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训手册精品文档9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执行力与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容提要:企业谋求可持续发展,必须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一个优秀的公司,战略设计、文化建设、组织变革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同时,还有一项常常被人们所忽视,却是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就是企业的执行能力。

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对企业普遍存在执行力弱化现象进行了分析,对有效提高企业执行能力的策略和方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执行;执行力;战略;文化;制度
自从拉里·博西迪和拉姆·查兰所著的《执行》一书传入国内,执行力的问题就颇受各界的关注。

近年来,关于企业“执行力”问题的研究越来越普遍,在清华、北大和人大等高等学府里,有许多的企业家在研习“执行”的问题。

“执行”就是实现既定目标的具体过程,而“执行力”就是完成执行的能力和手段。

在企业中,执行力可以分为个人执行力和组织执行力。

个人执行力表现为组织成员个体“执行并完成任务”的能力,企业中不同成员要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不同的执行能力。

组织执行力是指企业通过一套有效的机制、文化和技能、方法等把目标转化为结果的整体运作能力。

对成长型企业来说,执行力是一个整体概念。

它包含了组织内的战略分解力、时间规划力、标准设定力、岗位行动力、过程控制力与结果评估力等。

一、“执行无力”是企业普遍存在的“短板”
执行力要解决的问题是思路、战略、运营和目标的实现问题,也就是想到能否做到,做到能否做好的问题。

无疑它是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之一。

但是对许多企业来说,“执行”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和解决,在拥有诸多资源和优势的情况下,企业却无法形成竞争优势。

效率低、反应慢、质量差、麻烦多,企业期望的目标总是遥不可及,这些都是“执行无力”的通病造成的,具体表现在:
(一)企业管理层注重决策与规划的确立,但忽视战略分解、过程控制和动态监控。

许多管理人员习惯于拟定方案和交待工作,但是对如何实现计划目标、如何有效落实目标和如何提高下属操作能力缺乏关注和指导。

造成上级“说到但做不到”,下级“心有余而力不足”。

事实上,今天多数企业都开始重视战略研究和整体规划,但是很少的企业能够如期实现既定的目标。

目标不能实现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习以为常的事,他们在对企业效率和下属员工能力失去自信的同时,试图通过制定更高的预定目标来抬高实际效果的水准,人们都认为目标只具有参考性而没有实际意义。

如此下来,越来越多的人无视组织目标,越来越多的目标缺乏实际依据,越来越多的管理丧失了威信。

(二)企业文化没有“执行”做支撑,常常是战略、愿景一箩筐,流于形式,执而不行,企业文化不能深入人心,目标管理成为“口号管理”。

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有自己的精神口号和员工行为规范。

而且,多数企业都会将诸如“团结”、“创新”、“求实”和“拼搏”等观念提炼到企业的精神标语中,有效地贯彻和落实这些理念毫无疑问会促进
企业管理效能的提高。

但是,结果是收效甚微。

究其原因就是执行的问题。

因为,企业文化是“老板文化”,企业家和管理层推出的文化理念没有转化为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也没有不断地强化落实。

例如,“创新”不仅是一种理念,还需要有机制和方法。

如果企业环境导向是让“创新”具有“高风险、低回报”,如果创新政策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自然没有人去参与创新。

又比如“团结”,企业文化首先应培育团队精神,团结是不可缺少的。

但是,如果没有共同的目标愿景,没有共同利益诱导,没有有效的沟通,团结就是空中楼阁。

但是,有多少企业将员工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融合一体了呢?有多少企业具有有效和明确的沟通政策呢?更多的不团结现象是源于上下、左右之间缺乏理解和共识所造成的。

实际情况是,没有人出来反对企业精神口号,但也很少有人相信和实践企业精神口号,企业文化的宣传讲解都被人们视为做做表面文章而已,企业弥漫着各种亚文化,都是怀疑和修正主导文化的“不执行”文化。

