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完整版】《内经》络脉络病理论及其临床意义课件最新版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课件
病因病机理论
总结词
病因病机理论是《内经》中关于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的描述,它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内外环境因素有关,不同的 病因会导致不同的病机。
详细描述
病因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因素有关,不同的病因会对人体的脏腑和经络产生不同的 影响。病机理论则描述了疾病发生后人体内部的各种变化和反应,包括正邪斗争、脏腑功能的异常等。
一。
05 《内经》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
CHAPTER
《内经》在现代中医临床中的应用
总结词:广泛应用
详细描述:《内经》作为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在现代中医临床中仍然被广泛应用。它为中医临床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 导,对于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内经》在现代针灸学中的应用
总结词:重要依据
贡献
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对后世中医临床实践和学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02 《内经》的基本理论
CHAPTER
阴阳五行理论
总结词
阴阳五行理论是《内经》的核心理论之一,它认为自然界和人体内部都存在着阴 阳和五行相互作用的关系。
详细描述
阴阳理论认为万物皆有阴阳两面,阴阳相互作用产生万物。五行理论则将自然界 和人体内部的各种事物按照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进行分类,并认为它们 之间存在着相生相克的关系。
扶正祛邪
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以扶正为主或祛邪为主, 或扶正祛邪并用。
三因制宜
根据患者年龄、性别、体质等因素制定个性化 治疗方案。
调理脏腑
针对病变脏腑进行调理,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
治疗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辨证施治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合适 的穴位和针灸方法进行治疗。
补虚泻实
络病简读_培训课件
经络之络〔气络〕运行经气
气的分类 真气 宗气 营气 卫气
络脉的空间结构与气血运行特点
空间结构特点: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络体细窄,网状分 布,络分阴阳,循行表里
气血运行特点:气血行缓,面性弥散,末端联通,津血互 换,双向流动,功能调节
络病基本病机
络气郁〔虚〕滞:相当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络脉瘀阻:相当于动脉粥样硬化 络脉绌急:相当于血管痉挛 络脉瘀塞:相当于血管堵塞或闭塞 络息成积:相当于多种脏器损伤功能障碍,如肝肺纤维化, 肾硬化,心衰致心脏扩大,心室重构 络虚不荣:络中气血阴阳缺乏,虚而不荣 热毒滞络:相当于感染性疾病的微循环障碍 络脉损伤:络体损伤、破损或伤断致气血流泻或阻断不通,
周围血管病:应用于周围血管病变如多发 性大动脉炎、闭塞性动脉硬化、雷诺综合征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静脉血栓形成等
三 常用通络药物简介
2参松养心胶囊
气阴两虚,心络瘀阻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
心律失常病理机制探讨示意图
年四十阴气自半
感受外邪 耗伤气阴
心脏传导系 统及自主神 经功能异常
气阴两虚
络脉瘀阻〔 心肌供血
1
用,但凡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均可服用通心络,有 临床禁忌或阿司匹林抵抗者可用通心络替代治疗
通心络降脂,抗炎,与他汀类具有协同作用,而没
2
有他汀类副作用,但凡服用他汀类的患者均可服用
通心络,有禁忌症者可用通心络替代治疗
通心络保护内皮,扩张血管,解除痉
3
挛,增加心脑血供,具有阿司匹林、 他汀类所不具备的疗效特点,更全面
--恩格斯
经脉包括经络与脉络两大系统
经脉“经脉者,行血气而营阴阳〞,“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 外络于肢节〞,以藏象为核心,以经脉为枢纽,以气血为基础 络脉“经脉在里,支而横者为络〞,经脉系统按其运行气血的不同 分为经气环流系统和心脉血液循环系统。 经气环流系统末端的网络分支为经络之络〔气络〕,运行经气, 经 能失调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心脉血液循环系统末端的网络分支脉络之络〔血络〕,脉络之络 运行血液,与中小血管、微血管特别是微循环具有同一性
十四经脉精PPT课件
用于四肢取穴的直寸、 背部的横寸。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2. 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 度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3.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 指第二节横纹处 为准,四指的横 度为3寸。又称 “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 肢,纵贯全身。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奇经八脉
• 定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
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 命名 ➢ “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
里属络,“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 名称多反映其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特点。
