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3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给社会安定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为了提供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制定了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
二、目标和目的1. 目标:提供全面的精神卫生服务,改善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
2. 目的:a. 提供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帮助居民解决精神困扰和问题。
b. 加强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意识。
c. 构建一个相互支持的社区网络,让居民感到安心和归属感。
d.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干预,预防精神疾病的发生。
三、具体措施1. 建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中心,聘请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为社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
定期组织心理治疗课程,引导居民学会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举办精神卫生知识讲座和培训班,邀请专业人士讲解精神卫生知识和技巧,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意识。
制作宣传手册和海报,张贴在社区公共场所,提供相应的信息和资源。
3. 开展心理支持小组活动,让社区居民有机会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困扰,互相支持和鼓励。
鼓励建立邻里关系和社交网络,提供社区支持的渠道和平台。
4. 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关注和干预,特别是失业人员、老年人、残疾人和单身/单亲家庭。
组织定期的健康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精神健康问题。
5.加强与医疗机构、社会工作机构和志愿者组织的合作,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
共同制定有效的精神卫生服务流程和工作标准,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共享。
四、预期结果1. 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状况得到显著改善,焦虑、抑郁和其他精神疾病的发生率降低。
2. 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和服务的认知水平大幅提升,能主动寻求帮助和支持。
3. 社区居民的互助与支持网络建立起来,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4. 高危人群得到及时干预和关爱,降低精神疾病的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5. 各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机制得以建立和完善,精神卫生服务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标准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标准一、前言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加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本工作计划标准,明确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目标和任务,规范工作程序和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
二、目标和任务1. 目标:通过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促进社区和谐稳定发展。
2. 任务:(1)完善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网络,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个别化的精神卫生服务;(2)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精神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3)积极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精神卫生技术和手段,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果;(4)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关怀和帮助,提供精神卫生支持和辅导服务。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1. 完善社区精神健康服务网络(1)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机构,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防治院、精神康复中心等,配齐专业人员和设施设备;(2)完善社区精神健康服务队伍,培训和发展一支素质过硬、数量充足的精神卫生服务人员队伍;(3)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与联动,共同推进精神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1)组织开展社区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居民宣传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心理调适方法,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2)加强对青少年和老年人的精神卫生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和减少相关心理问题的发生;(3)加强对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和宣传,提高社区居民对心理问题的敏感性,主动寻求心理咨询和治疗。
