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政治-调整个人所得税彰显社会公平和正义 最新
《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范文
《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及对策研究》篇一一、引言个人所得税是国家税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征管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和社会的公平正义。
然而,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税收征管效率低下、税收逃漏现象严重、信息化水平不足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成因及解决对策,以期为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的改进提供参考。
二、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及问题1. 税收征管效率低下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过程中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
一方面,税务机关的人力资源配置不够合理,导致征管工作负担过重,难以全面有效地开展工作。
另一方面,税收征管流程繁琐,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导致征管效率低下。
2. 税收逃漏现象严重个人所得税的逃漏问题一直是税收征管的难点。
部分纳税人通过隐瞒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逃避纳税,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损失。
同时,一些高收入群体的税收监管存在漏洞,使得其逃避纳税的可能性增大。
3. 信息化水平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征管工作应更加注重信息化手段的应用。
然而,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信息化水平不足,导致信息共享不畅、数据质量不高等问题,影响了征管工作的有效性。
三、个人所得税征管问题成因分析1. 法律法规不完善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使得一些新的税收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
同时,部分法律法规的条款过于笼统,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导,导致税务机关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困难。
2. 税务机关管理不善税务机关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信息化水平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税务机关在开展工作时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影响了征管效率。
四、对策建议1.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加快个人所得税法律法规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提高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同时,应加强税收法律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纳税人的法律意识。
2. 优化税务机关管理税务机关应加强内部管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应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税收征管的信息化水平。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24 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在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 2024 年,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收入分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个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反之,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阶层的固化、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2024 年,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收入分配上的不均衡。
那些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人群,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劳动者,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这种由于技术变革导致的收入差距,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教育在收入分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4 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进而影响了他们未来的收入水平。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努力缩小教育差距。
税收政策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在 2024 年,合理的税收制度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高收入群体,应当适当提高税率,增加其税收负担;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则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同时,加强对税收的监管,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确保税收政策能够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于保障社会公平至关重要。
在 2024 年,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
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失业者等,要提供足够的保障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2022新高考政治总复习综合集训--专题三 收入与分配(解析版)
2022新高考政治总复习--专题三收入与分配备考篇【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内容1.个人收入的分配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1)从命题内容上看,收入分配方式、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财政的作用、税收的作用等是考查的重点(2)从考查形式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出现,常设置意义类或措施类材料分析题和图表题。
选择题侧重考查考生对教材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非选择题可能跨专题进行综合考查(3)题干材料既有收入分配状况、科技创新等长效热点,又有时政性强的热点素材(1)结合我国扶贫政策、共享发展理念等,理解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措施等(2)结合财政在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民生等方面的支出,以及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理解财政的作用(3)结合“营改增”、减税降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热点材料,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作用2.国家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3.征税与纳税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真题探秘】命题立意知识目标:财政的作用。
能力目标: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
素养目标、价值目标:通过分析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发挥作用的路径考查科学精神的核心素养,从价值观念上看主要是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关注社会发展、生产生活。
解题指导中央财政实施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前提是农户购买了农业保险,支付了相应保险费用,才可享受相应的补贴政策。
③排第一位,①排第二位。
购买农业保险后,当风险发生时,能有效规避风险,转移灾害风险,稳定收入预期,④排第三位。
