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计算机系统实验5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
计算机系统结构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实验仪器和材料:计算机硬件设备(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操作系统、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原理:实验步骤:1.搭建计算机硬件设备,将主机、硬盘、内存、显卡等组装连接好。
2. 安装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等。
3.启动计算机,进入操作系统界面。
4.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CPU的使用情况。
5.打开任务管理器,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
6.运行一些应用程序,观察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7.尝试使用输入输出设备,如键盘、鼠标等。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的工作情况。
通过任务管理器,我们可以查看到CPU的使用情况和内存的使用情况。
在运行应用程序时,我们可以观察到CPU和内存的使用情况的变化。
通过使用输入输出设备,我们可以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
实验分析: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和软件部分都是相互关联的。
CPU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各种指令,通过数据传输和计算来完成各种操作。
而内存则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通过读写操作来完成对数据的处理。
硬盘则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操作系统则是计算机系统的管理者,通过调度CPU和内存的使用来实现对计算机资源的分配。
结论: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部分包括CPU、内存、硬盘等,软件部分包括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等。
计算机系统通过CPU 的运算和数据传输来实现各种操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观察到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情况,并深入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实验中,我们搭建了计算机硬件设备,安装了操作系统,并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进一步认识到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操作输入输出设备,我们还实践了与计算机进行交互操作的过程。
嵌入式系统中的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
嵌入式系统中的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嵌入式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技术与各种应用领域相结合,嵌入到具体的产品或设备中,并且能够完成特定任务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在嵌入式系统中,片上系统(SoC)被广泛应用。
片上系统是指将计算机核心、存储系统、通信接口、外设、调度器等功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是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核心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嵌入式系统中的片上系统设计与实现技术。
1. 硬件设计技术:片上系统的硬件设计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包括处理器核心的选择与设计、存储系统的设计、通信接口的设计、外设的设计等。
在选择处理器核心时,需要考虑功耗、性能、可编程性等因素;在设计存储系统时,需要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器类型,如RAM、Flash等,并合理设计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在设计通信接口时,需要根据数据传输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接口类型,如UART、SPI、I2C等;在外设的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选择适当的传感器、执行器等外设。
2. 软件设计技术:片上系统的软件设计是指针对具体应用需求,为系统开发相应的软件。
软件设计包括编写驱动程序、编写嵌入式操作系统、编写应用软件等。
在编写驱动程序时,需要充分了解硬件的特性和功能,充分利用硬件资源,提高系统性能;在编写嵌入式操作系统时,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如Linux、RTOS等,并为系统开发相应的设备驱动程序和应用服务;在编写应用软件时,需要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设计相应的算法和实现。
3. 片上系统的布局与布线技术:片上系统中,各个功能模块需要相互连接,完成数据传输与处理。
布局与布线技术是指将各个模块在芯片上合理排布,并设计合理的连线。
在布局时,需要考虑各个功能模块之间的连接关系,尽量减少信号传输的路径长度,降低传输时延和功耗;在布线时,需要根据信号传输的特性,选择合适的线宽和线距,保证信号传输的质量。
