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抽血是常见护理操作,但是部分体检者会在抽血期间出现消极心理反应,那么这种消极心理反应与哪些因素有关?针对不同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该如何护理呢?一、抽血人群的心理刺激因素有哪些?第一,疼痛。
抽血时针头穿刺会刺激体检者血管与皮肤,使其有刺痛感,加之不同人群疼痛耐受度不一,所以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例如轻度心理反应者表现为焦虑、紧张等情绪,重度心理反应者则表现为出汗、呼吸加速、肌肉收缩等,而临床将上述生理、行为、心理方面的表现称为“应激反应”。
第二,态度。
抽血期间若是医护人员技术不过关、态度不亲切、表情生硬等,容易让体检者有疏远感,从而产生负性心理,加之受疼痛影响,体检者心理压力较大,各项情绪堆积,情感反应更加强烈,导致抽血配合度不高。
第三,血液。
部分体检者在看到自己的血液被抽吸后,容易产生突发情绪反应,表现为情绪失控、紧张等,甚至会晕针。
二、不同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方法第一,潜在紧张型。
这类心理反应通常发生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均良好的成年人中,体检者表现为从容、自控力强、镇静等,虽然可以配合完成抽血操作,不过内心仍旧有一定的紧张感,考虑可能与担心注射器安全、缺乏正确抽血认知、害怕疼痛、空腹抽血等有关。
对此,要求护理人员:(1)动作轻柔且态度吻合,减少粗暴动作、冷淡态度,改善护患关系,有效完成抽血操作;(2)抽血期间讲解抽血相关事项,改善体检者认知,消除顾虑。
第二,高度紧张型。
这类心理反应通常发生在体质较差、抽血前高度恐惧或紧张、身体偏瘦、伴有严重慢性疾病、出冷汗、面色苍白的体检者中,容易晕血或晕针。
对此,要求护理人员:(1)抽血前;注意调节抽血工作室中温湿度,确保空气通畅;按照工作室工作流程,合理分组,减少喧哗与拥挤,减少压力源;加强巡视,观察等候抽血人员的面容、精神状况;认真、耐心地回答体检者问题,使其身心均能处于轻松状态;(2)抽血中:指导体检者取平卧位,减少脑部供血量,同时减轻视觉刺激,避免发生晕针;抽血期间加强交流,观察体检者细微情绪表现,分析心理反应,且告知抽血的无危害性,缓解其心理压力;提高抽血技巧,尽量做到首次抽血成功;(3)抽血后:指导体检者按压穿刺点,避免出血,且注意控制按压力度;不要让体检者立刻起床,宜休息一段时间。
静脉采血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分析和心理护理
考虑肺 栓塞 , 应立 即平卧 , 高浓度 吸氧 , 及时通 知 医生 , 配合
抢救 。
操之过急 。夜 间休 息时应 脱下 弹力袜 , 在家休 息时 , 抬高 患
肢 。出院时, 应宣传药 物的服 用及 注意 事项 , 并让 患者严 格 执行 , 定期复查 , 免久 站立 、 避 久坐 , 多饮 水 , 进食 低脂 、 维 高 生素 的食物 。
浸透后包在患处 , 外面用塑料 膜包裹 , 日 3 的不适 , 产后下 肢和 盆腔静 脉 回流缓慢 等诸 因素 , 都
会增加 DVT发生 的危险 。在我院住院 的患者均有产褥期 卧
2 mi, 0 n 其间注意观察皮肤颜色 、 觉。 感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严 重的并发症 为肺栓
我 院是 一 所 妇 女 儿 童 的专 科 医 院 , ,g 脉 采 血 是 一 项 4J静
2 1 婴幼儿组及4 J 组 两组 中均 以潜在 紧张型 的婴幼儿 、 . ,D 4 J, ,I 家长不 良心理 反应所 占比例最 高 ( 6 O 、 5 3 , 5 . 4 . %) 心 理不 良反应 主要 表现 为 : 儿害 怕 、 患 恐惧 、 紧张 、 情绪 激动 。
余 少芬 张凯宁 广东省清远市 新城妇幼保健 院门诊部 5 1 1 15 5
摘要 目的 : 分析在静脉采血 中患儿及其 家属 的心理刺 激因素及 与其 有关 的不 良心理反应 , 探讨相 应的心理护理对 策 。方法 : 通过以问卷调查 形式 了解在静脉采血 中患儿及其家属 的心 理反应 , 并进行分析 , 比较 各组 、 类型患儿组 各 及其家属不 良心理反 应 , 并实施相应 的心理护理 。结果 : 婴幼儿组及4 组 两组 中均 以潜 在紧张型 的婴幼儿家属及 UL d J 家属不 良心理反应 所 占比例最 高 ( 6 O 、 5 3 ) 4 J 组 以潜 在紧 张型 的 4 J 不 良心 理 反应 发 生率 最高 ,L 5。 4 . , , L ,L
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
激 ,静脉采 血对 患者 来说 ,是一 种不愉 快 的情 绪 体 验 , 果护 士对 患 者 的态 度冰 冷 、 硬甚 至 恶 劣 。 如 生 对 患者 的心 理刺激 很大 , 产生 了一 定 的负 面影 响 , 时 有 可 引起患 者强烈 的情 绪 冲动与情 感反应 。 2 静 脉采 血人 群 的 心理 反 应在 静脉 采血 中以 问卷
门诊抽血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论文
综上所述,我们在抽血工作的过程中,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性心理护理,适时地进行健康教育,多与患者沟通,同时指导患者保持放松状态,护士要工作认真负责,掌握娴熟的技术可取得患者的信任,使患者有愉快和安全感,从而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减轻紧张、恐惧感。
门诊抽血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173-02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同时实验室检查在临床上常常是诊断、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因此抽血化验,是患者就医不可缺少的检查步骤和手段,也是门诊护士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抽血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在正常情况下,患者能与护士配合顺利完成抽血工作。但有少数患者对抽血有恐惧心理,表现有紧张、恐惧、疼痛、出汗甚至晕厥。故有些患者拒绝抽血或不能很好配合抽血,所以对前来抽血的每位患者进行热心周到的服务和关心是十分必要的。在抽血过程中我们针对患者以下几种心理反应,采取了相对应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探究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