主治:①阴挺 闭经 带下 月经不调
不孕 不育 遗精 阳萎 阴痛
②下腹痛 疝气 刺灸:直刺1 ~ 1.5
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
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 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 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 侧端(厉兑穴)。足背分出 至大、
精选鼻ppt课、件耳最新、乳部有联系。
27
精选ppt课件最新
28
梁门
19
3、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 横纹上1.5寸。
主治:①外感咳嗽 气喘 头项痛
②咽喉肿痛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手阳明大肠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1、体表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上肢外侧前缘→肩→ 颈→面颊→左右交会于 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 旁的迎香穴。(交胃经)
精选ppt课件最新
13
2. 拇指同身寸法
拇指指关节的横 度作为1寸。
用于四肢部取穴。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3.横指同身寸法
将食、中、无名、 小指并拢,以中 指第二节横纹处 为准,四指的横 度为3寸。又称 “一夫法”。
用于下肢直寸, 背部的横寸
精选ppt课件最新
15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 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 肢,纵贯全身。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奇经八脉
• 定义 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
阴蹻脉、阳蹻脉的总称。 • 命名 ➢ “奇”有异的含义,与十二正经不同,无表
里属络,“别道奇行”,故称“奇经”。 ➢ 名称多反映其循行分布和各自的功能特点。
主治:①阴挺 闭经 带下 月经不调
不孕 不育 遗精 阳萎 阴痛
②下腹痛 疝气 刺灸:直刺1 ~ 1.5
沿耳前上行→前额角(头维)。 由大迎前下行→沿颈前外侧→
入缺盆→胸前正中线旁开4 寸→腹正中线旁开2寸→下 肢外侧前缘→止于第二趾外 侧端(厉兑穴)。足背分出 至大、
精选鼻ppt课、件耳最新、乳部有联系。
27
精选ppt课件最新
28
梁门
19
3、列缺
定位:桡骨茎突上方,腕 横纹上1.5寸。
主治:①外感咳嗽 气喘 头项痛
②咽喉肿痛
精选ppt课件最新
20
手阳明大肠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1、体表路线: 起于食指桡侧端商阳穴 →上肢外侧前缘→肩→ 颈→面颊→左右交会于 人中穴→止于对侧鼻翼 旁的迎香穴。(交胃经)
中医学基础经络ppt课件
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
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下关穴,沿发
际,到额前。
分支1:从颌下缘分出,下行到人迎
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
缺盆,深入体腔,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
脾。
直行者: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
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
处的气街。
分支2: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
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
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
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
H9),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精。选ppt课件最新
21
手太阳小肠经
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
穴SI1),沿手背尺侧上腕
部,循上肢外侧后缘,过肘
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行肩
胛部,交肩上后入大椎穴,
再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
络心,沿食道下行,穿过膈
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
26
足少阳胆经
起于目外眦,上至额角(颔厌穴GB4),再向
后行到耳后(完骨穴GB12:乳突后下方凹陷中),
再折向上行,经额部至眉上(阳白穴GB14 ),又
向后折至风池穴(GB20:枕骨下,斜方肌外侧凹陷
中,发际上1寸),沿颈下行至肩上,左右交会于大
椎穴,分开前行入缺盆。
分支1:从耳后完骨穴分出,经翳风穴进入耳中,
分支:从肺中分出,
络心,注入胸中,交于手
厥阴心包经。
精选ppt课件最新
24
手厥阴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
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 中、下三焦。
分支1:从胸中分出,沿 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 (天池穴P1)向上至腋窝下, 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 部,入掌中(劳宫穴P8:在 第二和第三掌骨之间,握拳 时正当中指下),沿中指桡侧, 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P9)。
络病学概论ppt课件
创新发展络病理论
传承
创新
指导临床 难治性疾病治疗
促进创新药物研发
21
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 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
络病是各种致病因素损伤络脉引起的病理变化,是广泛存