当农户的收入预期向好的时候,农户将进一步增加生产投入,即达到了“发挥农业保险对支农惠农、促进农业发展的作用”,②排第四位。
社会主义与社会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与社会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经济和政治制度,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社会。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旨在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人民权益的平等保障以及社会结构的合理调整。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析社会主义与社会公平正义的关系,并探讨社会主义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一、社会主义对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社会主义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包括公平、公正、平等和正义。
社会主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努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社会主义倡导按劳分配原则,主张将生产资料和财富公有化,通过国家的控制和分配,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
这种公平的分配机制可以消除贫富差距,减轻贫富悬殊造成的社会不公平现象,确保每个人都能享有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
2. 人民权益的平等保障社会主义追求消除社会阶级和贫富差距,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
这包括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权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不会因为社会地位或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去发展自己、改变命运。
3. 社会结构的合理调整社会主义追求实现社会结构的合理调整,通过消除剥削和阶级压迫现象,建立团结、和谐的社会。
社会主义强调尊重劳动,推动劳动人民的地位和权益得到保护,同时对富裕阶层进行适当的调控,以实现社会的整体公平和稳定。
二、社会主义如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1. 公有制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下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能够有效调控资源的分配和社会财富的积累,避免过度市场化带来的贫富分化现象。
公有制经济能够确保国家对关键产业的控制,从而实现更为公平的资源配置,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也能够对社会财富进行合理的分配规划,避免无序竞争导致的不公平现象。
2. 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够提供基本的保障,包括免费教育、全民医疗保险、失业救济等,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福利权益,消除贫富之间的差距,实现每个人的平等发展。
2021届高考政治时政热点作业结构性减税
结构性减税1.为了让广大纳税人享受改革红利,从2018年10月1日起,我国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即“起征点”)从现行每月35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图能够正确反映工资、薪金所得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调整(D1代表政策实施前,D2代表政策实施后)对居民消费需求影响的是:A.①B.②C.③D.④2.自2018年10月1日起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由每月3500元提至每月5000元,增加赡养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扩大较低档税率级距。
此次个人所得税改革:①增加了居民财产性收入,再分配更加公平②减轻了居民税收负担,提高居民生活水平③优化了个人所得税税率结构,体现税收公平④减少了国家财政收入,优化财政收入的结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3.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商品流通环节,是刺激国内需求和扩大消费的重要措施。
下列图示中,能够准确反映结构性减税所带来影响的是:注:P为价格(为含税价),Q为需求量,C、D两项中的D1表示减税前的需求量,D2表示减税后的需求量。
4.我国近几年实施结构性减税政策,个人所得税和部分企业所得税减免,进行增值税改革,从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降至3%,增加部分资源税、增值税和消费税。
对结构性减税认识正确的是:①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②有利于调整分配政策,减轻企业负担③是落实积极的货币政策的表现④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5.近年来,我国深入推进结构性减税改革。
结构性减税既区别于全面的、大规模的减税,又不同。
于以往有增有减的税负调整,结构性减税更强调有选择的减税,是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针对特定群体、特定税种来削减税负水平。
结构性减税的唯物辩证法依据是:①事物的性质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要分清主流与支流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功能,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④物质决定意识,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2018年我国财政政策将更加积极有效,大力实施减税降费政策,通过进一步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有效地发挥税收对扩内需、稳增长、调结构的作用。
全国减税降费政策解析如何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
全国减税降费政策解析如何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人所得税作为其中的一种税种,对于提高国家税收收入,调控社会财富分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问题常常受到质疑。
随着全国减税降费政策的不断推进,如何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成为了政府和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全国减税降费政策的解析和如何提高个人所得税的公平性进行探讨。
一、全国减税降费政策解析1. 减税政策的背景近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由于税费负担过重、制度性成本高等问题,给企业和居民的生产经营和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为了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国减税降费政策应运而生。
2. 减税降费政策的内容全国减税降费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内容:一是降低企业税负,主要体现在降低企业所得税税率、扩大小微企业享受减免政策范围等方面;二是提高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减免个人所得税、社保费率降低等方面。
3. 减税降费政策的目标全国减税降费政策的目标是实现企业发展与个人增收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促进社会稳定。
通过减轻企业税负和个人税负,激发市场活力,增强消费能力,提高经济的发展质量和效率。
二、个人所得税公平性的问题1. 差异化纳税标准的问题个人所得税的纳税标准因地域、行业、个体差异等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导致税负承担不公平的问题。
在同等收入水平下,不同行业或地区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和免征额存在明显差距,增加了纳税者之间的不公平感受。
2. 收入来源的不平等问题个人所得税将个人收入来源划分为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经营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等类别,并对不同收入来源征收不同的税率。
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较为复杂,难以准确把握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导致征税的不均衡性。
3. 高收入群体逃税问题在个人所得税征税过程中,高收入群体存在逃税问题,通过各种手段规避纳税义务,导致征税结果的不公平。
