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中的卓越:英美英才教育之比较

合集下载

英美教育异同

英美教育异同

英美教育异同1. 引言英美教育被广泛认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之一。

然而,尽管英美教育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仍存在一些显著的异同。

本文将探讨英美教育在课程设计、评估方法、学习环境以及教师角色等方面的异同点。

2. 课程设计在英美教育中,课程设计的方式存在一定的差异。

英国的教育注重综合和全面的教育,学生需要学习广泛的学科,包括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基于这样的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多方面的能力,并获得更全面的教育。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兴趣和需求。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更多的选修课程,自由度更大。

这种灵活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促使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深入研究。

3. 评估方法英美教育在评估方法上也存在一些区别。

英国的学校更加强调笔试和考试,考试成绩在学生的评估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评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以应对高压考试环境。

相反,在美国的学校,教育更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评估方法更加多元化。

学生的作品展示、小组项目和实地调研等形式也会作为评估方法的一部分。

这样的评估方法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潜力,并进行全面的能力培养。

4. 学习环境英美教育中的学习环境也有一些差异。

在英国,学校通常非常注重学生的纪律和秩序,要求学生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学生在学校通常要穿制服,并遵守严格的学校时间表。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责任心。

然而,在美国的学校中,学生的学习环境相对更加灵活和开放。

学生通常没有统一的校服要求,课堂上也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

这样的学习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5. 教师角色英美教育中的教师角色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英国,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的引导者。

他们通常拥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人需求和发展。

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朋友。

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

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

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异同点概述英美教育体系在很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学制、课程设置、评估方式等。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

学制异同点英国教育学制1.小学(Primary School):6岁至11岁,通常持续7年。

2.中学(Secondary School):11岁至16岁,通常持续5年。

3.高中(Sixth Form):16岁至18岁,通常持续2年。

美国教育学制1.小学(Elementary School):6岁至11岁,通常持续6年。

2.初中(Middle School):11岁至14岁,通常持续3年。

3.高中(High School):14岁至18岁,通常持续4年。

课程设置异同点英国课程设置1.小学:主要学科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历史、艺术、音乐、体育等。

2.中学:学科较多,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地理、历史、外语、艺术、音乐、体育等。

3.高中:学生通常选择3-4个学科进行深入学习,包括英语、数学、科学、历史、地理、外语、艺术等。

美国课程设置1.小学:主要学科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音乐、艺术、体育等。

2.初中和高中:学科较多,包括英语、数学、科学、社会科学、外语、音乐、艺术、体育等。

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选修课进行个性化学习。

评估方式异同点英国评估方式1.小学:通过内部评估和外部标准化考试进行评估。

2.中学:通过GCSE(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

3.高中:通过A-Level(高等科目水平)考试评估学生的学术水平,成绩通常是进入大学的重要依据。

美国评估方式1.学期成绩:学生根据每个学期的表现获得成绩,成绩通常用字母表示。

2.标准化考试:学生需要参加SAT或ACT等标准化考试,成绩通常是进入大学的重要依据之一。

3.高中毕业考试:一些州要求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才能获得毕业证书。

教育理念异同点英国教育理念1.知识为重:强调学生的学术能力和知识储备,重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

英美教育对比

英美教育对比

英美教育对比现在中国父母送孩子去海外读书留学已经非常普遍,经常有家长问这个问题:去英国读书好还是去美国好?这个问题需要应人而异。

今天笔者秉持着不偏不向的态度,与大家简单分享一下英美教育的相似和不同点。

英美教育相似之处和中国教育相比,英国教育和美国教育都致力于发展孩子的个人才能加以鼓励发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可以说英国和美国的教育是花钱培养孩子“顽皮”,提倡批判性和开放性思维,对孩子做纵向比较而不是横向比较,注重互动,交流和团队精神,重视体育,音乐,戏剧以及其他课外活动。

英美教育不同之处:差异一:英国教育和美国教育相比较更注重传统,保留其与众不同的特色,英国的教育历史悠久,英国最初的9所公学大多是14,15世纪建立的,这些学校的传统和理念一代代传下来,至今还是保存完好。

即使在21世纪的今天,大部分私立学校还是保持了单一性别(纯男生或纯女生),很多学校包括世界著名的伊顿公学,哈罗公学等,至今还保留着几百年前同样的校服。

英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和“精英教育”。

“绅士”对英国人来说意味着“有德行,有智慧,有礼仪和学问的人”,他们“善于处理自己的事务”,并且他们有民族责任感,尽心竭力为祖国服务。

英国公学就是培养这类“绅士”的地方。

众所周知的伊顿公学培养了英国53位首相中的20位首相,伊顿还培养了36位维多利亚十字勋章获得者,还有像诗人雪莱,经济学家凯恩斯等学者。

哈罗公学培养了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诗人拜伦等。

相比较,美国学校最早的高等学府是首批英国殖民于17世纪末到美国建起,首批中等学府也是18世纪后建起。

由于美国最初的移民是因为脱离宗教迫害的原因,美国最先的学府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英国学府的影响,但带有很浓厚的宗教色彩。

近几年来,美国教育体制更受到现代科技和网络信息革命的冲击,其教育理念和方式又因此有了进一步的更新。

美国的教育体制受时代影响较大,和英国的传统相比更贴近新时代潮流,更崇尚个性,自由和创新。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球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公正程度的重要指标。

不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教育公平性方面的表现也各不相同。

接下来,我们将对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教育公平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先来看美国。

美国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在教育资源的投入上相当可观。

然而,其教育公平性仍面临诸多挑战。

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在教育机会和成果上表现得较为明显。

富裕家庭能够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学校、课外辅导和丰富的课外活动。

而贫困家庭和少数族裔聚居地区的学校往往面临资金不足、师资短缺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较差。

这种差距在高等教育阶段也有所体现,富裕家庭的孩子更容易进入顶尖大学。

相比之下,北欧国家如芬兰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芬兰的教育体系强调平等和包容,政府致力于为所有学生提供高质量且均等的教育机会。

无论学生来自城市还是农村,家庭背景如何,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教师的选拔和培训非常严格,以确保教学质量的一致性。

学校之间的差异很小,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而非仅仅关注考试成绩。

此外,芬兰还特别关注有特殊教育需求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服务,以保障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育过程。

