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总统”
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_《“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阅读练习1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人物传记,完成1~3题。
布衣学者张中行张昌华世人称张中行为“布衣学者”,是再贴切不过的。
清光绪三十四年,他生于河北香河县一农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农夫。
1936年北大毕业,一直吃笔墨饭,曾在中小学教过书;建国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当编辑,编教科书,偷闲写点文章贴补家用,数十年如一日在煮字疗饥中度过。
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评级,六级以上为高级知识分子,张中行是七级,属低级。
直到耄耋之年,才获赠一顶“特约编审”的桂冠。
称其“布衣”,是当之又当。
张中行在北大读的是中文,但涉猎的范围包括国学、哲学、禅学和文学,不仅思考老庄、孔孟,而且研究罗素、培根,著述宏富。
谓其学者,名副其实。
季羡林评论他“学富五车,腹笥丰盈”,是“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启功说他“既是哲人又是痴人”。
一后辈学人说得更酷:“不读张先生的书,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读了他的书,更不知道他的学问有多大!”张中行是一匹老黑马,没有伯乐发现他。
80岁时,适逢天时地利人和,他独自闯了出来,获得了“文学家”“哲学家”“杂家”“教育家”等多项桂冠。
其哲学著作《顺生论》引人关注,被称为“当代中国的《论语》”,启功誉其为“整个一部《春秋繁露》”。
张中行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陆续写了“负暄三种”、《顺生论》等。
铁树开花,竟然枝繁叶茂。
他的“负暄三种”自1986开始每隔4年出一本。
《顺生论》等面世,一时洛阳纸贵,张中行遂“暴得大名”。
时年张已八十,于是有“老旋风”之说。
张中行是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学人,世事沧桑却丝毫未能改变他敦厚、淳朴的本色。
在做学问、待人、处事以至生活细节上,他都是古韵犹存。
张中行虽埋身市井,却“道通天地”;虽侧身陋巷,而能“思入风云”。
他讲“顺生”,但“不偏不党,不依不傍,不卑更不亢”。
他的言行自有准则:“心里有所疑就说,是自由;听者不以为忤,是容忍。
”“对不同意见,我一是尊重,二是欢迎,三是未必接受,四是决不争论。
孙中山作文素材
买书比买吃重要
•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 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 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 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 “算了,先生大概不在。 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 • “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 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 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 • 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 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 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著说: “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 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 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 农民家庭,1894年上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 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 • 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 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 • 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 • 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 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 • 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 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 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布衣总统
关于作者——陈廷一
陈廷一先生在文学界被誉为我国传记 文学的扛gāng鼎作家。 传记文学领域有“南叶北陈”之说, 南有作家叶永烈,北有作家陈廷一。 叶永烈——“四人帮”传 陈廷一——《宋氏三姐妹》
“读传记文学不读陈廷一不可;写传 记文学史不写陈廷一不行。”
•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形容十分 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 •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地体现 主题,不能小而杂乱;大要大得具体, 丰满独特。
1、本文只描写孙中山的日 常生活小细节,是否太小气?
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 可读性较强。这些日常生活所显 示出的孙中山个性又与他的政治 理念和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 而有力地凸现了传主的基本思想 特征。
