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子桓以下_纯乎魏响_也谈曹丕诗风之变

_子桓以下_纯乎魏响_也谈曹丕诗风之变
_子桓以下_纯乎魏响_也谈曹丕诗风之变

安庆师院社会科学学报一九九七年第二期

“子桓以下,纯乎魏响”

——也谈曹丕诗风之变

许善述

清人沈德潜说:“孟德诗犹是汉音,子桓以下,纯乎魏响”①。在建安诗坛上,由曹操开创的重抒情的诗风,经过曹丕等人的继承和发展,变古朴凝重的“汉音”,而为清新绮丽的“魏响”。建安诗风这一重大转变,表明了我国中古诗歌创作自曹丕开始便朝着自觉追求诗歌自身艺术的方向发展,标志着曹丕的时代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曹丕的诗风之变值得再作进一步研究。

一、题材扩大,抒情代替写实

曹丕曾自述:“生于中平之季,长于戎马之间”②。他自幼精习武艺,及长大成人又投身过战争,故他的诗歌创作不无取材于战争的生活内容。以战争生活为诗歌题材,这在他父亲曹操的诗歌中并不少见。但是,拿曹丕和曹操相比,他们在诗歌创作题材上,又确实明显不同。曹操诗歌主要取材于战乱的社会现实,而曹丕在诗歌创作上则是将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更多方面,诸如纨绔子弟的游荡生活,贫子心中的不平,弃妇的怨艾,拉纤兵士行役之苦等等广泛的社会问题与闾里之事,都成为他诗歌创作中的重要题材。

建安诗歌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注重抒情上。就抒情来说,曹丕诗歌又自具新貌。观曹操作诗,敢于直面乱离的社会现实,直抒胸臆,直陈其事,叙事与抒情相结合。曹丕则将诗歌抒情的中心移向乱世余人心理的表达上,从中不见他对社会生活事件作具体记叙,抒情内容往往完全脱离叙事成份而变为纯抒情化。这一抒情上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看得出来。

第一,曹丕诗歌有时明明取材于具体事件之中,而他在诗中却偏偏避开叙事去专作抒情。如他所写《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其中挽船士与新婚妻别离一事,当系他行军至黎阳过清河时见到的事③,而作者却于诗中完全放弃对这一事件作任何叙写,则将笔墨全都集中到新婚妻子别离时对其夫的诉述上:“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轻忽迁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愿为双黄鹄,比翼戏清池。”通过新婚妻这一诉述,则将她在与其夫别离时刻所产生出的依恋、恐惧、哀痛、怨愤种种极为复杂的心绪,全都委婉详尽地表达了出来。又如《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是作者因王宋被丈夫刘勋抛弃而代她鸣不平的。刘勋官至平虏将军,颇为曹操所亲,和曹丕有交往;对于刘勋出妻的原因,曹丕当然知道。据《玉台新咏》称:“王宋者,平虏将军刘勋妻也,入门二十余年,后勋悦山阴司马氏女,以宋无子出之。”可见,王氏的被弃,主要是因为刘勋另有新欢。妇女社会地位低下与失去人身保障,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严重问题。诗人这时代出妻鸣不平,正表现出对受害妇女的同情。同样,作者在《代刘勋出妻王氏作》二首中,放弃对任何事实的叙写,只将笔墨集中到对出妻不平心理的刻画上。第一首诗,通过弃妇的自怜自叹(“翩翩床前帐,张以蔽日辉。昔将尔同去,今将尔共归。缄藏箧笥里,当复何时披?”),表达出弃妇今后将面临投靠无门的身世之惧。第二首诗,则以弃妇的坚贞自持(“谁言去妇薄?去妇情更重。千里不唾井,况乃昔所奉。远望未为遥, 不得共。”)反衬出刘勋的轻

薄寡情,达到鞭辟入里的揭露目的。

第二,曹丕诗歌工于言情,更集中体现在那些为诗人精心塑造出艺术形象的诗篇中。如《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篇,作者精心塑造出一思妇形象。从这思妇身上表现出“倾情,倾度,倾色,倾声,古今无两”④的感人魅力,全在于作者把思妇怀念远人的情怀表达得浓烈而又深切。看她忽儿自疑自问:“念君客游多思肠,……君何淹留寄他方?”忽儿愁情难遣:“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忽儿仰天浩叹:“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牵限河梁?”真是柔肠婉转,情词悱恻。

第三,曹丕诗歌充分实现抒情化,又突出表现在那些为抒写诗人自我心中难言之隐的诗作中。因其是心中的难言之隐,诗歌在行文时不以客观事实为依傍进行直叙,而是借比兴象征之词兴托以成篇。如《秋胡行?朝与佳人期》,旧称“魏文思贤之作”⑤。这种理解,已经看出了诗人全以寄托为言的作诗宗旨。诗言“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从全诗均以比兴象征为词看,这“朝”、“夕”非谓一天的早晚,乃泛指时间长久的比喻性说法;“佳人”也不是容颜艳冶的女子,而是贤才的代称。盖句意谓早就盼望贤才到来,而贤才却始终未到来,心绪殊为不安也。诗人思贤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让贤人能帮助他取得天下以成就大业。这在他尚未代汉、甚至未称太子之前,又不可向人明言,只好“中心藏之”,可又“何日忘之?”正缘于此,以下诗句便不惜絮叨,诉说着心中这种难言之隐:尽管无心饮食,也一刻不停止追求,追到天涯,追到海角,既托飞鸟寄言,又折兰英馈赠,还结桂枝相表白,结果“佳人”终未到来,而诗人的心境又“何得斯须”能平静?诗中表达出的这种片刻不安与万般烦恼的心绪,正是诗人在争立太子与争夺天下活动中的心境写照。《杂诗》(“漫漫秋夜长”、“西北有浮云”)二首,字面上是抒写客子的思乡之情,但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思想感情又当包含着更多的兴托内容。故明张凤翼说:“二诗有疑惧意,应是操欲易世子时作。而旧注未及,故识此以发明诗旨”⑥。观诗言“绵绵思故乡”(《杂诗》其一)、“吴会非我乡”(《杂诗》其二),可知非作于邺中。作为国之“副二”的太子,诚不可一刻离君侧,而今远行在外,恐久生弃置,此乃深哀有难以语人者,“言外有无穷悲感,若不止故乡之思”(陈祚明语)。诗人这种“寄意不言”的创作方法,使诗歌具有深远意境,也为后世文人在以诗歌形式表达彷徨苦闷心绪时开辟出广阔的创作途径。可以说,正始时期阮籍的《咏怀诗》,以兴托为宗,便直接受到建安此类“杂诗”艺术的影响;再往后,左思的《咏史》、陶潜的《饮酒》、庾信的《咏怀》、陈子昂的《感遇》、李白的《古风》等等,在抒情特色上也都渊此一脉。

二、笔势舒缓,微情正尔动人

从诗歌运笔行文所形成的情致韵味上看,曹丕和曹操二人诗作又完全不同。曹操作诗,常以粗放之笔,大处落墨,诗歌的气势浩瀚;曹丕作诗,则从不采取激昂奔放之词、喷礴以出,而是以细致舒缓的笔调去抒写幽微之情,诗歌的韵味显得深美。陈祚明说:“魏文帝诗如西子捧心,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倾国倾城,在绝代佳人,本无意动人,人自不能定情耳”⑦。陈氏所论,便是针对曹丕诗歌的笔势和取得的抒情效果说的。

曹丕诗歌笔势舒缓和具有内在感染力,正体现在以下诸方面。

1、用极平常话,说出极伤心事,于平淡之中见出极为深微与复杂的真情。前举《代刘勋出妻王氏作?翩翩床前帐》一诗,便是这样。诗自抒情主人公口中缓缓道出其婚姻生活的悲剧,言她始婚时带着床帐来到夫家;遭弃时又带着床帐回到娘家,这床帐现在只得收藏在箱笼里,将来是否有人会取用它呢?诗歌围绕对床帐这一与妇女婚姻生活有特定关系的事物进行咏叹,展示出女主人公在婚姻生活上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路程,其事可悯,其情可悲。对于女主人公生活道路上这一惨痛的遭遇和难堪的处境,作者不径直写出,甚至连一句带感情的话也未