在于多种难治性疾病中的病理状态。
络病理论是研究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外 先犯肺络
温邪
卫
经脉 肌肉之间 中(顺传阳明) 气
阴络 体内脏腑 内 逆传心包络” 营血
(心络、肺络、肾络、肝络等)
《灵枢·百病始生》曰:“是故虚邪中于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 不去,传舍于经,……稽留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络),或著络脉。”
32
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
时速:气血运行时间与速度 常度:气血正常循环状态和节律
14
记载络病表现
记载络病常见病证:痹证、中风、痛证等; 记述络病表现:动络、入络、伤络等。
发展络病治法用药
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 创立辛味通络、络虚通补等络病治法用药
15
创新发展络病理论是中医 学术发展的历史职责
“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 及,亦缺典也。”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络脉论》
气络-NEI网络
络脉
脉络
渗灌濡养、供血供气 津血互换、营养代谢
脉络-血管系统 35
络病发病
外邪袭络 六淫外袭:风 、寒 、湿 、燥暑火; 温、疫之气:外感温邪 、疫疠之气;
内伤七情 痰瘀阻络:痰湿阻络 、血瘀阻络; 饮食起居跌仆金刃伤络
36
发病特点
“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久病入络
传承
创新
指导临床 难治性疾病治疗
促进创新药物研发
21
络脉是从经脉支横别出,逐层细分,纵横交错,遍布全身,
广泛分布于脏腑组织间的网络系统,是维持生命活动和保持人 体内环境稳定的网络结构。
络病是各种致病因素损伤络脉引起的病理变化,是广泛存
在于多种难治性疾病中的病理状态。
络病理论是研究络病发病特点、病理变化、临床表现、
外 先犯肺络
温邪
卫
经脉 肌肉之间 中(顺传阳明) 气
阴络 体内脏腑 内 逆传心包络” 营血
(心络、肺络、肾络、肝络等)
《灵枢·百病始生》曰:“是故虚邪中于人也,始于皮肤,留而不去,则传舍于络脉,……留而 不去,传舍于经,……稽留不去,息而成积,或著孙脉(络),或著络脉。”
32
络脉的运行时速和常度
时速:气血运行时间与速度 常度:气血正常循环状态和节律
14
记载络病表现
记载络病常见病证:痹证、中风、痛证等; 记述络病表现:动络、入络、伤络等。
发展络病治法用药
提出“络以辛为泄”的观点 创立辛味通络、络虚通补等络病治法用药
15
创新发展络病理论是中医 学术发展的历史职责
“十二经脉,前贤论之详矣,而络脉则未之 及,亦缺典也。”
清·喻嘉言《医门法律·络脉论》
气络-NEI网络
络脉
脉络
渗灌濡养、供血供气 津血互换、营养代谢
脉络-血管系统 35
络病发病
外邪袭络 六淫外袭:风 、寒 、湿 、燥暑火; 温、疫之气:外感温邪 、疫疠之气;
内伤七情 痰瘀阻络:痰湿阻络 、血瘀阻络; 饮食起居跌仆金刃伤络
36
发病特点
“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 久病入络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详解PPT课件
二
病机 10
三
四诊举例 3、4、5、6、7、9、11、12
四
治则 14、15、16、17
第2页/共69页
第1条
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 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 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 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 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 用甘味之药调之。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 在用之。
举 寸口,或寸口与趺阳、少阴对举的,则
此 寸口包括两手的寸关尺三部。 (7)
第45页/共69页
第11、12
条
问曰:寸脉沉大而滑,沉则为实,
滑则为气,实气相搏,血气入脏即死,入
腑即愈,此为卒厥,何谓也?师曰:唇口
青,身冷,为入脏即死;如身和,汗自出,
为入腑即愈。(11)
问曰:脉脱入脏即死,入腑即愈,何 谓也?师曰:非为一病,百病皆然。譬如 浸淫疮,从口起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 流来入口者不可治;病在外可治,入里者 即死。
第16页/共69页
名 词 • 养慎:外养正气,外慎风寒。
第17页/共69页
分析 仲景预防学观点
• 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 即医治之。
第18页/共69页
分析
仲景预防学观点
•
• 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 吐纳、针灸、膏摩,勿令 九窍闭塞。
第19页/共69页
分析 仲景预防学观点
• 更能勿犯王法,禽兽灾伤,房室 勿令竭乏,服食节其冷、热、苦 酸、辛、甘,不遗形体有衰,病 则无由入其腠理。
第14页/共69页
讲 解 仲景三条与无择三因之别
仲景三条
无择三因
内因
主
要 内
外因
容
内经概论 PPT课件
二、《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内经》的内容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泛。就医学知识而言,又可分为基本理 论和医疗技术两大类。大致可以分为养 生、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 病因病机、病证、诊法、论治、运气等 十类。
第三节 《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征 一、从整体角度把握生命规律
1、人与自然事物统一
1、道家思想的影响
对老子思想继承发挥的学派很多,从医学观 点看,宋銒、尹文是最主要的学派。他们的贡献 是提出了精气学说:
(1)气的精粹、精微部分就是精气 《管子·内业》曰:“精也者,气之精者
也”。 《管子·心术下》曰:“一气能变曰精。”
(2)精气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管子·内业》认为精气的不断运动,使:
《内经》这一学术特征,避免了静止不变的观 点看待生命活动规律的弊端,揭示了辨证论治理论 的深刻内涵。
三、从功能角度把握生命活动规律
