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探讨
探析高校职务犯罪及预防对策
10 8・
科
来 慧珍
( 江 水利 水 电专 科 学校 浙 江 杭 州 3 0 1 ) 浙 10 8
,
摘 要: 近年 来, 高校职务犯 罪数数量有增 无减 , 呈现 高发 态势, 且行业特点 日趋明显 , 发案部位集 中在基建、 生、 招 物资采购、 学术腐 败等方面。 职务犯罪严重影响 了高等教育的社会 声誉 , 极大地妨碍 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因此 , 分析和探 讨高校职务犯 罪发生的特点及 类 型、 因及预防对策, 诱 对于做好 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 预防职务犯 罪的发生具有非常重要 的现 实意义。 关键词 : 高校职务犯 罪; 原因; 防对策 预 1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及类型 查获 的高校职务犯罪案件来看 , 多数犯罪人通常都是利用 了高校管 11高校职务犯罪 的特点 。第一 , . 大案 要案居高不 下 , 20 理制度 的缺失 、 从 03 监督缺位的漏洞 而实施犯罪 的。监督 的缺位 主要表 年到 2 0 0 8年 , 教育领 域厅 级干部职务犯罪呈上 升趋势 , 武汉大学 、 现在以下三方面 : 一是高校 的“ 长负责制 ” 校 自主权过 大 , 缺乏有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主要党政领导贪污受贿案 监督 。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赋予 了校长相当大 的人 财物等 大 件都在全国引起 了强烈反响 。 浙江理工大学原副校长夏金荣成为近 权 , 这本助于高校 的快速发展。但不 免有少数 高校 的校 长 自身的道 年涉案金额最高 、 唯一被判死缓 的高校干部。 第二 , 职务犯罪主体 日 德素质不高 , 在决策上缺乏民主意识 , 在管理上缺乏法律意识 , 行 在 趋多元 , 既有学校领导干部 , 又有教学科研 一线 人员 , 还有财务管理 使权力 时缺乏谨慎意识 ,使本 已欠缺监督 的权力更加无拘无束 , 使 人员 以权谋 私 、 以岗谋私 , 一所 高校澡堂管理人员甚至从澡 票收人 自身的权力成为众人追捧 的光环 。 二是高校 自身 内部缺乏有效的监 中贪污 了 2 0万元 。从 2 0 0 3年到 2 0 , 0 8年 教育系统 涉案 人员 中 , 督制约。高校纪检 、 厅 监察 、 审计等监督部 门以及教职工代表大会 、 民 级干部 06 处级干部 1.%, .%, 1 3 其他犯罪 主体 占到 8 . 82 %。第 三 , 主党派 、舆论监督等各 种广泛 的渠道在形式和主体上虽然存在 , 案 但 发部位相对集中 , 主要发生在基建 、 财务 、 物资采购 、 招生等部门 , 这 由于体制等方面原 因, 监督很难到位 。就 高校 的纪检监察组织而言, 些领域 已成为高校职务犯罪的主要趋向。 根据 中央纪委驻 教育部纪 目前实行 的是双重管理模式 , 人员的选任的控制权主要还是在高校 检组和监察部驻教育部监察局 出版发行的《 教育 系统职务犯罪案例 自身, 这就直接导致“ 不敢监督 ” 现象 的出现 。 选编》 ,书中涉及高校职务犯罪的案例 和中国职务犯罪预 防网上报 2 . 2拜金 主义享乐思想 的诱惑 , 是领导干部职务犯罪 的主观诱 道 的普通高校职务犯罪 的案件共 9 起 , 9 通过统计和分析 , 发生在基 因 。 近年来 , 社会 上一些人 以休闲享乐作 为其价值取 向, 影响着人们 建部 门的案例为 2 2件 , 生在 采购部 门的案例为 2 发 3件 , 发生在财 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随着 高校 与社会经济交往 日益广泛 , 那 务部 门的案例为 3 件 , l 发生在招生部门的案例为 l 件 。 四, O 第 职务 些大款们一掷千金 、 灯红酒绿 的作 派 , 于手 中握有一定权 力却相 对 犯罪 中受贿案件为主 ,法制 晚报 》 2 0 的 5 个样本 中犯受贿 对清贫的高校领导干部容易造成情绪撞击 , 《 在 0 6年 2 产生心理不平衡 。一些 罪 的有 4 ,0 7 有 4 ,比例都超 过了九成 ;0 8年在 13 党性不强、 8人 2 0 年 7人 20 0 党纪观念 薄弱 的且拥有掌管学校基本建设和物质设备采 个腐败案件样本显示 , 受贿案件也 占到了 9 %。 2 购权力的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来说 , 面对投其所好 的各 1 . 2高校职务犯罪 的类型 。第一 , 贪利性职务犯罪 , 即行为人利 种诱惑 , 难免产生非分之想 。 尤其是在基建 承包商 、 设备供应商 的多 用 职权牟取不法经济利益的犯罪 。 主要表现为贪 污罪 、 受贿罪 、 挪用 种手段的感情联络和物质诱 惑面前 , 的干部在行使职务所赋予 的 有 公 款罪 、 私分国有资产罪等 。 在高校具体表现为采购部门相关人员 , 权力时 , 理想信念抛在脑后 , 思想 动摇 , 引发以权谋私 、 法违 纪。 违 在采购设备 、 物资、 教材时收取 回扣 ; 基建部 门相关人员收受施 工方 3 高校职务犯罪的预 防对策 好处, 为施工方提供便利 ; 招生部 门相关人员收受别人好处 , 利用职 31逐步削减 高校 “ . 行政化” 程度 , 解决高校 职务犯罪 的根源性 权 , 出钱人大开方便之 门; 为 科研经费大量被挪作他用 , 致使课 题无 问题 。2 1 0 0年 6 月颁 布 的 《 家 中 长 期 人 才 发 展 规 划 纲 要 国 法进行 ; 为了小团体利益 , 对应予上交 的公 款隐瞒不报 , 自克扣 、 (0 0 2 2 私 2 1 — 0 0年 )明确提 出 : 》 克服 人才管理 中存 在 的行 政化 、 官本 “ 截留 , 形成“ 小金库” 另以奖金、 , 酬金等形式私分所得等。 第二 , 擅权 位 ” 向, 倾 取消科研 院所 、 学校 、 医院等事业单位实 际存 在的行政级 性职务犯罪 , 即行为人滥用权力 , 危害高校正常管理 职能 的犯罪。 在 别 和行政化管理模式 。只有打破行政权力在校园的垄断地位 , 实现 高校具体表现为某些 领导干部为谋一 己私利 , 利用手 中权 力 , 为所 行政权 力与学术权力 、 经济权力 的合理分工与有效 制衡 , 才能使其 欲为。第 三 , 失职性 职务犯罪 , 即行为人在 职务 中严 重不 负责任 , 未 相互补充 、 各显其能 , 同服务于大学“ 共 人才培养 、 科学研究 、 社会服 按规定 履行 职务 , 致使高校利益遭受损失 的犯罪 。主要表现为玩忽 务 ” 的基本 职能 。全 国政协委员 、 中科院院士 、 南方科技大学校 长朱 职守罪 、 失职渎职犯罪。 例如 , 在高校对外经济合作项 目以及高校兴 清 时 , 在接受 《 新京报 》 记者专访时表示 , 高校管理 体制改革时机 已 办 的各类经 济实体中 , 由于某些 领导独断专行 , 在未进行仔 细调研 经 成熟 , 高校 “ 去行政化 ” 将成为未来高等 教育的大趋势 , 南科大将 论证的情况 下乱拍板 , 造成决策失误 , 给学校造 成重 大经 济损失 , 取 消行政级别 , 导 教师不论资排 辈, 学术至上 。 致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 。 另外 , 一般工作人员由于工作态度不端正 , 在 32加强宣传教育 , . 筑牢思想道德 防线。一是设立专 门机构 负 工作中极不 负责 , 敷衍塞 责 , 轻则给学校工作造成被 动 , 重则严重损 责落实反腐败教育并将教育工作制度化 ; 二是有专项 资金落实廉 洁 害学校利益。 教育 ,结合本单位及教育系统相关案例开展形式多样的理想信念 、 2高校职务犯罪的诱 因 从 政道德 、 党纪 国法教育 和警示 活动 , 扩大宣传 范 围 , 强化 宣传效 21体制上 的问题是高校职务犯罪的根本原因。目前高校实行 果 ; . 三是逐 步培养廉政理论与廉洁教育 的专业研 究人员 , 主动 寻求 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造成 了事实上 的领导决策 中的权力不 同其他职能机关如检察 院的合作 ; 四是不 断创新 教育形式 、 方法 和 均衡 , 权力过度集 中在 党政 一把手或某个部 门和某 一个 岗位 , 缺乏 手段 , 努力提高教育 的实际效果 。 分解制衡。 33完善管理制度 , . 构建制度保 障体 系。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管 权力过分集 中的后果就是权力失控。当前 高校在机 构设 置、 建 理制度是高校预防职务犯罪 的重要保障 。预防职务犯罪 , 必须坚持 设项 目安排 、 经费使用、 学科发展 、 招生 录取 、 备物资采 购、 设 干部聘 将制度建设贯穿始终。 为此 , 要结合高校实际 , 以管人 、 、 财 物制度建 任和奖金分配等方面拥有的 自主权越 来越 多 , 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 设 为重点 , 建立一套与工作、 权力运行相适应的 、 行之有效 的制度体 部 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 但与此同时 , 许多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 领 系 , 特别要 重视抓好领导班子的决策机制建设 , 抓好干部人事管理 , 导决策 民主程度不高 、 内部监督又不到位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某些领 财务 、 基建 、 采购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
教育系统职务犯罪预防引言教育系统是一个为学生提供教育和培养的重要机构。
然而,职务犯罪在教育系统中时有发生,给学生的成长和未来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学生的权益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预防职务犯罪变得非常关键。
本文将探讨教育系统职务犯罪的背景和影响,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职务犯罪的背景和影响职务犯罪指在担任职务期间犯下的犯罪行为。