4. 功耗优化技术:在嵌入式系统中,功耗是一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计算机操作系统实验课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实验课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学生姓名:XXX学号:XXXX专业班级:软件2014年12月25日目录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 (3)实验二进程调度 (7)实验三死锁避免—银行家算法的实现 (16)实验四存储管理 (22)实验一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一、实验名称熟悉Windows XP中的进程和线程二、实验目的1、熟悉Windows中任务管理器的使用。
2、通过任务管理器识别操作系统中的进程和线程的相关信息。
3、掌握利用spy++.exe来察看Windows中各个任务的更详细信息。
三、实验结果分析1、启动操作系统自带的任务管理器:方法:直接按组合键Ctrl+Alt+Del,或者是在点击任务条上的“开始”“运行”,并输入“taskmgr.exe”。
2、调整任务管理器的“查看”中的相关设置,显示关于进程的以下各项信息,并完成下表:表一:统计进程的各项主要信息3、启动办公软件“Word”,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该软件的登记,并将其结束掉。
再从任务管理器中分别找到下列程序:winlogon.exe、lsass.exe、csrss.exe、smss.exe,试着结束它们,观察到的反应是任务管理器无法结束进程,原因是该系统是系统进程。
4、在任务管理器中找到进程“explorer.exe”,将之结束掉,并将桌面上你打开的所有窗口最小化,看看你的计算机系统起来什么样的变化桌面上图标菜单都消失了、得到的结论 explorer.exe是管理桌面图标的文件(说出explorer.exe进程的作用)。
5、运行“spy++.exe”应用软件,点击按钮“”,切换到进程显示栏上,查看进程“explorer.exe”的各项信息,并填写下表:进程:explorer.exe 中的各个线程6、注意某些线程前有“+”,如图所示:,说明二者之间的差异前有“+”其器线程下有窗口。
四、心得体会通过本次实验,我了解到了windows系统中进程的管理与操作,我了解了如何切出任务管理器,任务管理器应用与其他与进程相关的知识,明白了有些系统程序不能够关闭,系统中的进程与线程虽然很多,但是其中有许多关联,只要弄清楚其中的关联那么就能够运用好进程与线程,达到我们的目的。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组织结构
为求解计算机领域的上述重大科学问题,同时面向长远的科学发展需求,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设 立五个主要研究方向,即计算机系统、微体系结构、编译和编程、VLSI与容错计算、非传统计算机体系结构。围 绕五个研究方向,结合实验室现有的基础和未来的发展规划,进一步分为四个实验室和四个研究组:先进计算机 系统实验室、微体系结构实验室、编译与编程实验室、集成电路实验室、并行算法研究组、处理器设计研究组、 存储系统研究组、量子计算研究组。
发展目标
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实验平台,为全国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提供基础支持,为提高我国 计算机体系结构整体研究水平作出贡献。建设一支高水平、跨学科、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将学术骨干培养成为 所在研究领域中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在国际上代表国内最高水平,建立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国际一流的科学 研究、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基地。以满足高性能计算、高通量计算和人机物三元融合的计算需求为突破口,研 究万亿次级芯片体系结构,构建艾级(更高)高性能计算机;研究千线程级芯片体系结构,构建千万线程级高通 量计算机;发展可重塑芯片和族群体系结构,构建海云计算融合新型计算模式。进行面向艾级计算、EB级数据、 亿级并行的基础研究,研制50GF/w原型系统,突破2020技术墙。具体包括:单芯片百瓦、千核、十万亿次的处理 器体系结构设计、测试验证和自修复方法;十万个处理器芯片构成的系统互连和容错方法;亿级并行度的编程和 算法设计方法;高端计算如何利用新工艺、新器件(3D封装、光互连)的最新成果。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 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计算机体系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01 基本信息
03 研究方向 05 组织结构
目录
02 正式揭牌 04 发展目标 06 研究单元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内容.
《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内容实验一键盘与鼠标练习一实验目的:1 、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 、掌握 Windows 的启动和退出;3 、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内容:1 、熟悉上机环境;2 、计算机系统的启动与关闭;3 、利用七巧板软件学习鼠标的基本操作。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鼠标的基本操作。
实验二键盘与鼠标练习二实验目的:练习键盘,掌握键盘操作的正确指法;实验内容:1 、学习键盘各键位的操作;2 、利用金山打字通软件,学习键盘操作指法。
实验要求:熟练掌握键盘的基本操作。