这不仅进一步加剧了财富的不平等,也损害了个人所得税制度的公信力。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税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税不逃税,不偷漏税,依法纳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税,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征税和纳税第二框征税和纳税1.税收(1)含义:人们习惯将税和税的征收合称为税收。
(2)本质: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3)税收与国家、法律的关系:①有国就有税。
国家通过税收组织财政收入,为自身的存在和发展提供物质保障。
②有税必有法。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
(4)税收的特征①强制性: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强制征税,纳税人必须依法纳税,税务机关必须依法征税。
②无偿性: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要返还给纳税人,也不需要对纳税人直接付出任何代价。
(直接无常,间接有偿)③固定性:国家在征税之前就以法律的形式,预先规定了征税对象和税率,不经国家批准不得随意改变。
(固定性也是相对的)④三者关系:A三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统一于税法;B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强制性是无偿性的保障;C税收的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定性。
⑤提示: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也是税收区别于其他财政收入形式的基本标志。
2.为什么说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我国税收有何重要作用?(1)税收是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税收为实现国家职能提供物质保证,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2)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是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3)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4)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5)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3.我国税收的类型(1)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2)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含义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是国家对个人所得征收的一种税纳税人是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高三政治 热点复习一保障和改善民生 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
高三政治热点复习一: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它体现了民强和国富同步推进和统一。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也是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重大举措。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党和政府顺民意,解民优,增民利,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进一步改善民生、保障民生。
物价、房价、医疗改革、食品安全、教育改革、住房改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收入分配改革、腐败等,已成为人们关注的十大焦点问题。
其中物价、房价最为突出。
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坚持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必须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加强社会保障薄弱环节建设,基本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年重点工作任务,坚持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大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
同时,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加强社会管理。
民生为重、富民优先。
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施政方针具体化为民生为重、富民优先。
五中全会提出坚持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国家在“十二五”期间,乃至未来将不再是为经济增长而增长,而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增长;不是为经济发展而发展,而是为保障和改善民生而发展。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全体国民合理分享财富蛋糕的基础上更加富裕,过上真正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
1、材料一: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十二五”规划(草案)与此前的规划有着很大区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定调“民富”。
有关专家认为,全会把“民富”作为目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是要进一步改善人民收入的整体水平;二是要缩小贫富差距和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优化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藏富于民”应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1)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实现从“国富”到“民富”转变的理由。
(11分)(2)运用经济学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政府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实现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12分)材料二; “十二五规划”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及其完善对策基于实现税收公平的视角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及其完善对策基于实现税收公平的视角一、本文概述税收公平作为税收制度的基本原则,对于确保税收制度的公正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个人所得税作为直接税的一种,其税制模式的改革和完善对于实现税收公平具有特殊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及其完善对策,特别是在实现税收公平视角下的考量。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税制模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分类所得税制的局限性、税收负担不公平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税制模式改革的必要性,包括转向综合所得税制的必要性,以及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重要性。
接下来,文章将重点分析在实现税收公平视角下,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的方向和对策。
包括如何优化税率结构、拓宽税基、完善税收减免政策等,以实现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
文章还将探讨如何通过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透明度等措施,保障税收公平原则的有效实施。
文章将总结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及其完善对策的重要性,强调在实现税收公平视角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文章还将对未来个人所得税税制改革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和完善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现状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自实施以来,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现行税制模式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