再把目光转向亚洲的日本。

日本的教育体系注重标准化和公平性。

通过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和考试制度,努力减少地区和学校之间的教育质量差异。

政府对教育资源的分配进行严格的调控,以确保学校设施和师资的均衡。

同时,日本的公立学校在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大多数学生提供了相对公平的教育机会。

然而,日本的教育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压力,学生面临激烈的升学竞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接着看看发展中国家印度。

印度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显著的贫富差距,教育公平面临巨大挑战。

农村地区和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缺乏基本的教育设施和师资,辍学率较高。

公平与卓越: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发展趋势

公平与卓越:主要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发展趋势
关键词 :公平与卓越 ;发达国家;基础教 育;发展趋 势 作者简介:宁 波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 究院副研 究员(上海 200234);
张 民选 /上 海师 范大学 国际 与 比较教 育研 究 院院 长 ,教授 (上 海 200234)
为 了 准 确 把 握 全 球 教 育 发 展 趋 势 及 各 国政 府 主 要 教 育政 策 ,以便更 好地 制 定具 有 国 际前 瞻 性 的 “教育 2035”发展 规 划 ,教 育部 国际交 流 与 合 作 司 委托 上海 师 范 大学 国 际与 比较 教育 研 究 院 进 行相 关专题 的研 究 。课题 组 选取 英 国 、美 国 、 德 国、澳 大 利亚 、加拿 大 、俄 罗斯 、 日本 、芬 兰 等八个主要发达 国家作为研究范围。通过对这些 国家 的 主要 教育 政 策 (现状 分 析 ) 、现任 领导 人 的教育立场和观点 (动态分析 )、主要政党和主 流 智库 的教 育言 论 (趋 势分 析 )进 行 梳理 ,形 成 了对 这 些 国家基 础教 育 发展 现状 和趋 势 的基 本 判 断 ,即公 平与卓 越 。
加拿 大 是 联 邦 制 国家 ,教 育 管理 权 属 于 省 级政 府 ,教 育质 量和 管理 体 制 已 日趋 完善 。近年 来 ,多省 教 育行 政部 门纷 纷缩 减 职能 范 围 ,将 教 育部的工作聚焦在有 限的几个 目标 ,并致力于通 过持续的课程改革来推动核心 目标的实现 。以安 大 略省 为 例 ,L5 该 省 最近 提 出 以 “沟 通 ” 、 “思 考 ” 以及 “个 人与社 会 ”等 核心 素养 为基 础进 行 课 程 重构 ,特 别重视 对 学生 探究 能力 的培养 。相 应 地 ,正 在 实 施 的教 育 革 新 目标 包 括 :成 就 卓 越 、保 障公平 、提 升福 祉 、增 强公 信 。安大 略省 教 育行 政部 门将 这 些 目标解 释 为 :学 生 在学 术成 就 、技能 和公 民素 养 三个方 面 成就卓 越 ;在 积累 丰富学 习经验 的过 程 中确保 所 有学 生 的全部 潜 能 都 得 以实 现 ;确保 学生 具备 健 康 的精 神 和体 质 、 积 极 的 自我和 归属 感 、积极 的社会 选择 ;增 强 公 民对公 共教 育系 统 的信 心 。

