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 ▪ 组织和开展各种形式的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普及工作。
摸清底数
▪ 宣传 ▪ 培训 ▪ 调查 ▪ 建档
培训
▪ 精神科医生 ▪ 全科医生 ▪ 公共卫生人员、防保医生 ▪ 联络员 ▪ 个案管理员
调查
▪ 宣传发动 ▪ 传媒 ▪ 社区 ▪ 获得疾病线索 ▪ 入户确诊(精神科执业医生)
二、各部门职责
▪ 卫生部门
▪ 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地的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实施方案和相关政策; ▪ 负责督促各地建立三级精神疾病防治网络; ▪ 负责开展精神疾病的摸底调查、建档、监测和管理,组织对精神疾病
预防、治疗和康复工作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技术指导; ▪ 负责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专业队伍的建设和管理,组织对医务人员及
三级精防网络功能
▪ ▪ 组织开展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建立社区精神卫生
工作档案资料,掌握本区域精神疾病的发病、患病等
▪ 定期向当地政府、初级卫生保健委员会或精神卫生工 作领导小组和上级精神卫生工作办公室报告工作情况。
三级精防网络功能
▪ 做好所辖社区的精神卫生工作考核,定期召开会议, 总结工作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给予解决
四、精神卫生办公室
▪ 组织执行本地有关精神卫生工作的方针、法规、政策; ▪ 负责起草本地精神卫生工作规划和工作计划,检查督
促落实情况; ▪ 组织协调本地精神疾病的防治、科研工作,了解和掌
握全省精神卫生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时反馈给决策部 门,当好领导的参谋和助手; ▪ 负责对本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 行政业务指导; ▪ 具体组织本地精神卫生宣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及专 业人员的技术培训工作; ▪ 负责省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完成省精 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核心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生活/职业技能康复机构(无医疗功能)
存在问题
➢网络:有机构,缺网络 ➢服务:预防手段缺乏,社区薄弱 ➢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类别不够 ➢经费:保障不足 (患者、医院、基层) ➢机构:布局不均,质量差
今后的趋势:
➢范围:全人群
正常人 -健康人,心理行为问题者
患者 ➢内容:医学问题
-重性疾病患者,常见疾病患者 -慢性疾病患者 -预防、医疗、医疗康复
急性住院 慢性住院、康复机构
非医学问题 -心理支持、社会救助
-生活及职业能力康复
➢核心队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医师、药师、护士、技师
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服务网络
-心理师、社工师、康复师(待增)
理想的精神卫生服务构架:
住院、 门诊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 精神科干预项目 个案管理与协调
医生帮助下的自我保健项目 康复、教育、职业训练 社会支持网络 社区全方位参与
心理健康促进/教育
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上成年人 14%
➢心理行为问题
13亿人口
例如:互联网使用问题 灾后心理援助
国家精神卫生政策
➢ 2002年4月,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中残联联 合颁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
➢ 200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 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 联席会议制度”
➢ 2008年1月,卫生部等17部门颁发《全国精神卫生 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
社区精神卫生形势严峻
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15%左右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1600万 其中10%有肇事肇祸倾向
精神卫生服务管理工作计划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精神卫生工作的相关要求,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二、工作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加强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降低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率。
4. 营造全社会关注精神卫生的良好氛围。
三、工作措施(一)宣传与教育1.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科普宣传活动,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 利用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
3. 加强与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服务体系1. 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等。
2. 加强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3. 加强与上级卫生部门的沟通,争取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
(三)患者管理1. 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患者档案,实现动态管理。
2.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变化,提供必要的医疗和康复服务。
3. 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提高家属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关爱和支持。
(四)应急处理1. 建立健全应急预案,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2. 加强医护人员应急演练和应急处置能力培训。
3. 建立心理援助热线,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危机干预服务。
四、工作进度1. 第一季度:开展精神卫生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
2. 第二季度: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3. 第三季度: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患者档案。
4. 第四季度:加强患者管理,提高服务质量,开展应急演练。
五、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2. 加大资金投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3.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六、预期效果通过本计划的实施,预计将有效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降低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率,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1.成立地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 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上报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 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 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 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 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 做好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
