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成功之路

合集下载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在经历了几代联想人不懈的努力后,联想品牌逐步实现了从最早的产品名称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价值为200亿元的优秀品牌。

从1984年到2003年的十九年当中,联想品牌的发展经历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品牌时期,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所"品牌时期,这一阶段从1984年联想成立,到联想拥有"Legend"这一品牌;第二个阶段是"Legend"时期,从香港联想的成立到2003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漫长、且联想高速发展的品牌历史时期;"lenovo "新标识的发布,揭开了联想新品牌发展的第三个历史时期。

"计算所"时期联想在创业初期还没有"联想"一这品牌的概念。

1984年11月,柳传志带领11名科技人员,以20万元的资金创立联想时,那是个坚苦创业时期,以技术服务作为积累资金的主要手段,而公司的名称"联想"则来自其第一个拳头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

计算所公司通过为电脑用户提供各类服务,以及汉卡的推出,为联想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而"计算所公司"这一品牌在中关村逐渐小有名气。

"联想式汉卡"也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1988年,联想汉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业初期,联想人通过办展会、作平面广告、门牌广告等多种方式对"计算所"品牌进行了塑造,而"诚信"成为当时的联想人所一贯坚持的理念。

柳传志常说:"一个好的技术力量、好的适应价格、好的销售服务、去争取和赢得一个好的用户市场,这就是我们信誉的全部内容。

"而这一时期"研究员站柜台"、"诚信对客户"等故事成为打造"计算所"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1988年4月16日,计算所公司"开创高科技外向型产业动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之所以选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则表明了联想人树立自己品牌的坚定信心。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

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联想总裁柳传志的创业励志故事的⽂章,希望⼤家能够喜欢!更多⼉童故事资源请搜索与你分享! 1984年,那时的柳传志已经40岁了,谁也未曾料到,他由此翻开中国企业史传奇的⼀页。

作为⼀个早已跨越千亿门槛的企业,我们追寻它最初出发的脚步。

柳传志主导的联想,如何在中关村密密⿇⿇倒下的⾼科技企业中勇敢站起来?观察的维度有很多种,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写就企业历及传记。

1999年,柳传志在联想15周年的时候将这15年划分为5个战略发展阶段:1984~1988年、1988~1994年、1994~1997年、1997~1999年、1999年之后。

对于联想这个“巨⽆霸”,我们主要观察1988年~1994年,联想从⼀个亿到⼗个亿的发展历程。

40岁创业:历经艰苦 柳传志1944年4⽉29⽇⽣于上海,他的祖籍江苏镇江。

美国《商业周刊》说他是“衔着红⾊银勺⼦出⽣”(bornwithared-silverspooninhismouth),意即他出⾝富贵,其家庭⼜富有⾰命传统。

1984年11⽉,柳传志和11个同伴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20万元的⽀持下成⽴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当时公司由王树和任总经理,柳传志、张祖祥任副总经理。

1986年7⽉柳传志正式接任总经理。

柳传志⾛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我们这个年龄的⼈,⼤学毕业正赶上‘⽂化*’,有精⼒不知道⼲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常愤懑。

” “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

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

我可不是,我是⾃⼰⾮改⾏不可。

”柳传志⾮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

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13年磁记录电路的研究。

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都没有,⼀点价值都没有。

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个飞机试飞研究所,⽤了起来。

柳传志:联想的国际化之路

柳传志:联想的国际化之路

柳传志:联想的国际化之路柳传志,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近日,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先生应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硅谷20家协会联合邀请,在伯克利大学和硅谷进行了题为“联想集团成功并购IBM PC业务——中国企业国际化之路”的演讲。

三大成功经验帮助联想自身升级转型,成功并购IBM PC业务1990年之前,中国的电脑行业实际上是一个闭关自守的行业。

当时的领军人物是长城,由国家投资。

而之所以说是闭关自守,主要是因为进口机器需要批文,并且要征收高额的关税,由于当时中国的电脑又贵又不好用,严重了影响了各行各业对信息化的要求,所以,国家在1991年、1992年前后开始大幅度降低关税,最后在1992年取消了批文,于是很多外国PC企业大举进入了中国,使得中国的电脑厂商几乎溃不成军。

当时的联想还是一个很小的企业。

面临这样的局势,联想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讨论在无论资金、技术、人力管理等各方面,都跟国外企业无法比较的情况下,联想到底还能不能坚持自己的品牌。

在柳传志的领导下,联想首先对自己进行了彻底改进,从组织架构到业务模式进行了整体的调整。

这果然让联想的业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到2001年,联想不仅成为了中国市场的第一,更是除日本以外亚洲市场中的绝对第一位。

降低成本:联想对公司的成本问题进行了认真地分析和研究,发现元器件成本占了整体成本的86%,而其他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等都相对较低。

加之由于电脑的各个部件均在发展之中,如CPU的价格变换就非常迅速和突然。

因此,如果库存时间长,将对成本造成巨大的影响。

于是,联想明确了主攻方向——如何压缩库存。

此外,选择怎样的订购方式,如何预测市场,每一个细节,联想都做了分析和研究,大幅度地降低了成本。

按需研发:联想一度没有那么多资金能够大量招募研究人员,在开发方面有更大的投资,这就要求联想要更多地集中于市场的要求,把成熟的技术用在产品上来提高毛利。

比如,在1998、1999年Intel 开始普及时,个人买电脑后,除了发烧友以外,一般的老百姓上网很困难。

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及其国际化战略

联想集团的发展历程及其国际化战略

01 Chapter联想集团概况创业初期:1984-1994年高速发展期:1995-2000年国际化转型期:2001-2004年•经过前几个阶段的发展和积累,联想集团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和实力。

