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花粉管通道转化谷子DNAj基因获得转基因小麦

合集下载

花粉管通道法在小麦转基因中的应用

花粉管通道法在小麦转基因中的应用

花粉管通道法在小麦转基因中的应用摘要介绍了花粉管通道法的创立、特点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概况,分析了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的优点及存在的不足。

关键词花粉管通道法;小麦;外源DNA文献标识码 A扩大种质资源,提高品种抗性,增加产量,改良品质是小麦育种工作者的一大难题。

远缘杂交是扩大种质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存在很多问题,花粉管通道法即可以解决远缘杂交出现的问题。

花粉管通道转基因技术是以DNA片段杂交假说为理论基础,直接将带有目的性状的供体遗传物质或目的基因导入受体植株而创造变异材料,通过筛选获得具有目标性状的后代,以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近年来,花粉管通道法与其他的基因导入方法交融在一起,被人们普遍接受并广泛用于小麦转基因育种中,成为小麦品种改良、新品种培育和创造新物种的重要方法。

1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理论的创立及特点1.1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理论的提出1975年Pandey以烟草为材料,将供体品种的花粉经射线杀死后与受体品种的新鲜花粉混合授粉,获得了供体花色性状的变异,认为经过照射杀死的花粉其遗传物质可不通过配子融合而发生基因转化。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学者周光宇成功地将外源海岛棉DNA导人陆地棉,培育出抗枯萎病的栽培品种,正式创立了花粉管通道法。

1995年Chong等报道了用该法转化小麦,经过筛选、Northern Not鉴定以及对表达产物的检测,获得了小麦转基因植株。

1999年牟红梅等通过花粉管将抗虫基因、选择标记基因导入小麦中,抗性筛选、PCR和Southern杂交表明,外源基因已转入。

至此,花粉管通道法已在多种作物中获得成功,确定了其在直接转化法中的地位。

1.2花粉管通道法转化特点国内外科学家对花粉管导人外源基因的机理进行了许多研究。

1990年Potrykus研究认为受体组织的细胞同时具备再生感受态和转化感受态的细胞,是转化成功的关键。

受精过程中分化程度很高的卵细胞在同精子接触的一刻开始,就发生急剧的脱分化过程。

花粉管转化法

花粉管转化法

花粉管转化法花粉管转化法是一种常用的转化方法,它是通过将外来基因表达体系导入父本花粉成熟阶段的花粉管中,实现外源DNA转化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用于杂交种的遗传改良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1.杂交种改良:由于杂交种表现出了许多优异的特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杂交种的特异性,对外来基因的吸收能力较弱,因此如何有效地实现转化一直是一个难题。

花粉管转化法则在这一问题上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选出基因型良好的亲本进行花粉收集。

将外源基因表达体系通过基因枪法或者病毒转化技术导入父本花粉,再将花粉准确地放入母本花柱,待花粉萌发成花粉管、进入胚囊请应时,外源基因即可被稳定地遗传到子代个体中。

