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合集下载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3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3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安定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供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制定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二、目标和目的1. 目标:提供全面的精神卫生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

2. 目的:a.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精神困扰和问题。

b. 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意识。

c. 构建一个相互支持的社区网络,让居民感到安心和归属感。

d.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干预,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

定期组织心理治疗课程,引导居民学会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举办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精神卫生知识和技巧,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意识。

制作宣传手册和海报,张贴在社区公共场所,提供相应的信息和资源。

3. 开展心理支持小组活动,让社区居民有机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扰,互相支持和鼓励。

鼓励建立邻里关系和社交网络,提供社区支持的渠道和平台。

4.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干预,特别是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和单身/单亲家庭。

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精神健康问题。

5.加强与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

共同制定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

四、预期结果1. 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降低。

2. 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和服务的认知水平大幅提升,能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3. 社区居民的互助与支持网络建立起来,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4. 高危人群得到及时干预和关爱,降低精神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各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社区精神卫生:是为所在辖区的全体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精神卫生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1、开展精神疾病的浒病原菌学调查,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3、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根据不同对象,给予不同类型的培训。

4、精神卫生宣教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疾病的社区医疗:是社区精神卫生的最基本服务形式。

主动式社区治疗程序(PACT):主要针对每个病人的应对技能缺陷、资源能力、以及社区生活需要,采用因人而异的社区治疗程序。

社区精神卫生护士的角色功能:1、治疗者;2、管理者;3、照顾者;4、辅导者;5、教育者;不具备“做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应由其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完成知情同意过程,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的合理排序通常依次为配偶、父母、其他直系亲属、一般亲属等。

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与民事法律问题:1、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犯罪 2、精神疾病患者的民事问题。

失职行为判断:1、延误救治的行为;2、未尽职守的行为;3、查对失当的行为;4、忽略规则的行为;5、草率文书的行为;6、违反道德的行为。

侵权行为判断:1、剥夺患者权利的行为;2、泄露患者隐私的行为;3、侵犯患者身体的非职业行为;4、有辱患者尊严的行为。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分寸:与精神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同样是精神卫生工作者胜任岗位的职责的关键。

与患者交往时,精神卫生工作者尤应注意把握分寸。

如态度自然大方,举目端庄稳重;女医护人员不宜过分打扮,对异性患者不宜过分(英)勤,以免其因受病态思维支配,产生误解、幻想等不得其康复的情感思维倾向。

与异性患者谈话或予以其他心理干预时,不宜在单间病室停留时间过长,护士应尽可能靠近门坐,留有退路,以防意外。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

早期症状:1、类神经衰弱状态;2、性格改变;3、情绪反常;4、意志减退;5、零星出现难以理解的行为;核心症状:1、阳性症状;2、阴性症状;常见的阳性症状有:1、知觉障碍;2思维障碍;3、情感障碍;4、意志行为障碍;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____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一、引言精神卫生是人们身体健康和社会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加,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因此,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本文将介绍____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旨在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降低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改善精神疾病患者的康复状况。

2. 原则:(1)公益性原则: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纳入公共服务范畴,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服务。

(2)预防为主原则:加强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教育,提升自我调节能力,预防精神问题的发生。

(3)综合治疗原则:提供多元化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三、计划内容1.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1)在每个社区设立精神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业人员和必要的设施。

(2)开展精神卫生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精神卫生意识。

(3)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评估等服务,为居民提供精神支持。

(4)组织精神病患者的康复训练和康复辅导活动,促进其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 加强精神健康教育(1)组织定期的精神健康教育活动,包括讲座、培训、宣传展览等,提高居民的精神健康意识。

(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提供心理健康教材和资料,让居民了解常见的精神问题和应对方法。

(3)提供家庭教育和亲子关系辅导,帮助家庭建立和谐稳定的亲子关系,预防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3. 实施精神疾病预防和干预(1)开展重点人群的精神疾病筛查,包括孕产妇、老年人、青少年等,及早发现并干预潜在的精神问题。

