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合集下载

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骨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继发性骨肿瘤
• 体内其他组织和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循环、 淋巴系统或直接侵犯骨组织所致的肿瘤为 继发性骨肿瘤。
软组织疾病
• 软组织与骨关节在部位上密切相关,其肿 瘤的组织起源与骨关节起源是相同的,加 上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提高,特别是CT、 MRI技术的广泛应用。因此,现在在影像诊 断学中通常都将软组织疾病列入骨关节疾 病中讨论。
• 而六个月以内者又应首先考虑神经母细胞瘤; • 20岁左右以骨肉瘤多见; • 30岁左右以骨原发网状细胞肉瘤多见; • 50岁以上以骨髓瘤和转移性骨肿瘤多见。 • 术后统计约80%的恶性骨肿瘤符合上述年龄分组
的规律。骨肿瘤男性多于女性,性别在某些骨肿 瘤的发病上也有明显差别,但不如年龄重要。
症状和体征:
瘤骨:
• 瘤骨是肿瘤细胞形成的骨组织,良性骨瘤 和骨肉瘤都能见到,也是最重要的征象。
• 瘤骨与正常组织不同,瘤骨是一些排列紊 乱,生长无定向、组织分化差的骨组织。
瘤骨的基本表现有三种,
• 即象牙质样瘤骨;棉絮样瘤骨和针状瘤骨。
1.象牙质样瘤骨:
• 表现为高度致密的骨化阴影,呈象牙质样, 无骨小梁结构,或团块聚集在肿瘤的一处, 与周围分界清楚。 分化较成熟者见于骨瘤,但多见于生 长缓慢、细胞分化较好的成骨性骨肉瘤, 特别是骨旁骨肉瘤。 软骨肉瘤也可出现,但它是由软骨内 化骨形成。
• 针状瘤骨和絮状瘤骨均为膜内化骨,恶性 度高。
(四)瘤软骨
• 软骨类肿瘤或肿瘤内存在很多软骨团时,多数都可以见到环形钙化。 它真实反映了瘤软骨的存在,是诊断肿瘤中软骨成分的非常可靠的依 据。
• 环状钙化是异常增生的软骨基质钙化,是环绕在软骨内成骨的的外层 的肥大软骨细胞基质钙化带。
• 环状钙化表现为环状或半环状,可大可小,小者只有1mm,大者可 在2-3cm,可彼此相连,重叠交错,也可彼此不连,分散存在。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课件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课件
小、范围、侵犯程 度等,为制定治疗方案和 评估预后提供依据。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历史与发展
X线检查
CT与MRI
最早的骨肿瘤影像学诊断方法是X线检查, 可以显示骨骼的基本结构。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CT和MRI等高级影 像学检查方法逐渐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 提供了更丰富的影像信息。
CT检查对于判断骨肿瘤的良恶 性以及了解肿瘤是否侵犯周围 组织具有较高的价值。
MRI检查
MRI检查具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 率,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
软组织的分界。
MRI检查可以观察肿瘤内部的血 流情况,有助于医生判断肿瘤的
良恶性。
MRI检查对于脊柱、脊髓和软组 织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重要补充手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影像技术升级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进步,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将更加依赖高 分辨率的影像设备,如多层螺旋
CT、MRI等。
人工智能辅助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在骨肿瘤 影像学诊断中的应用将逐渐普及, 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功能成像发展
骨肿瘤功能成像技术,如动态增强 MRI、骨代谢显像等,将更广泛应 用于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评估。
超声检查在骨肿瘤的诊断中具有一定 的辅助作用,尤其在浅表组织肿瘤的 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肿瘤的形态、大小、 边界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有助于 初步判断肿瘤的性质。
PART 03
骨肿瘤影像学特征与诊断
良性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与诊断
良性骨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通常表现为边界清晰、形态规则的骨质肿块,密度均匀,周围无浸润性生长, 骨膜反应轻微或无。
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影像学表现】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X线: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骨肿瘤 检查标准

