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客满意理论
顾客满意理论
顾客满意理论
顾客满意理论是指公司把满足顾客需求作为经营目标,尽最大努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以获得持续的增长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这是企业经营的根本。
顾客满意理论的实施,是建立在企业客户中心思想之上的。
企业将客户放在重要位置,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经营的重点,并以此为核心,组织企业的内部管理体系,服务体系,以及营销体系,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实施顾客满意理论,要以质量为先,把质量放在重要位置,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质量管理,提高企业的市场知名度,增强客户的信任度,满足客户的需求,建立良好的企业声誉,从而获得持续的增长。
实施顾客满意理论,要建立客户反馈机制,改进产品,改善服务,改进客户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水平,改善经营流程,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客户沟通,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客户的信任度,从而获得持续的增长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实施顾客满意理论,还要注重售后服务,创造优质的售后服务环境,让客户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增强客户的满意度,提升客户的忠诚度,改善企业品牌形象,建立良好的企业声誉,从而获得持续的增长。
总之,实施顾客满意理论,是企业获得持续增长和可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企业必须把满足客户需求作为经营的根本,以客户为中心,重视质量,注重售后服务,改进管理流程,改善客户服务,实施顾客满意理论,可获得持续的增长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客户满意度理论
CS是英文Customer Satisfaction的缩写,译为顾客满意度。
其基本意义是:一种以顾客满意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顾客满意指标和顾客满意级度为主要工具而进行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种基本形式.顾客满意作为一个科学概念,并正式以CS简写形式表示,始于1986年美国一位消费心理学家的创造。
CS战略体系的构成:CS基础要素,三大指标,满意利润的简单模型,该理论尤其适用于商品零售业。
日本的高岛屋、美国的沃尔玛特已经因此赢得了丰厚的利润,我国的大型零售业也正竞相模仿,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一CS理论的发展变迁如果说企业接着,销售中心论登上历史舞台,企业管理的中心是销售额管理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圆圈,那么,顾客满意就是圆心.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由产值到顾客满意,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在早期,企业管理的中心是产值,企业管理就是产值管理,企业运行的全部目标,就是要实现预期确定的目标.产值管理的基本条件是买方市场,市场的总趋势是供小于求.(例:经济危机).企业管理就是销售额的管理.为了提高销售额,内部采取严格的质量管理,外部强化推销观念.于是一场质量竞争运动和销售竞争运动爆发了.然后是利润中心论企业管理的中心又由市场转向了车间.管理的目标放在了以利润为中心的成本管理上,企业管理进入了利润中新时代.8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企业又将目标放在顾客身上,顾客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群体,也可以是一个单位,实质是以顾客的需求为中心.顾客中心论才是企业经营的基本思想,顾客满意市企业的中心.二 CS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外部CS基础构成要素:1.与商品有关的项目,包括价格、质量、优缺点等等。
2.与印象有关的项目,包括顾客对经营实际状况的评价、商品的评价以及企业形象方面的看法。
3.与服务项目有关的项目,包括公司对顾客提供人员服务、商品服务以及有关增进顾客关系的种种活动设计。
在顾客眼中,一线员工是服务的化身。
因此服务领先的企业是力图提高员工的满足感。
(客户管理)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与方法
(客户管理)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与方法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和方法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和方法1.0顾客和顾客满意1.1顾客通常,顾客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狭义的顾客是指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或接受者。
广义的顾客,按照过程模型的观点,壹个过程输出的接受者即为顾客。
企业能够见作是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其中某个过程是它前面过程的顾客,又是它向后过程的供方。
如果划定系统的边界,那么于企业内部存于着内部供方和内部顾客,于企业外部存于外部供方和外部顾客,广义的顾客概念模型见图1-1因此企业作为壹个系统而言,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
戴明曾说过生产线上最重要的顾客是工人,这里的工人就是内部顾客。
某企业汽车空调的接受者—主机厂和修配站以及零配件经销商就是该企业的外部顾客。