(2)建立精神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进行长期监测和干预,防止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加重。

(3)加强对精神病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服务,提供持续的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降低社会再次犯罪的危险性。

4. 加强社区协作和多元化服务(1)与医院、学校、社会工作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开展。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标准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标准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标准一、前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工作计划标准,明确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工作程序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2. 任务:(1)完善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别化的精神卫生服务;(2)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精神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3)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精神卫生技术和手段,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怀和帮助,提供精神卫生支持和辅导服务。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1. 完善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网络(1)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院、精神康复中心等,配齐专业人员和设施设备;(2)完善社区精神健康服务队伍,培训和发展一支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队伍;(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进精神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1)组织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2)加强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和减少相关心理问题的发生;(3)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

3. 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精神卫生技术和手段(1)推广智能化精神卫生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远程咨询、在线康复等服务,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获取精神卫生帮助;(2)加强心理测量和评估技术的应用,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个体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3)加强精神康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心理疏导、社交能力训练、职业康复等手段,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实现社会适应和自我认同的能力。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概述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概述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概述
社区(community),是指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界限(行政划区、社团、工厂、商店、机关、公司、学校等),并由一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人群所组成。

社区内的人群具有观念、情感等取向上的亲和力及凝聚作用。

在地域人文特征上,社区具有沿袭性和随时代发展的流动性(如交往模式、生活习俗、行为规范)。

社区精神卫生,是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和措施来开展工作,使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具有良好的应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其中,精神障碍的防治及家庭护理是现阶段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神障碍尤其是重性精神障碍,大多属于致残性慢性疾病,病人只在急性发作期才住院治疗,其他时间则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需要在家庭和社区得到照料。

对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护理,又是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值得探讨的方向。

工作在社区的护理人员,除了要熟悉前述机构内护理工作的共性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额外的社区工作方法,才能向生活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障碍病人提供康复、治疗和整体护理服务。

如何帮助病人减轻从医院返回到家庭后的困难;如何协助病人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康复休养,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如何恢复社会适应力,
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都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一、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二、目标1.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知水平,增强精神卫生意识;2.建立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供便捷的精神卫生服务;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精神卫生管理,提供个性化的精神健康服务;4.推进社区心理疏导工作,增进居民心理健康。

三、主要工作内容1.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1)制作精神卫生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组织开展精神卫生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就精神健康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增加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知。

(3)举办精神卫生公益活动,例如组织开展精神健康文化节、精神卫生主题运动会等,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关注度。

2.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1)设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提供精神卫生咨询、评估、干预等全方位服务。

(2)提供定期的免费精神卫生体检,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精神卫生问题。

(3)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精神卫生档案,记录重点人群的精神卫生情况,为个性化的精神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精神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机制,加强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注和管理,开展定期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组织老年人精神文娱活动,提供老年人心理疏导服务。

(2)增加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关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家长讲座,提供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

4.推进社区心理疏导工作(1)培训社区工作人员心理疏导技能,提高其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心理干预能力。

(2)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24小时的心理援助服务,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社区护理 第十章 社区精神卫生与护理