3、文中在塑造孙中山先生 形象的时候运用了哪些描写 方法呢?举例说明 语言描写
总结:阅读传记文学的方法
1、梳理主要事件,了解传主经历
2、通过分析事件,把握传主形象,概 括传主的精神
事件
描写 表现
人物
传记文学的特色 ——以小见大:
1、处处留心关注“小事”。 2、所选取的小事一定要有典型性。 3、所表达的主题一定要鲜明。 4、在文字的生动性上应刻意经 营。
1、尝试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写一篇记叙文。写在 《课外练笔》上。
写人记事(包括写活动)的文章, 都是由一个、几个或若干个场面 (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动态”画 面)缀合而成的。点,指的是对个 别人或物的细致刻画;面,指的是 全场情景的总的描绘。
传记选读建议:
1. 2. 3. 4. 名作家、博学的学者写的 名人的 外国学者(或无偏见的学者)写的 高中生应多看“评传”(见识非凡,可快 速提升思维能力)
1、 1905 年 8 月, 孙 中 山 在 日 本 东 京 创 建 同 盟 会。 2、1911 年 4 月 27 日 的 广 州 黄 花 岗 之 役, 在 全 国 引 起 了 巨 大 震 动。 3、 1911 年 10 月 10 日, 武 昌 起 义 爆 发, 1912 年 1 月 1 日, 推 举 为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4 、 1912 年 2 月 13 日 辞 去 临 时 大 总 统 职, 让 位 于 袁 世 凯。 5、1913 年 3 月, 袁 世 凯 刺 杀 宋 教 仁, 孙 中 山 主 张 武 力 讨 袁; 7 月 发 动 二 次 革 命 6、 1917 年 7 月, 因 段 祺 瑞 解 散 国 会 和 废 弃 《临 时 约 法》, 孙 中 山 联 合 西 南 军 阀 在 广 州 建 立 军 政 府, 进 行 护 法 战 争。 7、 1921 年 5 月, 在 广 州 就 任 非 常 国 会 推 举 的 非 常 大 总 统, 准 备 北 伐 8、 1924 年 10 月,孙 中 山 北 上 共 商 国 是。1925 年 3 月 12 日, 在 北 京 逝 世。
“布衣总统”孙中山
住 —— 无需华丽宫殿,体现“布衣” 特色
快速浏览相关文段,找出描写 孙中山居住环境的句子。
中山先生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 里有四把椅子,两个茶几,一张书桌,一 张床和一把沙发。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 世界大地图。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 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他的房屋外 面是客厅,兼做饭厅。
提示:环境描写
食 —— 饮食简单、不讲究显“布衣”
特色 自由诵读相关文段,概括表现孙中
山饮食特点的三个典型事例。
1、拒绝使用锡制餐具 2、招待唐绍仪
提示:语言描写
孙中山说:“太讲究了,以后Fra bibliotek要再拿来。”提示:动作描写
孙中山为待客,特意吩咐人到“趣乐居”买来 一只卤水肥鸡。
3、与伍廷芳用餐
提示:神态描写
……拘于礼仪,伍廷芳又不好退席,只好勉强 下咽(yàn)。孙中山自己却吃得津津有味。
《翠亨村出了个伟人》 (歌曲) 内伶仃洋,珠江口 岸,有一个村庄叫翠亨。 翠亨村出了个伟人,他 就是我们敬爱的孙中山。 孙中山,致力革命, 推翻了满清,首创民国, 全心全意改造中国。他 是革命的先行者。 ……
“布衣总统”孙中山
(节选)
陈廷一
1、出身“布衣”。
由此可见,孙中山虽为“布衣”,却早怀大 志。
《约翰.纳什:最不幸而又最万幸的诺贝尔奖得主》
完成:请简要概括约翰一生中的三个阶段, 并结合原文分析约翰的性格特征。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 简朴。
2、为总统不改“布衣”本色。
阅读提示:关注文章中议论性的语句
—— 衣装朴素,尽显“布衣”特 色 齐读相关文段,了解“中山装”是由 学生装改作而成。
衣
……他便把当时流行 的学生装安上翻领, 改成四个口袋的一种 新式服装来穿。
“布衣总统”孙中山
“布衣总统”孙中山孙中山,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先驱,被个别人士戏称为“布衣总统”。
这个称号源于他在民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困境和人民的期待,以及他朴素的生活作风。
孙中山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生活贫困,非常了解人民的苦难和困境。
在早年的革命活动中,他常常身穿一身朴素的布衣,其着装简单朴实,与他为人民谋福祉的理念相呼应。
虽然他最终成为了民国的临时大总统,但他一直以个人的言行举止展现出与权势无关的质朴作风。
“布衣总统”这个称号还有另一个含义,即强调孙中山在当时缺乏政治经验和形式道义上的富裕。
正是因为他的平凡出身和谦逊的态度,许多普通百姓对他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他身上的布衣象征着人民群众的希望,期盼他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和发展。
然而,在实际执政过程中,孙中山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难。
他领导的中国国民党需要建设一个全新的国家,解决深陷困境的中国社会和经济问题。
尽管有着伟大的理想和抱负,但他的治理之路并不容易。
不仅要面对外国势力的压迫和帝国主义的侵略,还要处理各方势力之间的博弈和内部的分歧。
然而,孙中山始终保持着他的原则和信念,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福祉不懈地努力奋斗。
孙中山是一位值得敬佩和纪念的政治家和领袖。
尽管他在位时并没有过分追求权力和享受物质的富裕,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以身作则,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他的“布衣总统”称号,实际上是人们对他真诚和朴素品质的赞誉。
他虽然离开人世多年,但他的精神和思想始终激励着我们,让我们继续前行,为实现他追求的民族复兴和国家富强而努力。
孙中山,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和革命先驱,被个别人士戏称为“布衣总统”。
这个称号源于他在民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困境和人民的期待,以及他朴素的生活作风。