探究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摘要】本文分析了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性应激源,解析了静脉采血人群的具体心理反应类型,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工作经验,针对过度紧张、焦虑、潜在性紧张、烦躁不安、恐惧等心理反应,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心理护理措施.希望能为探究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与心理护理措施,提供部分理论支撑. 【关键词】静脉采血人群;心理反应;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448-01静脉采血是临床护理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要求医护人员具备过硬的穿刺技术,还要求医护人员密切关注采血者的心理反应与变化,并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从而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烦躁的心情,提升患者护理满意程度[1].近年来,部分医护人员片面专注于技术与能力的提升,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心理护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影响了静脉采血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患者的心理压力.如何准确掌握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并给予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成为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1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性应激源1.1疼痛静脉采集针头会在不同程度上刺激血液采集者的皮肤与血管,为血液采集者带来一定的疼痛感.刺激能否让机体产生反应,主要由两方面决定:第一,机体当时的功能与状态;第二,刺激数量、强度.疼痛产生多会导致不愉快,因此某些人可能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活动.个体不同,对刺激反应能力也就各异,当然产生的心理反应程度也具有一异性.比如:对焦虑、烦躁、紧张的反应临床可表现为:晕针、肌肉收缩加速、出汗等[2]. 1.2护理人员技术差、态度冰冷目前,我国部分医院医护人员静脉采血技术差、对采血者态度冰冷,给静脉采血者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刺激,甚至会引发静脉采血者情绪波动大、情感反应强烈等.1.3视觉上的刺激静脉采血中,当部分采血者目睹自己体内血液被抽吸到注射器的时候,也会产生紧张、恐惧、情绪失控、晕针等反应.采血者受刺激类型与程度直接决定了心理反应的性质.与此同时,反应还会受到采血者身体素质、早期经验、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2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集中体现为以下几点:①过度紧张.多发于心理承受能力与心理素质均较差,且体弱的年轻男性;②焦虑.其产生原因多为:担心采血量过大、采血护士技术不过硬等;③潜在性紧张.多发于身体素质好,质控能力较强的成年人;④烦躁不安与恐惧.多发于心理反应强烈的小儿;⑤恐惧.恐惧心理多产生于静脉采血的少年儿童.具体表现为:哭闹不止、烦躁不安,不愿意配合护理人员的采血工作,没有能力承受静脉采血给他们带来的心理压力等.相关调查显示:采血少儿的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意志力与其恐惧程度密切相关,且女孩明显优于男孩[3].3针对性心理护理措施医护人员应当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自身判断力与观察能力,并将这些能力与知识积极主动地应用到临床护理当中.首先,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应,应当合理选择穿刺血管,这是静脉穿刺的基础;其次,技能熟练、一针见血,把患者的刺痛感降倒最小;接着,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分散其注意力;最后,还应当密切关注采血者的心理反应,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类型,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护理措施[4]. 3.1过度紧张型采血者心理护理措施①这类静脉采血者最容易产生晕针, 引发摔伤.因此,应当高度重视“提早发现”与“尽早预防”两方面;②静脉采血之前,对于高度紧张、身体偏瘦、体质较差的采血人群,应当予以重点观察,了解清楚近期是否有晕针情况发生;③若发现采血者晕针可能性较大,在静脉采血时,应当让其平卧,从而促进身心放松、减少心理负担,降低晕针发生率,有效防止摔伤;④主动给予采血者关心与帮助,缓解其心理压力;⑤有晕针历史的采血者,往往承受着更大的心理压力,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再次晕针的可能性.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耐心倾听其对以往晕针情况的陈述,帮助其分析晕针发生的原因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缓解其心理压力,提升其自信心;⑥在静脉采血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尽量做到动作娴熟、准确,减少采血者疼痛;⑦ 避免让患者看到采血的整个过程,减少不必要的刺激.3.2焦虑型采血者心理护理措施焦虑型采血人群具有敏感、自尊心强的显著特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具体护理过程中,应当给予充分的尊重与理解, 并尽可能满足采血者挑选护士、选择血管等相关要求.若患者焦虑反应仍未得到缓解,那么则需做好以下几点:①加强与患者的交流与沟通,对患者的疑虑予以耐心的讲解;②帮助采血者了解采血基本步骤,增强其对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技术的信任,加深对护理人员的信赖. 3.3潜在性紧张采血人群心理护理措施这类采血人群有可能会存在潜在性的心理紧张,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注意言行、举止,防止不良言语或者行为造成其紧张程度的加剧.