我们常说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指的是广义顾客的概念。
不同情况下,企业的顾客能够是壹个人、壹个目标群体、壹个组织。
广义的顾客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运用。
图1-1广义顾客概念模型1.2顾客满意按照预期期望理论,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的感觉情况水平,这种水平是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预期的绩效和顾客的期望进行比较的结果。
如果所预期的绩效不及期望,那么顾客就不满意;如果所预期的绩效和期望相称,那么顾客就满意;如果所预期的绩效超过期望,那么顾客就十分满意。
摩托罗拉公司质量总裁戴尔从企业的角度指出“顾客满意是成功地理解某壹顾客或某部分顾客的偏好,且着手为满足顾客需要作出相应努力的结果。
”1.3Kano模型Kano模型有助于人们理解顾客满意的概念,Kano的顾客满意模型见图1-2,Kano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三类:1.3.1当然质量。
是指产品和服务应当具备的质量,对这类质量特性,顾客通常不做表述,因为他们假定这是产品和服务所必须提供的。
例如电视机图像清晰,汽车油箱不漏油,服务人员态度和蔼等。
这类质量特性如果实现的程度很充分,也不会增加顾客的满意,相反,则会导致顾客的严重不满。
客户满意理论
– 绩效模型是大部分客户满意度研究的基础。
10
客户满意理论的相关研究
• 绩效模型
设计
质量 …… 价格
客户期望 对比
产品绩效
正差距
满意
绩效差距 零差距
适度满意
负差距
不满意
11
18
客户满意的度量
c=b/a
– c:顾客满意度。 – b:顾客的感知值,包括对质量的感知和价格
的感知。 – a:顾客的期望值。
19
卡诺的客户满意度模型
• 卡诺把产品和服务质量分为三类:
– 当然质量 – 期望质量 – 迷人质量
20
卡诺的客户满意度模型
• 当然质量
– 当然质量是指产品和服务应当具备的质量。对这类质 量特性,顾客通常不作表述,因为顾客假定这是产品 和服务所必须提供的。
31
感知价值
• 客户对价值的感知,指客户在体验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中,对所支付的费用和所达到的实际收益的体验。
• 客户感知的价值,核心是价格,但不局限于价格。 • 广义的讲,客户对价值的感知体现在三个方面:
– 客户对总成本的感知; – 客户对总价值的感知; – 客户对质量和价格之比的感知。
32
客户抱怨
就能体现出规律性。
3
客户满意的概念
• 1965年美国学者Cardozo在“顾客的投入、期望 和满意的实验研究”中首次提出客户满意,并对 其进行了深入分析。
• “客户对企业产品或者服务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 程度” (ISO9000对客户满意的定义)
• “客户满意指一个人将其对产品的可感知绩效(或 结果)与其自身期望相比较后,所形成的愉悦或 失望的感觉状态”。(菲利普·科特勒)
客户满意度相关理论
客户满意度理论在服务业的运营管理中,客户满意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是企业需要分析、管理和不断提高的经营目标,也是管理学学者们研究的重点。
消费者的满意度不仅会对消费者的忠诚度产生正向的作用,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品牌力量和消费者的粘性产生影响。
然而,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相对性、主观性以及分层性,近年来客户满意度已经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焦点,所以,要加强客户满意度的监控管理,并通过相应的方法来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本章主要以客户满意及常用客户满意模式为基础,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探讨客户满意与客户满意的关系。
1客户满意度理论“顾客满意度”一词最早于20世纪中叶在营销学上提出,它起源于欧洲、美国、日本,并伴随着我们服务行业的迅速发展而在世界范围内流行起来。
客户满意理念的发展,促进了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传播,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改善、产品质量改善、技术支持下的服务扁平化管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顾客满意这一顾客主观感受是一种相对且层次分明的感觉,它是一种顾客对商品或服务的自我感知效用与其事先期望值进行对比后产生的主观感受,而不是一种特定的行为。
当顾客获得的商品和服务的价值符合他们的预期,甚至超过了他们的预期时,顾客会有一种愉快的情绪,即顾客对他们所买的商品和接受的服务有一种心理上的满意,顾客满意是顾客的一种主观的满意程度。
与此同时,伴随着顾客所接收的服务的多元化和顾客的需要水平的改变,相同的产品或者是服务,在不同的时期或者是不同的时期,都会带给顾客一种差别化的感觉。
国内外学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于顾客满意度的认识也不尽相同。
表2-1学者对客户满意的多种理解客户对产品及服务的满意程度,不仅会对客户日后是否会再买,还会在一定的社交圈内形成良好的口碑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高客户满意与客户忠诚度有一定的正相关。
因此,各行业,特别是服务业,都开始重视提高客户满意度,从服务运营的多个方面,提高员工的服务能力,提高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他们的满意度,引进技术驱动的服务流程优化等,推动服务改善,使客户对服务或产品满意,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市场营销学-顾客满意
顾客满意顾客满意,这是循环中最有意义的开始,企业利润实现的起点。
对于什么是顾客满意,学者们的看法基本一致。