孙中山出生于1866年,出身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从小生活在农村环境中,他亲眼目睹了普通农民的辛劳与困苦。
这种贫困的生活环境,深深地烙印在了孙中山的心中,也为他日后成为全心全意地为民族和人民利益奋斗的伟大领袖埋下了伏笔。
布衣总统孙中山
✓脉路清晰,每个部分,每个层次都有一句 总括性语言总领下文。
✓选材典型,如写张之洞的前倨后恭,写唐 绍仪与伍廷芳与他的对比,写守城官员寻 找他等。
试写联句颂扬孙中山先生。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关,平仄相反。 平声(第一、第一声)仄声(第三、第四声) 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尊重民众,同时也受到了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 群众用这个口号不妥当。从“万岁”一词看出群 众的封建思想倾向,将孙中山与中国古代帝王将 相相类比,将他当作另一个帝王了。
➢ 总统你好! ➢ 孙中山你好!
第24段,文中两个“才”字用 得巧妙,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 第一个“才”字表现了人民群众非常热爱 孙中山先生,争相目睹他的风采。
研读文本
首段在文中有怎样的作用? (1)内容上:介绍孙中山的“布衣总统”称
呼。 (2)结构上: ①设置悬念,能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读者的
思考,为什么他被人们称为“布衣总统”? ②有总领全文的作用,全文就是围绕总统的
“布衣”特色展开的。
张之洞当时态度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作者写张之洞的用意何在?
① 张之洞还是善识人才。 ② 以张之洞的前后态度转变来反映孙中
为什么要写“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
从侧面表现人们对孙中山的拥护,“民 主”、“平等”“权利”等观念越来越深 入人心。
(因为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 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 “剪辫”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 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 征。)
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
• 满腹才情布衣志
甘于淡泊总统情
• 胸怀大志一举推翻帝制 心装民众毕生甘当公仆
【高中语文】“布衣总统”孙中山ppt18
背景提示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 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 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1866年11月12 日诞生在广东香山县。1892年在香港学 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1894年组建 兴中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选为临 时政府总统。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 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民国政 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中国国民 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1925年3月12 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
生活照样 简朴
第8段 看起居—— 有条理、有规律 第9-14段 看饮食—— 俭朴 第15-25 看出巡—— 不事张扬
身 着 被 称 “为 中 山 的 装 孙 中” 山
早年 便怀有大 志,在取 得一定成 就后甘于 淡泊,关 心群众, 并由此辐 射出个人 魅力。
1、文章中写到群 众见到孙中山时 高呼:“大总统 万岁!”这个口 号妥当吗?为什 么? 2、文中赞扬了孙中 山先生甘于淡泊的 品质,这种品质在 当代青年身上还需 要吗?为什么?
文体知识
传记:一种用来记载
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 裁。一般由别人记写, 也有自述生平,称自传。 传记具有记实性、文学 性、史料性。有“史实 性传记”、“文学传 记”。
立传 人物
自传 他传
篇幅
大传 小传
以记叙详实的史实 历史性传记 为主。
创作方法
多用形象化方法, 文学性传记 描写各种人物的 生活经历、精神 面貌及其历史背 景。
角度1、孙中山受到了民众的爱戴与拥护。
角度2、孙中山尊重民众,同时也受到民
众的欢迎和支持
角度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时中国百姓 的个人崇拜、将孙中山与中国古代 帝王将相类比的封建时代的思想倾 向。 角度5、6、7……
“布衣总统“孙中山
曾晓明
孙中山(1866--1925)是伟
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 命先驱者, 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富强而奋斗 了终生。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 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即今中山市) 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 取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 字德明,1886 年改号逸仙,1897年 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辛亥革命 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自从 辛亥革命成功后,中国人 民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统治, 屏弃了奴才心理,树立了人与人 之间的平等心理。自强不息,开 拓进取。热烈拥护孙中山。而他 也树立了布衣总统的平民形象。
人物 足迹 怀念 传承 开拓
速读全文,看看作为临时大总统 的孙中山,在他身上具有哪些“布衣” 色彩?