社区护理 第十章  社区精神卫生与护理
第十章 社区精神卫 生与护理
学习目标
1.了解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
康中的角色与职责。
2.熟悉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特点和预防。
3.掌握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
质滥用(酒依赖、毒品依赖)的预防和社区护理干预。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维护
第二节 常见精神疾病的社区护理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维护
二、社区心理健康工作特点和预防
3.三级预防
预防精神疾病的并发症,减少疾病残疾 家庭教育 提供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防止精神疾病的复发
三、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康中的角色 和职责
(一)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康中的角色
照顾者 协调者 疾病预 防者
资料管 理者 提供治 疗者
教育者
三、社区护士在社区心理健康中的角色 和职责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社区护理
1.酒依赖 指反复饮酒引起的特殊心理状态,表现为对酒的
渴求和经常需要饮酒的强迫性体验。
2.饮酒所致戒断综合症 指长期或大量饮酒过程中,相对或
绝对停酒时所产生的一系列精神与躯体症状。 精神症状主要为内感性不适、焦虑、头痛、恐惧、抑郁。
(3)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4)加强饮食及生活护理。 (5)设法打断患者的负性思考。 (6)加强安全管理,房间布置尽量简单。
(1)了解引起抑郁情绪的原因、诱因,分析、去除不良刺进因素。
(7)坚持服药。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
2.狂躁状态
(1) 创造安静、和谐的氛围,房间宜用冷色调, 环境宜安静。 (2)态度和蔼、亲切、耐心。 (3)做好存在冲动、伤人、毁物行为病人的护理。 (4)做好生活护。
一、心理健康概念、标准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摘要: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

本计划旨在通过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精神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二、目标1. 构建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2. 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发病率;3. 加强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心理素质;4. 加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扶持,提供适应性康复服务;5. 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社区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培训中心、社区心理康复中心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 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3.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4. 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5. 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服务,建立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6. 加强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援助;7.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文体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8.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社区安全事件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组织实施1. 成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2. 加强政府协调,形成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3.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档案,定期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4. 引入社会资本,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五、预期效果1. 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2. 社区精神疾病发病率下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率提高;3. 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社区和谐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加强;4. 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多,共同建设美好社区的意识增强。

“社区完善精神卫生服务安排”卫生工作计划

“社区完善精神卫生服务安排”卫生工作计划

“社区完善精神卫生服务安排”卫生工作计划
1.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全面的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咨询、治疗、康复等。

2.招募专业的精神卫生医生和护士,组建专业的精神卫生团队,确保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3.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精神卫生的认知和理解,消除对精神疾病的歧
视和偏见。

4.定期组织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和培训班,提升社区医护人员的精神卫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5.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档案,记录居民的精神卫生状况、治疗方案和康复情况,为个性
化的服务提供有力支持。

6.制定精神卫生护理计划,为需要特殊照顾的患者提供定期访视和家庭支持,防止病
情恶化和自杀行为发生。

7.加强与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良好的转诊机制,确保患者
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8.积极推广精神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居民参与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等活动,提升心理
健康水平。

9.建立社区精神卫生风险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干预高风险人群,防止患者情绪失控
和社会危机事件的发生。

10.定期评估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一、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障碍防治中应具备的能力(一)了解人际关系理论。

具备建立专业治疗性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技巧的能力。

经由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促进精神障碍病人或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成员间有效交换双方的思想和情感。

(三)熟悉各种心理问题的治疗及康复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危机处置、个人心理治疗、游戏方法、配偶与家庭治疗以及团体治疗等,提供精神障碍病人直接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具备药理学知识。

能监督精神障碍病人正确服用药物及观察服药后的反应与作用。

(五)有进行精神卫生咨询工作的能力。

能分析判断个案的问题,除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协助其认识和解决问题外,并能发挥协调作用,给予个案适当的建议。

(六)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熟悉并适当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采用个别或集体教育的活动方式,灌输正确的精神卫生观念,促进个人、家庭或社区团体的心理健康。

(七)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能力。

能参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中的各种活动,既能发挥及扩展护理的独立功能,又能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完整的医疗护理计划与措施。

(八)具有对社区资料加以组织、计划及研究的能力。

二、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中的角色与功能随着精神医学的不断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性质、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卫生的业务中,除了承担传统的任务、执行直接护理及协助治疗工作外,还要进入社区家庭、社会机构等开展各种心理卫生活动,如参加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自杀的防治中心等。

护理人员在社区的角色功能包括以下几点:(一)直接照顾者在社区,护士直接给予病人心身的照顾,满足其基本需要。

(二)疾病预防者进行精神卫生宣传,早期发现社区的心理困扰者,给予个别或团体的治疗方式处理。

通过对社区调查,及时发现致病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

(三)提供治疗者执行医嘱和相关治疗,并针对病人的各种危机进行干预,以协助病人修正与学习适应性技巧。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