3. 推广和应用先进的精神卫生技术和手段(1)推广智能化精神卫生服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供远程咨询、在线康复等服务,方便居民随时随地获取精神卫生帮助;(2)加强心理测量和评估技术的应用,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个体化水平,更好地满足不同居民的心理健康需求;(3)加强精神康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通过心理疏导、社交能力训练、职业康复等手段,帮助精神障碍患者实现社会适应和自我认同的能力。
精神科护理学(第十四章)

第二节
一、社区中精神障碍患者的特点及护理特点
(二)社区中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特点
1.康复护理贯穿于整个护理服务过程; 2.系统的、持续的、全方位的护理过程; 3.防治结合与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护理服务; 4.调动和利用各种资源于护理活动中
第二节
二、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范围→(一)一级预防
一级预防(病因学预防),即在患者生病前采取措施,从病因上防止精神健康问题的发 生。此阶段的工作重点是重视精神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普及。目标是预防精神障碍的发生, 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对象是社区中精神及心理健康者,即精神障碍、心理问题发生前的人群。
2.社会技能训练
慢性精神障碍患者由于疾病造成社会功能障碍,护士可以通 过组织患者进行角色扮演来帮助其找出人际关系交往的具体目标, 适时示范人际关系处理技巧,训练患者较为灵活地处理生活中的 各种问题。在人际交往训练中,从简单的社交训练入手,教会患 者怎样主动与朋友、同学、同事打招呼,怎样开始交流,包括交 流时的体态、面部表情、语言语速等。
第一节
三、家庭护理措施→(一)安全护理
护士应教家属学会观察病情,对患者病情心中有数。观察患 者有无异常的言语和行为表现,识别复发的先兆,密切与护士联系。 对存在攻击和暴力倾向的患者,要注意了解产生的可能原因,不可 对患者表现出急躁、嘲笑等不适宜的态度和行为,以免激怒患者。 对可能被攻击的家属,采取适当回避措施,一旦发生意外,家属应 冷静处理,立即使用可以依赖的求助方式,必要时报警求助。平时 应妥善保管好家中可作为凶器的物品;对有自杀、自伤倾向的患者 应24 h不间断监护。
“去机构化”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让精神障碍患者得到最少限制的、连续的、方便可及的 精神卫生服务,而这在患者生活的社区才最有可能实现。在“去机构化”的发源地美国,20世 纪50年代,精神病院最多时曾达到352所,住院床单位达到50万张以上。60年代,美国开始关 闭医院、减少床位。到20世纪末,全国精神病院床位仅剩下不到10万张,而社区精神卫生中心 增加到650所以上。“去机构化”使精神卫生服务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精神障碍患者的待遇也 得到了极大改善。因此,“去机构化”被认为是20世纪精神卫生领域的最大变化之一。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概述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概述
社区(community),是指具有一定的地域空间界限(行政划区、社团、工厂、商店、机关、公司、学校等),并由一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人群所组成。
社区内的人群具有观念、情感等取向上的亲和力及凝聚作用。
在地域人文特征上,社区具有沿袭性和随时代发展的流动性(如交往模式、生活习俗、行为规范)。
社区精神卫生,是通过相应的组织形式和措施来开展工作,使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具有良好的应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避免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发生。
其中,精神障碍的防治及家庭护理是现阶段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精神障碍尤其是重性精神障碍,大多属于致残性慢性疾病,病人只在急性发作期才住院治疗,其他时间则生活在家庭和社区中,需要在家庭和社区得到照料。
对精神障碍病人的社区护理,又是精神科护理学教学值得探讨的方向。
工作在社区的护理人员,除了要熟悉前述机构内护理工作的共性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额外的社区工作方法,才能向生活在家庭和社区的精神障碍病人提供康复、治疗和整体护理服务。
如何帮助病人减轻从医院返回到家庭后的困难;如何协助病人利用社区资源,进行康复休养,巩固治疗效果,防止疾病复发;如何恢复社会适应力,