2.分子生物学研究:花粉管转化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

它可以通过将外源基因引入花粉管,实现一系列基因功能研究,如基因表达、序列功能分析等。

通过花粉管转化法,科研人员可以将克隆的DNA序列注入花粉,而不用使用反义寡核苷酸等传统方法。

同时,方法具有速度快、转化效率高、基因表达稳定等优点,适合在大规模实验中使用。

3.花粉管转化操作步骤:(1)领取花药:选取健康的花药,用镊子轻轻地拔出完整的花药。

(2)收集花粉:用镊子轻轻的夹住花药,轻轻均匀地按压花药上的花药袋,将顶端收到足够的花粉。

(3)准备转化溶液:用质控水或10%蔗糖溶液,配制成0.1%AB23001或0.1%亚胺基吡啶SPM转化溶液,并加入外源基因表达体系。

(4)转化花粉:在注射枪的前端涂上转化溶液,将花粉逐一注射入花粉管中。

(5)花粉处理:将含有转化花粉的瓶子放置在适当的温度下,培养相应时间,直至花粉长出花粉管。

(6)取胚囊:将转化的花粉管取出并分离胚囊,进行后续处理。

花粉管转化法是一种快速、高效的DNA转化方法,对植物杂交品种的良种选育及植物分子生物学研究有着广泛应用。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需考虑到花粉数量、溶液配制、注射压力等多种因素,以提高转化效率和避免花粉的受损。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cry Ia基因导入小麦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cry Ia基因导入小麦
本研究利用自行构建的载体进行了花粉管介导 的小麦遗传转化 ,并获得了可育转基因植株及其分 子生物学检测证据 。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1. 1. 1 小麦材料 选用小麦优质高产品系西农 2208 和西农 132 。 1. 1. 2 质粒 选用基础质粒 p G4AB[2] 及转化质 粒 p GU4ABBar , 其 中 p GU4ABBar 质 粒 是 由 质 粒
图 2 PCR 阳性植株的 cry Ia Southern 斑点杂交分析 Fig. 2 Southern dot blotting analysis of PCR positive plants CK+ : p GU4ABBar ;1CK- :Xinong 132 ;2CK2 :Xinong 2208 ;
花粉管通道法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代 初就 已 在 远 缘 杂 交 中 开 始 应 用[3 ,4] , 曾 君 祉 等 和 Chong 等先后用该法转化小麦 , 经过筛选 、Southern
blot 和 Northern blot 鉴定以及基因表达产物检测 ,证 实获得了小麦转基因植株[5 ,6] ,目前 ,花粉管通道法 已运用在多种作物中并获得成功 ,确定了其在 DNA 直接转化法中的地位 。
1 —51 :PCR positive plants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808
作 物 学 报
29 卷
株中有 cry Ia 基因序列的插入 ,其中 12 株来自于 FT2 、15 株来自于 FT5 ,以实际收获的种子数为基数 , 其转化频率分别约为 1. 21 % (12Π988) 、1. 13 % (15Π 1322) 。这些阳性植株依次编为正式系谱号 ,分别为 FT221~FT2212 和 FT521~FT5215 。

水稻 花粉管通道法

水稻 花粉管通道法

水稻花粉管通道法摘要水稻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高效、实用的遗传转化方法,广泛应用于水稻遗传改良。

本文介绍了水稻花粉管通道法的原理、技术流程、优缺点以及应用前景,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水稻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科学家们不断探索新的遗传改良方法。

其中,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遗传转化方法。

二、原理花粉管通道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植物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受精卵中,实现基因的转移和表达。

在花粉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花粉管会穿过卵细胞壁,与卵细胞融合。

此时,外源基因可以通过花粉管通道进入受精卵,并随受精卵的发育而表达。

三、技术流程1. 基因构建:首先,将目标基因与合适的载体连接,构建成表达载体。

2. 载体转化:将构建好的表达载体导入植物细胞或原生质体中,获得转基因细胞或原生质体。

3. 细胞培养:将转基因细胞或原生质体进行培养,筛选出转化成功的细胞或原生质体。

4. 植株再生:将转化成功的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成植株,并进行表型鉴定和分子检测。

5. 遗传稳定性检测:对转基因植株进行多代繁殖,检测其遗传稳定性。

四、优缺点1. 优点:花粉管通道法具有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此外,该方法不需要组织培养和病毒载体等辅助手段,降低了实验成本和操作难度。

2. 缺点:花粉管通道法也存在一些缺点,如转化过程中可能存在基因沉默现象、转化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有待进一步验证等。

此外,该方法对环境可能产生一定影响,需要加强安全性和可持续性方面的研究。

五、应用前景随着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花粉管通道法在基因功能验证、新品种培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未来,科学家们可以进一步优化花粉管通道法技术流程,提高转化效率和安全性,为水稻遗传改良提供更加高效、实用的方法。

同时,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对转基因作物的监管和审批也将更加严格。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技术在果树上的研究进展果树的基因转化研究早在1988年,首先在核桃上取得突破,McGranahan等获得了转gus基因核桃再生植株。

此后,果树转基因工程研究日益发展,许多果树获得了转基因植株,但是与农作物的转基因工程研究相比,果树转基因工程还是远远处于落后状态。

最难转化的禾谷类,现在也已经有多种作物进入转基因的商业化生产阶段,而果树仅有一例转基因植物进入田间试验(方宏筠等,1999)。

我国在樱桃、草莓、苹果等果树转基因方面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并都获得了转化目的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特别是樱桃的转抗菌肽基因已由农业部批准进入田间实验,该项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1988年第一株转基因核桃(Juglans regia L.)在美国诞生为利用基因工程改变果树特定性状、培育果树新品种奠定了实践基础。