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顾客满意就是一个人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后,而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亨利·阿塞尔也认为当商品的消费效果等于消费者的期望时,就导致顾客满意,否则导致顾客不满意,美国市场营销学会对顾客满意的表达则更为直接:满意=结果-期望。
显然实现顾客满意,就要使顾客感知的效果大于他的期望。
[1]美国学者cardozo于1965年将顾客满意的观点首次引入营销领域,此后顾客满意理论取得了长足发展。
比如,国际著名营销学权威菲利普·科特勒认为顾客满意是个人通过将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可感知效果(或结果)与他的期望值相比较所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Motorola公司总裁戴尔认为顾客满意是成功地理解某一个或部分顾客的爱好,为满足顾客需要作出相应努力的结果;即顾客满意的含义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从状态角度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购买行为的事后感受,是消费经历产生的一种结果。
如,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其所付出代价能否获得足够补偿的一种认知状态”;是“顾客消费经验所形成的期望与消费经历一致时产生的一种情感心理状态”;是“购买过程中产品陈列以及整体购物环境对消费者的心理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反应”;是“一个人通过对一个产品的可感知效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形成的感觉状态”。
另一种从过程角度来定义顾客满意,认为顾客满意是事后对消费行为的评价。
如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经历与期望相一致或超出期望时作出的评价”;是“顾客对所购买产品与以前产品感知一致时作出的评价” ;是“顾客对在购买产品前形成的期望质量与消费后的感知质量之间存在差异的评价”。
顾客满意度是顾客消费后对消费对象和消费过程的一种个性、主观的情感反映,是顾客满意水平的量化指标,是从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评价中抽取的潜在变量,是对传统的、具有物理意义的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评价标准的突破,是人们对质量认识的飞跃,使不同的产品或服务之间具有了质量上的可比性。
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与方法
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与方法顾客满意度指数(CSI)理论与方法1.0 顾客与顾客满意1.1 顾客通常,顾客有狭义和广义的概念。
狭义的顾客是指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或接受者。
广义的顾客,按照过程模型的观点,一个过程输出的接受者即为顾客。
企业可以看作是由许多过程构成的过程网络,其中某个过程是它前面过程的顾客,又是它向后过程的供方。
如果划定系统的边界,那么在企业内部存在着内部供方和内部顾客,在企业外部存在外部供方和外部顾客,广义的顾客概念模型见图1-1因此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而言,有内部顾客和外部顾客。
戴明曾说过生产线上最重要的顾客是工人,这里的工人就是内部顾客。
某企业汽车空调的接受者—主机厂和修配站以及零配件经销商就是该企业的外部顾客。
我们常说下道工序是上道工序的顾客,指的是广义顾客的概念。
不同情况下,企业的顾客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目标群体、一个组织。
广义的顾客的概念已被广泛接受和运用。
图1-1 广义顾客概念模型1.2 顾客满意按照预期期望理论,所谓顾客满意是指顾客的感觉状况水平,这种水平是顾客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所预期的绩效和顾客的期望进行比较的结果。
如果所预期的绩效不及期望,那么顾客就不满意;如果所预期的绩效与期望相称,那么顾客就满意;如果所预期的绩效超过期望,那么顾客就十分满意。
摩托罗拉公司质量总裁戴尔从企业的角度指出“顾客满意是成功地理解某一顾客或某部分顾客的偏好,并着手为满足顾客需要作出相应努力的结果。
”1.3 Kano模型Kano模型有助于人们理解顾客满意的概念,Kano的顾客满意模型见图1-2,Kano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特性分为三类:1.3.1 当然质量。
是指产品和服务应当具备的质量,对这类质量特性,顾客通常不做表述,因为他们假定这是产品和服务所必须提供的。
例如电视机图像清晰,汽车油箱不漏油,服务人员态度和蔼等。
这类质量特性如果实现的程度很充分,也不会增加顾客的满意,相反,则会导致顾客的严重不满。
顾客满意度理论
顾客满意度理论最早萌芽于20世纪初的消费心理学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顾客满意度理论研究走出了象牙塔,进入实用研究阶段;内容涵盖经济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计量经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
1985年,基于CI(企业标识)战略,顾客满意度理论首先由美国学者正式提出,其后迅速在经济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1989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质量研究中心费耐尔(Fornell)博士总结了理论研究的成果,提出了把顾客期望、购买后的感知、购买价格等多方面因素组成了一个计量经济学的逻辑模型,及费耐尔模型。
以此模型运用偏微分最小二次方求解所得出的指数,就是顾客满意度指数(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简称CSI)。
费耐尔博士的研究成果迄今为止最为成熟和最被广泛运用的顾客满意度指数理论。
20世纪90年代后,顾客满意度理论日益成熟,发展成为广泛流行的产品营销和企业经营战略思想。