住:简单 衣:朴素
房间 摆设
外面
改学生装、整洁 正:孙中山 反:唐绍仪、伍廷芳
(简朴) 食:简约
行:简易
“布衣”
正反 对比
悄悄出巡
不事张扬
扩展· 迁移:
1、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简朴” 的事例? 2、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看待 “简朴”的?你认为在现今社会怎样才 算是做到了简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衣总统”孙中山
“ 布 衣 总 统 ” 孙 中 山
孙中山
(1866-1925)名
文,字德明,号 日新,改号逸仙。 中国民主主义革 命先行者,中国 同盟会主要创始 人。1911年武昌 起义后,被选为 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总统。1925年 3月12日在北京 逝世,终年59岁。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
他不是惧怕未来,而是相信 未来,奋不顾身地为未来而斗 争。 ----列宁 孙先生是一个谦虚的人。 我听过他多次演讲,感到他有 一种宏伟的气魄。从他注意研 究中国历史情况和当前社会情 况方面,又从他注意研究包括 苏联在内的外国情况方面,知 道他是很虚心的。 ----毛泽东
【课外阅读】《布衣总统孙中山》原文阅读
【课外阅读】《“布衣总统”孙中山》原文阅读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
这是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的座右铭。
总统府是一个简单普通的房间;总统服是经过他自己改造的“中山装”;餐桌上摆的没有山珍海味,没有美味佳肴……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布衣总统”。
孙中山坐都南京后,人们还以“布衣总统”相称,说起这称谓的来历,还有一段精彩的故事。
此名是耿伯钊传出,也是人民公认的。
耿伯钊1881-1957),名觐文,湖北安陆人,中国同盟会会员。
1912年任临时大总统府的秘书,以后长期追随孙中山,对中山先生的生活和习惯了如指掌。
当记者采访他时,他以“布衣总统”称谓孙中山,讲了如下故事。
记者觉得很新鲜,名如其人,便在报上发表,一传十,十传百,便这样称谓起来,表示了人们对领袖的尊重和崇拜。
这个故事起自孙中山一张独具风格的名片。
话说清末名臣张之洞在任湖广总督期间,积极推行新政,孙中山对他极为推崇。
一次,孙中山出洋回国,途经武昌,特到总督衙门求见。
孙中山掏出自己那张只印有姓名、籍贯的名片来,在背面写上:“学者孙文求见之洞兄”字样,交门官递上去。
张之洞一见好生不悦,心想一介儒生,竟然与一品大员称兄道弟,真是不知天高地厚,不仅拒而不见,还在名片背面写了几句话退回。
孙中山一看,背面写着:“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明白,这是张之洞嫌他不恭在拿架子,不肯买账。
血气方刚的孙中山来了个照“礼”回敬,在名片背面写上:“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做王侯”,再请门官送进去。
张之洞一见,大为吃惊,立即吩咐迎见孙中山,并以大礼相待。
由此可见,孙中山要做“布衣总统”早有初衷。
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后,生活还是像过去一样简朴。
临时总统府设在前清的南京总督衙门内。
中山先生住着一间不大的房间,房里有四把椅子,两个茶几,一张书桌,一张床和一把沙发。
墙上挂着中国大地图和世界大地图。
书桌上除了文具和要处理的公文以外,还摆着一些书籍。
他的房屋外面是客厅,兼做饭厅。
布衣总统孙中山
布衣总统孙中山孙中山(1866年-1925年),字逸仙,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伟大的民主革命家、政治家和人民领袖。
他是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是近代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
孙中山具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较高的声望,被尊称为“国父”。
早年经历和思想觉醒孙中山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
在家境贫寒的环境中,他在早年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后来,孙中山进入广州和悉尼的传教学校学习,接触到了西方的文化和思想。
这些经历对他的成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他产生了反对封建主义和追求民主的思想觉醒。
领导辛亥革命清朝晚期,中国积聚了大量社会矛盾和民族压迫,人民生活艰难。
