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涉及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文艺创作的相互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文艺理论的影响以及它在文艺创作中的应用。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主要理论观点和现实应用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使读者对这一话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的相互关系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提出。
19世纪末,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了唯物史观和阶级斗争理论,这对当时的社会主义革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他们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表达阶级意识形态的工具,可以引导人们的思想觉悟。
因此,他们对文艺创作的研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理论观点1. 唯物史观与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服务于人民大众的利益,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和阶级斗争的发展。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因此文艺作品应当关注经济基础和阶级关系的变化。
2. 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
它能够描绘社会中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并提供对现实的批判和反思。
文艺作品应当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鼓励人们为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3. 人民大众的创造性: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当发扬人民大众的创造性。
人民大众具有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他们的观点和声音应当在文艺作品中表达出来。
文艺创作应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为他们提供精神上的满足和鼓舞。
现实应用马克思主义与文艺理论在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文艺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中国,文艺创作受到党的领导和意识形态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艺术家的创作自由。
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也为文艺创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强调为人民服务和社会现实反映,鼓励艺术家关注劳动人民和工农大众的生活。
许多文艺作品描绘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历程,以及人民群众在这个过程中的奋斗和牺牲。
这些作品通过艺术手法唤起了人们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信心。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导航文艺发展道路
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导航文艺发展道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每个社会主义艺术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长之魂,是指导艺术创作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
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伟大进程中,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如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引导着新时期的文艺工作者谱写我国文艺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马史思的文艺理论在新的文艺实践中发展,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把人民群众的审美需要同他们在改造世界中的审美活动新结合,通过伟大实践有着许多新的美学特征和优秀的思想的艺术的传统,同时,它又是不断吸取人类文化一切有价值的思想艺术成果创造出新型创意的文艺形式,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体系。
艺术,这是马克思揭示的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法之一,艺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是一种重要方面,并将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正确地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文艺历史传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艺术是按一定审美观念,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把握和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它本质上是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的艺术再现,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结合艺术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不平衡的这种客观历史现象,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不能机械地,直观地理解,而必须结合某种社会意识形式发生,发展的具体历史条件,予以科学的说明。
近几年来,旅游业发展迅猛,遍及全国各地,旅游文化形成了当地经济的产业链,如今著名的风景旅游圣地张家界就产生了演艺业新型创意文化产业现象,盘活了旅游市场,形成了“白天看美景,晚上赏大戏”的新文化消费方式。
张家界市的演艺业始于世纪90年代,到目前全市共有演艺剧场11个,演艺产品除剧院类、实景类、景区综艺类之外,两年一届的“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更是让张家界整体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首先,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是演艺业生成的基石。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与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与文艺创作马克思主义哲学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提出了一系列对于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分析和观点,其中包括对美学和文艺创作的独特见解。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和文艺创作的角度来探讨马克思主义如何影响和指导文艺创作实践。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核心原理是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即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关系对于美的发展与变革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美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密切相关的,社会的物质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文化形态。
这一观点强调了美的社会历史性和社会功能,对于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文艺创作的社会责任基于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观点,文艺创作具有批判与启示的社会责任。
文艺作品应该深入社会生活,批判现实的弊端和不公正,揭示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引起人们的思考和反思。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应该为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做出贡献,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有力工具。
三、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在文艺创作中,马克思主义强调真实和生动的表现形式。
文艺作品应该通过对社会生活和人类活动的深入观察,真实地反映社会的方方面面。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表达不应局限于个体的主观感受,而是应该以阶级和社会的视角来揭示社会现象和现实问题。