它在质量管理领域也得到广泛的运用,ISO 9000:2000 提出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第一条便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足见对顾客满意度理论的重视程度。
顾客满意度理论的最新发展趋势是CL(顾客忠诚度),基本含义是:企业以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为目标,有效地消除和预防顾客的抱怨和投诉,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在企业与顾客之间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互相依赖的“价值链”。
下图描绘了半个多世纪来企业经营理念的三次跨越。
我国的满意度指数(CCSI)测评体系的建立起步较晚,1997年在中国质量协会,全国用户委员会的推动下,开始着手CCSI系统研究,并联合北大,人大,清华,社科院等国内顶级学术机构共同攻关,展开适合中国国情的国家满意度指数模型的设计工作。
1999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明确提出要研究和探索顾客满意度指数评价方法。
满意度调研进入中国10多年的时间,从最初的服务落实度调查,感知质量调查,到满意度指数模型调查,不断与多种研究技术和理念相结合,发展处满足不同需求的满意度调研技术。
服务营销理论
⑸正确衡量顾客忠诚感,①获得和保留顾客反 馈 ②做好顾客再生
⑹有效化解顾客抱怨
(三)将满意顾客变为忠诚顾客
1.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 ⑴6种顾客满意感与忠诚感关系的论述
①顾客满意感和顾客忠诚感是同一概念的两 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②顾客满意感是顾客忠诚感的核心 ③顾客满意感是顾客忠诚感的一个组成成分 ④最终忠诚感包含顾客满意感和忠诚感 ⑤顾客满意感和顾客忠诚感有类同之处 ⑥顾客满意感最终可发展为顾客忠诚感 ⑵顾客满意感与顾客忠诚感关系的实践研究结 果
2.顾客忠诚度的测量 ①行为性忠诚 ②情感性忠诚 ③认知性忠诚,4个方面 ④意向性忠诚
3.提高顾客忠诚度
⑴树立新的经营目标
⑵确定适应的顾客,①实践“80/20”法则 ② 让顾 客认同“物有所值”
⑶提供更高的消费价值,①确定顾客价值取向 ②主动提供顾客感兴趣的新信息 ③循序渐进, 强化关系 ④用心做事,用情服务 ⑤针对同一顾 客使用多种服务渠道
㈠顾客满意概述
⒈顾客满意的内涵 ①顾客满意感的定义。顾客满意感是顾客的
需要得到满足后的一种心理反应,是顾客对产品 和服务的特征或产品和服务本身满足自己需要程 度的一种判断。
②顾客满意感的组成成分 ③两种类型的满意感,一种是顾客对某次具 体交易的满意感,另一种是顾客的累计性的满意 程度,即顾客对以往消费经历的总体满意程度 ④满意与不满意
⒉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 ①核心产品或服务 ②服务与系统支持。这个层次包括
了企业外围的和支持性的服务,这些 服务有助于核心产品的提供
③技术表现 ④互动沟通 ⑤情感因素
⒊顾客满意的意义
①顾客满意与否会影响他们对企业的口 碑宣传
②顾客满意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一方面,顾客满意程度将影响顾客的重复 购买行为;另一方面,虽然企业实施顾客 满意感策略并不能增加企业的短期收益, 有时甚至会降低企业的短期利润。
客户满意
特性
从已有研究来看,顾客满意具有四方面的特性: (1)顾客满意主观性。 (2)顾客满意的层次性。 (3)顾客满意的相对性。 (4)顾客满意的阶段性。
管理实施
0 1
要素构成
0 2
目标方法
0 3
提高途径
0 4
服务承诺
0 6
服务补救
0 5
顾客服务
顾客满意经营系统的要素构成包括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要素构成和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要素构成。其中前者是从 管理者推动角度看,后者是从受益者推动角度看。
2.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要素构成
一个组织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建立在其质量管理体系基础上的,顾客要求的质量保证体系仅仅是质量管理体系 中的有关部分。因此,尽管服务质量管理体系与质量保证体系的要素名称与排序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都存在着 相互对应的内在联系。
任何一个服务组织,要不断提高其产品质量、过程质量、组织质量和员工质量,都应该从本组织实际情况出 发,精心策划与建立一个实用有效的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国内外服务业实施IS09000族标准的实践经验 告诉我们,服务组织质量体系的建立和运行一般应遵循“八步法”或“十六字经。
1.总结
任何一个服务组织,在质量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经验和教训,因此,首先要总结开展质量活动或推行全面质量 管理的经验教训,把感性的经验或教训总结提炼成理性的标准、规范或制度。
研究生满意度理论基础与指标构建
四、结论
本次演示从理论基础和指标构建两个方面探讨了研究生满意度的研究方法。 通过顾客满意度理论、品牌建设理论和高等教育理论的引入,构建了针对研究生 的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某重点大学为例,通过实际运用发现研究生对导 师指导的满意度较高,但对学校环境和设施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改进措施。
一、理论基础
1、顾客满意度理论顾客满意度理论是研究研究生满意度的重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认为,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取决于其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异。在 研究生教育中,学生作为“顾客”,其满意度取决于对学校、导师、课程等各方 面的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异。