骨肿瘤 检查标准

骨肿瘤检查标准
骨肿瘤的检查标准主要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判读。

1. 体格检查:主要通过观察肿块的部位、大小、硬度、活动度、波动感,边界是否清楚,肿瘤表面的皮肤是否水肿或溃疡,静脉是否怒张,有无出现血管性搏动或震颤。

同时了解局部及肢体远端神经血管受累情况以及局部和全身淋巴结是否肿大。

2. 实验室检查:对于骨肿瘤患者,实验室检查的指标包括血液、尿液和骨髓检查。

如碱性磷酸酶在骨肉瘤、成骨性转移瘤中的数值可能增高。

如果尿液中VMA(香草扁桃酸)升高,要考虑神经母细胞瘤或嗜铬细胞瘤骨转移。

在恶性骨肿瘤的晚期,可能出现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和贫血的情况。

3. 影像判读:X线检查是诊断骨肿瘤的重要手段,其检查结果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请注意,这些检查标准只是对骨肿瘤进行初步判断的参考,最终的诊断还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来确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任何健康疑虑或症状,应及时向医疗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常见骨肿瘤影像诊断分析-1(概述与骨软骨瘤)

常见骨肿瘤影像诊断分析-1(概述与骨软骨瘤)

二、成骨性肿瘤 骨样骨瘤 骨母细胞瘤(良性成骨细胞瘤) 骨肉瘤 普通型骨肉瘤 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 纤维母细胞型骨肉瘤 骨母细胞型骨肉瘤 血管扩张型骨肉瘤 小细胞型骨肉瘤 低恶性中央型骨肉瘤 继发性骨肉瘤 皮质旁骨肉瘤 骨膜骨肉瘤 高恶性浅表型骨肉瘤
常见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影像 诊断与病理对照分析
(Imaging Diagnosis of Bone Tumor and Tumorlike
Conditions)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放射科 陈卫国
主要内容
骨肿瘤定义与分类 良恶性骨肿瘤鉴别 常见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影像诊断 常见恶性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影像诊断与病理不符的病例探讨
第一节 概述 (Introduction)
一、骨肿瘤及瘤样病变的定义
(Definition of bone tumor and tumorlike lesions)
组成骨骼的各种细胞成份不受机体调节,异 常而无限制地生长,形成新生物,称骨肿瘤。
病变形态或其某一阶段的生长方式类似骨肿 瘤,称为瘤样病变。
二、成软骨性肿瘤 (一)良性 1.软骨瘤(Chondroma) 2.骨软骨瘤(Osteochondroma) 3.软骨母细胞瘤(Chondroblastoma) 4.软骨粘液样纤维瘤(Chondromyxoid fibroma) (二)恶性 1.软骨肉瘤(Chondrosarcoma) 2.近皮质软骨肉瘤(Juxatcortical Chondrosarcoma) 3.间叶性软骨肉瘤(Mesenchimal Chondrosarcoma) 三、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bone)

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在医学领域中,骨肿瘤的诊断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环节。

影像学技术作为重要的诊断手段,为医生提供了直观、准确的信息,帮助他们识别肿瘤的性质、位置、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探讨影像学在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一、X 线检查X 线检查是骨肿瘤诊断中最常用的影像学方法之一。

它可以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形态、结构和密度变化。

对于良性骨肿瘤,如骨软骨瘤,X 线通常表现为在骨表面生长的骨性突起,其皮质和松质骨与正常骨相连。

而对于恶性骨肿瘤,如骨肉瘤,X 线可能会显示出骨破坏、骨膜反应和肿瘤骨形成等特征。

骨破坏可表现为地图样、虫蚀样或渗透性破坏;骨膜反应常见的有 Codman 三角、日光射线征等;肿瘤骨形成则呈现出云絮状、针状或斑块状的高密度影。

然而,X 线检查也有其局限性。

它对于早期骨肿瘤的诊断可能不够敏感,对于肿瘤内部的细微结构和软组织受累情况的显示也相对较差。

二、CT 检查CT 检查在骨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补充作用。

它能够提供更详细的骨结构信息,对于判断骨皮质的完整性、肿瘤的范围以及有无微小的骨破坏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