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1、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
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辖区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入户随访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2、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
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3、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
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
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定期随访。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一、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职责1、社区精神卫生防治工作人员负责本地区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
按北京市社区精神卫生管理相关配套文件的规定对辖区登记在册病人进行管理。
2、全面掌握本地区人口学基本资料,包括户籍人口数、常住人口数、流动人口数、户在人在数、户在人不在数,人在户不在数等。
3、全面掌握本地区精神病人的动态,做到每个病人有登记,变化有记录,规范使用各种表册卡片,做到底数清,动态明。
4、新发现的病人要及时与病人及家属见面,及时为病人登记建卡,纳入统一管理。
5、在节假日及重大政治活动期间与公安、民政、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对重点精神病人提出治疗意见,加强随访和投药,与各部门共同做好病人监护工作。
对肇事肇祸事件要及时上报区县精神卫生防治机构。
6、开设精神科门诊,为精神病人就近就医提供方便条件,对病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监护到位、康复措施落实。
7、对精神病人按四期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随访工作,按要求将数据及时录入计算机内存档。
8、参加区县或市组织的各项业务学习,或学术报告等,以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9、定时参加区县精保所例会,汇报工作,做好各项统计按时上报。
10、按上级有关部门要求实行社区精神病人信息化管理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社区档案管理制度1、对居住在本辖区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均需建立健康档案。
2、档案以社区为单位分组使用保管。
3、新发病、新发现病人要随时建档,并上报区县精神卫生管理机构。
4、迁入、迁出、死亡病人档案变动时均要将时间、地点、原因注明。
5、档案资料要注意保存、经常核对,不可有漏登、重登或遗失。
6、一切统计资料或数字均以档案总数为准,不得有错误或虚构。
三、随访制度1、随访对象:本辖区所有登记在卡病人及其新发现病人。
2、随访方式、内容:以入户访视为主,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①目前精神症状及用药情况,②日常活动范围及生活自理情况,③劳动能力及适应环境情况,④家庭监护情况,家属治疗态度、意见及需求,⑤复核诊断及监督治疗预防复发。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是为社区居民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和支持的一项计划。
该计划的
目标是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并提供相关的支持和康
复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通常包括以下方面:
1. 社区心理健康宣传和教育:通过举办讲座、工作坊和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心
理健康的认识,传播正确的心理健康知识,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和发展。
2. 早期干预和筛查:通过定期的心理健康筛查,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个体化的早期干预和治疗计划。
3. 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提供社区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专业的
心理支持和治疗,包括个别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家庭治疗等。
4. 康复和社会支持:为患有精神疾病的居民提供康复服务和社会支持,包括康复培训、社交技能培养和社区融入等。
5. 社区危机干预:建立社区危机干预机制,提供紧急情况下的心理援助和支持,避免
心理危机的进一步恶化。
6. 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组织各种心理健康促进活动,如运动、艺术、社区义工等,帮
助居民建立积极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习惯。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需要社区、医疗机构、社会组织和志愿者等多方合作,共同推
动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
通过提供全面的精神卫生服务和支持,可以预防和治疗许多
精神疾病,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意义和内容
• 安全性 • 力求做到既能够通过治疗控制症状,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 又避免患者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做到以下几点: • (1)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 耐受性、有无合并症。 • (2)考虑药物作用的特点。用药前必须做好常规体格检 查和神经系统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含肝肾功能) 和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每季度)对上述项目复 查;不良反应大的药物每月进行检查。 • (3)严格掌握用药禁忌;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 • (4)及时识别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 (5)必要时请上级医疗单位做血药浓度检测。
• 及时性 • 一旦确定诊断,尽早治疗,争取最佳疗效。 • 有效性
• 根据疾病表现和既往治疗情况,选择合适药物种类和个体 化有效治疗剂量。
• 经济性 • 选择患者经济条件许可完成全程治疗的药物。 • 个体化 • 用药种类和剂型,考虑到患者的躯体特点、个人意愿、长 期治疗的依从性、既往的疗效;用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疗 效和能耐受为目标。
• 单一性 • 除非有必要,抗精神病药之间、抗抑郁药之间最好不联用; 急性期治疗有效的药物则在维持期继续使用。 • 系统性 • 在足够剂量、足长疗程后评估疗效;有换药指征者合理换 药。 • 长期性 • 坚持完成急性治疗期、巩固治疗期和维持治疗期全程治疗, 要特别注意功能恢复。
• 治疗效果的评价
• • • • 患者治疗有效性、治疗依从性; 患者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损害减轻情况; 患者参与社会生活程度、能力改善或发展情况; 患者客观处境和自我感受改善情况等方面。
• • • • • •