提高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回归社会的目的,都是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与护理需要关注的问题。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一、背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满足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居民身心健康,我们制定了以下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
二、目标1.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知水平,增强精神卫生意识;2.建立完善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提供便捷的精神卫生服务;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精神卫生管理,提供个性化的精神健康服务;4.推进社区心理疏导工作,增进居民心理健康。
三、主要工作内容1.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活动(1)制作精神卫生宣传资料,包括海报、宣传册等,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2)组织开展精神卫生讲座、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就精神健康问题进行深入解读,增加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知。
(3)举办精神卫生公益活动,例如组织开展精神健康文化节、精神卫生主题运动会等,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关注度。
2.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1)设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的医护人员和心理咨询师,提供精神卫生咨询、评估、干预等全方位服务。
(2)提供定期的免费精神卫生体检,开展居民心理健康状况的评估,早期发现和干预潜在的精神卫生问题。
(3)建立健全社区居民精神卫生档案,记录重点人群的精神卫生情况,为个性化的精神健康服务提供依据。
3.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精神卫生管理(1)建立健全老年人精神卫生服务机制,加强对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关注和管理,开展定期的老年人心理健康讲座,组织老年人精神文娱活动,提供老年人心理疏导服务。
(2)增加对青少年精神健康的关注,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关于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家长讲座,提供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
4.推进社区心理疏导工作(1)培训社区工作人员心理疏导技能,提高其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和心理干预能力。
(2)设立心理咨询热线,提供24小时的心理援助服务,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精神卫生工作制度
1.成立地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精神卫生三级管理网络(街道、居委会、监护人),制定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例会。
2. 开展精神卫生流行病学调查,准确掌握精神病人基本情况,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准确上报精神卫生工作统计报表。
3.开展重点人群的心理卫生咨询、心理行为干预、精神疾病预防等服务,早期发现精神疾患病人。
4. 开展对慢性或服用维持剂量药物的精神病人诊治,对新发现或疑似病人应及时转诊至上级专业机构确诊。
5. 建立随访制度。
定期走访居委会,按疾病分期随访精神病人,及时掌握病情变化、治疗情况、去向,填写随访记录,进行康复治疗指导。
6. 指导监护人督促病人按时服药、观察可能出现的药物副反应和精神症状,动员病人参加社区组织的康复活动。
7. 病人就诊或医务人员到病人家中诊疗时,应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
8. 做好重点精神病人的管理,防止肇事肇祸事件的发生。
9.对"三无"精神病人登记造册并上报;对生活困难、符合免费服药治疗标准的患者,帮助申请享受、发放免费药物治疗。
2023年自考专业(社区护理)《社区精神卫生护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试卷号:33

2023年自考专业(社区护理)《社区精神卫生护理》考试全真模拟易错、难点汇编叁(带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一.全考点综合测验(共45题)1.【单选题】关于思维迟缓,下列哪个说法正确?A.是强迫症的典型症状B.是精神分裂症的典型症状C.是抑郁症的典型症状D.是癔症的典型症状E.是癫痫的典型症状正确答案:C2.【单选题】评估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是A.阅读有关资料B.实验检查C.观察D.交谈3.【单选题】进行尸体护理时下列哪项不妥()A.合上眼睑B.放低头部C.填塞孔道D.擦净尸体正确答案:B4.【问答题】名词解释:脉搏短绌正确答案: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常见于心房纤颤的病人。
5.【单选题】患者听到空调声的同时听到议论自己的声音,这症状是()A.功能性幻觉B.错听C.感觉过敏D.反射性幻觉6.【单选题】张某,男,55 岁,有长期饮酒史,近期出现情绪低沉,想死,由家属送来急诊,当时呼吸有明显酒味。
对这样有自杀意图的酒依赖者,最合适的护理措施是A.耐心说服,劝其不要自杀.B.立即住院治疗C.每日一次心理治疗D.使用大剂量镇静剂正确答案:B7.【单选题】遗忘障碍的主要临床特征为()A.全面痴呆B.界限性遗忘C.部分性痴呆D.记忆损害正确答案:D8.【单选题】病人对幻觉的反应有()A.恐惧、愤怒、敌对B.否认、隐瞒C.无所谓D.愉快E.以上都有正确答案:E9.【单选题】王某,女,34 岁,来精神卫生门诊求治。