分类所得税制模式虽然操作简便,但其对不同来源的所得采用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标准,容易导致相同收入水平的纳税人因所得来源不同而承担不同的税负,这与税收公平原则相悖。
费用扣除标准设置不够合理,未能充分考虑纳税人的家庭负担、赡养人口等因素,使得部分纳税人承担过重的税负。
税收征管体系尚不完善,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存在漏洞,一些高收入群体通过各种手段逃避税收,导致税负不公平。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势在必行。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及改革的思考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及改革的思考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其地位日益凸显。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税制设计不够合理、征管手段相对落后、税收监管不够完善等。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相应的改革建议。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概述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税制结构、税收规模、税收负担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重点分析当前个人所得税征管面临的主要问题,如税源不清、税收监管不到位、税收优惠政策滥用等。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提出一系列改革建议,包括完善税制设计、加强税收监管、优化税收服务等方面,以期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思考,推动个人所得税制度更加公平、合理、有效,为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二、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现状分析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现状呈现出一些显著的特点。
从税源角度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源日益丰富,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规模也在稳步增加。
与此税源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给个人所得税的征管带来了挑战。
从税制结构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实行的是分类税制,即将所得分为不同的类别,每类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和扣除标准。
这种税制结构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征管流程,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不同类别之间的税负不公平、难以体现税收的公平性原则等。
再次,从征管手段来看,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征管主要依靠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方式。
源泉扣缴是指由支付单位在支付工资、薪金等所得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自行申报则是指纳税人自行计算并申报应纳税额。
由于一些纳税人缺乏诚信意识,自行申报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有待提高。
我国个人所得税征管还存在一些制度性和技术性问题。
例如,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导致税务部门难以获取全面的纳税人信息;征管力量不足,难以对大量的纳税人进行有效的监管;税法宣传和教育不到位,纳税人的税收遵从度有待提高等。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真题练习含答案
高考政治专题复习《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真题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2024·长沙模拟)《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积极探索通过创业投资、知识产权证券化、科技保险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顺序正确的是()A.发挥技术要素作用→确保按资本要素分配→增加经济发展新动能B.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提高财产性收入C.发挥市场激励作用→激发技术的供给活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D.推动科技成果资本化→体现技术要素的价值→落实按劳分配政策2.我国继续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期权和分红等激励政策实施范围,放宽实施条件,完善股权激励和技术入股相关所得税政策。
这一举措()①贯彻了按劳分配的原则,保障劳动者获得稳定收益②鼓励劳动者创业创新,让各种要素活力竞相迸发③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④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23年我国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中明确提出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认为要畅通经济循环,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从而增收入、促消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认为要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
好的激励收入政策有利于()①实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完全同步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者积极性③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调动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④使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4.(2023·河北高三联考)截至2023年6月底,累计3.5万件有市场化前景、易于推广实施的专利试点开放许可,匹配推送至7.6万家中小企业,达成许可近8 000项。
2023年义乌首批“共享专利”在浙江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挂牌,并面向全省企业开放许可。
新高中政治高考 2021届高考二轮精品专题三 经济制度与收入分配 学生版
多以国家在个人收入的分配、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及具体措施,或以国家当前经济发展状况为背景,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财政的作用、税收的种类等。
从命题内容上看,本专题考查的重点有:效率与公平、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税收的作用等。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选择题为主,主观题着重考查怎样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与财政、税收的作用。
在复习备考中要注意:(1)个人的收入分配方式,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要注意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方面的计算题。
(2)结合国家在调节收入分配、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新举措,考查如何实现收入分配公平。
(3)财政的作用是高考选择题和主观题常考的内容。
尤其是财政在关注“三农”、就业、居民消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及节能减排、自主创新等方面的作用。
(4)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及依法纳税,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核心考点一 个人收入的分配1.分配制度 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存在于公有制经济中②按要素分配:存在于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外资经济和个人投资活动中①劳动收入:按劳分配所得、按劳动要素分配所得②非劳动收入:主要来自按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排除按劳动要素分配)实行原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分配原则命题趋势考点清单专题 三 ××经济制度与收入分配(1)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2)收入分配公平的原因①社会主义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②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