一、筛查、诊断、登记和网络报告 二、药物治疗和心理卫生服务 三、随访 四、应急医疗处置 五、康复训练 六、药物治疗原则应该遵循《临床诊疗指南 -精神病学分册》、《精神疾病诊疗指南》和《中国精神疾 病防治指南》的规定,遵循“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 效、个体化”的原则。患者治疗药物处方由精神科执业医师 出具。 患者治疗前,应该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签订知情同意书。 精神科执业医师或者精防医师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性质 和作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 使患者能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目的和内容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双相转诊制度,避免不 良事件发生。
•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应急处置预 案和双向转诊制度,将在最短的时间,以最恰当的方式 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如果不适宜社 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 在病情得到控制后,应转回社区进行管理治疗。
三、定期随访,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行
随访管理治疗。
• 社区的精防医生,每3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的患者进 行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动态 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
社区康复治疗的内容包括:心理康复指导、家庭护理 指导、劳动技能训练、工娱治疗和职业康复等。社区 康复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精神残疾的程度,促使患者早 日回归社会,并能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适应正常生 活。
那么,社区卫生服务能提供什么 样的服务?
(通俗点,它能干什么?请听我 娓娓道来)
社区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目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主要有: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
三、定期随访,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进 行随访管理治疗。
四、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五、建立应急处置机制和双相转诊制度, 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目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内容:
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 生知识。
服务的主要方式有: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 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 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一、现状分析在当前的社区环境中,精神卫生问题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
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给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然而,当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资源尚显不足,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也有待提高。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系统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显得尤为迫切。
二、服务目标普及精神卫生知识: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消除对精神疾病的偏见和误解。
提供早期干预: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干预精神健康问题,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确保社区居民能够在需要时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
促进社区参与: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精神卫生服务,形成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三、资源整合人力资源:加强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服务团队。
物质资源:合理配置精神卫生服务设施和设备,确保服务的顺利进行。
信息资源: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信息收集和分析系统,为服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活动规划定期开展精神卫生讲座:邀请专业人士为社区居民讲解精神卫生知识,提高居民的认知水平。
组织心理健康筛查: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及时发现潜在的精神健康问题。
实施心理干预项目:针对特定人群(如老年人、青少年等)实施心理干预项目,预防和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五、培训提升加强专业培训:定期组织精神卫生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服务水平和专业技能。
推广先进经验: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精神卫生服务经验和技术,不断提升服务质量。
六、质量控制建立服务标准: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服务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实施监督检查:定期对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七、评估反馈收集居民意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意见和建议。
定期评估效果:定期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制度一、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关注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需求,提供全面、综合、连续的精神卫生服务。
第三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在地方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领导下,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共同推进。
第四条社区精神卫生工作应注重科学性、规范性、人性化,尊重居民意愿,保护居民隐私,提高服务质量。
二、组织管理第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设立精神卫生科,配备合格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负责社区精神卫生工作。
第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与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业务联系和协作,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第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
三、服务内容第九条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咨询、心理评估、心理治疗、康复训练、药物治疗、健康教育等。