病人隔壁住着一对夫妇,她认为那位丈夫爱上她了,她写了求爱信并整夜给他打电话。
这个病人有工作,而且工作很出色。
下面哪项诊断最符合病人的病情?A.抑郁症B.偏执性精神分裂症C.妄想性障碍D.单相情感障碍正确答案:C10.【单选题】听幻觉常见于()C.精神分裂症D.躯体障碍E.强迫症正确答案:C11.【单选题】成人补钾每天不宜超过()A.2gB.3gC.4gD.5g正确答案:D12.【单选题】最常见的幻觉是()A.幻视B.幻触C.幻听正确答案:C13.【单选题】精神科临床工作的基础是()A.心理护理B.给药护理C.健康教育D.生活护理正确答案:D14.【单选题】患者高热两周,称为她输液的护士是她的女儿。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的角色功能一、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障碍防治中应具备的能力(一)了解人际关系理论。
具备建立专业治疗性人际关系的能力。
(二)建立有效的沟通技巧的能力。
经由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促进精神障碍病人或社区精神卫生工作成员间有效交换双方的思想和情感。
(三)熟悉各种心理问题的治疗及康复技巧。
这些技巧包括危机处置、个人心理治疗、游戏方法、配偶与家庭治疗以及团体治疗等,提供精神障碍病人直接的医疗护理服务。
(四)具备药理学知识。
能监督精神障碍病人正确服用药物及观察服药后的反应与作用。
(五)有进行精神卫生咨询工作的能力。
能分析判断个案的问题,除了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协助其认识和解决问题外,并能发挥协调作用,给予个案适当的建议。
(六)具有良好的教学能力。
熟悉并适当运用教育原理和方法,采用个别或集体教育的活动方式,灌输正确的精神卫生观念,促进个人、家庭或社区团体的心理健康。
(七)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能力。
能参与社区精神卫生工作队伍中的各种活动,既能发挥及扩展护理的独立功能,又能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对精神障碍病人实施完整的医疗护理计划与措施。
(八)具有对社区资料加以组织、计划及研究的能力。
二、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中的角色与功能随着精神医学的不断发展,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护理人员的工作范围、性质、角色也发生了改变。
护理人员在社区精神卫生的业务中,除了承担传统的任务、执行直接护理及协助治疗工作外,还要进入社区家庭、社会机构等开展各种心理卫生活动,如参加学校心理卫生工作、儿童心理卫生工作、自杀的防治中心等。
护理人员在社区的角色功能包括以下几点:(一)直接照顾者在社区,护士直接给予病人心身的照顾,满足其基本需要。
(二)疾病预防者进行精神卫生宣传,早期发现社区的心理困扰者,给予个别或团体的治疗方式处理。
通过对社区调查,及时发现致病因素,并采取防范措施。
(三)提供治疗者执行医嘱和相关治疗,并针对病人的各种危机进行干预,以协助病人修正与学习适应性技巧。
社区心理卫生与精神疾病的护理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社区心理卫生作为心理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以社区为服务单位, 以社区人群为服务对象,根据社区成员的特点和需求形成的一系列有 组织、有系统、有计划,且适合社区的心理卫生服务。社区心理卫生 是为社区群众提供多元化和人性化的心理卫生专业服务,主要包括心 理健康促进、心理疾病预防、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康复教育及宣传 等, 涉及精神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及公共卫生学等多方面的知识。 其目的在于通过社区护士向社区人群传授和普及心理卫生知识,促进 社区成员心理健康的发展,满足社区的心理卫生服务需求,提高社区 生活品质。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概述
•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写道:“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 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十全十美的绝 对状态。”另外,日本学者松田岩男给心理健康提出了这样的定义, “心理健康是指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认可 的形式来适应的一种心理状态。”综合诸多专家、学者的表述,现在 一般认为,心理健康就是指人能够适应生活、工作和学习环境,并能 在人际关系中保持良好的平衡和协调。
• 三级预防的工作形式有家庭访视、门诊随访及康复训练等,其具体内 容包括:①预防精神疾病的并发症;②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③心理 功能及社会功能的恢复;④工作能力的恢复;⑤如何防止精神疾病复 发。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社区心理咨询
• 一、心理咨询的模式
• 目前,心理咨询被普遍接受的两种模式是指导模式和发展模式。国际 心理科学联合会编辑的《心理学百科全书》中指出:“咨询心理学始 终遵循着教育的而不是临床的、治疗的或医学的模式。咨询对象(不 是患者)被认为是在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压力和任务方面需要帮助的正 常人。咨询心理学家的任务就是教会他们模仿某些策略和新的行为, 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存在的能力和形成更为适当的应变能力 。”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名词解释------1.精神卫生:也称心理卫生,指维护与促进人类心理健康、预防精神疾病的保健措施。