英美教育理念与差异之比较

英美教育理念与差异之比较

英美教育理念与中国差异之比较一美国一.总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中美两国经济水平也存在差异,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发展背景,中国的传统教育表达的是对知识的静态接受,美国的教育则表达的是对知识的动态改变.中国的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灌输和积累,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相比较而言,美国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实际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注重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创造.这两种教育表达了对待知识的不同态度.二..幼儿阶段3-6岁.比如面对如何评价孩子,中国人与西方人有着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评价方式.在中国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老师有着绝对的权利,学生对老师只有服从.目前,国内的大多数幼儿教育中,很多父母都采取的是一种“打击式教育”,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表现有共同特征:自信心不够强、内敛、迷茫、对外界的评价非常的敏感.这其实与中国人的本性特征有很大关系,中国人的心理特征是内敛、不爱表现自己,尤其是当面对外人时,许多家长习惯性的批评孩子,认为这种批评是个人谦虚的一种表现,这个时候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心理特点.美国的幼儿教师尽量避免对孩子进行评价,既不表扬也不批评,其理由是,批评了你的孩子会刺激你的孩子,表扬你的孩子会刺激别的孩子.这种有关幼儿评价的观念与我们中国的传统观念是大相径庭的.在学前教育阶段儿童是以玩为主,还是以学为主,这一向是各国幼教工作者思考的问题.美国的学前教育和中国有很大的不同,另外还表现在美国幼儿教育者十分注重儿童的天性,玩的比重比较大,注重启发和引导孩子.幼儿园的教育中虽然也有常识、语言、美术等教学活动,但没有通用的教学大纲,也没有教材,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幼儿的学习与否也是比较随性的.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中国幼儿园,尤其到了大班以后,明显地侧重于学,全国有统一的教育纲要,每个幼儿园有精细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看中美幼儿教育的差异.创造力是衡量人才质量的标准,是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力的标志.实验调查结果表明,创造力高的儿童都具备兴趣爱好广泛、热情、自信、坚毅和能吃苦耐劳等非智力因素.每个幼儿都具有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科学家创造力的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力应从小开始.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和疑惑,但同时又缺乏对人类已有文化知识和经验的掌握,所以在理解他所接触的世界时,幼儿有其独特的视角,而这种独特的视角正是创造力的表现.幼儿理解的过程正是他创造力发挥的过程,他创造性地在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去同化或顺应未知的知识、技能、经验、情感等.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根据兴趣而学,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因此美国的科学教育十分重视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同样是教幼儿认识植物的生长,美国的教师偏向让幼儿亲自参加比较严格的实验过程.在教授孩子对环保问题的看法,美国的许多幼儿园都会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环保问题,幼儿园会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环保的材料:塑料瓶、纸杯等等,带到幼儿园后在老师的帮助下,将这些材料进行再利用,做成好看的玩具或者容器,让孩子明白环保和回收垃圾的重要性.再比如认识动物或者植物,老师会带领孩子外出野外参观,让孩子亲自去观察各种植物的不同特性,去亲身触摸和感知大自然.这种科学教育超越单纯的知识传授,更重视让幼儿掌握科学探索技能和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而我国的教师习惯于通过书本知识,告诉他们植物生长需要阳光、水分和肥料,这种情况会导致孩子在接受知识时不易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的方式,而简单的认为老师说的肯定是对的,久而久之,会限制孩子们的创造力发挥.因此,与美国幼儿园相比.他只需要快乐就好,只要表现出自己的本性就好.创造力就是在快乐的氛围中才能体现,如果孩子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死记硬背,也不可能存在创造力的火花和灵感.另外,从美国的教材编写来看,美国的幼儿教材显得很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方面的计算和中国的数学知识传授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材可能和美国初中的教材难度相当.但是美国人更注重的是对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先来看看一个美国幼儿园对于幼儿园里所有人的行为的规定:从这张表可以看出,美国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所有人,包括教师、家长都是抱着极其耐心的态度在对待每一个孩子.尤其在对于大龄幼儿的教育中,如果教师发现有孩子不愿意听老师讲课,不会去斥责他,而是劝其离开,保持其他孩子在一个好的氛围内学习.强迫是美国幼儿教育中的最大忌讳.而国内许多幼儿园在这方面还远远不够.在家庭教育中,中美幼儿园教育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生活上进行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了能让孩子成龙成凤,除了学习,什么都不让孩子干.尤其我们大多数家庭是独生子女,这种宠爱无疑使得孩子自立的能力与责任的精神日渐欠缺,甚至减退,而不少孩子更易于出现心理的疾病和性格的偏执表现.这样的结果才会产生现今社会中的高分低能的孩子的出现.当然目前这种情况正在得到改善,很多中国家长已经清楚的认识到独子的家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努力去改善.与此相比在劳动和艰苦的环境中去克服困难、磨炼意志,发展自身的能力特长,并养成刻苦、节俭的好品质,孩子们很小就需要懂得父母的并不会完全遗留给他们,要过好的生活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国家长并不比中国家长更有耐心,也不是不如中国家长负责任.他们主要是认为儿童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成人要接受、理解并尊重它们,这是教育的前提.中、美两国幼儿教育的课程内容无论在广度、深度以及内容的组织上均有显着差异.美国的科学教育目标包括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心理原动力的发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批判性思维、良好的个人品德表现以及拓宽的职业意识与性别角色.美国提出的幼儿科学教育的一般目标和特殊目标是比较全面和科学的.其中对发展幼儿创造性、批判性的重视尤其值得我们借鉴.另外力;丰富幼儿对自然和社会的粗浅知识,培养幼儿对自然与社会的兴趣和求知欲;形成对人与事物的正确态度.在教学方法方面,美国幼儿园中对五岁左右的幼儿一周会有几次和生活相关的课堂知识,比如做面包或者姜汁饼干,在做饼干的过程中会使用很多的器皿和量勺,教师会让每个幼儿都有经历去亲自摸下面粉、搅拌下姜汁,让幼儿亲自感受和使用各种安全的厨房用具.在例如美国幼儿园中会在天气爽朗的时候带领幼儿出门观察花朵的颜色、小草的成长,让幼儿亲自去感受大自然中的种种动植物,并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孩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三.中小学阶段7-18岁下面主要介绍美国.美国是一个拥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吸引各国优秀人才是其经济、科学、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美国自身在短短几百年历史中所形成的一些特有的民族特性,在美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美国非常重视爱国主义教育,美国小学不开设与中国对应的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他们的爱国主义教育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参观、访问、了解重大历史事件来进行,不讲很多道理,却直观、形象地从小培养孩子的民族自豪感.美国学校从小重视和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长大才能在无限的空间实现飞跃.美国从小学就为孩子营造培养信心的环境.在美国的中小学里,学生在课堂上具有跟老师平等的人格和地位,可以随时与老师进行对话、交流、讨论甚至争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从小就养成了人“生而平等”的人格感,能够在活动、游戏、讨论、实验等各个环节中学会独立动手、动脑分析解决问题,学会如何与人相处的团队精神.美国教育所倡导的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个性发展及创造性,恰恰是中国教育所忽视的,我国中小学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灌输,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尊重,注重对知识的掌握和继承,老师习惯于以权威、监督者的形象,严肃地站在学生面前训话、布道,学生只能毫无质疑的听取、尊重.然而一味强调尊人,势必抑压尊己,无形中减弱了思维能力还很低的孩子的自信心,限制了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仍然被高考、中考的大棒指挥得团团转,这种现象继续下去,亿万学生的创造可能被强力禁锢在考试升学一条路上,学生只知道考试,只知道背书的高分低能儿学生竞争压力大,负担过重,娱乐活动极少,社会活动更是单一,其主要知识来源于课堂,因学校几乎包揽一切,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仅学会了死记硬背,无条件服从,形成了习惯性的,依赖性的思维定势,不会自己做决定,生活自理能力极差,更谈不上独到的见解和创意,对社会对人的认识严重缺乏.这些都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违背,学生既不能发展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也感受不到独立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如此,学生就会缺乏自信心和独立能力.自信心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培养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动力基础,更是人格的核心.缺乏自信是制约孩子健康成长的严重阻碍,正如拿破仑所说:“默认自己无能,无疑是给失败创造机会.”为了战胜在学习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加强中小学生自信心培养很有必要.20世纪80年代,美国逐渐出现了具有战略意义的教法改革——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个思想通过什么渠道影响着美国教育,今天我们尚未追踪到它的足迹、但是,这个思想带来的影响却日益响亮地回荡在美国学校的课堂里,它甚至波及英国课堂、德国课堂和日本课堂.“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是围绕现实中的一些问题,通过观察或实验最终获得答案的一种学习方法,通常包括三个阶段:1提出问题或假说.问题作为学习的最初动机和挑战,它结构不明确,没有简单、固定、唯一的正确答案,但它能激起学生探索、寻找解决方法的愿望,激发学生的创造性.2针对问题或假说进行观察或实验.学生要研究一个具有多种解决方法或答案的“开放性”问题,通常是在一段时间内以小组形式合作学习、工作,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方法对突破学生思维的僵化、呆滞,刺激思维的灵活性有一定作用.{3学生通过研究、分析,接受或拒绝先前假设,从而获得问题答案.具体的研究方法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等.如美国爱恩中学,针对书包负重对学生健康的影响问题,成立了“书包”研究小组、并邀请儿童健康专家加以指导,试图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法案.他们还向地方的校董事会提出可能解决的办法,并要求学生考虑成本、空间、地方现行法规、法律问题及学生自身利益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们运用知识去分析演绎.经过这番思考,进而学生们必须找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这种教学方法部分地回答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究竟在哪里的问题.它的背后隐含着美国人对基础教育目标的潜意识:大量地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其基础教育的立足点已不仅仅是学到什么,而是要学会探索什么,“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能提供真实的体验,这些体验不但有助于各门学科知识的综合化,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够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框架,并能使学生自然地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因此,“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的理念是一种积极的教学策略、方法.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参与与真实世界相关的学习任务来提高他们的学习和培养自主学习的兴趣与能力,包括学会与人合作、自主决策、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等技能,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探究式教学的渊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即杜威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20世纪中叶,美国生物学家、教育家施瓦布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探究式教学方法.施瓦布认为科学知识、科学结构处在不断变化中,随着探究方法的改变,它们会不断地更新和修正.因此不能把科学知识当作绝对的真理教给学生,而应作为有证据的结论;教学内容应体现科学特有的探究方法,如解决问题的方法等;教师应当用探究方法来教授知识,学生也应通过探究活动来进行学习.探究式教学所强调的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发现学习、科学精神等必将为创新教育开拓新的路径,使创新教育能够真正付诸于现实.探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很好载体.只有让学生自主地去完成自己设计的问题,才能真正在研究的过程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提高他们的素质.中国严格规范的教育管理虽然为中小学初级教育打下了基础,但缺乏对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课堂上的知识难于美国,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了10分钟就完成,教师只是照课本讲公式、原理,学生听后背熟即可.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了学生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学生不会知道按照书上的程序去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闲为学生必然在实际生活中要自己动手操作、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要享受成功的乐趣.因此,与实际生活相连的教学过程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促使他们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知识观,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可持续发展的内驱力,同时培养了创造力.美国从小学就普遍让学生做“课题”和“项目Project”,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进行研究学习,使学生从小独立掌握学习方法,老师没有大量的知识灌输.没有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主动学习的方法,良好的科学习惯,对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非常有益.探究实际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有科学领域的探究,有生活领域的探究,有课堂上的探究活动等.课堂上探究式教学实际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在学生学习科学概念、原理之前,先进行探究活动,再根据自己的探究结果,做出科学的解释.即让学生通过重复或模拟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识记”的“填鸭”式教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探究,让他们去观察、去发现、去感悟、去思考.充分尊重青少年的探究本能和个性,把思维空间留给学生,不要把问题限制得过死,不能轻易给学生答案,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归纳总结,在实践中自己去寻找答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我们学生的创造能力.四.大学阶段18-24岁在中国,虽然考取好大学不易,但是一旦考取,要毕业是容易的.只要不挂科,只要达到基本要求,毕业证书是不愁没有的.毕业率几乎接近100%.在美国则不然,部分高校的毕业率保持在60%左右,这就意味着学生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为了不成为那40%,学习会更努力.在耶鲁大学,每个学生要选修至少36门课程,方能申学士学位,每位学生必须在自己必修的领域之外,完成12门课程的学习;并且来自同一个系的课程不得超过4门,一个领域内的课程不得超过6门;此外,每位学生还必须从法语、德语、日语、汉语等24个语种中至少选修一门外语,并达到中级水平.1可见在美国上大学是很艰苦的,学生背负着如此大的压力,自然会在学业上投入巨大精力,收获自然也多.中美大学对课程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假使在中美的大学都开设了“经典电影赏析”选修课,在中国的课堂上老师一般会放一些电影片段,整节课学生就在那里看电影,即使学生睡觉看小说,老师也不闻不问,学期末时交一篇论文就够了,也不会去追究这论文是抄袭还是独创的;在美国则不然,老师会布置一大堆必须学生课后看的电影,在课上有时是自由讨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任意观点,对论文的要求是必须有自己思想,抄袭是严格禁止的.在中国,本科生教育主要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或板书、或PPT,把课程要点罗列出来,学生在下面埋头记笔记,把老师的话当做金玉良言,下课后则反复咀嚼老师课堂上传授的内容,把概念、知识点牢记于心.期末试卷上多的是名词解释、概念分析,只要学生花时间去记忆,就可以拿高分.而美国高等院校本科生教育的共同目标之一是向学生传授人类处理知识的主要方式,向学生显示现成的知识和探索知识的形式、所需要的不同的分析手段,特别帮助学生学会组织和分析知识的方法,批判地看待事物,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成为终身的独立性学习者.在美国,强调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鼓励教师各抒己见、各尽其才,教师授课形式多种多样,通常使用的课型有演讲课、个案研究、模拟法庭、项目研究、角色扮演等.教师广泛使用录像机、投影仪、电讯网络等现代教学工具.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在促使学生获得各科知识最新动态的同时,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协调的工作精神,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另外还有强调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营造重视学术的气氛等教学活动.在中国,当你进入大学的时候,你的专业已经确定了,你的课程表几乎也是确定了的公共课、必修课占绝大部分,选修课比重很小,选择范围也小,你可以一眼望到你毕业后能达到的水平,你和你们班级中的其他同学一样,和已经毕业的学姐学长们一样,和还没进入大学校门的学弟学妹们一样,你们将受到同样的教育,得到同样的知识,成为同样的人,而这在“寻求不可替代性”的如今社会是行不通的.中国学生在填志愿的时候很多都不甚了解各个专业,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被调剂的更不用说了,就这样被吊死在了一棵树上,真可谓是“被选择”了自己的专业,而且中国大学专业设置过细,课程配置缺乏灵活性,许多专业中,专业课程长期不变的教材与教学内容使人怀疑他的先进性.在美国则不然,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得到贯彻,本科生入学前不选专业,上完一年课程以后才决定自己的主攻方向,而且在求得学校学术委员会同意的前提下还可以退出原专业,重新再申请自己喜欢的专业;另一方面,学生选课的方式十分灵活,有很大的变通余地.中国大学本科课程设置,虽因专业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课程的整体结构和学习要求基本一致,都包括必修课、限制性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三大板块.其中涉及专业学术性的课程主要为专业必修课、限定性专业选修课,二者占总学分的比例高达70%.而且中国大学对选修课的要求很低,在一些大学,学生只要出勤,最后交篇论文学分就拿到了,可以说,这样的选修课形同虚设.在美国则不然,选修课和专业课并重,如在哈佛大学,本科生四年共修32门课程,其中16门为专业课,8门为选修课,8门为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关注的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2新生入学的第一、二年,通常不属任何院系,也不分专业,全部学习由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学科组成的普通教育课程.在此基础上,到三、四年级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这使得美国大学培养出的本科生知识面广.。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英才教育的价值