(三)企业执行力差的另一种表现是制度无力。

许多企业虽然制定了规模庞大的制度体系,操作起来却软弱无力。

第一,制度建设不是根据企业自身特点与时俱进的建设和完善,而是照搬他人模式,一劳永逸。

企业运行一日千里,情况不断更新,制度却抱守残缺,一贯不变。

第二,管理非理性化,随机性强,一些管理者在不同层次和部门常常残酷地践踏制度,个人凌驾于制度之上。

第三,还有的企业虽然有比较完善的管理制度,上级管理非常重视执行,但整个组织缺乏合理的执行系统,执行阻力很大,以至于控制不力,效率低下。

第四,
管理者缺乏授权。

很多管理者热衷于把权力紧抓在手中,事必躬亲。

既容易造成个人情绪化管理,又导致了落实监督体系过于狭窄。

结果许多人没事干,不负责,而老板却累得要死,老板执行力“太强”,导致了下属执行无力。

(四)“组织神经末梢麻痹症”
在一个习惯了不负责任、不承担后果、不尊重个人发展的企业里,很多员工就会不学习,不上进,能力倒退。

他们不屑吸收新思想、新理念,安于现状,反对变革。

纵容“能力不够的人”。

也因此,大型企业集团往往产生了“组织末梢神经麻痹症”。

愈到基层,策略、制度愈不痛不痒,企业调整,只有经理是流水的官,会被摘冠走路,基层员工是铁打的兵,头一低,锋头过后,仍是好汉-条,仍是我行我素,这就是执行力落败的表现。

二、提高企业执行力的途径
管理活动是通过别人实现自己意图的活动。

有效的管理者一定是能够带动下属实现组织目标的,一定是具有良好的执行管理水平的。

提高企业执行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企业上下齐动,不断修炼。

下述措施有助于企业执行能力的提升:
第一,企业家要转变观念,狠抓执行。

杰克·韦而奇说过“不懂得执行的管理者,一定是最糟糕的管理者,他能把公司带入歧途……”一个富有竞争力的企业,面对市场风云变幻,追求组织基业常青,关键是要具有良好的执行能力,确保企业方向正确,前进无阻。

企业管理者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职能,“管理执行”应成为管理者
的基本职能。

管理者自身应提高执行力,一方面,身体力行,带头落实和执行企业的各项政策和制度,培育富有执行基础的企业文化;另一方面,要启发下属认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告诉下属工作的目的,让下属知道组织对他的期望,培养下属的执行的技能方法,加强企业运行过程控制、目标监督,确实履行管理执行的职责。

高层管理者不能因其职位居高而忽略组织执行的问题,相反,应该时时审视组织目标和政策能否落地、能否实现的问题,努力建设一个“说到还要做到”的高效运营机制。

第二,提升中层管理的执行力。

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执行的“腰”,中层就是老板的替身,也就是支持大脑的“脊梁”。

对很多成长型企业来说,特别是最初创业进入高速发展期的时候,人员从几十人扩展到上百人,管理开始走向更多层级组织结构时,经营管理将变得更为复杂,这里面最大的核心问题是能不能打造一个有效率、能战斗的中层管理体系。

优秀的中层是“放大镜”,它们能将上层的知识和精神高度聚光,合理聚焦一点,迅速解决问题。

糟糕的中层则是“大气层”,他们会将上层的意志、激情折射和消磨掉。

培养中层管理人员“对上提高执行力,对下提高领导力”。

中层必须具备以下执行能力:一、领悟能力,时刻明确自己的使命,上级的期待,然后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和方法;二、指挥能力,积极鼓励下属奋斗,明确下属工作的分配、协调,激发斗志和引导前进的能力等;三、协调能力;
四、判断能力;五、创新能力等。

第三,训练一支有战斗力的执行队伍。

增强执行力要在企业中形成三心:企业家的事业心、中层管理的上进心、全体员工的责任心。

执行的问题要关注一线,培养一线优秀的员工。

因为一线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地方,以现实问题出现最多的地方,一线是人群聚集影响最频繁的地方,一线执行力决定最终成果。

要提高一线执行力,员工的责任心是保障。

执行力实际上体现的是一种工作态度,它需要精神信仰,需要激情和动力,需要用心去做事。

要培育员工的自尊精神,高度的自尊产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让员工确信:面对目标任务时,态度比能力更重要,他们有无限的潜能。

企业要通过有效的人力资源政策调整员工的心态,提高员工的技能。

员工必须明确工作就意味着责任。

没有不承担责任的工作,更没有不承担工作责任的工作者。

一支具有较好执行能力的队伍,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

做事强调做到位,执行命令无借口,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第四,要提高执行力,完善制度是保障。

