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讲解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53cc6736647d27284b735160.png)
一、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1、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2、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回答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
实际上,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3、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
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妨碍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我们吸收和借鉴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思想文化成果。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⑤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二、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在总结我们党执政55年来的历史经验时指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这是我们党几十年来探求救国救民之路和强国富民之路得出的必然结论,是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的科学真理,也是我们党在领导人民夺取政权、代表人民执掌政权过程中树立的坚定信念。
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二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三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30多年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给我国带来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获得了自近代以来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fa4ce4360cba1aa811dab8.png)
1、 我们为什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答:1.在当前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来指导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2.在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格局下,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在多元文化发展中,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文化。
3.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坚定理想信念,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而奋斗。
4.青少年实现中国梦,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2、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答:观点是错的,阶级性与科学性无必然联系,两者可以相容,代表某一阶段利益的理论,只要符合人类发展规律,也是符合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第一次将阶级性与科学性统一的理论。
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实践将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 谈谈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首先,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的科学性是最根本的。
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正是科学性的必然要求。
其次,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
与时俱进就要把握规律性。
一直着眼实际,着眼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对待马克思主义理论。
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2944bb777e21af45b307a826.png)
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一) 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所谓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并不是强调马列主义内容本身,而是强调运用马列主义分析实际情况,这是马列主义的生命之所在。
只有将马克思主义指导具体实践,才真正实现了它的价值。
它认为人的认识是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理性认识能动地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
(二)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必要性(当前形势、指导意义):①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和实践证明,社会主义是当今中国的唯一选择。
而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富强、文明、和谐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
②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者。
(三)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
正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南的内容、性质和方式,对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所从事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是工人
阶级争取阶级解放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它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19世纪欧洲重大社会科学成果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简单来说,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即人的解放学。
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得十分严整而彻底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是无产阶级根本利益的科学表现。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03f8ca9284ac850ac024205.png)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王金相牢牢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一元指导,是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首要思考和认真解决的带有全局性的根本问题。
为什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我理解,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是由中国先进文化的性质决定的江泽民同志指出: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这一论断揭示了我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实质。
我们的文化之所以称之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因为它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是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的,这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种本质上的一致性,决定了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必须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
除此之外,别无其它的指导思想。
正如江泽民同志指出的: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是我们党的立党立国之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事业的性质和方向。
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灵魂和精髓,抛开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失去了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是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的前提和保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社会经济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一些过去没有的新的社会阶层。
江泽民同志将社会经济生活的新变化概括为"四个多样化":经济成份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和就业形式多样化。
由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社会阶级阶层相应地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群体。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https://img.taocdn.com/s3/m/5bf458fec8d376eeaeaa31c1.png)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作为科学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反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超党性”的虚伪态度,它公开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服务的,明确宣布要把消灭一切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纵观人类历史,尽管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理论、学说,但没有一种理论能与马克思主义相媲美,没有一种理论能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改变世界面貌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
尽管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不断遭受各种诽谤、攻击、谩骂,但马克思主义真理如燧石一样,越敲击越放出耀眼的光芒。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并不是只有一种文明、一种社会制度、一种发展模式、一种价值观念;每一个民族、国家的文化也是多样的。
孟子说过:“夫物之不齐,物之性也。
”不齐、多样是事物充满活力的表现和动力。
从根本意义上说,文化的多样性是由人的文化需要的多样性决定的,不仅人与人的需要不同,而且每一个人的需求也是多样的。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69efb064caaedd3383c4d375.png)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二)上面我们是从理论上讲的,下面我们再从历史上回答这个问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权威标准。