相对于农作物而言,果树转基因技术及研发相对滞后转化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但果树基因工程也有其突出的优势。

目前,我国已在荔枝、番木瓜、苹果、柑橘、梨、桃、香蕉、猕猴桃、葡萄、樱桃、草莓的果树上展开了遗传转化技术的研究,转化方法主要包括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轰击的方式,获得了部分转基因植株。

在果树等林木育种中,花粉管通道法的相关研究少有报道,仅见钟启宏等采用花粉管通道导入方法,将欧洲黑杨的一个克隆片段导入泡桐,最终获得了3株可含50μg/mL的Kan培养基上生长的幼苗。

侯立群(2000)等利用花粉管通道发进行核桃转基因研究,只是获得了畸形果植株,但尚未完成分子鉴定等。

山东农业大学张玲(2004)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对杏转化抗寒基因相关研究。

由于果树,栽培环境复杂、生产周期长,且主要为风媒传粉植物,与作物相比,在影响树种自身遗传多样性等方面,其潜在的生态风险性可能更大。

随着果树转基因成功事例逐年增加,转基因果树的生态安全性问题也越发受到重视。

由于花粉管通道法进行转化的供体可以是植物总DNA,即利用自然界现有的具目的性状的外源DNA或基因进行遗传转化,其实质相当于远缘杂交。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育种研究进展

Absr c The ta t pol n—t e le ub pah y s n o t meho s n e e i ta f r ai n f l n s a t e r n ge i t wa i o e f he t d i g n tc r nsom to o p a t, nd h ta s nc tc o o y a be n u c s f l i p e n e i m a c o snc i e hn l g h s e s c e sul m l me t d n y ny r ps i e t wa fun e by s o dd Ch n s s hoa s n h 7 . i e e c lr i t e 0s
1C l g fA r utrl Hann U iesy azo ,H na 7 7 7 hn ol e o gi l a, e c u ia nvri ,D nh u anh 5 13 ,C ia t
2 T o i a C o s r p c l r p Ge e i s u c I iu e A AS n t Re o r e n t t ,C T ,Da z o ,Ha n n 5 7 7 c st nh u i a 71 3 ,Ch n ia
花粉管通 道技术从创立 至今 ,已在中国 的棉花『、水 l J 稻 、小 麦 [ 、玉 米 、大 豆 l 5 l 、烟 草嘲、黄 瓜 [ 7 1 、甜
外 源 D A携 带 入胚 囊 .转化 受 精 卯 和其 前 后 的牛 N 殖 细胞 ( 子 、卵子 ) 精 ,由于它们 仍 处于 未形 成细 胞 壁 的类 似 “ 生质体 ”状 态 .并且 正在 进行 活跃 的 原
A b e n rd c in o h d a c s i h t d f p l n t b ah y f p a t,i cu i g t e e tb ih n f r f i to u t f t e a v n e n t e su y o ol — u e p twa o l n s n l d n h sa l me t o i o e s t e tc n lg a d d v l p n , t n f r t n meh d a d t e me h n s h e h oo y n e eo me t r somai a o to s n h c a im, tc n c l a v n a e a d e h ia d a tg s n d s d a tg s n t e l ts e e r h r g e s n r p ai t mp o e n ,wa s mma z d n t i r c e h ia v n a e ,a d h ae t r s a c p o r s i c o v r y i r v me t e s u i r e i h s t l .T e a i

花粉管导入转基因的原理

花粉管导入转基因的原理

花粉管导入转基因的原理花粉管通道法是是我国科学家周光宇在1983年首次在“Methods in Enzymology”报道的研究成果。

其原理是将外源DNA片段在作物受粉后特定时期注入柱头或花柱,外源DNA沿着花粉管通道或传递组织通过珠心进入胚囊,转化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受精卵、合子及早期胚胎细胞。

花粉管通道法自问世以来,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美、欧、亚等一些实验室将这一技术应用于稻、麦、棉、豌豆、牧草等基因重组和总DNA导入的研究中,其中在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上的应用比较多,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其种质基础,但在改良玉米育种中应用较少。

外源基因通过植物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外通道导入胚珠转化受精的卵细胞,进而与受体细胞的基因组整合,随着受精卵的发育可以成为转基因新个体,这一技术称为花粉管通道法。