四、文艺创作的审美标准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了人民大众的审美标准。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创作的价值在于服务人民大众,在于通过艺术的形式来反映他们的生活和追求。
马克思主义美学注重实践性和时代性,认为艺术要与人民大众的实际需求相契合,才能获得真正的价值。
五、文艺创作与社会条件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了文艺创作与社会条件的密切关系。
社会的物质基础、生产关系和阶级矛盾将直接影响到文艺创作的发展与形态。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不同的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下,文艺作品将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形式,并受到不同的审美标准的影响。
六、文艺创作的途径与方法在实际的文艺创作中,马克思主义美学强调科学性和思想性。
文艺作品应该在深入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方法和观点指导下进行创作。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理论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基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它的基本原理涵盖了政治、经济、哲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
在文艺创作领域,马克思主义也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对于深入理解和分析文学艺术的创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对于文学艺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人民的精神活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生活和意识形态的产物。
文学艺术对于传递思想、展现社会冲突与变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要服务于人民、反映社会的现实状况和历史进程,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概念1. 社会基础与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受到社会基础的决定和制约。
社会基础包括经济基础和生产关系,它们对于文艺的创作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2. 实践性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着重强调文学艺术与实践的联系,文学艺术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和斗争经验。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文艺创作的发展和演变是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3. 人民性与大众性: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是为了人民群众创作的,要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要具备普通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特点。
三、实践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特点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实践和创新是非常重要的特点。
实践是文艺创作和发展的动力所在,只有深入实践,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才能真正反映社会现实和时代精神。
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要求,要求文学艺术不断追求新的形式和内容,推动文艺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当代文艺创作的启示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对当代文艺创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首先,应该坚持立足于人民、反映人民内心世界和社会真实;其次,要追求艺术的创新,寻求新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第三,要注重实践、关注社会状况和人民群众的需求。
通过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可以引导当代文艺创作者更好地服务于人民、推动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原理,对文学和艺术进行科学研究和分析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学艺术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认为文学艺术是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利益、推动社会变革的强大武器。
首先,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重要性。
文学艺术作为社会
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必然受到社会阶级和生产关系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作品应该服务于劳动人民的利益,倡导批判现实主义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反对唯美主义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艺术的干扰。
其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来源于它对社会生活和人类精神情感的深刻把握,而社会价值则表现在它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
因此,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作品既要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又要具有批判现实的社会意义,这种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是艺术创作的根本要求。
此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倡导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创作。
马克思主义
认为,文学艺术应该服务于人民大众,贴近生活、贴近人民,反对庸俗化和唯美化的文艺作品。
在社会主义国家,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艺术家以公共利益为导向,为人民群众创作高品质的文学艺术作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提供了一种科学的文艺创作观念和评价标准,
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现实的联系,注重审美和社会价值的统一,提倡大众化和社会主义性的文艺作品。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有助于引导文学艺术创作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和社会进步。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它不仅深刻影响了社会科学领域,也对艺术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是对艺术和文学进行理论研究和批判的重要工具。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对当代文学和艺术的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1. 艺术和社会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它与社会密不可分。
艺术不仅是一种审美享受,更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马克思主义关注艺术作品所表达的社会意义,强调艺术家应该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创作,关注社会问题,关注群众的利益。
2. 艺术和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形态。
艺术也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它对阶级斗争具有深刻的参与和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艺术家应该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通过艺术作品揭示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不公平,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3. 艺术的创新和突破马克思主义鼓励艺术家进行创新和突破,不拘泥于传统的艺术规范和框架。