在稳步发展期,联想集团继续加强研发和创新投入,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和技术。

同时,它还通过持续优化管理、拓展市场渠道等方式,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和盈利能力。

此外,联想集团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责任承担,为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稳步发展期:2005年至今02 Chapter国际化战略背景中国市场饱和技术驱动全球化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品牌影响力国际化战略目标与规划国际化战略实施路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设立研发中心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国际化战略的挑战与风险03020103 Chapter创新研发能力建设创新研发成果展示推出新产品联想集团在创新研发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专利,这些专利为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获得专利提升市场竞争力人才流失由于竞争激烈,联想集团需要不断提高员工福利待遇,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才。

技术更新换代快随着技术的更新换代速度不断加快,联想集团需要不断更新技术,保持技术的领先性。

资金投入大创新研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联想集团需要不断加大投入,保证研发的顺利进行。

创新研发的挑战与对策04 Chapter1全球市场布局战略23联想集团在发展过程中,采取了多元化战略,通过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

多元化战略联想集团在21世纪初开始实施国际化战略,通过并购和合作等方式,进入全球市场。

国际化战略联想集团对全球市场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的市场制定不同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

市场细分收购IBM PC业务2005年,联想集团收购了IBM的PC业务,包括ThinkPad笔记本电脑和ThinkCentre台式电脑,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PC制造商之一。

收购Motorola智能手机业务2014年,联想集团收购了Motorola智能手机业务,使其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制造商之一。

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

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

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随着全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行业成为了全球经济领域中的一匹黑马。

而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联想作为中国电脑巨头,以其独特的国际扩张策略引人注目。

本文将探讨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策略,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一、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策略联想作为中国电脑行业的领军企业,积极推行国际化战略,不断扩大其在全球电脑市场的影响力。

联想的国际扩张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全球化供应链:联想在国际扩张过程中,积极寻求全球资源整合,并建立起完善的供应链网络。

通过与全球各地的供应商、代工厂和分销商合作,联想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更好地满足全球消费者的需求。

2. 跨国收购与战略合作:联想通过收购和战略合作的方式,加强了自身在全球电脑行业的地位。

例如,联想收购了美国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使得联想在全球范围内掌握了更多的市场份额。

此外,联想还与多家国际知名企业展开战略合作,共同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3. 本土化营销策略:联想在各个国家和地区推行本土化营销策略,根据当地市场特点和消费者需求,灵活调整产品定位和营销策略。

通过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联想能够提升品牌认知度,增加市场份额。

二、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成功之路联想中国电脑巨头的国际扩张成功之路得益于其独特的战略选择和领导力。

首先,联想在国际扩张过程中选择了适合自身发展的战略路径。

通过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联想成功扩大了市场份额,并提升了品牌影响力。

同时,联想通过与其他知名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推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

其次,联想在国际扩张过程中注重本土化运营。

联想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特点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这种本土化运营的方式使联想能够更好地满足当地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再次,联想的领导层在国际扩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联想的高层管理人员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和跨文化管理能力,能够有效地应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挑战。

联想发展历史

联想发展历史

联想的发展历史联想集团从成立起初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就始终处于一生二、二归一的生存、发展态势之中,所以笔者简称为柳氏基因“一二一”。

要知道“一二一”基因的由来必须先了解联想的发展历程。

联想的前身是由中国科学院士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投资二十万元成立的,成立日期大际为1984年10月或11月的某一天,公司名称为:“中国科学院士院计算支柱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之初也就是倒腾些电子表、旱冰鞋、运动裤衩、电冰箱等,活生生就是个倒爷。

1985年后倪光南带着他的“联想式汉字系统”加盟公司,代理IBM微机及至代理AST微机,决定走AST之路,从此才真正开始了联想电脑之路,从代理走到自主生产;1988年柳传志与香港导远公司电脑系统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转让有限公司各投资30万港元香港成立香港联想公司,1989年公司正式把联想两个字给了自己,把原公司更名为“联想集团公司”,因而就有了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之分。

此时联想已经拥有香港北京两个研究中心,三个生产基地,北京东北旺、深圳八卦岭、香港柴湾;1990年5月。

联想将200台“联想286”送到全国展览会上,一炮打响,一个星期后进军北京计算机交易会,一举拿到1200余万元的订单;1994年2月14日联想在香港挂牌上市;1997年2月3日,联想集团公司全体董事在北京联想总部大楼505室召开会议,拟定决议如下:--把北京联想和香港联想合并为中国联想。

--具体做法是,把北京联想业务的主要部分通过资产评估,以该部分资产购买香港联想股票。

--整合后的北京联想将成为香港联想的绝对大股东,所占股份由原来的42%上升为60%以上。

董事会将合并后的公司大权赋予柳传志,他成为中国联想董事局主席兼总经理。

2001年夏天开始,联想集团因杨元庆和郭为而一分为二,分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联想集团控投公司作为“联想电脑”和“神州数码”的母公司依然存在,其中拥有“联想电脑”57%的股杈,神州数码51的股权。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

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柳传志是中国科技界的重要人物,他成功将联想集团从一家小型电子器件公司发展成为全球科技巨头。