2.社区精神卫生:指确信社区应对其成员的心理健康负责,社区精神卫生机构应该为预防心理问题提供服务,并促使社区及整个体系运转良好。
3.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应用社会精神病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和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医疗技术,对社区范围内全体人群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群心理健康,提高个体承受应激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减少心理和行为问题。
4.失职行为:指医护人员因主管不良行为或明显疏忽大意,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5.侵权行为:指医护人员侵害精神病患者的权利而导致患者利益受损的行为。
1.精神障碍:指个体发生的具有诊断意义的行为和心理症状群或症状类型,伴有当前的痛苦烦恼或功能不良,或较多伴有明显的发生死亡、痛苦、功能不良或丧失自由的风险。
2.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以基本个性的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
3.阳性症状:指正常心理功能的偏移或扭曲,涉及到感知思维情感和意志行为等多个方面,多在疾病的早期和急性发作期出现。
4.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5.感知综合障碍:指患者对客观事物整体感知没有偏差,但对其个别属性的感知发生障碍。
6.联想结构障碍:指思维联系过程缺乏连贯性、目的性和逻辑性。
7.思维逻辑障碍:指概念的形成及判断、推理方面的障碍。
8.意志行为障碍:指表现为无故发笑、独处、发呆、冲动行为、表情和行为姿势的做作、紧张性木僵、蜡样屈曲、违拗、被动服从、刻板语言或行为等。
9.阴性症状:指正常的心理功能缺失所表现的各种障碍。
10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间歇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大部分患者有反复发作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一般预后较好,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社区护理PPT课件:第十章 社区精神卫生与护理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
(一)概述
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或情感改变为主要特征。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或低落;伴有相应 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妄 想、幻觉等,但属于继发和从属的。 临床表现主要分为双相障碍和单相躁狂或抑郁。 有周期发作的特点。狂躁症以春末夏初发病多,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
在二级预防中的职 责
具备明确心理健康 的危害因素、相关 因素及辨别心理障 碍的能力
通过与精神科医生 及其他人员的合作, 进行精神疾病的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 咨询、联系会诊、 转诊等各项工作。
在三级预防中的职 责
护理精神疾病患者 时,对其家属进行 相应的健康教育。 根据患者实际情况 采取合理措施,尽 量减少或避免患者 并发症和精神残疾。
(二)临床表现 1.抑郁状态 典型症状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意 志活动减低。“三低” 2.狂躁发作 表现为协调性精神运动兴奋,典型的 狂躁发作表现为思维高涨、思维奔逸和意志活 动增强。“三高”
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社区护理
(三)情感性精神障碍的预防和社区护理干预 1.抑郁状态
(1)了解引起抑郁情绪的原因、诱因,分析、去 除不良刺进因素。 (2)加强心理护理,了解、观察,防止自杀。 (3)睡眠护理:创造良好睡眠环境。 (4)加强饮食及生活护理。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社区护理
6.中枢神经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又称精神兴奋剂,其使 用范围非常广泛,引起普遍关注的是苯丙胺、 甲基苯丙胺(冰毒)、麻黄碱、3,4-亚甲二氧 基甲基安非他明(摇头丸)等。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社区护理
(三)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预防和社区护理干预
1.加强预防吸毒的教育工作 2.加强对精神活性物质的精神卫生宣传工作 3.做好宣传教育 4.生活护理:饮食的护理、睡眠护理、个人卫生护理 5.帮助处理各种戒断症状和并发症 6.社会支持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本(3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计划范本一、背景精神卫生是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区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节奏加快,社区精神卫生问题日益凸显。
为了保障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提高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水平,制定本计划。