只有公平分配,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效率的积极性。
③公平与新发展理念:实现社会公平是贯彻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提高个税起征点对促进社会公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
提高个税起征点对促进社会公平及经济效益的影响分析宋瑶1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拉大是不争的事实。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可用于影响收入分配的工具逐渐收缩在经济手段尤其是依托于法治而规范程度较高的税收手段上。
而目前我国调节财富存量的税种(如不动产税、遗产与赠与税)是缺失的,这就更将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重任集中赋予在个人所得税上。
因此,我国税收体系中个人所得税在目前社会感受中的地位和作用,既有“众望所归”的必然性,又有囿于现阶段税制不全与环境缺陷的“过度期盼”因素,有时还夹杂着在怀疑、质疑政府作用取向上生成的对此持基本否定态度的极端观点。
近几年,个人所得税的政策调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从工资薪金扣除额的提高,到利息所得税税率的下调,再到利息所得税的暂停征收,无不引来热议。
讨论范围涉及个人所得税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关于所谓“起征点”即扣除额标准方面的看法,屡屡成为舆论热炒的对象。
在这种情况下,对此问题作出尽可能冷静而深入的思考显得尤为必要。
我们应该理性地认识到:个人所得税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复合税制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税种,其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都将发挥重大作用。
一、 个税改革的历史推进中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既定目标,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
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做出如下表述:“建立覆盖全部个人收入的分类和1宋 瑶: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2008级经济学专业学生综合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
”之后的“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中对这一说法都做出类似的描述。
这一终极目标的追求,都有同样的特点:即将个人各种收入项目加总按综合税率计征、以家庭为征收单位、以年为征税时段。
在这十几年中,个税经历了多次改革。
细数以往,1999年,个税法第四条第二款“储蓄存款利息”免征个人所得税项目删去,而开征了个人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2002年个税收入实行中央与地方按比例分享; 2006年起,将免征额从800元上调至1600元;2007年6月进行第四次修正,第十二条修改为:“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开征、减征、停征个人所得税及其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根据2007年12月的决议,从2008年3月起将免征额提升至2000元;2009年取消“双薪制”计税办法。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及其完善对策基于实现税收公平的视角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及其完善对策基于实现税收公平的视角一、概述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居民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税收工具,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其税制模式的改革与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税收公平原则作为税收制度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税收应当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纳税人,确保税收负担与其经济能力相匹配。
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历程经历了多次调整,从最初的分类税制到现行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逐步向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当前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税收负担不均、税收征管难度大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
本文将从实现税收公平的视角出发,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改革及其完善对策。
通过对现行税制模式的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针对性的改革建议。
旨在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可持续的个人所得税税制,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税收保障。
1. 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重要性在探讨我国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改革及其完善对策时,首先需明确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的重要性。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工具,其税制模式的设置直接关系到税收公平原则的实现。
一个合理、公平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调节个人收入差距,减少社会贫富差距,还能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税收公平原则要求税收负担的分配应当公平合理,既要考虑纳税人的经济负担能力,又要考虑社会公共需要和税收调节经济的职能。
在个人所得税领域,实现税收公平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能够充分体现税收公平原则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
这包括税基的确定、税率的设置、税收减免政策的制定等多个方面。
合理的个人所得税税制模式应当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纳税人的纳税能力,确保高收入者多缴税、低收入者少缴税或不缴税。
同时,税制模式还应当具有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有效调节收入分配关系。
个税改革的影响与意义
个税改革的影响与意义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近年来,我国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旨在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公平。
个税改革的影响与意义不仅仅体现在个人经济利益上,更关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稳定。
一、个税改革的影响1. 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压力个税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压力。
通过提高起征点和调整税率结构,广大中低收入者的纳税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增加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为其提供了更多的消费和投资选择。
2. 促进消费和投资的增长个税改革有力地促进了消费和投资的增长。
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意味着他们可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消费和投资,提高了他们的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
这将有力地促进市场需求的增长,拉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社会财富。
3. 促进社会公平4. 激发民间活力个税改革可以激发民间活力。
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压力,为他们创造更多的经济活动空间,有利于解放生产力,激发创新创业的热情。
这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1. 促进经济发展个税改革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税收制度的公平性是社会稳定和和谐的基础之一。