例如,在脊柱骨肿瘤的诊断中,CT 可以清晰地显示椎体、椎弓根的破坏情况,以及椎管内是否有肿瘤侵犯。

对于骨盆等复杂部位的骨肿瘤,CT 有助于了解肿瘤与周围骨性结构的关系。

此外,CT 还能够帮助区分肿瘤组织和周围的软组织,对于评估肿瘤的侵袭程度和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但 CT 对于骨髓内的病变显示不如磁共振成像(MRI)敏感。

三、MRI 检查MRI 对骨肿瘤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价值。

它能够多方位、多序列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力极高,能够清晰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肌肉、血管、神经等结构的关系。

在骨肿瘤的诊断中,MRI 可以早期发现骨髓内的病变,对于判断肿瘤的范围和分期非常重要。

对于恶性骨肿瘤,MRI 可以显示出骨髓水肿、软组织肿块以及肿瘤对周围组织的侵犯情况。

同时,通过增强扫描还可以评估肿瘤的血供情况。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课件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课件

骨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
手术
对于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 的治疗方法;对于恶性肿瘤,手 术切除联合化疗、放疗等综合治
疗手段。
化疗
通过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 散,常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
放疗
通过放射线杀灭肿瘤细胞,常用于 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
骨肿瘤的预后评估
要点一
评估指标
包括肿瘤的性质、分期、治疗手段的选择及患者的身体状 况等。
感谢观看
要点二
评估方法
通过长期随访和定期复查,观察患者的生存率、复发率及 生活质量等指标,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
06
骨肿瘤影像学诊断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对骨肿瘤影像学数据进行深度学习 和模式识别,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
分子影像学
发展分子影像学技术,通过观察肿瘤细胞代谢和分子变化,为骨肿 瘤的早期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尤因肉瘤
X线表现为骨干髓腔内溶骨性破坏,骨 膜反应显著,呈“呈‘洋葱皮样’改 变”。
骨肿瘤转移的影像学表现
溶骨性转移
X线表现为骨皮质变薄、模糊,可见大小不等的虫蚀状、穿凿状骨质破坏。
成骨性转移
CT表现为高密度影,呈“棉絮状”或“象牙质样”改变。
04
骨肿瘤影像学鉴别诊断
良性骨肿瘤与恶性骨肿瘤的鉴别诊断
MRI检查能够提供多平面、多参数的 成像,对于软组织分辨率高,能够清 晰显示肿瘤与周围软组织的界限。
MRI检查在骨肿瘤的早期诊断、复发 监测和疗效评估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尤其对于软组织肉瘤的诊断具有较高 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检查对于判断肿瘤是否侵犯神经、 血管和肌肉等重要结构具有重要价值, 有助于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治疗效果的 评估。