具体心理护理措施如下:①着装应当干净、整洁;②保持面带微笑;③言语温柔亲切;④眼神坚定[5].3.4烦躁不安型采血人群心理护理措施这类人群以儿童为主,医护人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①不断提升与儿童沟通的能力与技巧,融洽与采血儿童的关系;②亲切和蔼,语气温柔,目光柔和,营造和谐、温馨的气氛;③轻轻抚摸采血儿童的小手、额头等部分,让其感受到关心与呵护;④交流过程中,语气、语调应当保持轻柔、缓慢,并就儿童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激发采血儿童的兴趣,消除其烦躁不安的情绪;⑤重视家长的作用.家长与儿童的关系最为亲密,最容易获得儿童的信任.因此,如何获得儿童家长的配合是儿童心理护理工作的重点.首先,医护人员对于患者家属应当热情大方,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表现出自己的专业与娴熟,增强家长的信赖.其次,提升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性,全面掌握儿童的兴趣与爱好,为患儿心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最后,部分家长由于性格急躁,一旦孩子表现出不愿意合作,则开始大骂孩子, 一定程度上加深了采血儿童的烦躁与不安.在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当尽量平复家长的情绪并同家长一起协商如何做好儿童心理护理.3.5恐惧型采血人群心理护理措施①对于采血认识不足或者存在某些误区的患者,予以耐心解释与宣教;②态度温和,积极热情;③切记表现出不耐烦与严厉,增加采血者的恐惧心理;④重视榜样的力量.对于表现优异的患儿予以及时表扬,并号召其他患儿向其学习;⑤在进行静脉穿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讲故事、放动画片等方式分散采血儿童的注意力,减少静脉采血对其产生的心理刺激[6].4讨论综上所述,心理护理是静脉采血护理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内容.科学有效的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采血者紧张、焦虑、恐惧、烦躁等负面情绪,帮助采血者正确的认识静脉采血,提升采血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促进和谐护患关系的构建,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参考文献[1]陈如燕,吴英.体检人群静脉采血心理沟通的需求与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3). [2]吴风媛.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30). [3]余少芬,张凯宁.静脉采血患儿及其家属的心理反应分析和心理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07). [4]包莉娜.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门诊静脉采血患儿及家属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01). [5]贾贵茹.静脉采血患者的心理反应及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 (32). [6]李玉鸿.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体会[J].中国农村卫生,2012 (z2).。
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
合适的体位和舒适的环境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体位,如平卧位或半卧位,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为患者提供安静、整洁、温度适宜的采血环境,以减少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影响。
03
静脉采血中的预防措施
严格无菌操作
确保采血环境清洁 卫生,采血人员手 部消毒,佩戴口罩 、手套和帽子。
要点二
研究进展
介绍近年来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的研究进展, 包括新方法、新技术、新器材的应用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应用及实践经验分享
临床应用
介绍静脉采血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包括采血前评估、采血过程中的操作技巧、采血后的 护理等。
实践经验分享
总结临床医护人员的实践经验,介绍有效降低静脉采血 不良反应的方法和技巧。
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及 预防措施
2023-11-07
目录
• 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 • 静脉采血前的预防措施 • 静脉采血中的预防措施 • 静脉采血后的预防措施 • 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 相关文献研究及讨论
01
静脉采血常见的不良反应
局部不良反应
局部疼痛
采血过程中针头刺入静脉时可 能会引起局部疼痛,通常很快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采血后要密切观察采血部位局部皮肤情况 ,如出现肿胀、疼痛、发绀等症状,应及 时处理。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
避免摩擦和碰撞
采血后要避免采血部位受到外界摩擦和碰撞 ,以免引起局部皮肤感染或损伤。
注意清洁卫生
保持采血部位清洁卫生,避免细菌滋生和感 染。
05
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局部不良反应的应急处理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1 . 3 态 度
临床操 作过程 中,医护人员 的表 情生 硬 、态 度不 够亲切 , 如果护 理人员操作技 术不过关 ,那么患者在 这样 的情况 下 ,感
受到护 理人员 的疏 远 ,心理上难 以适应 ,那么 患者极易 产生负
一
这 类患者有 较强 的 自控 力 、身心情况 较好 。潜在 紧张 型患 者 在一定情 况下会有心理 紧张 ,这时 护理人员应 注意到 患者的 措 施下 ,要注 意 自身 的态 度 ,对患者使用 温和 的语 言 ,微笑 的 面部表情 ,使 患者对护士 产生信赖感 ,配合操作 。以免患者 对 护 士的态度而使其产生心理负担。
2 0 1 1 ,4 ( 2 7 ) : 3 2 1 4 - 3 2 1 5 .