二、目标1. 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问题的认知和关注度;2. 提供全面、及时、专业的精神卫生服务,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3. 促进社区居民心理健康的培养和维护;4. 建立健全的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推动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重点工作1. 开展精神健康教育宣传:通过制作宣传资料、举办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高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的认知和关注度。
2. 建立健全的精神卫生服务网络:建立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站点,配备专业的医生和心理咨询师,提供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服务,方便社区居民就近获得精神卫生服务。
3. 开展志愿者培训和服务活动:招募、培训精神卫生志愿者,组织开展心理援助、社区减压和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关爱和支持。
4. 加强危机干预与处理:建立危机干预热线,统一接受社区居民的求助电话,及时处理紧急精神卫生事件,避免事态扩大和不良后果。
5. 促进社区文化与精神卫生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文艺汇演、戏剧表演和书法比赛等,增强社区居民的精神满足感和幸福感。
四、实施方案1. 组建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2. 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任务和时间节点。
3. 加强对社区医疗机构和社区志愿者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4.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共同推动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
5. 定期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的调研活动,了解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和意见。
6. 制定监督和评估机制,对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改进。
五、资源保障1. 组织申请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支持,用于购买相关设备和培训费用。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程序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程序一、社区康复护理中家访服务的要点(一)预约社区康复护士在家访前电话与病人或家属联系,在确定病人或家属是否在家、是否方便进行家访和确定家访时间后,护士才去家访。
(二)交谈家访中护士与病人谈话的内容可包括:1.病人服药后有什么感受,病人对药物的看法。
2.了解病人有无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
3.询问病人每次药物的名称、剂量等,检查病人是否正确服药。
并检查病人所剩余药物的量是否与处方一致。
4.了解病人与家人相处的情况。
5.了解病人生活中有什么困难。
6.了解病人孩子的成长情况。
7.与病人预约复诊的时间。
8.了解病人个人卫生、家务料理和环境安全性等情况。
9.训练指导病人进行家务料理,社会交往及认识社会资源等内容。
(三)评估在家访时采用合适的评定量表实行定期的康复评估,可酌情在当时或事后予以记录,定期给出阶段小结。
康复评估反映病人的功能水平,依服务的展开至少有三次评估。
1.初次评估在病人出院后2周内,即进行初次评估。
通常采用对指定项目进行定式评估,以便了解功能状况、障碍程度、发展原因、康复潜力及康复预后等。
并以此作为制订康复目标和康复计划的依据。
2.中期评估在病人接受社区康复治疗护理数月或半年后进行评估。
目的在于了解经过一段时期的康复训练后的功能改变情况,并分析原因。
以此作为调整康复计划的依据。
3.年末评估对一年后的功能状况进行评估,以便确切评出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为以后重返社会或进一步康复,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根据服务对象和范围的不同可进行如下评估:1.对病人个体的评估评估病人的身体状况、精神障碍症状、求医过程、基本生活能力、文化背景及由于精神障碍带来的角色改变后的适应程度。
同时也可通过个案的筛检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2.对家属的评估社区精神卫生护理人员评估家属与病人的互动方式和家庭的负担。
评估项目包括家属的情绪,身体心理社会方面的压力源,心身的需求,对疾病的看法和经济状况等。
3.对社区的评估社区的评估项目包括影响社区的人口学资料、经济水平、科技发展、政府决策方针与社会文化发展背景,社区精神卫生资源运作方法和社区内群众对精神障碍病人的态度,以及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工作的基础。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如何解决? 如何解决? 通过初级卫生保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通过初级卫生保健提供精神卫生服务)
增加预算 培训精神卫生工作队伍 满足特殊弱势群体的需求 社区必须接触危机的中心 必须接触危机的中心, 社区必须接触危机的中心,以便管理紧急 情况 必须确保广大公众对社区 社区护理保健的支持 必须确保广大公众对社区护理保健的支持
社区的定义