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英才教育的价值
英 才 教 育 是 一 项 具 有 国 家战 略 意 义 的事 业. 因 此 必 须重 视 英 才教 育 。 关键词 : 教 育公 平 英 才教 育 培 养模 式
教 育公 平 的 内涵 教育公平就其本质而言 , 内涵 应 该 涵盖 三个 层 次 的 公 平 , 即教 育 权 利 、 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 教育权利公平 , 是 指 个 体 的教 育 权 利 不 因 其 种 族 、 民族 、 性别 、 家庭 条 件 的不 同而 不 同 , 教 育 权 利 包 括 基 本 教 育 权 利 和 非 基 本 教 育 权 利 …。接 受 义 务 教育 是 公 民 的基 本 教 育 权 利 , 而 接 受 更 高 级 教 育 则 属 于 公 民的 非 基 本 教 育 权 利 ,如 果 忽 略 生 产 力 发 展 所 决 定 的 教 育 客 观 承 受 力 , 以及 自然 因素 造 成 的社 会成员在智力 、 能 力 等 方 面 的差 异 , 一 味 追 求 公 民非 基 本 教 育 权利的完全平等 。 这 于 教 育 权 力 其 实是 不公 平 的 。 教 育 机会 均 等. 是指公 民不受经济水平 、 家庭环 境 、 教 育 规 模 与 总 体 水 平 及 性 别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接 受国家的义务教育。很多文章把“ 教 育起点公平” 等 同于“ 教育机会均等 ” , 这 是 很 牵 强 的 。起 点 公 平 的基 本 含 义 是 立 足 于 经 济 学 视 角 的 . 主要 指 一 定 范 围 的所 有 成 员 在 任 何竞 争 性 或 者 排 他 性 行 为 中 的 能 力 平 等 _ 2 ] 。教 育 过程平 等 。 是指 学 生 个 体 在 受 教 育 过 程 中 , 在教 育经费 、 教 育 内容 、 教 师 质量 、 学生受关注程度 、 公 正 评价 等 方 面 , 不 考 虑 非 客 观 因素 的 影 响 在 公 立 学 校 内 应 接 受 平 等 的待 遇 , 其 目的 ( 或 评价标准 ) 是让 人 人 都 受 到 “ 相 当” ( 相称 ) 的 教育 。 二、 英 才教 育 的培 养 模 式 英 才 教 育 主 要 指 对 具 有 天 赋 才 能 的 儿 童进 行 的 教 育 , 本 文 将 以英 国 的英 才 教育 培 养模 式 为例 加 以 阐述 。 英 国在 英 才 学 生 的 选 拔 上 , 包 括 定 量 和 定性 标 准 。 定量 标 准 包 括 : 国家 登 记 在 册 英 才 学 生 的信 息 、 S A T 考 试 成 绩 和 校 内 测验与考试结果 、 其 他 类 型标 准 化 测 试 分 数 这 三类 [ 3 1 。定性 指 标包括 : 升人 小 学 、 中学 升 学 信 息 ; 教师评价与提名 、 教师 在 课 堂上对 学生的观察 、 学生作业及作 品 、 外部来 源的信息等 , 且 选拔过程非常严格。 在培养体制上 , 其 英 才 教 育 运 用 全 方位 评 价 手 段 和 体 系 对 学 生 进 行 不 问 断 式 选 拔 . 以确 保 英 才 有 效 地 投身于某一学习领域 ; 家 长 和监 护 人都 是 英 才 的 辅 助 教 育 者 , 学 校 应 努 力 广 泛 联 系 社 会 各 界 ,使 之 成 为 英 才 教 育 的合 作 伙 伴: 每 个 孩 子都 有 成 为英 才 的 可 能 . 英 才 教 育 教 师 应 相 对 平 均 地分布于整个教育体制内 ; 学 校通 过 不 同 任 务设 计 、 课 程 安 排 和 专 业 有 区别 地 进 行 英 才 教 育 [ 4 ] 。在 师 资 培训 方 面 , 英 国 的英 才 教 育 理 念被 纳 入 教 师 专业 标 准 , 对 英 才 学 生 的教 育 教 学 能 力 成 为 衡 量 优 秀教 师 的重 要指 标 。 由 国家 青 年 英 才 学 院 和 D F E S 技 能 部 联 合 推 出 的教 师质 量 标 准 , 目的 是 为 学 校 创 建 全 国公