他的创业历程展示了勇气、智慧和坚韧的品质。

本文将介绍柳传志的创业历程,并探讨他的成功之道。

第一步:从电子器件起家柳传志于1984年创办了联想集团,当时的公司只是一家小型电子器件制造商。

柳传志以其坚定的信念和才智,带领联想渡过了困难时期。

他对中国市场的准确判断和迅速应对,使公司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

他也意识到了全球化的重要性,将联想逐渐推向国际市场。

第二步:进入电脑行业柳传志很快认识到电脑行业的巨大潜力,并于1990年代将联想重点发展为电脑制造商。

他以丰富的市场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使联想成为中国最大的电脑品牌之一。

柳传志通过投资研发和创新,成功推出了一系列卓越的产品,这进一步巩固了联想的市场地位。

第三步: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在2005年的一次重大收购中,柳传志领导联想成功收购了IBM个人电脑业务。

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举措,使联想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

柳传志通过将联想与IBM的技术和资源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和市场份额。

第四步:推动多元化发展柳传志深知科技行业的竞争激烈,为了保持联想的竞争力,他着手推动公司的多元化发展。

他将眼光投向了移动设备、智能家居和云计算等新兴领域。

柳传志通过战略合作和投资,将联想打造成一个全方位的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这使得公司能够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持续取得成功。

第五步:注重企业社会责任柳传志一直强调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

他致力于推动联想在环境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社会公益等领域的积极参与。

柳传志将社会责任融入联想的核心价值观,并确保公司在做出商业决策时考虑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柳传志从电子器件到全球科技巨头的创业历程展示了他的勇气、智慧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他的成功离不开他对市场的准确判断、迅速应对和全球化战略的意识。

联想发展史

联想发展史

联想发展史
联想公司是中国著名的科技企业之一,其发展史始于1984年。

当时,中国电子工业部门开始采取改革开放政策,联想公司从中获得了机会。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联想公司开始逐步壮大。

1990年代初,联想公司成为中国市场上最大的计算机厂商之一。

随后,该公司开始扩展至国际市场,并于2005年收购IBM个人计算机业务,成为全球第三大个人电脑制造商。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联想公司也在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他们开始涉足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家居等领域,并通过收购摩托罗拉移动和京东方科技等公司,进一步扩大了自己的业务范围。

除了产品方面的发展,联想公司还非常注重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贡献。

他们成立了“联想基金会”,为教育、文化、环境等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经过多年的努力和发展,联想公司已成为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之一,为中国的科技行业树立了榜样。

- 1 -。

联想思维案例

联想思维案例

联想思维案例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中,创新和创造力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素质。

而联想思维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联想思维是指通过将不同的事物或概念联系起来,产生新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我们将通过几个案例来探讨联想思维在实际中的应用。

案例一,苹果公司的成功。

苹果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其成功离不开创始人乔布斯的联想思维。

乔布斯在设计苹果产品时,常常将科技和艺术相结合,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融入产品设计之中。

比如,苹果手机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索尼的Walkman和宾利的汽车等。

通过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进行联想,苹果公司成功地打造出了一系列颠覆性的产品,赢得了全球用户的青睐。

案例二,谷歌的创新。

谷歌作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公司之一,其创新能力也与联想思维密不可分。

谷歌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提供上,常常运用联想思维来解决问题。

比如,谷歌地图的诞生就是基于联想思维的产物。

谷歌团队将卫星导航技术与地图信息相结合,通过联想思维,成功地打造出了一款颠覆传统导航方式的产品,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案例三,亚马逊的创业之路。

亚马逊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其创始人贝索斯也是一个充满联想思维的创业者。

贝索斯在创办亚马逊时,就运用了联想思维来发现商机。

他将书籍销售与互联网相结合,通过联想思维,将亚马逊打造成了一个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

而后,亚马逊又将云计算服务与电商相结合,成功打造出了亚马逊云服务,成为全球最大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之一。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联想思维在商业创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将不同领域的元素进行联想,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商机、创造新产品,提升竞争力。

因此,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应该注重培养联想思维,不断拓展思维边界,发现更多的可能性。

只有不断地进行联想思维,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个人和企业的持续发展。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

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联想CEO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柳传志现担任联想控股董事长兼总裁,联想集团董事长,联想投资董事长,融科智地董事长,弘毅投资董事长。

小编整理了柳传志的成功励志故事,欢迎欣赏与借鉴。

年龄:65岁创业时间:1984年创立联想第一桶金:汉卡在企业的初期状态,目标是一个暗藏的、朦胧的意识。

因为你还很弱小,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和企业还缺乏把握,无论你具有怎样的信心,目标对于初创企业至多是一个远大抱负,因而无法量化与明确。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老帅柳传志在2月初复出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

“联想是我的命,需要我的时候我出来,是我义不容辞的事情。

”柳传志自剖心迹,虽已年逾65,但激情不减当年。

1980年代初,计算机革命已经在全球兴起,硅谷也成为中国的.技术研究者们的热门话题。

中科院内部的科技人员早已经禁不住诱惑,不断走出高墙深院创立公司。

时任计算所所长的曾茂朝(现任联想控股董事长)也一直在私下里鼓励手下创立公司。

已年逾40岁的柳传志主动提出了要创业,“我40岁的时候是因为前面没有路可走,所以选择了创业。

”当年10月,中科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即联想前身)“授命成立”,王树和、柳传志、张祖祥组成三人核心成员,柳担任副总经理。

曾茂朝将计算所的传达室交给柳传志使用,又给了20万元开办经费,还给予了很多不成文的支持:不受限制的招纳本所人员,可以使用所里的技术成果,员工可以使用自己原先在计算所里的办公室、电话以及所有资源等。

