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散文

合集下载

苏轼古文名篇大全

苏轼古文名篇大全

苏轼古文名篇大全前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被誉为文学家中的“文学活动家”,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代表性人物。

苏轼的古文作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博大精深,风格独特,被誉为古文界的名篇之宗。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苏轼古文名篇,带您领略苏轼古文的魅力。

苏轼古文名篇汇总以下是苏轼的古文名篇汇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品味这些经典之作。

1.《赤壁怀古》这是苏轼在黄州逗留期间的作品,以描绘历史名战赤壁为主题,展现了作者对英雄壮丽场面的向往和对祖国昔日荣光的怀念之情。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是苏轼在中秋节时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述家乡的景物和家人的离别之情,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3.《东坡乐府》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组乐府诗,以咏史抒怀为主题,表现出作者对祖国历史的关注和对境遇的反思。

4.《赤壁赋》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赋,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展示了作者对历史的热爱和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这是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以秋天的景色为主题,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感悟之情。

苏轼古文名篇解读1.《赤壁怀古》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面,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向往和对英雄的赞颂之情。

文章首先描述了赤壁之战的背景和起因,然后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战场上英雄们的英姿和奋勇争先的场面。

苏轼用“横戈盘马”的形象描绘了战场上的豪杰,展现了他们的英勇和智慧。

整篇文章通过描写历史事件,以及对英雄和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苏轼对历史的敬重和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2.《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这首诗是苏轼在中秋佳节时创作的作品,通过描绘家乡的景物和家人的离别,表达了作者思乡之情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诗中描绘了明月和美食的团圆景象,以及离别时的无尽思念之情。

苏轼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之感。

3.《东坡乐府》这组乐府诗是苏轼以咏史抒怀为主题创作的作品,展现了作者对祖国历史的关注和对境遇的反思。

苏轼散文赏析名篇散文欣赏

苏轼散文赏析名篇散文欣赏

苏轼散文赏析名篇散文欣赏苏轼雅人深致,富于文人气质,其诗文,豪迈奔放,犹如天马行空。

他写的散文也不错。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散文赏析,供大家欣赏。

苏轼散文赏析:《记承天寺夜游》赏析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一○七九年),著名文学家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意见,而被网罗罪名,投入监狱。

在狱中四个多月,后来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黄州就是现在的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是挂名的地方军事副理官。

)官衔上还加了“本州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的困苦境遇中写的。

这篇仅有八十多字的短文,写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作者无法睡眠,到承天寺去找好友张怀民,两个人一同在月光如水的庭院中漫步。

作者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它好像是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作者皎洁而悲凉的情怀。

下面分小段进行分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一○八三年),是作者被贬谪到黄州的第四军。

夏历十月十二日,正当秋末冬初,夜里已很有点寒意了。

“解衣欲睡”,是说寒夜寂寥,百无聊赖,还不如解衣就寝,在睡梦中忘却人世的一切忧愁和烦恼吧!“欲睡”是想睡而还没有睡着。

这当儿,“月色入户”,月光悄悄地进门来了。

“入户”二字,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

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来与他作伴,有意地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欣然起行”,是诗人的反应。

写出他睡意顿消,披衣而起,见月光如见久违的知心朋友,欣然相迎。

一个被朝廷贬谪的“罪人”,我们可以想见他这时交游断绝、门庭冷落的境况;只有月光毫无势利之情,在寂寥的寒夜里,依然来拜访他。

诗人的兴奋和喜悦都已高度地概括在“欣然起行”这四个字中了。

这一句与“解衣欲睡”相对照,显得一伏一起;一沉闷,一活跃;完全是两样心情,两种节奏。

苏轼最有名的散文5篇

苏轼最有名的散文5篇

以下是苏轼五篇著名的散文:《前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后赤壁赋》(苏轼代表作之一)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

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

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

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予亦狐独高频婉约乎缭绕风清月明之中。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羽衣翩跹翅如车轮下视澄澈见底。

予乃问客曰:“吾从西北来时闻呜呜箫声不知何处之声?”客曰:“月明风清如此那望箫声乃鹤飞鸣过我也。

苏轼散文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苏轼散文名篇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苏轼散文名篇,欢迎阅读。

苏轼散文名篇《赤壁赋》赤壁之战的故事,在我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尽人皆知。

从正史到演义,从戏曲到影视,都把这场规模浩大的古代战争,渲染得丰富多姿,波澜壮阔。

赤壁鏖兵是意义重大的战略决战,战争的开端,是孙刘两家的生死存亡;战争的进程是如何以弱胜强;战争的结局,奠定了三分天下各占一方。

历史的本身情节就十分生动,又经过艺术化的处理就更加热闹非凡。

像舌战群儒、草船借箭、蒋干盗书、黄盖诈降、诸葛借风、火烧战船、败走华容等一连串的精彩故事,久已深入人心,就连不识字的老头老太太也都会说:“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可见其影响之深广。