写上,只在平平常常、似乎与床帐的对话中,借物以形己,不言人而人已自在,不言情而情已自见,其感人力量自在其中了。

2、幽清凄冷的自然景色描写与哀怨缠绵的人物形象刻画相结合,形成一种微风远韵映带人心的艺术感染效果,使诗情于舒徐含蓄中显得分外苍凉。如《寡妇》诗,因友人阮元瑜(阮 )早亡,伤其妻寡居而作。诗从霜露交下、落叶凄凄、雁鸣云中、归燕徘徊等等足以引人心神凄伤的深秋肃杀凄凉景象写起,然后引入寡妇于清秋静夜中对亡夫的思念及对她自怜孤栖的形象刻画,结束以“愿以君兮终没,悉何可兮久怀”二句,表达出无法忍受这一人生的巨大哀痛,深化诗情。全诗便是这样景为情设,情寓景中,哀怨缠绵,掩映生辉。曹丕诗歌写景写情,均极细秀凄凉,用笔之妙,人所称美。清代王夫之便曾说过:“读子桓乐府,即如引人于张乐之野,冷风

善月,人世陵嚣之气,淘汰俱尽”⑧。足见,曹丕诗歌笔墨中所包蕴的情致韵味何等深厚。

3、兴义迭出,勾锁关连,于从容舒卷之中,不断拓展延伸诗歌的思想感情。如前举《于清河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诗,以别妻诉述丈夫离家之后生活失去依托为全诗抒情中心。除开端“与君结新婚,宿昔当别离”二句交代事件外,全诗都用比兴手法,感物伤怀,悲叹身世:“凉风动秋草,蟋蟀鸣相随。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轻忽迁移。”就诗中所列意象看,凉风、秋草、蟋蟀、寒蝉、枯枝等等,都具有苦寒凄切的感情色彩,与人物身世、生活极相吻合。而凉风吹动大地,则草木摇落,那些弱小的生命蟋蟀、寒蝉之类,也均受其害。但就相随”句意来看,则又可以说昆虫在遇到厄运危时,犹能相随以鸣,而人却避免不了别离,真是人不如物,何其可悲。诗意便在比兴中得以多层面的显示,此古人所谓“诗所以贵比兴者,质言

之不足,比兴言之则宛转详尽”⑨。曹丕诗歌中比兴的运用,正可以达到表情的好效果。另外,

诗中使用了连锁句:“冽冽寒?蝉?吟,?蝉?吟抱?枯?枝。?枯?枝时飞扬,身轻忽?迁?移。不悲身?迁?移,但惜?岁?月驰。?岁?月无穷极,会合安可知?”则又使诗歌意脉前后勾连掩映起来。诗歌围绕别妻的活动,写她从耳闻寒蝉的鸣声,到目见蝉抱枯枝的形象;再由枯枝被风卷起、寒蝉也随之离枝远逝,联想到丈夫离家而去,自己必将会因之身世播迁,以及岁月无穷、会合难期种种极为复杂的思想情绪,都在环环勾锁、层层掩映的画面和想象中,徐徐拓展和延伸开来。

4、句句用韵,长讴曼咏,掩抑徘徊。人称“古今无两”的《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除行文当中能转能藏、细致逼真地刻画出人物思想活动外,其中的情致韵味也表现在音节之间。全诗代思妇言情,句句用韵,声口柔曼,情态靡靡。诗的发端四句,写物候迁移,引起思妇对君子的思念。辞气清柔,声情摇曳。中间转入思妇的沉思,写她中肠摧切,泪下沾衣,乃至援琴鸣弦,以自排遣;但是,她仍是在极力掩制住感情,只在“短歌微吟”,“其情掩抑低徊,……故不及为

激昂奔放之词”βκ。结束四句,补叙夜景,就牛女双星限河遥望,为之太息,做到以赋寓比,彼己

双收,余味不尽。全诗便是这样千曲百折,曼声抑扬,不愧为“歌行之祖”

(王尧衢语)。三、清词丽句,不失自然音旨

在诗歌语言上,“曹公古直”,子桓文藻。诗歌语言由始初的质朴到注重文采,这是诗歌自

身发展的必然趋势。清张玉谷《论古诗》

(四十首之十六)云:“老瞒气格极雄深,开魏犹然殿汉音。文帝便饶文士气,《短歌》试各百回吟”βλ。这里,张氏既从诗歌气格上肯定了曹操的诗,也

从诗歌词采上肯定了曹丕的诗。曹操和曹丕都写有《短歌行》四言诗,“曹公‘月明星稀’,四言

之变”βμ;子桓“仰瞻帷幕”,“去《三百篇》远”βν。足见二人所作《短歌行》四言诗,均能出脱《三百篇》句法,而自抒情意。拿曹操诗歌看,诗中已有“文蕴质中,情溢景外”的丽语,如诗中的“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等诗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而曹丕全诗情词悱恻,终篇为词为语,比曹操又发展了一步。诗歌语言,有精工华美,被论家称为“建安正格”、“建安体”

的;也有貌似直拙,大可玩味的。现举其大要言之。

1、多工语。胡应麟说:“子桓、子建,工语甚多,如‘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秋兰被长坂,朱华冒绿池’之类,句法字法,稍稍透露”βο。“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诗句,出自曹丕纪游写景之诗《芙蓉池作》篇。此语之工,不仅在于它对仗工整,以及其中穿插使用的“夹”、“出”二字响亮传神,更由于它生动地再现出芙蓉池的夜晚景色,使之成为振发全诗的警句。由于诗中有这两句景色描写,便使所写画面顿时显得分外光泽鲜丽,有若呈现出一派灵光之气,把描写夜景内容推进到诗歌的主体部分,并为下文抒写感想与所发议论立下依据。清吴淇对此便曾有精辟分析。他说:“‘云霞’四句,仰写夜,然何地无星月,何地无云霞?自文帝写来,亦若池上固有之景,移他题不得者。此古人神化之极也。故与后‘数命非神仙’云云,若相通若不相通,任使后人读者,通之得下,不通之亦得下也”βπ。吴氏便是从警语的作用上分析出诗人运笔达到神化的程度。又如,与《芙蓉池作》堪称姐妹篇的《于玄武陂作》,也是纪游写景之诗。其中的“菱芡覆绿水,芙蓉发丹荣”二句,也是对仗工整;“覆”、“发”二字,又化静为动。而下文的“柳垂重荫绿,向我池边生。乘渚望长洲,群鸟欢哗鸣”四句,更是使画面了生变化:“柳垂有色,色美在重;群鸟有声,声美非一”(陈祚明语),诗歌的文字呈飞动之势,而人如在画中,物我为一。曹丕这类纪游写景诗歌,语言精工华美,画面生动如睹,诗人的精神面貌也从中得以彻底地表现出来,这就是它常被人称为“建安正格”、“建安体”的原因。曹丕诗中多工语,也常见于言情抒怀之作中。《善哉行?上山采薇》篇,感物忧伤。诗的中间插入“汤汤川流,中有行舟。随波转薄,有似客游”四句,本以申言人生如寄,岁月如驰之意。诗“指客游似行舟,反以行舟似客游言之,措语既工复活”(沈德潜语)。他如《杂诗?漫漫秋夜长》中的“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一联,“清新万古”(何焯语),已成律句,而被后人效法。

2、善使事。徐世溥《榆溪诗话》说,“前汉诗不使事”,至后汉诗始有少数使事句,“曹氏父子益张之”。可见,诗歌使事是诗歌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而诗中大量使事,又是曹氏父子诗歌创作一大特色。一般说来,诗歌尽量避免使用典故。锺嵘认为“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至于吟咏性情,亦何贵乎用事”βθ?但是,如果诗中用典恰当,则又能增强诗歌的艺术表现。细检曹丕诗歌,不仅能做到用典雅切,而且能于用典之中使诗歌的意蕴更加显得丰富、深邃。史载,黄初六年(225)八月,魏文作舟师东征;十月行幸广陵(今扬州)故城,临江观兵,为《至广陵于马上作》诗。诗于写出军容之盛后,便转入“不战、 兵”本旨,并分三层征引古事,为“不战、 兵”作证,全诗的精神色彩便全集中到诗中征引的古事上面。诗从周人祖先古公父迁于岐下(今陕西岐山县东北)营建宫室、发展耕作,为周之文、武剪除殷商奠定了基业讲起;再写到春秋时(鲁襄二年)晋以中原霸主身份率诸侯之师伐郑,因采纳鲁卿孟献子(仲孙蔑)虎牢筑城建议,使郑不战俯首之事;最后落到西汉宣帝时镇边名将赵充国坚立“罢兵、屯田”,终于使先零人(羌人的一部分)不战归汉事实。诗中所讲的这三件事,无疑能引发人于缅怀悠远的历史事实中来理解和接受当前的现实问题,也能使人从中想见诗人于临兵之际的思绪悠悠与他平日“雅慕汉文”的一贯精神风姿,诗歌给人以更多想象的余地,其意蕴并不限定在某一个层面上。