虽然支持很多,但是从1984年冬天到1985年春天的几个月里,公司里最令人头疼的是不知道去干什么。

柳传志后来回忆,“当时实在是不知道要干什么好了,所以能干什么就先干着,哪怕挣点儿钱发工资也好。

”于是,包括柳在内的所有员工都当过“倒爷”、“板爷”,在中关村拉平板车去卖运动服装、电子表、旱冰鞋、电冰箱。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

联想集团发展历程在经历了几代联想人不懈的努力后,联想品牌逐步实现了从最早的产品名称发展到了今天这样一个价值为200亿元的优秀品牌。

从1984年到2003年的十九年当中,联想品牌的发展经历着三个非常重要的品牌时期,第一个阶段是"计算所"品牌时期,这一阶段从1984年联想成立,到联想拥有"Legend"这一品牌;第二个阶段是"Legend"时期,从联想的成立到2003年4月28日,这是一个漫长、且联想高速发展的品牌历史时期;"lenovo "新标识的发布,揭开了联想新品牌发展的第三个历史时期。

"计算所"时期联想在创业初期还没有"联想"一这品牌的概念。

1984年11月,柳传志带领11名科技人员,以20万元的资金创立联想时,那是个坚苦创业时期,以技术服务作为积累资金的主要手段,而公司的名称"联想"则来自其第一个拳头产品"联想式汉字系统"。

计算所公司通过为电脑用户提供各类服务,以及汉卡的推出,为联想的初期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而"计算所公司"这一品牌在中关村逐渐小有名气。

"联想式汉卡"也赢得了用户的信赖。

1988年,联想汉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创业初期,联想人通过办展会、作平面广告、门牌广告等多种方式对"计算所"品牌进行了塑造,而"诚信"成为当时的联想人所一贯坚持的理念。

柳传志常说:"一个好的技术力量、好的适应价格、好的销售服务、去争取和赢得一个好的用户市场,这就是我们信誉的全部容。

"而这一时期"研究员站柜台"、"诚信对客户"等故事成为打造"计算所"品牌不可或缺的重要容。

1988年4月16日,计算所公司"开创高科技外向型产业动员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之所以选择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则表明了联想人树立自己品牌的坚定信心。

联想国际化之路汇总

联想国际化之路汇总

联想国际化之路2004-2009年收购IBM PC事业部收购过程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与美国巨人IBM 共同签署了双方酝酿达13个月之久的转让协议:联想将斥资12.5亿美元购入IBM 的全部PC (个人电脑)业务。

2005年1月27日获联想股东批准通过。

3005年3月9日晚消息,据彭博社报道,联想集团12.5亿美元收购IBM 全球PC 业务的交易今天终于获得了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的批准。

IBM 股价应升上涨2005年3月24日,联想在香港突然停牌,联想发布公告称,公司正等待发布涉及股票交易的敏感公告。

业界推测,这可能与“美国三大券商可能投资3.5亿美元入股联想集团”的消息有关,业界甚至推测有可能是IBM 采取的反收购行动。

有行业人士分析,如果是IBM 采取的反收购计划,一旦入股成功,联想集团股份将只有30%左右,而IBM 有可能升至31%,那么联想的控股地位就很危险。

这位人士并以当年的长城国际为例,起初也是长城控股,到最后IBM 控制了80%股份。

2005年3月31日,联想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联想集团”(股份编号:992;ADR: LNVGY 今天宣布与全球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德克萨斯太平洋集团(Texas Pacific Group 、General Atlantic 及美国新桥投资集团(Newbridge Capital LLC 达成协议,三大私人股权投资公司向联想集团提供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8.9亿元的战略投资,以供联想收购IBM 全球PC 业务之用。

据联想发布的公告,该公司还获得高盛提供的5亿美元过渡融资作收购之用。

2005年5月1日消息,联想今日下午3点正式宣布完成收购IBM 全球PC 业务,任命杨元庆接替柳传志担任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担任非执行董事。

前IBM 高级副总裁兼IBM 个人系统事业部总经理斯蒂芬-沃德(Stephen Ward)出任联想CEO 及董事会董事。

联想集团发展史

联想集团发展史

联 想 电 脑 公 司
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
2004年12月8日,联想集团和IBM签 署收购IBM个人电脑事业部的协议。
联想收购IB高级投资经理王俊峰负责投资的江苏林洋新能源有限公司成功登陆美国纳斯达克, 从联想投资注资到上市仅仅只有6个月,从公司成立到上市也只有28个月,创下了一项奇迹。 除了联想投资之外,投资林洋新能源的还有弘毅投资。实际上,两家联想系公司已经 不是第一次携手作战了——早在几年之前,两家公司就曾经联手投资了科宝博洛尼公司; 如今这家公司已经成为国内颇具创意的家俱和家居用品公司。 “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会带动很多消费类产品的大发展;此外,全球制造业向中国的 转移也会给很多行业带来巨大的机会。因此,我们不仅投IT产业,也投非IT业。”王俊峰 认为。 如今,“联想系”已经在建材、医药、汽配等多个行业扎下根来,他们不仅仅从这些 行业中培育出希望的种子,更是希望这些种子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成为行业的领跑者。例 如,以前在本行业内只能被称为小弟弟的中国玻璃在上市之后接连收购了北京秦昌玻璃和 蓝星玻璃,生产线也从2条扩大到14条,产能增加了4.3倍,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浮法玻璃生 产企业。“我们唯恐天下不乱,这些行业都处在一种投资过剩的状态,需要重新整合。” 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认为。 再过几年,在IT之外的其他行业中,联想控股还会培育出另一家国内领先的“新联想” 出来吗?“未来也不排除这个可能,但是首先我们要有合适的人。”柳传志认为,“我们 目前大部分项目还是作为财务投资人。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将资金和其他资源调整好了以后, 和最有能力的人结合起来,使得被投资企业的价值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将来我们还是要退 出的。”
联想公司简介
1984年11月1日,20万元,11人创立联想,当时名称是: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联想发展历程