从历史看,重视功能几乎是整个古代的一种 思维倾向。从医学看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时,没 有与之同步发展的先进的科技手段。当《内经》 应用解剖不能阐明人体的功能活动规律时,就用 取象比类、形象思维的方法,从人体外在功能现 象,去探索内脏的活动规律,“以表知里”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以我知彼”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司外揣内” (《灵枢·外揣》)。
2、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
《灵枢·刺节真邪》曰:“下有渐汝,上 生苇蒲,此所以知形气之多少也。”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灵枢·外揣篇》 提出诊断疾病的方法是“以表知里”、“司 外揣内” 。
对人体外部现象的观察十分细致,真实
可靠,为中医理论的提出奠定了客观事实的 基础。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中气 穴,则针游于巷”,即在刺激机体某一部位 后观察到刺激可以沿着一定的路线传导,从 而发现了经络现象。
《经络总论》课件
络系统。
3
经Hale Waihona Puke 的分支经络在其循行过程中,会不断地分支末梢, 这些分支穴位称之为“络穴”,也包括“孔穴”、 “会穴”等。
经络的特点
难以可视
经络不同于大多数器官、组织和系 统,无法使用肉眼或常规医学检查 方法进行观察。
系统复杂
功能独立
经络是一个复杂而密集的网状系统, 它可以穿越全身各种不同的组织和 器官。
学习经络总论的建议
学习经络之前,先了解中医基础理 论及中医治疗常用手法和操作技巧。 并结合富有特点的动静脉形态图将 会更容易理解经络。
经络系统是一个独立的、自我调节 的系统,其以内在的方式调节了人 体各器官的运作,保障了整个生物 体的正常运作。
经络与中医学
1 经络与病理
中医学认为疾病是气血失调的结果,因此对于许多疾病而言,调节经络的功能是非常关 键的。
2 经络与治疗
通过刺激经络,调节气血运行,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缓解疼痛、增加免疫力的效果。
经络的循行规律
经络的循行是由脏腑器官的气化 运化而来的,通过认识其循行规 律,可以多方面维护身体健康。
结束语
经络总论的意义
《经络总论》是中医学的重要经典 之一,其对经络的解说和分析对于 中医学理论的发展至关重要。
经络总论的现实应用
在现代社会,很多疾病都源于生活 中的不良习惯。学习经络总论,可 以帮助预防以及治疗相关的疾病。
3 经络在中医医疗中的应用
在中医治疗中,常用的针灸、推拿、拔罐等方法,都是通过调节经络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的。
其他知识点
经络的对应脏腑
经络与人体脏腑之间存在着密切 的联系。通过理解经络和脏腑之 间的连接关系,可以更好地护理 自己的身体。
十二经络皇帝内经ppt课件
20
2、记分寸——同身寸 大拇指的指尖关节的宽度是“一寸”。 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是“两寸”。 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
17
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1、点揉穴位
穴位,又称腧(shu)穴、气穴,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 能积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通过 对一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调整人体机能,起到保健或治疗疾病的作用。
点揉穴位,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
18
2、推捋经络 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
因此说,经络是人身御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经络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 经络养生不仅治已病,还可以治未病! 穴位是我们随身的药囊! 学会经络养生,每个人都是药师佛!
9
复杂的人体经络系统
10
经络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不 可不通”。
左右,网络全身的作用,将外在的筋、脉、肌、皮、五官、九 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灵枢,海论》篇讲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 络于肢节”。
6
(3)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下内外的 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 只有经络畅通,气血畅通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
(1)以表知里: 由于经脉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又和脏腑有络属关
系。因此,可根据症候及其出现的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 据。 在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出现压痛或其他异常反应,也是 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经络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14
(2)调气血! 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三分之一在工作,心脏只有七分
2、记分寸——同身寸 大拇指的指尖关节的宽度是“一寸”。 食指和中指并列,从指尖算起的第二关节的宽度是“两寸”。 把四指并拢,第二关节的宽度就是“三寸”。
17
二、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
1、点揉穴位
穴位,又称腧(shu)穴、气穴,是人体脏腑,经络的活动机 能积于体表的一些特殊部位,如合谷穴、足三里穴等。通过 对一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按摩等可以疏通经络,调理气血, 调整人体机能,起到保健或治疗疾病的作用。
点揉穴位,是最简便最有效的方法了!