实验三 Windows基本操作实验目的:1 、掌握应用程序的运行方式;2 、掌握 Windows 的桌面、窗口、对话框、菜单、工具栏和剪贴板基本操作,区分窗口和对话框;3 、掌握帮助系统的使用;4 、掌握 Windows 的 DOS 方式及其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1 、认识 Windows 的桌面;2 、学习开始菜单的使用,利用开始菜单启动画图软件,并进行简单操作;3 、以画图应用程序为例,学习并掌握窗口、对话框、工具栏等的组成及其操作;4 、学习剪贴板的使用;5 、学会利用 Windows 帮助系统进行随时帮助;6 、学会 MS-DOS 方式的进入和使用。
实验要求:掌握 Windows 的桌面、窗口、对话框、菜单、工具栏和剪贴板的基本操作,区分窗口和对话框;掌握帮助系统的使用;掌握 Windows 的 DOS 方式的进入和使用。
实验四 Windows 文件(夹)资源管理实验目的:1 、理解文件管理的概念;2 、学习运用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进行文件(夹)复制、剪切、粘贴、删除、重命名、创建快捷方式、打开、查找、属性设置等操作方法与技巧,区分复制、剪切、删除等操作;3 、理解回收站概念,掌握回收站的使用。
实验内容:1 、学习打开或启动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的方法;2 、打开我的电脑,学习我的电脑中相关资源的查看方法,学习文件(夹)的复制、剪切、粘贴、删除、重命名、创建快捷方式、打开、查找、属性设置等操作方法与技巧;3 、打开资源管理器,学习树型目录结构的使用,学习我的电脑中相关资源的查看方法,学习文件(夹)的复制、剪切、粘贴、删除、重命名、创建快捷方式、打开、查找、属性设置等操作方法与技巧;3 、学习回收站空间大小及相关选项的设置及其使用。
片上可编程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
片上可编程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设计一、前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片上可编程系统逐渐成为了计算机科学的研究热点。
为了让学生掌握这一领域的基础原理和实践应用,本文将介绍片上可编程系统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设计。
二、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的设计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片上可编程系统的原理、结构、设计方法、应用等基本概念和技术,能够利用片上可编程系统进行数字电路设计,完成简单的软硬件系统设计和仿真,并能够在实际的项目开发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
三、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内容:3.1 片上可编程系统基础理论通过学习片上可编程系统的原理和结构,学生将掌握片上可编程系统的组成和设计方法,如CPU、FPGA等基本概念和技术。
具体内容包括:•片上可编程系统的组成结构及原理。
•片上可编程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CPU和FPGA的基本原理和功能。
•片上可编程系统的应用。
3.2 片上可编程系统设计方法与实践通过学习片上可编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践应用,学生将掌握片上可编程系统的数字电路设计方法、软硬件系统设计和仿真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数字电路设计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软硬件系统设计与仿真方法。
•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片上可编程系统应用案例分析本部分主要通过实际的片上可编程系统应用案例,让学生掌握应用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基于片上可编程系统的数字信号处理设计。
•基于片上可编程系统的控制系统设计。
•其它应用案例分析。
四、课程设计方法本课程设计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4.1 讲授教学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等方式,让学生掌握片上可编程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4.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片上可编程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实践应用能力,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4.3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学习一些国内外的片上可编程系统研究论文和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五、课程设计实施本课程设计分为三个阶段:5.1 第一阶段在第一阶段,主要是介绍片上可编程系统基础理论和设计方法。
计算机组成原理TEC-4实验手册(含实验步骤)完整6个实验-三个程序设计
地址寄存器AR1(U37)和AR2(U27、U28)提供双端口存储器的地址。AR1是1片GAL22V10,具有加1功能,提供双端口存储器左端口的地址。AR1从数据总线DBUS接收数据。AR1的控制信号是LDAR1和AR1_INC。当AR1_INC = 1时,在T4的上升沿,AR1的值加1;当LDAR1 = 1时,在T4的上升沿,将数据总线DBUS的数据打入地址寄存器AR1。AR2由2片74HC298组成,有两个数据输入端,一个来自程序计数器PC,另一个来自数据总线DBUS。AR2的控制信号是LDAR2和M3。M3选择数据来源,当M3 = 1时,选中数据总线DBUS;当M3 = 0时,选中程序计数器PC。LDAR2控制何时接收地址,当LDAR2 = 1时,在T2的下降沿将选中的数据源上的数据打入AR2。
一、TEC—4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系统特点