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可以实现更加公平的税收分配,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为社会公平正义做出积极贡献。
3. 推动消费和投资升级4. 增加中小企业竞争力个税改革有助于增加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中小企业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也是就业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通过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压力,可以提高他们的消费和投资能力,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市场需求和资金支持。
5. 提高国民素质个税改革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
税收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可以增加国家的税收收入,有利于提高国家的财政收入水平,为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
当前,我国个税改革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习题:诚信经营 依法纳税(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诚信经营依法纳税必备知识基础练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霸王条款”“加大消费者欺诈赔偿”等方面的规范与修正,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空白打上了补丁,使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更加完善。
这表明()A.消费者的行为都受法律保护B.法律比道德调整的范围更广更有效C.法律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D.法律靠舆论的力量保证社会成员遵守,表明法律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是我们的“保护伞”和“守护人”,C项正确;A项说法过于绝对,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保护消费者的非法权益;B项错误,道德比法律调整的范围更广;D项错误,道德靠舆论的力量保证社会成员遵守。
故选C 项。
2.漫画《店大欺客》体现了在经营者与消费者的关系中()①消费者处于有利地位②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③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法律地位不平等④消费者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A.①③B.①④C.③④D.②④,欺负势单力薄的消费者的现象。
可见,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而消费者则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②④正确,①错误;③与事实不符,经营者与消费者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都平等地享有权利,都必须履行应尽的义务。
故选D项。
3.李某在饮用从甲超市购买的啤酒时,啤酒瓶发生爆炸,朋友王某、孙某一起被炸伤。
王某作为消费者的哪种合法权利被侵害了()A.知情权B.自主选择权C.安全权D.求偿权,李某在消费商品时被炸伤,自己的安全权受到了侵害,故应选C项。
4.“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经商信为本,买卖礼在先。
”这句谚语给我们的启示是()A.企业经营者应该注意提高自己的销售策略和技巧B.企业只有诚信经营才能塑造良好的信誉从而赢得客户C.企业经营者应该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最重要原则D.企业经营者要具有法律意识才能依法进行经营诚招天下客,誉从信中来”,这说明诚信是企业无形的资产,经营者应遵守诚实守信原则,诚信是经商的道德基础,B项符合题意;A、D两项与题干无关;企业经营者应该以诚信为最重要原则,C项说法错误。
个人所得税如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个人所得税如何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个人所得税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政策工具,它对社会的和谐稳定产生着多方面且深远的影响。
首先,个人所得税对于调节收入分配起着关键作用。
在一个社会中,人们的收入水平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高收入群体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经济资源和机会,而低收入群体则可能面临生活的压力和困境。
个人所得税通过对高收入者征收较高比例的税款,对低收入者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减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小这种收入差距。
当收入差距得到合理控制,社会中的贫富矛盾就会减少,社会的公平感和和谐度会相应提高。
比如,一个企业高管年薪数百万,而普通工人月薪只有几千元。
如果没有个人所得税的调节,这种巨大的收入差距可能会引发社会不满和冲突。
但通过对高管征收较高的税款,并将这些税款用于改善公共服务、社会福利等,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从而促进社会的公平与和谐。
其次,个人所得税有助于保障公共服务的供给和质量。
政府通过征收个人所得税获得财政收入,这些资金被用于教育、医疗、交通、环保等公共领域。
优质的公共服务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
当人们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便捷的医疗和安全的交通环境时,他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对社会的满意度也会增加。
以教育为例,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可以用于建设学校、培养教师、提供教育资源,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也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培养了人才。
同样,在医疗领域,税款可以支持医院的建设和设备更新,保障民众的健康,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促进社会的稳定。
再者,个人所得税对于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当经济过热时,通过适当提高个人所得税税率,可以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抑制消费和投资,避免经济出现泡沫。
而在经济衰退时,降低个人所得税税率,则能够增加个人的消费能力和投资意愿,刺激经济复苏。
这种宏观调控作用有助于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为社会和谐稳定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收入再分配效应一、本文概述1、个人所得税改革背景介绍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对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个人所得税制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要求。
在此背景下,中国政府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多次改革,旨在更好地发挥其在收入分配中的调节作用,促进社会公平和经济发展。
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个人所得税的税基逐渐扩大,税收收入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然而,个人所得税制度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税率结构不合理、税收征管难度大等,导致税收公平性和效率性受到一定影响。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收入分配差距逐渐扩大,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
个人所得税作为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需要通过改革来更好地发挥其作用,促进社会公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个人所得税制度也需要与国际接轨,提高税收竞争力和透明度。
这要求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在保持独立性的积极借鉴国际经验,推动税收制度的国际化和现代化。