联想发展历程

联想发展历程联想集团(Lenovo Group)是一家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联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84年,那时候,联想还是一个小小的计算机销售公司,仅有11名员工。

起初,联想公司主要从事半导体销售业务,没有自己的品牌。

然而,公司的创始人柳传志意识到,中国的计算机市场潜力巨大,决定进军这个领域。

于是,柳传志带领联想团队开始研发、生产自己的计算机产品。

1987年,联想公司推出了中国第一台个人电脑“航海家”,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联想步入了自主创新的道路。

随着中国计算机市场的不断发展,联想公司得到了更多的机会。

在20世纪90年代初,联想公司开始与国际知名IT公司合作,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些合作不仅提升了联想产品的质量,也拓宽了联想的国际市场。

此外,联想还积极参与了中国政府的电脑普及计划,使得更多的中国人能够接触到计算机,推动了中国信息化进程。

2004年,联想公司完成了与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收购。

这是一个重大的战略举措,不仅使联想成为全球PC市场的领军者,还将IBM个人电脑业务的技术和品牌价值带到了联想,进一步提升了联想的国际影响力。

这次收购被认为是中国企业海外收购的典范,也是联想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随着全球科技行业的发展和变革,联想逐渐意识到了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的重要性。

2014年,联想完成了对摩托罗拉移动业务的收购。

这次收购不仅使联想进一步拓展了全球市场,还使得联想的手机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6年,联想推出了全新的品牌战略“Lenovo+”,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具价值的科技品牌。

在加大投入研发创新的同时,联想也积极推动可持续发展。

联想致力于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效,通过绿色供应链、绿色产品设计等方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联想还将社会责任纳入企业战略,开展了众多的公益活动,致力于促进社会进步和公共福利。

时至今日,联想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之一,也是全球著名的科技品牌。

联想公司分析报告

联想公司分析报告

联想之路一、联想基本情况联想诞生在在1984年。

在那一年,联想的创始人柳传志带领10名中国计算机科技人员前瞻性的认识到了PC必将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怀揣着20万元人民币(2.5万美元)的启动资金以及将研发成果转化为成功产品的坚定决心,毅然决然地从中科院计算机所跳出来,在北京一处租来的传达室中开始创业。

在经历20年的风雨洗礼,联想已经从当时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逐渐发展成为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直至今日位居全球五百强之列。

联想,用它的行动创造了一个legend。

限于个人分析能力,本文仅就联想的一些重要发展历程进行叙述及其中个别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进行分析。

二、联想发展之路最初的联想,与同时期的公司一样,也不明确公司的路往何方,正如凌志军在《联想风云》中写到的:“他们并不是天生的企业家,不是技术的先知,也不是资产的拥有者,虽然在计算机科学领域耕耘多年,却不知道个人计算机是什么东西,在迈出第一步的时候,还不知道该朝哪里走。

那时候,他们对公司的未来一无所知。

”虽然联想手握20万元现金,但是,那些钱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

联想也充分意识到了当时的困境,因此,联想的所设定的发展道路不同于一般的IT企业,走的是“贸工技”之路,即先学“贸”,再去做工厂,搞好“工”之后,再去搞研发,做“技”。

;联想从给国外品牌电脑做代理开始,积累资金和经验,然后进入生产领域,推出自己的品牌电脑,最后向核心技术发展,逐步逼近世界先进水平。

通过这种方式,联想得到的不仅仅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更重要的是它获得了现金的营销和管理知识,为联想日后的辉煌奠定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由于有着背后中科院计算机所的技术支持,联想的轨迹并不全是沿着“贸工技”道路走下去的。

1985年,倪光南的加入带来了”LT-80汉卡”的技术。

凭借着这项技术,联想算真正有了自己的产品,并在当年实现了300万元的销售收入。

截止92年,联想汉卡共销售出了60000套,当时每十台电脑里面就有一台拥有联想汉卡。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我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咱们有过无数次要死要活的坎儿文/清如【人物手刺】柳传志,联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名誉主席,联想集团高级顾问。

联想,诞生于一间不到20平米的小传达室,历经三十余年风霜雨雪,成为电脑销量稳居国内之首的神话,而柳传志也被誉为 IT教父。

可是谁能想到,盛名背面是从前咬牙坚持熬过的一道又一道坎。

一、困难创业1984年,是中国商业史上一个重要的创业时间窗口。

这一年,王石创建万科,张瑞敏接手海尔,而40岁的柳传志创建了联想。

彼时,柳传志收入菲薄,日子窘迫,全家七口人挤在一间12平米的小房子里。

能够忍耐清贫,但不能忍耐自己碌碌无能、虚度韶光。

不甘平凡的他决议创业,联想应运而生。

可是,从知识分子转变为创业者,柳传志面临太多的检测。

为了度过创业初期的生计危机,他曾蹬着三轮车卖货,也曾为了一张批阅报表而忍耐办事员的脸色。

此外,适逢变革开放的历史时期,柳传志需求快速调整和自我迭代,以习惯新环境、新思想、新方针。

其时,面临国家操控电脑进口额度和关税的方针,柳传志活跃争抢进口批文,以继续发展电脑署理事务,一起他也据守底线,法令手续有必要齐备。

经过困难的署理时期,1990年,柳传志推出了联想品牌的电脑,敞开了新的征途,而新的应战也随之到来。

二、激战戴尔2021年,戴尔以直销形式打入中国市场,联想遭受劲敌,接连两年市场份额下降。

很多人都觉得联想遇到了克星。

柳传志并没有容易认输,他审时度势,拟定了两条线作战的战略,一条线预备和IBM的并购商洽,另一条线会集火力对立戴尔。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在深化了解对方的状况之后,柳传志将联想本来的分销形式改成双形式,既做大客户,也做商业客户。