赤壁怀古之作,最著名的便是一诗、一词、一赋。

诗《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是杜牧的名作。

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赋都是苏东坡的。

虽然是在同一个地方,缅怀同一件事情,但却有着不同的意蕴和情致。

比较而言,杜诗写得清丽俊逸,贵在巧思;苏词则写得雄浑豪放,气势磅礴。

杜牧完全避开了正面,既不写景也不叙事,而是通过一份战争遗产来引发怀古之情,让人们想到那场惊心动魄的战争。

然后却陡然一转,从反面去假设战争的另一种结局,其妙处尽在于此。

咏史不落窠臼,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这正是小杜七绝的特点。

苏轼的词写得豪迈壮阔,雄奇无比,把写景、咏史、抒情三者融为一体,从正面着笔直入主题。

一开始就以非凡的气魄,极力把时空扩展开来,立刻就展现了一幅雄伟壮观的画面。

让人仿佛看到了诗人正兀立岸边,望浩浩之长江,叹悠悠之历史;对巍巍之赤壁,涌翩翩之浮想。

他写出了壮丽的景色,惊涛拍岸,飞珠溅雪,汹涌澎湃,气象万千;他写出了栩栩如生的人物,使雄姿英发的周瑜在他的遥想中出现,如见其音容笑貌;他写出了深沉的感慨,在昂扬激越的词句后面,分明是无奈的苦涩,压抑的情怀。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美文欣赏苏轼是个学富五车的大文学家,笔底生花,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文学遗产。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苏轼著名散文,供大家欣赏。

苏轼著名散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之际,何其爱民之深,忧民之切,而待天下以君子长者之道也。

有一善,从而赏之,又从而咏歌嗟叹之,所以乐其始而勉其终。

有一不善,从而罚之,又从而哀矜惩创之,所以弃其旧而开其新。

故其吁俞之声,欢忻惨戚,见于虞、夏、商、周之书。

成、康既没,穆王立,而周道始衰,然犹命其臣吕侯,而告之以祥刑。

其言忧而不伤,威而不怒,慈爱而能断,恻然有哀怜无辜之心,故孔子犹有取焉。

《传》曰:“赏疑从与,所以广恩也;罚疑从去,所以慎刑也。

当尧之时,皋陶为士。

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四岳曰“鲧可用”,尧曰“不可,鲧方命圮族”,既而曰“试之”。

何尧之不听皋陶之杀人,而从四岳之用鲧也?然则圣人之意,盖亦可见矣。

《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

”呜呼,尽之矣。

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过乎仁,不失为君子;过乎义,则流而入于忍人。

故仁可过也,义不可过也。

古者赏不以爵禄,刑不以刀锯。

赏之以爵禄,是赏之道行于爵禄之所加,而不行于爵禄之所不加也。

刑之以刀锯,是刑之威施于刀锯之所及,而不施于刀锯之所不及也。

先王知天下之善不胜赏,而爵禄不足以劝也;知天下之恶不胜刑,而刀锯不足以裁也。

是故疑则举而归之于仁,以君子长者之道待天下,使天下相率而归于君子长者之道。

故曰:忠厚之至也。

《诗》曰:“君子如祉,乱庶遄已。

君子如怒,乱庶遄沮。

”夫君子之已乱,岂有异术哉?时其喜怒,而无失乎仁而已矣。

《春秋》之义,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

因其褒贬之义,以制赏罚,亦忠厚之至也。

苏轼著名散文:范增论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

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

《前赤壁赋》原文及作品赏析原文及翻译《前赤壁赋》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所作的散文。

因后来还写过一篇同题的赋,故称此篇为《前赤壁赋》,十月十五日写的那篇为《后赤壁赋》。

【原文】前赤壁赋[1]壬戌之秋[2],七月既望[3],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4],水波不兴[5]。

举酒属客[6],诵明月之诗[7],歌窈窕之章[8]。

少焉[9],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

白露横江[11],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12]。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1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14],羽化而登仙[15]。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16]。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18]。

渺渺兮予怀[19],望美人兮天一方[20]。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21]。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22],如泣如诉;余音袅袅[23],不绝如缕[24]。

舞幽壑之潜蛟[25],泣孤舟之嫠妇[26]。

苏子愀然[27],正襟危坐[28],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29]?”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0]。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31],东望武昌[32],山川相缪[33],郁乎苍苍[3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3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36],舳舻千里[37],旌旗蔽空,酾酒临江[38],横槊赋诗[39],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40],驾一叶之扁舟[41],举匏樽以相属[42]。

寄蜉蝣于天地[43],渺沧海之一粟[44]。

哀吾生之须臾[45],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46]。

知不可乎骤得[47],托遗响于悲风[48]。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49],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50],而卒莫消长也[51]。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5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苏轼散文体风格

苏轼散文体风格

苏轼散文体风格
答:苏轼的散文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貌。

他广泛地从前代的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其中最重要的渊源是孟子和战国纵横家的雄放气势、庄子的丰富联想和自然恣肆的行文风格。

苏轼确实具有极高的表现力,在他笔下几乎没有不能表现的客观事物或内心情思。

苏文的风格则随着表现对象的不同而变化自如,像行云流水一样的自然、畅达。

苏轼散文的特点:景、情统一,如《赤壁赋》,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是"一泻千里、纯以气胜".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苏轼散文还具有自然本色、平易明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宋词苏轼名篇)1、《江城子》清江南xx月多芳草,春在蒙蒙细雨中。

2、一代:宋:柳永《蝶恋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浣溪沙》:“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4、春天里,万物复苏,春天里,草木萌发生气,小草也发芽了,柳树也发芽了,假如用一把大伞遮挡阳光,一旦到达阴霾,千条万条的裤子就会折断似地毯子,这时候,小河也来凑喧闹。

5、《水调歌头》宋代:黄庭坚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6、《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7、人行,必有伴侣之心,其心不行不慎。

8、《水龙吟·西湖》宋代·苏轼西湖春色,一片春愁。

9、《题金陵渡》唐·张金陵津渡水山楼,家在江南城北是天际。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10、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1、一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出自李白《塞下曲六首·其一》12、一,xx岁了,他的诗歌写得多么动人,多么好玩,他的作品也多么美丽,他的作品也多么的精*!13、一,天高云淡。