因此,个人所得税改革的背景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社会和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改革个人所得税制度,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和推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收入再分配效应的概念及其重要性收入再分配效应,通常指的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政策措施,对社会财富进行再次分配,以达到缩小社会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发展的目标。
在税收领域,个人所得税作为一种直接税,对收入再分配具有显著的影响。
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收入再分配效应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所得税是直接作用于个人收入的税种,通过调整税率、起征点、专项扣除等要素,能够直接影响个人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影响社会财富的分配格局。
个人所得税具有累进性,即高收入者缴纳更高比例的税收,这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减轻贫富差距。
对个税9个税目的思政总结(一)
对个税9个税目的思政总结(一)前言近年来,随着国家税收政策的不断调整与完善,个人所得税作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收入渠道,越来越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和重视。
个人所得税的征收和管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系,对于推动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个人所得税9个税目的思政总结进行归纳和概述,以期更好地助力税收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正文知行合一,对税的理解与认同个人所得税法明确规定了9个税目,涵盖了个人各类收入来源,体现了对不同经济行为纳税义务的精确分类和个体化管理。
这种分类管理不仅在满足国家税收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纳税人对于税收政策的合规性理解和积极性认同。
通过知行合一,使得纳税人更加坚定地支持国家税收管理,形成了共同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
优化调整,体现社会公平正义个税9个税目的设立和调整,不仅体现了税务机关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追求,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差别对待不同收入来源的征税方式,将更多资源分配给社会的弱势群体,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
同时,也有效地激发了纳税人的创造性活力和社会参与度,促进了经济发展和国家竞争力的提升。
创新引领,优化税收管理个人所得税9个税目的设立和调整,并不仅仅是对税收政策的优化调整,更是对税收管理的创新引领。
通过结合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税收征管的高效化、精确化和智能化。
这种创新引领的税收管理方式,不仅提高了税收征管的效率和准确性,也为金融行业和税务机关提供了更多的数据支持和分析依据,促进了税务工作的协调发展。
结尾个人所得税9个税目的思政总结,体现了国家税收政策的更新与完善,也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税收管理中的指导作用。
通过对个税9个税目的深入理解和宣传,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税收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提高纳税人的税收合规性,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梦想贡献自己的力量!。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调整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调整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调整是指根据国家税收政策的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对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进行调整的一项举措。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是指从个人工资、薪金等所得中提前扣除的税款比例。
预扣率的调整对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和缴纳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广大纳税人的经济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调整频繁,旨在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调整的背景、目的和影响。
一、背景个人所得税是一种以个人所得为纳税对象的税种,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个人所得税预扣率是在个税缴纳过程中,根据税法规定,根据纳税人的工资、薪金等所得金额进行扣缴的比例。
预扣率的调整旨在确保个人所得税收入能够与国家财政需求相适应,同时考虑到纳税人的经济负担承受能力,保障公平性和合理性。
二、目的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调整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适应经济发展需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调整,个人所得税预扣率的调整可更好地适应新的经济形势,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维护税收公平: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预扣率,可以更好地实现税收公平,减少贫富差距,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3. 提高个人税收便利性: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预扣率,可以降低纳税人的税负,提高纳税人的税收便利性,鼓励个人增加收入和消费。
三、影响个人所得税预扣率调整对个人和社会产生以下影响:1. 纳税人税负变化:个人所得税预扣率的调整直接影响到纳税人的税负,如果预扣率降低,纳税人的净收入会增加,经济负担也会相应减轻;若预扣率增加,纳税人的税负将会增加,经济负担相应增加。
2. 政府财政收入变化: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预扣率调整直接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规模,如果预扣率下调,可能会减少财政收入;若预扣率上调,则可能带来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国家的财政运营。
3. 经济社会稳定:通过适当调整个人所得税预扣率,可以实现税负的合理分配,减少税收政策变动对经济社会稳定的负面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整个人所得税彰显社会公平和正义
一、背景材料
1、2018 年 8 月 23 日 , 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
此次修改将涉及两个内容:一是将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额的每月减除标准即个税起征点从月收入 800 元提高到 1500 元 , 并且规定各地应统一执行该标准,不允许擅自浮动;二是要求高收入者自行申报纳税。
2、2018年9月27日,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来自于群众中的20名公众听证陈述人,与个税法修正案草案起草部门、财税部门的8名代表一起,就听证事项阐述了各自的观点、理由和论据。
有18名出听证会的旁听人提交了书面意见。
此次听证会是立法法规听证制度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过程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3、2018 年 10 月 27 日 ,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就9月27日举行的立法听证会中28名陈述人和18名出席听证会的旁听人的意见,再次审议通过了将个税起征点由1500元上调到1600元的决定。
此决定于2018年1月1日起实施。
进一步反映我国的立法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二、教材基础知识复习
1、税收的基本特征有:、和。
2、在我国,税收的主要作用有:。
3、纳税人是指。
在我国纳税人的地位是由规定的。
4、个人所得税就是对征收的税。
它的征税对象是。
生活中常见的个人所得税有。
在我国不需要交纳个税的收入有等。
个人所得税的特点是,它采用的税率被称为税率。
征收个税的主要作用是。
三、知识拓展
1、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是;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
上调个税起征点的重要意义在于。
2、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 , 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体现了国家运用