艺术的创新是对旧有社会秩序和文化禁锢的挑战,是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主义要求艺术家在创新的同时,保持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二、文艺批评的基本原则1.社会历史性文艺批评必须将文学作品置于社会历史的背景下进行分析和解读。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社会历史的产物,文学批评应该关注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历史进程,揭示作品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2.阶级性文艺批评应该关注作品中存在的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不可能超越阶级立场,因此文艺批评的分析必须从阶级的角度出发,揭示作品中存在的阶级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3.人民性文艺批评应该关注作品对人民的关怀和关注。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作品应该反映人民大众的利益和命运,文艺批评应该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评价作品对人民的深度影响和积极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的意义1. 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艺术观和文艺批评为艺术家和文艺批评家提供了一种理论基础和方法论,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把握艺术和文学作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和研究。
马克思主义文论
马克思主义文论复习资料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论:是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和美学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具体表现形态,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的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考察文学艺术现象的理论结晶。
它以实践唯物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定位文学艺术,突出了文学艺术的实践性和阶级性,并且坚持和发扬现实主义的美学原则和创作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要内容:狭义上: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文艺理论思想。
广义上:除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理论,还包括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东西方拓展的成果,包括列宁、普列汉诺夫、高尔基、毛泽东、邓小平以及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新马克思主义、伊格尔顿等人的文艺理论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形成、发展及其体系面貌一、马克思、恩格斯文艺思想的形成1、转变期(1844年以前)2、确立期(1844-1857)《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标志着马克思新的文艺观、美学观的正式开始。
《手稿》是马克思在年轻时代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弄清思考的问题而写的一个未完成的手稿,由三个部分。
是一部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著作。
19世纪40年代,当时马克思(26岁)流亡在巴黎,写下这批手稿,所以又称“巴黎手稿”。
(1)提出了“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
(2)提出了人的五官感觉(包括审美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
人的审美活动的本质是人在他自己所创造的对象世界中直观到自己的全面、自由的感受。
(3)提出美感区别于“囿于粗糙的实际需要的感觉”,是一种在实践中形成的表现人的本质力量的、超越实际功利目的的全面、丰富、自由的感觉。
(4)提出艺术是一种特殊生产方式。
3、成熟期(1857-1872)进入成熟期的标志——《<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研究方法(2)“艺术生产同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3)艺术生产与消费的关系4、总结期(1872-1895)二、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体系特点(一)体系的存在与重构之辨1.关于体系存在与否的争论2.对体系否定说的否定(二)体系的性质与特点1.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文艺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手里,始终是整个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始终是进行战斗的精神武器。
浅析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摘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上海戏剧学院规划建设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发展,系统完整地构建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精当得体地编好了适用对路的大学《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思想总结。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是高等学校中文系的基础理论课程。
以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思想,编写好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对提高高校文科的教学和科研水平,以至社会上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文化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建国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编写和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教材,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但从学术水平和社会需要来说,大都不尽完善,差强人意。
最近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课题组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和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成果为指导,紧密联系中国的文学活动实践,广泛借鉴古今中外一切文学理论资源,吸取以往文学理论研究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和教训,总结当代中国文学活动的特点和规律,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
一、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该书首先精辟地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过去世界上一切文学理论的不同特点,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创立后文学理论出现的历史性变化。
接着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来源,分别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对创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划时代贡献,以及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其中关于文学艺术与社会心理的关系和文学艺术与人学理论的关系的论述,在以往的文学理论教材中是没有提到或很少提到过的。
特别是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文艺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科学内涵,做了全面、正确而深刻的论述。
浅谈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
浅谈文艺理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作者:郭大伟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7年第07期摘要: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文艺理论是阐明有关文学本质、特征、创作过程、发展规律和社会作用以及作品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的一门科学。
它也是文艺运动、文艺创作、文艺批评的经验的科学概括。
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独特的科学的文艺论。
二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深刻认识二者的关系和区别,是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重要前提和必要条件。