1.计算机模型简单、实用,运算器数据通路、控制器、控制台各部分划分清晰。
2.计算机模型采用了数据总线和指令总线双总线体制,能够实现流水控制。
3.控制器有微程序控制器或者硬布线控制器两种类型,每种类型又有流水和非流水两种方案。
4.寄存器堆由1片ispLSI1016组成,运算器由1片ispLSI1024组成,设计新颖。
1.运算器ALU
运算器ALU由一片ispLSI1024(U47)组成,在选择端S2、S1、S0控制下,对数据A和B进行加、减、与、直通、乘五种运算,功能如下:
表1运算器功能表
选择
操作
S2
S1
S0
0
0
0
A & B
0
0
1
A & A(直通)
0
1
0
A + B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
计算机上机实验内容及实验报告要求实验报告
上机实验内容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和学科要求来设定,以下是一个示例:
上机实验内容:
1. 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能够实现基本的四则运算。
2. 编写一个程序,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管理,包括添加、删除、查询学生信息等功能。
3. 使用Python编写一个简单的文本编辑器,能够实现打开、编辑、保存文件等功能。
实验报告要求:
1. 封面:包括实验标题、班级、姓名等基本信息。
2. 实验目的:阐述本次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3. 实验原理:简要介绍实验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背景知识。
4.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过程。
5. 实验结果:展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结果和数据,可以使用截图、表格等形式。
6. 实验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可以结合相关理论知识加以说明。
7. 实验总结:总结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总结实验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8. 实验改进:提出对实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指出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
9.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过程中参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
注意事项:
1. 实验报告应使用规范的学术写作语言,遵循论文写作规范。
2. 图表应清晰可读,标注明确。
3. 所有使用的源代码和数据应在实验报告中附上。
4. 提交实验报告时应按要求进行格式排版,并正确命名文件。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五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课程名《计算机组成原理》题目:微控制器实验班级:计算机131学号:2013122699姓名:李健伟一、实验目的1、掌握时序信号发生电路组成原理。
2、掌握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思想和组成原理。
3、掌握微程序的编制、写入,观察微程序的运行。
二、实验原理实验所用的时序电路原理如图2.6.1所示,可产生4个等间隔的时序信号TS1~TS4 ,其中SP为时钟信号,由实验机上时钟源提供,可产生频率及脉宽可调的方波信号。
学生可根据实验要求自行选择方波信号的频率及脉宽。
为了便于控制程序的运行,时序电路发生器设计了一个启停控制触发器UN1B,使TS1~TS4信号输出可控。
图中“运行方式”、“运行控制”、“启动运行”三个信号分别是来自实验机上三个开关。
当“运行控制”开关置为“运行”,“运行方式”开关置为“连续”时,一旦按下“启动运行”开关,运行触发器UN1B的输出QT一直处于“1”状态,因此时序信号TS1~TS4将周而复始地发送出去;当“运行控制”开关置为“运行”,“运行方式”开关置为“单步”时,一旦按下“启动运行”开关,机器便处于单步运行状态,即此时只发送一个CPU周期的时序信号就停机。
利用单步方式,每次只运行一条微指令,停机后可以观察微指令的代码和当前微指令的执行结果。
另外,当实验机连续运行时,如果“运行方式”开关置“单步”位置,也会使实验机停机。
⑴微程序控制电路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如图2.6.2,其中控制存储器采用3片E2PROM 2816芯片,具有掉电保护功能,微命令寄存器18位,用两片8D触发器74LS273(U23、U24)和一片4D 触发器74LS175(U27)组成。
微地址寄存器6位,用三片正沿触发的双D触发器74LS74(U14~U16)组成,它们带有清“0”端和预置端。
在不判别测试的情况下,T2时刻打入微地址寄存器的内容即为下一条微指令地址。
当T4时刻进行测试判别时,转移逻辑满足条件后输出的负脉冲通过强置端将某一触发器置为“1”状态,完成地址修改。
(MCS-51单片机实验系统
1 系统框图
4*LE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主实验板线路图
LED数码显示器原理图 数码显示器原理图
6、LED数码显示器 、 数码显示器
• 单片机系统中,通常用LED数码显示器来显示各种数 字或符号。由于它具有显示清晰、亮度高、使用电压 低、寿命长的特点,因此使用非常广泛。
(1)共阳极接法。把发光二 极管的阳极连在一起构成公共 阳极,使用时公共阳极接+5V, 每个发光二极管的阴极通过电 阻与输入端相连。当阴极端输 入低电平时,段发光二极管就 导通点亮,而输入高电平时则 不点亮。
3、89S51 、