2.社区精神卫生:指确信社区应对其成员的心理健康负责,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应该为预防心理问题提供服务,并促使社区及整个体系运转良好。

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疗技术,对社区范围内全体人群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承受应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

4.失职行为:指医护人员因主管不良行为或明显疏忽大意,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5.侵权行为:指医护人员侵害精神病患者的权利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的行为。

1.精神障碍: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和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或功能不良,或较多伴有明显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

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的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3.阳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偏移或扭曲,涉及到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多在疾病的早期和急性发作期出现。

4.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5.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感知没有偏差,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6.联想结构障碍:指思维联系过程缺乏连贯性、目的性和逻辑性。

7.思维逻辑障碍:指概念的形成及判断、推理方面的障碍。

8.意志行为障碍:指表现为无故发笑、独处、发呆、冲动行为、表情和行为姿势的做作、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违拗、被动服从、刻板语言或行为等。

9.阴性症状:指正常的心理功能缺失所表现的各种障碍。

10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程序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程序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程序一、社区康复护理中家访服务的要点(一)预约社区康复护士在家访前电话与病人或家属联系,在确定病人或家属是否在家、是否方便进行家访和确定家访时间后,护士才去家访。

(二)交谈家访中护士与病人谈话的内容可包括:1.病人服药后有什么感受,病人对药物的看法。

2.了解病人有无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询问病人每次药物的名称、剂量等,检查病人是否正确服药。

并检查病人所剩余药物的量是否与处方一致。

4.了解病人与家人相处的情况。

5.了解病人生活中有什么困难。

6.了解病人孩子的成长情况。

7.与病人预约复诊的时间。

8.了解病人个人卫生、家务料理和环境安全性等情况。

9.训练指导病人进行家务料理,社会交往及认识社会资源等内容。

(三)评估在家访时采用合适的评定量表实行定期的康复评估,可酌情在当时或事后予以记录,定期给出阶段小结。

康复评估反映病人的功能水平,依服务的展开至少有三次评估。

1.初次评估在病人出院后2周内,即进行初次评估。

通常采用对指定项目进行定式评估,以便了解功能状况、障碍程度、发展原因、康复潜力及康复预后等。

并以此作为制订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的依据。

2.中期评估在病人接受社区康复治疗护理数月或半年后进行评估。

目的在于了解经过一段时期的康复训练后的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原因。

以此作为调整康复计划的依据。

3.年末评估对一年后的功能状况进行评估,以便确切评出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为以后重返社会或进一步康复,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根据服务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进行如下评估:1.对病人个体的评估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精神障碍症状、求医过程、基本生活能力、文化背景及由于精神障碍带来的角色改变后的适应程度。

同时也可通过个案的筛检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2.对家属的评估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评估家属与病人的互动方式和家庭的负担。

评估项目包括家属的情绪,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压力源,心身的需求,对疾病的看法和经济状况等。

3.对社区的评估社区的评估项目包括影响社区的人口学资料、经济水平、科技发展、政府决策方针与社会文化发展背景,社区精神卫生资源运作方法和社区内群众对精神障碍病人的态度,以及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基础。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文(4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文(4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社区精神卫生是指通过社区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针对精神健康和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康复等综合服务。

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加、精神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

因此,制定并实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对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促进社区整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2. 任务:(1) 组建专业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心理医生等。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认知水平。

(3)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4) 加强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健康监测和指导。

三、具体措施1. 组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团队(1) 招聘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

(2) 建立专业团队,形成协同工作的合力,确保服务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 组织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包括讲座、培训、主题日等形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利用社区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3.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1)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案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心理评估等服务。

(2) 提供免费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4. 加强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1)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和引导。