这可以从多方面的历史经验来论证,如从科学社会主义史来看,从1848年初《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50年。
第一个50年的主题是提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第二个50年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如何取代资本主义,第三个50年的主题是社会主义如何在与资本主义共存、交流和冲突、对抗中发展自身,准备经过一个长时期以后最终取代资本主义。
从一个半世纪以上的历史进程中,科学社会主义怎样从无到有、从一种思想理论到革命实践、从在一个国家到多个国家的?它为什么能够在万般磨难当中得到发展,由理论变成现实?这不证明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或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真理性反映吗?我们再从中国近代的历史来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证明,我们在完成近代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即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过程中,所取得的一切胜利和成就,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的结果;现在只有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我们才能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众所周知,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就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国的历史命运,先进的中国人,曾用过各种各样的主意,企图救中国。
特别是以儒学为代表的封建主义思想体系和西方资产阶级的体系,但是,它们都未能救中国,而且使中国的情况一天一天地变坏。
而从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以后,中国人才从思想上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的革命才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面目为之一新。
马克思主义是从1917年十月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传入中国的。
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于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从1921年到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三大时期,干了三件大事。
这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类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1
![为什么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1](https://img.taocdn.com/s3/m/dae58a9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b.png)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
从党的成立到现在已有近百年的时间,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我国在革命、国内建设和改革实践方面不断前进,已经反复证明了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这也就是我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一直作为我党指导思想的一个原因——在反复实践,并以无数事实为依据的条件下证明马克思主义是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
1945年4月在党的七大会议上,毛泽东系统总结了中国革命斗争取得胜利的历史经验,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革命实践。
正是这个原因,毛泽东反复强调要努力提高全党的理论水平,并把这个工作看作是中国革命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一个重要保证。
建国以后,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也一直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方向,因为“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能够把握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能够提出许多与众不同的见解,这与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是完全分不开的。
无论是改革开放还是科学发展观都是以马克思思想为指导而形成的。
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认同以马克思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一系列重大抉择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另一个原因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在共产党成立之前,为了挽救国家的危亡,为了实现国家的富强,多少志士仁人曾经上下求索,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但是都以失败而告终。
中国共产党成立伊始,就把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实践探索。
虽然“物竞天择”是最先用来反应大自然的发展规律,但是用在历史的选择上也同样适用。
如果我们无法说明马克思主义思想为什么一直作为我党指导思想,我们不妨从历史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历史并没有让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退出历史舞台,那么马克思主义就有它存在的原因——而这个原因就是我党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的原因——历史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我们就没有理由去违背历史的选择。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思想的多元化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思想的多元化](https://img.taocdn.com/s3/m/9336e2105f0e7cd18425362b.png)
3、在于它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自封的学说,而是 随着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的科学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他们的学说不是教 条,而是行动的指南。
伟人这么说:
马克思曾说: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 体情况并根据现存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
恩格斯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 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 重复的教条。
2、价值追求错位
(1)消费主义价值观盛行 (2)荣辱观念扭曲 (3)腐败现象滋长蔓延
3、不和谐声音和不稳定因素频繁出现
(1)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有所抬头 一 是新自由主义 二 是民主社会主义 三 是历史虚无主义 四 是鼓吹“普世价值”
3、不和谐声音和不稳定因素频繁出现
(2)国内分裂主义势力依然嚣张 (打砸抢烧视频) (3)部分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 (威胁论视频)
三、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 (一)指导思想一元化,是任何国家社会普遍存在的客 观事实,是普遍规律。
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占支配地位的意识形态都是一元 的,这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不是特殊性。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存在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普遍规律。 1、任何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向来都是一元的,这 是客观事实 2、经济关系、社会性质决定意识形态的内容,指导思想必须一元化,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3、西方国家意识形态色彩最鲜明,坚持一元主导最坚决,一些西方 国家最讲究意识形态输出
左图:改革开放后,琳琅满目的商品任由消费者选购 右图:改革开放后的深圳
结
论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 义为指导,就是坚持真理、坚持科学、坚 持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就是坚持中国人民 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这种坚持是“必须” 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在这个根本问题 上,要坚定不移。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986b54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b3.png)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唯物观揭示了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必然趋势,是人们对理想问题有了科学的把握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人类发展规律的高度把握世界进步的潮流,认清我国的基本国情,才能把社会理想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才能在全体人民之间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都必须以马克思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工人运动中,是指导工人阶级实现自身解放的强大武器。
马克思主义反应和代表了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焕发的勃勃生机充分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为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二者在价值诉求方面相契合。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民族文化的起源实质和各个时代的本质特征,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赋予了新的属性和科学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改革创新与爱国主义都是同社会主义相统一、以实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归宿的。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的民族观和时代观与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民族文化和时代精神的重要成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指导地位的是历史的必然。
是由马克思主义成功地指导了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自20世纪传人中国以后,实现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有机结合。
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2
![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2](https://img.taocdn.com/s3/m/ed9e2c2a5901020207409c60.png)
