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板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教案板书设计语文5篇例文

小学教案板书设计语文5篇例文

小学教案板书设计语文5篇例文小学教案板书设计语文1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体会人物的情感,弄清楚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

2、会认读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6课《信箱》。

看看这篇课文向我们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二、自学出示自学提纲:1、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2、爸爸为什么让哥哥把信箱钥匙交给娃丽?3、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三、反馈1、指名分段读课文。

2、逐一交流以上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相机进行朗读的训练与指导。

尤其是对第三题的处理要让学生说心里话,各抒己见,从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锻炼其口头表达能力。

)四、总结1、从这个故事中,你想到些什么?2、再读你最喜欢的部分,读中体会,读中理解,读中表达。

五、布置作业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案点评:这篇略读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内容引人入胜。

一封被邮递员投错的信,哥哥哥什提亚把它丢在台阶上,妹妹娃丽却冒着风雪把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

这篇教学设计示例设计了一课时,主要以学生朗读课文为主,在反复朗读中去体会情感,把握内容。

探究活动1、以小组为单位,自排课本剧表演。

2、以小组为单位,举行辩论会,针对哥哥与妹妹的不同表现,发表各自不同的观点。

小学教案板书设计语文2教学目标: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

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课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

导语设计七式

导语设计七式

导语设计七式1.提问式导语提问式导语,也叫“问题引路”。

教师一上讲台便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请学生和自己一道思考,这样可以立即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一边迅速思考,一边留神听讲。

我在讲《游褒禅山记》一文时,先板书毛泽东的名句:“无限风光在险峰”。

然后问:“为什么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呢?请大家先想想其中道理。

”这一问题触及文章主题,引起了学生对未知寻根究底的欲望。

2.悬念式导语悬念式导语也叫“设疑式导语”。

即开头请一个内容生动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小故事或举一个触目惊心的事实来制造悬念,使学生对故事及相关事物产生关切感,从而仔细听下去。

在讲《现代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时,有一位教师首先说道:“一位美国海军舰长曾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学生们交头接耳,悄声议论。

稍停,教师说:“我们还是先来学习这位著名科学家写的一篇文章,看看他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引而不发,跃如也”。

3.渲染式导语运用形象、充满情感的语言开头,创造适宜的环境气氛,引发学生相应的感情,进而吸引学生。

在讲《天山景物记》时,我先板书《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接着说明这是边塞风光。

尽管诗人写出了草盛牛羊壮的景色,但这毕竟是“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地方;可在现代散文家笔下的天山却是塞外江南,这里繁花争艳,五彩斑斓,溪流淙淙。

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去天山游历一番。

这样,既给学生复习了古诗的知识,又使学生神往天山景物,加浓了学习课文的兴趣。

4.引文式导语把与课文相关的诗文引证到课堂中,增加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有位教师在讲陶渊明《桃花源记》时,先板书白居易对陶渊明的评价:“吾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接着说:作者受到这种评价是当之无愧的。

现在我们就来看他如何的“高玄”吧。

这样导入新课,自然和谐,学生爱学。

5.激情式导语通过语言激发把学生思想引入课文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感情后导入新课。

牵一发而动全身---三例小说导语设计

牵一发而动全身---三例小说导语设计

牵一发而动全身------三例小说导语设计导语在一堂课中所占时间通常不会超过5分钟,导语设计也只是整个教学设计中分量不大的一个环节,然而在教学当中越来越多的体会到,一堂成功的课,导语设计有着“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它不但是一堂课的开启,设计精当了还能够以悬念迭起诱导学生进入文本,以情境生动吸引学生主动学习,以情绪感染带动学生深化理解,作用不可小觑。

同行前辈的论述当中都对导语设计进行过详尽的总结,听名师讲课的过程中也亲身体会过导语妙不可言的精彩,然而在实践中还是感觉那种“草蛇灰线,伏笔千里之外”的导语更让人叹服。