骨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骨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肿)需要鉴别
• 感染和嗜酸性肉芽肿:良性病变但具有 侵袭性生物学行为而表现为恶性特征
• 移行带宽,边界不清,但伴有皮质破坏 和侵袭性连续骨膜反应
• EG 均发生在30y以下 ;所有30y以下病 人骨病的鉴别诊断均应包含
• 感染:任何年纪和任何骨肿瘤的鉴别均 应包含
Wide zone of transition indicates malignancy or infection or eosinophilic granuloma
胞骨髓瘤也需要考虑
NOF
SBC
ABC
In patients less than 30 years of age a narrow zone of transition
indicates benignancy
移行带宽
• 边界不清,代表侵袭性生长 • 恶性肿瘤的生长特征 • 两种非肿瘤性病变(感染、嗜酸性肉芽
• 偏心型 Eccentric
-骨肉瘤 -非骨化纤维瘤 -软骨粘液样纤维瘤 -骨巨细胞瘤 -骨母细胞瘤
• 良性病变诊断非常有帮助,恶性骨肿瘤 绝无此表现
osteoid osteoma
侵袭性骨膜反应
• 分层状、垂直针状骨膜反应
• 骨膜中断破坏——Codman三角
• 侵袭性进展较快,骨膜没有时间覆盖骨 膜新生骨,不能融合硬化形成骨痂样组 织
Osteosarcoma
Ewing sarcoma
Infection
骨膜反应
• 没有骨膜反应的病变: -骨纤维结构不良 -内生软骨瘤 -非骨化性纤维瘤 -单纯性骨囊肿 -除非发生病理骨折
• 病变存在骨膜反应,可以排除上述病变
皮质破坏
• 良恶性骨肿瘤常见表现,但对鉴别没有特 别价值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课件
影像诊断是骨巨细胞瘤诊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综合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能够提高诊断准确性
结合影像学结果和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诊断,可以更加准确地判断患者的病情。
严密的随访和评估能够为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高预 后效果
通过随访和评估,可以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骨巨细胞瘤影像诊断ppt 课件
这个课件将向大家介绍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包括定义、临床表现、影像 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案以及随访与预后。什么 Nhomakorabea骨巨细胞瘤
定义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肿瘤,主要由巨噬细胞和间叶细胞构成。
临床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疼痛、肿胀和运动受限等症状,通常出现在骨骺的近端。
影像诊断
骨纤维异常增生症和骨 巨细胞瘤在影像上有相 似的表现,但两者的治 疗方法有所不同。
2 骨髓炎
骨髓炎是一种感染性疾 病,与骨巨细胞瘤在影 像上有所不同。
3 恶性肿瘤
与恶性肿瘤相比,骨巨 细胞瘤的恶性程度较低, 但仍需鉴别排除。
治疗方案
1
手术治疗
通过手术切除肿瘤组织来治疗骨巨细胞瘤。
2
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包括局部注射和栓塞疗法,可以减少肿瘤的体积。
3
放疗
放疗可以在手术后或手术前用于控制肿瘤的生长。
随访与预后
随访方式
随访可以通过定期复查影像、 生物学标志物等来评估患者 的病情。
预后影响因素
预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如年龄、肿瘤大小和位置等。
预后评估方法
通过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表 现和影像学结果来评估预后。
结论
骨巨细胞瘤的影像诊断是其诊断的基础
X线