• 该系列单片机是采用高性能的静态80C51 设计 该系列单片机是采用高性能的静态80C 由先进CMOS 工艺制造并带有非易失性Flash 由先进 CMOS 工艺制造并带有非易失性 Flash 程序存储器全部支持12 时钟和6 程序存储器全部支持12 时钟和6 时钟操作 • P89S51和 P89S52分别包含 128字节和 256字节 89S51 和 89S52 分别包含128 字节和256 字节 RAM、32条I/O口线、 RAM、32条I/O口线、3个16位定时/计数器、 6 16位定时/计数器、 输入4优先级嵌套中断结构、 个串行I/O口 输入4优先级嵌套中断结构、1个串行I/O口(可 用于多机通信、I/O扩展或全双工UART) 用于多机通信、I/O扩展或全双工UART)以及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片内振荡器和时钟电路。 • 该系列单片机是80C51微控制器的派生器件, 该系列单片机是80C51微控制器的派生器件, 采用先进CMOS工艺制造,指令系统与80C51 采用先进CMOS工艺制造,指令系统与80C51 完全相同。
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 报告实验项目: 进程调度学 院: 计算机学院专 业:班 级:学 号:姓 名:1. 实验目的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系统中,往往有若干个进程同时处于就绪状态。
当就绪进程个数大于处理机数时,就必须依照某种策略来决定哪些进程优先占用处理机。
本实验模拟在单处理机情况下的进程调度,加深了解进程调度的工作。
2. 实验内容设计一个按时间片轮转法实现进程调度的程序。
(1)假定系统有五个进程,每一个进程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 来代表,进程控制块的格式为:其中,进程名——作为进程的标识,假设五个进程的进程名分别为Q 1,Q 2,Q 3,Q 4,Q 5。
指针——进程按顺序排成循环队列,用指针指出下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的首地址,最后一个进程的指针指出第一个进程的进程控制块首地址。
要求运行时间——假设进程需要运行的单位时间数。
已运行时间——假设进程已经运行的单位时间数,初始值为“0”。
状态——有两种状态,“就绪”和“结束”,初始状态都为“就绪”,用“R ”表示。
当一个进程运行结束后,它的状态为“结束”,用“E ”表示。
(2)每次运行所设计的进程调度程序前,为每个进程任意确定它的“要求运行时间”。
(3)把五个进程按顺序排成循环队列,用指针指出队列连接情况。
另用一标志单元记录轮到运行的进程。
例如,当前轮到Q 2执行,则有:进程名 指针 要求运行时间 已运行时间 状态标志单元(4)进程调度总是选择标志单元指示的进程运行。
由于本实验是模拟进程调度的功能,所以对被选中的进程并不实际的启动运行,而是执行“已运行时间+1”来模拟进程的一次运行,表示进程已经运行过一个单位的时间。
请注意:在实际的系统中,当一个进程被选中运行时,必须置上该进程可以运行的时间片值,以及恢复进程的现场,让它占有处理机运行,直到出现等待事件或运行满一个时间片。
在这时省去了这些工作,仅用“已运行时间+1”来表示进程已经运行满一个时间片。
(5)进程运行一次后,应把该进程的进程控制块中的指针值送到标志单元,以指示下一个轮到运行的进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
实验目的
1.掌握PowerPoint 2003的启动与退出 2.熟悉PowerPoint 2003的操作环境 3.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保存等基本操作 4.掌握演示文稿的基本编辑方法
返回
39
2021/8/8
第4章 PowerPoint 2003
实验一 PowerPoint 2003的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图表的创建方法 2.掌握对图表的编辑
返回
34
2021/8/8
第3章 Excel 2003
实验五 图表
实验内容
1.创建数据表 2.绘制图表 3. 编辑图表
⑴ 更改图表类型 ⑵ 移动图表和改变图表尺寸 ⑶ 移动和删除图表元素 ⑷ 对图表区和数据系列进行格式设置
35
返回
2021/8/8
实验二 工作表格式化
实验目的
1. 掌握工作表数据格式化的方法 2. 掌握页面设置的方法 3. 掌握条件格式的设置方法
返回
29
2021/8/8
第3章 Excel 2003
实验二 工作表格式化
实验内容
1.数据的格式化 ⑴ 设置数字格式 ⑵ 设置字体、字号、字形、颜色 ⑶ 设置对齐方式
2.单元格的格式化 ⑴ 调整行高和列宽 ⑵ 设置边框
⒊ 条件格式设置 ⒋ 页面设置
30
返回
2021/8/8
第3章 Excel 2003
实验三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实验目的
1.掌握公式的使用方法 2.掌握函数的使用方法 3.掌握自动计算的方法
返回
31
2021/8/8
第3章 Excel 2003
实验三 公式和函数的使用
计算机实训实验报告
计算机实训实验报告一、实训目的与要求本次实训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安装与配置,加深对计算机硬件与操作系统的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训内容与过程1.计算机硬件的拆装首先,我们需要了解计算机的各个硬件组成部分,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
然后,进行计算机的拆装实操,学会正确连接各个硬件之间的接口,并确保拆卸和安装过程中不损坏硬件。
2.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接下来,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版本,并进行安装。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学习如何分区、格式化硬盘,并配置各种相关参数。
安装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系统的驱动安装和更新,以确保各个硬件能够正常工作。
3.软件的安装与配置在操作系统安装完成后,需要安装一系列常用软件。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办公软件、图像处理软件、编程开发软件等。
安装完成后,还要进行一些常规配置,如设置默认打开软件、设置网络连接等。
4.硬件故障排除与维修在实际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硬件故障。