为什么在其他国家都纷纷放弃马克思主义这面旗帜时,中国却高举不变?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解决的是举什么旗的问题,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础,居于统领地位,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立场、严密的科学体系和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决定了中国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历史上,它与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命运紧密相连,反映和代表他们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这正是中国共产党所要坚持的,与中国客观实际结合,代表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丰富的理论体系,它不断吸收、借鉴、融合各种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在继承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焕发出勃勃生机。
所以中国共产党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成果,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历史和实践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才能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中国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会进入新的里程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篇为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篇为主)](https://img.taocdn.com/s3/m/b337d7240722192e4536f621.png)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009级公管研究生班宋钊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和生命之魂,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规定着社会主义的目标任务和发展模式,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一和支配的地位。
它代表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和谐社会建设所需要的文化认同和价值追求,具有其他任何价值体系不可替代的高度的凝聚力和感召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这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性质和意识形态本质,深刻总结国内外历史经验,科学归纳中国现实、特别是科学分析意识形态领域总体态势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首要问题做出的科学定位。
这一定位,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供了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这个精神支柱,就会导致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和民族的灾难。
一、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自然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被确立为我们党和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第一要义,还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具有巨大的威力。
马克思主义是在深刻总结历史运动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严密而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它揭示了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普遍规律,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b07d9f8e83d049649b665872.png)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胡锦涛主席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把生产力作为推动社会前进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的力量,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在矛盾,深刻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有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强大的思想武器。
我们大学生处于一个思想的成长期,大学的时光不仅让大学生在专业知识上有了丰富的储备,大学更重要的培养了我们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并改造世界。
在认识世界上,如果我们的思想上不能客观公正的认识周围的世界,我们在精神上就有可能从积极到迷茫、从自信到自卑、从快乐到惆怅、从乐观到恐惧,错误地认识世界的严重后果就可能酿成如马加爵残忍杀害四名同学的悲剧。
在改造世界上,如果没有对世界潮流或趋势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那么失败在所难免,更悲惨的就如同电影《浪潮》中那个面对改革风波被制止,面对信仰即将破灭时拔枪了却了自己的生命。
大学那四年往往是人思想变化最大,思维方式最趋于完善的时光,马克思主义作为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反复证明的科学真理,是我们大学生完善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明灯,指引我们正确,理性地面对即将迎接的社会。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f2cb02ddc1c708a1284a44b2.png)
对“指导思想多元化”的观点的理解。
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一个社会发展进步的指导思想集中反映了这个社会的统一意志和思想,是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缺少明确的是指导思想,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为系的精神纽带,国家就缺少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指导思想决定并主导了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行为。
因此,必须确立“一元”指导思想。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日益多元化,不可否认,在这些思潮中,有值得借鉴学习之处,存在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因素。
但这些思潮,由于缺少普遍适用性和宏观指导性,并不能够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
在当代中国必须构建能够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并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核心价值体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质疑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四个方面。
这个价值体系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决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武装全国各族人民,把广大人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必须加强培育和引导,并把这个价值体系作为我国的唯一指导思想不断壮大。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
![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fed706dfc1c708a1284a44bc.png)
铸就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反映了社会意识的本质。
它首先要回答,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社会发展目标的判断,以及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
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怎样看待社会的发展,确立什么样的指导思想,表明了一个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决定着社会前进的方向。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这样的判断,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准确把握,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对中国现实的科学归纳,回答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问题。
中国革命的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为整个社会的指导思想。
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根本指导思想。
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旗帜,是我们认识和指导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把握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的价值选择、社会意识、生活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这种多样化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意识形态越是纷纭复杂,就越需要主心骨;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引导社会协调发展的理想信念和奋斗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我们更需要强调和坚持指导思想和主导价值的一元化,重视和巩固社会的理想信念,确立和壮大民族的精神支撑;更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权、主动权、话语权。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整合和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文化追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才能充分挖掘和鼓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所蕴含的积极向上的思想精神,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思想共识,凝聚力量,齐心协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cc868edea58da0116c1749a8.png)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为了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马克思主义是伴随着工人运动登上历史舞台的,这是工人阶级认识到自己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而成为一个有觉悟的阶级的标志。
马克思主义是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意志、指引人民争取解放、建设幸福生活的科学理论。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不是个别人也不是一个党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鸦片战争以后,我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上下求索,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