第十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根据居民需求,制定个性化的精神卫生服务计划,并提供上门服务。
第十一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随访,确保病情稳定,减少复发。
第十二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和理解,消除歧视。
四、服务流程第十三条社区居民如有精神卫生需求,可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四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在接到申请后及时安排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服务计划。
第十五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按照服务计划,为居民提供全面、综合的精神卫生服务。
第十六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对服务过程进行记录,并及时向居民反馈服务效果。
五、质量控制第十七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服务达到国家标准。
第十八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定期对精神卫生服务质量进行自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是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需求的服务,促进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发展。
下半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一、开展心理教育活动1. 组织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讲座,向社区居民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
2. 进行心理自助训练:组织开展心理自助训练课程,为社区居民提供自助技巧和方法,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
3. 开展心理辅导班:组织心理辅导班,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针对心理困扰提供专业帮助。
二、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服务中心1. 配置专业心理咨询师:聘请心理学专业毕业生作为专职心理咨询师,为社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和整体治疗服务。
2. 提供心理健康筛查: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针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和筛查,及早发现和干预心理问题。
3. 设立心理健康档案:为每位社区居民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每次咨询和治疗的内容和效果,为长期的精神卫生服务提供参考。
三、组织社区心理互助小组活动1. 成立心理互助小组:邀请有心理经验的居民组成心理互助小组,通过小组座谈、互相支持和鼓励,帮助社区居民共同解决心理问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2. 组织心理康复活动:组织心理康复活动,如户外徒步、拓展训练等,帮助社区居民放松身心,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
3. 开展心理亲子活动:组织亲子互动活动,促进家庭和睦,增加亲子沟通,帮助家庭解决心理问题。
四、加强对特殊群体的关爱和帮助1. 关爱老年人:提供老年人心理咨询和情感支持服务,组织开展老年人心理康复训练,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娱乐生活。
2. 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开设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成长问题,提供专业咨询和支持。
3. 帮助残障人士:为残障人士提供心理咨询和社会支持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困扰,尽快融入社会。
五、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1. 合作医院:与医院心理科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转诊和随访服务,确保精神疾病患者得到及时的医疗和心理治疗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2024年度工作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2024年度工作计划2024年度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一、背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指在社区范围内为居民提供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服务的工作。
为了促进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制定2024年度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旨在推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发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
2. 任务:(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
(2)建立完善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包括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康复等。
(3)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为有心理问题的居民提供专业帮助和支持。
(4)加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提供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干预服务。
(5)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定期进行跟踪和评估,提供个性化、持续性的心理服务。
三、具体措施1.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1)通过社区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2)举办心理健康讲座、培训班,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3)制作心理健康宣传资料,定期发放到社区居民手中。
2. 建立完善的社区心理服务体系(1)设立社区心理咨询中心,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2)建设心理治疗室,聘请心理治疗师,为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居民提供心理治疗服务。
(3)设立心理康复中心,为有心理障碍的居民提供心理康复服务。
3. 开展心理咨询和治疗工作(1)组织专业心理咨询师对社区居民进行心理咨询,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2)安排心理治疗师为有心理问题的居民提供心理治疗,帮助他们恢复自信,改善心理状态。
4. 加强心理健康干预措施(1)制定心理健康干预方案,根据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开展心理健康干预活动,包括心理辅导、心理训练等,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和支持。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文(3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文一、背景介绍社区精神卫生是指通过社区服务机构向社区居民提供针对精神健康和心理问题的预防、干预、康复等综合服务。
在现代都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压力增加、精神健康问题也逐渐凸显。