公平与优质:英美两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评介

公平与优质:英美两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评介
源 分 配 的公 平 、追 求 公众 参 与 决策 的公平 以及 对
要关 注公 平 问题 , 同时 也要 培养 人 格 健全 、有责
任心 的劳 动者 和公 民,但 是 , 教育 资源 的分配 取 决于 学生 的天 赋和 兴趣 ,而不 能 由他 们 的 家庭贫 富或社会 关 系决 定 。面 对大 众 教 育需 求 与教 育 资
《 国中小学教育 》2 1 年第 1 期 外 00 0

. ._ . _ 叶 . . 卜
... 一 -一 .
+ ’ . 卜 _

和一 . . 卜’’ +_ _ 叶 . _ ’ 和 卜
. ’ ’卜’ ’ _ t .
t t . 卜_ . ’ t .一 t’ ’
摘要:当 ,教育公平成为当代世界各 国制定教育政策的基本 出发点。文章以美国、英国为例,观 前 照发达国家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过程 中的政策演变和理念特征 ,在成功经验 启示的基础上展 望未来 基础教育发展的均衡趋势 ,即保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公平理念;提倡 多元合作与发展的基础教育 改革路径;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学校教育质量成为基础教育政策制定的突破 口。

主要 发 达 国家 促进 基础 教 育均衡 发 展 的
政策 解读
在 任何 一个 国家 , 由于 这 样或 那 样 的原 因 , 其 国 内各 地 的基 础 教 育 发 展 不 可 能 是 完 全 平 衡
的 。为努 力促进 基 础 教育 的均 衡 发展 ,发达 国家 纷 纷采 取措 施 、制 定各 种政 策 , 以美 国 、英 国为 例 ,他 们力 争使 不 同地 区 的教 育发 展 水 平达 到 一
关键 词 :基础教 育 ;均衡发展 政 策;公 平与优 质 ;趋 势