在教育系统中,职务犯罪通常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等行为。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学生的利益,破坏了教育的公正性和公信力,还对教育系统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
职务犯罪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贪污和挪用公款等行为会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和不平等分配,进而影响学生的受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
其次,受贿和滥用职权等行为容易导致腐败现象的产生,破坏了教育系统的正常秩序和公信力。
此外,职务犯罪还可能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危机,影响了学习氛围和师生关系的形成。
职务犯罪预防的措施为了预防教育系统中的职务犯罪,以下是一些可行的措施:1. 完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明确规定教育系统的职责、权力和职权范围,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者受到的法律制裁力度。
同时,加强对教育系统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教育资源分配和使用情况的监督,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2.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规范相关业务流程和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的透明性和合法性。
同时,加强对教育系统中教职员工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对职务犯罪的警觉性。
3. 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学生和家长是教育系统的重要参与者,他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提高学生和家长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让他们对学校教育工作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析职务犯罪产生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指利用担任职务的权力和地位,违反法律法规和职务职责,以获得非法利益或使他人受到损害的犯罪行为。
职务犯罪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因此,我们需要深入研究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
首先,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之一是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当现行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进行规制不严、制度设计不完善,或是制定者在考量不周全、无法预见各种情况时,职务犯罪容易出现漏洞。
因此,应该加强对现行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完善,为职务犯罪提供更加严谨的法律基础。
其次,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还包括经济利益驱动和腐败现象存在。
一些担任职务的人员利用其职权,通过索贿受贿、贪污侵占等非法手段获取经济利益。
同时,腐败现象也为职务犯罪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一些公职人员在运作过程中存在不透明、不公正的现象,这为他们进行职务犯罪提供了机会。
此外,职务犯罪的产生也与职务人员的素质和道德观念有关。
一些职务人员道德底线低,缺乏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对法律法规不重视,容易贪图利益,产生职务犯罪行为。
因此,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道德素质,是防止职务犯罪的一个重要举措。
为了有效防治职务犯罪,我们应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
要及时修改和完善法律法规,对职务犯罪行为进行严格规制,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惩处力度,形成有效威慑。
同时,要加强执法力度,加强对职务犯罪的监督和查处,保障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其次,加强职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职业道德建设。
通过广泛开展培训教育活动,加强对职务人员的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操守。
此外,要加强对职务人员的考核监管,及时发现和处置问题职务人员,确保他们正确履行职责。
另外,加大对腐败现象的打击力度,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政府应当采取更加严格的反腐措施,并加强对公共资源和职务权力的监督。
同时,要建立更加透明、公正的运作机制,提高行政效能,减少腐败现象,为职务犯罪的发生提供更少的机会。
关于做好新时期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探讨
曾记兵 王梦秋
( 中国矿业大学 纪委办监察处, 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 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 我国的教育 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 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推动科 技进步、 增强综合 国力等方面发挥 了重要作用。但是, 由于管 理制度不完善、 监督机制不健全等原因, 高校图书教材和设备 采购、 基建工程、 招生录取等方面出现 了职务犯罪问题。如何 做好新时期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笔者结合单位的实际工 作谈谈相关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 :预防职务犯罪 高校 对策 5.预防职务犯罪信息不对称、 不完整 信息资源是预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许多学校没有建立 起预防职务犯罪信息库。这样导致纪检监察部门不能及时准 确地了解掌握单位领导干部重大事项变动、学校内工程项 目 建设情况、 校外新的职务犯罪情况, 不能提出有针对性预防对 策, 不能有效遏制职务违法违纪和犯罪的发生, 不能把新时期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做到前瞻性。 6.高校纪检监察队伍需要提 高 近几年, 高校基建、 采购和招生等领域的活动增加、 复杂 性增强、 专业知识加深, 这要求高校纪检监察队伍不但要具有 优秀的政治素质,而且要具有较高法律知识和财务知识。然
2.社会经济环魔的负面影响
职务犯罪的前提条件和保障。 只有领导重视, 才能充分发挥各 部门在预防职务犯罪中的作用,才能形成预防职务犯罪的整
体合力 , 才能形成校园勤政、 廉政的良好风气和气氛。 首先, 教育部和省教育纪工委的领导对我校纪检监察工 作非常重视。 2005年8月14 日, 教育部党组成员、 中纪委驻教育 部纪检组组长 田淑兰同志来我校检查指导党风廉政建设工 作, 听取了校党委书记罗承选同志关于“ 教育制度监督三措并 举, 切实抓好我校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的汇报。田淑兰同志对 我校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予以了充分肯定。 其次, 学校各级党 政领导对我校纪检监察工作大力支持。 在他们的支持下, 我校 纪检监察队伍人员编制齐全、 办公经费充足。第三, 徐州市政 府、 市纪委、 市检察院和市公安局的相关部门领导对我们大力 支持。 2.加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力度 教育是基础, 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 我校一直把反 腐倡廉宣传教育作为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途径。 首先,充分利用学校各种合理有利的资源和手段开展宣 传教育。我们充分利用校广播电视台、 校报、 校园网络、 宣传 窗、过时过节校领导干部廉政短信和公开信等方式进行全方 位宣传教育。其次, 把学校广大师生列人宣传教育对象, 拓宽 教育的对象。 第三, 针对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实施不同的教育 方式和教育内容 , 做到个案预防教育、 专项预防教育。 第四, 针 对新的职务犯罪苗头实施教育及时教育。及时的宣传教育是 把职务犯罪消除于萌芽阶段的最有力的保证。 第五, 多部门联 合施教, 校纪检监察多次请徐州市检察院的领导来校对校领
《论职务犯罪预防》范文
《论职务犯罪预防》篇一一、引言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破坏社会公正和秩序的犯罪行为,它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预防职务犯罪不仅是维护社会公正、法治的重要任务,也是维护公共利益和保障公民权利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从职务犯罪的定义、特点、成因及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职务犯罪预防措施。