2、品牌建设理论品牌建设理论也为研究生满意度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在高 等教育领域,学校品牌形象和质量对于学生满意度具有重要影响。学校品牌的建 立需要以高质量的师资、科研成果和教学设施为基础,同时还需要学生需求和校 友评价等。
3、高等教育理论高等教育理论的是教育过程中学生、教师和环境之间的相 互作用。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学生作为高等教育的主体,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 创新能力和学术素养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同时,教师也需要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和支持。
二、指标构建
1、调查问卷设计为了了解研究生满意度,需要设计一份针对研究生的调查 问卷。问卷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经过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本次演示构建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 括四个一级指标:培养过程、培养条件、培养结果和社会评价。其中,培养过程 包括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科研训练和导师指导四个二级指标;培养条件包括师 资力量、教学资源和学习氛围三个二级指标;培养结果包括学术成果、学位论文 质量和毕业生质量三个二级指标;社会评价包括用人单位评价和社会声誉两个二 级指标。
《顾客满意理论》课件
目录
• 顾客满意理论概述 • 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 • 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策略 • 顾客满意与忠诚度 • 案例分析
01
顾客满意理论概述
顾客满意的概念
顾客满意
是指顾客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实际表 现与其期望之间的比较结果。如果实 际表现符合或超过顾客的期望,顾客 就会感到满意。
案例二:某餐饮企业的顾客忠诚度管理
总结词
建立会员制度,提供优惠和专属服务
详细描述
某餐饮企业建立了一套会员制度,为会员提供优惠和专属服务。会员可以享受折扣、积 分兑换、免费品酒等活动,增加了顾客的忠诚度和回头率。企业还通过会员数据了解顾
客消费习惯和喜好,为顾客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案例二:某餐饮企业的顾客忠诚度管理
某旅游景区针对不同游客的需求和兴趣,提供多元化的 旅游产品,如观光、探险、文化体验等。通过丰富旅游 项目和活动,增加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景区还注重 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确保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谐共 生。
案例三:某旅游景区的顾客满意度实践
总结词
加强与游客互动,收集反馈并改进服务
详细描述
某旅游景区积极与游客互动,通过问卷调查、在线评价 等方式收集游客的反馈意见。景区会对这些意见进行分 析和整理,针对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同时,景区还鼓励游客提出建议和意见,激发游客参 与旅游服务的积极性。
和口碑。
02
顾客满意的影响因素
产品因素
产品品质
产品品质是影响顾客满意度的首 要因素,高品质的产品能够满足 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能够提供给顾客新鲜感 和吸引力,增加顾客的购买意愿 和满意度。
服务因素
服务质量
顾客满意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
顾客满意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顾客满意理论及应用研究综述一、引言顾客满意是商业领域中一个关键概念,是企业实现商业目标的重要因素。
顾客满意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声誉,还能够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口碑。
因此,研究顾客满意理论及其应用对于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综述顾客满意理论及应用的相关研究,通过整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顾客满意的内涵、影响因素以及企业如何应用满意理论提升顾客满意度。
二、顾客满意的内涵顾客满意是指消费者对产品或者服务的评价和感受,它既是一个心理状态,又是一个行为结果。
顾客满意度反映了顾客感知到的价值与期望之间的差异。
当顾客的实际体验超过期望时,他们会感到满意;当实际体验低于期望时,他们会感到不满。
三、影响顾客满意的因素1.产品或服务质量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
高品质的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顾客的需求和期望,从而提升顾客的满意度。
反之,如果产品或服务质量不达标,顾客将感到失望并降低其满意度。
2.价格价格是顾客购买产品或服务时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如果产品价格合理,顾客会认为购买物有所值,增加其对产品的满意度。
然而,如果产品价格过高或者过低,都可能降低顾客的满意度。
3.企业形象企业形象包括品牌声誉、社会责任等因素。
消费者对企业整体形象的认知会影响他们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
如果企业的品牌声誉好、社会责任充分发挥,顾客会认为企业值得信赖,提升其满意度。
4.沟通与服务质量沟通和服务质量是影响顾客满意的重要因素之一。
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消除误解,提供准确信息,增强顾客满意度。
同时,高质量的服务也是提升顾客满意度的关键。