3、重自然。曹丕诗歌多工语,善使事,又能做到“极炼如不炼,出色而本色,人籁悉归天籁”(刘熙载语)。如在他的那些写景之作中,清词丽句,精工华妙,写景有云霞之气,画面极具声色之美,真可谓巧夺天工、妙造自然;但作者又都是在直书即目,有如顺手拈来,全不费力。《杂诗》二首,流情溢彩,景中情长,使人“觉笔墨之中,笔墨之外,别有一段深情至理”βρ;但二诗又全“以自然为宗”。就前一首看,诗中“展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二句,化用《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篇中“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二句诗意,却一点不露痕迹,“淘炼极其莹静,味深而

色秀”(吴淇语);后一首借浮云写游子,贴切自然语皆平实。《艳歌何尝行》中用“长兄……,中兄……,小弟……”这些完全口语化的诗句,将富家子的荒淫生活加以集中概括,把作者心中的愤激之情表达得极为明彻,而其中似排似散的语句,也是一入其腕,俱成飞动之势。在曹丕笔下,他的诗歌大多数篇什都能称得上“天然乐府词”(王夫之语)。

四、精思逸韵,汇为华丽壮大

刘永济于《文心雕龙校释?乐府释义》中,有一段比较曹操、曹丕二人诗风的话:“盖武帝初政,乃偏霸之雄才,……文帝篡统复崇尚放旷,不务儒术。影响及于文学,武既悲凉,文或 荡。”“ 荡”本指人物不拘礼俗的个性,这里用来概括曹丕诗歌风格特征。唐人吕温也曾说过:“魏公子为南皮之游,以浮华相高,故其诗傲荡骄志”βσ。可见,吕氏也是将曹丕其人和其诗联系起来看的。曹丕通达放旷,其人性格融注到诗歌创作中,便使其诗歌具有一种绝人攀跻的精思逸韵与华丽壮大的新风貌。

1、旨寄文外。曹丕作诗,最能体现他本人性格的地方,往往不是诗歌表层的文字意义,而是见于其诗中所蕴含的飘逸韵味。在读曹丕诗歌时,有时不能只是简单地着眼于文字上面,其诗旨往往是“皆寄文句之外”,这是要特加留心的。如《芙蓉池作》篇,诗人以其极具感情色彩的笔墨,写人所道不出的池上美景。诗在精工华妙的景色描写与浑穆深厚的咏叹声中,流露出心中对曹家政权取得功业与成就的自豪自得之情。这就是此诗的“佳处本在词语之外,非渠木枝条云月诸字有异也。以辞求之,末矣”βτ。又如《黎阳作?殷殷其雷》篇,展示出雷雨之中艰苦行军图景。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行军行列之中,一切从耳接目触写出,诸如泥泞途中披荆前行,车队在泥泞途上颠簸行进,路上跌倒和僵卧的士卒随处可见,加上“殷殷”的雷声、“辚辚”的车声、“嗷嗷”的哀号声汇合在一起,便将艰苦行军情景作了逼真地再现。从表面上看,诗象是一次行军纪实文字;其实,诗人的“伤悲之心,慰劳之旨,皆寄文句之外。一以音响写之,此公子者,岂不允为诗圣”χκ。此诗虽属短章,在诗意和气脉上都显得逸宕纵横。

2、闲处点染。曹丕诗歌华丽壮大的特点,最能于诗中使用“闲处点染法”。这又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是翻纵笔墨写,构成章法上的反正,文意上的逸宕。如《善哉行?上山采薇》篇,在提出“忧来无方,人莫之知”后,随即顶“忧”字作转,说“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以下文字便翻到行乐贵乎及时上面,须知,诗中说乐非乐也,只是无可奈何,聊以自遣耳。行文当中,采用这种逆笔写法,不仅使文字发生变宕,文局展开,而且也使诗意显得悠深含蓄,增强诗歌的韵味。古人说曹丕作诗“淡逸处弥佳”(陈祚明语),大概指的就是这方面的意思。二是于人所不着意处,偏为着意写出。如《大墙上蒿行》诗,篇中反复出现“今我隐约欲何为”、“我今隐约欲何为”、“我将欲何为”、“何为自苦,使我心悲”等加强诗歌主旋律的疑问句,以表达出无法解脱的隐痛。为了设法消除这心中的隐痛,诗中提出了种种行乐生活的设想。在诗人设想的种种豪华生活中,特意拈出一剑、一冠二事着意摹写。称其剑:“丽平壮观,白如积雪,利如秋霜。姣犀标首,玉琢中央。……吴之辟闾,越之步光,楚之龙泉,韩有墨阳,苗山之铤,羊头之钢,知名前代,咸自谓丽且美,曾不知君剑良。”称其冠:“青云璀嵬,纤罗为缨,饰以翠翰,既美且轻。表容仪,俯仰垂光荣。宋之章甫,齐之高冠,亦自谓美,盖何足观。”写剑、冠如此之精美,则衣食声色之美从中可知。而诗人却于人所注重处轻轻带过,于人所不重处则细加摹写,这便是“取致不欲寻常”的“闲处点染法”。使用这种行文法,既可省却笔墨留给读者以充分的想象,也使文字跌宕,文情横姿。

3、长句长篇。曹丕作诗最富于创造性的地方,尤见于对诗体革新方面。他的《燕歌行》二首,人称“《秋风》之变,七言之祖”χλ。曹丕之前,刘邦的《大风歌》、项羽的《垓下歌》已有七言句,

但句中都带有“兮”字。汉武帝的《秋风辞》、《柏梁诗》,虽然基本上具备七言,但《柏梁》系武帝君臣联句,并非一人所作,其中文气又不贯,根本不能成为诗;而武帝《秋风辞》写得“缠绵流丽,虽词人不能过也”χμ,但它又不能纯为七言,且句中嵌有“兮”字,未能脱离《楚辞》遗响。曹丕勇于变创新体,其所作《燕歌行》二首,不仅成为真正的七言诗,被尊为“七言初祖”(王夫之语),而且在创作艺术上,又能“开千古妙境”(胡应麟语)。今观其二诗在内容表达上,都能做到“一气卷舒”、“条达谐和”;而于语言音节上,又能“情词悱恻”、“曼声抑扬”。特别是其中的“秋风”一曲,无论是对抒情主体形象的刻画、篇章结构的安排、语言表达和用韵上所取得的表情效果等方面,都可以说是“古今无两”。又如,其杂言诗《大墙上蒿行》,全诗七十五句,三百六十余字,诗句有三言到八言不等,人称“长句长篇,斯为开山第一祖”χν。观其诗势远气昌,每于行文中,或排或散,或疏或密;于文意上,或变宕不恒,或含蓄无尽;文笔生动,文势飞舞。此诗在文学上影响极大,“鲍照李白,领此宗风,遂为乐府狮象。非但兴会遥同,实乃谋篇夙合也”χο。这就可以看出它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出多方面直接影响。

4、引赋入诗。曹丕诗歌,常常引赋入诗。如上举《大墙上蒿行》中,写剑、说冠,均以赋的笔调。即拿全诗看,也都是在使用赋的笔法。全诗所要表达的是人生短促的苦闷。为了加强对这一苦闷的表达,诗人在极力陈述“佩服之美,宫室、女乐、酒醴之盛”,在设想追求生理上种种“为乐快意”中,来层层现出诗人心中的苦痛、挣扎、思索与怅惘。此即古人所谓“如此言悲,乃真足悲”(陈祚明语)。一般说来,引赋入诗,铺陈叙事,可以烘托气氛,提高诗歌意境,充分抒发感情,是一种有效的抒情手法,特别适用于长篇。而曹丕为了表情的需要,即如在一般的诗篇中,也常离不了引赋入诗的写法。如《善哉行?上山采薇》篇,全诗总在写出一个“忧”字,诗人便以赋广托,言山有崖,木有枝,凡物皆有定向,而独其人心忧无定。诗人这里用赋自广的方式,表达出心中不能示人之忧,恰恰有如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赋概》中说的“赋起于情事杂沓”这句话的意思。这就说明,引赋入诗,完全是为了表情达意上的需要;至于在诗歌风貌上也因之产生出华丽壮大新趋向,则又可以理解为这是作者在诗歌创作上自觉追求到的“作用”之功了。