这样的导语设计,能够基于文本解读和学情找到一个切入点,开启文本的学习,又能在学习之初就把重点内容暗伏于中,随着重点内容的展开、推进,结尾时还能够再次以导语为生发点,提挈起整堂课的脉络,导语在这堂课中起到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对于导语设计的美好境界,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正好教到九下小说单元,就在导语设计上做了一点尝试,列举如下:《范进中举》是一篇寓意深刻的讽刺小说,对人物形象举手投足、言行神态淋漓尽致的生动描写是文章的一大看点。

试想:任何一个读者,在读到胡屠户那些前后自相矛盾、丑态百出的言语举止时,怎能不觉得他是可笑之人?任何一个读者,面对范进疯癫之前的屈辱、苟且和疯癫时的蓬头垢面、癫狂失态,怎能不心生怜悯?进而,为他的迂腐不争可悲可气?经典作品的高明之处就在能让读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感受,作为初三学生,基本的阅读能力已经足够他们在自己阅读的过程中产生属于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判断,我的导语设计就是抓住学生初步的情感体验,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情感评判去进入文本,感受人物,理解主题。

------师:《范进中举》这篇小说大家已经看过了,请交流一下看完小说之后你的感受。

(学生先同伴之间交流,再全班内交流。

老师在听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抓住学生谈感受的关键词,板书:可笑可怜可悲)------师:请解释一下,你觉得为什么可笑(可怜/可悲)?(学生代表发言:胡屠户的可笑在于他对范进的态度在中举前和中举后天壤之别,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太势利了。

《燕子》板书设计

《燕子》板书设计

《燕子》板书设计《燕子》板书设计《燕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三、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课前准备]:一张剪纸。

一张燕子的剪影。

一张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

范读课文。

自学课文。

讲读课文一、二两节。

第二课时:复习生字。

讲读课文三、四节。

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激起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小朋友,春天来了,有一种美丽小鸟从南方飞来了。

你们知道那是什么鸟儿?(学生回答后,板书课题,并提示学生写“燕”。

)第一节.1.现在我们来看课文上是怎么来写燕子的模样的。

请一个小朋友读一读。

2.指名朗读第一节。

3.课文上写燕子的模样是从什么写到什么?也就是叙述的顺序是怎样的?(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羽毛翅膀尾巴)4.教师指点:也就是从全身写到局部。

5.那么小燕子的全身以及各个部分长得怎么样呢?我们大家一齐轻轻地读课文。

6.你们觉得燕子长得怎么样?从哪些词语里可以看出为,把有关词语画下来。

(复习自学符号之二,表示重点词句的ooooooo)7.“俊俏”是什么意思?“俊俏”即“样子好看”。

8.指导朗读:同学们已经看出来了,从“光滑漂亮”“俊俏”“剪刀似的”写出了小燕子外形的美,所以语调柔和一些,声音轻些。

(示范)学生各自练习,然后再指名读。

9.现在我们来体会体会,这一小节最后一句话在小节中起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说“凑”成了?教师指点:羽毛是美的,翅膀是美的,尾巴又是美的,合起来就组成了小燕子完整的美的形象。

这一句在小节中起了一个概括的作用,朗读时,音调可提高些,不过那“小燕子”的“小”要轻些,突出“小”,以突出它的可爱。

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

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

抓好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基本环节“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是教学内容正确并相对集中。

一堂好课的较高标准,是教学内容切合学生的需要并足以达成语文课程目标。

”由此,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就必须在教学中抓好如下四个环节:一、导语设计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的开端。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

因此,精心设计导语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

从导语的形式归类,大致可以分为激趣式、悬念式、煽情式、探究式、直切式等;导语的内容可以是:话语(谈话)、故事、事件、图画、实物、成语、猜谜、设问、诗歌、音乐、人物或背景介绍等等。

设计导语,其意义在于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探求欲望,迅速走进对文本的学习、探究、感悟。

因此,导语的设计应力求简洁明了,恰到好处,所应(引)用的内容应与当前教学紧密衔接,要依据文本及整个课堂教学的设想来确定导语设计的形式与内容,时间一般应控制在3分钟内。

二、板书设计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可以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