6 ( 1 ) :6 1 — 6 2.
【 3 ] 崔玲 . 综合护理干预在 胃肠减 压患者医药杂志,2 0 1 2 ,1 6 ( 1 8 ) : 7 9 — 8 1 .
1 . 1 疼 痛
交往等 基本知识 作为学 习的基 础 ,不断提 高 自身 的素质 、沟 通 和实际操作 的能力 。护理人员在为对患者进行静 脉采 血操作时 , 重 与患者在言语 上 的沟通 交谈以及态度 上 的温 和亲切 ,随 时注
静 脉采血时针 头 的穿刺对 皮肤 、血 管有一定 的刺激 ,患者 在 掌握好患者 的血管特征 、保 证抽取 的准确率 的同时 ,更要 注 会感 受到不 同级 别的刺痛感 。在 E l 常生 活 中,疼痛是 在消极 的 状态 和情势下产 生的 ,不 同的个体会有 不 同的反应 ,部分个体 意 患者面部表情 等 的反 映心理的标志 ,判 断患者可 能产生 的反 会产 生一定 的情绪反 应 【 2 】 。鉴于患 者的个体 状况 ,患者 在刺激 应 ,对患者分型 ,做好面相应类 型患者的措施 。 作用 下会产生不 同的反应 ,如 此就导致 了患者不 同程度 的心 理 2 . 1 潜在紧张型 反应 ,轻 度 的可产 生紧张或焦 虑的情绪 ,严重者可 产生生理 的
静脉采血晕针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晕针主要是因为:
(1)心理因素:体检者自己非常害怕疼痛,第一次采血失败后,体检者内心的恐惧感进一步加重。
也有体检者觉得采血不卫生,害怕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较大影响。
(2)身体因素:许多体检者的体质较弱,并在身体疲劳的状态下采血,从而极易引起晕针。
(3)体位因素:静脉采血时许多体检者是坐着采血,这时出现下肢血液蓄积的风险很大,并因此出现晕针。
(4)其他因素:
护理人员静脉采血操作不恰当时也容易导致体检者晕针,或者采血时周围环境较为嘈杂,也是体检者出现晕针的关键。
护理方法:
(1)采血知识宣教:静脉采血前与体检者及时沟通,将静脉采血的各方面知识告诉体检者,使其对接下来的采血步骤有着进一步了解,消除体检者
对静脉采血的各方面顾虑,使其能够积极配合采血操作。
(2)心理指导:和体检者及时沟通交流,引导其宣泄自己的负性情绪,给体检者适当的鼓励与安慰,使其心理状态稳定,不会对静脉采血的相关操作产生恐惧心理,确保各项采血操作顺利开展。
(3)环境改善:保持采血环境轻松、舒适、通风,每天定时打扫和消毒,休息座椅每天都清洁和消毒,并将其位置合理摆放,保证抽血室温湿度的控制,给体检者营造良好的采血环境。
(4)采血培训:对静脉采血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了解和掌握更多的采血知识与技术,不断加强其各项采血操作的娴熟度,保证一次性采血成功。
采血时准确选择粗、直且明显的血管,快速准确的穿刺并取血,不在体检者的同个位置反复穿刺。
静脉采血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
浅谈静脉采血病人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从最初心理上减轻或解除病人对静脉抽血所产生的恐惧感。
方法:根据采血前、抽采中、采血后的不同心理问题给予针对的心理护理。
使病人由惧怕抽血到欣然面对,敢于接受。
结果:经过心理护理的实施,病人在心理和生理健康知识方面有所增进,同时护士掌握病人心理状态,对其进行个体化的整体护理,以满足病人个体化需求。
结论:在抽血工作的过程中。
要善于观察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以同感心的沟通以及个体化的心理护理,以达到心理护理的最佳效果,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不再惧怕静脉抽血。
同时指导患者保持放松状态,给予积极的配合,顺利采血进行化验。
【关键词】静脉抽血;病人;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84-02静脉采血有一定的痛苦性,因病人的个体差异,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也不同。
几乎所有的病人对抽血都有恐惧感,特别是儿童。
我们在门诊抽血室的工作中慢慢积累了一些经验,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并保持心情愉快,减少恐惧情绪而乐意接受采血化验。
1 静脉采血前的心理护理:1.1 注重礼仪规范。
护士端庄稳重的仪表,得体的话语,娴熟的操作技术,和蔼可亲及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是让患者心理舒适的先决条件,会给患者以尊、信任和美好的感觉,让病人在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抽血检验。
1.2 热情主动帮助病人正确认识抽血。
护士要通过亲切的语言和和蔼的态度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
讲述抽血的注意事项,将检测的项目、目的、要求向患者解释清楚,询问患者是否进食,消除病人顾虑,为抽血营造一个良好的心态。
1.3 对于儿童怕疼的恐惧感,首先应消除儿童的恐惧,通过一些抚慰性的语言,能使大多数的儿童从哭闹拒绝抽血转为自己伸出手臂让抽,这不仅稳定了儿童的情绪,而且也避免了由于情绪的波动,检验结果出现误差。
(1)当家长带领儿童进化验室采血时,应以微笑的面孔、温和的态度主动询问。
(2)在询问的同时,应加以鼓励赞扬,增强儿童的勇气。
静脉采血晕针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静脉采血晕针的因素及护理措施
静脉采血晕针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患者焦虑和紧张:患者对采血过程感到害怕或紧张,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容易出现晕针。
2. 心理因素:患者在采血前有恐惧心理或不适应血液等生理反应,也容易出现晕针。
3. 饥饿和血糖过低:长时间禁食或血糖过低,会导致血压下降,容易晕针。
4. 针刺痛感:患者对针刺的疼痛感受较敏感,容易引起晕针。
对于静脉采血晕针情况的护理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1. 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护士要耐心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担忧和不适,积极给予鼓励和支持。