在我国文学史上,终西汉之世,“是一个诗思消歇”(郑振铎语)的时代。曹氏父子,“一家继美,以沉雄俊爽之音,公然笼罩一代”χπ。作为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的曹操,率先以性情和时事为诗。他的诗歌“明允、苍茫、浑健,自有开创之象”(《榆溪诗话》)。而由公子到太子生活阶段的曹丕(其诗歌创作成就主要在这一时期),比起曹操“终身攻战,何暇学诗”(吴乔语)来,他能有宽裕时间从事文学活动。在曹操开创出的诗歌创作道路上,曹丕又进一步大胆摸索,在体裁、题材、诗情、诗味、句意、章法、风格上,写出了全新的诗歌,为实现诗歌纯抒情化和形成文人抒情诗艺术传统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①《古诗源》卷五。

②《典论?自序》。

③黄节《魏文帝诗注》本题按。

④、⑧、χν、χο王夫之《船山古诗评选》卷一,χκ卷二。

⑤朱乾《乐府正义》卷七,βν卷六。

⑥《文选纂注》卷十二。

⑦、⑨、βκ、βτ《采菽堂古诗选》卷五。

βλ《古诗赏析》卷首。βμ、βο胡应麟《诗薮》内编卷二。

βπ《六朝选诗定论》卷五。

βθ《诗品序》。

βρ沈德潜《说诗啐语》。

βσ《吕和叔文集?裴氏海昏集序》。χλ何焯《义门读书记》卷三。

χμ鲁迅《汉文学史纲要》。

χπ李调元《雨村诗话》卷上。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

曹丕《燕歌行》原文+赏析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何为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淹留:久留。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河梁:河上的桥。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

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 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 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魏文帝曹丕

魏文帝曹丕——开启三国之世的才子皇帝提起曹丕,大家可能第一印象就是他逼迫自己的弟弟曹植,使曹植不得不七步成诗以求活命(然而仅记载于世说新语,基本肯定是伪作),还有就是篡汉自立,以及和甄宓郭女王的三角恋。另外其他还有不少野史小说把害死曹昂、害死曹冲、害死曹彰的锅让他背。(这些是野史段子,不见于正史)。所以曹丕一直都属于知名度高、路人好感度低的皇帝,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大多以偏反派的配角形象出现。那曹丕到底是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来探讨探讨! 首先,我们来看看历史上是怎么评价他的。《三国志》中陈寿是这样评价曹丕的:“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强识,才艺兼该;若加之旷大之度,励以公平之诚,迈志存道,克广德心,则古之贤主,何远之有哉!”陈寿认为啊,魏文帝这个人,天资聪颖,文采不凡,下笔成章,博闻强记,才艺双全,就是气度不大,要是再具备博大的气度,修养公平的德行,追求远大的抱负,心存弘伟的道义,那么与古代的贤君相比,也差不多了。也就是说陈寿是肯定文帝的文采的,但对于魏文帝政治上的作为是持否定态度的,基本算是说他政治上一事无成。而刘勰在他的《文心雕龙·才略》一篇中说:“魏文之才,洋洋清绮,旧谈抑之,谓去植千里,然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子桓虑详而力缓,故不竞于先鸣。俗情抑扬,雷同一响,遂令文帝以位尊面减才,思王以势窘而益价,未为笃论也。”这就是拿曹丕跟曹植做对比了,刘勰说魏文帝曹丕的文才,旺盛而清丽,过去的评论贬低他,认为比曹植相差千里。但曹植是文思敏捷而才气俊秀,诗歌华丽而章表卓越;曹丕则思考周详而才力迟缓,因此他的名声不大。可是曹丕的乐府诗清新激越,《典论·论文》辩明扼要:注意到他们各有长短,也就可以做正确的评价了。但世俗之情对人的或抑或扬,往往是随声附和,于是使曹丕因身为帝王而降低了文才,曹植因处境困难而增加其价值,这并不是准确的论断。此论,带有为曹丕“平反”的意味,认为世人低估了魏文帝的才华,曹丕做了皇帝,而曹植怀才不遇,出于

曹丕和甄姬的历史故事:曹丕文武双全

曹丕和甄姬的历史故事:曹丕文武双全 曹操一生戎马,在生前即使把整个刘氏江山都改名换姓,变成了 曹氏家族的天下,曹操在生前都未曾登上皇帝的宝座,板凳都没坐热 就与这大好河山永别了,而曹操顶着各种骂名守着最后一道关卡,名 为开国实则守业,儿子曹丕在位七年左右,去世的时候也不过四十岁 左右,曹丕即后来的魏文帝。 曹丕是曹操的第二个儿子,在众多的儿子当中能够选择到曹丕作 为自己皇位的继承者,曹丕无疑是幸运的,而曹丕能够当上皇帝,并 不但仅只靠着运气,虽然他的才干没有父亲曹操那么优秀,但是作为 一个君王,曹丕还算是称职吧。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曹 魏的开国皇帝,公元220——226年在位。沛国谯人,魏武帝曹操与卞 夫人的长子。一个皇帝死后的谥号,跟他生平的业绩、性格、为人是 相关系的,曹魏政权第一个接班人曹丕,他死后的谥号是魏文帝,说 明他是个善于舞文弄墨之人,到底是有个能文能武的爹,这优良的基 因也遗传到了儿子身上。曹丕从小就特聪明,在他前面还有一个哥哥,叫做曹昂,曹昂大哥是兄弟们的表率,他为人正直、忠勇,就是属于 一身正气的谦谦公子,对身边的人很不错,大家都很喜欢他,可惜大 哥在一次跟着父亲征战的过程中,与曹操手下的大将典韦一同战死在 宛城。 曹昂战死这无疑对曹操是个打击,比曹昂小十岁左右的曹丕自然 知道,大哥一死有些重任就落到了自己的肩上。曹丕,在很小的时候 就显露出过人的才华,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 家之书。小小的年纪阅读量真的是惊人,父亲曹操认为男孩子光会读 书不算什么大本事,还要学会舞枪弄棒,所以在曹丕六岁的时候,曹 操就教曹丕射箭,射箭不但能够提升一个人的修养还能锻炼身体,曹 丕学会了射箭之后就练习了几年,过了一两年,兵荒马乱的时局让曹 操不得不教一些骑射之术给儿子们,这次曹操要教给曹丕的是骑马。

042《列异传》(三国魏)曹丕

[三国魏]曹丕《列异传》 黄帝葬桥山,山崩无尸,惟剑舄存。御览六百九十七 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异物;其形不类狗,亦不似羊,众莫能名。三句御览引有一作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穆公,道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媪,御览作蝹述注云蝹音袄常在地下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头。”已上亦见御览三百七十五又九百五十四媪复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舍媪逐二童子,童子化为雉,飞入平林。陈仓人告穆公,穆公发徒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为立祠,名陈宝。雄飞南集,今南阳雉县其地也。已上广记四百六十一亦引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每陈仓祠时,有赤光长十余丈,从雉县来,入陈宝祠中,有声如雄鸡。类聚九十御览九百十七书钞八十九引宋五句!! 史记封禅书索○引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祭则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余丈,来入陈仓祠中。 武都故道县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犹不断。疲士一人,伤足不能去,卧树下。闻鬼相与言曰:“劳攻战乎?”其一曰:“足为劳矣。”又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于子何如?”乃默无言。卧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随所斫,以灰跋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水经渭水篇注 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被发,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头骑,使先驱。后汉书光武纪注书钞一百三十御览三百四十一类聚九十四引作牛畏之没丰水中秦乃立怒特祠 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藏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

魏文帝曹丕的为君之道

魏文帝曹丕的为君之道 魏文帝曹丕是三国第一个称皇帝的人,虽然一生不及曹操的文治武功,可创建魏国,发展经济,改革政治,多有建树。尽管在历史上别人说他很善于做秀,不过毕竟因为是文人,所以在很多事情上他还是能按照自己的思想做事,而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政客。 其一,厚待汉帝,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行汉正朔,以天子之礼郊祭,上书不称臣,京都有事于太庙,致胙;封公之四子为列侯。不是把刘协控制在京城,而是让他留在封地,在山阳这个地方,汉朝皇帝仍然保留住自己的权威,据说后来汉献帝一直给人家悬壶济世,当了一名赤脚医生,为当地百姓决了病痛之苦。 其二,尊奉儒家,大张旗鼓的尊孔。曹丕说:“昔仲尼资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当衰周之末,无受命之运,在鲁、韂之朝,教化乎洙、泗之上,凄凄焉,遑遑焉,欲屈己以存道,贬身以救世。于时王公终莫能用之,乃退考五代之礼,修素王之事,因鲁史而制春秋,就太师而正雅颂,俾千载之后,莫不宗其文以述作,仰其圣以成谋,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遭天下大乱,百祀堕坏,旧居之庙,毁而不修,褒成之后,绝而莫继,阙里不闻讲颂之声,四时不鷪蒸尝之位,斯岂所谓崇礼报功,盛德百世必祀者哉!其以议郎孔羡为宗圣侯,邑百户,奉孔子祀。”令鲁郡修起旧庙,置百户吏卒以守韂之,又于其外广为室屋以居学者。在曹丕的号召下,全国尊儒之风盛行,可惜生命太短,让人唏嘘。 其三,对于不愿意为官的前朝老臣杨彪绝不强求,彪见汉祚将终,自以累世为三公,耻为魏臣,遂称足挛,不复行。积十余年,帝即王位,欲以为太尉,令近臣宣旨。彪辞曰:“尝以汉朝为三公,值世衰乱,不能立尺寸之益,若复为魏臣,于国之选,亦不为荣也。”帝不夺其意。黄初四年,诏拜光禄大夫,秩中二千石,朝见位次三公,如孔光故事。彪上章固让,帝不听,又为门施行马,致吏卒,以优崇之。年八十四,以六年薨。曹丕是一个很重视气节的人,他仰慕杨彪的为人,所以杨彪不愿意做大魏国