由此联想,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好比是“眼睛”。

通过这块板书,可以明示教学的重点、要点、主题。

因此,板书设计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既为“设计”,那么在板书的时候就应该考虑它的科学性、整体性、合理性、艺术性、观赏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板书设计应力求布局合理,设计巧妙,线条流畅,中心明确,文字简练,书写工整。

事过境迁后,学生再回顾这块板书时,仍能据此联想起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总之,板书设计应求不拘一格。

精彩纷呈,应以教学目标为依据。

三、结语设计课堂教学结束语的设计体现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完整性。

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可以视为这堂课最后的高潮,一般为总结性语言。

结语的形式可以是话语式、诵读式、悬念式等,结语一定要有文采,有激情,有感染力,简明扼要,不脱离主题。

四、抓准教学突破口抓准教学突破口是完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实质是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抓准阅读文本(作品)的突破口,以便设计教学的进程和环节。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

导语设计的一般方法1. 悬念导入法教师精心设计一个紧扣学生心弦的情境或问题,造成学生渴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欲罢不能,顿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然后自然引出所讲内容。

2. 抒情导入法开讲前以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朗读、讲故事等简短形式,先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并将这种情感平稳转移到所讲内容上来。

3. 诱思导入法这种导入一般采取“设问”的方式,提出疑问,促使学生去思考,探求答案,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4. 类比导入法有的新课与已学课内容上有相似之处,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由此及彼,产生迁移,从而引出所讲内容。

5. 励志导入法讲述古今中外有志之士的成才经历,或英雄人物的感人事迹,或采用名人轶事、格言、警句等形式导入新课。

6.目标导入法其特点是开门见山,点明课题,明确本节的教学目标,然后自然进入“达标”教程。

7. 音像导入法有些课文,用录像、影片、图片、录音等导入新课,令学生耳目一新,兴趣大增。

8. 实例导入法以学生熟知的生活与实践中的素材作引子,不仅使学生感知书本知识和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兴趣。

9. 提问式导入法所提问题要紧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要能触发学生的思维,忌搞“是不是”、“对不对”式的简单化提问。

提问的方法1. 引趣法这种提问目的不在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是要通过提问,激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兴趣。

2. 诱发法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等,阐发一个道理或结论,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3. 发散法即对于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发问,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

4. 引申法设计系列问题,这些问题按由易到难的原则排列,引导学生步步深入,破疑明理。

5. 联系法即用提问方式启发学生,联系已学过的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联系实践经验,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6. 分解法即采用化整为零、分解难度的办法,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给学生“辅台阶”,便于学生回答。

7. 破题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解读课义的“钥匙”,以课文为突破口,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等奖

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等奖1、语文《故都的秋》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⒈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⒈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⒈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散文的形和神2、散文的景和情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也是写北京的散文,不过,它写的不是北京的冰糖葫芦,也不是北京的大碗茶,而是北京的秋。

大家知道,北京现在是我们国家的首都,历史上也曾是几个朝代的都城,但是,在郁达夫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已经不是任何朝代的都城,也不叫北京,而是叫北平,因此,郁达夫把它叫做故都。

(板书课题)二、解题、及写作背景故都”两字表明描写的地点,带有深切的的眷恋之情,秋”字明确描写的内容,题目很深沉。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

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

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

曾赴日本留学,与郭沫若等发起创造社。

1921年7月第一部小说集《沉沦》问世,产生巨大的影响。

1923年发表《春风沉醉的晚上》。

先后在北大、武昌师大、广东大学任教。

1930年3月参与发起成立左联”。

抗战爆发后,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后流亡苏门答腊岛坚持抗战。

1945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

由于种种原因,郁达夫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这段时间,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游山玩水,留下一些很好的散文。

三、师生共同讨论,分析理解课文(一)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主要是从哪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请用一字来概括。

明确:味。

(板书)⒈此问要求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回答此问无须作太多理性分析,凭语感即能得出答案,“味”字在全文出现达八处之多。

⒈若学生思维过于分散,讨论与答案差异较大,可提供几个答案供学生选择。

如:色、声、形、味、实、情,课文虽也写了上述方面,但主要是写秋之味。

《桥》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

《桥》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课题,质疑思考:桥,让你想到了什么?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正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