因此,制定并实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对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促进社区整体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的发生。
2. 任务:(1) 组建专业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团队,包括心理咨询师、社工、心理医生等。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和认知水平。
(3)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等专业服务,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干预。
(4) 加强精神疾病的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康复服务,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5)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档案管理系统,提供全面的健康监测和指导。
三、具体措施1. 组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团队(1) 招聘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社工、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并进行专业培训。
(2) 建立专业团队,形成协同工作的合力,确保服务的专业化和高效性。
2.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1) 组织丰富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包括讲座、培训、主题日等形式,提高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
(2) 利用社区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定期发布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在线咨询服务。
3.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服务(1) 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个案咨询、婚姻家庭咨询、心理评估等服务。
(2) 提供免费心理辅导课程,帮助社区居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困难和压力。
4. 加强精神疾病的早期干预(1)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活动,对高风险人群进行早期干预和引导。
(2) 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合作,提供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服务。
5.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档案管理系统(1)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档案管理系统,记录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服务记录。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意义课件
治疗性服务
心理咨询与治疗
危机干预
为有心理问题的居民提供个体或团体 心理咨询与治疗,帮助他们解决心理 困扰。
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居民,提供紧 急心理危机干预,帮助他们稳定情绪 、恢复心理平衡。
药物治疗管理
对需要药物治疗的精神疾病患者,提 供药物治疗管理服务,确保他们得到 合适、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02
提供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的普及 ,帮助居民识别常见的心理问题 和应对方法,减少对精神疾病的 误解和歧视。
降低精神疾病发病率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通过早期发现和干 预,降低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减少精 神疾病的危害程度。
提供定期筛查和评估,及时发现潜在 的精神健康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 施,防止病情恶化。
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学习困难辅导
为有学习困难的儿童和青少年提供心理教育和辅 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职业心理辅导
为即将就业或在职的居民提供职业心理辅导,帮 助他们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和工作满意度。
03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意义
提高精神卫生意识
01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通过宣传和教 育活动,提高居民对精神卫生问 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增强自我 保护和预防意识。
通过与家庭、社区和其他社会资源的整合,为患者提供更好 的生活环境和康复条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度 。
04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资金和资源不足
总结词
资金和资源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基础,缺乏这些资源将严重影响服务的 提供和质量。
详细描述
由于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但政府 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有限,难以满足需求。这导致服务设施不足、设备陈旧、人 员配备不全等问题,严重制约了服务的开展。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5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
我国当前重点防治的精神疾病是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儿童青少年行为障碍和老年期痴呆。
目前山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服务计划主要有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要通过二个途径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其一是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二是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开展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线索调查,是开展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首要任务,也是动态掌握社区精神疾病变化的第一手资料。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不低于社区覆盖人群的____%。
还将组织精神科医师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所建立的是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疾病档案资料。
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精神疾病,尤其是以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性精神疾病,由于疾病自身的特点,多不承认有病,不主动治疗,特别是在疾病的严重期,因此需要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给予的关怀和看护。