薄葬之风——魏文帝曹丕的寂寞身后事 建筑讲堂

薄葬之风——魏文帝曹丕的寂寞身后事建筑讲堂 “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亦无不掘之墓也。” 这是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代汉称帝的第三年颁布的诏书《营寿陵诏(终制)》中的一句话。此诏书规定了曹丕死后的丧葬与祭祀。↑ 曹丕像 《营寿陵诏》中,曹丕选定首阳山东为寿陵,并表达了薄葬的决心。“无为封树,不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襦玉匣”,甚至不允许后代祭祀。↑ 汉白玉蝉饭含很难想象一个登基第三年的皇帝会讲出“自古及今,未有不亡之国”这样的话(这句原本出自《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并坚决地执行薄葬。“若有所变改造施,吾为戮尸地下,戮而重戮,死而重死”可以看出他的坚决。薄葬在当今看来极为正常,而在古代,不说统治者,就连有条件的平民,几乎都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实行厚葬,甚至逾礼厚葬。这是由于中国丧葬与古人的生死观是密切相连的。人看待生死的方式会如实反映在墓葬中。丧葬的灵魂意识 丧葬本身起源于人生而为人的意识的觉醒。野兽死后曝尸荒野,而原始人类则认为人不同于野兽,因此埋葬人体。“藏”字的象形便是死者上下均有草堆,意为将死者埋葬于草堆,或用井字形的棺椁装殓。↑ 葬字小篆

《礼记·檀弓上》曰,“葬也者,藏也。藏也者,欲人之弗得 见也。”上古时期虽葬俗各异,但目的是相同的。↑ 距今六 千年的江苏大伊山石棺墓 上古时代的人们完全不了解自己的身体构造,对梦中的景象深深感到疑惑,认为思维和感觉并不是身体的活动,而是存在在人身体中、死后便离开的“灵魂”。因此上古时期的丧葬 即是对他们认为的不灭的灵魂作出应对。 上古时期的“涂朱习俗”(即在死者身上或墓穴里撒涂朱砂) 是灵魂不灭观念的具体反映。红色象征鲜血。在死者身上撒朱砂表示给死者新鲜的血液,赋予其新的生命。此外,仰 韶文化中流行的瓮棺葬中,绝大多数作为瓮棺盖子的陶盆或陶钵底部中间都会有一个人工凿制或敲击而成的小孔,这是给人的灵魂留出的通道。↑ 半坡瓮棺葬之带孔的陶盆 灵魂不灭是厚葬的根基。进入文明后,人们对死后的世界的想象也愈加丰富起来。事实上,人类进入文明后,首先产生的规模最大的建筑物就是陵墓。人们相信生命是短暂的,而死亡是永恒的。 无论是“残民事神”的殷人,还是“敬天保民”的周人,其世界观中,鬼神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他们眼中的世界是一团神秘的。他们认为人死后为鬼,鬼神的意志能够对活着的人产生影响,如果不尽心侍奉鬼神,则会被其作祟所伤。因此人们对鬼神充满敬畏。商代的妇好墓中出土的玉琮揭示了殷人的世界观。

曹丕最有名的诗10篇

曹丕最有名的诗10篇 曹丕(公元187年-公元226年6月29日),即魏文帝(220年-226年在位),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次子,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建安三曹”。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曹丕最有名的诗,来欣赏一下吧。 善哉行·其一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上山采薇,薄暮苦饥。 溪谷多风,霜露沾衣。 野雉群雊,猿猴相追。 还望故乡,郁何垒垒! 高山有崖,林木有枝。 忧来无方,人莫之知。 人生如寄,多忧何为? 今我不乐,岁月如驰。 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随波转薄,有似客游。 策我良马,被我轻裘。 载驰载驱,聊以忘忧。 善哉行·有美一人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妍姿巧笑,和媚心肠。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哀弦微妙,清气含芳。 流郑激楚,度宫中商。 感心动耳,绮丽难忘。 离鸟夕宿,在彼中洲。 延颈鼓翼,悲鸣相求。 眷然顾之,使我心愁。 嗟尔昔人,何以忘忧。 秋胡行·朝与佳人期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朝与佳人期,日夕殊不来。嘉肴不尝,旨酒停杯。 寄言飞鸟,告余不能。俯折兰英,仰结桂枝。 佳人不在,结之何为?从尔何所之? 乃在大诲隅。灵若道言,贻尔明珠。 企予望之,步立踟蹰。 佳人不来,何得斯须。 广陵于马上作诗 朝代:三国|作者:曹丕

观兵临江水。水流何汤汤。戈矛成山林。玄甲耀日光。猛将怀暴怒。胆气正纵横。谁云江水广。一苇可以航。不战屈敌虏。戢兵称贤良。古公宅岐邑。实始剪殷商。孟献营虎牢。郑人惧稽颡。充国务耕殖。先零自破亡。兴农淮泗间。筑室都徐方。量宜运权略。六军咸悦康。岂如东山诗。悠悠多忧伤。

曹丕人物形象分析和主要事迹

曹丕人物形象分析和主要事迹 魏文帝曹丕,魏朝开国皇帝。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建安文学代表者之一。是三国时代的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 延康元年(220年),魏武帝曹操去世,世子曹丕继位为魏王、丞相、冀州牧,他积极调节曹氏与士族之间的矛盾,果断采纳陈群的意见,确立九品中正制,成功缓和了曹氏与士族的关系,取得了他们的支持,为称帝奠定基础。当年十月,立刻逼迫汉献帝禅位,登基为大魏皇帝。定国号为大魏,改元黄初,改雒阳为“洛阳”,定都于此。曹丕坚持大权独揽,设立中书省,其官员改由士人充任,原由尚书郎