2. 提供舒适的环境: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减少噪音和干扰。
3. 适当的饮食管理:采血前几小时应避免长时间禁食,以保持血糖平稳,避免低血糖导致晕针。
4. 善用镇静药物:对于极度恐惧和紧张的患者,可根据医嘱适当使用镇静药物,以缓解情绪和减少焦虑。
5. 选择合适的抽血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采血部位,尽量避免痛觉敏感区。
6. 缓慢用针:插入针头时要缓慢有序,避免剧烈刺激,提前告知患者刺痛感的程度,尽量减轻不适。
7. 采血后观察:采血后需要观察患者的状态变化,如果出现晕厥现象,应迅速采取卧床、头低脚高姿势,并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相关措施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患者反复出现晕针现象,建议及时就医并与医生进行沟通,以寻找更适合的采血方法或适当的治疗。
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的心理护理实施效果分析
位 ,夹闭引流管 ,进 行积极有 效的心理护理 ,要掌握脱 水剂的用量 ,
及时增 加补液量 ,保 持患者呼 吸道 通畅 ,最大程 度地减 少颅 内压的 发
生 。通 过对3 6 例 患者 的护理 ,使我们体会 到充分有效 的护理 具有重要
意义 。总之 ,科学有 效的护理 可以增加患者对 医护人 员的信任感 ,加
2 . 3用药护 理 。治 疗颅 内低压 综合征 采用 的药物主要是 一些增 加补液
量或促 进脑脊液 生成的药 物。补液时 主要采取低 渗溶液或等渗 溶液 ,
速疾病的好转和 治疗的顺利进行 ,值得临床 推广。 参 考文 献
[ 1 ] 马 绍连 , 郭 秀泉 , 吴 裕 起 卤 肿瘤 术 后颅 内低 压 综合 征 的 原 因分 析 与护 理 [ J ] . 护理 实践 与研 究, 2 0 0 7 , 4 7 ( 2 ) : 6 0 — 6 2 .
对 象进 行 心里 护理服 务后 , 体检 结束后 发放 问卷调 查 。结 果
1 2 0 0侧体 检 者心 理 沟通 需求依 次 为 “ 静 脉 采血 前针 对性 宣教 ” ( 9 7 . 1 2 %) 、 “ 静
脉 采 血 中给 予 贴心 关爱 ” ( 9 4 . 5 6 %)和 “ 采血后 叮 嘱 注意 事 项 ” ( 9 0 . 2 1 %) ,进 一 步调 查结 果显 示 ,体检 者 满 意度 均 明显提 高。 结论 针 对 体 检 者 实施心 理护 理 能够 满足 其心理 需求 ,有 效降低体 检 者 的 紧张恐惧 心理 ,不断提 升护 理服 务质量和 体检 者 满意度 。 【 关键 词】 体检 ;静 脉 采血 ;心 理护 理
低脚高位 时 ,头痛会 明显减轻 ,若 使用脱水 剂 ,会加重 头痛 症状 。所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
抽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护理目的:分析患者在进行静脉采血时产生的不同心理刺激因素和心理反应。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30例抽血患者给予综合护理措施,尤其是心理护理措施,以求稳定患者的心理状态。
结果:30例抽血患者经护理干预应激反应较小,无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心理护理是采血过程中重要的护理干预措施,不但可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改善医患关系。
标签:静脉抽血;心理反应;护理静脉采血为临床的日常护理操作,医护人员需要做到采血快速、准确、减少患者痛苦,要达到此目标,操作的护理人员首先需要穿刺技术熟练,其次护理人员需要做好患者采血产生心理刺激以及心理反应的准备,需要提前预示到会发生的情况及应对措施,以使得患者心理稳定,痛苦程度降低到最低,以便护理人员采血[1]。
笔者发现临床操作时,护理人员一般只求操作而忽略患者在采血时会产生的心理反应,如此情况一方面患者心理上会产生不适,同时也会影响到采血的操作。
因此笔者所在科室选取30例抽血患者给予合理的护理措施,对产生的心理刺激进行干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患者静脉采血时的三类心理刺激因素,即三类心理性应激源1.1 疼痛静脉采血时针头的穿刺对皮肤、血管有一定的刺激,患者会感受到不同级别的刺痛感。
在日常生活中,疼痛是在消极的状态和情势下产生的,不同的个体会有不同的反应,部分个体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反应[2]。
鉴于患者的个体状况,患者在刺激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如此就导致了患者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轻度的可产生紧张或焦虑的情绪,严重者可产生生理的一系列症状,如肌肉收缩、呼吸加速、出汗等。
临床上这种由于一定刺激原因而导致患者在心理、行为、生理生化上会产生不同反应的过程称为应激反应。
1.2 血液临床上进行相关的血液操作时可发现某些患者若看到自己的血液被医护人员抽吸入注射器时,会表现出突发的情绪反应,患者会紧张、情绪失控,严重情况下患者会产生晕厥,称晕针。
这种临床反应的程度主要与患者受到刺激的性质和程度有关。
门诊抽血室护士如何做好患儿采血前的心理护理
门诊抽血室护士如何做好患儿采血前的心理护理分析静脉采血对患儿的心理刺激因素及其不良的心理反应,根据患儿不同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心理护理,使患儿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
标签:抽血室护士;患儿;采血;心理护理儿童由于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期,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弱,所以在医院里,儿童患者比较多见。
为患儿采集血液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查,是护士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