14、《春日》: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15、李清照《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声声慢》[9]16、11]《宋词》卷三百17、《江城子》江城子·乙卯正月夜记梦18、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漂亮,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青春。

请不要吝啬在我们的友情里,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让我感觉到你的爱。

19、一生死两茫茫,不思考,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0、人皆养子望聪慧,我被聪慧误一生。

苏轼散文研究史

苏轼散文研究史

苏轼散文研究史苏轼(1037年-1101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散文创作卓有成就,被誉为散文大家。

苏轼的散文研究史可以追溯到明代,以后的各个时期都有学者对其散文进行了研究和评价。

以下是对苏轼散文研究史进行的简要概述:1. 明代:明代时期,苏轼的散文收到了极高的评价。

明代文人陆游、胡应麟等都对苏轼的散文给予了高度赞扬,并将其视为自己的楷模。

陆游尤其钦佩苏轼的自然写景和豪放潇洒的风格。

2. 清代:清代学者对苏轼的散文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整理。

清人刘大櫆编纂的《东坡先生文集》将苏轼的散文整理成集,收录了许多苏轼的代表性散文作品。

清代学者杨守敬对苏轼的散文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五笔相宜”、“变体造诣”等理论,对苏轼的写作技巧进行了系统总结。

3. 民国时期:在民国时期,一些学者更加注重苏轼散文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的研究。

陈衍等学者通过对苏轼时代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状况的分析,深入剖析了苏轼散文中的思想倾向和社会意义。

4. 新文学运动时期:在20世纪初的新文学运动时期,一些文学家、评论家对苏轼散文的艺术手法和生活态度进行了审视和批判。

鲁迅、陈独秀等人对苏轼的散文提出了批评,并认为其中存在虚幻和矫情之处。

5. 当代研究:近年来,随着文化研究的发展,苏轼散文也得到了更加细致的解读和研究。

学者们通过深入分析苏轼的散文作品,揭示了其中的情感表达、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并探讨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总体来说,苏轼散文的研究史表现出了不同时期的关注点和研究方法的变化。

从明代开始,苏轼的散文就备受推崇,后来的研究则侧重于风格特点、思想内涵、历史背景等方面的分析,以及对苏轼散文的批评和反思。

当代的研究更注重从文化研究的角度来探究苏轼散文的价值和意义。

随着对苏轼散文的研究逐渐深入,我们对这位文坛巨匠的散文创作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有关于苏轼的散文

有关于苏轼的散文

有关于苏轼的散文我国史上杰出的作家苏轼,在诗、词、创作三个方面都表现出超凡的才能。

他的作品的豪迈气象、丰富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

在第一章里,对苏轼的诗、词已经作了介绍,这里再对他的散文作品作一概览。

苏轼的散文,可与韩愈、、欧阳修三家的散文媲美。

苏轼散文,首先在其政治论文中大露峥嵘。

在《策略》、《策别》、《策断》等篇章里,作者满怀儒家的政治理想,凭借大量的历史事实加以周密的论证,字里行间颇有贾谊、陆贽的气势、神韵。

文脉晓畅,文采飞扬,所受《战国策》的影响,明显可见。

苏轼的历史论文,如《平王论》、《留侯论》等,是其政治论文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作者借描画、评述历史人物、事件、典故,阐释政治见解。

这些文章尽管在内容上无什么特别可取,但写法上善于随机生发,仍有不少可借鉴之处。

苏轼还给后世人留下不少书札、杂记、杂说、小赋。

这些精致典雅、小巧玲珑之作,大都夹叙夹议,挥笔轻盈自如,抒发了作者坦诚的胸怀,也表达了对人生、对文艺的见解和喜爱之情,成就大大超过他的政治论文。

形象地阐明对文艺问题见解的散文,实际上是理性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交融的文论佳篇,论述精辟,才气横溢,如《传神记》和《书吴道子画后》便是最能令人心折称道的例子。

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这一见解,虽是就绘画而言,但其精神对其它艺术门类也可以相通。

阅读此类文章,我们又目睹了苏轼作为一位出色的文论家的风采。

从崇杜到慕陶:论苏轼人生与艺术的演进(1)内容提要苏轼早年在文学创作上推崇杜诗;晚年则推崇陶诗。

他联系其立身处事来确定文学创作的风格、品位与价值,从而发掘出、其人其诗的伟大价值,苏轼这种认识和评价作家的方法,对今天认识文学现象,了解中国文学的规律与特点,也具有启迪作用。

关键词杜甫;陶渊明;苏轼人生;苏轼创作道路无论陶渊明和杜甫当时的“心事”如何,他们在文学史上确立的是两种人格范型。

按照孟子的说法,陶渊明属“独善”型,杜甫属“兼济”型。

写苏东坡的优美散文

写苏东坡的优美散文

写苏东坡的优美散文【篇一:写苏东坡的优美散文】前段时间读完了《康震评说苏东坡》,一直想说点什么,但感觉对苏东坡的了解还是比较肤浅。

今日再翻苏东坡的诗词,不能不被苏东坡不畏艰险、豪爽洒脱的个性点赞。

且让我们再回忆回忆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写的是多么的大气磅礴。

感慨人生无常。

也让我想起一句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多少英雄人物,穿越历史时空,成为一缕青烟。

但当年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气概,当年的气吞山河、威震四方的雄心,值得我们永远咀嚼。

由《念奴娇赤壁怀古》,不得不联想起苏东坡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前赤壁赋,在清风明月下,写了对生与死的,是苏轼内心的独白与对话,代表着他对生命的反省与超越。