担任的诏令文书起草之责转由中书省官员担任,机要之权渐移于中书省。下宦人为官者不得过诸署令,限制了宦官的权力;定令妇人不得预政,群臣不得奏事太后,后族之家不得当辅政之任。提倡节俭、薄葬,预作《终制》。他推行九品中正制后,用人权从地方收归了中央,但也导致魏国的统治实权逐步被士族垄断。 曹丕的一些措施体现了他在政治上的才能,然而在军事才华上他远不能和父亲曹操相比,率三十万大军南下伐吴没有取得太大的效果,但他的文学有相当高的成就。是中国三国时代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绮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 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所论的“文”是广义上的文章,也包括文学作品在内,涉及了文学批评中几个很重要的问题,虽不免有些粗略,但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曹丕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曹丕典论论文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专论,三国时期文学专论,作者曹丕即魏文帝。《典论》是他在建安后期为魏太子时所撰的一部政治、社会、道德、文化论集。全书由多篇专文组成。《论文》是其中的一篇《典论?论文》是魏文帝曹丕所写的二十篇文章之一,按照“子”书的形式写成,是曹丕关于国家大事一系列的问题的论文总集。但是很可惜,这二十篇文章到现在大多已经失散,只剩下残章断简。而 建安以前,文学受经学束缚,少有独立地位。盛极一时的汉赋,竟被扬雄斥之为“童子雕虫篆刻。”(《法言?吾子》)曹丕之弟曹植也认为:“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也。”(曹植:《与杨德祖书》)这已开始把写文章与对生命个体的自身价值的思考联系起来了。据此,曹丕号召作家要以古代圣贤“不以隐约而弗务,不以康乐而加思”为榜样,努力改变目前这种“贫贱则慑于饥寒,富贵则流于逸乐”的精神状态,培养自己具有一种超功利的审美心态。但在这里,已经被曹丕赋予“不朽”这一语言符号以崭新的现实涵意和历史意义。曹丕把诗赋也列入“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这一对文学自身价值思考的历史视野之中,这充分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也是当时文学趋向自觉的深刻表现。 鲁迅说:“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艺术而艺术的一派。”(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么,《典论?论文》则可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的自觉的文学批评的理论代表作。在这之前,中国古代文论还处于不自觉的胚胎阶段。先秦诸子的文论,多属片言只语。汉后诸家论文也还未从学术中分离出来。其中,个别序、赞形式的文学批评,也只是讨论某一具体作家作品,限于一篇一书。直到《论文》出现,才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宏观地多角度地论述文学理论问题的专著。它冲击了汉代后期统治文坛的陈腐观念;总结了建安文学的新特点和新经验;开创了解盛极一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和翻译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和翻译 原文:标题:两诤臣谏魏文帝作者或出处:司马光 帝谓侍中苏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城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幕,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嘿然。 帝召东中朗将蒋济为散骑常侍。时不诏赐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济至,帝问以所闻见,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仇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天子无戏言,古人的慎;惟陛下察之!”帝即遣追取前诏。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中辛毗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而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用也,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乃徙其半。帝尝出射雉,顾群臣曰:射雉乐哉!毗对曰:“于陛下甚乐,于群下甚苦。”帝默然,后遂为之稀出。 译文或注释: 文帝对侍中苏则说:“以前攻破酒泉、张掖的时候,西域瘟派使臣至敦煌,贡献直径一寸的大珍珠,可否再让他们来习卖而得?”功则回答说:“如果陛下以教化润泽全国,威德远吸沙漠,不求珍珠,也会有人送来;向人求取才得到,已无珍贵可言。”文帝默然无语。 文帝征召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当时曾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侯尚说:“你是我非常信任的重要将领,特别委以重任,随你作威作福,有杀人和赦免人特权。”夏侯尚把诏书拿给蒋济看了。蒋济抵达京城,文帝问他有什么见闻,蒋济回答说:“汉有什么可称道之处,只听到了亡国之音。”文帝听后很生气,脸上立刻变了颜色,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蒋济如实回答说:“‘作威作福’,《尚书》中清楚地将它写作戒律。天子无戏言,古人对这一点非常慎重,还请陛下明察!”文帝立即下令追回给夏侯的诏书。 文帝要迁徙冀州籍士兵的家属十万户,充实河南郡。当时,天大旱,又闹蝗灾,百姓饥馑,朝廷各部门都认为不可以,而文帝态度却很坚决。侍中辛毗和朝廷大臣请求晋见,文帝知道他们要劝谏,板起面孔等着,大家见他脸色不好,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要迁徙士兵家属,理由是什么?”曹丕说:“你认为我的作法不对?”辛毗回答说:“确实不对。”文帝说:“我不和你讨论。”辛毗说:“陛下不认为我不成才,所以将我安排在陛身边,作为咨询的官员,陛下怎么能不和我讨论呢?我的话并非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而是为国家着想,有什么理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两诤臣谏魏文帝原文阅读及翻译译文 原文阅读: 帝谓侍中苏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城通使敦煌,献径寸大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则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幕,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嘿然。 帝召东中朗将蒋济为散骑常侍。时不诏赐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作威作福,杀人活人。”尚以示济。济至,帝问以所闻见,对曰:“未有他善,但见亡 国之语耳。”帝仇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因曰:“夫‘作威作福’,《书》之明诫。天子无戏言,古人的慎;惟陛下察之!”帝即遣追取前诏。 帝欲徙冀州士卒家十万户实河南。时天旱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侍 中辛毗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待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 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邪?”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议也。”毗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而之谋议之官,安能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 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用也,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故臣不敢不力争。”帝 乃徙其半。帝尝出射雉,顾群臣曰:射雉乐哉!毗对曰:“于陛下甚乐,于群下甚苦。”帝 默然,后遂为之稀出。 翻译译文或注释: 文帝对侍中苏则说:“以前攻破酒泉、张掖的时候,西域瘟派使臣至敦煌,贡献直径 一寸的大珍珠,可否再让他们来习卖而得?”功则回答说:“如果陛下以教化润泽全国,威 德远吸沙漠,不求珍珠,也会有人送来;向人求取才得到,已无珍贵可言。”文帝默然无语。 文帝征召中郎将蒋济为散骑常侍。当时曾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侯尚说:“你是我非常 信任的重要将领,特别委以重任,随你作威作福,有杀人和赦免人特权。”夏侯尚把诏书 拿给蒋济看了。蒋济抵达京城,文帝问他有什么见闻,蒋济回答说:“汉有什么可称道之处,只听到了亡国之音。”文帝听后很生气,脸上立刻变了颜色,问他为什么这么说。”蒋 济如实回答说:“‘作威作福’,《尚书》中清楚地将它写作戒律。天子无戏言,古人对这一 点非常慎重,还请陛下明察!”文帝立即下令追回给夏侯的诏书。 文帝要迁徙冀州籍士兵的家属十万户,充实河南郡。当时,天大旱,又闹蝗灾,百姓 饥馑,朝廷各部门都认为不可以,而文帝态度却很坚决。侍中辛毗和朝廷大臣请求晋见,文帝知道他们要劝谏,板起面孔等着,大家见他脸色不好,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 要迁徙士兵家属,理由是什么?”曹丕说:“你认为我的作法不对?”辛毗回答说:“确实不

列异传 三国魏 曹丕

列异传三国魏曹丕 黄帝葬桥山,山崩无尸,惟剑舄存。御览六百九十七 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异物;其形不类狗,亦不似羊,众莫能名。三句御览引有一作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穆公,道逢二童子。童子曰:“此名为媪,御览作蝹述注云蝹音袄常在地下食死人脑。若欲杀之,以柏插其头。”已上亦见御览三百七十五又九百五十四媪复曰:“彼二童子,名为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陈仓人舍媪逐二童子,童子化为雉,飞入平林。陈仓人告穆公,穆公发徒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为立祠,名陈宝。雄飞南集,今南阳雉县其地也。已上广记四百六十一亦引秦欲表其符,故以名县。每陈仓祠时,有赤光长十余丈,从雉县来,入陈宝祠中,有声如雄鸡。类聚九十御览九百十七书钞八十九引宋五句!! 史记封禅书索○引列异传云:陈仓人得异物,以献之。道遇二童子云:“此名为媦,在地下食死人脑。”媦乃言:“彼二童子,名陈宝;得雄者王,得雌者霸。”乃逐童子,化为雉。秦穆公大猎,果获其雌,为立祠。祭则有光雷电之声。雄止南阳,有赤光长十余丈,来入陈仓祠中。 武都故道县有怒特祠,云神本南山大梓也,昔秦文公二十七年伐之,树疮,随合。秦文公乃遣四十人持斧斫之,犹不断。疲士一人,伤足不能去,卧树下。闻鬼相与言曰:“劳攻战乎?”其一曰:“足为劳矣。”又曰:“秦公必持不休。”答曰:“其如我何?”又曰:赤灰跋于子何如?”乃默无言。卧者以告,令士皆赤衣,随所斫,以灰跋树,断化为牛入水。故秦为立祠。水经渭水篇注 秦文公时,梓树化为牛,以骑击之,骑不胜;或堕地,髻解被发,牛畏之入水。故秦因是置旄头骑,使先驱。后汉书光武纪注书钞一百三十御览三百四十一类聚九十四引作牛畏之没丰水中秦乃立怒特祠 干将莫邪为楚王作剑,三年而成。剑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剑献君,藏其雄者。谓其妻曰:“吾藏剑在南山之阴,北山之阳;松生石上,剑在其中矣。君若觉杀我,尔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觉,杀干将。妻后生男,名赤鼻,告之。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剑;忽于屋柱中得之。楚王梦一人,眉广三寸,辞欲报仇。购求甚急,乃逃朱兴山中。遇客,欲为之报;乃刎首,将以奉楚王。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分葬之,名曰三王冢。御览三百四十三 魏公子无忌曾在室中读书之际,有一鸠飞入案下,鹞逐而杀之。忌忿其搏击,因令国内捕鹞,遂得二百余头。忌按剑至笼曰:“昨搦鸠者当低头服罪,不是者可奋翼。”有一鹞俯伏不动。广记四百六十 鲁少千者,得仙人符。楚王少女为魅所病,请少千。少千未至数十里止宿,夜有乘鳖盖车从数千骑来,自称伯敬,候少千。遂请内酒数○,肴餤数案。临别言:“楚王女病,是吾所为。君若相为一还,我谢君二十万。”千受钱,即为还,从他道诣楚,为治之。于女舍前,有排户者,但闻云:“少千欺汝翁!”遂有风声西北去,视处有血满盆。女遂绝气,夜半乃苏。王使人寻风,于城西北得一死蛇,长数丈,小蛇千百,伏死其旁。后诏下郡县,以其日月,