各种思潮,如改良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唯意志论、无政府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工团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等,都先后在我国流行过、尝试过,但它们都失败了,成了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
只有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深深扎根,引领中华民族走上了光明之路。
包括毛泽东、邓小平在内的我们党的许多早期革命家,最初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者,而是真诚的爱国主义者。
目睹国难当头、民不聊生的惨状,在他们头脑中首先产生的是救国救民的意识。
他们接触、研究过各种各样的主义,最后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够救中国。
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的许多进步人士,他们之所以能同我们党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就是因为他们有与我们党相近甚至相同的救国救民的思想起点,他们也是经过复杂的探索过程以后才信服马克思主义的。
【党课】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党课】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https://img.taocdn.com/s3/m/d00914c389eb172ded63b72d.png)
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世界的本质和规律,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本质和规律,特别是揭示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推翻了三座大山在中国的统治,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的伟大成就。
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马克思主义,就没有新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否则,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就会归于失败。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战胜各种挑战和风险的要求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从总体上看,我国意识形态的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是从国际形势来说,我们面临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和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从国内形势来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变更,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给社会的思想进步带来了很大的活力,同时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e2e2f4e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0.png)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意义【摘要】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翻天覆地伟大胜利的得天独厚思想武器,是党的根本指针。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是我们党最伟大的政治成就。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国家发展的科学理论,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我国正不断加快建设现代化的步伐,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障,必将推动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成就,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根本遵循。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指导、建设、挑战、启示、理论武装、原则、科学、发展、根本保障、成就、复兴。
1. 引言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直被视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自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经过一百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共产党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的重要性。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独特的思想武器,帮助中国人民认清中国社会的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指导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宝库,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丰富的思想资源。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深入人心,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理论上的科学性和先进性,更体现在其与中国国情相结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实践效果。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挑战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挑战是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任务和难题。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正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如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生态环境恶化、人口老龄化加速等问题。
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引领我们前进的旗帜——为什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https://img.taocdn.com/s3/m/a599ed56312b3169a451a45c.png)
思想 的多样 化并不排斥意识形 态领域 的有序化 。
我 们强 调 以马克 思主 义 为指 导 ,不 搞指 导 思想 多元化 ,不仅仅 因为它 反映了我 国经济基础 的要求 , 而且 它来 自于实践 ,同时是为实践检验所证 明了的客
发展着 的马 克思主义 为指 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才能沿着正确方 向胜利前进 。 马克 思主 义 的科学性 和真 理性 在于 它 的世界观 和方法论是科 学的。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 唯物主 义和
古今 中外 ,任 何 国家 和 社会 ,不 管社会 形 态多 么不 同 ,不 管社 会 思想 多么 复 杂 ,但 在 意识 形态 领 域, 占支配地位 的思想总是统治 阶级的思想 ,或者说 指导思想都是 一元 的 。这是 因为,在任何社会 ,意识 形态领域 的主 导思想 ,都是 由其起 主导作用 的经济基
历史结论 ,鼓吹要搞新 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这 些观 点和社会思潮 的实质 ,就是要否定马克思主义指 导地位 ,取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 。我 们要深刻认识这些错误观点和思潮的危害性,决不能
像马克思主义那样为哲学社会科学提供正确 的立场 、
观 点和方法,能够 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不断打开
们的指导思想 。 还有 人提 出,随着 经济 社会 的深 刻变 革 ,社会 思想 、价值观 念 日益多样化 ,指 导思想是不是可 以搞
何偏见 ,是科学性 、阶级性和 实践性相统一的理论 。 马克 思主 义 的科 学性 和真 理性 ,还在 于它 是 开 放 的、与 时俱进 的理 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不是故步 自 封 的学说 ,而 是随着 实践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 的科 学 体系 。胡锦涛 同志强调,只有不断推进实践基础 上的 理论创 新,用 发展着 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 的实践,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为什么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因为,马克思主义是被100多年来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特别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的科学真理,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我们的事业需要马克思主义。
只有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要回答为什么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只能是一元的,而不能搞多元化。
实际上,古今中外,任何国家和社会,不管社会形态多么不同,不管社会思想多么复杂,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或者说指导思想都是一元的。
我们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与各个历史时代统治阶级思想占统治地位有一个根本的不同,就是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思想武器,不仅仅因为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且它来自于实践,同时是为实践检验所证明了的客观真理。
客观真理是一元的。
就是说,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可以不同,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当今世界的理论虽然有许多种,但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实际,作为我们指导思想的科学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只有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才能保证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任务。
搞指导思想多元化,必然把谬误同真理混为一谈,其结果,绝不是为当代中国发展寻找什么新的理论支持,而是否定、消解真理的指导作用。
这种思潮的泛滥,必然动摇我们事业的理论基础,进而动摇我们的整个事业。
.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会影响思想文化的繁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二)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能搞资本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2.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3.中国为什么不能搞民主社会主义4.中国为什么不能搞资本主义5.一是中国社会经济政治状况不允许走资本主义道路。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从19世纪下半期开始萌芽,但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始终没有发展为独立的力量。
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未完全断绝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联系,在政治上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力量,他们所具有的软弱性、动摇性,决定了没有彻底推翻封建统治、推翻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于国际资本主义来寻求生存和发展。