关键词:文艺理论;马克思主义文艺论;对比中图分类号:J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0-0006-01一、文艺理论(一)文艺理论概述文艺论起源于西方,西方文论是介于我们哲学和文学研究本身之间一个学科,它的系统定义更多是来自于20世纪左右,学界对于文学研究,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范式,美学研究交叉的领域进行反思性研究,后来形成了我们见到的一条西方文论的谱系,这个谱系如下:(1)古典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文论;(2)古希腊文论——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新古典主义;(3)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4)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5)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6)唯美主义——直觉主义——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俄国形式主义——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学理论——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7)后现代文论: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8)解构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阐释—接受理论、读者反应批评——女权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后殖民主义批评。
(二)(马克思主义)文艺论的作用用年前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回答: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文艺创作的指导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文艺创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文艺创作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文艺创作所带来的指导意义。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的立场和价值,这对于文艺创作意义重大。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是社会的主体和力量的源泉,因此,文艺创作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反映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家应该关注人民的需求和愿望,通过作品反映出人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
只有真正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艺术家才能够创作出贴近人民生活的作品,获得人民的认可和喜爱。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这对于文艺创作提供了广阔的题材和创作空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历史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社会也在不断地演进。
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家可以从历史的角度出发,通过描绘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来展现人民的奋斗和进步。
通过对历史和社会的反思,艺术家可以为人民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引导人们认识社会现实,促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此外,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对现实的批判和改造,这对于文艺创作提供了积极的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因此,艺术家在创作中应该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并通过艺术的形式呼吁人们对社会进行批判和改造。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示和批判,艺术家可以唤起人民的思想觉悟和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最后,马克思主义强调艺术的人民性和大众性,这对于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人民的艺术,艺术家应该创作出深受广大人民喜爱和需要的作品。
在文艺创作中,艺术家应该注重表现形式的民主化和大众化,使作品能够被广大人民接受和理解。
同时,艺术家也应该关注人民的文化需求,创造出有益于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作品。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文艺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它要求艺术家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命运;通过揭示历史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展现人民的奋斗和进步;通过对现实的批判和改造,促使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并注重艺术的人民性和大众性,满足人民的文化需求。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艺术
马克思主义与文学艺术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体系,其思想贯穿于各个领域,包括文学艺术。
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主张的,艺术应该是为人民服务的,并且应该反映社会现实和阶级斗争的本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和指导。
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艺术是一种思想和意识形态的表达形式,是反映社会现实和人们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
文学艺术既可以塑造和表现美好的幻想和境界,又可以直接揭示社会存在和消费者心理。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应该直面人民的生活,关注人民的利益,传达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因此,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文学艺术作品往往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怀。
其次,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文学艺术关注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进程是由阶级斗争推动的,而文学艺术可以通过描绘和讽刺社会现实,展现不同阶级的矛盾和冲突,以及他们对社会变革的追求。
通过文学艺术,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社会矛盾,激起阶级意识和革命精神,促进社会变革的进程。
第三,马克思主义注重文学艺术对观众和读者的启发和教育作用。
艺术作品可以引导人们对社会现实和人性问题的深入思考,开阔视野,拓展思维。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艺术应该具有教育的功能,通过表达社会现实的真实和人性的复杂性,激发人们对社会问题和人类命运的思考,并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变革。
最后,马克思主义主张艺术的创作和鉴赏应该是人民群众的事业。
艺术家应该以人民为中心,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利益,创作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审美需求的艺术作品。
同时,人民也应该积极参与艺术活动,发扬民主、批评和自由的精神,促进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对文学艺术具有深远的影响和指导意义。
它要求文学艺术与社会相结合,与人民相联系,充分发挥反映社会现实、塑造美好人性和推动社会变革的功能。
马克思主义的文学艺术追求不仅仅是创作上的追求,更是对社会的关怀和期许。
唯有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文学艺术才能真正成为服务人民、反映社会、启迪思想的崇高事业。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与传播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思想理论体系,在中国的文学艺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从中国文学艺术创作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启示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
当时的中国文学艺术正面临着现实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碰撞。