18
2、推捋经络 身体取坐位,把手自然分开,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
因此说,经络是人身御医!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 经络是我们健康的晴雨表! 经络养生不仅治已病,还可以治未病! 穴位是我们随身的药囊! 学会经络养生,每个人都是药师佛!
9
复杂的人体经络系统
10
经络的作用
《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 ,不 可不通”。
左右,网络全身的作用,将外在的筋、脉、肌、皮、五官、九 窍与内在的五脏六腑等连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灵枢,海论》篇讲到:“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 络于肢节”。
6
(3)经络是人体的活地图!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肢体关节,沟通上下内外的 并存在于人体内的通路。 只有经络畅通,气血畅通无阻,人的身体才不会出现问题!
(1)以表知里: 由于经脉有一定的循行部位,十二经脉又和脏腑有络属关
系。因此,可根据症候及其出现的部位,作为诊断疾病的依 据。 在经脉循行路线或穴位上出现压痛或其他异常反应,也是 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经络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14
(2)调气血! 人的潜力很大,我们的肝脏只有三分之一在工作,心脏只有七分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17
(二)满溢贯注
如上所述孙脉满,‚溢乃注于络脉‛, 络脉皆盈‚乃注于经脉‛,均反映了 络脉满溢贯注的特点。
虽然血气在络脉中流注不止,运行不 息,但是它与十四经循环的单向流动, 如环无端却有不同。
18
18
三、络脉的独特生理功能 络脉除了具有经络所共有的通行血气、 沟通表里、卫外抗邪的作用外,还有 下述独特功能。
11
11
(三)表里相对性 《内经》从总体上确认的经里络外的 分布概念,只是一个阴阳表里的相对概 念,实际上络脉是既散于表又布于里,既 行于上又达于下,上下左右,周身内外, 无处不到的立体网络系统。
12
12
二、络脉的气血流注特点
络脉是由经脉支横别出的分支。
《灵枢〃脉度》说:‚经脉为里,支而横 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
23
23
(二)互渗津血
《灵枢〃痈疽》说:‚肠胃受谷…… 中焦出气如露,上注谿谷,而渗孙脉, 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24
24
(三)贯通营卫
营卫由于性质清浊的不同,而一行于脉 中,一行于脉外。但是,营卫之间并不是 各自为政,互不相涉的。 它们除了卫气‚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 逆顺‛(《灵枢〃胀论》)和营卫二者 ‚五十而复大会‛(《灵枢〃营卫生会》) 外,更重要的是营卫二气无时不通过络脉 (主要是孙络)相贯通,以互根互用,共 同发挥煦养脏腑组织的功能,从而 保持人体阴阳平衡协调的生理常态。
15
15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说:‚经满气溢, 入孙络受血,皮肤充实。‛ 《灵枢〃脉度》说:‚故阴脉荣其脏,阳 脉荣其腑……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 外濡腠理。‛
《灵枢〃痈疽》说:‚中焦出气如 露,上注谿谷,而渗孙脉……血和 则孙脉先满,溢乃注于络脉,皆盈 乃注于经脉。‛
16
16
(二)满溢贯注 满溢贯注是络脉流注的正常状态 和前提 即络中的血气只有达到满溢的程 度才能正常双方流动,贯注不已, 以维持其生理功能。
13
13
二、络脉的气血流注特点
络脉以十四经为纪,分别构成十四大络 脉系统,每一络脉系统中包括大络、孙 络等组成部分。
血气在十四经循环过程中,由各经而溢 入于所属的络脉系统,流注不已,从而 发挥营养作用。
14
14
络脉流注与经脉循环不同,它具有 如下两个特点。 (一)双向流动 是指络脉中的血气既能 离经脉方向流动而布散于脏腑组织,又 可向经脉方向流动而注入经脉。 脏腑 络 经 脉 脉 组织
6
6
(一)广泛分布性 在经络系统中,经脉是其主体,络脉则 是其必不可少的补充,络脉广泛分布, 无处不到,弥补了经脉线状分布的不足
《灵枢〃经脉》说:‚诸络皆不能经 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入……其会皆 见于外。‛