二、职务犯罪概述职务犯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从而侵犯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公民个人利益的行为。
其特点包括隐蔽性、危害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
职务犯罪的危害不仅在于其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更在于其对社会公正、法治和公信力的破坏。
三、职务犯罪的成因分析职务犯罪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制度不健全,如监督机制不完善、权力过于集中等;二是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国家工作人员缺乏法治观念,以权谋私;三是社会环境影响,如经济利益驱动、人际关系复杂等。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导致了职务犯罪的发生。
四、职务犯罪预防策略(一)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是预防职务犯罪的根本途径。
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家工作人员的职责和权力范围,规范其行使权力的行为。
同时,加大对职务犯罪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使潜在犯罪者望而却步。
(二)强化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是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审计制度、财务制度等,防止权力滥用。
同时,加强外部监督,如媒体监督、公众监督等,形成对权力运行的全方位监督。
(三)提高法治意识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
应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国家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使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履行职责。
(四)加强教育培训加强教育培训是预防职务犯罪的基础性工作。
应定期对国家工作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提高其职业素养和道德水平。
同时,加强对新任岗位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履行职责的能力和素质。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预防
依法查办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一项重要职能,那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职务犯罪的预防怎么做下面就由告诉大家吧!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一民主法制建设方面的原因1从立法方面看,一是在处罚职务犯罪类的刑法规定中,有的部分过于抽象、笼统,容易在主体及一些法理认识方面产生分歧,从而影响对职务犯罪的认定和打击。
二是在确定相关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性和职责范围方面规定不明,或者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予以确定,造成“职”的范围缺乏理论依据,难究其责。
三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责履行的监督规章,虽然在近几年有了一些发展,但尚需进一步完善。
2在民主建设方面,由于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主化建设进程遭遇着较多的困难,无视民主、压制民主、甚至破坏民主的现象和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一些地方和单位的领导,民主集中制原则观念淡薄,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搞“一言堂”,听不进一点不同的意见,目无法纪,利用职权任意行事,如此作为,难免会产生一些危害经济与法制建设、损害人民公众利益的结果,滋生专权型职务犯罪,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必然要导致腐败。
3在执法方面,一是某些检察人员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中,由于受办案人素质、犯罪人各有特异的身份、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不能完全保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罪必究,从而使一些人怀有侥幸心理,涉足犯罪。
二是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职务犯罪,在少数情况下,会出现以罚代刑现象,特别是对一些领导干部,有时为了顾及政府形象、社会影响等,以党纪政纪处理代替刑事责任,且形成比照处理的惯例,削弱了惩治犯罪的特殊预防作用。
三是某些司法制度不够健全,执法人员素质不高等,导致法律、制度得不到很好的贯彻和执行,减弱了法律、制度的约束力,予职务犯罪以滋生的土壤。
4从监督制约机制方面看,上级部门的监管不力也为职务犯罪提供了便利条件,由于一些地方片面强调发展经济,经济的好坏成为衡量领导政绩的首要因素。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浅谈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是当前腐败现象的集中体现它严重地危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使党和政府的威信受到严重损害危及政权的稳固同其作斗争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历史任务。
本文以对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及防治对策,提出粗浅意见。
一、职务犯罪的社会原因(一)政治原因1、权力过分集中,监督机制失衡。
作为权力之所有者的人民,与作为权力之行使者的国家公务人员之间出现了相对分离、造成了权力过于集中但又缺乏强有力的监督制衡机制的状况。
另外,加之新旧体制交替时期的各种弊端,市场经济负效应的影响等消极因素,很容易使某些素质不高的国家公务人员或者利用其职务上的便利、或者滥用其职权、或者不尽其职责,实施职务犯罪。
2、严重的官僚主义。
国家机关臃肿庞大,权力过分集中,必然造成严重的官僚主义,从而导致职务犯罪的日益增多。
例如,玩忽职守罪、重大责任事故罪等渎职型的职务犯罪,便是国家公务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所直接导致的恶果;而贪污、受贿、挪用公款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也正是行为人钻了领导干部严重官僚主义的空子,在其“委派”、“信任”、“重用”的掩护下所实施的行为。
(二)经济原因1、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体制,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和共同发展的体制,其中的消极因素成为了产生职务犯罪的温床,例如,某些有钱无权的私有者为了获取暴利,往往“以钱开道”,用重金贿赂银行、工商、税务、海关、司法、物资等部门的国家公务人员使某些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金钱的诱惑,从而导致索贿、受贿等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2、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的多种所有制形式,决定了社会财富的多种分配方式,即以按劳分配为主,辅之以按资分配、按股分红、风险收入和其他非劳动收入,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由此迅速拉开,一部分人确实先富裕了起来。
这些,易使某些国家公务人员的心理失衡,进而在一定条件下去实施其贪利型的职务犯罪。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的动 机 是 复 杂 的 ,绝 大 多 数是 为 了执 政 为 民 ,全 心 全 意为 人 民服 务 ,但 也 有 少 数 领 导干 部 心怀 鬼 胎 ,有 的 为 了 当官 发 财 ,有 的为 了 收 回 自 己 在 政 治 前 途 上 的 投 资 等 等 。 这 些 领 导 干 部 有 了不 良 的 动 机 , 一旦 条 件 成 熟就 会 伸 手 去捞 ,腐 败 、 堕落 。二 是 侥 幸 的心 理 。 笔者 在 办 案 实 践 中发 现 很 多职 务 犯 罪 的 领 导干 部 都 存在 侥 幸 心 理 , 少 数 领 导 干 部 盲 目 “自 信 ” , 总 是 抱 着 自 己 的 犯 罪 行 为 不 会 被 发 现 的 心理 ,甚 至在 同单 位相 关 人 员被 查 处 的 同时 仍 大 肆敛 财 、 贪 污腐 败 。 目前确 实 存 在 贪污 腐 败 问题 发 现难 、查 处 少 、 处 罚 轻 的 现 象 , 被 查 出 的 某 些 触 目惊 心 的 大 案 要 案 , 实 际 上 已 经 存 在 多 年 , 却 迟迟 未 能 发现 ,结 果 愈 演 愈 烈 ,造 成 了严重 危 害 。有 些 部 门长 期 存 在 团 伙 性 腐 败 活 动 , 涉 案 人 数 很 多 也 迟 迟 未 能 发