2.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正确认读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2)词语分类学习。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

咆哮惊慌清瘦放肆狂奔势不可当拥戴狞笑沙哑跌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明确:①描写洪水的词语:咆哮放肆狂奔势不可当狞笑②描写村民的词语:惊慌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③描写老汉的词语:清瘦拥戴沙哑揪出(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体会洪水之可怕。

3.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观察、想象、体验。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1.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2.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导语和板书设计——故都的秋

导语和板书设计——故都的秋

导语和板书‎设计——故都的秋导语秋天,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骚‎人墨客。

从古到今,关于“秋”的诗文,可谓汗牛充‎栋。

历代名家描‎写秋的名篇‎和佳句是举‎不胜举。

有人独立于‎橘子洲头,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类霜天竞‎自由”,秋日里,毛泽东读到‎的是壮丽。

有人登高,笔下出现了‎“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的景象,秋风中,杜甫读到的‎是悲凉。

有人在秋中‎徘徊,目之所及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秋雨里,柳永读到的‎是凄苦。

有哪位同学能‎就这些名篇‎和佳句略举‎几例?这些名篇和‎佳句,有的描写秋‎天的萧杀和‎凄凉,抒发作者深‎深的悲秋之‎感;有的刻画了‎秋天。

有的刻画了‎秋天的绚丽‎多彩,寄寓了作者‎浓浓的赞秋‎之情。

而郁达夫却‎以自己个性‎鲜明的思想‎,选择了独特‎的角度,运用与众不‎同的手法,写出《故都的秋》这篇散文精‎品。

究竟郁达夫‎笔下的秋是‎怎样一种景‎象?“秋”景如何?“秋”意怎样?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

板书1、总体比较北国之秋:清、静、悲凉南国之秋:慢、润、淡2、景色描写庭院秋色——色秋蝉残鸣——声闲话秋雨——味北国秋果——奇3、用比喻来说‎明南国与北‎国之秋的区‎别本体——南国秋、北国秋喻体——黄酒与白干‎稀饭与馍馍‎鲈鱼与大蟹‎黄犬与骆驼‎4、《故都的秋》景物描写中‎的视觉、触觉、听觉效果5、总结。

导语

导语

1、同学们,我们中国有锦绣的山川、灿烂的文化。

这值得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引以为荣。

今天老师却要带领大家走出国门,走进神奇的欧洲,欣赏异国风光,了解更多的异国的文化。

同学们,我们的异国之旅开始了,就让我们搭乘快乐好航班一起走进德国吧。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武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司马迁的史记,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

3、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公元208年,建安13年,曹操率军,水陆并进,欲扫平江南,孙刘联盟,决计破曹。

且看:用奇谋孔明借箭。

4、在这学期的语文学习中,我们结识了不少作家笔下之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勇武过人的武松,在咆哮的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途中为照顾小战士饥饿而死的老班长……这些人物特点鲜明,在我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为我们塑造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板书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去年寒暑假的时候,《小兵张嘎》这部电视剧正在热播。

你们看了《小兵张嘎》后,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谈自己的看法。

)作者用他那生花的妙笔,塑造了两个人特点鲜明、天真可爱的人物。

小嘎子活泼,调皮,小胖墩儿沉稳,憨厚,只要读过这段文字,相信对这两个人物就会过目不忘。

那么,作者又是用什么方法刻画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呢?用了这样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讨论,反馈:作者主要采用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用语言描写的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5、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志愿军为朝鲜人民的抗美救国流血牺牲,在朝鲜的三千里江山,有多少优秀中华儿女鲜血洒落,黄继光、邱少云,其中也有包括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烈士。

《麻雀》教学设计及板书

《麻雀》教学设计及板书

《麻雀》教学设计及板书 1教学要求:1.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味母爱的巨大力量,理解作者所表达的同情、爱护弱小者,藐视、不畏惧庞然大物的思想感情。