我们需要学习如何诊断故障,找出问题所在,并进行相应的维修和更换。
比如,检查电源是否工作正常,查看硬盘是否出现故障等。
三、实训成果与问题通过本次实训,我收获了很多知识和技能。
首先,在计算机硬件拆装方面,我学会了正确连接各个硬件接口,不仅能够拆卸和安装硬件,还能够确保硬件的正常工作。
其次,在操作系统的安装与配置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分区、格式化硬盘,并顺利地安装了操作系统。
同时,通过驱动的安装和更新,我解决了一些硬件不兼容的问题。
另外,在软件的安装与配置方面,我不仅安装了一系列常用软件,还进行了一些个性化配置,提高了工作效率。
然而,实训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首先,由于对硬件接口不熟悉,我在开始时将一些硬件错误地连接在一起,导致电脑无法启动。
其次,在操作系统安装过程中,我没有注意到分区和格式化操作会导致数据丢失,所以没有提前备份重要数据,导致一些文件永久丢失。
DSP实验报告SCI
一、实验目的:1.了解TMS320F2812片上外设SCI;2.熟悉片上外设SCI通道的使用;3.利用片上SCI通道进行数据采集。
二、实验内容:1.初始化系统;2.初始化片上SCI通道;3.SCI数据传递。
三、实验背景知识1.SCI模块概述SCI是一个双线的异步串口,即具有接受和发送两根信号线的异步串口。
F2812内部具有两个相同的SCI模块,SCIA和SCIB。
每个SCI模块都有一个接收器和发送器,分别被用于接受和发送数据的功用。
它们都有自己独立的使能位和中断位,可以在半双工通信中进行独立的操作,或者在全双工通信中同时进行操作。
如图1所示,根据数据传送的方式,可以将串行通信分为单工、半双工、全双工3种。
图1 串行通信的3种方式2.SCI模块的特点图2 SCIA与CPU的接口由于SCIA与SCIB的功能相同,只是寄存器的命名有所不同,故只对SCIA 进行解释。
a、如图所示,SCI模块具有两个引脚:发送引脚SCITXD和接受引脚SCIRXD。
这两个引脚分别对应GPIOF模块的第4位和第5位。
在编程初始化时,需要将GPOFMUX寄存器的第4位和第5位置1,否则这两个引脚就是通用的数字I/O口。
b、外部晶振通过F2812的PLL模块倍频之后产生了CPU系统时钟SYSCLKOUT,然后SYSCLKOUT经低速时钟预定标器之后输出低速外设时钟LSPCLK提供给SCI。
c、SCI模块具有4种错误检测标志,分别是极性错误、超时错误、帧错误、间断检测。
d、SCI模块具有双缓冲接受和发送功能,接受缓冲寄存器为SCIRXBUF,发送缓冲寄存器SCITXBUF。
e、SCI模块可以产生两个中断:SCIRXINT和SCITXINT,即接受中断和发送中断。
f、在多种处理器模式下,SCI模块具有两种唤醒方式:空闲线方式和地址位方式。
g、SCI模块具有13个寄存器,并且都是8位。
当寄存器被访问时,数据位于低8位,高8位为0。
3.SCI模块信号SCI模块的信号有外部信号、控制信号和中断信号3种。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共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专业:网络工程班级:网络151姓名:王海超学号:0108指导老师:潘磊实验一 Windows系统网络命令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 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功能。
2. 熟悉Windows操作系统提供的各种网络命令的使用方法和输出格式。
3、掌握常用的网络命令,能用ping 、ipconfig等命令工具来进行网络测试、使用tracert路由跟踪命令、使用route、netstat、arp等命令查看网络状态。
二、实验内容1、常用网络测试命令PING的使用2、网络配置查看命令IPCONFIG的使用3、网络连接统计命令NETSTAT的使用4、路由跟踪tracert命令的使用三、实验步骤一:命令PING.1、常用的网络测试工具-、工作原理Ping的主要作用是验证与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该命令只有在安装了 TCP/IP 协议后才可以使用。
向远程计算机通过ICMP协议发送特定的数据包,然后等待回应并接收返回的数据包,对每个接收的数据包均根据传输的消息进行验证。
默认情况下,传输四个包含 32 字节数据(由字母组成的一个循环大写字母序列)的回显数据包。
过程如下:(1)通过将 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打印数据包2.实验过程(1)通过将 ICMP 回显数据包发送到计算机,并侦听回显回复数据包来验证与一台或多台远程计算机的连接。
(2)每个发送的数据包最多等待一秒。
(3)打印已传输和接收的数据包数。
注:ICMP协议是一种面向无连接的协议,是TCP/IP协议族的子协议,用于传输出错报告控制信息。
3、用法输入ping –help,DOS会输出关于ping命令的所有用法3、示例(1)判断本地的TCP/IP协议栈是否已安装注:TTL(Time To Live)该字段指定IP包被路由器丢弃之前允许通过的最大网段数量。
TEC_5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的实验系统
仪器设备研制与开发TEC 25 数字逻辑与计算机组成的实验系统白中英 , 张 杰 , 靳秀国 , 杨 秦(北京邮电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北京 100876 )摘 要 : 该文首先介绍了专利产品 TEC 25实验系统的特点 、配套教材与体系结构 , 然后总结了实践教学的经验 。