骨肿瘤影像诊断

骨肿瘤影像诊断

骨肉瘤的临床表现
好发于青春期(11~30岁),四肢长骨为最好发部位,尤以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最多见病程长短不一,一般在两个月以内。 症状体征分: ①早期:常无症状、可有局部非常轻微的隐痛 ②中期:典型,疼痛(尤以夜间为甚)、 肿胀、功能障碍、局部皮温增高 ③晚期:疼痛不能缓解,肿瘤极度增大,表面 静脉扩张,恶病质,转移症状,病理 骨折
02
骨纤维肉瘤2
3
2
4
1
病理:起源于骨外膜,病理同骨纤维肉瘤
鉴别:皮质旁软骨肉瘤、皮质旁骨肉瘤、骨外尤文肉瘤
临床:较骨纤维肉瘤少见,男多于女,青壮年多见,局部肿块,疼痛轻且出现晚
X线:皮质旁软组织肿块,骨质可正常、局部粗糙或光滑压迹、虫蚀状骨质破坏甚至达骨髓腔,可有骨膜反应
骨膜纤维肉瘤
肺转移
1
05
04
06
尤文肉瘤
四个月后
右耻骨尤文瘤颅骨转移
尤文肉瘤与骨髓炎鉴别
骨髓炎
尤文肉瘤
常见
少见
疼痛剧烈无变化
疼痛较轻,夜间加重
病程短,以周记,2周内
病程也短,以月记
皮下组织早期肿胀,骨质破坏后肿胀消退
早期出现软组织肿块,进行性增大
骨质破坏周围骨质增生;骨膜反应呈平行状
骨质破坏进行性加重,无增生;骨膜反应葱皮样
X线:长骨者虫蚀状或斑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以髓腔破坏为主,可侵犯骨皮质(不对称),多无骨膜反应,有软组织块及病理骨折。累及关节可有关节积液。早期多无转移。
特例:多发性/继发性骨网织细胞肉瘤
鉴别:尤文肉瘤、何杰金氏病、淋巴肉瘤、骨纤维肉瘤、骨肉瘤、骨髓瘤、骨髓炎
骨网织细胞肉瘤
白血病1
病理:大量未成熟和形态各异的白细胞广泛无控制性增生,可累及骨骼,以中幼、晚幼为主,红细胞系减少。分急性、慢性,淋巴细胞性、非淋巴细胞性(粒细胞性、单核细胞性) 临床:常见病,骨浸润多发生于儿童,急性白血病50~70%累及骨,慢性者40%。男多于女,常多骨受累,以长骨多见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病程短,进行性贫血、皮肤粘膜出血,可发热胀痛 慢性白血病发病缓慢,慢性衰竭表现,晚期可有骨胀痛。 血象、血生化(尿酸↑)、染色体(慢性pH1阳性) 骨髓象:具确诊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骨肿瘤的影像诊断
发表时间:2011-09-01T10:05:45.90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东方[导读] 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为单发,多发者具有遗传性。

李东方(黑龙江省农垦宝泉岭分局二九零农场职工医院156202)【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188-02 【关键词】骨肿瘤诊断
(一)骨软骨瘤
多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常为单发,多发者具有遗传性。

【影像学表现】
典型表现为起于干骺端,背离关节向外生长,以柄或骨皮松质与母骨相互移行。

X线:可显示肿瘤基底或骨柄,及软骨钙化带,宽基底与母骨相连。

CT:除X线显示的外,CT可观察到软骨帽及软组织情况。

MRI:在T1WI像上可显示中低信号的软骨帽,钙化带呈光滑或波浪分叶状低信号,在T2WI脂肪抑制像上,软骨帽呈高信号,对于软骨帽的观察可用于判断骨软骨瘤活跃程度,MRI还可显示相关合并症。

【鉴别诊断】
多不需要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X线为基本诊断手段。

(二)骨巨细胞瘤
70%发生于20~40岁,好发于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桡骨下端,根据肿瘤分化不同有良性、生长活跃与恶性之分。

【影像学表现】
X线:位于骨端的偏心性膨胀生长的囊状溶骨性破坏区,有光滑完整或中断的骨壳,其内可有或无纤细骨脊,无反应性骨硬化边及骨增生,骨壳局部膨出或肿瘤侵及骨壳外形成软组织肿块,在肿块表面再次形成骨壳者提示肿瘤活跃局部,形成巨大软组织肿块或表现为弥漫浸润性骨破坏者提示恶变。

CT:可显示骨端的囊性膨胀性骨破坏区,无钙化和骨化影,良性骨壳基本完整,外缘光滑,其内可见骨脊,生长活跃的骨巨细胞瘤和恶性骨巨细胞瘤骨壳不完整并常可见骨壳外的软组织肿块。

MRI:肿瘤在T1WI上呈均匀中等或低信号,T2WI呈混杂信号。

DSA:可显示肿瘤血管,提示良恶性,血运丰富,循环加快,出现动静脉中断等现象提示生长活跃。

【鉴别诊断】
良性骨巨细胞瘤应与骨囊肿鉴别,恶性骨巨细胞瘤应与溶骨性成骨肉瘤鉴别,骨巨细胞瘤以其发病年龄,骨端的发病部位和膨胀性破坏为特征。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首选X线。