《后赤壁赋》则在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中,表达了他融入宇宙自然中的永恒,表现了他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解脱。

苏东坡最大的成就,表现在他卓尔的才华上,一生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与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再加上陈师道、李骘,合称为苏门六君子。

苏东坡的另一大成就,表现在他的书画上,书法有苏黄米蔡(即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之说。

再要说,就是他的参禅。

他笃信佛教,讲求静而达。

静似懒,达似放。

他把佛禅寓于现实的人生之中。

纵观苏东坡一生,曲折坎坷,但百折不挠。

曾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几个皇帝执政。

因乌台诗案被贬谪黄州,面对死亡,曾与最好的亲兄弟子瞻写诗道是处青山可埋骨,他时夜雨独伤身。

与君今世为兄弟,又结来生未了因。

他的不幸,全是因为与王安石变法政见不合引起的。

王安石主张的变法,而苏轼主张的是改良。

在这一点上,我还是王安石的。

变法岂能和风细雨?必须以霹雳手段革故鼎新。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

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与创作个性苏轼,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被誉为“文学巨匠”。

苏轼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语言特色和创作个性,流传千古,为后人所传颂。

本文将探讨苏轼散文的语言特色和创作个性,以更好地理解他的文学作品和文学思想。

苏轼的散文充满了生动的描绘和贴切的比喻,这得益于他丰富的词汇。

在苏轼的笔下,普通的景物和事物都被赋予了鲜明的个性和情感。

例如,在《赤壁赋》中,他用“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来描绘月夜下的情景,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优雅与宁静。

苏轼在散文中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例如,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他写到“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将月光比喻成积水,竹柏的影子比喻成藻荇,使文章显得灵动而有意境。

苏轼的散文常常充满了诗情画意,具有浓厚的诗意。

他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文章具有了诗的韵味和意境。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他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来勾勒出一幅壮丽的长江画卷,使读者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和人物的传奇。

苏轼的散文注重情感表达,无论是欢乐还是悲痛,都显得非常真实。

例如,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他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使读者感受到他的内心世界。

这种真实的情感表达使得苏轼的散文具有深厚的感染力。

苏轼的散文不仅注重形式的美,更注重思想的深刻性。

他的作品常常包含着对人生、对社会、对历史的深刻思考。

例如,《前赤壁赋》中,他借江水、明月、清风等意象,表达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哲理,引导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苏轼的散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他以创新的手法将诗、词、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文学作品。

例如,《东坡志林》中,他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贬谪地黄州的生活,并通过小序、题跋等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苏轼著名的散文

苏轼著名的散文

苏轼著名的散文一、苏轼及其散文的背景介绍苏轼是中国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作品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以及他对散文的贡献。

二、苏轼散文的艺术特点苏轼的散文在宋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许多独特的艺术特点。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讨论苏轼散文的几个主要特点。

2.1 情感表达的丰富性苏轼的散文情感丰富多样,既有豪放洒脱的一面,又有细腻婉约的一面。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人物的塑造,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2 文笔的优美流畅苏轼的散文文笔优美流畅,富有音乐性。

他运用生动的修辞手法、多变的句法结构和鲜明的形象语言,使散文达到了音律和意境的完美统一。

2.3 文化与时代的交融苏轼的散文深受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他善于将传统文化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

同时,他对时代的变革也持有敏锐的观察力,不断反思和思考社会风气的演变。

三、苏轼散文的代表作分析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详细分析苏轼的几篇代表性散文作品,探讨其主题、风格和艺术特点。

3.1《东坡乐府》这是苏轼的一篇乐府风格的散文作品,描述了他对乐府文化的向往和探讨。

通过对古典文化的追思和自我反省,苏轼展现了自己对传统美的追求和对时代变革的思考。

3.2《小品文》苏轼的《小品文》是他的一系列小型散文作品合集,其中包含了许多独具个性的散文篇章。

这些作品以平实、自然的风格,描绘了生活琐事和日常情感,展示了苏轼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一面。

3.3《赤壁》《赤壁》是苏轼最著名的散文之一,描述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想象。

通过对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描写,他表达了自己对英雄气概和忧国忧民的关切,同时也展示了他对音乐和诗词的热爱。

3.4《古风集序》《古风集序》是苏轼的一篇序文,描述了他对古风文学的评论和赞赏。

通过对古代文人墨客的赞颂,苏轼传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时代变迁的思考。

四、苏轼散文的影响与价值苏轼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宋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美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美

论苏轼散文的艺术美一、本文概述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学巨匠,其散文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苏轼的散文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影响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苏轼散文的艺术美,分析其在文学艺术上的独特成就和历史价值。

本文将从苏轼散文的语言风格入手,探讨其如何通过精炼、生动的语言,展现出散文的鲜明个性和艺术魅力。

苏轼的散文语言既有古文的典雅,又有口语的自然,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使得其作品具有了广泛的可读性和深远的影响力。

本文将分析苏轼散文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哲学思考。

苏轼的散文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和思想的流露。

通过对苏轼散文中情感表达和哲学思考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作品的艺术内涵和文化价值。

本文还将探讨苏轼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苏轼的散文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研究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评价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本文将全面分析苏轼散文的艺术美,从语言风格、情感表达、哲学思考以及文学史地位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苏轼散文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文学艺术欣赏视角。

二、苏轼散文的艺术美之源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源于他对生活的深刻洞察。

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的各种细节。

他的散文常常以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社会事件等为载体,通过生动的描绘和深入的分析,展现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和人性的复杂多变。

这种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细腻描绘,使得他的散文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艺术感染力。