关键词 : TEC 25; 数字逻辑 ; 计算机组成 ; 实验系统 中图分类号 : G 484文献标识码 : B文章编号 : 100224956 ( 2007) 11 20049 202The ex pen ment al syst em of TEC 25 digit all ogic and comput er organizati onBA I Zhong 2 yi ng , ZHAN G J i e , J IN X i u 2 guo , Y AN G Q i n( Schoo l of Comp u t e r S c i ence and Techno l og y, B e i jing U n i ve r sity of Po s ts and Te l ecomm u n i ca t ion s , B e i jing 100876 ,Ch i na )A b s tra c t : F i rstly, th i s p a p e r in t r oduce s the fea t u r e s , re l a t ed teach i ng m a t e r ia l s and the a r ch i tec t u r e of p a t en t p r oduc t TEC 25 exp e r i m e n t a l system. S econd ly, it su mm a r ise s the ex p e r ience of p rac t ica l teach i ng . Key word s : TEC 25; d igita l logic; comp u t e r o r g an i za t ion; exp e r i m e n t a l systemTEC 25 实验系统的特点和教学功能1 TEC 25数字逻辑与 计 算机 组成 实 验系 统 (见图 1 所示 ) , 是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和清华大 学科教仪器厂 2004年联合开发研制的专利产品 。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片上系统设计
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片上系统设计计算机硬件设计中的片上系统设计是现代计算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增长,计算机硬件设计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片上系统设计是一种将多个功能模块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技术,它能够提高计算机系统的性能、降低功耗、减小体积,并且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本文将从片上系统设计的定义、应用范围、设计原则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片上系统设计的定义片上系统设计,简称SoC(System on Chip),是指将计算机硬件中的多个功能模块(如CPU、内存、外设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技术。
它采用高度集成的设计方式,将原本需要多个电路板组合而成的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中。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提高系统性能,减小系统体积,降低功耗,并提供更高的可靠性。
二、片上系统设计的应用范围片上系统设计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特别是嵌入式系统和移动设备。
嵌入式系统是指嵌入到其他设备中的计算机系统,如智能家居、工业控制设备等。
移动设备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
片上系统设计可以将这些系统所需的所有功能模块都集成到一个芯片中,使系统更加高效、稳定和节能。
三、片上系统设计的设计原则在进行片上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设计原则:1.模块化设计:将系统划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不同的功能,并且模块之间可以独立设计、测试和调试。
这样可以提高设计效率和可维护性。
2.硬件与软件协同设计:片上系统设计中,硬件模块与软件模块之间需要密切配合。
硬件模块的设计需要考虑软件的要求,而软件的编写也要充分考虑硬件的特性。
这样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3.功耗优化:片上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功耗问题。
通过优化电路设计、采用低功耗材料和技术,以及合理的功耗管理策略,可以降低系统的功耗,延长电池寿命。
4.可靠性设计:片上系统设计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通过采用冗余设计、错误检测与纠正技术、温度与电压管理等手段,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性。
基于RISC-V的计算机系统综合实验设计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Apr.2021Vol.42 No.42021年4月第42卷第4期基于RISC-V 的计算机系统综合实验设计孙卫真1!刘雪松朱威浦2 !向 勇3 +(1首都师范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北京100048; 2.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北京101407;3.清华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北京100084)摘要:针对目前高校计算机系统各课程实验衔接不紧密、实验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设计基于小型FPGA 开发板、以 RISC-V CPU 和Rut 操作系统内核为核心的计算机系统综合实验平台。
硬件实验以在低成本FPGA 芯片上搭建picorv32 RISC-V CPU 为核心!软件实验以在硬件实验基础上移植Rut 编写的rCore 教学操作系统为核心。
以较低成本在同一平台 完成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操作系统实验设计!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资源与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构建一个较为完整的实验体系。