(三)成骨肉瘤
好发于青少年,20岁以下占半数,男性多于女性,肿瘤多发生于骨端、干骺端,病程短,生长迅速,可产生剧烈疼痛。

【影像学表现】
X线:
1.骨肉瘤对骨的破坏在X线上不具特异性,可出现溶骨性,虫蚀性等多种形态;可破坏软骨。

在儿童表现为先期钙化带中断、不连续;在成人表现为关节间隙增宽,骨性关节面破坏。

2.骨肉瘤多可见骨膜反应,形态多样,一般反应越厚提示生长越迅速。

3.肿瘤骨的形成是X线主要观察指标,一般分化好的肿瘤形成象牙质样瘤骨,较差的呈棉絮状;针状瘤骨是肿瘤突破骨皮质,在骨旁形成。

骨肉瘤中,肿瘤骨成分越少,恶性度越高。

4.X线可显示软组织肿块,但其内出血,坏死显示不清,软组织内钙化可反应肿瘤分化程度,一般钙化越多,密度越高,表示分化越好。

CT:显示肿瘤区骨质破坏及骨内骨外肿块,密度不均,分界不清;可显示软组织肿块内液化坏死,出血及钙化;可显示肿瘤侵犯关节情况及髓内受侵范围,可更好显示不规则骨的骨肉瘤。

MRI:可清楚显示肿瘤边界,肿瘤骨,瘤软骨,钙化,坏死,水肿等在T1WI上均为低信号,与正常骨髓高信号呈鲜明对比,T2WI上肿瘤骨、瘤软骨一般为高信号,陈旧出血可为低信号,增强扫描时,生长活跃的肿瘤组织呈明显高信号。

【鉴别诊断】
骨肉瘤应与以下疾病鉴别:
1.软骨肉瘤:发病多在20~30岁之间,可见溶骨性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其内见钙化,不见瘤骨。

2.纤维肉瘤,发病年龄大(25~45岁),如发于骨干,呈溶骨性破坏,MRI上T1WI与T2WI均为等信号可用与鉴别。

3.骨巨细胞瘤:起病缓慢,症状轻,边界分明无骨膜反应恶性巨细胞瘤可见残存骨壳及皂泡样骨间隔。

4.骨转移瘤:无论成骨或溶骨,病灶多发,界限分明,骨膜反应少见。

5.早期骨肉瘤应与限局性骨髓炎鉴别,前者骨破坏周围新生骨,在骨硬化中无破坏,无死骨,无急性发病,无向全骨蔓延的倾向,后者发病较急,骨破坏周围有新生骨环绕,中心可见死骨。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X线多可确诊,MRI可更好评价骨髓及软组织受侵范围及程度,可发现骨髓内的跳跃性子灶。

(四)软骨肉瘤
男性多见,发病部位多为在骨干骺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前者多见于30岁以下,后者多见于40岁以上。

【影像学表现】
X线:软骨基质的钙化是X线及CT的主要征象,其钙化程度可反应肿瘤恶性程度,其特征表现为环状钙化,肿瘤骨多为高密度象牙质样瘤骨,骨膜反应少。

CT:除更好显示钙化外,可显示软组织肿块的情况,对比增强可显示肿块间的血管。

MRI:显示钙化及瘤骨能力差,但可显示软组织中的组织结构,增强可见肿瘤边缘增强明显。

【鉴别诊断】
有大量钙化的软骨肉瘤应与硬化性骨肉瘤鉴别,前者骨膜反应少,软组织肿块可有骨化包壳,后者以瘤骨为主,并出现各种骨膜反应;仅限于干骺端而无钙化的软骨肉瘤应与骨巨细胞瘤和骨感染鉴别,骨巨细胞瘤多为偏心性膨胀性生长;骨感染多有局部炎症和全身症状。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X线为主要影像诊断手段。