该技术由我国生物化学家周光宇创立,并经过许多研究者的共同努力发展起来的一种不依赖于组织培养的转基因技术,给那些植株再生有难度或组织培养体系还未建立的植物转基因育种带来了希望,即使对那些具有完善组织培养体系的物种,花粉管通道法也会大大降低其转基因育种的成本和操作难度,使植物的转基因育种更接近于生产化。

1981年首次利用该法成功培育出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后,迅速在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烟草等重要农作物育种方面展开了广泛研究,转化率也由原来的10-2~10-1[4]提高到现在1%~16%。

有关花粉管通道法的概念、范畴及归属问题,在目前的研究报道中不完全一致。

王关林和方宏筠在《植物基因工程原理与技术》一书中指出,花粉管通道法、浸泡种胚转化法和子房注射法统称植物种质系统转化,其中花粉管通道法具体分为柱头涂抹法、柱头切除法、花粉粒携带法。

研究内容目前,花粉管通道法主要用于改良玉米自交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虫、抗除草剂以及提高植株抗逆性上,其中抗除草剂和抗Bt虫蛋白基因的研究成果显著,孟山都和先正达两个国际知名公司已将其推广应用于生产中。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发表时间:2016-11-18T15:35:11.400Z 来源:《低碳地产》2016年10月第19期作者:石绍华[导读] 【摘要】文章以小麦转基因的概述为出发点,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崮云湖街道办事处山东济南 250307【摘要】文章以小麦转基因的概述为出发点,对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进行了阐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对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小麦;转基因技术;研究;应用1.前言小麦作为中国的主要粮食产物。

科学家们利用生物技术对农作物的基因分子水平进行充分的研究,把提高农作物产量问题归结到基因水平,找到相关的控制基因并改良以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

2.小麦转基因的概述2.1小麦转基因的原理具有外源物种基因的小麦叫做转基因小麦,一般通过基因工程获得。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用人工方法在体外对各种不同生物的DNA进行重组,构成遗传物质的新组合,并使其在受体细胞内持续稳定繁殖,从而获得大量新物种的技术。

获得转基因小麦需要具备3个要素:小麦受体、目的基因和转化方法。

受体的选择要考虑很多因素,如是否会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有不利影响,是否有演变为杂草的可能,是否有敏感源和是否有毒等等。

转基因的目的也应考虑进去,例如,选择合适的受体小麦是生产转基因小麦口服疫苗的关键,合适的受体小麦可以使疫苗兼具表达量高、耐储藏和适宜于口服等优点。

又如,为了利用转基因小麦处理土壤污染,则尽量选择大型小麦,以提高处理污染的效率。

目的基因的选择也是根据具体研究的需要,截取需要表达的特性对应的基因。

2.2小麦转基因的方法小麦转基因方法可分为生物学、化学和物理学方法三大类。

生物学方法有农杆菌介导转化法、花粉管通道法、病毒介导法等;物理学方法包括基因枪法、显微注射法和电激穿孔法等;化学方法包括聚乙二醇法、脂质体法等。

在上述多种方法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农杆菌介导法,常用的还有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外源DNA的转基因技术

花粉管通道法转化外源DNA的转基因技术
e x p o u n d e d t h e p r o c e s s e s o f mo l e c u l a r t e s t a n d e n u me r a t e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o b r e e d i n g o f c r o p s ,i t p u t f o r w a r d t h a t p o l l e n— t u b e p a t h w a y me t h o d s h o u l d s e l e c t b e s t i mp o r t me t h o d a n d p e i r o d ,t h u s i n c r e a s e i mp o r t e ic f i e n c y a n d c o n v e r s i o n o f g e n e t i c i n f o r ma t i o n o f e x o g e n o u s DNA, i n c r e a s e mu t a n t f r e q u e n c y o f t r a i t s a n d o b t a i n e x t e n s i v e mu t a t i o n , o f f e r r i c h mu t a n t o f f s 在 各 作 物 育种 上 的应 用 , 提 出花 粉 管 通 道 法 应 选 择 最 佳 导 入 方法 与 时期 , 从 而提 高外 源 D N A 导人 效 率 和遗 传 信 息 转化率 , 提 高 性 状 的变 异 频 率 , 获得广泛的变异 , 提供丰富的变异材料。
关键词 : 花粉管通道法 ; 转 基 因技 术 ; 变异 ; 应 用 中 图分 类 号 : S 一 0 文 献 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3 - 6 7 3 7 ( 2 0 1 4 ) 0 1 — 0 0 7 4 — 0 5