(2) 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提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5.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档案管理系统(1)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档案管理系统,记录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服务记录。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如何解决? 如何解决? 通过初级卫生保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通过初级卫生保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增加预算 培训精神卫生工作队伍 满足特殊弱势群体的需求 社区必须接触危机的中心 必须接触危机的中心, 社区必须接触危机的中心,以便管理紧急 情况 必须确保广大公众对社区 社区护理保健的支持 必须确保广大公众对社区护理保健的支持
社区的定义
生活在一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定人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定人群,这 特定人群 些人群享有同等政策和社会服务 具有特 同等政策和社会服务, 些人群享有同等政策和社会服务,具有特 定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兴趣或宗教信仰, 定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兴趣或宗教信仰, 并有一定的管理机构 如我国城市的街道、 一定的管理机构。 并有一定的管理机构。如我国城市的街道、 生活小区、居委会和农村的乡、镇、村。 生活小区、居委会和农村的乡、
家庭治疗的原则: 家庭治疗的原则: 1.家庭每个成员都是治疗者 1.家庭每个成员都是治疗者 2.家庭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及和谐的家庭气 2.家庭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及和谐的家庭气 氛相结合 3.必须长期坚持 3.必须长期坚持 家庭治疗的作用 1.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1.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2.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2.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3.改善家庭内部关系 改善家庭内部关系, 3.改善家庭内部关系,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第三节 慢性精神疾病的护理
慢性精神疾病的特点 1.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1.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2.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2.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3.心理应变能力低 3.心理应变能力低 4.需要长期治疗 4.需要长期治疗 5.自尊心低落 5.自尊心低落 6.动机缺乏 6.动机缺乏
慢性精神疾病的护理特点 1.一般护理 1.一般护理 2.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2.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3.生活与社会功能的训练 3.生活康复的目的: 精神科康复的目的:通过各项 康复措施,使精神病人残疾程 康复措施, 度降到最低点, 度降到最低点,使其剩余能力 得到最大的发挥. 得到最大的发挥.

2023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3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3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卫生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新冠疫情的爆发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了满足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我们制定了2023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二、目标与措施1. 目标: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措施:-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平台,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和活动,提高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 成立心理咨询热线,并提供24小时在线心理咨询服务,为居民提供随时随地的心理支持。

-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开展个体咨询和群体心理治疗,为居民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疏导。

- 开展心理健康培训班,邀请专业心理学家和医生为社区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开展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卫生知识和应对能力。

-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档案,定期对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干预,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治疗。

2. 目标:提升社区居民的心理应对能力,增强逆境抗击能力。

措施:- 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活动,提供生活中常见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案和技巧,帮助居民掌握应对压力和逆境的方法。

- 开展心理疏导团体活动,建立社区心理疏导小组,定期组织集体活动,促进居民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支持。

- 举办心理应对训练班,通过教授心理调适技巧和方法,提升居民的心理应对能力,增强其逆境抗击能力。

- 加强与学校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应对能力,促进学校和家庭的合作,共同关注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三、预期效果1. 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2. 增强社区居民的心理应对能力,提高逆境抗击能力。

3. 建立良好的社区心理支持体系,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健康服务。

4. 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四、实施计划1.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实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5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5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

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目前山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计划主要有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____%。

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

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的关怀和看护。

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及家庭精神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及家庭精神护理
要》 • 1996年,国务院又批转了《中国残疾人“九五”计划纲要》 • 2004年9月,精神卫生项目正式进入国家公共卫生项目
三、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预防问题
为病因学预防,在于预防危险因素,是在发病前采
一级预防 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
目的是防止精神健康危害发生前期及发病期患者或 需紧急照顾的急性期和危重患者的疾病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简况与发展趋势
• 理想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应具有:多部门协作、多学科团队、 连续性、综合性、效果最大化及便利性。
• 建国初期 • 1958年南京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会议 • 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精神疾病防治领导小组 • 199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 1991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
三级预防
服务对象为需要康复和长期照顾的患者,防止病情恶 化、防止残疾。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社会功能,预 防疾病复发,减少功能残疾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第二节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Nhomakorabea一、潜在的护理问题
(一)患者方面
1 2 3 4 业角色以及对自身所患 疾病的认识能力
(二)家庭方面
1 2 3 4 5 6 7
第一节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工作的范围和要求
一、社区精神卫生护理概述
•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的层面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 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来进行的,包 括依靠有残损、残疾和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 社会。
•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是精神病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社 会精神病学与其他行为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护理,对一定 地域内人口的精神障碍进行预防、治疗、康复和社会适应 的指导及管理。