孙中山在这个背景下积极投身革命,在推翻满清政权,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此后,他领导并组织了辛亥革命,于1912年成功推翻了清朝,并成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为中国打开了现代化的大门。
追求民主与现代化孙中山一直追求着中国的民主和现代化进程。
他提出了“三民主义”的思想理论,包括民族独立、民主政治和民生幸福,并将其作为中华民国的国策。
孙中山积极倡导平等、自由、民主、科学的精神,努力推动现代教育、工业化和农村改革。
在孙中山的领导下,中华民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改革。
他提出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大力推行土地改革和工商业改革,加强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他还倡导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为妇女争取了平等的权利地位。
长期的斗争与遗产孙中山在推动中国的民主和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长期的斗争和挫折。
他面对着内忧外患、权力斗争和无数的政治阻力,但始终坚守自己的理念和信仰。
尽管后来国民党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地位逐渐减弱,但孙中山的思想和贡献仍然被后人铭记,并且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孙中山逝世后,世人对他的评价和怀念更加深厚。
他被广大人民奉为英雄,被尊称为“国父”。
“布衣总统”孙中山
4.“布衣总统”孙中山“布衣总统”孙中山◎课前自主【走进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孙中山大传》(上下卷)、《许世友传奇》三部曲、《贺氏三姐妹》、《宋氏三姐妹》、《宋氏三兄弟》、《孔祥熙大传》、《宋庆龄全传》、《宋美龄全传》、《宋霭龄全传》、《宋氏家族全书》(上下卷)、《民国岳父》、《青年孙中山》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基本解读】孙中山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卓著的政治家和革命家,他以民众为核心的“三民主义”思想以及他领导的推翻中国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的政治历史和中国民众的生活,产生了极其巨大深远的影响。
本篇节选的《“布衣总统”孙中山》,出自陈廷一的长篇传记文学作品《世纪伟人——孙中山》。
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通过描写传主孙中山的日常生活细节,使得传主的个性丰满而鲜活,同时,这些日常生活所显示出的孙中山个性又与他的政治理念人生理想方向相一致,从而有力地凸现了传主的基本思想特征。
要书写一个具有丰富思想内涵和复杂行为历程的人物对象,既可以展示传主自身的重要的政治观念或重大的社会活动,也可以像这篇文章一样,通过传主的日常生活细节,折射出传主的思想观点,保持传主基本思想的整体性,又多方面多角度地展现出传主的情感个性特征,使传主的生命历程更富有光彩。
同时这样的传记写法还具有较强的可读性。
【识记积累】1、积累字音:籍(jí)贯卤(lǔ)味佳肴(yáo)奢侈(shēchǐ)下咽(yàn)裹(guǒ)脚水泄(xiè)不通2、积累词语:推崇:十分推重崇敬。
一介:一个。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见识浅薄,狂妄自大。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xiè)不通: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非常严密,好象连水都流不出去。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课文初探】3.读3、4段,理解:拜见两广总督,名片上只印有姓名、籍贯,说明孙中山早年就具有怎样的思想?4.“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体现了怎样的思想?5.“为避免惊扰群众,他总是悄悄出巡,不声不响”这句中,“总是”能否去掉?为什么?◎堂上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布衣总统孙中山
思考1:“布衣总统”的称谓由何而来?
与张之洞交往
张之洞上联: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 儒生妄敢称兄弟。
孙中山下联: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布衣亦可傲王侯。
思考2:从孙中山与张之洞的交往中, 你认为孙中山表现出了怎样的品性?
思考3:张之洞为什么转变态度接见孙 中山呢?
1、孙中山年少多才,有很深的文学造诣。 2、孙中山不同凡响,胸怀大志。 3、张之洞爱才、重才。
不事张扬 关心群众
思考5:在孙中山身上,“布衣” 与“总统”冲突吗?它们之间有 怎样的辩证关系?