实例结果表明!实验平台以软硬件协作的方式,适应技术的发展!及时更新实验内容!可满足高校计算机系统教学综合实验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RISC-V &系统编程语言;组成原理实验&操作系统实验&软硬件协作中图法分类号:TP301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0-7024 (2021 041159-07doi : 10. 16208/j. issnl 000-7024. 2021. 04. 037De?ign for comprehen?ive laboratory of computer?y?tem ba?ed onRISC-VSUN Wei-zhen 1, LIU Xue-song 1, ZHU Wei-pu 2, XIANG Yong 3+(1. I n f o r m a t i o n E n g i n e r i n g C o l e g e , C a p i t a l N o r m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B e i j n g 10048, C h i n a ;2. I n s t i u t e o f C o m p u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i n e s e A c a d e m y o f S c i e n c e s , B e i j n g 101407 , C h i n a ;3.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Tsinghua University , Beijing 100084 , China)Abstract: A i m i n g a t r y i n g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c o n e c t i o n a m o n g t h e c o m p u t e r s y s t e m c o u r s e s i n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e s a n d r e - d u c e t h e x p e r i m e n t c o s t #a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 c o m p u t e r s y s t e m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p l a t f o r m b a s e d o n a s m a lF PG Ab o a r d a n d a t e a c h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w a s p r o p o s e d . T h e h a r d w a r e e x p e r i m e n t w a s b u i l d i n g a s y s t e m o n c h i p (S o C ) w i t h p i c o r v 32 R I S C -V C P U o n a l o w -c o s t F P G A c h i p . T h e s o f t w a r e e x p e r i m e n t w a s t r a n s p l a n t i n g t h e r C o r e t e a c h i n g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w r i t e n b y R u s t o n t h e i r o w n S o C . T h e c o m p u t e r c o m p o s i t o n p r i n c i p l e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s y s t e m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d e s i g n o n t h e s a m e p l a t f o r m a t a l o w e r c o s t wa s F o m p l e t e d #a n d a n o r g a n i F w h o l e w a s f o r m e d . T h e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s y s t e m w a s a r e l a t i v e F o m p l e t e p l a t f o r m w i t h l i m i t e d F o s t s . E x a m p l e s h o w t h a t #t h e x p e r i m e n t a l F o n t e n t s a r e t i m e l y u p d a t e d f o r t r a F i n g F o m p u t e r t e F h n o l o g y t r e n d s i n a s o f t w a r e -h a r d - w a r e c o p e r a t i v e m a n e r t o m e t h e b a s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 f c o m p u t e r s y s t e m t e a c h i n g e x p e r i m e n t s i n u n i v e r s i t e s .Keywords :RI S C -V ; s y s t e m p r o g r a m mi n g l a n g u a g e ; c o m p o s i t o n p r i n c i p l e e x p e r i m e n t ; o p e r a t i n g s y s t e m e x p e r i m e n t ; s o f t w a r e h a r d w a r e c o p e r a t i v e4引言目前,高校进行计算机系统教学实验主要有以下几种教学方式:其一是使用纯硬件搭建实验平台,虽该方式可深入接触计算机硬件模块,但实验操作机械死板、硬件平台开发成本较高;其二是采用软件系统仿真的方式,该方法成本较低、易于上手,但受教育者不能在实验过程中较好体会到计算机与硬件的紧密结合!为了优化上述问题,实现设计目标,本文从硬件支持、 处理器构建、系统编程语言选择三方面考虑,构建计算机 系统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