真做是十分困难,像飞机在空中一边飞着一边加油,也就是说都没有拟定好内部的规矩,所以文明就极为重要。

因而,他雷厉风行地进行内部文明变革,上下各方面紧密配合,不能只管部分利益,在洽谈中拟定方针、标准。

1984年11月1日 联想在小平房中起步

1984年11月1日 联想在小平房中起步

1984年11月1日联想在小平房中起步作者:来源:《中国计算机报》2009年第35期直到今天,柳传志依然清晰地记得那间低矮简陋的中科院计算所传达室。

1984年的11月1日,就在那个不到20平方米的小屋子里,柳传志、王树和、张祖祥等11人,以20万元投资创办了一间小公司——联想。

现在,联想电脑已经成长为全球知名的PC厂商,年营业额高达100多亿美元。

而联想电脑目前只是联想控股旗下的五大企业之一。

神州数码、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融科置地等几大下属企业都已经成为各自领域内的知名企业。

总结联想的发展历程,柳传志归纳出四大重点成就。

在他看来,这些成就不仅壮大了企业自身,而且在更大的领域里产生了影响。

第一,在和国外规模企业争夺PC市场的竞争中,联想拔得头筹,在亚太市场和中国市场都取得第一的位置。

1993年,外国IT企业大举进军国内市场,联想在历史上也第一次没有完成任务。

在1994年,联想换上一个当时只有29岁的年轻人来担任PC部门的负责人。

1996年联想电脑首次超越国外品牌,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升至第一。

这位年轻人便是杨元庆。

第二,为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探索了一条道路。

联想的实践表明,高科技的载体是企业。

1996年,柳传志正式提出“贸工技”的发展战略。

那时,国内IT企业与国外之间的科技研发实力差距明显,期望偶然的局部突破肯定是一种奢求。

联想回过头来走“贸工技”道路,终于发现这是一条成功之路。

把人人都叫嚷的“技工贸”巧妙地颠倒一个次序,创造性地变成了“贸工技”,这是柳传志的智慧。

第三,在大股东中国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联想实行了在控股公司层面的股份制公司改造,使员工以购买的方式持有35%的股份。

2009年9月,中国科学院又正式将29%的股权转让给民营企业泛海集团,让联想控股的股权结构更加市场化。

第四,提出了以“管理三要素”为核心的管理理念,从而得以选出优秀的领军人物。

杨元庆和郭为都是实践这一理念的结果。

大家耳熟能详的“斯巴达克方阵”、“管理三要素”、“入模子”、“三心论”……这些柳传志用近乎通俗的话语归纳的联想管理精髓,尽管没有MBA学院派艰涩的理论根基,却蕴含着最实用、最贴近企业现实的联想管理逻辑。

联想的创业之路

联想的创业之路

联想的创业之路联想的创业之路大家对联想、对中国的民族的信息产业、对中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关心。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解开联想的创业之路,洗完能帮到你。

联想的创业之路篇一1984年的时候、联想公司初办,我们的11个人,平均年龄43岁,那一年我40岁。

我们把4年以后,也就是1988年作为一个坎儿。

为什么呢?因为1988年以前,我们只能从计算所进入,不从社会招聘。

1998年的时候我们是150人,当时是计算所公司,联想的前身,营业额是7800万。

最高层,就是当时管理层的负责人平均年龄48岁。

10年以后,说是1998年,到去年,公司7000多人,营业额达到176个亿,集团的管理层平均年龄34岁。

我们业务得到了大拓展,但是领导人的年龄却大大降低,说明联想集团新老交替的过程是积极的、平衡的发展。

我为什么一开始就先讲这一点,其实这是一件很了不起、很难的事情,大家可以想像。

联想是20万块钱起家,在公司发展的过程中,不知道遇到多少困难,商业风险,甚至政策上的风险。

创业的同志在1990年、1991年,一个月才拿几百元工资的情况下,辛辛苦苦把树种大了,浇了水,施了肥。

当发展到一定程度,该结果的时候,由于联想是国有企业,跟自己毫无关系,要全交给年轻同志,他们心里头能高兴吗?所以自然这里面有一个过程。

为了说明问题的难度,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是我们经过的商业风险和政策风险。

我在这儿举两个例子。

商业风险大家都能想像到,企业亏损了、竞争激烈等等。

其实我在这儿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因为我们是中国科学院的人,原来都做研究工作的,实际就是书呆子,因此一开始的商业风险实际上就是被骗。

我们这20万块钱,成立不到半个月,就被江西省妇联的一个女同志骗走了。

我在这儿讲一个我被骗的最痛苦的一个例子,那是1987年,我们一开始的时候,就是靠出卖技术劳力积累资金。

什么叫出卖技术劳力?就是给人家验收机器、讲课、维修做这些事情,积累了90万。

1987年以后我们就开发了联想汉卡。

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

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

精心整理
由产到融及由融到产
联想集团就是一个从农民进城,然后从城里面再包围首都的这么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进城再进城的过程。