生活在一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定人群, 生活在一定区域空间结构的特定人群,这 特定人群 些人群享有同等政策和社会服务 具有特 同等政策和社会服务, 些人群享有同等政策和社会服务,具有特 定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兴趣或宗教信仰, 定的文化背景、相同的兴趣或宗教信仰, 并有一定的管理机构 如我国城市的街道、 一定的管理机构。 并有一定的管理机构。如我国城市的街道、 生活小区、居委会和农村的乡、镇、村。 生活小区、居委会和农村的乡、
家庭治疗的原则: 家庭治疗的原则: 1.家庭每个成员都是治疗者 1.家庭每个成员都是治疗者 2.家庭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及和谐的家庭气 2.家庭治疗必须与药物治疗及和谐的家庭气 氛相结合 3.必须长期坚持 3.必须长期坚持 家庭治疗的作用 1.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1.降低精神分裂症的复发率 2.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2.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 3.改善家庭内部关系 改善家庭内部关系, 3.改善家庭内部关系,减轻家属的心理负担
第三节 慢性精神疾病的护理
慢性精神疾病的特点 1.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1.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2.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2.人际关系交往障碍 3.心理应变能力低 3.心理应变能力低 4.需要长期治疗 4.需要长期治疗 5.自尊心低落 5.自尊心低落 6.动机缺乏 6.动机缺乏
慢性精神疾病的护理特点 1.一般护理 1.一般护理 2.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2.生活护理及基础护理 3.生活与社会功能的训练 3.生活康复的目的: 精神科康复的目的:通过各项 康复措施,使精神病人残疾程 康复措施, 度降到最低点, 度降到最低点,使其剩余能力 得到最大的发挥. 得到最大的发挥.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本(四篇)

2024年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计划范本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服务的内容和服务的范围都将随着工作的深入而不断的增加和扩大。
根据西安市及未央区卫生局的要求我社区卫生服务站目前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的服务计划主要有:一、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在例行的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体检的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活动的评估,尤其是对于重点人群,如妇女在孕产期的情绪状态,老年人的记忆、智力活动等,以早期发现抑郁症、老年期痴呆等。
通过举办科普讲座、开展咨询活动、发放科普宣传读物、制作宣传展板等形式,向社区居民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促进其精神健康水平。
二、继续精神疾病线索调查,建立疾病档案在社区继续进行精神疾病线索调查。
社区精神疾病的建档立卡率应达到上级要求。
并对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进行年度的免费健康检查。
如果社区的精神疾病患者因病情复发加重,紧急住院治疗,出院后其住院治疗有关情况将被及时转入社区,以便社区卫生服务站继续进行社区康复治疗。
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疾病资料进行妥善保管,坚决维护患者的隐私权。
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疾病资料。
三、定期随访,对重性精神疾病进行管理治疗个案管理员,每月有电话或入户随访,并按时网络直报。
每季度至少一次主动对建档立卡的社区精神疾病患者进进行随访,并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随访内容包括:患者的服药情况、病情稳定情况等,并指导家属开展家庭精神疾病的家庭护理。
以此提高社区精神疾病患者的服药率,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
四、建立应急处置机制,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不良事件包括:急性药物不良反应,自杀自伤行为和肇事肇祸行为。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有应急处置机制,制定有应急处置预案,将在最短的时间,最直接的渠道,以最恰当的方式做出应急处置反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对社区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周围人员提供应对精神疾病突发事件的专业指导。
五、建立双向转诊制度,提供无缝隙服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建立双向转诊的制度,社区中的精神疾病患者,如果不适宜社区管理治疗,将转入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紧急住院治疗。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及家庭精神护理

三、社区精神卫生工作中的预防问题
为病因学预防,在于预防危险因素,是在发病前采
一级预防 取预防措施。
二级预防
目的是防止精神健康危害发生前期及发病期患者或 需紧急照顾的急性期和危重患者的疾病进一步发展
二、我国精神卫生服务简况与发展趋势