马克思主义的引入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理论基础和思想观念,成为推动中国文学艺术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二、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文学艺术的启示1. 阶级观念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这种阶级观念在中国文学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作家们开始关注劳动人民的生存状况,揭示社会现实中的阶级矛盾和冲突,使文学作品更具社会关怀和批判精神。
2. 现实主义表现马克思主义强调要关注社会生活的现实,中国作家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开始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表现。
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揭露,文学作品更加贴近人民生活,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3. 个体与集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关注个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在刻画人物形象时更加注重塑造具有集体意识和责任感的形象。
文学作品中体现了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密切结合,强调了集体的力量和价值观念。
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文学艺术传播中的作用由于中国的文学艺术传统悠久,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中国的文学艺术传播也逐渐步入现代化的轨道。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使中国文学艺术作品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与认可。
四、结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文学艺术创作与传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与理论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有必要继续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拓展文学艺术创作的新领域,为推动中国文学艺术走向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
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看艺术形式1. 引言1.1 文艺学的概念文艺学是研究文学、艺术、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及其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探讨艺术作品产生的原因、特点、规律,以及艺术作品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文艺学主要关注艺术形式的内容、风格、结构、语言、意义等方面,通过对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文艺学旨在深入理解和解释艺术作品的奥秘,揭示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方式。
在文艺学的研究中,人们对于艺术形式的演变、发展和影响进行探讨,希望通过对文学、艺术等作品的分析,揭示其中的深层意义和内在逻辑。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学的贡献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文艺学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对艺术形式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性思考上。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文艺作品的分析,揭示了文艺作品背后的阶级和权力关系,揭示了文艺形式的历史变迁和社会意义。
他们强调了文艺形式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对形式主义等唯心主义文艺理论进行了批判,提出了以社会生产关系和阶级斗争为基础的唯物史观。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认为,艺术形式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社会生产关系和文化意识形态的表现,要通过对艺术形式的批判性分析,揭示其深层次的社会内涵和政治意义。
他们还强调了文艺形式的重要性,认为形式是文艺作品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对于创作和评价文艺作品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影响下,人们开始更加关注艺术形式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艺术形式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和价值。
2. 正文2.1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形式的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艺术形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艺术作品形式的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和实践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形式是一种特定社会形态下艺术创作所具有的规律性表现,反映了阶级状况和社会关系。
在艺术形式的研究中,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即要把艺术形式置于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进行具体分析,揭示其与社会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自19世纪末兴起至今已经历了百年发展,对文学艺术的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起源与发展、核心观点、方法论、当代影响以及现实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通过对其历史地位的剖析,可以看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推动文艺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在当代社会中仍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文艺实践,可以认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于指导文艺创作、拓展文艺表现形式以及促进社会进步的价值。
弘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思想,探索其未来发展方向,将有助于文艺事业的繁荣和社会文明的提升。
【关键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历史地位,当代意义,起源,发展,核心观点,方法论,影响,现实意义,重要性,未来发展,价值。
1. 引言1.1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意义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欧洲开始兴起并对文艺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化是阶级斗争的一部分,文艺作品应当反映阶级矛盾和社会现实,为劳动人民服务。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在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达到鼎盛时期,许多文艺理论家如卢卡奇、布雷希特等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重要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促进了文艺界的阶级意识觉醒,培养了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精神。
这种精神不仅影响了20世纪的文艺创作,也对当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意义还在于,它拓宽了文艺创作的视野,提倡了多样性和包容性,强调文艺作品应当服务于人民大众,而不是某一特定阶级或群体。
这种立场在当代世界的文化发展中仍然具有启示作用,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1.2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意义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文学、艺术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日益凸显。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是一种重要的思想体系,对各个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包括文化和艺术。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角度,提倡人民群众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了文化和艺术领域的发展方向、理论方法以及实践方式。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对待认识论问题,提出唯物辩证法,强调人的客观认识是通过实践不断观察、实验和验证来实现的。