曹丕简介 曹丕的性格特点

曹丕简介曹丕的性格特点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曹丕的性格特点 第一个角度是作为汉魏之际政治人物的曹丕,也是最显性的一个角度。谈到曹丕,就必须要涉及到他与曹植著名的立储之争,应该说,曹丕之所以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中胜出,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他拥有嫡长子的天然优势,又因为这种优势顺理成章地成为世族集团共同选择的代理人。这个概括略嫌粗糙,不过衡之史事,大体是不错的。也就是说,在曹家争储的明线之下,另有一条世族与寒族斗争的暗线,这是读史时不可轻易忽视的。 在争储一事刚刚浮出水面之时,真正受到曹操支持的是曹植而非曹丕,这一点无可争议。为说明之,不妨看一看曹植引以为腹心的幕僚团体:丁仪、丁

廙并为曹操同乡丁冲之子,谯沛寒族正为曹操潜心扶植的一支力量,杨修直接出自丞相主簿,更明显的是邯郸淳,曹丕“因启淳欲使在文学官属中,会临淄侯亦求淳”,而曹操的做法是“太祖遣淳诣植”。相对的,为曹丕说话的重量级人物几乎全部出自大族,其中最为典型的是出自河北冠盖清河崔氏的崔琰,虽然与曹植有亲,他还是坚定地站在了曹丕的一边。其余邢颙、卫臻、桓阶诸人,无不出自各地大族郡望。这其中,最耐人寻味的还是曹魏干城颍川集团的动向。他们的态度缺乏明确的正面传达,但只要了解到汝颖与谯沛二大团体的冲突,作为天下士族冠冕的颍川将倒向谁其实也不言而喻。早在荀彧生前,就有了“初,文帝与平原候植并有拟论,文帝曲礼事彧”的故事。其后曹丕与颍川关键人物的互动也十分频繁,荀攸重病时他独拜床下,成功立储后则抱着辛毗的脖子得意忘形,甚至为钟繇作了墓志铭。曹植方面则缺乏这种记载,好不容易被曹操安

燕歌行 曹丕 燕歌行(曹丕)

燕歌行曹丕燕歌行(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何为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注释①本篇属《相和歌辞·平调曲》。 燕是北方边地,征戍不绝,所以《燕歌行》多半写离别。 ②摇落:凋残。 ③鹄:天鹅。 ④慊慊:空虚之感。 淹留:久留。 上句是设想对方必然思归,本句是因其不归而生疑问。 ⑤清商:乐名。 清商音节短促,所以下句说短歌微吟不能长。 ⑥夜未央:夜已深而未尽的时候。 古人用观察星象的方法测定时间,这诗所描写的景色是初秋的夜间,牛郎星、织女星在银河两旁,初秋傍晚时正见于天顶,这时银河应该西南指,现在说星汉西流,就是银河转向西,表示夜已很深了。 ⑦尔:指牵牛、织女。

河梁:河上的桥。 传说牵牛和织女隔着天河,只能在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乌鹊为他们搭桥。 译文秋风萧瑟,天气清冷,草木凋落,白露凝霜。 燕群辞归,天鹅南飞。 思念出外远游的良人啊,我肝肠寸断。 思虑冲冲,怀念故乡。 燕歌行曹丕君为何故,淹留他方。 贱妾孤零零的空守闺房,忧愁的时候思念君子啊,我不能忘怀。 不知不觉中珠泪下落,打湿了我的衣裳。 拿过古琴,拨弄琴弦却发出丝丝哀怨。 短歌轻吟,似续还断。 那皎洁的月光啊照着我的空床,星河沉沉向西流,忧心不寐夜漫长。 牵牛织女啊远远的互相观望,你们究竟有什么罪过,被天河阻挡。 简评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校本课程《曹丕》

曹丕与七言诗 教学目的:通过了解曹丕的生平及诗歌创作,体会“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表现。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曹丕的《燕歌行》,体会其便娟婉约的诗风。 教学难点:对《燕歌行》的理解 教学时间:1课时 【丕生平简介】 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操次子。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以“禅让”的方式代汉自立,国号“魏”。卒谥文皇帝,葬于首阳陵,史称魏文帝。后人辑有《魏文帝集》。由于文学方面的成就而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 【曹丕的诗歌创作】 现存诗约四十首,主要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宴游诗。如写夜游铜雀园的《芙蓉池作诗》,记游玄武池的《于玄武陂作诗》等。这些诗多写游赏之乐,模山范水比较细致,文辞富丽,常用对偶,在我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有一定地位。 第二类是抒情言志之作。如《黎阳作诗》三首,写曹军南征之事,既描写行军的艰苦,更突出了“救民涂炭”和志在“靖乱”的决心。 第三类写征人思妇的相思离别及思乡之情,最能体现曹丕诗的水平。如《于清河县见挽船士新婚与妻别》、《杂诗》二首等。 【《燕歌行》赏析】 最著名的作品是《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文人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这是一首思妇诗。一个秋天的深夜,思妇不能入眠,思念着远方的游子,整首诗心理刻画非常细腻。心思重重的人,对时序的变化往往特别敏感,在天气转凉,草木凋零,白露成霜,大雁

曹丕全集

曹丕全集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曹丕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皆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短歌行秋胡行二首善哉行二首丹霞蔽日行煌煌京洛行钓竿行十五猛虎行善哉行善哉行折杨柳行燕歌行二首临高台陌上桑秋胡行上留田行大墙上蒿行艳歌何尝行月重轮行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折杨柳行黎阳作诗三首于谯作诗孟津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广陵于马上作诗杂诗二首于明津作诗清河作诗代刘勋妻王氏杂诗黎阳作诗寡妇诗令诗夏日诗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诗诗八首东阁诗歌 短歌行 曹丕 仰瞻帷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 神灵倐忽,弃我遐迁。靡瞻靡恃,泣涕连连。 呦呦游鹿,衔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 我独孤茕,怀此百离。忧心孔疚,莫我能知。 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生一何早。 长吟永叹,怀我圣考。曰仁者寿,胡不是保。 秋胡行二首 一 尧任舜禹。当复何为。百兽率舞。凤凰来仪。得人则安。失人则危。唯贤知贤。人不易知。歌以咏言。诚不易移。鸣条之役。万举必全。明德通灵。降福自天。

曹丕诗集〔 四十首 〕

曹丕诗集〔四十首〕 曹丕(187 - 226):即“魏文帝”。三国时沛国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子桓,曹操次子, 三国魏国建立者、文学家。曹操死后,他袭位为魏王,不久代汉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在位期 间,实行九品中正制,确立士族豪强在政治上的特权。 曹丕爱好文学,创作和理论都有成就,其诗语言通俗,细腻流畅,颇具民歌风味,代表作《燕 歌行》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一首七言诗,其理论著作《典论·论文》开我国综合评论作家作品之 风气,现存诗赋70多篇。传世有《魏文帝集》。 临高台 临台行高,高以轩。下有水清且寒,中有黄鹄往且翻。行!为臣当尽忠,愿令皇帝 陛下三干岁,宜居此宫。鹄欲南游,雌不能随。我欲躬衔汝,口噤不能开。我欲负之, 毛衣摧颓。五里一顾,六里徘徊。 钓竿 东越河济水,遥望大海涯。钓竿何珊珊,鱼尾何簁簁。行路之好者,芳饵欲何为。

十五 登山而远望,溪谷多所有。楩楠千馀尺,众草芝盛茂,华叶耀人目。五色难可纪。 雉雊山鸡鸣,虎啸谷风起。号罴当我道,狂顾动牙齿。 陌上桑 弃故乡,离室宅,远从军旅万里客。披荆棘,求阡陌,侧足独窘步,路局苲。虎豹 啤动,鸡惊禽失,群鸣相索。登南山,奈何蹈盘石,树木丛生鬱差错。寝篙草,荫松柏, 涕泣雨面沾枕席。伴旅单,稍稍日零落。惆怅窃自怜,相痛惜。 短歌行 《古今乐录》云:王僧虔《技录》曰:《短歌行》“仰瞻”一曲,此曲声制最美, 辞不可入乐府。仰瞻帏幕,俯察几筵,其物如故,其人不存。一解神灵倏忽,弃我退迁,靡瞻靡恃, 泣涕涟涟。二解呦呦游鹿,草草鸣麑,翩翩飞鸟,挟子巢栖。三解我独孤茕,怀此百离, 忧心孔疚,莫我能知。四解人亦有言,“忧令人老”,嗟我白发,