社区精神患者的护理课件

社区精神患者的护理课件

社区精神患者的护理
9
第三节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
的护理程序
一、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确定护理问题、制定护理计划的可靠 依据,因此在搜集资料时应尽可能详细、完整。
评估包括:患者本人、家属及其所接触到的社区活 动情况。
评估方法:通过会谈直接提问的方式,也可用观察 法来获取有用的主、客观资料。
社区精神患者的护理
⒈专业护士是精神科康复护理工作顺利完成的关键。 ⒉家庭及亲友的支持是精神病人康复的重要因素。 ⒊社会环境是精神科康复互利目标顺利完成的保证。
三、精神科康复护理的特点
8
二、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要求
1. 承担专业护理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 神。
2.掌握精神疾病的各种治疗方法和技巧及常用的心理 治疗方法。
3.应具备良好的细致的观察能力。
4、应建立良好的护、患之间的治疗性关系,掌握接 触病人的技巧。
5、应有能力对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进行组织、计 划和研究。
对于慢性精神疾病的治疗来说,不仅需要长期 坚持,而且更需要经济上的支持。
社区精神患者的护理
14
五、护理评价
评价护理结果是否达到即定的标准, 以及护理措施的有效程度,
社区精神患者的护理
15
第四节 慢性精神疾病的护理
一、慢性精神疾病的特征 1、 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2、 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3、 心理应变能力低 4、 需要长期治疗 5、 自尊心低落 6、 动机缺乏
社区精神患者的护理
4
社区的构成要素:
人群、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有的文化
背景,生活方式和认同意识,一定的生活制 度和管理机构。
社区精神卫生学:
是应用社会精神病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复习题整理一、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

2.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以居民健康为主的综合性服务,把预防、保健、诊疗、护理、康复、健康教育等融为一体,部分解决社区内居民的精神疾病防治。

3.失职行为:指医护人员因主观不良行为或明显疏忽大意,给患者照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4.侵权行为:指医护人员侵害精神病患者的权利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的行为。

5.精神障碍:是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或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或功能不良,或较多伴有明显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

6.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为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7.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直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8.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感知没有偏差,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9.思维逻辑障碍:指概念的形成及判断、推理方面的障碍。

10.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人之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1.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

12.环性心境障碍:指情感高涨雨滴落反复交替出现,但程度较轻,且均不符合躁狂或抑郁发作时的诊断标准。

13.人格障碍: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一贯、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14.痴呆:是由脑部疾病所致的综合症,通常表现为严重、持续的认知障碍,临床上以缓慢出现的智能和记忆减退为主要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人格改变,而没有意识障碍。

15.慢性脑病综合症:痴呆多见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的脑器质性疾病,故又称慢性脑病综合症。

16.阿尔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变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痴呆综合征。

为老年人第4位主要死因。

17.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指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以痴呆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脑功能衰退性疾病。

既往成为脑动脉硬化性痴呆,其中以MID最多见。

18.流利型失语:谈话中途出现停顿。

19.自杀:是指自愿并主动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自杀分为间接自我毁灭行为和直接自我毁灭行为,间接自我毁灭行为,是指那些明知将导致生命损害的行为,但行为者并无致死的故意,如吸烟、酗酒、吸毒、赌博等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又使又称“慢性自杀”。

