
二、天气气候
1.气温、气压、湿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风的原因和分类
3.云的形成和类型
4.天气预报的作用和方法
三、生物多样性
1.动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2.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3.保护野生动植物的重要性
4.灭绝和濒危物种的保护措施
四、生活中的物质和化学反应
1.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常见物质的分离方法
3.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4.常见化学反应的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
五、家庭和谐
1.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作用
2.文明用语和行为的重要性
3.培养良好的习惯和素质
4.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
六、安全知识
1.交通安全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2.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原则
3.身体卫生的保护方法
4.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以上就是三年级科学上册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掌握基础概念和原理,理解其实际应用,重视实验操作和观察结果,培养探究和创新意识,同时注意实践应用和生活实用。
小学三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1.1 水到哪里去了1、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的三种形态(固体)(液体)(气体)。
虽然水和水蒸气状态不同,但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2、生活中蒸发的例子:用湿抹布擦黑板,过一会就干了,用拖布拖地。
不一会就干了,下雨过后水洼通过阳光的照射,不久就干了3、(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中,这种现象叫(蒸发)。
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叫(凝结)4、水变成水蒸气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用我们肉眼(不能)看到的。
5、水蒸发的快慢与(温度)、(蒸发面积的大小)、(空气流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6、温度越(高),面积(越大)、风力(越大)蒸发越(快)。
7、比较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状不同点:水蒸气是气态的水,看不见,摸不着,没有固定的体积。
水是液态,看得见,摸得着,有固定的体积8、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没有塑料薄膜覆盖的杯子中的水位下降,水从杯子里“跑”到空气中,水变成水蒸气蒸发了。
水蒸气是水的另一种形态,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
9、白汽是水蒸气吗?提示:水蒸气是看不见的水壶冒出来的白汽不是水蒸气。
因为水蒸气的微粒太小,我们无法看见,而白汽能够看到所以它不是水蒸气而是雾状的小水滴。
2 水沸腾了1、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水的沸点是(100 )且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2、给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这时继续给水加热,水的温度(不变)。
给水加热后,水的体积(变大)。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
(外焰)温度最高,加热要用(外焰)。
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盖灭)不能用(嘴吹)。
4、水沸腾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答:沸腾时水上下剧烈翻滚,还会产生大量的白雾。
沸腾过程中,水温保持100℃不变;烧杯底部形成大量的气泡,气泡上升由小变大,到水面后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三年级科学知识点和实验总结

第一单元植物的“身体”1.植物的根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构成,有的植物则只具备其中的几部分。
2.像菠菜这样,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
3.像葱这样,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
4.植物的根的作用:①固定植物。
②吸收水分。
③储存养分。
2.植物的茎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都分节,节上长有叶子。
2.茎的各种形态:①直立茎:凤仙花②缠绕茎:葡萄花③攀缘茎:牵牛花④匍匐茎:红薯3.茎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作用①支撑植物的“身体”。
②运输水分。
③保护植物。
④输送养分。
3.叶的蒸腾作用1.叶的表面有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是叶的蒸腾作用。
3.叶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①蒸腾作用可以给植物降温。
②促进根吸收水分养分。
③让空气变得湿润。
④降低大气温度。
4.植物的花1.根据花的构造,花可以分为完全花和不完全花。
2.在一朵花中,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齐全的花叫作完全花。
3.缺少其中一部分两部分或三部分的叫作不完全花。
4.花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①花萼——保护未开的花。
②花冠——吸引昆虫。
③雄蕊——制造花粉。
④雌蕊——接受花粉。
5.植物的果实1.果实由种子和果皮组成。
2.果实的哪些特点有利于植物种子的传播苍耳:表面带有毛刺,可以粘在经过的动物身上。
九节:颜色鲜艳,味道鲜美。
可以吸引小鸟或其他动物帮助它传播。
豌豆:自身炸裂,弹射种子。
蒲公英:重量很轻,靠风传播。
3.植物各器官的生理功能:根:吸收、固定作用茎:支持、运输作用叶:制造养料果实:保护种子种子:萌发、长成新的植物体花:发育成果实实验一: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活动目的:探究植物的根能否吸收水分。
活动材料:玻璃瓶、水、带根的植物、植物油、棉花、彩笔等。
活动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末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三年级科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科学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有趣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世界的运作原理。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接触了许多科学知识。
在考试前夕,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升成绩的关键。