现 。 这 势 必 影 响 案 件 的 查 处 效 果 , 以致 一些 案 件 没 有 被 及 时 查 处 ,反 而 强 化 了犯 罪 分 子 的侥 幸 心 理 , 诱使 潜 在 的 领 导干 部 蠢 蠢 欲 动 。三 是 失 落 、失 衡 的 心理 。一 些 领 导干 部 因 种 种 原 因 ,对 政
、
共 权 力 的大 量 存 在 , 能够 有 效 地 实施 社 会 管 理 , 推动 社 会 发 展 、 实 现 行 政 职 能 , 但 也 为 滋 生 腐 败 提 供 了 条 件 。 在 现 行 体 制 下 , 公 共 权 力 往 往 集 中 于 少 数 领 导 干 部 手 中 , 实 际 办 事 的 人 员 没 有 决 定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论文摘要】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犯罪,是当前腐败现象最严重最突出的表现。
本文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以期有效遏制职务犯罪。
【论文关键词】职务犯罪;原因;对策职务犯罪是引发当前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以及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和毒化社会风气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反腐斗争重点打击、惩治和预防的对象。
及时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深入研究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是有效遏制职务犯罪的重要前提。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分析(一)权力的原因权力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讲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前置性条件。
公共权力的大量存在,能够有效地实施社会管理,推动社会发展、实现行政职能,但也为滋生腐败提供了条件。
在现行体制下,公共权力往往集中于少数领导干部手中,实际办事的人员没有决定权,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上缺乏民主和监督,这就为少数领导干部的职务犯罪提供了可能。
另外,权力缺少有效的监督,在办案实践中,有一些机关部门,虽有权力监督机制,但对监督的实际效果过问很少,导致往往无法有效地进行权力监督。
实际表明,权力在没有有效监督的情况下会产生利益,其实质就是数额巨大的物质利益和政治利益,有着很强的诱惑力,这些利益和诱惑正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动力源泉。
(二)制度的原因我国现行体制下,行政管制和市场机制并存,体制及管理上存在的漏洞,使权力运行失去必要的透明度及应有的监督制约。
各种制度之间的相互冲突,也形成了制度体系的混乱,大大减弱了制度对腐败活动的监控能力。
主要表现在:一是制度不具备科学性。
有些制度设置的时候就不科学,一开始就是在局部利益的驱动下建立起来的,基于这种制度基础之上产生的权力必然具有腐败的属性。
因为这个制度并非是用来为社会服务的,而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利益。
二是制度制约的缺失。
有的制度尽管是顺应社会需要而构建的,具有现实意义。
但是缺少制度制约方面的建设,致使相应的权力具有绝对性,这样的权力一旦置于金钱的巨大腐蚀之中,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了,职务犯罪的发生也就具有了必然性。
简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
职务犯罪的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1. 职务犯罪的概念职务犯罪指的是在从事工作或担任职务期间,员工利用其职务的职权或资源进行非法行为,以获取个人利益或给他人带来损失的行为。
这些犯罪行为可能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占国有财产等。
2. 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分析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2.1 利益驱动职务犯罪往往源自个人对于经济利益的追求。
许多职务犯罪行为是为了谋取个人私利,比如通过滥用职权获得财务利益、接受贿赂等。
由于部分员工在工资待遇、职位晋升等方面的不满,他们容易受到潜在收益的诱惑而从事职务犯罪。
2.2 职权不规范职务犯罪也与职权不规范有关。
一些组织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不足,职权划分不明确、职责交叉等问题,给员工提供了从事职务犯罪的机会。
缺乏对职权行使的监督和管理,有助于职务犯罪的发生。
2.3 监管不足监管不足也是职务犯罪产生的因素之一。
监管机构在执法力度和监管效果方面存在不足,容易导致职务犯罪者逃脱惩罚。
一些员工对于监管机构的能力和决心存在误判,从而敢于冒险从事职务犯罪。
2.4 道德缺失道德缺失是职务犯罪产生的潜在原因之一。
一些员工在面对利益诱惑时,缺乏正确的道德底线和职业操守,容易被个人私利所驱使而从事职务犯罪行为。
缺乏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会增加职务犯罪的发生风险。
3. 职务犯罪的预防对策为了防止职务犯罪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对策:3.1 健全内部控制组织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职权和责任,制定详细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准则。
同时,加强对内部各个环节的监督和审核,确保职权行使的规范和合法性。
3.2 强化监管机构加强监管机构的监督能力和执行力度,提高对职务犯罪行为的查处率,对职务犯罪行为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监管机构还应加强与企业和组织的合作,形成联合执法和监管的合力,提高监管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3.3 提高职业道德加强对员工的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培养员工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
对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分析近年来,作为腐败的极端形式的职务犯罪,已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一颗毒瘤,它极大的损害社会正义,破坏着经济的发展,腐蚀着政治清明,各国对此都采取了大量的措施,我国政府对职务犯罪的防治工作更是将其列为重中之重。
从近年来的工作经验来看,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的数量大致呈逐年上升趋势,且高级别的案件有所增加。
这一方面体现了我国政府对防治职务犯罪的的决心,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个问题:职务犯罪现象仍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很多隐藏的职务犯罪分子没有被发现、查办,反腐败工作依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
本文旨在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原因找出预防之方法。
一、职务犯罪的原因犯罪学认为:犯罪的原因是多元的。
职务犯罪作为犯罪的一种形式,其发生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的。
主要表现在:(一) 职务犯罪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
我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时期,而封建社会对官员的选拔制度是“跃龙门”式的科考制,在严格的等级制度约束下,由于对身份和地位的极度崇尚,多数人通过各种途径“跃龙门”,一旦获得一官半职,便利用所获得的特权进行各种“活动”。
权力、金钱居于社会的支配地位。
而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在从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进化的过程中只经历了短暂的资本主义发展,而对作为资本主义所具有、提倡的许多先进的内容却没有成熟的吸收。
可以说,这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
我国就是在这样一种意识形态的不完全进化的背景下迈进了社会主义的门槛。
因此,官僚主义的腐朽思想及钱、权这两个封建等级社会所极度崇尚的东西被现今社会的多数人所“继承”下来。
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则表现为对权力的崇拜和对金钱的贪婪,这种“利欲熏心”的官僚主义直接导致了一部分公职人员目无法律,走向犯罪道路,从检察机关所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来看,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具有严重的官僚主义思想。
(二) 体制弊端是职务犯罪产生的重要原因。
关于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的探讨