中国没能发展成独立的完全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状况并没有因国民党的执政而改变。
国民党取得政权后,既没有兑现它所许诺的“平均地权”,也没实现它所声称的“发展民族工商业”,倒是依附于帝国主义、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资本和“四大家族”聚敛了大量财富,使中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对国民党政权的完全失望,使中国的普通民众和知识界坚定地站在了中国共产党一边。
民主党派纷纷明确表态支持中国共产党改造旧中国、开辟新道路的政治、经济主张。
甚至连主张第三条道路的知识分子也不反对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得到了工农大众的支持,得到了知识分子的赞同,得到了各民主党派的拥护。
二是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的新特点促使中国人民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正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中国要完成近代以来两大历史任务,实现自己的发展,必须摆脱帝国主义的束缚,必须同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
毛泽东同志指出:“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
”它们的目的,就是要占领中国的市场,掠夺中国的资源,使中国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状况。
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的矛盾,决定了中国要选择社会主义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资本主义的吸引力不断下降。
而当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蒸蒸日上,经济建设取得辉煌成就。
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华经济掠夺,日本更是悍然发动侵华战争。
民族危机促使人们寻找新的出路。
社会主义苏联为中国提供了一种崭新的制度选择和新的社会样板。
中国知识分子大多把苏联的成功归因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马克思主义,因此,走俄国人的路,成为许多先进分子的共识。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迅速扩大,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
三是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完成中国近代以来的两大历史任务,首要的是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从中国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特性来看,农民阶级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于他们的经济和文化条件而带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后性;民族资产阶级有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强烈愿望,但由于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和能力;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最革命、最有组织性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天然领导阶级。
因此,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理所当然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
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而没有其他哪个政治力量能够提出正确的纲领,团结一切进步力量,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问题,解决中国实现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统一的问题。
无产阶级作为领导阶级、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必然要把这一革命引向社会主义方向。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在这两个阶段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阶段”。
这就决定了中国必然走社会主义道路。
由上述情况可知,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不是由哪一个政党、哪一部分人的主观意愿所决定的,而是中国人民包括工人、农民、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其他社会阶层人士共同作出的选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6.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充满活力的基本经济制度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揭示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
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整体生产力水平比较低,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实践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带来了生产力的大解放,出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共同繁荣的景象,使国民经济进一步活跃,经济高速增长,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迅速提高。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改革发展而不断完善。
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同时指出,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经济蓬勃发展的制度保障不能搞私有化单一公有制没有出路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我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近代以来中国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重要成果。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显著的优越性在中国搞“三权分立”,既无政治基础和社会基础,更无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如果不顾我国的国情,违背人民的根本利益,照搬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必然会从根本上动摇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动摇我国政治稳定的根基,导致民主倒退、社会大乱、人民遭殃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五)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而不能搞西方的多党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政党制度我国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必须搞清楚为什么我们不能搞西方多党制。
西方多党制,是资产阶级在政治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虽然在反对封建专制的过程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种政党制度,有一些难以克服的弱点,并不适合所有国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弊端。
我们如果盲目照抄照搬,必然带来无穷后患。
在中国搞西方的多党制,既不符合我国国情,也违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当前,我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最根本的利益就是团结一致、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政党制度,才能更广泛更牢固地团结各民主党派、各社会阶层,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同舟共济创伟业,薪火相传向未来。
只要我们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断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促进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就一定会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六)为什么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而不能走回头路。
首先,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从理论上来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化的社会。
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然要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从不发达到发达、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在根本上是适应的,但也有不适应的地方。
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不适应必须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主要方式,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从实践上来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获得新生。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但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们曾经在相当程度上照搬了苏联模式,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特别是当年“左”的错误的逐步发展,直接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内乱。
而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度拉大,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国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使我们清楚地发现了体制上的弊端,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认识到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正如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指出的:“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在这样的背景下,改革开放不可避免地成为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时代的选择。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抉择,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从此党和国家满怀信心地重新踏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用历史和世界的眼光来看,30年前启动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30年后的今天,改革开放仍然是决定未来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