个案管理员,每个月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家庭随访,通过随访与患者及其家属保持密切联系,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例(4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例摘要: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保障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社会建设的一项基本工作。
本计划旨在通过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居民精神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一、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但也面临着更多的压力和挑战,精神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支持和帮助。
二、目标1. 构建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2. 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减少精神疾病发病率;3. 加强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居民的心理素质;4. 加强社区对精神病患者的关爱和扶持,提供适应性康复服务;5. 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营造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包括社区心理咨询中心、社区心理健康培训中心、社区心理康复中心等,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2. 加大对社区心理健康工作者的培养力度,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服务能力;3. 加强对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4. 开展针对特定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如老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5. 加强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和康复服务,建立康复医疗机构和康复中心;6. 加强社区关爱工作,建立社区志愿者队伍,为精神病患者提供社会支持和援助;7.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文体活动,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身心健康水平;8. 加强社区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社区安全事件对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
四、组织实施1. 成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计划的具体实施工作;2. 加强政府协调,形成多部门合力,共同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3. 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档案,定期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4. 引入社会资本,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五、预期效果1. 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心理问题得到及时解决;2. 社区精神疾病发病率下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率提高;3. 社区居民的心理素质明显提高,社区和谐发展的氛围进一步加强;4. 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多,共同建设美好社区的意识增强。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实施方法
培训与进修
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培训和进修, 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合作,如社 会工作、康复医学等,形成跨学科 的服务模式。
物力资源整合
设施建设
建立和完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设 施,包括心理咨询室、康复训练
中心等。
设备配置
根据服务需要,合理配置相关设 备,如心理测评工具、康复训练
服务资源不足
总结词
服务资源不足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另一个挑战,包括资金、人力资源和设施等方面。
详细描述
由于资金有限,一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难以维持正常的运营和发展。同时,人力资源的不足也是 制约服务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一些机构设施陈旧、设备不足,也影响了服务的提供和质 量。
服务管理不规范
建立考核与认证机制
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和认证,确保服务人员的专 业水平。
3
定期开展继续教育
定期开展继续教育培训,更新服务人员的知识体 系,提高服务质量。
制定服务计划
了解社区居民需求
01
通过调查了解居民需求,为制定服务计划提供依据。
制定个性化服务计划
02
根据居民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服描述
由于资金、人力资源等因素的限制,许多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只能覆盖有限的区域和人群,无法满足整个社区 居民的需求。此外,一些偏远地区或贫困地区的居民也难以获得服务。
服务质量不高
总结词
服务质量不高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 另一个问题,影响了服务效果和居民 的满意度。
详细描述
一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由于缺乏 专业知识和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导 致服务质量不高。此外,一些机构缺 乏规范的管理和监督机制,也影响了 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个人工作思路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个人工作思路一、引言简要介绍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性和个人工作思路的背景。
示例:在现代社会,精神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社区作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重要平台,承担着预防、干预和康复等多重任务。
作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人员,我深感责任重大。
本文档旨在阐述我的个人工作思路,以期为提升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质量贡献绵薄之力。
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现状分析1. 社区基本情况描述社区的人口构成、精神健康状况等。
2. 服务现状分析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现有资源、服务项目、存在的问题等。
三、工作目标1. 总体目标明确个人工作的总体目标,如提升服务质量、扩大服务覆盖面等。
2. 具体目标列出具体的工作目标,如提高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完善服务流程等。
四、工作原则阐述个人工作应遵循的原则,如以人文本、预防为主、多方参与等。
五、主要任务1. 宣传教育制定宣传教育计划,提高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识。
2. 服务体系建设完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包括咨询、干预、康复等。
3. 专业能力提升加强个人专业能力建设,提高服务专业性。
4. 多方合作与医疗机构、社会组织等建立合作关系,形成服务网络。
六、实施步骤1. 调研阶段开展社区精神卫生需求调研,了解居民需求。
2. 计划制定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