教育公平与追求卓越——英美教育改革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教育公平与追求卓越——英美教育改革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方便 , 于实 在是 没 有整 改 必要 的学 校 就在 不浪 费 对 国家教育资源的前提下 , 在原有学 校基 础上更名 或组 织重建 , 而形成 了学校 的多样 化 , 从 增加 了家 长 的选 择范 围 , 有利于 为学生选 择更加 适合 自己 的教育 。
在 教 育 标准 办 公 室严 格 的框 架 下 承担 学 校 督 导 工
E u ai , N e )并 规 定 了 学 校 督 导 的 运 行 机 制 , d ct n O td , o
政府和 各地方 教育局一 直都 在为更有效 地改 善薄 弱
学校 而努力 于这些学 校 的关 注 , 对 从追求 高质量 的
教育 即追求卓越 的教育 为校方 提供物质 上经 济上 的
维普资讯
教 育公 平 与
— —
英美教育改革策略及对我国的启示
◇ 何 蓉
[ 要】 国和美 国教 育改革策略 , 摘 英 旨在 为每 一个孩子提供适合 的教 育 , 同的 目标是 实现公 共
平和 追 求 卓越 , q择 校 成 为 英 美 实现 教 育公 平 的 重要 手段 和 途 径 。 国 的教 育 改革 把 禁止 择 校 作 其 - 我
导 下为 所有 学 校在 培养 学 生时 建立 的共 同 目标 , 并 且 家 长有 权 监 督这 些 目标 。要求 所 有学 校 向 5 1 ~6 岁 的儿 童提 供广 泛 的标 准课 程 , 统一 设置 了具 体 并 的成就 目标 计划 。1 9 9 2年 , 中央 政府设 立 了一个 独 立 的机构—— 教育标 准办公 室 ( fc r t dr Of ef a adi i oS n n
产生 了很大影 响 。《 9 8 教育 改革 法 》 出台 , 18 年 的 在 学校之 间引入 了市 场竞 争 , 中央 政府 、 方政 府 、 为 地

英美教育管理制度的异同范文

英美教育管理制度的异同范文

英美教育管理制度的异同范文英美教育管理制度的异同英美教育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各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影响。

尽管如此,它们在许多方面仍然存在着相似之处。

本文将探讨英美教育管理制度的异同,并着重讨论了其在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学生评估和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差异。

在教育目标方面,英美教育管理制度区别较大。

英国教育体系倾向于强调传统、学术性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生在英国被鼓励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与之相比,美国教育系统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领导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美国的教育目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交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英美的教育管理制度也存在差异。

英国的课程设置较为统一,由中央政府制定国家课程框架。

这种集中管理的模式确保了国家范围内的教育质量和平等。

然而,美国的教育体系较为分散,各个州和地区都有权制定自己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

这种分权的模式使得各个州和地区在课程设置上有更大的自主权,同时也引起了教育质量和公平性的差异。

在学生评估方面,英美教育管理制度也存在着差异。

英国的学生评估主要依赖于全国性的考试,例如GCSE和A-Level等。

这种考试制度强调学术性的评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学业成绩进行评价。

而美国的学生评估更加多样化,包括课堂测验、作品展示、小组项目等多种形式。

这种综合评估模式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个性发展。

在学校管理方面,英美教育管理制度存在着一些相似之处。

在英国和美国,学校的管理一般由学校董事会或者董事会委员会负责。

这些董事会由学校管理人员、教师、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组成,共同参与学校决策和管理。

此外,英美的教育管理制度都鼓励家校合作,认识到教育是一个共同的责任,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努力来促进学生的发展。

总的来说,英美的教育管理制度在目标、课程设置、学生评估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这些差异反映了英美两国在教育理念、文化传统和社会制度上的差异。

然而,尽管存在差异,英美两国的教育管理制度都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比较

高等教育质量的国际比较从根本上说,高等教育的价值在于为社会提供知识、技能、社会合作能力、领导力和价值观方面的开发。

这些都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

过去的一百年里,全球的高等教育体系都在迅速发展,学生人数也在快速增长。

这些体系和学生的成长,都对国家和全球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美国和英国:强者更强在国际比较中,美国和英国的高等教育被广泛视为最优秀的。

两国的大学在排名中常常名列前茅,这不仅仅因为他们的学术研究质量和教学质量,同时也得益于其强大的资源获取能力。

美国的高等教育特点是其多样性。

美国有超过4000所大专院校,研究型大学、文理学院、社区学院、独立学院等各式各样。

公立和私立大学之间的合作也十分紧密。

美国高等教育的多样性,为大量的学生提供了各种选择,使得美国在引领全球科技、文化潮流方面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英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同样杰出,特别是其学术研究和教学质量。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等多所学府在全球学术界享有极高声誉。

英国在维持传统、尊重学术独立性的同时,也响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培养出大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二、德国和日本:理工科领跑在对高等教育质量的比较中,德国和日本也是值得一提的。

这两个国家在理工科领域有突出的贡献。

德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尤其是其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研究,被公认为全球最优秀的。

其技职教育体系也是全球瞩目,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技术工程师,大大推动了德国的产业发展。

日本的高等教育同样重视工科教育,造就了东京大学、京都大学等国际一流的研究型大学。

日本高等教育的工科领域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尤其是车辆工程、机械制造、化学工程等领域。

三、新兴大国:积极应对挑战新兴大国如中国、印度、巴西等,正通过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来提升本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他们面临着大量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就业问题,同时需要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中国正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尤其重视提升研究水平。

中国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学生人数以及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

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

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点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教育体系则是教育发展的重要基础。

英美教育体系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不仅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方面有着独特之处,而且在组织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异同点。

首先,英美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方面有着一些共同点。

英美教育都强调个人发展和全面素质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英美教育也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志愿者活动。

然而,英美教育体系在教学方法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英国教育注重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而美国教育则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英美教育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教学方式,如英国教育中常用的小组讨论和辩论,以及美国教育中常用的项目制学习和实践活动。

在组织结构方面,英美教育体系也存在一些差异。

英国教育体系相对集中,由中央政府负责制定统一的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同时设立了专门的监管机构来监督学校的运行。

而美国教育体系相对分散,由各个州和地方政府负责制定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同时学校也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此外,在课程设置方面,英美教育体系也存在一些差异。

英国教育体系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术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核心科目上的深入学习。

而美国教育体系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设置更加多样化,除了核心科目外还包括艺术、体育、社会科学等领域。

总的来说,英美教育体系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组织结构和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一些异同点。