本文将对三年级科学考试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1. 生物学知识点:1.1 植物的分类和特征- 种子植物和孢子植物的区别- 花的结构和功能- 叶子的形状和功能- 树木的分类和生长过程1.2 动物的分类和特征-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特点- 昆虫的特征和分类1.3 生物的生命周期- 人类的生命周期:出生、成长、老去、死亡- 昆虫的生命周期:卵、幼虫、蛹、成虫1.4 食物链和食物网- 消费者、生产者和分解者的角色 -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2. 物理学知识点:2.1 物体的运动和力- 平面运动和直线运动的区别- 力的三要素:方向、大小和作用点2.2 物体的浮力- 静止水和动水的浮力差异- 不同形状物体的浮力差异2.3 音与光的传播- 音乐和噪声的区别- 光的传播和反射2.4 电的基本概念- 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区别3. 化学知识点:3.1 物质的分类-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点和区别- 稀溶液和浓溶液的区别3.2 物质的转变- 固体的溶解和融化过程- 液体的凝固和汽化过程3.3 酸碱中和反应- 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的特征- 中和反应的条件和效果3.4 空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区别- 呼吸和燃烧的关系通过对以上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同学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内容,为考试提供充足的准备。
在备考过程中,同学们可以结合教材、练习册和其他学习资料进行系统学习和巩固复习。
此外,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问和解答问题也是提升科学知识深度和广度的有效方法。
祝愿同学们在科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物体的运动1. 物体的运动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物体在运动,物体的运动可以分为直线运动、旋转运动和往返运动三种方式。
- 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方向运动,比如小汽车在直路上行驶。
- 旋转运动:物体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比如风车的叶片。
- 往返运动:物体来回运动,比如钟摆的摆动。
2. 测量物体的运动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速度和距离来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运动的距离称为速度,通常用米每秒(m/s)来表示。
- 距离: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程称为距离,通常用米(m)来表示。
二、水的存在和变化1. 水的存在形态水可以存在于三种不同的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固态:水在低温下呈固体状态,成为冰。
- 液态:在常温下,水是液体状态,我们平时所见到的水就是液态。
- 气态:水在高温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呈气体状态。
2. 水的变化水可以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相变,包括融化、凝固、汽化和液化。
- 融化:固态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变成液态。
- 凝固:液态的水在受冷的情况下变成固态。
- 汽化:液态的水在受热的情况下变成气态。
- 液化:气态的水在受冷的情况下变成液态。
三、植物的生长和变化1. 植物的生长方式植物生长的方式包括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四个阶段。
- 发芽: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发芽,开始生长。
- 生长: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养分、水分和二氧化碳,生长茎叶。
- 开花: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产生花朵进行有性生殖。
- 结果:花受粉后结成果实,内含种子,完成植物的生命周期。
2. 植物的适应能力植物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可以展现出不同的适应能力,比如阳光植物和阴影植物。
- 阳光植物:能够适应充足阳光照射的环境,比如向日葵。
- 阴影植物:能够适应较少阳光照射的环境,比如铁树。
以上是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对小朋友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科学三年级期中知识点总结

科学三年级期中知识点总结科学是一门探索自然世界和理解其规律的学科,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期中考试是一个检验他们对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好机会。
以下是对三年级科学期中知识点的总结:1. 植物的生长- 植物的基本组成部分:根、茎、叶。
- 植物生长所需的条件:阳光、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 光合作用:植物如何通过叶子吸收阳光,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和葡萄糖。
2. 动物的分类- 动物的分类依据:如生活环境、形态特征等。
- 常见的动物分类: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 动物的适应性:动物如何适应其生活环境。
3. 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气味、密度、硬度等。
- 物质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反应性等。
4. 力和运动- 力的基本概念:推力、拉力、重力。
- 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摩擦力、惯性。
- 简单机械:杠杆、滑轮、斜面等。
5. 天气和气候- 天气现象:雨、雪、风等。
- 气候类型:热带、温带、寒带等。
- 天气预报的基本原理。
6. 地球和宇宙- 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自转和公转。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行星、卫星等。
- 星座和星系的基本知识。
7. 环境和保护- 环境问题的类型:污染、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砍伐森林、排放温室气体。
- 环境保护的措施:如回收利用、节能减排。
8. 科学探究方法- 观察、提问、假设、实验、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 数据记录和分析的重要性。
- 科学态度:怀疑、求证、尊重事实。
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能够培养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期中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考知识点

三年级科学上册必考知识点一、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种子发芽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出根和茎、长出叶子、开花结果。