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源于他对人生的独特理解。

苏轼一生历经磨难,但他始终保持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他的散文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既有对生命短暂的哀叹,也有对人生意义的探索。

他通过散文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使得他的散文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苏轼散文的艺术美源于他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华。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2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2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2篇(完整)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1初夏的早晨,金色的太阳冉冉升起,映照在湖面上,把湖水都染成了桔色。

苏轼坐在游船上一边观赏美丽的西湖一边饮酒。

这时的湖面犹如一面铜镜。

一阵微风吹过,湖面上荡起层层细波,像鱼鳞金光闪闪;像丝绸光滑柔顺。

多美的西湖啊!湖水的美在予它的静与幽。

它既不象大海一样惊涛骇浪,变化莫测,也不象江河般川流不息,源远流长。

它象一位饱读诗书的姑娘,优雅,恬静,秀美。

让他联想起战国时那充满智慧与胆略的美女__西施他还沉浸在这美景中时,远处传来了阵阵欢笑声把他拉了回来。

太阳已高高升起,这时的西湖充满生机。

湖中的荷花在阳光照耀下伴随着美妙的歌声翩翩起舞。

瞧,那亭亭玉立的花骨朵,.白中透着点粉红在风中摇曳着,若大的湖面就像一个舞台。

看这边,一个个碧绿的像大圆盘似的荷叶,它们像是伴舞者,主角就是那些含苞欲放的荷花,有粉白。

粉红。

鲜红,头顶的露珠像是一顶皇冠,把它们装扮得更加美丽。

忽然,太阳像害羞的孩子一样,钻到云层里,天也变得灰蒙蒙的。

云也似乎要凑个热闹,越积越多,越积越厚。

小雨滴也被感染了,纷纷挣脱天空妈妈的怀抱争先恐后地来到大地上。

苏轼急忙躲进船舱里。

这时的湖面好似一张蹦蹦床,小雨滴在上面跳跃,欢唱。

渐渐地湖面被层层雨雾所笼罩,影影绰绰,朦朦胧胧。

几艘小巧而精致的画船缓缓驶来。

让人如同进入仙境般。

慢慢地,雨停了,但湖面上仍荡漾着一层雾气,如诗如画。

这时的西湖象一幅细致精妙的水彩画。

阳光下的西湖就象活泼,健康,充满生机的姑娘;雨中的西湖却多了几分柔弱让人怜爱。

苏轼望着这人间天堂般的景色,提笔写下: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欲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散文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湖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苏轼散文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

苏轼散文名篇
苏轼作为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从审美到评论,塑造了他人文深刻的散文。

他的散文不仅体现出丰富的内容,而且更加精雕细琢,一字一句都发散着诗意的光芒。

例如他的《赤壁怀古》,运用自然风景、哲学思想和超越时代的意象,描绘出赤壁的回忆景象,道尽了三国史的种种宿命:“谁能书阁下、银鞍照白马,劒阁塞尘埃,弓箭射虎鱼?”。

同样,苏轼的《江城子》以富有诗意的描写,展示了一个江城子的壮丽景象:“溪潭春风暖,苍苔滿处碧,螿蛉明岁夜,蛨蚋暗湖边”,宛如江城子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画面。

最令人称赞的是,苏轼在散文表达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叙事技巧,将情绪和内
涵凝聚在了千文百思的文字中,散文中的每一句都发散着深沉的思想,犹如一幅壮阔的写意画。

例如他的《登金陵凤凰台》,以刻意而动人的笔触夸大叙述,在情思的煽情下,把铁桥下苍茫的江面描绘得栩栩如生:“回望湖山,峰峦浩翠,芳草连天,楼台清新”流露出一种动态的空灵之美,令人流连忘返。

苏轼的散文,意象斑斓、情感丰沛,巧妙地将思想引入其中,以文字抒发情思
灵魂,展现出更加深刻的文学意味,令人髙度不凡。

通过他的似思而至,使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精致的景色,更明示了深远的人文思想。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

写苏轼的唯美散文一、模板一一首念奴娇,是黄州对苏轼的眷恋;一篇赤壁赋,我的泪支离破碎……因为有了苏轼,黄州成了千百年来文人向往的地方.站在高高的山上,远远的看,苏轼,红色的泪在滑过……在一个风尘仆仆的黄昏,他带着一身的疲惫,带着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从乌台诗案中仓皇逃出,在受尽了苦难之后,来到了这里.也许正赶上一个日落,黄色的天,红色的赤壁,一个摇曳的三国.来不及擦一把汗,来不及一声叹息,一阵风吹过,他的哀伤就已远逝,被抛在了三国那个英雄的年代。

他终究是苏轼啊,就算是只有一个几乎等于无的官职,就算是被对手拉下了马,他也只是与渔人相醉,装作一般人家.一场千年的文斗,最终还是以苏东坡的绝对胜利作为结局.我的苏东坡。

东坡何以招罪?惟以才情太高!乌台诗案,莫须有的罪名,被贬黄州,可他却在这片红色的淡淡的哀伤中写出了念奴娇,前后赤壁赋的传世佳作.半倚着中华五千年的苍老文明,激起一片纷扬的文字,让哀伤变成一首动听的歌,让我的泪肆意倘佯,我的苏东坡啊!就算没有人记得,就算连好友沈括也背叛了自己,就算是痛,那又怎样?“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就让我们长歌一曲,曲罢终散离人泪。

他就像是一只箭,一枝穿云宵上阵杀敌的箭,被无端的拉下来,一头栽倒了黄州这块土地上,再也没有被神宗皇帝重用的机会.从黄州到海南岛,从这里贬到那里,却让他成就了一段文人的神话。