2.掌握本课 12 个生字;理解“摇撼、无可奈何、拯救、嘶哑、搏斗、庞大”等词语;会用“无可奈何”“搏斗”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理解、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

教学难点:理解“一种强大的力量”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一段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熟读课文,了解文中人物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教学过程:一、导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百多年前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一篇文学作品的片段。

在屠格涅夫生活的时代,俄国的农民是奴隶,他们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地主是农奴主,他们对农奴可以任意鞭打,可以把农奴当做牲口买卖,可以随意地残杀农奴。

屠格涅夫非常同情农奴,并且认为残酷的农奴制度一定要灭亡。

屠格涅夫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有许多机会接触大自然,使他深深地爱上了大自然,他的作品往往反映他对农奴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今天学习的《麻雀》就是其中的一篇。

二、自学——引导学生了解大意1.先自读课文,看有几个角色?要搞清晰人物关系,谁是弱者,谁是庞然大物?板书:小麻雀老麻雀猎狗2.你还读懂了什么?三、再自学——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1.提示:1). “我”走在林阴道上发生了什么事?2).猎狗想怎么样?3).老麻雀是怎么对付的?小麻雀老麻雀猎狗摔下来飞下来掩护准备搏斗张开露出愣住后退2.根据刚才讨论的,把这些重点句用“~~~~”画下来。

小麻雀从巢里摔下来了。

猎狗走近小麻雀,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

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小麻雀,准备着一场搏斗。

《童年》导读教学设计

《童年》导读教学设计

《童年》导读教学设计【教学解析】《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马克西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童年》是他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在人间》和《我的大学》。

《童年》以自传体的形式叙述了主人公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

对于这样的作品,我们总是拿来让孩子体味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苦与乐,也让读者深深的与阿廖沙一起感同身受那令人窒息的生活环境,生发出发自内心的同情与关爱。

但是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对其的关注始终在于思想意义的角度的挖掘,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又具有这样的特点:1 .不变的场景演绎一场场大戏;2 .不变的主角们与时常变换的“观众”;3 .小时候的“我”与现在的“我”;4 .是苦难的控诉也是温馨的怀念。

但是作为一部与孩子生活环境有距离的作品,孩子的理解困惑点则与文本特点有不同,集中在于:1,对于人名复杂的外国作品,“读下去”是一个难题;2,作品更多呈现的是“室内舞台剧”,多为人物对话与叙述,感受人物通过对话所渗透出来的不同观点;3,对于回忆类的自传体小说,分清两个不同的“我”,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难点。

【导读目标】1 .通过节选的阅读,知晓整本书的大致内容;2 .通过章节的对比阅读,感受不同的观点的差异;3 .从关键词入手,了解回忆类小说的特点,产生对于整本书的阅读兴趣。

【教学时间】一课时【导读步骤】一、聊天式导入,明确“童年是什么“1板书:童年,引导思考:认识这两个字吗》想想看见“童年”,你想到的是什么?2 .这些词有什么特点?3 .课件出不:童年是什么?是一支笔,一支色彩丰富的笔;是一首歌,一首焕发向上的歌;是一股泉,一股清澈透亮的泉;更是一朵花,一朵多姿多彩的花。

童年还是什么?4 .导语:对于童年,还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二、读节选,感受不一样的“童年”1 .课件出示选文:外祖母一下子扑过来,把我抱在怀里,大叫:“我不让你打阿廖沙!不让,你这个魔鬼!她开始用脚踢门,叫喊道:“瓦莉娅!瓦尔瓦拉!”外祖父立刻冲过来,推倒了外祖母,把我抢过去,抱着我向长凳走去。

初中语文简案 一着惊海天

初中语文简案 一着惊海天

初中语文简案《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一、导语设计:多少年来,航母建设一直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

“着舰”和“起飞”是航母建设的两道坎,其中着舰是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蹈”。

2012年11月23日,备受瞩目的中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着舰进入最关键时刻,这艘举世期待的航母就是中国首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辽宁舰。

二、齐读目标:通讯特点、结构、语言准确生动形象,见证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伟大时刻,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加爱国意识。