花粉管转化法

花粉管转化法

花粉管转化法
花粉管转化法是一种常用的基因转化技术,它是利用植物花粉管的自然生长特性,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从而实现基因转化的目的。

该技术具有高效、简便、快速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植物基因工程领域。

花粉管转化法的基本原理是将外源基因载体导入到花粉中,然后通过花粉管的自然生长过程将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

具体操作步骤包括:首先,将外源基因载体导入到花粉中,通常采用基因枪或电穿孔等方法;其次,将处理后的花粉粘贴到植物花柱上,使其自然生长进入花粉管;最后,通过培养和筛选等方法,筛选出含有目标基因的转化植株。

花粉管转化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该技术具有高效性,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大量基因转化。

其次,操作简便,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技术,适用于各种植物。

此外,花粉管转化法还可以实现基因的定点转化,避免了随机插入的问题,提高了基因转化的精度和可控性。

花粉管转化法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利用该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抗病、抗虫、耐盐碱等性状的改良,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花粉管转化法还可以用于植物基因组的功能研究和基因定位等方面。

花粉管转化法是一种高效、简便、快速的基因转化技术,具有广泛
的应用前景。

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花粉管转化法将在植物基因工程领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周岩;游建;魏琦超;薛晓锋;何男男;马俊【期刊名称】《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1(039)004【摘要】采用花粉管通道法介导外源耐盐基因SeNHX1导入4个小麦品种(品系)BN-64、YM-34、BM-1和AK-58中,并对转基因D0代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转基因D0代植株的种子(D1代)千粒重、株高、穗长、旗叶面积均有所提高;D0代植株与对照组相比,株高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甚至极显著水平;穗长除BM-1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受体均达显著水平.叶面积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叶长除YM-34外,其余受体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叶宽与受体相比均无明显差异.【总页数】4页(P5-8)【作者】周岩;游建;魏琦超;薛晓锋;何男男;马俊【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河南科技学院,河南新乡 45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336【相关文献】1.花粉管通道法转化SeNHX1基因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J], 周岩;游建;魄琦超;薛晓锋;何男男;马俊;张洁;袁重要2.转基因水稻恢复系对其杂种F1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J], 郭建夫;黄永相;蒋世河;袁红旭;许新萍;张建中3.花粉管通道法获得棉花转基因株系主要农艺性状变异分析 [J], 刘冬梅;武芝霞;刘传亮;李成伟;李付广4.花粉管通道法转基因对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J], 周岩;游建;魏琦超;薛晓锋;何男男;马俊5.灌溉次数和灌水时期对冬小麦邯麦13号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J], 刘庆芳;马永安;陈冬梅;刘保华;苏玉环;王雪香;刘红耀;张清华;贺维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因工程----花粉管通道法原理

基因工程----花粉管通道法原理

花粉管通道法在授粉后向子房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利用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形成的花粉管通道,将外源DNA导入受精卵细胞,并进一步地被整合到受体细胞的基因组中,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成为带转基因的新个体。

该方法于80年代初期由我国学者周光宇提出,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花粉管通道法培育出来的。

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组织培养人工再生植株,技术简单,不需要装备精良的实验室,常规育种工作者易于掌握。

1 花粉管通道法的生理学基础花粉管通道法的主要原理是授粉后使外源DNA 能沿着花粉管通道形成的途径渗透,经过珠心进入胚囊,最终转化尚不具备正常细胞壁的合子或早期胚胎细胞。

这一技术原理可以应用于任何开花植物。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因此这种方法同样适用于水稻。

围绕着花粉管通道的形成是一个发生在植物花器结构中的传粉授精的过程。

从狭义上理解就象字面表明的那样,授粉是指从花粉被送到柱头上到在柱头上萌发的过程,实际上应该是一个以狭义授粉为中心的包括这一过程的非常复杂的生理现象,即包括花粉形成、传粉、花粉萌发、花粉管伸长以及继花粉管伸长之后的受精问题,甚至还包括拒绝受精现象。