提到化验采血是小儿门诊诊疗过程中让患儿及家属感觉最为痛苦的操作之一[1],病人会联想到抽血和疼痛,有的患儿一听采血情绪立刻紧张起来,从生理上来讲,一个人情绪紧张,可使血中儿茶酚胺的浓度增高,相继会使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这对身体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就更加需要我们医务人员尤其是护士帮助患儿消除心理障碍和恐惧,使他们能够很好的配合护理人员进行采血,从而尽快的取得化验报告为治疗提供有效证据,从而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才能产生最佳的治疗效果。
1 患儿采血前不良的心理反应1.1 紧张恐惧心理患儿对医护人员及采血室环境的陌生;疾病带来的疼痛与不适;采血化验带来的恐惧;父母的忐忑不安,这些因素均可使患儿产生或加重恐惧害怕心理,主要表现为肌肉紧张、出汗、紧握拳头等情绪反应。
1.2 惶惑不安心理对初次接受采血化验的患儿尤为明显,因为他们平时没有疾病和采血的概念,从而产生惶恐不安心理,继而出现各种消极不合作情绪反应。
1.3 抗拒心理主要表现在有过穿刺失败的经历,他们往往会乘其父母不备而逃跑,而在父母强迫时就会哭闹及抓咬、踢人等行为表示抗议[2]。
1.4 企盼心理每个患儿都存在的一种心理需求,他们不但盼望护士能一针见血,而且还要求护士有高超的无痛穿刺技巧。
2 护理措施2.1 重视眼部表情的作用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的千变万化代表着人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注意保持双方眼神的交流,护士的和善、同情的目光可稳定患儿的情绪,增加亲切感和信任感,初步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反应。
2.2 重视语言作用2.2.1 要用甜蜜的语言对3到6岁的患儿,护士可以把碘酊、乙醇说成是一种止痛药水,护士可以告诉患儿:“阿姨给你擦点不痛的药水,给阿姨看看你手上有没有虫子,阿姨帮你捉掉。
静脉采血法知识点总结
静脉采血法知识点总结一、静脉采血前的准备工作1. 确认患者的身份。
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核对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等,以确保采血样本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2.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情况。
对于有特殊病史或正在接受特殊治疗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沟通,了解其病史和用药情况,以避免采血过程中出现意外情况。
3. 选择采血位置。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和针头规格,确保采血能够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不适感。
4. 心理疏导。
针对对采血有恐惧感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减轻紧张和焦虑感。
二、静脉采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 洗手和穿戴手套。
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充分洗手,并穿戴干净的手套,以确保采血的无菌操作。
2. 选择合适的针头和采血设备。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采血部位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针头规格和采血设备,以确保采血能够顺利进行并减少患者的疼痛感。
3. 术前准备。
在进行静脉采血之前,医务人员需要为患者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包括消毒采血部位、搭垫采血垫、定位采血位置等。
4. 采血过程中的操作要点。
在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采血针头的插入角度、深度和速度,掌握采血管的牢固程度,以确保采血的安全和有效性。
5. 采血后的处理。
采血完成后,医务人员需要做好采血部位的止血处理,并妥善处理采血废弃物,以确保采血的安全和环保。
三、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1. 注意患者的皮肤情况。
在选择采血部位和穿刺针头时,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皮肤情况,避免选择有伤口、瘀血或其他异常情况的部位进行采血。
2. 注意患者的疼痛感。
在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注意患者的疼痛感,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3. 注意采血的安全性。
在进行静脉采血过程中,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确保采血的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4. 注意采血的准确性。
吸毒患者静脉采血总结
吸毒患者静脉采血总结发表时间:2018-08-27T14:56:24.2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8年15期作者:蒋业玲[导读] 在2017年6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我抽血室对自愿戒毒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员进行HCV、HIV及梅毒等检测过程中南宁市红十字会医院抽血室广西南宁 530012在2017年6 月至 2018 年 6 月期间,我抽血室对自愿戒毒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员进行HCV、HIV及梅毒等检测过程中,共计采集静脉血样 480份。
由于吸毒人员经常自己注射毒品,对血管损坏严重,静脉穿刺困难,因而吸毒患者一般不配合抽血或者惧怕抽血。