手段对经济发展进行的宏观调控。
3、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程序上调了个税的起征点,并且规定“各地应统一执行该标准,不允许擅自浮动”体现了税收的特征。
4、“国家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体现了我国税收的作用。
“国家也通过具体的征收征管,加强对高收入者的税收征管,堵塞税收征管的漏洞,实现对经济的监督”体现了我国税收的作用。
5、提高个税起征点能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是。
6、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制度。
全国人大常委会是我国的常设机关。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了权。
7、从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上来讲,“对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的听证和审议”体现了原则;“提高个税起征点能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体现了原则;“立法机关按照立法程序修改个人所得税法”体现了原则。
8、2018年9月27日,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在北京举行。
此次听证会是立法法规听证制度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过程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召开“立法听证会”的重要意义在于。
9、相关哲学道理:
(1)“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也应是适时调整”——
(2)“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政策经过适时调整,能减轻工薪阶层的个人所得税负担,适当调节部分高收入人群的收入,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稳定”——
(3)“提高个税起征点,有利于合理分配社会财富,调节分配差距,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举行立法听证会并结合立法听证会中陈述人和旁听人的意见,通过了将个税起征点由1500元上调到1600元的决定,反映了我国的立法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依据,反映人民意志,树立以人为本的立法理念”——
四、专项训练
1、就个税起征点调整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和有关方面的意见。
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A、向他人学习是形成认识的重要来源
B、接受间接经验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C、实践和学习相互作用、密不可分
D、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2、从个税修正案第一次审议时规定的起征点1500元,到举行立法听证会,再到草案第二次审议时调整为1600元,民众的建议被立法机关采纳并写入宪法。
立法广泛听取民意体现了: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②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真实性、广泛性③党和政府相信和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利益而奋斗④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认识的源泉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在这次立法听证会上,东、中、西部的代表,各行业的代表,对《草案》定的1500元的扣除标准,有多种看法。
有的认为,800元的扣除标准不用改;有的认为,应提高到2000元;有的甚至认为,应提高到3000元;有的认为,全国的扣除标准不应该“一刀切”,等等。
据此回答3-4题:
3、很多代表对《草案》定的1500元的扣除标准,有多种看法,意见不一。
这说明了:
①人们对事物的正确看法不可能是一样的②人们的利益立足点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③正确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④人们的世界观、思维方法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反映是有差别的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根据上题,要想获得正确认识,必须:
①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的意识未必都是正确的②立足于全国发展的大局去认识事物③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④坚持科学的世界观、思维方法的指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图表一:我国城镇居民的工资收入和消费支出状况
图表二:我国基尼系数变化状况
注: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按照国际惯例,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居
民之间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在0.3-0.4为“差距偏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材料一:2018年9月27日,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立法听证会,就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所得费用扣除标准问题进一步广泛听取包括广大工薪收入者在内的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历史上举行的第一次立法听证会。
材料二:2018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1600元。
修改后的个人所得税法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
做这样的修改,一是合理估计城镇居民实际生活支出水平,兼顾了东西部地区的差别,有利于减轻中低工薪收入者的税收负担,并有适当的前瞻性。
二是使中低收入者受益。
工薪阶层纳税人占总人数的比例由改革前的60%降至26%左右,纳税人数减少一半左右。
(此次扣除标准调整后,收入越低,减负越多;收入超高,减负越少)。
三是统筹兼顾财政承受能力。
据测算,将扣除标准定为1600元/月,将使这方面的财政收入280减少多亿元左右。
阅读以上材料,运用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5、根据材料,图表一、二、三各说明了什么?综合三个因素,你得出什么样的结论?这样做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6、结合材料一、二分析,我国进行个税改革,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1600元,所蕴含的哲学道理主要有哪些?
7、2018年9月27日,在北京举行的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听证会,是自《立法法》分布以来首次举行的立法听证会。
请你从政治常识角度分析举行立法听证会体现我国国家机构哪些活动原则?
①举行立法听证会,尊重、了解、反映民意,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前提下进行必要的集中,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②密切联系群众,接受人民监督,坚持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③起征点的确定公开、透明、依法立法,坚持了依法治国的原则。
8、全国人大常委会就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举行首次立法听证会有什么重大意义?
①有利于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②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③有利于推进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④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⑤有利于增强立法的民主性和透明度,有效克服立法过程中部门利益、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⑥有利于实现依法治国的目的,体现依法治国的本质,确保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
9、请运用经济常识分析新个税法为什么要作出“高收入者需自行申报纳税”的修改?
①依法纳税是我国公民应尽的义务。
高收入者需自行申报纳税是公民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体现。
②我国高收入者普遍存在的缴纳个税不理想状况有损税法的权威。
这一修改有利于加强对高收入的税收征管,防止税收流失,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③为今后逐步实现“全员全额自行纳税申报”奠定基础,用于维护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