这一思想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鼓励人们用实践来认识世界。
这一观点对文化和艺术领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文化领域,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体验各种文化形式,从而提高对世界的认识。
在艺术领域,艺术家通过实践和创作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生活以及人类精神的认知,从而丰富了文化和艺术的内涵。
其次,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观点强调实践的历史性,要求人们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
这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文化领域,人们通过对历史经验的反思,总结并传承文化遗产,使文化不断发展和演变。
在艺术领域,通过对历史艺术的研究和借鉴,艺术家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脉搏,创造出适应时代需求的作品。
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对文化和艺术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解放,提倡为了共产主义事业的发展而奋斗。
这一价值观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导向作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群众观点鼓励人们关注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在文化领域,这就要求文化工作者创作出贴近人民群众、传递正能量、反映社会问题的作品。
在艺术领域,艺术家应当关注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并满足人们的愿望和追求。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革命,倡导社会平等与正义。
这一价值观对文化和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在文化领域,人们更加注重宣传和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文化活动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
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浅析中国现代美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理论体系,它通过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以阶级斗争为基础的解释和改造社会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在文艺领域的运用,旨在揭示文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现代美学则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下,对美学问题的研究和探讨。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现代美学致力于探索中国文艺的独特性和中国美学的特殊性。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关注社会历史发展对文艺的影响。
它强调文艺的生产和传播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文艺作品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必须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要,体现社会进步的方向。
这一理论观点也反映在中国现代美学中,中国现代美学强调文艺作品要具有鲜明的社会性和时代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注重文艺的阶级性和政治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是阶级斗争的重要领域,不同阶级的文艺要求和追求不同,因而文艺作品中必然存在着阶级斗争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要求文艺作品必须站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上,反映和表达他们的利益和愿望。
中国现代美学也倡导文艺作品要具有明确的阶级性和政治性,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创作导向,主动批判反映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平和不正义,努力推动社会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还强调文艺的人民性和大众性。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艺作品是为人民服务的,文艺要贴近人民群众,给人民以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中国现代美学也重视文艺作品对人民群众的满足度和吸引力,强调文艺作品要简单易懂、真实自然,使人民群众能够体验到其中的美感和艺术价值。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支持。
中国现代美学通过借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观点,探索中国的美学特点和中国人民对美的需求,为中国文艺创作和美学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和思路。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
马克思文艺理论启发论析马克思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克思还对文艺理论提出了一系列观点,并对文学和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的文艺理论启发了后来的许多思想家和评论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文艺创作和批评。
马克思强调了文学和艺术的社会作用。
他认为文学和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审美需求,更重要的是反映社会现实和阶级矛盾。
马克思通过对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揭示了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阶级意识和社会批判。
他认为文艺作品应该与社会现实相联系,批判社会不公和压迫,促进社会变革。
这个观点对后来的现实主义文学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马克思对文艺的观众和受众提出了重要的论断。
他认为文艺作品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在于艺术家的创作和表达,更重要的是观众和受众对作品的理解和接受。
马克思强调了文艺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关系,他认为观众应该具有辨别力和批判精神,能够从作品中找到自己的价值和利益,并对社会现实产生反思和批判。
这一观点启发了后来的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和受众研究方法,并对文艺作品的解读和评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马克思还着重强调了文艺作品的创造性和独立性。
他认为艺术家应该摆脱传统的束缚和习俗,追求个性化的创作和表达方式。
他赞扬了那些能够挑战主流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的艺术家,并强调了文学和艺术的革命性和反传统性。
这一观点对后来的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运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文艺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多样化和创新。
马克思的文艺理论也存在着一些限制和问题。
他对文学和艺术的定义过于狭隘,局限在对社会意义和阶级斗争的关注上,忽视了艺术本身的审美特点和价值。
马克思对文艺作品的社会功能过于强调,往往将文艺作品看作是一种政治宣传工具,忽视了艺术的自由性和独立性。
马克思对观众和受众的理论也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忽略了观众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马克思的文艺理论从社会历史和阶级斗争的角度出发,对文学和艺术的功能和社会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和分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文艺领域的具体应用,它既是一种理论体系,也是一种具体的指导方针。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立足于人民,强调文艺的社会性和人民性,对于指导文艺创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复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核心观点与创作指导。
一、实践是文艺的立足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的扎根于实践,认为文艺作品的创作应该立足于人民的实际需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思想。