三、前提测评字词舰岛、战位、阻拦索、白手起家、镌刻、澎湃、呼啸、桅杆、凛冽、浩瀚、娴熟、一丝不苟、惊心动魄四、听课文朗读,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开端1-4,写歼---15舰载机做好了首次着舰飞行的准备工作发展5-17:写“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着舰飞行开幕了。

高潮18-20:写“刀尖上的舞蹈”舰载机着舰飞行成功了结局21-:写现场的人们欢庆歼——15舰载机首次成功着舰。

五、课文精讲:1、朗读第一段,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

“海风呼啸”“斩浪向前”“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这样内容安排有何用意?描写了航母斩浪向前,“八一”军旗迎风飘扬的英姿,渲染英武庄严气氛,为下面航母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面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2、读第3、4自然段,说说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渲染紧张气氛,引发读者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3、读第4自然段,“从高速飞行的舰载战斗机上往下看,航母舰就像汪洋中的一片树叶,在海上起伏行进”,比喻,突出舰载机着舰难度很高。

“**80%**坠毁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圆明园的毁灭》导入设计六则

《圆明园的毁灭》导入设计六则

《圆明园的毁灭》导入设计六则一、导语揭题曾经有一座园林,花了150年的时间才建成,像仙境一般美丽,像阿里巴巴的宝库一样收藏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是当时世界上最辉煌最壮丽的园林,它就是圆明园。

我满怀希望地来到它的跟前,却看到了──一片废墟。

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二、构建话题,激发情感导入。

1、同学们,雨果曾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

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圆明园因何有如此的美赞?我们引以为荣的圆明园又经历了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三、解题激凝导入:看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什么?梳理问题:1、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2、是谁怎样把它毁灭的?四、板书课题,直奔主题1、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写《圆明园的毁灭》。

2、学生读课题。

3、读了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4、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圆明园的毁灭目录5、师生共同梳疑如: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被毁灭的?是谁把圆明园毁灭的?五、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

六、利用课本插图导入。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

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初中语文简案 回忆我的母亲

初中语文简案 回忆我的母亲

初中语文简案《回忆我的母亲》朱德一、导语设计:朱德,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

他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艰苦朴素、坚忍不拔、以身作则、平易近人,关怀战士,与战士同甘共苦,忠于革命事业等许多崇高品质,与他的母亲钟太夫人的教育、影响和熏陶是分不开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回忆我的母亲》,来了解一下朱德的母亲。

二、齐读目标。

1、学习叙事散文的特点、按时间顺序选取典型材料表现人物优秀品质、语言朴素简洁平实、学习母亲品质,体会思念敬爱之情。

2、了解叙事散文:表达方式:叙事、抒情,只有高潮,没有结果,没有议论部分,而多一个抒情部分,让结构更加明了。

与记叙文不同。

三、文题解说:“回忆”点明叙事方式;“我的母亲”点明写作对象,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整体感知,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部分:(1)痛悼母亲逝世,引起对母亲回忆;第二部分:(2---13)追忆母亲一生事迹;第三部分:(14----17)母亲对自己的教育和影响,表达自己的决心。

五、跳读课文,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1、这些时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思想品质如何?作者小时候:好劳动,整日劳碌着,勤劳俭朴,任劳任怨、聪明能干、宽厚仁慈1985--1900,退佃,搬家、天灾,没有灰心,反感为富不仁者:坚强不屈,朴素的阶级意识1905节衣缩食,供我读书: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1908支持和慰勉我参加革命:深明大义1919离开土地就不舒服:热爱劳动1924---1927独立支持一家人生活:勤俭持家,深明大义1937过着勤劳的农妇生活:支持革命,期望革命成功1944年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热爱劳动,勤劳一生。

2、课文是怎样将众多的日常小事有条不紊地组织为一个整体的?围绕母亲“勤劳一生”这一叙事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记叙的内容。

3、课文采用什么叙事方法?作用如何?倒叙,顺叙作用:使文章脉胳清晰,内容的安排极其自然。

导语设计与板书设计

导语设计与板书设计

一、“趣”中导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造各种情景,可激发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使他们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全身心投入学习。