了解这些异同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借鉴英美教育体系的优点,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全球教育水平。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球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机会,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和谐。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在实现教育公平的道路上采取了不同的策略和措施,取得的成效也各不相同。

在发达国家中,以芬兰为例,其教育体系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公平的之一。

芬兰政府高度重视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无论是在繁华的都市还是偏远的乡村,学校的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

芬兰的教师选拔制度极为严格,只有最优秀的人才能够进入教育行业。

并且,教师们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使得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公平性则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在基础教育阶段,贫富差距和种族差异导致的教育不公平现象较为突出。

富裕地区的学校往往拥有更好的师资、设施和课程资源,而贫困地区和少数族裔聚居区的学校则面临着师资短缺、设施陈旧等问题。

这种差距使得不同社会阶层和种族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处于不平等的地位,严重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在发展中国家中,印度的教育公平问题也值得关注。

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地区发展不平衡,印度的教育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城市地区的孩子能够接受相对较好的教育,而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孩子则面临着教育机会匮乏的困境。

此外,印度的种姓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育公平,低种姓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往往受到歧视和限制。

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追求教育公平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农村和贫困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扶贫政策,如改善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推行营养餐计划等,努力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同时,通过高考制度的改革,为更多学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

此外,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不同兴趣和能力的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路径。

《英美教育之比较》课件

《英美教育之比较》课件
《英美教育之比较》PPT 课件
本课件旨在比较英美教育体系的异同,探讨其影响以及对全球学生的启示, 以便更全面地评价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劣。

英美教育体系概况
介绍英美教育体系的结构、教育理念和教育目标,涵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全过程。
年龄段划分差异及其影响
比较英美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划分方式,并探讨其对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影响。
师资力量及其培训方式的异同
对比英美教师队伍的素质和培训机制,探讨师资力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教育投入以及医保等福利政策 差异
比较英美对教育投入和福利政策的差异,分析其对学生健康和学习环境的影 响。
分数及评价标准的不同
对比英美学校的成绩评价制度,探讨两种评价标准对学生竞争力和发展的影 响。
学校入学及选课制度差异
比较英美学校的入学机制,包括选拔标准和申请流程,并分析两种制度对学 生选择和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与课堂氛围的不同
对比英美教学方法和课堂氛围,探讨两种教育体系在激发学生创造力和参与度方面的差异。
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背景差异
比较英美家庭教育的特点,探讨家庭和社会文化背景对学生发展和教育价值 观的影响。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

教育公平性的国际比较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球各国关注的重要议题,它不仅关系到个体的发展机会,更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不同国家由于历史、文化、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差异,在实现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挑战。

在发达国家中,以瑞典为例,其教育体系注重资源的均衡分配。

政府通过高额的教育投入,确保每所学校都能拥有良好的教学设施、优秀的师资和丰富的课程资源。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偏远地区,学生都能享受到相对公平的教育环境。

同时,瑞典的教育政策强调个性化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独特需求和兴趣,努力为他们提供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路径。

而在德国,职业教育是其教育公平的一大亮点。

德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完善,与普通学术教育享有同等的地位和社会认可度。

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职业教育或者普通教育。

职业教育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用的技能培训,还为他们的就业铺平了道路,有效减少了因学历差异导致的就业不公平。

相比之下,美国的教育公平面临着诸多挑战。

尽管美国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资源,但基础教育阶段存在着严重的贫富差距。

富裕地区的学校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拥有更好的师资和设施,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则常常面临资源匮乏的困境。

这种差距导致了学生在起点上的不公平,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机会。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的教育公平性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日本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学校的师资和教学资源由政府统一调配,以保证各地教育质量的相对均衡。

此外,日本的高考制度相对公平,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平时成绩,减少了一考定终身的压力。

韩国在追求教育公平的过程中,也曾面临过度竞争和课外辅导热的问题。

为了缓解这一现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限制课外辅导机构的营业时间,推行公立学校的均衡发展等,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教育环境。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政府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改善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贫困生资助政策等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英才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

英才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

英才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英才教育制度的国际比较易泓2013-02-15 17:56:19 来源:《教育学术月刊》(南昌)2008年6期在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普及化的今天,许多国家仍然非常重视英才教育,不断采取各种措施,完善英才教育制度,改革英才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推进英才教育的不断发展。

这些国家的英才教育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一、几个国家的英才教育制度1.美国美国的教育体系是多元化的,没有全国统一的教育制度,50多个州就有50多种不同的教育制度。

虽然各州教育法规、体制、模式等有诸多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因材施教,突出英才。

美国国会于1958年通过《国防教育法案》,要求联邦政府提供资金培育数学、科学和外国语言等天才学生。

1965年国会通过小学和中学法案,其中第三和第五主题分别是“发展天才教育方案”和“设州层级的教育人员”。

1968年成立“白宫资优及特殊才能特别委员会”。

1969年联邦法案,规定由美国教育委员会指导天才教育研究工作,并支持州政府发展天才教育方案。

1972和1973年马兰两度向国会提出报告后,美国教育署设立了天才教育处,而州层级的经费来源亦逐渐增加。

1978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天才儿童教育法》,该法案界定“资赋优异”的表现。

1987年美国国会通过有关天才教育的法案,核拨790万基金重新建立资优及特殊才能的联邦办公室,从事提供训练、研究计划以及建立天才教育的全国研究中心等工作。

1988年通过《杰维斯资赋优异学生教育法案》,强调学校必须提供资赋优异者特殊的活动或服务,以培养发展其特殊的潜能。

此后,该法案每年均经国会再度确认,并明确联邦政府拨款额度。

目前,美国各州都实施天才教育计划,并有各种方案模式,如:特殊班、抽离式的充实制、夏冬令营、周末营、提早入学、加速学习、进阶预修及重点学校等。

2.英国英国英才教育制度的代表就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公学,英国的公学被称为“教育的活化石”,是因为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又保留了许多传统,直到今天。

英美教育对比

英美教育对比

Compare education system between the UK and the USA American education’s principle is that Each citizen should receive the best education and every one should get equal opportunity to receive at least some education and emphasis on education 。

Each state in the USA has its own laws about education. However ,Education is free and compulsory for all children between the ages of 5 (4 in Northern Ireland)to in the UK and it aims to develop full abilities of individuals。