在创作方面,文艺家应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真实的社会生活为素材,创作出贴近人民、引领人民的优秀作品。
二、文艺反映社会的矛盾与冲突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作品应该反映社会的矛盾与冲突,揭示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在文艺创作中,应该突出描绘社会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性别矛盾等重要矛盾,通过作品的表现力,引导人民认识社会的矛盾,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三、文艺要为人民服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强调文艺要为人民服务,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文艺作品应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文艺家要充分关注人民的实际需求,积极参与到改善人民生活的进程中,以文艺的力量为人民服务。
四、文艺的观念性与艺术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认为,文艺既要有观念性,又要有艺术性,二者要统一于作品中。
观念性是指文艺作品要具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要有明确的思想内容和社会价值。
艺术性是指文艺作品要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要通过艺术的表现力来打动人心。
文艺创作要注意把观念性与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作品既具有思想性,又具有艺术性。
五、文艺要具有批判视野和解放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求文艺作品具有批判视野和解放作用。
批判视野是指文艺作品要对社会现象进行分析、批评和揭示,通过揭露现实的弊端和不公,激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反思。
解放作用是指文艺作品要启迪人民的思想,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自觉性,有助于人们认识自身、认识社会、认识世界。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与艺术的观念与评价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与艺术的观念与评价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文学与艺术的观念与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与艺术的社会属性,认为文学与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们的思想感情。
马克思主义将文学与艺术视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张文学与艺术要为人民服务,要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要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与艺术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文学与艺术应当关注当下社会现实,揭示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批判社会的不公正和腐败。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与艺术不应当沉溺于空洞的艺术追求,而应当关注社会问题,为社会改革和进步发声。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与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认为文学与艺术家应当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而努力。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与艺术的评价是全面的和历史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与艺术不仅仅是具有审美意义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其包含了丰富的社会内容和思想内涵。
马克思主义鼓励文学与艺术创作具有历史性和革命性,能够引导人们认识社会现实,认识社会问题,引领人们反抗不公和剥削。
马克思主义认为,文学与艺术家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作品的艺术价值,更在于其对社会的积极影响和社会意义。
总之,马克思主义对文学与艺术的观念和评价是深刻和全面的。
马克思主义呼吁文学与艺术回归到人民的生活和实践中,发挥其社会作用和历史使命。
马克思主义强调文学与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要求他们坚守信念,关注现实,服务人民,为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
马克思主义对文学与艺术的观念与评价,将为文学与艺术创作提供重要的思想指导和价值取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起源于上个世纪30年代,是由一批政治上左翼的知识分子所发起的文艺批评运动。
这批知识分子主要受到列宁和托洛茨基等人思想的影响,他们认为文艺应当与社会和政治紧密相连,文艺是为社会和政治服务的。
在此基础上,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得以产生。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当代文化理论和文艺批评具有深远影响,其历史地位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为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开创了新的方向上世纪5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开始对西方文化进行批判,斯图亚特·霍尔等人也开始着重关注大众文化。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对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开辟了新的理论研究领域。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文艺的政治性和社会性,强调文艺作品的阶级性和文化格局,提出了文艺作品应当扮演哪些政治和文化角色等问题,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
二、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文艺批评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文艺批评理论的传统主要是关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形式,而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从社会、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出发,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和分析。
文学作品的社会生命,作者的阶级地位以及文学作品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文学批评的核心议题。
因此,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为文学批评理论的多元化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强调文艺作品的政治影响力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文艺作品的政治影响力,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意识形态的表达和形塑工具。
文艺作品不仅仅是审美的产物,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文化产品,而是充满政治性和反映阶级斗争的产物。
因此,对于文艺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所提出的政治要求成为了重点。
文艺作品应该反映阶级和斗争,强化革命性,反对垃圾文化,服务于人民群众,这些思想对当代文艺创作具有一定的启示。
四、拓宽文艺作品解读的视角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强调文艺作品的政治性、社会性,认为阶级成分和历史背景对于理解文艺作品至关重要,文艺作品的意义是通过社会实践中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眼光来认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已走过了差不多七十年的历程,并在20世纪世界文论史上占据了显赫的地位,无论在世界的西方或东方,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它的影响和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不可超越的哲学,我们也可以说,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艺学是当今不可超越的美学文艺学,因为它所表现的时代还没有过去。
从文化多样性的视角研究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新的,研究它出现的多种形态,这是一个有理论价值的新视角,将给我们建设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以深刻的启迪。