• 理想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应具有:多部门协作、多学科团队、 连续性、综合性、效果最大化及便利性。
• 建国初期 • 1958年南京全国第一次精神病防治会议 • 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精神疾病防治领导小组 • 199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 1991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
三级预防
服务对象为需要康复和长期照顾的患者,防止病情恶 化、防止残疾。帮助患者尽可能地恢复社会功能,预 防疾病复发,减少功能残疾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 质量。
第二节 精神病患者的家庭护理 Nhomakorabea一、潜在的护理问题
(一)患者方面
1 2 3 4 业角色以及对自身所患 疾病的认识能力
(二)家庭方面
1 2 3 4 5 6 7
第一节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工作的范围和要求
一、社区精神卫生护理概述
• 社区康复是指在社区的层面上采取的康复措施,这些措施 是利用和依靠社区的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来进行的,包 括依靠有残损、残疾和残障的人员本身以及他们的家庭和 社会。
•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是精神病护理学的一个分支,是应用社 会精神病学与其他行为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护理,对一定 地域内人口的精神障碍进行预防、治疗、康复和社会适应 的指导及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精神卫生护理
社区精神卫生:是为所在辖区的全体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精神卫生服务。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主要任务:1、开展精神疾病的浒病原菌学调查,2、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3、培训基层精神卫生保健人员根据不同对象,给予不同类型的培训。
4、精神卫生宣教普及精神卫生知识。
精神疾病的社区医疗:是社区精神卫生的最基本服务形式。
主动式社区治疗程序(PACT):主要针对每个病人的应对技能缺陷、资源能力、以及社区生活需要,采用因人而异的社区治疗程序。
社区精神卫生护士的角色功能:1、治疗者;2、管理者;3、照顾者;4、辅导者;5、教育者;
不具备“做决定能力”的精神病患者,应由其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完成知情同意过程,合法代理人或监护人的合理排序通常依次为配偶、父母、其他直系亲属、一般亲属等。
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与民事法律问题:1、精神疾病患者的刑事犯罪 2、精神疾病患者的民事问题。
失职行为判断:1、延误救治的行为;
2、未尽职守的行为;
3、查对失当的行为;
4、忽略规则的行为;
5、草率文书的行为;
6、违反道德的行为。
侵权行为判断:1、剥夺患者权利的行为;2、泄露患者隐私的行为;3、侵犯患者身体的非职业行为;4、有辱患者尊严的行为。
掌握与患者沟通的分寸:与精神疾病患者建立良好的
护患关系,同样是精神卫生工作者胜任岗位的职责的关键。
与患者交往时,精神卫生工作者尤应注意把握分寸。
如态度自然大方,举目端庄稳重;女医护人员不宜过分打扮,对异性患者不宜过分(英)勤,以免其因受病态思维支配,产生误解、幻想等不得其康复的情感思维倾向。
与异性患者谈话或予以其他心理干预时,不宜在单间病室停留时间过长,护士应尽可能靠近门坐,留有退路,以防意外。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常见而病因未明的重性精神障碍。
早期症状:1、类神经衰弱状态;2、性格改变;3、情绪反常;4、意志减退;5、零星
出现难以理解的行为;核心症状:1、阳性症状;2、阴性症状;
常见的阳性症状有:1、知觉障碍;2思维障碍;3、情感障碍;4、意志行为障碍;
幻觉:指没有现实刺激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出现的知觉体验,是一种虚幻的知觉。
妄想:是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信念,发生在意识清晰情况下,是病态推理和判断的结果。
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情感障碍主要是患者情感不协调。
阴性症状:1、思维贫乏;2情感平淡或淡漠;3、意志活动减退。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可划分为几个亚型:1、偏执型;2、紧张型;3、青春型;4、单纯型;
护理措施:1、安全和生活护理;2、心理护理;3特殊护理;4、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内容:1、都会病人和家属知晓分裂症的基本知识、有关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基本知识,使其明白按医嘱治疗对预防疾病复发或恶化的重要意义。
2、教会病人和家属应对种危机(如自杀、自伤、冲动)的方法,争取病友、家庭和社会支持。
根据病情安排“假出院”以适应家庭、社会生活。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一组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认识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抑郁发作三低:抑郁发作主要有3个特点,即情感低落、思维缓慢和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
睡眠障碍明显,主要表现为早醒。
恶劣心境障碍:指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