被子植物的花器结构已研究得比较清楚,最外面的是子房,子房中有胚珠,它由外胚珠、内胚珠及珠心、珠孔、珠柄组成。

珠心内有8 核,近珠孔端有 3 个核,一个分化为卵细胞, 2 个分化为助细胞。

助细胞和卵细胞组合成卵器。

这三个细胞排列成三角形,各细胞都呈梨形,尖部朝着珠孔端。

近合点端的 3 个核分化为反足细胞。

胚囊的中央有两个极核,并和周围细胞质组成一个中央细胞。

因此典型的被子植物胚囊为8 核7 细胞胚囊,亦称为雌配子体,卵细胞称为雌配子。

雄配子体由含有大量淀粉的营养核和具有微管的两个精细胞、此外还有多糖类、线粒体组成。

植物开花以后,落在柱头上的花粉粒,被柱头分泌的粘液所粘住,以后花粉的内壁在萌发孔处向外突出并继续伸长,形成花粉管,这一过程,称作花粉粒的萌发。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优质亚基基因的研究初报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向小麦中导入麦谷蛋白高分子量优质亚基基因的研究初报
s a l p , no t s l nt r l m l- ot w he e p a s a e a l h i . The e was no a i to gr no i r is xc p ng r v ra in of a o m c t a t e e t a n t e Thi ho e ha he he tq lt s i p o e y m e h fp l n t w yp . s s w d t tw nw a uaiy wa m r v d b t od o ole ube p t a a hw y t a e ' a r o i r isw a e a n d he p r nt g on m c t at s sr t i e . Ke o d yw r s:w he t p l n t b a h a a ; ole u e p t w y;g n n r u ton; M W — G S e e i t od c i H
唐 风兰 ‘ ,张晓 东 ,王广 金 , 李忠 龙 江 省 农 科 院 作 物 育 种 所 , 尔滨 1 0 8 } . 京 市 农 林 科 学 院 细 胞 工程 实验 室, 京 1黑 哈 50 6 2 北 北
摘 要 : 过 花 粉 管 通 道 法 向 小 麦 中导 八 高分 子 麦 谷 蛋 白 ( 通 HM W — GS 优 质 亚 基 基 目 . D ) 在 代 用 半 牡 法进 行 谷 蛋 白 电 泳 检 测 , 得 3粒 种 子 舍 5 1 获 — 0亚 基 , 下 的 丰 粒 播 入 花 盆 中 , 株 都 已 成 活 。 余 三
The Pr lmi r p r n t e Re e r h o nt o c ng H M W n i h e i na y Re o to h s a c f I r du i a dH g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

转基因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植物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重组技术、细胞DNA培养技术或种质系统转化技术将目的基因导人植物基因组,并能在后代中稳定遗传,同时赋予植物新的农艺性状,如抗虫、抗病、抗逆、高产、优质等。

常规育种常常受有性杂交亲和性的制约,而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打破物种界限、克服有性杂交障碍,快速有效地创造遗传变异,培育新品种、创造新类型,大大缩短新品种育成的时间。

因此,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植物转基因技术也蓬勃发展。

自1990年Frorrn报道了第一例可育的转基因玉米以来.短短十几年中,利用转基因的途径将外源基因导入玉米,培育出了一批抗虫、抗病、抗除草剂、耐盐、抗旱、优质的玉米品种或优良种质。

全世界已有17种转基因玉米被正式批准投入商品化,主要有抗虫玉米和抗除草剂玉米等。

截止2007年,全世界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已经达到3520万hm2,占世界玉米总面积的24%;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面积的31%。

玉米转基因工程主要环节包括建立遗传转化受体系统、明确拟转化的目的基因、建立高效遗传转化体系等1.遗传转化的受体系统转基因技术的首要条件,是需要建立稳定、便捷和高效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

早期基因导入技术发展不完善,玉米基因转化只能利用来源于胚性悬浮细胞的原生质体细胞作受体,缺点是分化再生植株费时,而且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基因型,玉米转基因工程研究受到限制。

随着基因枪法、农杆菌介导法、花粉管通道法等转基因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遗传转化受体系统也多种多样。