关于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的探讨高校职务犯罪及其预防的探讨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事件时有发生,给大学教育和社会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将探讨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和后果,并提出预防措施,以帮助高校建立廉洁、诚信的工作环境。
一、背景介绍高校作为育人的重要阵地,其师生信任、尊重和依赖的关系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学术素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教育资源的不断扩大,高校职务犯罪的情况也逐渐增多。
职务犯罪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包括贪污、受贿、挪用公款和学术不端等行为。
这些行为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也使得师生对学术和管理的信任受到质疑。
二、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利益诱惑:高校职务带来的资源和权力往往会引发个别教职工的利益诱惑。
特别是在教材选购、科研经费使用等方面,一些教师或管理人员可能会违规违纪以谋取私利。
2. 管理漏洞:高校的管理体制相对宽松,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给了职务犯罪可乘之机。
不少高校的财务管理和行政审批流程存在漏洞,缺乏有效监管,从而为职务犯罪提供便利。
3. 高压环境:教育行业竞争激烈,一些教职工面临工作压力和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
在这种高压环境下,个别人可能产生违规行为来获得所需资源或提升自己的职务地位。
三、高校职务犯罪的后果高校职务犯罪不仅给学校造成经济损失,也给学术和管理体系带来巨大冲击:1. 诚信危机:高校职务犯罪对教师队伍造成冲击,降低了整个教育行业的声誉。
学生可能产生对学术道德的怀疑,信任危机会削弱教育的社会认可度。
2. 资源浪费:高校职务犯罪导致公款挪用、经费浪费等问题,危害了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不利于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3. 社会影响:高校职务犯罪事件一旦曝光,将对学校声誉产生负面影响,甚至也会引发公众对教育监管机构的怀疑。
这将加大高校的内外部压力,并影响学校的发展前景。
四、高校职务犯罪的预防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打击高校职务犯罪,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高校应该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加强对师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分析
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分析篇一: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分析随着职务犯罪案件的不断增多,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越来越受到重视。
针对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的建立,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高校职务犯罪类型及特点高校中较为常见的职务犯罪类型主要包括贪污、受贿、侵吞、挪用公款等。
这些职务犯罪类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基本都是利用了自身的职务或者职权地位进行犯罪;二是职务犯罪造成的恶劣影响较大,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利益,也损害了社会的利益;三是职务犯罪的性质较为隐蔽,不易被发现和打击。
二、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重要性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的建立具有重要性。
首先,高校职务犯罪的严重性引发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因此建立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活动,维护高校的良好形象和社会稳定。
其次,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的建立能够提高高校治理水平,优化高校管理体系,进一步推进高校以科研为中心的文化建设,促进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
最后,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的建立可以增强高校的内部管理机制,扩大高校的自主管理权,提高高校对日常管理的有效性。
三、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现状分析以当今高校的职务犯罪案例为例,我们可以发现,许多高校的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并不健全。
具体表现为:一是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支持。
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法律规定比较宽泛,没有相关的细则和制度来规范高校的内部管理。
二是缺乏有效的职务犯罪防范和控制机制。
当前高校职务犯罪的防范和控制机制还不够完善,有些高校的防范措施过于简单,防患意识不够强烈,容易导致职务犯罪的发生。
三是缺乏有效的教育和宣传。
当前一些高校对职务犯罪预防教育和社会宣传的重视程度不高,大学生和广大教职员工的警惕性和防范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职务犯罪的侵害。
四、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的完善高校职务犯罪防范与控制制度的完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职务犯罪预防教育。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摘要】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意义,明确了研究的目的。
然后分析了高校职务犯罪的定义和特点以及现状,提出了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探讨,包括加强高校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和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
结论部分强调了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重要性,指出未来研究应该继续深入探讨该领域并总结研究成果。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高校对职务犯罪的预防能力,维护校园安全和稳定。
【关键词】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的、高校职务犯罪、现状分析、对策探讨、职业道德建设、预防机制、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结论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职务犯罪越来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中高校作为重要的教育机构,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职务犯罪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职务犯罪的案例也逐渐增多,给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对于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其内部的职务犯罪不仅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形象,更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教育质量。
职务犯罪的行为往往涉及到权力、金钱等重要利益,一旦发生职务犯罪,往往会对高校的内部秩序和管理制度造成严重破坏。
研究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对于提升高校的管理水平,维护高校的正常运转至关重要。
正因为如此,探讨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策略和措施,对于高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加强对职务犯罪的防范和打击,建立健全的预防机制,才能有效地减少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营造一个清正廉洁的教育环境。
1.2 研究意义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其教职工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承担着重要的管理职责。
而高校职务犯罪不仅破坏了教育秩序,还影响了师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研究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对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