曹丕《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 三国·魏·曹丕 【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萧瑟:秋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响。摇落:飘摇下落,草木凋零的样子。 雁:一作“鹄”,鹄指天鹅。君:您,指丈夫。思断肠:一作“多思肠”。 慊慊:不满足,空虚苦闷。这句是妻子的设想。淹留:久留。寄:寄居。 贱妾:谦词,旧时妇女自称。茕茕:孤独的样子。沾:浸湿。 援:拿,取。鸣弦:即拨动琴弦。清商:乐调名。节奏短促,声音纤弱,悲婉凄清。短:节奏短促。微吟:低唱。不能长:是说由于内心的悲怨,不可能弹唱平和纡徐的歌曲。长,指节奏舒缓。 皎皎:洁白。星汉:银河。西流:向西移动,初秋深夜时,银河转向西方。夜未央:夜未尽,即夜已很深还不到天明的时候。 牵牛、织女:都是星名,位于银河两边,神话传说中他们是一对夫妻。尔:指牵牛星和织女星。何辜:何罪,什么原因。限河梁:受到天桥的限制而不能聚会,只好隔河相望。 【赏析】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

曹丕简介资料 曹丕的简介资料

曹丕简介资料曹丕的简介资料 魏文帝曹丕,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曹丕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魏文帝曹丕简介 魏文帝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豫州沛国谯 (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与卞夫人的长子。 曹丕文武双全,八岁能提笔为文,善骑射,好击剑,博览古今经传,通晓诸子百家学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逝世,曹丕继任丞相、魏王。同年,曹丕受禅登基,以魏代汉,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的统治,建立魏国。 曹丕在位期间,平定边患。击退鲜卑,和匈奴、氐、羌等外夷修好,恢复汉朝在西域的建置。除军政以外,曹丕自幼好文学,于诗、赋、文学皆有成就,尤擅长于五言诗,与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称“三曹”,今存二卷。另外,曹丕著有,当中的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文学批评专论作品。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于洛阳,时年四十岁。谥

号文皇帝,庙号高祖(作世祖),葬于首阳陵。 魏文帝曹丕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县。他自幼天资聪颖,后天良好的教育成长环境,给予了他深厚的文学素养。年少成长的阶段,他广学博览,“少诵诗、论,及长而备历五经四部、史汉、诸子百家之言,靡不毕览。”为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初平三年(192年),曹操认为时下兵荒马乱,教曹丕学射箭,六岁时,曹丕学会了射箭。八岁时,曹丕学会了骑马。从十岁起,曹丕就随父亲征战南北,长时间的军旅生活锻炼了他强健的体魄,而且还丰富了他的见闻,为其诗篇创作积淀了大量的素材。随着他年龄与阅历的不断成长,艰苦生活环境带来的精神冲击,逐渐形成了他特有的沉郁性格气质。 建安二年(197年),曹丕随曹操南征张绣,张绣先降后反,曹操长子曹昂和侄儿曹安民遇害,年仅十岁的曹丕乘马逃脱。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丕被司徒赵温举荐,曹操认为赵温举荐他的儿子,并不是因为他真实的才能,因此使侍中守光禄勋郗虑持节奉策免去赵温官职。次年(211年),任五官中郎将、副丞相。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带着曹丕等人,回到亳州老

曹丕

曹丕(187~226),魏文学家。即魏文帝。字子桓,他是曹操之妻卞氏所生长子。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8岁,即能为文,又善骑射、好击剑。建安十六年(211),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正月,曹操卒,曹丕嗣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十月,以“禅让”方式代汉自立,改元黄初。登极以后,在黄初三年(222)、六年曾两次亲征孙吴,皆未能过江,不果而还。七年五月,病卒于洛阳。曹丕今存诗歌,较完整的约40首。曹丕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3卷,又有《典论》5卷,《列异传》3卷等。皆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魏文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有关曹丕作品的注释本,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来源:三国典籍--《曹丕集》: 《浮淮赋》《沧海赋》《济川赋》《临涡赋》《述征赋》《校猎赋》《登台赋》《登城赋》《感物赋》《感离赋》《离居赋》《戒盈赋》《永思篇》《悼夭赋》《寡妇赋》《出妇赋》《愁霖赋》《喜霁赋》《弹棋赋》《又》《玛瑙勒赋》《车渠碗赋》《玉玦赋》《柳赋》《槐赋》《莺赋》《迷迭香赋》《蔡伯喈女赋》 戒盈虚赋短歌行秋胡行二首善哉行二首丹霞蔽日行煌煌京洛行钓竿行十五猛虎行善哉行善哉行折杨柳行燕歌行二首临高台陌上桑秋胡行上留田行大墙上蒿行艳歌何尝行月重轮行饮马长城窟行董逃行折杨柳行黎阳作诗三首于谯作诗孟津诗芙蓉池作诗于玄武陂作诗广陵于马上作诗杂诗二首于明津作诗清河作诗代刘勋妻王氏杂诗黎阳作诗寡妇诗令诗夏日诗见挽船士兄弟辞别诗诗诗八首东阁诗歌 《浮淮赋》 建安十四年,王师自谯东征,大兴水军,泛舟万艘。时予从行,始入淮口,行泊东山,睹师徒,观旌帆,赫哉盛矣,虽孝武盛唐之狩,舳舻千里,殆不过也。乃作斯赋云:溯淮水而南迈兮,泛洪涛之湟波。仰嵓冈之崇阻兮,经东山之曲阿。浮飞舟之万艘兮,建干将之铦戈。扬云旗之缤纷兮,聆榜人之讙哗。乃撞金钟,爰伐雷鼓。白旄冲天,黄钺扈扈。武将奋发,骁骑赫怒。于是警风泛,涌波骇。众帆张,群棹起。争先逐进,莫适相待。 《沧海赋》 美百川之独宗,壮沧海之威神。经扶桑而遐逝,跨天涯而托身。惊涛暴骇,腾(聊)[踊]澎湃,铿訇隐潾,涌沸凌迈。于是鼋鼍渐离,泛滥淫游;鸿弯孔鹄,哀鸣相求;扬鳞濯翼,载沉载浮;仰唼芳芝,俯漱清流;巨鱼横奔,厥势吞舟。尔乃钓大贝,采明珠;搴悬黎,收武夫。窥大麓之潜林,睹摇木之罗生;上蹇产以交错,下来风之冷冷;振绿叶以葳蕤,吐芬葩而扬荣。 《济川赋》 临济川之层淮,览洪波之容裔。濞腾扬以相薄,激长风而亟逝;漫浩汗而难测,眇不睹其垠际。于是龟龙神嬉,鸿鸾群翔;鳞介霍驿,载止载行;俯唼菁藻,仰餐若芳;永号长吟,延首相望;美玉昭晰以曜晖,明珠灼灼而流光。于是游览即厌,日亦西倾;朱旗电曜,击鼓

曹丕——《燕歌行》

曹丕——《燕歌行》 篇一:曹丕《燕歌行》赏析 燕歌行 三国·魏·曹丕 【原文】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注释】 萧瑟:秋风吹动树木发出的声响。摇落:飘摇下落,草木凋零的样子。 雁:一作“鹄”,鹄指天鹅。君:您,指丈夫。思断肠:一作“多思肠”。慊慊:不满足,空虚苦闷。这句是妻子的设想。淹留:久留。寄:寄居。贱妾:谦词,旧时妇女自称。茕茕:孤独的样子。沾:浸湿。 援:拿,取。鸣弦:即拨动琴弦。清商:乐调名。节奏短促,声音纤弱,悲婉凄清。短:节奏短促。微吟:低唱。不能长:是说由于内心的悲怨,不可能弹唱平和纡徐的歌曲。长,指节奏舒缓。 皎皎:洁白。星汉:银河。西流:向西移动,初秋深夜时,银河转向西方。夜未央:夜未尽,即夜已很深还不到天明的时候。 牵牛、织女:都是星名,位于银河两边,神话传说中他们是一对夫妻。尔:指牵牛星和织女星。何辜:何罪,什么原因。限河梁:受到天桥的限制而不能聚会,只好隔河相望。 【赏析】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燕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转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 正确的。《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这个曲题大多用来写征人、游子或思妇的离别之情。 这首诗是现存文人作品中较早的七言诗。全诗写一女子思念远客他乡的丈夫,委婉细致,通俗流畅,韵致悠扬,语言浅显清丽,音节和谐流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