直接自我毁灭行为,即一般意义上的自杀,行为有致死的故意。

20.自杀死亡:指有意采取自杀行为并且导致死亡。

21.自杀未遂:指有自杀动机和可能导致死亡的行为,但未造成死亡的结局,有时亦包括那些并不想结束自己生命但有自杀姿态。

22.自杀意念:指有自杀想法而且愿意去死,但尚未采取自杀行为。

23.康复:是指综合性地与协调地应用医学的、教育的、社会的、职业的和其他一切可能的措施,对残疾者进行反复训练,减轻致残因素造成的后果,是伤者、病者和残疾人尽快和最大限度地恢复与改善其已丧失或削弱各方面的功能,尽量提高其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自理能力,促使其重新参加社会活动并提高生活质量。

24.精神障碍康复:是运用可能采取的手段,尽量纠正病态的精神障碍,最大限度地恢复适应社会生活的精神功能。

25.社区康复:是指启用和开发社区的资源,将残疾人及其家庭和社区视为一个整体,对残疾的康复和预防所采取的一切措施。

26.健康:不仅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需要有完好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7.亚健康状态:指人虽然无明显的疾病,但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性减退、集体个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低下等不够健康的生理状态。

又称“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灰色状态”等。

28.应激:是个体“察觉”各种刺激对其生理、心理和社会造成威胁时的系统反应过程,所指反映可为适应或适应不良。

29.应激源:指能引起个体产生应急反应的各种因素。

30..应激反应:指个体经认知评价,知其环境中具有威胁性应激源所致各种生物、心理、社会行为方面的变化,也可称应急的心身反应。

31.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应对心理压力或挫折和适应环境时无意识采用的心里策略。

32.合理化:又称文饰作用,指潜意识地用似乎合理的解释或实际上站不住脚的理由为期难以接受的动机、行为和情感辩护,说服自己,免除精神苦恼,保持个人自尊。

33.应对:又称应付,个体解决生活事件和减轻事件对自身影响的各种策略,又称为应对策略。

目前认为,应对是个体对生活事件及生活事件出现自身不平衡状态所采取的认知和行为措施。

34.心身疾病:指那些心里、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中起主导作用的躯体性疾病。

35.乳儿:指刚出生到1岁的孩子。

36.学龄前儿童:也称幼儿,指3-6岁的儿童。

37. 慢性疾病患者:病程超过3个月、症状已较固定可称为慢性疾病患者。

38.心理评估:是按照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对所观察的心理变化及行为特征进行评价和测量。

39.心理咨询:又称为心理辅导,被视为特殊的助人职业。

40.心理治疗:是一种治疗形式和特殊的人际关系过程,即以医学心理学的理论体系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中介,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师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患者进行帮助的过程。

41.心理健康教育:指专业工作者以提高人们心理健康水平为目标而开展的有计划、有组织、有专题、有涉及的普及性教育活动,以促使人们明确心理健康与整体健康的关系,指导人们主动地掌握有益于心理健康的防御机制和行为应对方式,帮助人们在自身条件下保持良好、稳定的情绪状态,降低或消除社会心里应激对人们健康的严重损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42.SCL-90,又名症状自评量表,有时也叫做Hopkin`s(HSCL).本量表共90个项目,总计分为10个症状因子,反映各种心理症状有否及其严重程度。

二、填空题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始于1958年在南京召开的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会议,迄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

会议制定了“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方针,提出了药疗、工疗、娱疗及教育疗法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2.1990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我国第一部《残疾人保障法》,将精神残疾和智能残疾列入残疾范畴,全国提及残疾人的全力保障,以便于他们平等参与各项社会活动。

1991年12月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

3.1996年国务院批转《中国残疾人事业九五计划纲要》,提出对重性精神病患者开展社会化、开放式、综合性的康复工作。

4.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对象主要涉及一下几类重点人群:①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预防和干预②妇女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研究和干预③老年心理健康宣传和精神疾病干预④灾后人群、救灾工作中的精神卫生救援⑤在职人群、身心残障人士的康复指导⑥被监管人群、其他人群的健康普及教育⑦5、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1.开展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1)精神疾病的社区医疗,是社区精神卫生的最基本服务形式。