3. 服务提供阶段提供精神卫生服务,包括咨询、干预、康复等。
4. 效果评估阶段对服务效果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5. 持续改进阶段根据评估结果,不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式。
七、保障措施1. 组织保障成立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
2. 资金保障争取政府资金支持,确保服务顺利开展。
3. 人员保障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能力。
4. 制度保障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服务流程。
八、预期效果描述通过个人工作思路的实施,预期达到的效果。
九、附则本工作思路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对本工作思路的解释权归个人所有。
十、附件附件1:社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计划附件2: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方案附件3:个人专业能力提升计划。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内容和意义
Page ▪ 11
▪ (1)全面考虑患者症状特点、年龄、躯体状况、药物的 耐受性、有无合并 症。
▪ (2)考虑药物作用的特点。用药前必须做好常规体格检 查和神经系统检查 以及血常规、血生化(包含肝肾功能) 和心电图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 每季度)对上述项目复 查;不良反应大的药物每月进行检查。 (3)严格 掌握用药禁忌;注意药物之间配伍禁忌。
Page ▪ 15
▪ 用药种类和剂型,考虑到患者的躯体特点、个人意愿、长 期治疗的依从性 、既往的疗效;用药剂量,以达到最佳疗 效和能耐受为目标。
Page ▪ 16
▪ 除非有必要,抗精神病药之间、抗抑郁药之间最好不联用,急性期治疗有 效的药物则在维持期继续使用。
Page ▪ 17
▪ 在足够剂量、足长疗程后评估疗效;有换药指征者合理换 药。 在足够剂量 、足长疗程后评估疗效;有换药指征者合理换 药。
Page ▪ 2
Page ▪ 3
▪ 社会意义:随Βιβλιοθήκη 我国发生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的现象越来越多, 很 多精神患者受幻觉、妄想等症状支配可出现自杀、外越、 伤人、损物等行 为的发生,因此加强精神患者社区基础管 理和防治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是 我国能否长治久安的重要一环。
Page ▪ 4
Page ▪ 5
。
Page ▪ 10
▪ 对重性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原则应该遵循《临床诊疗指南 -精神病学分册 》、《精神疾病诊疗指南》和《中国精神疾 病防治指南》的规定,遵循“ 安全、早期、适量、全程、有 效、个体化”的原则。患者治疗药物处方由 精神科执业医师 出具。 患者治疗前,应该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签订知情同 意书。 精神科执业医师或者精防医师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药物性质 和作用 、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争取他们的主动配合, 使患者能遵医嘱按 时按量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精神卫生保健机构的工作内容
开展精神疾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精神疾病的社区医疗工作 社区康复工作 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 精神卫生宣教工作
社区管理
1.两个三级网:流调、建档、家 庭病床、康复 2.精神科为骨干:社区为基础、 家庭为依托、患者齐参与 3.大力开展健康教育
用DALY来衡量,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排名占首位,已经超过了心 脑血管、呼吸系统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据WHO,1996年资料)。 各类精神疾病约占疾病总负担的 1/5,即占全部疾病和外伤所致残疾及劳动能 力丧失的1/5。
造成DALY减少的中国疾病负担前5位疾病 (1998)
慢性阻塞性肺病(8.1%)
社区精神卫生形势严峻
人群精神疾病总患病率15%左右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有1600万
其中10%有肇事肇祸倾向
仅9%得到住院治疗 3.5%曾被政府收容 42.7%羁押于看守所 33.6%被关锁在家 11.2%流散于社会
肇事肇祸倾向的患者中:70%无固定收入,75%无医疗保 险,14%无固定住所
位工作人员
精神卫生工作体系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发展规划纲要(2008-2015年疾病患者,常见疾病患者 急性住院 -慢性疾病患者 慢性住院、康复机构 内容:医学问题 -预防、医疗、医疗康复 非医学问题 -心理支持、社会救助 -生活及职业能力康复 核心队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 精神卫生防治体系 服务网络 -医师、药师、护士、技师 -心理师、社工师、康复师(待增) 核心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综合医院精神科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 生活/职业技能康复机构(无医疗功能)
心理探索模式
——1970年代以前
Freud理论(精神分析)受宠
精神病学引发公众兴趣
对神经症的关注并未带来治疗上 的突破
生物医学模式
——1950年代以后
诊断标准的使用
实验室检查,病因探索
针对症状的药物治疗 精神外科手术 医学术语的普及,科研受到高度重视
去机构化模式(1)
——1960年代以后
减少专科医院床位,关闭医院
正常人 患 者
存在问题
网络:有机构,缺网络 服务:预防手段缺乏,社区薄弱 人员: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类别不够
经费:保障不足 (患者、医院、基层)
机构:布局不均,质量差
今后的趋势:
国家将更重视 经费投入将逐渐增加 制度将更完善 管理将法制化 服务将更加规范
三、社区重性精神疾病管理 治疗规范介绍
政部、国家发改委、卫生部)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2009年,卫生部《国家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
相关政策
国务院转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 实施方案》(2009-2011年) 卫生部等《关于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 步均等化的意见》
当前工作策略
覆盖范围 工作内容 主要队伍
重性精神疾病 医院/社区一体化监管治疗 专科从业人员 轻型精神障碍 扩大精神卫生服务提供范 围,提高可及性 健康大众 基层和部门为主的心理健 康促进 综合医院、社区卫 生服务从业人员 社区卫生服务、社 会工作、学校/单
灾后心理援助
资源短缺下的服务现状
单一依托精神卫生专科医院 封闭式住院治疗为主(针对较严重患者、长期住院) 以疾病为导向(不同层次的精神健康需求难以满足)
家人的医疗与照料负担沉重
社区人群(儿童青少年、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妇女、 残疾人、老年人、下岗失业人员、重返社区的违法犯 罪人员等)精神健康问题难以顾及 非正规服务有可趁之机
概念三:社区精神卫生学
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
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疗技术,对社区内 所有居民探讨如何保障和促进人群心理健 康以提高个体承受应急和适应社会能力, 从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促进心 理健康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的科学。
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特点
面向全社区人群。 连续性的和全面的服务功能。 组织多部门的协调工作。 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妄 想障碍;
抗抑郁剂 抑郁症
心境稳定剂
双相障碍 抗焦虑药物 焦虑症 催眠药物 失眠症
精神科药房
化学治疗时代的到来!