职务犯罪在高校中不容忽视,其严重性和危害性逐渐凸显出来。
以检察视角探析高校职务犯罪预防
以检察视角探析高校职务犯罪预防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高校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高校教师、管理干部等职务人员承担着课程教学、科研创新、学生管理等职责,其职务行为及职务违法犯罪行为对高校教育事业和社会稳定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从检察角度出发,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一、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犯罪手段隐蔽高校职务犯罪往往借助职务便利进行,涉案金额巨大,且往往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例如,利用职务之便,通过虚报、套取拨款或贪污、侵占公款等方式牟利追求个人私利。
2. 反应迟缓由于高校职务犯罪的案件敏感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等,造成了相应的侦查和审判周期较长,对涉案的个人、单位和社会造成了较大的不可挽回的损失。
3. 执法难度大高校职务犯罪的执法难度大,主要表现在侦查证据的获取、案件责任认定和涉案人员刑事处罚等方面难度较大。
二、高校职务犯罪预防措施高校为联合办学、合作研究等多元化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发展特点的风险控制机制,以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和保障高校正常教学运转。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高校职务人员管理制度,明确职责的界定、岗位职责和职业道德,完善“人岗匹配”制度并使之得到落地,加强对职务人员监管,健全行为规范和工作纪律。
2. 增强风险意识高校职务人员应加强对个人权利和职责的认识,切实增强风险意识,远离职务犯罪,防止利用职务便利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
3. 加强监督检查高校应定期对职务人员进行权利和职责的监控和检查,对职务犯罪的发生进行及时预警。
并且要加强与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国家保密局等机构协作,定期开展联合检查和无预警审计等特殊检查,对疑似职务犯罪行为予以全面排查,从源头上追踪、防治和打击。
结语高校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地方,必须教育引导大家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职业道德规范,落实工作纪律和行为要求,养成对职责的敬畏之心,以严格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提高风险意识,做好职务人员的职业思想教育,以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
以检察视角探析高校职务犯罪预防
以检察视角探析高校职务犯罪预防【摘要】高校职务犯罪是影响高校正常运转和学生权益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检察视角出发,对高校职务犯罪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预防对策。
首先介绍了高校职务犯罪的概述,分析了其危害性。
随后从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和加强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两方面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文章指出,只有通过加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才能有效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
总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展望了未来在高校职务犯罪预防方面的工作重点和挑战。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加深对高校职务犯罪问题的认识,为高校管理者和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关键词:高校职务犯罪、检察视角、预防对策、监督管理、法律法规、预防措施、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职务犯罪是当前社会上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涉及到高校的管理、教学、科研等各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随着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管理日益复杂,职务犯罪的类型和形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升级。
一些教师、管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从事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严重损害了高校的声誉和社会形象,影响了学校的正常运转和发展。
对于高校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在当前的司法环境下,检察机关具有执法、检察和司法审查职能,可以有效地介入和监督高校职务犯罪预防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检察视角出发,探析高校职务犯罪的危害性,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并提出加强监督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体系建设的建议,旨在有效防范和遏制高校职务犯罪的发生,维护高校的良好形象和社会公平正义。
部分为本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后续内容的阐述提供有力的依据和引导。
1.2 研究意义高校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威胁高校正常运作和社会稳定的行为,其危害性不言而喻。
该现象不仅会损害高校的声誉和形象,还会对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严重影响。
对高校职务犯罪进行预防和打击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社会栋梁的摇篮,如果高校内部出现职务犯罪现象,会严重损害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人格培养,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研究引言职务犯罪是指在担任职务或利用职务之便,利用其权力、地位、职权和相关资源从事违法犯罪行为的行为。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和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也不可避免地面临职务犯罪的威胁。
因此,研究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职务犯罪的特点职务犯罪在高校中具有一些特点。
首先,高校内部职务犯罪的发生通常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很难被及时发现和查处。
其次,职务犯罪的影响范围广泛,不仅损害高校的声誉,还可能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利益造成严重损害。
再次,职务犯罪的危害性高,可能涉及贪污、受贿、挪用公款、侵权等行为。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高校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位设置,确保内部管理的规范性和透明性。
这将有助于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和空间。
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加强员工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培养,提高员工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高校可以组织各类培训班和讲座,培养员工的职业道德,提高他们对职务犯罪的防范意识。
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高校内部应建立健全的监督和审计机制,加强对经费使用和职务行为的监督。
通过加大内部审计力度和频次,有效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
建立举报机制和保护制度高校应建立完善的举报机制和保护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个人安全。
同时,高校还应对举报行为进行及时、全面的调查和处理,确保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加强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高校可以与公安机关、法院、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共同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工作。