有胚性悬浮培养细胞、幼胚、幼胚及成熟种子诱导愈伤组织和花粉培养获得的胚性培养物,还可直接利用花粉和卵细胞受精过程实现转基因(主要是花粉管导入法和子房注射法)。

除此之外,分生组织、萌发的胚、叶基、芽分生组织也用来作为基因瞬时表达和稳定转化的外植体。

1.1遗传转化的目的基因玉米转基因技术涉及的目的基因主要有报道基因、重要农艺性状的功能基因及近缘或远缘物种的部分或全部基因组。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辣椒总DNA获得转基因小麦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辣椒总DNA获得转基因小麦

花粉管通道法介导辣椒总DNA获得转基因小麦郭向萌;周晓君【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8(046)008【摘要】提取辣椒(洛椒9号)幼苗总DNA,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小麦(兰考906),共导入500个小花,收获397粒种子,To代种子(T1)发芽率为55.9%.T1代材料受粉5d后观察其表型性状变异情况,主要变异类型:不分蘖,变异率为2.0%(对照为0.8%);畸形穗,变异率为6.1%(对照为2.4%);畸形旗叶,变异率为7.6%(对照为0.8%);育性降低(花药发育异常),变异率为1.0%(对照为0);黄条斑叶,变异率为2.0%(对照为0);植株变高,变异率为1.0%(对照为0);穗无蜡质,变异率为4.1%(对照为0);主次分蘖不同步,变异率为1.0%(对照为0).总体而言,对照材料主要表现为畸形穗、畸形旗叶和不分蘖,总变异率为4.0%,而处理材料T1代的总变异率为21.3%.无论在变异谱还是变异率上,经辣椒总DNA转化的小麦材料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辣椒总DNA导入小麦能够引起较大的变异谱,产生对照组没有出现的表型变异类型,为丰富小麦种质资源提供较好的方法.【总页数】3页(P36-38)【作者】郭向萌;周晓君【作者单位】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洛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洛阳471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12.103【相关文献】1.农杆菌介导转基因小麦植株的获得和检测2.通过花粉管通道法导入红树总DNA 获得耐盐紫花苜蓿T0代植株及其RAPD验证3.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小麦的获得与鉴定4.花粉管通道法介导的抗大麦黄矮病毒转基因小麦研究5.用花粉管通道法导入Prd 29A:DREB 1A融合基因获得转基因小麦植株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引起变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引起变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引起变异的研究的开题报告摘要:花粉管通道法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高等植物遗传转化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利用花粉管的天然质量传递性,将外源DNA导入接受器细胞中,从而实现遗传转化。

本研究旨在探究花粉管通道法将外源DNA导入玉米引起变异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应用该技术提供实验支持。

首先,本研究将筛选合适的遗传载体和靶组织(玉米胚芽)进行初步实验,确定适宜的转化条件和变异效率。

随后,通过分析玉米和控制组的相关指标(如生长状态、生物学性状、遗传特性等),探究花粉管通道法对玉米的遗传变异效应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和目标,本研究提出如下方案:一、研究问题与背景花粉管通道法是将外源DNA导入高等植物的常用转化方法。

本研究将针对玉米开展该方法的应用研究,以期增加其基因转化效应和遗传变异程度,并为玉米遗传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二、研究方案1. 研究对象与方法:本研究将以玉米胚芽为实验对象,采用花粉管通道法将与特定标记物DNA融合的遗传载体导入玉米细胞中。