精神病院安静了:需要约束的精神病人 越来越少,封闭的病房重新开放 精神病人回归社会有了可能:单程车票 换成了往返票
精神障碍,危害严重
精神障碍
其他疾病
抑郁症(6.9%)
脑血管疾病(5.7%)
自杀/自伤(4.2%)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3.5%)
DALY=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 伤残调整生命年
国内外精神疾病防治模式 简介
人道主义收容模式
——1950年代以前
精神疾病无法治愈
病人应当受到人道对待,收容看管 疯人院人满为患 工作人员严重短缺
工作规范内容
1.机构、职责及保障条件
2.患者的发现和登记 3.社区/乡镇管理 4.应急医疗处置 5.人员培训与健康教育 6.资料信息管理与工作总结、进度报表 7.督导、绩效考核、评价 附件
谢 谢!
欢迎提问!
社区服务大行其道
临床心理师、社会工作者、职业治疗师涌现 “旋转门”现象 监狱精神卫生服务
去机构化模式(2)
——1970年代以后
高度强调个案管理(Case management)
相互协作和综合性的社区服务
外展服务 相互转诊 居所服务 疾病治疗 危机干预 社会和职业康复 家庭教育和支持训练 协调自然支持系统 主动式社区干预 自我管理训练
相关政策
农村贫困患者医疗救助(2003年,民政部、卫生部、财政部) 城市贫困患者医疗救助(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中精神病人救治意见(2006年,民
政部、公安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设部、卫生部)
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和居民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纳入 社区公共卫生服务,政府承担补助经费(2006年,财
非专科化模式(3)
——1980年代以后
综合性医院精神卫生服务
基层保健精神卫生服务
监狱精神卫生服务
老年精神卫生服务
儿童青少年精神卫生服务
远程医疗服务
服务模式的转变
规范化治疗 社区治疗 多学科团队的治疗 满足多种需要的服务 全程的治疗理念
中国和全球精神卫生主要资源的比较
资源项目 床位(张/ 万人口) 医师(人/10万人口) 护士(人/10万人口) 临床心理师(人/10万人口) 社会工作者(人/10万人口) 中国 1.10 1.27 2.10 0.3* 0 全球平均 4.36 3.96 12.63 6.43 3.50
社区病案管理
精神病人登记制度 随访服务 精神病人的四期管理 重点病人的管理
二、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 过去、现在和将来
从对精神疾病的认识看精神卫生的发展
风水:冷热不调? 妖异:遭天谴和鬼附身? 坏人:道德低下或堕落? 病人:脑部的病变?
医学进步改变精神卫生服务!
第一、精神疾病的病因是可知的; 第二、病因来自环境和身体某些要素的失常; 第三、通过调整这些要素,精神疾病是可以治 疗的。
每万人口精神科床位 (2000年)
新西兰 澳大利亚 日本 中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0 6.4 5 10 15 20 25 30 35 1.2 16.3 13.2 8.6 7.4 29.1
床/万人口
卫生总费用比较
泰国 人均医疗卫生费用($) 政府卫生费用支出(%) 个人卫生费用支出(%) 政府医疗卫生预算占GDP(%) 卫生支出占政府 公共开支总额(%) 112 57.4 42.6 6.0 11.4 中国 50 16 60.5 5.4 11 美国 4271 45.6 54.4 12.9 16.7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 刘修军
一、社区精神卫生概念
社区 社区精神病学 社区精神卫生学
概念一:社区
是指一定的地理区域(街道、 农村的乡),是一个基层行政 单位,有一定的地域界限。 是该地区政治、经济、文化、 中心。 有其特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 式。
概念二:社区精神病学
是精神病学的一个分支。 应用社会精神病学与其他行为科学的理论 和技术,对区域内人口中精神疾病进行预 防、治疗、康复和社会适应的统筹安排和 管理,同时开展有关科学研究的学科。
理想的精神卫生服务构架:
住院、 门诊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 精神科干预项目 个案管理与协调 医生帮助下的自我保健项目 康复、教育、职业训练 社会支持网络 社区全方位参与
心理健康促进/教育
精神卫生服务需求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1% 1600万 14%
13亿人口
常见精神障碍
15岁以上成年人
心理行为问题
例如:互联网使用问题 促进心理健康
国家精神卫生政策
2002年4月,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中残联联 合颁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年-2010年)》 2004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 精神卫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2006年11月,国务院批准成立“精神卫生工作部际 联席会议制度” 2008年1月,卫生部等17部门颁发《全国精神卫生 工作体系发展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 2009年11月,卫生部颁发《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 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