绿色植物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和氧气。
二、动物的生命周期动物的生命周期:出生、成长、繁殖、衰老、死亡。
常见动物的生命周期:昆虫(如蝴蝶)、鱼类、鸟类、哺乳动物(如人类)。
动物繁殖的方式:卵生和胎生。
三、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材料的分类:天然材料(如木材、石头)和人造材料(如塑料、金属)。
材料的性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导电性等。
材料的用途:根据材料的性质选择合适的用途,如木材用于制作家具,塑料用于制作包装材料等。
四、天气与气候天气的变化: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及其形成原因。
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天气预报的作用:了解未来天气情况,做好出行和生活安排。
五、水与空气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具有流动性,能溶解多种物质。
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发电等。
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空气的作用:提供呼吸所需的氧气,支持燃烧等。
六、科学探究与方法科学探究的意义: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探究自然现象和规律。
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观察与记录的方法:使用感觉器官或工具进行观察,用图表或文字记录观察结果。
七、健康生活与科技应用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量的运动等,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科技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电子产品、通讯工具、交通工具等,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科技对环境的影响:科技发展对环境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总结:三年级科学上册的知识点涵盖了植物的生长与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材料的性质与用途、天气与气候、水与空气、科学探究与方法以及健康生活与科技应用等多个方面。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植物的生长
1.植物的特征:植物是一类有机体,具有根、茎、叶、花等器官,能够吸收太阳光和其他养份,利用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质,从而生长发育。
2.植物的生长条件:植物生长需要养分、水分、光照、温度等
因素。
3.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生长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如发芽、
生长、萌发、成熟等。
二、植物的分类
1.植物的分类方法:植物的分类主要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
殖特征进行分类,如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苔藓植物等。
2.植物的分类特征:植物的分类特征主要有植物的外形特征、
生殖特征、营养特征等。
三、动物的特征
1.动物的特征:动物是一类有机体,具有复杂的组织结构,能
够运动、感知环境、以及进行进化和适应环境。
2.动物的分类:动物的分类主要根据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殖特
征和营养特征进行分类,如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鱼类、爬行动物等。
3.动物的行为: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本能行为和学习行为,本能行为是动物天生具有的行为,学习行为是动物在环境中通过经验学习而获得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12月28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1.我们的感觉器官有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手,其中眼睛从周围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2.观察一个物体,我们可以用眼睛看,用手摸,用耳朵听,用鼻子闻,还可以用尺子来测量。
3.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分类时,首先要确定一定的标准,如给文具分类,可以以用途为标准分,也可以以大小为标准分。
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就不同。
4.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冷热程度要用温度计,我们常用的温度计是摄氏温度计,它的单位是摄氏度,用ºC表示。
5.温度计主要由玻璃管、刻度、玻璃泡三部分组成。
6.一杯热水的温度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7.专门测量液体多少的工具叫做量筒。
一般用毫升做单位ml表示8.在观察量筒的刻度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处持平。
9.不倒翁不倒的原因是:上轻下重,底部半球形。
10.我们研究不倒翁的过程在科学上被称为解暗箱,它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2018年12月29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1.通过研究不倒翁我们知道了物体上轻下重是不容易倒。
(√)2.1升等于1000毫升。
(√)3.只有统计图才能反映出热水降温的过程。
(×)统计表格也可以反映。
4.温度相同的两杯热水,少的一杯降温一定降的慢。
(×)少的降温快。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必须放在液体中一段时间,当液柱静止后才能拿出来读数。
(×)不能拿出来读数。
6.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7.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8.用手可以摸出袋子中的物品,所以说在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中,手从周围的世界中接受的信息最多。
(×)正确答案:眼睛9.观察小动物时,要注意安全,不在有危险的地方活动。
( √ )10.科学是神秘而不可捉模的。
( × )正确说法:科学就在我们身边11.我们经常作的观察活动看起来和科学家的研究很相似,但是我们这样的研究和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12.所有动物都是“日出而做,日落而归”的。
( × )猫头鹰老鼠都不是13.不同植物的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各不相同。
(√)不相同14.充足气的皮球比没有充足气的皮球抛得高。
(√ )15.所有的植物都开花。
( × .) 不开花的植物有很多16.小汽车的外型很光滑,是为了减少前进时空气的阻力。
(√ )2018年12月30日星期日科学每日一背1.你知道热水的温度是怎样变化的?答:热水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的。
起初降温很快,而后速度逐渐慢下来,越接近室温,降得越慢,最后降到与室温相同的温度。