(2)精神疾病的社区康复3.培训基层卫生专职或兼职医生4.精神卫生宣教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引导大众正确认识精神疾病与友善对待精神病人。

此外,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还包括管理、指导、参谋、监察、信息、评估和科研。

6.社区精神卫生的干预模式:个案管理、主动式社区治疗程序、过渡性康复站、自主团体(1)治疗性自助团体(2)心理社会俱乐部综合性康复措施。

7.从事社区精神卫生的护士主要面对..轻度或康复期的精神病患者和大量精神正常人群,其需以现代护士素质为基础,兼有社区护士和精神科忽视的双重角色特征。

8.社区精神卫生护士的心理素质:爱心与同情、抗压与包容(“四不”:不畏精神病患者的错乱言行;不计精神病患者的无理相待;不辱精神病患者的病态人格;不戏精神病患者的病态人格;不戏精神病患者的离奇构想)、独立与协作、敏锐与冷静、严谨与灵活。

9.社区精神卫生护士的角色功能:治疗者、管理者、照顾者、辅导者、教育者。

10.精神卫生立法的双重意义:精神卫生立法一方面保护病患就医的权益、病患及家属的人身安全和控告医护违法行为等权利、另一方面也保护医护工作者的从业权益、职业自主权以及正当医护活动中的人身安全等。

精神卫生行为,涉及一般法律的广泛内容,又有其自身特殊性。

广大从事精神卫生的护士若对法律赋予病患、医护人员的权利等知之不多,必然影响其对病患及自身合法权益的保护。

11.知情同意主要包括4个基本要素:提供信息、信息的理解、做决定的能力、自愿参加信息的理解是患者做诊疗决定的前提..;自愿参加是知情同意过程的目的..。

12.精神病患者的知情同意主要指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诊疗过程中有两种情况需特别加以注意。

①具备“做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应有其自行完成知情同意过程,也是患者的自身权益;②不具备“做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应有其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完成知情同意过程,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的合理排序通常依次为配偶、父母、其他直系亲属、一般亲属等。

13.判定某人有无知情同意过程的决定能力之参考标准有4:①能否正确理解想换信心;②能否明了自身状况;③能否理性分析其接受诊疗及过程的后果;④能否正确表达自己决定。

14.失职行为包括延误救治的行为、未尽职守的行为、查对失当的行为、忽略规则的行为、草率文书的行为、违反道德的行为。

侵权行为包括剥夺患者权利的行为、泄露患者隐私的行为、侵犯患者身体的非职业行为。

侵权行为乃法律追究的行为,需承担民事责任。

后果比失职行为更严重。

15.1997年3月14日公布、1997年10月335“护人员由于严重失职,造成就诊人员死亡或者严重损害就诊人员身体健康的,处3年一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16.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医学标准、个人经验标准(一指病人的主观体验;二指观察者的判断)、社会适应标准、心理测验标准。

17.知觉障碍包括幻觉、错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最常出现的知觉障碍是听幻觉。

18.感知综合障碍常见的有事物变性症、空间知觉障碍、时间感知综合障碍、非真实感。

19.思维障碍包括思维联想障碍、思维逻辑障碍、思维内容障碍。

思维联想障碍主要表现在联想结构和联想自主性方面。

20.情感障碍可具体变现为情感倒错、表情倒错或矛盾情感。

21.认知功能障碍可具体表现为注意警觉障碍、记忆障碍、抽象思维障碍、信息整合障碍、运动协调障碍。

22.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可划分为几个亚型:偏执型、紧张型、青春型、单纯型。

23.心境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15岁和≥60见,女性抑郁症患病率高,但男性抑郁症自杀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