通过建立联合调查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有效打击职务犯罪行为。
结论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对策的研究对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的教育和培训、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建立举报机制和保护制度以及加强与外部力量的合作,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行为。
这也是高校提升治理能力和保障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高校应密切关注职务犯罪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不断完善预防职务犯罪的对策,切实保护高校的利益和师生的权益。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研究
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通过识别关键风险领域、建立有效监督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完善惩罚机制以及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控等措施,对高校职务犯罪进行预防和打击。
结论部分提出了建立多层次的防范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和合理激励员工等建议,旨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保障教育教学质量,维护师生权益,构建清廉高校。
本研究对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有利于推动高校管理体系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预防职务犯罪、关键风险领域、监督机制、教育培训、惩罚机制、科技监控、防范机制、制度建设、激励员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预防职务犯罪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中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内部管理存在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职务犯罪严重影响高校的正常运转和声誉,给学校和社会造成严重损失,因此急需加强预防和控制。
由于高校内部管理涉及面广泛,涉及人员众多,存在的腐败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隐蔽性。
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高校职务犯罪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高校职务犯罪,需要对存在的风险领域进行识别和分析,建立起有效的监督机制和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职工的惩罚机制,同时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控和防范。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立多层次的防范机制,加强制度建设,并合理激励员工,进一步提高高校职务犯罪防范的能力和水平。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减少职务犯罪事件的发生,维护校园的安全和秩序。
通过分析关键风险领域,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建立完善的惩罚机制,以及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监控,可以有效预防和打击职务犯罪行为。
本研究旨在为高校提供科学合理的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和方法,为构建清廉校园、促进高校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高校预防职务犯罪的途径,可以提高高校管理者和员工对职务犯罪的认识和防范意识,促使各方共同努力,共同营造诚信、廉洁、和谐的校园环境。
高校科研课题职务犯罪思考
高校科研课题职务犯罪思考
高校科研课题职务犯罪是指高校科研人员在科研活动过程中,利用其职务便利,违反规定或者利用审批、评估等环节,以非法手段获取财物或者非法获利,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犯罪行为。
这种犯罪行为的出现,除了犯罪人员本身的违法行为外,还与高校的招聘、考核、激励等制度不完善也有一定关系。
因此,对于高校科研课题职务犯罪的防范和打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制度建设:高校应完善人才引进、聘期评估、绩效考核等相关制度,使科研人员的各项行为规范和透明化。
2.加强监督管理: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对科研项目的管理和监督,确保科研人员在项目中的行为合法合规。
3.加强教育培训:高校应通过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对科研人员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科研人员自律意识和规范意识。
4.加大打击力度:对于发现的高校科研课题职务犯罪行为,应当及时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形成威慑作用。
综上所述,高校科研课题职务犯罪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需要高校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打击。
同时,加强制度建设、加强监督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加大打击力度等措施的综合运用,对于有效遏制科研课题职务犯罪行为,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6卷第7期河北法学Vol.26,No.72008年7月H ebei L aw S cience Jul .,2008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及预防探讨才常权收稿日期:2008-03-15作者简介:才常权(1974-),男,河北宽城人,河北政法职业学院纪检监察员,研究方向:职务犯罪。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高校管理上出现了新的问题,高校职务犯罪率正呈上升之势。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给职务犯罪以可趁之机。
要有效预防高校职务犯罪,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领导是重点。
关键词:高校;职务犯罪;教育;制度;监督中图分类号:DF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3933(2008)07-0103-05Towards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Functional Crimes in CollegesCAI Chang -quan(Hebe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Poli tical Science and Law ,Sh i jiazhuang 050061China)Abst ract:W i th th 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 i gher education there comes a new issue in colleges administration.The rate offunctional crimes in college is risi ng.T here are tw o reasons for it.One is that supervisory s ystem slacks -off.T he other is that regulati ons are ineffective.To prevent functional crimes in colleges,we should stres s on guiding policy and supervise effectively.At the s ame time it is necess ary to reforce regulations and strengthen education for it.K ey words :colleges;functional crimes;education;system;supervise曾几何时,高等学校被人们誉为最圣洁的 象牙塔 。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国家栋梁之才的摇篮,是传播人类文明的知识殿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窗口。
在人们的心目中,高校大学校长和大学教师总是让人羡慕与敬佩,他们从事的是神圣的职业,他们理应为人师表,理应与贪污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无缘。