7
7
在络脉系统中,
十二经脉之别络均起于四肢,并走向其相表里的 经脉; 任脉之别络散于腹,督脉之别散于头,并别走足 太阳经; 脾之大络散布于前后胁肋,胃之大络出于左乳下。 孙络的分布更为广泛,它自络别出后,愈分愈多, 面性弥散全身各部, 正如张介宾所说:‚凡人遍体细脉,即皆肤腠 之孙络也。‛
4
4
提纲简介 五、络脉病变的主要病证 六、络脉望诊法及其应用 七、络病的治则治法及治疗方法 八、络脉络病理论的发展及其临床意义
5
5
一、络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在十四络脉系统中,尽管络脉众多, 纷繁复杂,然而它在全身的分布却并不 是杂乱无章,而是以经脉为纪,井然有 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一)广泛分布性 (二)沿经分布性 (三)表里相对性
《内经》络脉络病理论 及其临床意义
邱幸凡
湖北中医学院
1
1
背景介绍 络脉是经络的有机组成部分,络脉 络病理论是经络学说不可分割的重要 内容。
《内经》分别在有关篇章中对络脉 流注及其循行分布、络脉的生理功能 及其病理病证、络病的治则治法及通 络方法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初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络脉理论。
20
20
(一)渗灌血气
• 络脉接受经中‚流溢之气‛,而将血气 渗灌全身,以‚内溉脏腑,外濡腠理‛ (《灵枢〃脉度》),从而内则脏腑得 养,外则皮肤充实。 络脉是经脉中血气营养脏腑组织 的桥梁和枢纽。故《灵枢〃卫气失 常》说:‚血气之输,输于诸络。‛
21
21
(Hale Waihona Puke )互渗津血津血同源异流,在运行输布的过程中, 二者可以通过孙络互渗互化,即血渗络 外而为津,津还络中而为血。
(一)渗灌血气 (二)互渗津血 (三)贯通营卫 (四)促进经气环流
19
19
(一)渗灌血气
《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 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经脉中的血气‚营阴阳,濡筋骨,利关 节‛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络脉来实现的。 《灵枢〃小针解》说:‚节之 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 诸节者也。‛指出了络脉特别是 孙络,具有渗灌血气的功能。
8
8
(二)沿经分布性 络与经其气相通,络自经别出后,多 沿本经分布,或内达脏腑组织,或外 布于皮肤肌腠。
首先, 在大络 如 中
手太阴之别,‚并太阴之经, 直入掌中‛
手少阴之别,‚循经入于心中, 系舌本,属目系‛ 手心主之别,‚循经以上, 系于心包络‛
9
9
(二)沿经分布性 其次,孙络亦多是以经脉为纪内外 布散的。
《素问〃气穴论》说:‚孙络三百 六十五穴会。‛
张介宾注云:‚孙络之云穴会,以 络与穴为会也。穴深在内,络浅在外, 内外为会,故云穴会。‛
10
10
(三)表里相对性
《素问〃经络论》依络脉颜色变化的应 经或应时,而将其分为阴络、阳络两大类, 并认为阳络远经布于表,阴络近经布于里, 指出了络脉的分布有表里的不同。 如脾胃之大络起于里而布于表,十二经 之别络则起于表而多联络于里。《灵 枢〃百病始生》所谓‚阳络伤则血外溢‛ 之络,即在上在表之络,‚阴络伤则血 内溢‛之络,即在下在里之络。
2
2
背景介绍
由于络脉在经络中的从属地位,络 脉络病理论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更 缺乏系统的阐发。随着医疗实践的发 展,络脉络病理论的临床指导意义日 益显示出来,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 进一步阐明《内经》络脉络病理论,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3
提纲简介
一、络脉的循行分布规律 二、络脉的气血流注特点 三、络脉的独特生理功能 四、络脉的基本病理变化
血液
络 脉
津液
22
22
(二)互渗津血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十二经 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 血液在经络中运行,从孙络渗出于络外, 与络外的津液化合以濡润皮肤肌腠为津 液。同样,皮肤肌腠之中的津液,亦可由孙 络渗入于经络之中,与经络中运行 的血液化合,经心化赤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