四、顾客满意的应用1.改善产品或服务质量企业应通过不断改进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来提高顾客满意度。
通过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研发创新,提高产品或服务的性能和质量,能够增加顾客的满意度。
2.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确保产品价格与价值的匹配度。
第一章顾客满意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
第一章顾客满意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测评模型1.1顾客满意的基本概念自从Cardozo于1965年首次提出顾客满意的概念以来,顾客满意的研究己进行了几十年,然而学者们对顾客满意的定义仍然存在着多种认识,并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定义。
Oliver (1997)对此给予了尖锐的批评:“在被要求给出定义之前,每个人似乎都知道什么是满意。
看起来没有夕、知道(什么是顾客满意)”然而尽管各个学者给出的满意定义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还是可以发现顾客满意各概念的一些共同之处C经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顾客满意的多种定义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类:第一种观点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所付出成本与所获得收益进行比较后所产生的感受。
这一观点最早由Howard和Sheth于1969年提出,他们将顾客满意度用于消费者理论,认为“顾客满意是消费者对所付出代价与所获得收益是否合理进行评判的心理状态”。
1982年,Churchill和Surprenant将“消费者预期”这一概念引入,他们认为“顾客满意是购买与使用产品的结果,是由购买者对预期结果的回报与投入成本进行比较所产生的心理状态”。
这一定义虽然仍然强调投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但这种收益是“预期结果的回报”,己经不仅仅是实际的收益了。
第二种观点认为顾客满意是顾客对预期与实际进行比较后所产生的感受。
这一观点是目前比较流行的,其代表人物是营销大师Kotler,他在1991年就提出“顾客满意是产品预期与结果的函数’,,1995年,他又进一步把顾客满意解释为“一种人的感觉状态的水平,它来源于对一件产品或服务所设想的绩效或产出与人们的期望所进行的比较”。
2000版IS./DIS9000族标准中就规定,“顾客满意/不满意是顾客对某一事件己/未能满足其需求和期望的程度的意见,’。
预期的产生有两种。
其一是源于客观经验,即以往的消费经历,如1977年Hunt所提出“顾客满意是一种经由经验与评估而产生的过程”,以及后来Howard Peter,Olson Engel和Blackwell Miniard所提出的“顾客满意是顾客对产品使用后的效果与使用前的认知进行比较的结果”,如果服务提供者实际提供的服务成果高于消费者对某一服务的预期,则消费者将感到满意;与之相反,若服务所产生的效果没有达到消费者期望时,则消费者将感到不满意。
顾客满意理论
产生背景
顾客满意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的文献可追溯到1965年Cardozo发表的“顾客的投入、期望和满意 的实验研究”。早期的研究大量摄取了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直到现在,大部分的理论仍然是以认知理论 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顾客满意研究在欧美国家已日趋成熟。
理论内容
4C理论是由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它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 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 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 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与产 品导向的4P理论相比,4C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它重视顾客导向,以追求顾客满意为目标,这实际上是当 今消费者在营销中越来越居主动地位的市场对企业的必然要求。
顾客满意理论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的理论
01 产生背景
03 文献回顾
目录
02 理论内容 04 分析比较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了4c的整合营销理论,被认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 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顾客(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 (Communication)。
顾客满意理论
顾客满意理论
顾客满意理论是一种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的的营销策略和组织管理理论。
它的核心是以满足顾客的期望和需求为中心,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以达到满足消费者和提升销量的目的。
企业实施顾客满意理论意味着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增强顾客满意度,从而实现企业的目标。
顾客满意理论的实施需要企业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深入研究,采用相应的营销策略,改善产品和服务,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提高销量。