刚开始联想就是做贸易,和现在各个电脑城里面做攒机的企业没有任何区别,就是做攒机、贸易、代理,利用中科院的特殊地位赚点钱。

1
制。

2
但是私募基金有时间期限,一般七年,到时间了就得解散,将资金还给投资者。

因此有了联想投资。

联想投资就是很多企业正在做的直投,简单地说就是自己的自有资本拿来投资。

直投这个部分使联想赚了很多钱,包括弘毅投资要退出的时候还可以转给直投。

联想参股,方风雷牵头,利用其和高盛的关系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合资的券商公司高盛高华,方风雷是第一大股东,高盛是第二大股东,联想是第三大股东。

联想发现自己的判断能力、行业分析能力远不如高盛,从此以后,高盛做什么投资,联想就跟进做配合。

如中联重科并购意大利的做工程机械的一家企业,中联重科解决产业问题;弘毅投资(联想)解决资本问题;而高盛利用国际地位和影响,以及并购经
3
比如说大家熟悉的摩根斯坦利、高盛、凯德等。

这些典型的投行,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即在前几年,在北京、上海持有一些写字楼。

对它来说租金收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到三年内有一个巨额的物业升值,再运作出去,这就是由融到产。

因为做金融,如融资、信贷、或投资的时候,对方会提供财务报表、接受尽职调查,因此
金融机构能够很清晰地判断这个产业,一旦发现较好的投资机会,金融机构往往更有优势,能够快速地进入该产业。

案例:德意志商业银行控制的强大产业体系
作为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德意志商业银行不仅是奔驰、奥迪、大众、西门子等着
科尔尼.。

【案例1-1】 联想集团的战略转型发展历程[共2页]

【案例1-1】  联想集团的战略转型发展历程[共2页]

战略管理——理论、方法与案例【案例1-1】联想集团的战略转型发展历程1984—2000:早期的成功从1994年到2000年,联想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成为我国IT行业的大型企业集团,从11个创业的技术人员,发展到员工超过1万人,在全国各地建有近3 000家代理分销网点。

2000年,在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球“信息科技100强”中,联想集团名列第八,成为我国新一代企业的传奇。

1994年年底,联想曾进行大规模的结构重组,成立了PC部,将主业转向了个人计算机(PC)制造,当年实现销售计算机4.2万台,占市场份额3.9%,排名第三,成为唯一进入市场份额前五名的中国品牌。

1996年第四季度,联想以10%的市场占有率首次获得我国个人计算机市场份额第一,并从此一直保持这一地位。

至2000年,联想在国内个人计算机市场的占有率已接近30%,连续五年蝉联我国PC市场份额第一、两年亚太地区(除日本)销量第一,台式计算机销量进入世界前九名。

联想的成功得益于对本地市场的把握,尤其得益于密布全国的营销网络。

从1998年起,联想针对商用计算机和家用计算机用户需求的不同特点,再一次对渠道进行改革,为家用计算机建立了新的销售渠道——联想1+1特许专卖店体系。

专卖店遵循“六个统一”的原则——统一产品及价格、统一理念、统一形象、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开始建在各地的PC中心和计算机城里。

至2000年年底,近400家“联想1+1专卖店”已落户全国63个城市。

2000—2003:多元化之困在世纪之交,已经站稳了我国PC市场的联想迈出了多元化的步伐,宣布向互联网业务和IT服务业延伸;同时,进入手机业,全面拓展消费电子产品;成立投资公司,设立房地产公司。

然而,在向互联网和IT服务领域的转型中,联想遭遇了巨大的挫折和失败。

1.转型互联网2000年4月,联想投入巨资重新发布了FM365网站,目标是做成能够进入国内第一方阵的门户网站。

然而,好景不长,FM365网站在互联网泡沫中破灭,花了1亿多元人民币的FM365网站,永远告别了互联网的舞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公司简介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1984年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投资20万元人民币,11名科研人员创立。

联想控股采用母子公司结构,目前涉及IT、投资、地产等三大行业,下属联想集团、神州数码、联想投资、融科智地、弘毅投资、神州租车六家子公司。

二、技术革新历程
1985年
推出联想汉卡及汉字操作系统,从根本上解决了中文信息化问题,奠定汉字信息处理的基础,同时推出许多汉字应用软件。

1988年
推出第一款联想自主知识产权的主板,掌握PC开发核心技术,奠定了联想在PC主机板行业地位的基础。

1991年
推出第一款汉字芯片,联想汉字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
独创性的推出PC主机板SPEEDEASY无跳线技术,该技术获美国专利,已成为行业标准。

1999年
推出第一款联想掌上电脑。

97年即开始研发掌上电脑技术,并与微软共同定义中文WINDOW CE 操作系统,奠定中文掌上电脑操作系统标准。

2000年
联想推出第一款自主研发的信息安全产品:联想网御2000防火墙系列产品。

2003年
联想推出第一款自主研发手机:联想G820手机。

2004年3月18日,
全球规模最大且最富盛誉的IT展览会——CEBIT如期在德国汉诺威举行,联想集团作为唯一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参加。

2005年
联想自主研发笔记本A600成功上市;
联想推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安全芯片:“联想恒智”安全芯片。