2.说明一件你知道的仪器或设备,是延伸了人体的哪个器官,能起到什么作用?答:听诊器是听觉的延伸,能听到更小的声音,显微镜是视觉的延伸,能观察到微小的物体,望远镜也是视觉的延伸,能观察到遥远的天体。
2018年12月31日星期一科学每日一背1.蚂蚁是如何辨认回家的路?答:蚂蚁的视觉敏感,不但可以利用陆地上的景致认路,还可以根据天空中的位置和反射的日光辩认回巢的方向;此外,除了依靠眼睛外,蚂蚁还在它爬过的地面上留下一种气味,或利用路途中的天然气味认路。
3.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了分类。
请至少说出三种。
答:图书馆中的图书,服装店的服装,超市中的货物,药店的药品等。
2019年1月1日星期二科学每日一背使用温度计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答:(1)用手拿着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等温度计内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2019年1月2日星期三科学每日一背1.像水、牛奶、酱油这样能流动的物体叫做液体,像木块这样不能流动的物体叫做固体,常温常压下,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
2.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它随容器的形状发生变化。
3.物体在水中受到水向上托起的力,这种力就是水的浮力,“捞铁牛”“曹冲称象”、“死海不死”都与水的浮力有关。
4.我们可以用改变物体的轻重和形状的方法改变物体的浮和沉。
5.水表面的水分子紧紧靠拢在一起,有一种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水的表面张力。
6.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的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7.水几乎无处不在,所以浪费点水没什么。
(×)8.冰块、木头、橡皮是固体。
(√)9.浮力的方向是向上的。
(√)10.有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是因为它没有受到水的浮力。
(×)11.只有在水中上浮的物体,才会受到水的浮力。
(×)12.装满水的杯子里不能再装进别的物体了。
(×)13.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2019年1月3日星期四科学每日一背1.为什么铺砖的地面容易返潮?请根据你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答:因为砖块中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把土壤中的水吸出来。
2.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哪里?答:地球上的水主要分布在海洋、河流、湖泊、冰川与地下暗河里。
3.既然地球上的水无处不有,为什么又说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答:水在自然界的分布十分广泛,我们的生活里,自然界中,几乎处处有水,所以说地球上的水无处不有。
而地球上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3%,这3%的淡水中冰占总体积的76%,浅表地下水仅占12%,深层地下水占11%,河流湖泊占0.34%,水蒸气占0.037%,其他淡水占0.623%,所以说人类可以利用的水资源非常有限。
2019年1月4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1.天气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十分密切,它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情况,可以及早做好各种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的天气对我们造成危害。
2.我们一般从气温、降水、风向、风力、云量等方面来表述天气的天气。
3.我们一般把风力分为13级4. 我们想知道降水多少,简单方法是用雨量器来测量。
5.测量风向的仪器叫风向仪。
它的箭头总是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6当风向标的箭头指南时,是刮南风,当风向标箭头指东时,是刮东风,当树叶向北飘时,是刮南风,当学校的国旗向西北飘时,是刮东南风。
背诵风级歌0级风烟直上,1级风烟稍斜,2级风树叶响,3级风旗飘动,4级风灰尘起5级风水起波,6级风大树摇,7级风步难行,8级风树枝断,9级风烟囱毁10级风树根拔,11级风陆罕见,12级风浪滔天。
2019年1月5日星期六科学每日一背1.认识下面的天气符号,让爸爸或妈妈画出来你认。
2.测量降雨量时应注意什么?答:(1)雨量器应放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2)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
(3)降水结束后,应及时读出并记录降水量。
2019年1月4日星期五科学每日一背风向仪箭头指哪刮哪风风向仪的箭头指向北方,是刮的北风。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南方,是刮的南风。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东方,是刮的东风。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西方,是刮的西风。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东北方,是刮的东北风。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西北方,是刮的西北风。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东南方,是刮的东南风。
风向仪的箭头指向西南方,是刮的西南风。
物体北飘刮南风。
红旗向北飘,是刮的南风红旗向南飘,是刮的北风红旗向西飘,是刮的东风红旗向东飘,是刮的西风红旗向西北飘,是刮的东南风红旗向东南飘,是刮的西北风红旗向西南飘,是刮的东北风红旗向东北飘,是刮的西南风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北风就是从北方吹来的风。
南风就是从南方吹来的风。
西风就是从西方吹来的风。
东风就是从东方吹来的风。
西北风就是从西北方吹来的风。
东北风就是从东北方吹来的风。
西南风就是从西南方吹来的风。
东南风就是从东南方吹来的风。
2019年1月7日星期一科学每日一背1.小白鼠的基因序列和人类的相似,一些医学的科研和临床实验都是由小白鼠来完成的。
在一次实验中,将小白鼠放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发现它竟然可以存活一段时间,这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2.在探究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时,一位同学在实验室连续测量了一杯热水的温(1)水温是怎么变化的?答:水温的变化规律是先快后慢。
(2)水温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水温的变化说明水吸收了周围空气的热量。
(3)如果这位同学所在的实验室的温度是20°C ,那么1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多少?答:1小时后这杯水的温度是20°C。
3.我们每时每刻都要呼吸,我们的健康离不开新鲜的空气。
请根据科学课上的学习,谈谈自己对创造清新的学习居住环境的看法。
答:要想有一个清新的学习居住环境,我应该做好以下几点:(1)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外出多步行或乘公交车、少用私家车。
(2)保护环境,多种绿植。
不随手丢垃圾,家中、教室多种植、摆放绿色植物,净化空气。
(3)使用环保电器,少开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