1、吸毒患者不配合抽血或者惧怕抽血的原因 [1]1、1 吸毒患者94% 采用的是静脉穿刺吸食毒品,由于长期静脉注射吸食毒品而使静脉均有不同程度损伤和破坏,造成采血较困难。
1、2吸毒患者对自身血管较珍惜,对采血有认识误区,认为采血破坏血管,可以多用于吸毒几次。
1、3有部分病人认为采血检查对自身没有多大意义,有破罐破摔的情况。
了解以上原因做好心理护理:要让患者精神放松,对一些脾气较急躁或对采血有疑虑、恐惧心理的患者,一定要态度和蔼、诚恳,耐心解释,消除患者思想上的顾虑。
2、吸毒者,静脉破坏较为严重,血管溃烂、疤痕、结节、硬化、不充盈,皮肤感染、皮下结节、疱疹、静脉栓塞致水肿等常见,导致采血困难,故选择静脉非常重要.先在周围静脉寻找采血点,常规方法不能寻到采血静脉时,要询问患者对自身静脉血管的熟悉情况,大部分都能从患者口中得到启迪,如某些看似小血管,估计血量不够,但患者自己有把握说穿刺成功后血液流出通畅的小血管、某些比较隐蔽的血管等,在患者自己不方便查看或注射的地方寻找,如前额、耳后、颈部、上臂背侧、下肢等。
2、血样采集方法和技巧2、1 周围静脉采血技巧,如静脉充盈且直,在穿刺部位下方,以左手拇指拉紧皮肤并固定静脉,右手持注射器或采血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成15度~30 度,在静脉上或旁侧刺入皮下,并沿静脉走向快速刺入静脉,进皮及血管一气呵成,中间不停顿,见回血后将针头略放平,稍前行固定不动,抽血至需要量时,放松止血带.周围浅静脉穿刺后采血量可能不足,此时可嘱病人手握拳头,再缓慢松开,重复此动作。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
门诊静脉采血的护理体会前言门诊静脉采血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检查手段,也是日常护理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在进行门诊静脉采血时,护士需要高度重视患者的感受,细致认真地进行专业操作,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舒适度。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护士在门诊静脉采血中的护理体会。
技术操作门诊静脉采血需要精细的技术操作。
在进行操作之前,我们需要确保患者的采血处已经注射麻醉药物,以减轻患者的疼痛。
在注射麻醉药物时,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计算剂量,保证患者的安全。
随后,在进行采血操作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合适的采血器具。
不同的患者采用不同种类的采血器具,我们需要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器具。
2.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
有些患者的静脉比较难找,我们需要逐一观察患者的静脉,选择较为明显的部位进行采血。
3.注重操作手法。
在进行采血操作时,我们需要尽可能减少对患者的疼痛。
因此,在进行穿刺操作时,我们需要保持尽量轻柔的操作手法。
4.稳定心态。
采血过程中,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心理紧张,我们需要通过温和的语言沟通和鼓励,让患者放松心态,减轻恐惧和疼痛感。
患者护理门诊静脉采血过程中,患者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
在进行采血前,我们需要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解释和告知,尤其是针对采血过程和可能出现的疼痛感做出相关说明。
为了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疼痛感,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命令明确。
在进行操作前,我们要让患者清晰知道何时需要进行呼吸和放松,以减轻疼痛和恐惧感。
2.适当缓解紧张情绪。
针对害怕针头、紧张的患者,我们需要耐心地进行安慰和鼓励,让患者感受到我们的关心和支持,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和恐惧感。
3.术后及时观察。
在完成采血操作之后,我们需要继续关注患者的状况,观察是否有出血或感染的情况,尤其是对于容易出血、免疫力低下的患者需要更加注重观察。
知识宣传门诊静脉采血不仅需要技术操作的熟练掌握,更需要对患者提供足够的宣传和知识指导,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学龄期儿童静脉抽血的心理护理
学龄期儿童静脉抽血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静脉采血患儿的心理状态,探讨心理护理在学龄期儿童采血中的应用效果,用针对性的开展心理护理,减少患儿抽血过程中的不良反映。
【关键词】学龄期采血心理护理方法随机抽取200例儿童,100例为对照组,100例为实验组,通过有效沟通进行心理干预,观察患儿在抽血过程中的心理行为的应急反应。
结果:对照组勇敢型65%.内向胆小型26%、不配合型9%。
实验组勇敢型80%,内向胆小型15%,不配合型5%如下图所示:类别例数勇敢型胆小型不配合观察组10065%26%9%对照组10080%15%5%结论:采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避免血肿,晕针等反映,减少医疗纠纷。
抽血检查已是体检及疾病诊断的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学龄期儿童的心理发展上是一个转折点,对事物有自己的判断力,同时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情绪体验的深度和强度都加深了,但还是会受到周围坏境影响而变化,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将其内化为对自身的评价,此期情绪很不稳定波动较大,自我控制能力差。
因此进行学龄期儿童静脉抽血的心理护理,能够增强患儿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提高静脉采血的成功率及安全性,促使护理人员提高业务素质。