这若是别人,早不知生出多少酸溜溜的文字来,而他的诗赋,豪放,却有独特的风采,这里面有哀伤,有壮志,有眷恋,有着单纯的色彩……还记得他写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湖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挚爱的妻子却跟着他到处颠簸,这份痛,真的很伤。

“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我的苏东坡啊………………二、模板二悠悠地,你飘进我的梦乡。

苏轼 赤壁怀古 散文

苏轼 赤壁怀古 散文

苏轼赤壁怀古散文江水滔滔,波涛汹涌,仿佛回到了千年前的赤壁之战。

站在赤壁山下,我不禁被这壮丽景色所吸引。

远处的江水宛如银带,蜿蜒而过;近处的山峦连绵起伏,犹如巨龙腾飞。

这里曾经是苏轼笔下的赤壁,也是我心中的一片圣地。

赤壁,这个名字,是因为这里曾经发生过一场震撼人心的战斗。

当年,刘备、孙权联合起来,对抗曹操的强大军队。

三国鼎立之际,这场决定命运的战役在这里展开。

壮士们,不畏艰险,不惧强敌,用智慧和勇气,将曹军打得溃不成军。

他们以自己的热血和生命,书写了一曲壮丽的篇章。

站在赤壁山下,我仿佛能感受到当年的战火和战鼓。

那些战士们,他们的血肉之躯,铸就了那段历史的辉煌。

他们的牺牲和奋斗,让我们这些后来者倍感敬佩。

他们曾经的战歌,如今已经成为了永恒的传世之作。

赤壁,它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

它告诉我们,勇往直前,不畏艰难困苦,才能战胜一切困难。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只要我们有勇气和智慧,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迎来胜利的曙光。

赤壁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苏轼。

作为一位文人墨客,苏轼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学造诣,更是一位有着坚定信仰和正义感的人。

他用文字表达了自己对赤壁的怀念之情,用诗词歌颂了那些英雄的壮举。

他的赤壁怀古,如同一阵清风,吹拂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类精神的伟大。

赤壁怀古,让我思考着历史的意义和人类的价值。

我们应该怀揣着对过去的敬意,对未来的憧憬,努力奋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正如苏轼所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只有坚持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才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一笔。

赤壁,是一个永恒的符号,它代表了英雄的豪情和不屈的精神。

站在这里,我仿佛能够看到那些曾经的英雄们,在战场上孤军奋战的身影。

他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捍卫了国家的尊严和人民的幸福。

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我们才能够享受到今天的安宁和幸福。

赤壁怀古,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人类精神的伟大。

我心中的苏轼散文欣赏

我心中的苏轼散文欣赏

黄沙滚滚,岁月蹉跎。

曾经的曾经太遥远,有些人,比如苏轼(东坡居士),错过了,就再难回首。

但对他的仰慕之情,岁月千年,时光如梦,难以忘记。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是北宋伟大的书法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是伟大的,无论是诗词歌赋,或者是诗情画意,样样精通,假如陶醉其中,真的不愿醒来,反复品尝,别有趣味。

他的文章,赤壁赋,祭祀文,如黄河之水一般滔滔而来,给人安慰,让人激动。

他的词赋似天涯明月,清新自然。

读他,就像诠释人生;读他,让自己不再孤独失落。

苏轼之才智,高于八斗,富过五车。

说到书法,他独成一家,传百代千世,赞不绝口;说到音律,他恰到精通,诠释人生百味;说到苦难,他一生摘贬最多,却高唱大江东去!苏轼,从小勤奋,少有才学,受母亲教诲,少学百家,精通诗句和禅理。

长大后和弟弟一同考取状元,名震京都,为天下羡慕。

历代国学大师曾经评价:“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

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

”可见东坡居士非等闲之辈,但是,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才子,却得不到国家重用。

左迁,左迁,再左迁,儋州,黄州,密州,杭州而已。

天生我才必有用,他没有气馁,每到一处作诗一首,每到一地酌酒一杯,或是新修水利于杭州,或是为人民传授耕种的技术,他有坚强的意志,百折不饶的精神,就因为他的坚守,谱写着中国北宋历史上的华丽篇章,恰如一颗明星,普照大地,使得中国文学更加辉煌。

时光匆匆,千年岁月似弹指一挥间飘飘而过,渺无踪影。

但剥开历史记忆,细细冥想,“东坡肉”、“东坡肘子”,推杯换盏间,仿佛一下子就有了一种历史的认同感。

但在人们心中,相比之下,东坡肉”、“东坡肘子”,苏轼诗词更令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异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他的轻描淡写,浅浅几笔,妙笔生花,让素有“人间天堂”的杭州西湖蜚声海内外,无论是到过西湖的人也或是没有到过的人,都能从他的诗句中体味到西湖别样的韵致以及奇特风光,恰如身临其境,别有风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散文:1气势雄健奔放,挥洒自如2、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如行云流水,如万斛泉源喷涌而出3、超凡入画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4、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5、表现力极高,形式活泼议论生动,善于翻新出奇。

王安石散文:1、结构严谨,说理透彻,语言简洁概括性强2、总体风格简洁峻切,笔力雄健,显示出刚强不屈的性格3、论点鲜明,逻辑严密,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短小精悍4、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重视文学的实际功能,直接为政治服务。