企业制度是企业行为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

加强制度建设是一种法制建设,是营造组织和谐的基础。

加强制度建设,就要从选人用人制度、薪酬体系、业绩考核制度、奖惩制度、授权制度等各个环节入手,完善制度执行的督导和激励机制。

首先要关注制度的合理性,完善那些不公平、不流畅、太简便、漏洞多等的制度体系,调整在组织变革过程中固有文化与新制度相互之间的差异,避免引起大范围抵触。

其次,明确执行人与执行督导人的责任,
及时对相关执行进性培训,防止出现被执行者说不知道,组织收回执行或减轻执行又会影响制度威信的问题。

全员执行、轮流督导,执行时不迁就,避免制度逐渐弱化。

用制度来体现清晰、有效、简洁的工作标准、工作程序、岗位职责、考核标准,进而规范执行力的标准,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业务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

第五,健全机制。

提高执行力,只靠自觉性是不行的,还要有健全的执行机制,形成规范、持久的执行力。

建立完善的执行机制,包括合理的责任机制和激励机制。

要通过科学设定工作任务和责任目标,不断完善考核的程序、标准、办法,强化经常性的监督,加强过程控制,逐步建立起以科学民主的目标化决策机制、责任制衡的刚性化执行机制、督查考核的制度化监督机制、奖惩兑现的导向化激励机制为核心的四位一体的目标绩效管理体系。

激励和督导是提高执行力有效方法的两个方面,有效地执行力需要积极的心态,适时的激情和长久的信念。

企业提高执行力要奖励成功者还要奖励努力而尚未成功者。

以此肯定他们的努力和所创造的精神价值。

同时要督察和惩戒不执行者,树立执行的榜样和执行的文化。

管理者要意识到:员工不会做你心里想的事,员工会做你经常检查的事;你鼓励什么行为,你就会得到更多的那种行为。

一套好的执行机制能够引发员工积极执行的行为,不断强化的执行行为能够养成良好的执行习惯,自觉的执行习惯就能形成高认同的执行文化,驾驭全员的执行文化成就一个基业常青的企业。

第六,培育有“执行力”的企业文化,首先,企业文化必须包含执行的要素。

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管理人员普遍重视,全体成员齐心承诺,让执行成为一种习惯,一种风尚。

“说到就要做到,做到就要做好”。

其次,培养员工“服从”意识。

坚决服从不是被动的、抵制的服从,而是能动的、善意的服从。

没有借口,但有创新。

民主参与,统一执行。

其次,
要营造积极和谐的企业环境。

通过树立美好的愿景,使员工了解本企业的发展空间、了解自身的位置与发展前景。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过滤员工不正当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员工信念的坚定。

要明确岗位职责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这有利于员工在工作中找准方向各司其职,减少彼此之间的摩擦,提高岗位行动力。

同时,加强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教育,构建和谐团队,在互帮互助和互相督导中实现全员执行力的提升。

第七,建立科学的控制系统。

根据管理的2/8定律,企业中20%的因素决定了80%客户的不满;20%的执行因素决定了80%执行的成败。

因此,执行必须对关键的流程进行简洁、实效、操作性强的控制,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没有重点、忽略细节、放纵短板,就会给整体执行带来极大威胁。

设计和完善公平、公正、合理的控制系统,一方面员工在心理能够善意的接受,而不是潜意识的抵制。

另一方面适于操作、便于督导,执行才能在有效控制之中。

不定期的考核与检查视十分必要的,这样能避免执行人员为应付定期考核和检查而采取的投机行为,能确保执行的稳定性,防止执行的“虎头蛇尾”。

科学的
控制体系是人——机系统、人——人系统的完美组合。

企业业务流程、资源配置、自动化感里水平和管理理念要在企业特定条件下达到协调统一,和谐是一种完美,并非追求某一要素的先进性就能得到最佳的控制水准。

关系结构不是通过把非凡的人集合在一起,而是通过使普通人能以非凡的方式发挥作用来建立非凡的组织。

提高企业执行力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共识,执行力提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认真地设计和培养,涉及到企业运营及管理的方方面面。

世界组织行为学大师保罗-赫塞博士(Dr Paul Hersey)曾经说过:“执行力”问题就是“领导力”问题。

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面要有企业家的领导力拉动和引导,后面要有全员执行力的推动和追随。

为了适应未来的竞争环境,企业需要培养更多的具有卓越领导力的经理人。

只有这样,企业的“执行力”才会增强,企业领导人的意图和既定战略才会得到贯彻和实现。

企业才能不断走向成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