启示之一:
对待马克思主义及其文艺思想要采取非教条主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首先,西马理论家们的成功之处,首先在于他们反对本本主义、教条主义,敢于大胆地审时度势地推进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反,如果固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现成的结论,甚至把它们当作神学教条一样的东西加以对待,那就难以设想西马哲学美学文艺学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果。
所以,只有解放思想,破除禁锢,才谈得上坚持与发展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同各国文化
的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新的发展。
19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只是一种形态,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由于同各国文化的结合,出现了多种形态,理论因此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和充满生机。
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面对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面对各自不同的新的文化现实,必须做出各自具有特色的新的理论阐释、理论概括和理论,每一种理论都必须有其鲜明的理解和思想,这才能使得普罗大众对马克思对文艺的指导作用。
其结果不仅使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而且也从总体上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今天,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面临的问题都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没有遇到的。
因此,我们只能根据自己面临的实际情况,站在自己的立场上,而不是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甚至是马克思的立场上,而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我们观察问题的显微镜和放大镜,推进我们自己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最终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更主要的是能够解决问题。
启示之二:对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学说采取开放的态度,无论它们是本族的还是异族的,古典的还是现代的,现实的还是超现实的,保守的还是开放的。
人类社会几千年来,诞生了璀璨群星般的思想家,创造了无数优秀的思想财富,马克思及其学说无疑是其中最耀眼最伟大
的。
但是,倘若我们把马克思孤立起来,封闭起来,那就会窒息马克思主义,断送马克思主义。
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所以能有今日之实绩,就在于他们信奉马克思但不迷信马克思,更不搞唯马独家,而是以开放的态度吸收非马克思主义思想。
如卢卡契对德国古典美学家康德、席勒、黑格尔等人的继承,多种形态美学和文艺学的对话给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发展带来活力。
不同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不足,他们之间的关系应当是一种对话关系。
中国形态对苏联形态一度是顶礼膜拜,这就限制了中国形态的发展。
新时期以来,我们摈弃其消极的成分,吸收其有益的成份,相互之间有了对话也就有了发展。
苏联形态以往对西方形态统统斥之为资产阶级美学和文艺学,连卢卡契这样的人物也加以排斥,其结果也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现在双方都很注意吸收对方有益的成分。
拿结构符号文艺学来说,西方有很大发展,苏联也有自己的传统和优势,它特别重视文化语境的研究。
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建设之所以取得了建国以来最好的成绩,离不开我们这些年对我国古代美学文艺学及西方美学文艺学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但是,在这方面我们还很不够,我们应该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之下,以更宽容的精神对待传统文化,以更开放的胸襟对待外来文化。
启示之三:
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面向当代文艺实践,而不能满足于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只有这样,马克思主义才有真正的活水源头。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给我们的一个强烈印象就是无不洋溢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我们搞有当代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也必须有时代气息,搞出来的东西不能让人感到是几十年甚至是几百年几千年前弄出来的。
当前,我们最基本的实际就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此相适应,也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
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西马,但不能照抄西马。
西马文论家所谈的问题如文艺商品化问题在我国目前也可能或正在产生,但这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我们的文艺商品化程度不是太高了而是远远不够,我们更现实的问题是各地的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文件发展水准从整体上看还不够高,文艺的商品化对我们传播现代文明有更大的正面效应。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的思路总是被眼前的物质所局限束缚着,看不到那些没被开拓的意识。
而也正因为是这个原因,我们很难分辨这些东西多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还是正面的影响。
因此,尽管我们从现在起就要防止其负面效应,但不能完全像西马理论家那样对文艺的商品化大加抨击,相反,西马文论家对文艺的意识形态性的宽泛的理解,对文艺的自律性和文艺的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视,倒更有助于开拓我们的思路。
与以往不同的是,我们的思路总是被眼前的物质所局限束缚着,看不到那些没被开拓的意识。
而也正
因为是这个原因,我们很难分辨这些东西多带来的是负面的影响还是正面的影响。
启示之四:
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要允许马克思主义文艺多种模式化,提倡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不能搞一言堂、一枝独秀。
西马文论迄今已有近十种具体模式,各种模式之间彼此尊重共同发展,才有今日繁荣之格局。
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研究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视角。
大家都承认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有很大变化,原来一些稳定的东西有了变化,一些十分明确的东西逐渐变得模糊了,一些原来存在的疆界也在消失。
面对新的现实,如果我们还完全按照原来的思路和视角来研究,肯定要碰到问题。
比如再简单坚持“西马非马”,再笼统地认为苏联形态完全是僵化的,再不屑地将传统中国形态讥讽为“土包子”马克思主义、农民马克思主义,那肯定是行不通的。
我们不能漠视新的现实而坚持原有的思路和方法,我们的任务是运用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去描述新的现象是什么样的,新的现象是如何产生的。
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去阐明20世纪马克思主义美学和文艺学的多种形态,就是一种新的尝试。
我们中国的人口比西欧、北美及澳洲加起来还要多,我们的文化传统又比他们的要深厚,我们完全可以搞出更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具体理论模式。
就目前我们的文艺学界来说,正在向这方面迈出可贵
的第一步,但我们这种正常健康的学派意识还不强,当然还谈不上更自觉的追求。
就目前的情形而言,有以下一些模式是正在初具雏形的,如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反映论模式、意识形态模式、艺术生产模式、人类学模式。
心理学模式、社会学模式、价值论模式及其他一些模式,上述模式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找到逻辑起点或嫁接之处。
其中有些模式是我们过去研究不够,而今天看来又极有现实针对性,因而是极有发展前途的,如艺术生产模式。
其实,我国古代文论是经常把艺术和生产技艺联系起来加以比喻动0以研究的,只是到了近代,这方面的论述才少了,现代就几乎没有了。
现在,我们应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好好研究这一课题,并把它置入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模式的视野,充分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文学上的作用,扩展了现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了人类无限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