通过比较转化组和对照组的生长状态、生物学性状和遗传特性,探究花粉管通道法对玉米遗传变异的影响与可能的不良反应。

2. 实验设计:(1)筛选合适的遗传载体和靶组织进行初步实验。

(2)针对不同转化条件(如DNA浓度、处理时间、温度、pH值等)进行较全面的实验,确定最佳的实验条件和转化效果。

(3)确定转化组和对照组,观察其在生长外貌、生理生化、遗传学等层面的区别,分析花粉管通道法对玉米的遗传变异效应和可能的不良反应。

(4)对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数据挖掘,并生成相应的研究报告。

三、研究目标确定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遗传转化中的可行性和影响因素,探究其引起的遗传变异程度和不良反应,为玉米遗传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四、预期成果通过实验研究,本研究预期获得花粉管通道法在玉米遗传转化中的最佳实验条件和效果,并进一步了解该方法对玉米遗传变异的影响和可能的不良反应,为玉米遗传转化的应用提供更好的实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 r n my, rc lt r lUnv ri f He e , o ig 0 0 1, ia; fAgo o Ag iuau a iest o b i Ba dn 71 0 Ch n y
3 H bi ntu f h mcl eh o g n e in ,h i h ag 0 02 , hn ) . ee Istt o e i cnl yadM d i S ia un 50 6 C i i e C aT o c e jz a
d mo srtd t e r ltd wi r u h n e ttlr n , st e oi to u e i t e tc liasva t ep le —u e e n tae o b eae t d o g ta d h a oe a t wa r d t n rd c n o4 wh a u t r i h oln tb h i v p t wa T e efcso e d s t n n e i e e tp liain meh d , i e e tte t n swih sima DNA o c n r - ah y. h fe t n s e et g u d rdf rn ol to to s df r n rame t t t i f n f g s, c n e ta t n a d DNA iu n swee su id a d o l h t o fp liain s ou d d si c n u n eo h e d s tig rt i n o d l e t r t d e n n y te meh d o ol to h ;e itn ti f e c n t e se et ae. n l n



● l 叭- R E 华 卟 C T A U B 脏 L ISH 曲 n I -II L
北 农 学 报 ・ 0 9, 4( ): - 2 0 2 2 1 21 7
利 用 花 粉 管通 道 转 化 谷 子 DN j A 基 因获 得 转 基 因小 麦
王 永 芳-张 军2 崔 润 丽 李 伟 智 慧 李 海 权 刁现 民 , , , , , ,
(. 1 国家 谷 子 改 良 中心 , 北 省 农 林 科 学 院 谷 子 研 究 所 , 北 石 家 庄 河 河 0 03 ; 50 1
2 河 北 农 业 大 学 农学 院 , 北 保 定 . 河
0 10 ; . 北 化 工 医 药 学 院 , 北 石 家 庄 70 13 河 河
0 02 ) 50 6
Fo t i M i e i l n-u e Pa h y x al l tv a Po l t b t wa l e
WANG n —a g , Yo g fn ZHANG u , n l , IW e , J n CUIRu —i L i
Z i L iq a , AO Xin ri HIHu , I Ha— u n DI a — n a
摘要 : 为提 高小 麦 的 抗 旱 能 力 , 用 花 粉 管 通 道 法 将 本 实 验 室 克 隆 的谷 子 抗 逆 相 关 基 因 D A 入 小 麦 中 。对 授 采 Nj转
粉 方式 、 头 处 理 方 式 、 粒 D A浓 度 及 D A稀 释 试 剂 等 因 素 对 结 实 率 的 影 响 进 行 了 对 比 , 果 只 有 授 粉 方 式 对 结 柱 质 N N 结 实 率 的 影 响 有 显 著 差 异 , 他 条 件 下 结 实 率 均 未 显 示 显 著 差 异 。 对 转 化 获 得 的 7 3株 T 小 麦 植 株 提 取 D A进 行 分 子 其 0 0 N
( . ao a M l tm rvm n C ne o hn , st eo lt r s H bi 1N t nl ie I poe et et f ia I tu f l o , ee i l r C n i t Mie C p
A a e fA r utr n oet ce c s S iah a g 0 0 3 , hn ; C l g cd myo g c l ea d F rsr S in e . hj z u n 5 0 C ia 2. ol e i u y i 1 e
A s atI odrt ot n dogto rn t ngn ha l e , N j gn rm f t lm lt w i a bt c:n re o ba ruh— l at r sei w et i s D A ee f o a ie, hc w s r i te a c n o xi l h
检 测 , 1 小 麦 稳 定 扩 增 到 了 预 期 的 120b 有 株 6 p的 目的基 因 片 段 。虽 然 转 化 效 率偏 低 ( .2 c , 说 明利 用 花 粉 管 通 14 % )但 道 法 将 谷 子 的抗 逆 相 关 基 因 D A 入 小 麦 是 可行 的 , 创 造 抗 逆 性 改 良 的小 麦 新 材 料 奠 定 了基 础 。 Nj导 为 关 键 词 : 麦 ; N j 因 ; 粉 管 通 道 法 ; 化 小 DA基 花 转
中 图分 类 号 : 5 5 0 s 1 .3 文 献 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0 1 0—7 9 ( 0 9 0 一O 1 0 0 1 2 0main o h a i A n rm rnfr t fW etw t DN j Ge efo o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