2006年
联想首款双核笔记本电脑,昭阳E680上市,特别装有指纹识别系统代表笔记本安全性最高成就。

2011年乐phones2、A60、P70等热门产品推出。

我们可以看到,在技术革新上,联想曾是其行业的佼佼者。

其原因在于
它的整个发展过程中大多数是针对中国国情的改良型的创新。

具体说来,联想的技术创新,能够发现技术的市场潜力及有针对性的改进,能够真正理解中国用户需求,从而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联想的管理创新,旨在提高资源组合效率,更多地涉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机制,正中传统做法、体制、观念的缺陷之要害;联想的制度创新,集中在建立基本体制构架,如市场制度和企业制度,从体制上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供了行为规范。

一、不创新,毋宁死
目前,联想已经建立起以中国北京、美国罗利、日本大和三大研发基地为支点的全球研发机构,拥有1800个世界一流的研发人才和46个顶级实验室。

随着创新技术的不断应用,新联想在PC市场的竞争优势将逐渐凸显。

二、创新无限联想无限
联想的挑战在于创新再造,就是把联想过去的创新精神融入新联想的流程架构中,又能获得高净利。

产品与品牌,同时更新换代。

《华尔街日报》曾评价过联想、戴尔、惠普的定位,它认为,计算机市场中,戴尔是流程之王、惠普是消费之王、联想则是创新之王。

而联想获得“创新之王”的定位,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其对客户需求的细致研究。

中国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联想在2000年后,在中国还能够拥有非常高的市场占有率(约30%),同样还保持很高的净利。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联想细分了客户需求,将其不同的产品系列与独特的客户细分相结合。

联想走的是一条“贸、工、技”的道路,把握市场,进行规模营销是联想最基本的本领,同时,联想也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形象,也就是说,联想离市场、离用户更近一些。

三、产品技术独领风骚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一个误区,觉得国内的IT企业,特别是PC的整机生产商,在INTEL架构下,本身是没有任何技术可言的。

这些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自身的规模优势和成本优势。

然而联想却用自身的成功证明了这一观点的错误,
基于对市场、对消费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而产生的产品技术、应用技术也是技术,它是联想在国内的PC市场长盛不衰,保持快速增长,立于不败之地的秘诀。

从最初的互联网电脑,到现在的双模式电脑,游戏PC,无不证明了这一点。

而联想在产品和应用技术方面的成就也得到了业内的认同。

联想从提出向技术驱动型企业转型,到联想举办LEGEND WORLD,提出关联技术战略,再到在海外闪亮登场,联想的决心和执行能力一次又一次地得到最充分的体现,联想也正在逐渐实现自己的承诺。

技术转型的过程仍旧是复杂和痛苦的,但是今天我们已经可喜的看到,联想在这条自己选择的道路上,从产品技术到核心技术,正渐行渐近。

但是,我们同时要看到,联想的核心技术也有很大的弊端。

一、联想的技术“隐痛”
联想曾收购总部位于美国西雅图的消费者技术公司Switchbox Labs,希望凭借该公司的技术来完善联想电脑产品,从而提高联想电脑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这次收购,与联想历史上的所有并购都有不同的地方是:如果说收购IBM PC、此前对Packard Bell和巴西第一大电脑制造商Positivo的竞购都是为了获得海外增量市场的话,这次并购则是为了获得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而做的并购。

这是否意味着联想的战略思路在发生转变?
二、当毛巾拧不出水时
柳传志的“毛巾拧水”作为联想最大限度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的办法,也被看做是联想的“核心竞争力”。

大家都知道,PC这样和大白菜一样的微利的、规模化的产品,需要“毛巾拧水”。

当初IBMPC业务拥有24%的毛利却是亏损,是因为IBM的运行成本太高。

而卖到联想马上就实现盈利,也是得益于联想的“毛巾拧水”。

这些年来,联想在有意和无意中都以戴尔为榜样。

但是在戴尔这个榜样已经转变的时候,联想给人的感觉是还沿着原来的思路前行。

联想的重心仍然在市场和销售,联想的强项也始终是市场和销售。

联想注重细节制胜、在市场推广和拓展上舍得投入,这是联想一贯的优势,也是联想能成功走到今天的关键。

从“贸”发家的联想,如今,联想仍然持有浓重的“贸易”情结。

人们也常常把联想和华为作为“贸”和“技”的代表企业加以比较。

对于这两家公司,柳传志爱用这样一种比喻:“华为和联想是两家完全不同的企业。

华为崇尚技术立足,就像一直在爬珠穆朗山的北坡,陡峭险峻;联想则是从平缓的南坡向上,缓和迂回,走的是…贸工技‟的道路,最后也能爬上山顶”。

三、绕不过的技术关
联想不是没有重视过技术。

联想正是走上了靠“贸”制胜的道路,“技”则暂时被搁置在一边。

但是作为中国最大的IT企业,联想一直被“无技术”所指责和困扰。

关于技术,杨元庆曾经说过:“技术叫好不叫座的情况,绝对不会在联想出现。

追求业绩导向,让联想形成了“只赚看得见的利润”的企业文化,也让联想缺乏做技术的土壤。

据了解,目前联想集团有接近2000人的研发队伍,每年要花25亿多元的研发经费,约占总收入的比例1.5%,相比其他跨国企业比例明显偏低。

尽管在目前在市场需求低迷和业绩亏损的状况下,谈联想的技术投入问题也许不够实际,但是,对于已经走向国际化的联想来说,到了依靠技术投入来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向PC相关领域延展产品线的时候了。

选择了从“南坡”登上“珠穆朗玛”的联想,如果过不了技术“关”,将终将无法顺利登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