然而,随着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这个曾经被视为 圣洁殿堂 的学府,正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影响,腐败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其数量之多,金额之巨,情节之恶劣,涉案人员职务级别之高,都是前所未有的。
近几年来,连连曝光的高校腐败案件令人触目惊心。
许多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成了腐败 毒瘤 的牺牲品。
曾经的 象牙塔 ,如今却出现了如此多的 蛀虫 ,让善良的人们感到痛心和不解。
一、触目惊心的高校腐败案近年来高校腐败案件在全国各地频频曝光:2001年9月21日,陕西教育学院原院长高安民因受贿2万元被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成为首位落马的正厅级 校官 ;同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吴世明,自1996年初至1999年底,利用职务之便,多次收受贿赂共计人民币8万元、美元2万元,2003年2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2002年7月,刚刚担任延安大学校长3个月的惠延德(正厅级)因在任榆林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期间受贿62万元被批捕免职,次年被判刑13年;南京财经大学原副校长刘代宁,2001年春节前至2004年3月间,刘利用职务便利,为江苏某建设公司等单位在承揽工程、追加工程量、结算工程款等方面谋取利益,多次收受贿赂160多万元,2004年6月被批准逮捕;曾任武汉科技大学校长(正厅级)的刘光临,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国内知名的水利专家,2006年6月20日,因涉嫌重大受贿,被刑事拘留;两个月后,该校原党委书记吴国民也因涉嫌受贿被刑事拘留;江苏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杭中茂、原副院长杨佩剑都因经济问题 出事 ,宝鸡文理学院副院长海焕智(副厅级)和宝鸡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董建英(副厅级)均因受贿被捕,西北政法学院基建处4名处级干部被司法部门立案审查。
这只是高校腐败案的一角,据统计,近5年来,广州地区高校发生各类违法违纪案件100多宗,立案查处153人,涉及处级干部39人。
北京市海淀区32所院校中,一半染上了腐败病毒,1990年至1999年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的贪污贿赂案件共有24件,其中26人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2001年,陕西省查办的高校腐败案件36起61人,其中处级干部22人。
该年陕西经贸学院发生的腐败案件涉案人员中处级干部11人,科级干部12人,此案涉案金103额600多万元,是陕西省教育系统建国以来最大的团伙经济案件。
2004年上半年,陕西高校职务犯罪发案23件,涉案24人,其中20件已移送司法部门。
这23起案件中,有18起属于大案要案。
南京市检察机关公布,1999年初至2002年3月,南京共查办教育系统职务犯罪案39件,其中高校21件,涉案金额100万元;1999年高校职务犯罪仅1件,2000年猛升至4件,2001年增为8件,2002年头3个月查办8件。
由此可见,教育系统已成为新的腐败重灾区。
二、高校职务犯罪的原因随着一批高校贪官的落马,发生在 象牙塔 里的许多罪恶勾当大白于天下,人们在目睹高校腐败重重黑幕的同时,也在反思教育腐败的原因[1]。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高校的规模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时间短、进程快,高校管理缺位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一方面,随着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拥有了更多的自主权,高校领导干部处置人、财、物的权力越来越大,各种诱惑也日渐增多;另一方面,许多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领导决策不民主、内部监督不到位,这些无疑是诱发高校职务犯罪增长的重要原因。
(一)教育腐败的实质是权力失控大学校长腐败的背后,实质是 权力腐败 [1]。
在某种程度上说,在教育界,对权力的制约要大大落后于整个社会的改革进程。
与西方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相比,我们的大学权力结构是以行政管理机构为中心的。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校独立法人地位的确立,高校在招生录取、经费使用、学科发展、机构设置、建设项目安排、设备物资采购、干部聘任和奖金分配等方面拥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多,高校领导干部和职能部门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社会给高校更多的自主权,本意是给予更多的学术自主权,但实际上成了行政自主权的膨胀,从而使高校权力成为各种利益群体寻租的工具,这也是高校腐败滋生的重要原因。
再加上对这些权力的制约措施却没有及时有效地跟进,许多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领导决策不民主、内部监督不到位,个别人一旦大权独揽,就把学校的发展机遇当成了谋取个人利益的机会,走向腐败。
哪里有不受监督的权力,哪里就必然出现严重的腐败。
权力监督制约机制松懈、制度流于形式,给职务犯罪以可乘之机。
此外,由于高校领导干部普遍是某一学科专业的带头人,属于专家学者型的领导群体,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学校经营活动规律认识不够,对制度建设这个重要环节抓得不紧,致使建章立制工作与形势发展和反腐倡廉现状不适应[2]。
(二)信念动摇个别党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不高,失去对腐蚀诱惑的抵制能力。
在权力与金钱面前,他们的理想信念丧失,人生目标错位,人生观价值扭曲,忘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高校职务犯罪的干部大多没有良好的思想基础,又不注意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和严格自律。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得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在高校与市场经济逐渐接轨的大潮中,社会上行贿受贿、贪污腐化的腐败行为对高校某些干部极易产生消极影响,特别是高校内部利益的多元化,分配差距拉大造成某些领导干部的心理失衡,致使一些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对腐蚀诱惑放松警惕的干部失去抵制和防御能力,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特权思想严重、法制观念淡薄必然导致职务犯罪高校某些干部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作索取特权的资本,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和为人民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群众观念淡薄,认为自己可以不受法律、制度、规章约束,凌驾于党纪国法之上。
加之现阶段高校法制宣传教育机制不力,一些干部没有牢固树立党纪国法观念,对于党纪国法的严肃性与权威性没有深刻而清楚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照章办事。
面对各种诱惑时,不自觉地偏离了法制轨道,驶入犯罪深渊。
(四)监督不力从目前已经出了问题的高校来看,这些学校主要领导 一言堂 、个人说了算的问题比较突出。
一方面对高校 一把手 监督和管理措施不到位,形成同级不好监督、上级疏于监督的情况;另一方面,监督的途径和渠道不畅通,一般干部和党员群众的意见不能正常反映上来,党群干群之间还存在隔阂,往往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群众监督、本单位纪检监督基本上成了 摆设 。
高校腐败的涉案人员,多是掌握一定权力的部门的领导,有的是大学的一把手,他们都有着高深的学问,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却无视法规法纪,背弃组织原则,妄自尊大,拒绝监督,随心所欲,办事专横。
虽然有相应的预防职务犯罪的规定、纪律、制度、办法等,但在他们面前,在具体落实上缺乏广度和深度,使制度流于形式,落实不力,形同虚设,监督不到位,监督机制软弱无力,没有起到上下机关之间互相监督、干部之间相互监督、部门之间相互制约的作用。
三、预防高校职务犯罪的对策高校领导干部贪污腐败造成的损失不仅仅是一些金钱,更重要的是对千万学生道德上的不利影响,是整个教育事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是关乎国家未来的大事。
预防高校职务犯罪要坚持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构建符合高校特点的预防职务犯罪体系。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廉政法制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从近几年高校发生职务犯罪案件分析来看,其特征和表现形式与社会上发生的职务犯罪的特征和形式基本一致,即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利或小团体利益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