欧阳修散文:1、风格平易自然,用平常流畅的字句,从来不用奇、怪、难、重字语言简洁晓畅2、在平易自然中也有委婉曲折的一面,善用虚字穿插到文章中,延长了文章的气势,使得文章非常舒缓,同时也具有跌宕起伏的旋律,有着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特点3、局势整齐而又富于变化,将古文的散句和骈文的整句结合在一起,采古文与骈文之长,常常是似散非散,似骈非骈,错落有致4、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情文并至曾巩散文:1、说理平实浅切,娓娓而谈,借古来言今,有一定的现实性2、议论委曲周详,文字简练方正,结构严谨舒缓3、布局谋篇藏锋不露,用平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文章节奏从容和缓,条理清晰4、语言严谨峻切,词浅理畅喜用感叹句或设问句结尾韩愈散文:1、能自树立,不因循守旧,勇于创新a立意新b精于选材c语言精迈注意吸收当时的口语,注意改造旧的语言表达形式;自铸新语2、风格豪迈奔放,汪洋恣肆,喜欢以气御文a善于讲理,大量使用排比对比b善于抒情将浓郁情感注入散文之中柳宗元散文:1、寓言善于说理,冷峭沉郁,有着深厚的现实内容2、山水游记具有诗情画意,感情色彩非常浓重,语言清新秀美,形象鲜明,把自然景色准确细致的展示出来,景中含情又有新寄寓3、刻画细致而不琐碎,语言精练而极富变化,文势劲峭而不乏参差舒缓,在描写中贯注一股浓烈的寂寥亦绪,借对山水的传神写照来表现一种永恒的悲悯情怀高适岑参异同:同1、向往边塞立功,有慷慨报国的浩然英气2、都具有悲壮的风格特色3、诗中都呈现出边地异域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4、体裁上都喜用歌行体。

异1、高适诗歌侧重于描写现实,具有很深的社会意义,表现为战争的认识与民生疾苦的揭露,思想价值高。

岑参善于描写塞外雄奇壮丽风光,在描写景物的同时加入对战争生活的反映,想象丰富,善用比喻夸张,寓情于景,艺术价值很高2、高适诗歌风格豪迈奔放,其中又有一种苍凉和悲壮的情感,岑参风格为雄奇瑰丽,诗中有种乐观精神3、高适语言朴素,不以文采华丽见长,以沉雄质气和浑厚骨力取胜,对现实多揭露和批判。

岑参语言瑰丽奇伟,语调慷慨豪迈,艺术手法奇特,诗歌显得大气磅礴,奇情逸发。

善于写感觉印象,色彩绚丽,描绘细致生动。

李杜比较:1、生活背景与出身:李白生活在唐朝最鼎盛的时代,从小博览群书,观奇书好剑术,性格自由奔放。

杜甫则主要生活在战乱时期,出生于官宦世家,深受儒家文化的熏陶2、人生理想:李白有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愿望,寄希望于风云际会,但其一生都在出世与入世间徘徊。

杜甫则终身有辅佐君王的愿望,始终以严肃悲民的心情关注社会现实,对不合理的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以轻蔑3、诗歌气质:李白是以自我为中心达到对客体的驾驭和征服,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杜甫则是把个人情感渗透到描写的对象当中,感情悲慷,壮大深厚,满怀深沉的忧思情怀4、风格:李白是豪迈奔放,直抒胸臆,一泻千里。

杜甫诗沉郁顿挫,语气起伏,反复,低回仁者之心和儒家涵养将喷薄的情感压抑住,使他变得缓慢深沉,低回起伏5、长处:李白擅长歌行体,乐府,五七绝句,诗歌自然天成,不事雕琢,如清水芙蓉。

杜甫长于律诗精于炼字和声律,擅长铺陈排比,诗歌音美形美。

四杰和陈子昂比较:四杰贡献存在,他们只处于改革的摸索阶段。

因此,在创作上对齐梁六朝有一定继承,革新少,因袭多,没有改革理论,用实践对齐梁诗风进行改造。

陈子昂以旗帜鲜明的理论和与之相符的实践,坚决以汉魏风骨来排斥齐梁六朝时风,革新多,因袭少,为唐诗开辟新天地。

唐宋诗异:1、在情感内蕴上,唐诗热烈,外扬,将情寓景中,情景交融,浑然天成。

宋诗则受理性的节制,温和内敛,寓理于景,言尽句终2、在艺术外貌上唐诗色泽丰美,雍容浑雅。

宋诗则平淡瘦劲,深析透辟3、宋诗的长处不在于情韵而在于思理,是宋人对生活的深沉思考的文学表现,在技巧方面有些进步,意境更为深刻,题材也更为广泛。

而唐诗之美在语言,自然浑成,是宋诗的基础,不同于宋诗的思虑作势,两者的美学风格上既各树一帜,又相互补充。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散文发展史上唐宋时期出现的八个有杰出成就的散文家的合称。

他们分别是韩柳欧王三苏曾。

明初朱右将以上八家的文章编成了《八先生文集》八大家之名始于此。

明中叶,唐顺之编纂的《文编》只取以上八家的文章,其他人一律不收,为唐宋八大家名称的定形和流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之后不久,推崇唐顺之的茅坤根据朱、唐的编法,选了这八人的文章集为《唐宋八大家文抄》唐宋八大家名称遂固定下来。

新乐府运动:是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以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

宋代郭茂倩《乐府诗集》所:“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

”明胡震亨《唐示癸签》:“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乐府。

”特点:用新题,写时事,美刺现实,不以入乐为标准。

上官体:《旧唐书》本传说:“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仪既显贵,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时人谓为上官体。