朱老师善于运用多媒体,常常能恰到好处地、巧妙到利用多媒体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更高级的概念和能力。

二、“静”中导入,引导学生独立探究老师在“激情与本色”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数学课上,有时我们能看到的可能只是学生十分宁静的外表,但我们能想象到和感受到的是学生的思维在汹涌,激情在燃烧。

数学课堂只有学生数学思维的花朵盛开时,才是最美丽的。

”朱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寻找着这种美丽。

朱老师的课许多时候都是从"万籁俱寂"的学生自主探究中开始的。

这个过程是每个学生亲自参与的思维过程;是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三、“情”中导入,引导学生触类旁通教师的情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正是这个道理。

教师的情感灌注于教学,正如血液灌注于全身,特别是教师将情感倾注教学过程中,并与之良好地结合时,知识才能容易为学生无阻力地接受和运用,成为学生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许多时候朱老师在课堂一开始,都会与学生聊聊,目的是能做到知己知彼,一方面去了解学生的一些情况,如表达的习惯、表达是否大胆,思维能力、行为习惯如何等,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能力有些认识。

同时朱老师更希望学生能体会老师的用意,比如朱老师常常会通过一些对话,让学生懂得在这样一位老师面前,我可以大胆地去表达;在这个课堂中我们是平等的;或者说,在这样的环境中我必须要思考别人的话的。

如:朱老师会在一个学生发言后说:“有谁听懂了这个同学的话吗?”朱老师会利用一些情景、对话让学生感受朱老师的语言特色,一些习惯的要求,这在整个课堂中是非常重要的,能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创设最佳教学情景。

秋天的怀念 板书

秋天的怀念 板书

以下是《秋天的怀念》的板书设计:
一、导入(幻灯1并播放音乐“秋日私语”——教师导语)
秋天是个宁静的季节,忙了一夏的世界安静下来了;秋天是个幽怨的季节,客走他乡的游子纷纷做起了回乡梦;秋天还是个多情的季节,你没听说过“信誓旦旦,秋以为期吗”?秋天更是个严重的关头,沙场也要秋来才点兵!今天,我们坐在秋日里,也会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吧?那么,你们眼里的秋天是什么样的呢?
二、整体感知
1. 口头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2. 学生讲述文章故事,理清思路
3.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
三、深入研读
1. 品读文章,体会感情
2. 探讨交流,深化理解
3. 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
4. 结合写作背景,理解文章主旨
四、拓展延伸
1. 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
2. 布置作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怀念”的短文。

《台阶》教学设计

《台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者的情感。

3、学习作者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故事内容,分析父亲的形象,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父亲形象的意蕴和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探究法教学课时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师:说起台阶,大家肯定不陌生吧!我们每个人几乎每天都在各种各样、高低不一的台阶上来来往往、进进出出,那么,台阶对大家来说是什么?生:路。

师:对,台阶对我们一般人来说也就是一条路或者是一栋建筑。

但是对有的人来说台阶却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篇关于台阶的故事。

二、板书课题,出示目标三、、检查预习,辨音识义1、指名学生分组注明文中关键字词的拼音并解释重点词语的意义。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总结、强调。

四、感知内容1、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复述课文的内容。

a复述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b学生进行复述,教师进行点评。

2、故事的线索是什么?统领全文的是那一句?a台阶b、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五、感受人物通过复述课文,我们再次熟悉了课文,同时对父亲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我们会通过问题研讨,使父亲的形象更加丰满立体起来。

1、以台阶为线索给小说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划分情节开端:(父亲)立志造台阶发展:(父亲)准备造台阶高潮:(父亲)开始造台阶结局:(父亲)造成台阶后2、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延展:父亲为什么要造九级台阶?3、父亲为什么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用文中的话回答)从这一点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要强、自尊、不甘人后4、为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那些努力来准备?从这一点看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勤劳、节俭、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坚忍不拔。

5、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是如何描写的?父亲的形象又是如何的?提示:研读父亲造台阶即故事的高潮部分,找出相关语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