1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收集2019年6月1日至2019年7月1日到华西第二医院门诊患儿160例,住院40例,年龄6到12岁,男孩110例,女孩90例,第一次采血40例,第二次64例第三次或三次以上96例,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下图所示:类别例数性别[nc%]年龄第一次采血第二次采血第三次采血男女观察组10065%35%6岁—12岁243244对照组10045%55%6岁—12岁2032541.2 方法对照组100按常规采血流程操作,采血前核对信息,准备用物,找好血管消毒后采血,采集完后处理标本观察患儿情况。
实验组100例患儿在常规静脉采血护理与对症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心理干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采血人群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关键词静脉采血心理反应心理护理doi:
10.3969/j.issn.1007-614x.2012.30.271
静脉采血是一项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要达到“一针见血”,减轻患者的痛苦。
护士一定要练就一手过硬的静脉穿刺本领。
而静脉穿刺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心理刺激。
根据不同的心理反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现将2010年4~9月门诊1000例静脉采血人员的心理刺激反应及护理报告如下。
静脉采血对患者的心理刺激因素,即心理性反应源
第一类应激源-疼痛:由于针头对患者的皮肤、血管壁的刺激,可使患者产生不同程度的痛感。
人体对某些刺激是否发生,取决于两个因素:①刺激的强度和数量;②人体接受刺激的功能状态。
有的人痛域高,有人的痛域低。
从痛觉的生理过程来看。
它包括两个成分。
即痛感觉和痛反应。
疼痛的产生使人感到痛苦难过,部分人还会情绪激动。
由于个体差异对刺激的反应也不相同,有的表现为紧张、焦虑、恐惧等,严重的出现出汗、晕针。
第二类应激源-血液: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遇见有些患者看到自己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真空管内,突然出现恶心、面色苍白等心理反应。
这种反应的性质与强度除与刺激的程度有关外,还受其他因素和患者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对应激源的认知度有关。
第三类应激源-护士的言语、态度:护士语言粗暴,态度生硬,患者会产生强烈抗拒心理,激发极端情绪与护士争吵。
对1000例静脉采血人群进行分组问卷调查
即:成人组(13~75岁)800人,小儿组(3~12岁)200人。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紧张、焦虑、恐惧,成人200人(25%),其中女120人(60%),男80人(40%)。
小儿组150人(75%),其中女100人(66.6%),男50人(33.3%)。
讨论评估
紧张、焦虑型的患者,多数为成年人,此类患者考虑过多,担心采血对身体有危害。
经过护士的劝导、解释,都能自我控制,配合护士的操作。
恐惧型心理的患者主要为少儿。
表现为哭闹不安,对静脉采血表现出极度的恐惧。
不能承受静脉采血带来的刺激,不肯配合护士的操作。
他们的心理反应与年龄、性别、意志力和所受的教育有关,女孩好于男孩。
高度紧张型患者的心理:患者情绪紧张,加上体质弱,大脑出现短暂缺血,而突然晕厥。
好发于体弱多病的青年男女,主要心理承受力差,有的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护理措施
护士要学好心理学知识和人际关系学的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和实际运用的能力。
在静脉采血前首先要选择好血管,选择好血管是静脉穿刺成功的第一步。
确保一针见血,减少患者的痛苦,同时与患者交谈,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心理反应,预防不良后果的发生。
紧张、恐惧型患者的心理护理:在为此类患者采血时,首先要做好心理疏导,消除其紧张恐惧的心理,使用亲切、温和的语气与其交流,做好宣教指导、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理解与信任,使静脉穿刺顺利完成。
严禁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语,如“你不抽就不抽”,以免加强患者的疑虑。
烦燥不安型患者的心理护理:这类患者主要为少儿,因小儿对穿白大褂的护士有一种反射性的恐惧心理,护士一与他们接近就会产生极其强烈的抗拒心理。
因此对小儿要采取关爱、友好、抚摸,利用心理诱导法,谈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玩具、动画,说一些赞美的话,鼓励他们向坚强的孩子学习,与家长有效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小儿最亲密的人,家长在患儿就有安全感,情绪会稳定。
找准机会,动作娴熟,准确轻稳,减少穿刺对患儿产生心理刺激,使静脉采血顺利进行,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焦虑不安型患者的心理护理:这类患者自尊心较强,会提出一些要求,自己选择护士,自己选血管等,操作者要尊重满足他们的要求,万一满足不了,就要耐心细致的作出说服解释工作,取得他们的配合。
对高度紧张型患者的心理护理:在采血前如遇到患者面色苍白、出汗,不要急于采血,应仔细询问病史,让患者休息片刻,让患者平卧采血,以免发生意外。
说明采小量血对身体无伤害,消除紧张的心理,使其精神放松,使采血在不知不觉中完成。
做好静脉采血患者的心理反应的观察和心理护理,有的放矢,
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避免了一些不良后果的发生,又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效率,更体现了对患者人文关怀,最终让患者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