企业应该采取的策略包括:认真了解顾客的需求,研究市场动态,分析顾客的态度;结合产品特点和市场营销现状,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改善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积极改进服务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建立有效的客户关系管理,定期向客户反馈及时解决客户反馈,以建立良好的客户满意度。
顾客满意理论的实施有助于企业提升销量,提高品牌价值,赢得更多消费者的信赖,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另外,企业实施顾客满意理论还可以减少企业的未来投资,实现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总之,顾客满意理论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理论,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提高销量、提升品牌形象、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抓手。
企业应该积极采取有效的营销策略,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获得更高的收益。
顾客满意度理论
目录摘要 (2)1.顾客满意度提出及概述 (3)2.顾客的需求结构 (4)3. 顾客满意指标 (6)4.顾客满意级度 (10)5. 顾客满意度的分值与加权 (14)6. 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法 (16)7. 顾客满意度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20)摘要顾客满意度(customers satisfaction degree),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客户期望值与客户体验的匹配程度。
换言之,就是客户通过对一种产品可感知的效果与其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进行顾客满意度研究,旨在通过连续性的定量研究,获得消费者对特定服务的满意度、消费缺陷、再次购买率与推荐率等指标的评价,找出内、外部客户的核心问题,发现最快捷、有效的途径,实现最大化价值。
顾客满意度是评价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重要手段。
科学确定顾客满意度的指标和满意度的级度并对顾客满意度进行测量监控和分析,能进一步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关键词:满意度级别、满意度指标、满意度指数1.顾客满意度提出及概述1.1.概述对一个产品可感知的效果(或结果)与期望值相比较后,顾客形成的愉悦或失望的感觉状态。
1.2.提出过程最早提出顾客满意度理论文献可以追溯到1965年Cardozo发表的"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早期在满意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品方面,而Cardozo(1965)认为提高顾客的满意度,会令到顾客产生再次购物的行为,而且不会转换其它产品的观点。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是ISO9000族标准2000版对1994版标准的重大改进。
当前,市场的竞争主要表现在对顾客的全面争夺,而是否拥有顾客取决于企业与顾客的关系,取决于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顾客满意程度越高,企业竞争力越强,市场占有率就越大,企业效益就越好,这是不言而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营销专家劳特朋教授在1990年提出了4c的整合营销理论,被认为是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即消费者 (Consu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它强调企业首先应该把追求顾客满意放在第一位,其次是努力降低顾客的购买成本,然后要充分注意到顾客购买过程中的便利性,而不是从企业的角度来决定销售渠道策略,最后还应以消费者为中心实施有效的营销沟通。
期望模型认为,满意是通过一个二阶段的过程实现的。在购买前,顾客会对产品的绩效,即产品将会提供的各种利益和效用,形成“期望”,顾客进行了购买以后,则会将消费产品所获得的真实绩效水平与购买前的期望进行比较,由此形成二者之间的差距或称为“不一致”,这是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顾客由“不一致”的不同情况作出不同的“满意”反应:当实际绩效与期望相同即“不一致”为零时,顾客产生“适度的满意”(Moderate Satisfaction);当实际绩效超过期望即“不一致”为正时,导致“满意”;而当实际绩效达不到期望即“不一致”为负时,导致“不满意”。因此,期望模型中包括期望、不一致和满意三个基本的变量,期望是顾客对产品绩效的预期,不一致是绩效与期望之差,其中绩效是顾客所获得的利益,满意则是顾客的最终态度和评价。期望模型是顾客满意理论的基础。
以上是顾客满意模型研究中较有代表性的三类模型,除此以外,还存在其他很多模型,这些模型有的引入新的变量,如标准、使用量等等,并研究其对满意的影响,如Richard等人(1996)将欲望作为满意的前因变量,有的则对传统模型进行了修正和发展,如Amy等人(1999)提出的涉及服务失败及恢复的满意模型。还有的学者对满意本身的内容和性质进行深入的研究,如Oliver(1989)将满意划分为满足、愉快、新奇、解脱和惊喜五个层次。这说明,随着满意研究的不断深入,满意模型在认知学的基础上,开始加入了更多难以把握的情感内容,从而在理性模型中加入了感性成分,这无疑会使满意模型更加完善,也更加接近人的本性。 更多企业管理资料(/)
1982年,Churchill等人研究发现,不同类别的产品对期望模型有不同的符合程度,例如,非耐用品较符合期望模型,对耐用品来说,则存在二个显著的特点:期望的影响变小;绩效的影响显著增大,因此,人们开始在期望模型的基础上探索其他类型的模型。
绩效模型