All school children must receive religious instruction and attend daily worship at school to cultivate the moral sense of pupils.Most American children begin school by kindergartens today because in most areas, free public school education begins with kindergarten classes for 4-year—olds andAmerican have three levels about education :elementary education, secondary education and higher Educatio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上对 比 , 可以发现英 国英才教育 的起 源早于美 国近五
年至今) 。具有“ 教育活化石 ” 之称 的英 国公 学 , 可 以视作英
国英才教育的萌芽 。最 早 的温切 斯特公 学建 于 1 3 8 2年 , 旨
在培养社会 精英 , 被誉为“ 英 国精英 的摇篮 ” 。伴随大众教育
的兴起 , l 7世纪英 国教育逐渐分为大众教育与英才教 育的双 轨制模式。公学 和文 法学校以培养 社会精英 为主 ; 其他学校 则主要培养社会普通职员 。1 9 7 4年 , 由政府 资助 的“ 英才儿 童 国家协会” 正式成立 。1 9 8 4年“ 英 才儿 童教 育学会 ” 成立 , 其主要工作是负责全国英才儿童的教育活动 。 1 9 9 7年布莱 尔政府 发 布教 育 白皮 书《 追 求卓 越 的学 校 教育》, 这标志着英 才教 育进入 了正式发 展阶段 。1 9 9 9年英
收稿 日期 : 2 0 1 5— 0 4—2 5
试( S A T ) 和校 内课程测 试成 绩 , 以及 测试其他 能力 的标 准化
作者 简介: 黄蓝紫 ( 1 9 9 3 一 ) , 女, 湖南益 阳人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生 。研究方 向: 比较教育学。
个世纪 , 但发展较慢 , 直到 2 0世纪末才 由政府 正式 提出发展 英 才教 育 , 关于英才教育 的法案也远 远少于美 国。美 国在英 才教育方 面虽起步 比英 国晚 , 但 因政府重 视且二战后综 合 国
力极大提升 , 并颁布 了诸多 法案 以保证 英才 教育 的发展 , 至
2 0世纪末其 英才 教育已趋 于完 善。

1 9 5 8 年颁布 的《 国防教 育法 》 提出: “ 为了 国家 的安 全必 须选拔 大批 的英 才学 生 , 并努力培养英才 。 ” 这是美 国历史上
首次以法律形式将教 育发展置 于事关 国防安 全的重要地 位 , 也意味着其 英才教育将迎 来大力 发展 时期 。1 9 7 2年教 育部 设立 了“ 英才儿童教育局” , 负责统筹 和处理各州英才教育活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8— 4 6 8 1 ( 2 0 1 5 ) 0 4— 0 1 4 1 — 4 0 班” , 1 9 0 1 年马萨诸塞州建立 了美 国第 一所 天才儿童 的专 门
学校。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才成 为各 国竞争 的焦 点。而英才 是
居于金字塔尖的最高层人才 , 英才教 育的发展在一 定程度上 也代表着综合国力的发展 。相对于发达 国家 , 我 国英才教 育 无论从发展水平还是时间上看都相对滞后 。笔者认 为 , 我 们 应深入研究英国美国的英才教育 , 并结合 我 国英才 教育现状 及不足 , 寻求英才教育发展 的可行之策 。
第2 9卷 第 4期 2 0 1 5年 0 7月






Vo 1 . 2 9 NO . 4
J OURNAL OF CHANGSHA UNI VE RSI TY
J u 1 .2 0 1 5
公平 中的卓越 : 英美英才教 育之 比较
黄蓝 紫
( 湖南 师范大 学教育科学学 院, 湖南 长沙 4 1 0 0 8 1 )

要: 近 些年 来, 英才教 育 已成为教育界 炙手 可热 的研 究领域 。英 美两国的英 才教 育均居 于世界 领
先地位, 英国的英才识别技术指南和融合制、 美国的专业鉴别测验及三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英才教育均有
着重要的借鉴与启示作用。 关键词 : 英 美; 英才教 育 ; 比较
中图分类号 : G 6 4 9 . 3
起始阶段( 1 8 6 8年—2 O世纪 3 O年代 末 ) 、 发展 阶段 ( 2 0世 纪
二英美 英才 学生 的甄别 程 Nhomakorabea 英 国主要参 照教育部 制订 的英才 识别 技术 指南来 甄别 英 才学 生 , 包括英才潜 质识 别技 术、 英 才识 别流程 技术 和英 才识别方法 , 分别从学 前、 小学 和 中学 三个 不 同阶段提供 多
英 美英才 教育 的发展 历程
动 。1 9 7 8 年 国会又颁 布 了《 天 才教 育法 》 , 为英 才教 育 提供 纵观英 国英 才教育 的演 变历程 , 可将 其分 为两个 阶段 :
预备发展阶段( 1 4世 纪末一1 9 9 7年 ) 和 正式发 展 阶段 ( 1 9 9 7
更全面 的法律保 障。1 9 8 8年颁 布 的《 贾 维 茨英才 儿 童教 育 法》 , 将英才学生与 国家发 展直 接挂钩 J 。2 0 1 0年奥 巴马政 府颁发 了《 美国教育改革方案》 , 明确规定 政府增加 对英 才教 育的支持 。这一 系列 有关 英才 教育法 律 的出 台足 以反 映 出 美 国英才教 育体 系的逐渐完善 。
国出台“ 追求卓越城市教育计划 ” , 要求计划 内的每所学校 专 设一名英才协调员 ¨ ] 。2 0 0 8 年英 国开始启 动 “ 全 面卓 越计
划” , 计划 范围覆盖全英所有 中学 , 这一举措标志着 英 国英才 教育的全面实施。 追溯美国英才教 育 的历 史 , 可将其 发展 分为三 个 阶段 :
种英才潜质外在 表现 的典 型事例 供学 校和教 师参考 。为确
保 学校建立科学 的英 才识别机制 , 该指南 特别提供 了针对学 校层面的英才识 别机制建设流程 J 。 英 才学 生的具 体 选拔 标准 包 括定 量 标准 和定 性 标 准。 定量标准包括 : 国家 登记在 册 的英才 学生信 息 , 学业能 力考
4 0 _7 0年代) 、 完善 阶段 ( 1 9 8 8年至今 ) 。1 8 6 8年 美 国圣 路
易斯学校发布的“ 圣路 易斯方案 ” 拉开 了英 才教 育的帷幕 , 该
方案提 出允许天资过人 的学生加快学 习进 度 , 在较短时 间 内
完成学 业 口 ] 。1 9 0 0年 纽 约 市 的一 所 学 校 首 次建 立 “ 速 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