”上官体的“绮错婉媚”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

上官仪提出的六对八对之说,以音义的对称效果来区分偶句形式已从一般词性字音研究扩展到联句的整体意象的配置。

唐传奇:是指唐代流行的文言小说,作者以大多记传名篇,以史家笔法传奇闻异事。

传奇之名似起于晚唐裴铏小说集《传奇》,到后来,才被逐渐认为是一种小说的体裁,元代陶宗仪《辍耕录》将唐传奇与宋、金戏曲院本等相并列,明代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更将所分六类小说中的第二类即《莺莺传》,《霍小玉传》等定名为传奇,于是传奇作为唐人文言小说的统称便约定俗成的沿用下来。

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

黄庭坚及诗派中的二谢都是江西人。

《宗派图》序说:“歌诗至于豫章始大出而力振之,后学者同作并和,尽发千古之秘无馀蕴矣。

”录其名字曰江西宗派,其源流皆出豫章也并尊黄为诗派之祖,诗派成员大都直接或间接受到黄庭坚的指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也或多或少受到黄诗的影响,在题材取向和风格倾向比较相近,确实是一个声同气诗歌流派。

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的四位诗人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他们的诗歌逐渐摆脱绮靡文风和诗风的影响,诗歌反映的生活面大为开阔了,给唐代诗歌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面貌。

“四杰”使诗歌从没有生气的宫廷生活中挣脱出来了,转向了广阔的社会,从无病呻吟转向抒怀言志,从纤弱变为壮大,从齐梁逐渐走向盛唐。

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机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

唐朝开国之后,社会经济繁荣,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给一些知识分子,造成了饱览山川田园风光的悠闲的物质生活条件。

代表诗人是王维、孟浩然,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

韩孟诗派: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

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刘叉等人。

这个诗派创作的特点是通过抒写个人的不幸遭遇来揭示社会的弊病,追求深险怪僻,刻意推敲。

边塞诗派:诞生原因:1、隋唐以来对外战争频繁2、唐代知识分子为了自己的前途除了应试及第外还有应将军门第,知识分子入幕成为一种风气。

诗歌特色:风格,既有现实主义,也有烂漫主义,总的说烂漫主义占主导地位。

内容,写部队艰苦的战斗生活,征夫的边愁思妇的哀愁,爱国精神,英雄气概,壮丽的山河和奇异的边地景物。

《无题》诗:李商隐的部分诗歌以《无题》命名,它们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宛转,辞藻精丽,声调和美。

由于它们写得比较隐晦曲折,千百年来解说众说纷纭,穿凿附会者绝不在少数。

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并非一时一地所作,也没有统一的构思贯串起来,而是诗人随时触发的各种感受与兴会的点滴结晶。

古文运动:是中国散文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革新运动。

中唐时期,以韩愈、柳宗元等为代表,以儒学复古为号召,反对骈文,力倡古文,一改六朝以来文风之浮靡。

主张文章要能够做到“文以明道”、“不平则鸣”、“惟陈言之务去”“辞必己出”。

元和体: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开始流行的诗体专称。

有广狭二义:广义指唐宪宗元和以来各种新体诗文。

狭义是指元稹、白居易诗中的次韵相酬的长篇排律和包括艳体在内的流连光景的中短篇杂体诗。

《旧唐书·元稹传》说,元稹“与太原白居易友善。

工为诗,善状咏风态物色。

当时言诗者,称元、白焉。

自衣冠士子,至闾阎下俚,悉传讽之,号为元和体”。

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予始与乐天同校秘书之名,多以诗章相赠答。

会予谴掾江陵,乐天犹在翰林,寄予百韵律诗及杂体,前后数十章。

是后各佐江、通,复相酬寄。

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谓为元和诗。

”说明元和体即元和时流行的新体诗,专指元、白诗体中的一个方面及其模仿的作品而言。

晚唐体:宋初诗坛一批诗人如林逋、魏野、寇准、潘阆与“九僧”等写诗模仿晚唐贾岛、姚合诗风,被称为“晚唐体”。

花间词派:因《花间集》而得名的词派。

后蜀赵崇祚编定《花间集》,收录了晚唐及西蜀词人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位词人的五百首词,文学史上称这些词人为花间词人,其词作题材多以男女情爱为主,风格靡丽柔婉,奠定了词发展的类型风格。

西昆体:北宋初年一种追求辞藻华美、对仗工整的诗体。

宋初,杨亿、刘筠、钱惟演曾于景德至大中祥符年间,聚集于皇帝藏书的秘阁,编纂《册府元龟》,他们把在编书之余所写的酬唱诗结集为《西昆酬唱集》。

这部诗集在当时影响很大,学子纷纷效法,号为西昆体。

西昆体诗人宗法李商隐,他们大多有良好的词章修养,技法圆熟,善于在诗作中大量摭拾典故和前人的佳词妙语,以求意旨幽深。

其作大抵音律和谐,词采华美,整饬典丽,有一定的艺术价值。

但是,西昆诗人只是一味模拟,缺乏真情实感,刻板地搬用李商隐的诗题、典故、词藻,徒得华丽外表而缺乏内在气韵,未能自成一家。

变文:变文是民间曲艺“转变”所用的底本。

主要内容有三类:一是演唱佛经故事,二是演唱历史故事,三是演唱民间传说。

对后代话本、小说、戏曲影响较大。

无题诗:是李商隐的创造。

或以“无题”名篇,或借诗的首二字为题,内容或写爱情,或借男女之情而别有寄托。

这类诗词旨隐约,意蕴丰厚,往往难以确解。

晏殊词:1、内容大部分抒写男女之间的相思爱恋和离愁别恨,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显得纯净雅致2、情感激调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清丽淡雅,温润秀凉,描写细致,善写心理活动,以小令见长3、情中有思,浓情中渗透着理性的特质,融入作者的生命体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