(五)尤文氏瘤
好发年龄10~25岁,以四肢长骨骨盆多见,好发于骨干,本病生长迅速,早期可转移至肺。

【影像学表现】
1.X线:
(1)骨质破坏不具有特征性,可有骨皮质侵蚀或髓腔呈鼠咬状破坏,骨旁型可不发生骨质破坏。

(2)骨膜反应常见,呈多层或葱皮状。

(3)多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及软组织肿块。

2.CT:
可显示骨质破坏和硬化及软组织肿块,对骨膜反应的显示较X线差。

3.MRI:
T1WI及T2WI均呈不均匀高信号影,可清楚显示肿瘤累及范围,髓腔受侵程度及软组织肿块形状,增强后可见中等强化。

【鉴别诊断】
1.急性骨髓炎
病史短,多以周计;骨破坏与增生常同时存在并平行发展,常有死骨;表面无血管怒张及血管杂音,软组织肿胀而并非出现肿块,必要时可行试验性放射治疗区分。

2.应力性骨折
有相应病史,骨折区骨膜新生骨光整,无骨质破坏,MRI可见骨折线。

3.转移性成神经细胞瘤
多在2岁以前发病,常对称性在长骨干骺端出现多发骨破坏,在颅骨呈多发小圆形破坏或大片状骨缺损。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X线基本可满足诊断需要。

(六)骨髓瘤
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富含红骨髓部位,可出现多系统症状,同时伴有高血钙,高蛋白血症和本周蛋白尿。

【影像学表现】
X线:
1.10%的患者骨骼X线表现可正常
2.可仅表现为全身骨质疏松及胸腰的压缩性骨折。

3.可表现为多发性多种形状的骨质破坏,如虫蚀状,穿凿样及大片溶骨性破坏或囊状纤维性改变。

4.可表现为弥漫性骨质硬化或硬化与骨破坏混合并存。

【鉴别诊断】
主要与骨转移瘤鉴别,后者具有相应肿瘤病史,骨质疏松不明显,椎体病灶多累及椎弓根,化验检查不具有骨髓瘤的特点。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多骨骼病变致使X线为主要影像诊断手段
(七)转移性骨肿瘤
多于中年后发病,以躯干骨最常见,长骨通常以膝、肘以上好发,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

【影像学表现】
X线:可分为溶骨型、成骨型和混合型,以溶骨型多见。

1.溶骨型转移瘤多表现溶骨性骨破坏,一般无骨膜增生,常并发病理骨折,发生于椎体者椎间隙多完整,椎弓根多破坏。

2.成骨型骨转移瘤少见,表现为松质骨内均匀一致的斑片或结节状影,多发生于腰椎与骨盆,常见于前列腺癌、乳癌、肺癌或膀胱癌的转移。

3.混合型兼有两者的特点
CT较X线敏感,还能显示骨外软组织肿块的情况。

MRI对骨髓组织中的瘤组织及周围水肿最为敏感,因此能发现尚未引起骨质破坏的转移瘤,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核素扫描:在X线检查骨转移瘤破坏前18个月即可有阳性发现,极其敏感但特异性差,某些乳癌和肺癌的骨转移灶可形成冷结节,应
注意。

【鉴别诊断】
与骨髓瘤鉴别见前。

单发的转移瘤应注意与原发骨肿瘤鉴别,前者发病年龄短、病史快、发展骨膜增生及软组织肿块有助鉴别。

【影像检查优选评价】
核素可作为筛选手段
MRI敏感阳性率高,可作为早期确诊手段。

参考文献
[1] 卢仁羿.骨肿瘤影像学检查与诊断[A].见:徐万鹏.骨科肿瘤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24,29.
[2] 孟悛非,肖利华,陈应明,江波.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7):615-619.
[3] 高莉,蒋学祥,周元春,高玉洁,肖江喜.动态增强MRI对软组织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3):264-26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