绩效通常指顾客所获得的产品效用的总和。在期望模型中,期望是满意形成的基本前因,绩效则是与期望进行比较的一项标准,它不是一个独立的变量,而在绩效模型中,绩效则是满意的主要前因,此时的期望对满意仍有影响,但这种影响相对要小得多;绩效模型认为,产品的属性为顾客带来的利益,即满足顾客需要的程度,直接决定了顾客的满意水平。因此,产品绩效越高,顾客就越满意,反之顾客则越不满意。1988年Tse等人发表的“顾客满意模型:拓展”一文,为这一模型提供了实证支持。关于期望模型和绩效模型在不同行业和产品中的不同适用情况,有学者研究发现,绩效的信息相对于期望越强越清晰,则感知绩效对满意的正面影响就越大;相反,绩效的信息越弱越含糊,则期望对满意的作用就会增大,例如,耐用品绩效的信息比其他产品更为强烈,因此绩效的作用也更强。此外,绩效模型经常被用于整体满意水平测量体系的研究,因此是各行业满意度指标体系建立的理论基础。
顾客满意度的研究
此类研究从企业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形成一套包括影响顾客满意各种因素在内的指标体系,通过这一体系可以测量顾客对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通过满意度的定期测量和纵向比较,可以帮助企业找出提高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的切入点;通过满意度的横向比较,则可找出与同业竞争者相比的优势与劣势。满意度研究的基础是第一类研究中的绩效模型,即认为顾客是根据产品各个属性的绩效 (Performance)形成满意判断的。在实际操作中,对满意度的测量经常遵循以下步骤:了解顾客对产品的评价因素,通常表现为产品的各种属性特点;让顾客对每个属性就企业和竞争者的产品进行评价;让顾客对企业的总体满意度进行评价。
[编辑]顾客满意理论模型的分析比较
由于顾客满意研究探索的是顾客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过程,以发现其中的科学规律,即这一心理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因此,顾客满意模型是一种因果关系模型(Causal Model),它是对形成顾客满意评价过程中的各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抽象模拟的结果。在众多的顾客满意模型中,期望模型表现了一种最基本的顾客满意形成过程,通过在期望模型中引入新的变量,如绩效、公平等等,又发展出一系列其他的重要模型。
顾客满意理论
出自 创业指南(/)
顾客满意理论(Customer Satisfactory)
[编辑]顾客满意理论的概述
顾客满意研究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的文献可追溯到1965年Cardozo发表的“顾客的投入、期望和满意的实验研究”。早期的研究大量摄取了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直到现在,大部分的理论仍然是以认知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目前,顾客满意研究在欧美国家已日趋成熟。
公平模型
在社会学、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中,公平(Equity)是一个受到了相当关注的概念。随着满意研究的发展,部分学者开始将公平作为一个起因变量纳入顾客满意的形成过程之中。1978年,Huppertzle tal发表的“在市场中衡量公平的构成因素:“满意和不满意顾客对投入和产出的感知”一文,属于相关文献中较早的一篇。此后,Fisk(1985),Oliver(1988)等人又作了一系列的研究,结果表明,顾客对产品是否满意,不仅取决于期望与绩效之间的比较,还取决于顾客是否认为交易公平合理。当顾客感到自己获得的效用与投入之比,与产品提供商的这一比例相同时,就会感到公平和满意。公平程度越高,顾客就越满意,反之,公平程度越低,顾客就越不满意。尽管在理论上,公平的重要性已得到认可,但将这样一个高度抽象的概念量化却存在困难(Harris 1983),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很难推广。有些学者则对某一方面的公平进行了研究,如Ruth(1999)等人引入“支付公平”来研究价格公平部分对满意的影响。与期望模型和绩效模型相比,公平模型更加关注顾客的投入部分,从而使顾客满意的概念与“价值”有了密切的关系。
期望模型
期望模型是期望—不一致模型(Expectation-Disconfirmation)的简称,其理论依据来自70年代的社会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1972年Olshavsky和Miller发表的“顾客期望、产品绩效与感知产品质量”一文和 1973年Anderson发表的“顾客不满意:期望与感知质量不一致的效应”一文,都探查了期望—不一致理论的基本框架,这两项研究与稍前 Cardozo的实验研究一起,构成了这一模型的基础。
[编辑]顾客满意理论研究的文献回顾
顾客满意形成机制的研究
对满意形成(Formation)或过程(Process)的研究,构成了满意研究的基础和基本形式,至今仍是满意研究的主流。这类研究分析满意的各种起因因素和顾客受这些因素影响形成满意感的过程,这样一个过程就构成一个模型(Model)。每一种模型都试图对研究对象满意的形成机制作出最佳的解释,起因因素的增减和变化导致模型的修正乃至重建。在所有的满意模型中,有一种最为基本的期望模型,我们称之为经典顾客满意模型,它是顾客满意理论的基础,后来的大多数模型,如绩效模型、公平模型等,费行为关系的研究
这类研究包括对满意与购买意向、满意与口头传播、满意与品牌忠诚等关系的研究。关于满意与购买意向,一般认为,满意能够通过态度这一中介变量影响购买意向,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满意可以直接影响购买意向。口头传播是一种对企业影响很大的消费行为,因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颇多。一般认为,负面的信息比正面的信息更容易被消费者口头传播,但是Holmes等人的研究却发现,满意的顾客较不满意者更有进行这一活动的倾向。Richins 则发现,当出现较严重的问题,或顾客抱怨得不到处理时,不满意的顾客更容易抱怨。关于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的关系,Blomer等人认为,满意水平与品牌忠诚正相关,Oliver则认为,顾客满意和顾客忠诚不是必然的直接关系,顾客满意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转变为顾客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