•孙中山出身于平民阶层,源于“布 衣”。 •孙中山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 “布衣”的品德。
互相依存 “布衣总统” 的来源: 虽为布衣,却胸怀大志。 孙中山外出: 总统热爱布衣(百姓) 总统深受布衣爱戴。
古 时 皇 帝 出 巡 图
悄悄出巡 着普通制服 制止巡官 绕道回府
不事张扬
关心群众
房间: 不大
住:
摆设: 四把、两张、一张 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着朴素 改学生装(“中山服”)
简朴 朴素 整洁
生 衣: 活 作 风 食:
行: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正:孙中山 正反 对比
俭约
反:唐绍仪、伍廷芳
着普通制服 制止巡官绕 道回府
孙中山( 1866 ~ 1925 ),近代民主革 命的先行者。名文,字 德明,号日新,后改逸 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 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 东香山人。
1、1905年8月,在日本东 京创立同盟会。 2、1911年,孙中山领导辛 亥革命,推翻清朝的专制统 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 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 。
这个口号表现出群众当时的激动、崇拜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传记的有关常识。
2. 掌握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会赏析传记文学。
3.解读孙中山先生的精神,学习他关心国事。
甘于淡泊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⒈深入解读课文,了解“布衣”与总统的关系,了解布衣总统的来历及其布衣特色的体现,体会孙中山甘于淡泊精神的现实意义。
⒉学习“以小见大”的传记写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介绍传记的基本知识
1、传记: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体裁。
一般由别人记写,也有自述生平,称自传。
现代传记分为“史实性传记”、和“文学传记”,前者记叙史实;后者用形象化手法描写各种著名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历史事实为依据,不排斥合理的艺术加工。
本单元的传记文章都属于文学性传记。
2、介绍作者(PPT展示相关图片)
四、简介孙中山(PPT展示相关图片)
孙中山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
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
1866年11月12日诞生在广东香山县。
五、字音和词语过关
籍(jí)贯佳肴(yáo)奢侈(shēchǐ)
秩(zhì)序侍(shì)从
推崇(chóng):崇敬。
不知天高地厚:形容狂妄自大的样子。
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
水泄不通:水都流不出去。
形容十分拥挤或包围得十分严密。
甘于淡泊——心甘情愿地不追求名利。
六、语篇感知
1.解题
何谓“布衣”?换成其他的词语可不可以?例如:伟大的总统孙中山
“布衣”即是平民,以前平民百姓只能穿麻布制成的衣服,而达官贵人则穿
绫罗绸缎,因此“布衣”确指没有官衔的普通百姓。
2.阅读课文,把文章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4段)介绍“布衣总统”称呼的由来。
第二部分:(5—25段)从衣食住行显示孙中山“布衣总统”的本色
七、精读文本
(一)称谓的由来
1、文章第一段独立成段,有什么作用?
2、“持三字帖见一品官”这件事,体现了孙中山什么品质、思想?
3、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孙中山所对下联又体现了什么?
4、这几段文字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
(二)住
1、孙中山的房子有什么特点?体现了孙中山什么特点?
2、“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公仆!”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如何理解这句话?
3、文章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孙中山房间有几张桌子几张椅子?这是什么手法?
(三)衣
1、孙中山衣服是什么样式?体现了孙中山什么作风?
2、文章第八段既不是写“住”也不是写“衣”,有什么作用?
(四)食
第9-14段写的是关于孙中山饮食方面的,文中是如何来描写的?用了什么描写方式?这种描写方式有什么作用?
(五)行
1、孙中山出行是怎么做的?体现孙中山什么品质?
2、人们纷纷剪辫子、商品换“共和”标签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3、遇着孙中山出行,民众又有什么表现?说明了什么?
4、“警钟一鸣森森森,睡狮齐猛醒”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六)我们从住、衣、食方面可以看出孙中山的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生活简朴
八、最后讨论一个问题:
孙中山是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的一生南征北战,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很多,影响深远的不少,但是作者——著名的传记文学家却没有从中做文章,没有通过其大辉煌大事件来介绍孙中山,来突出其伟大和不朽,恰恰相反,作者着眼于日常生活细节(衣食住行)。
这是什么写法?
以小见大:
对形象进行强调,取舍、浓缩,以独到的想象抓住一点或一个局部加以集中描写或延伸放大,以充分地表达主题思想的艺术手法。
“小”要小得精,小而集中有力体现主题,不能小而杂乱。
“大”要大得具体丰满独特 。
思考:(用以小见大的方法来分析事例)
事例1
前不久看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某个大学校园里,一个大学生出寝室要给室友留一张字条,告诉他钥匙放在哪里。
可是“钥匙”两个字他不会写,就问了其他寝室的同学,问了好几个,谁也不会写,没办法,只好用“KEY ”来代替了。
思考
事例2:
故宫里的“星巴克”:在故宫一座古香古色的大殿一角,星巴克咖啡店——一家美国咖啡店——开门营业了六年。
你如何看待此事?
九、板书: 房间:不大
住 摆设:数目少,简单
简朴
外面:客厅兼饭厅
衣:改学生装为中山服朴素整洁 生活简朴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正:孙中山 食 俭约
反:唐绍仪
吴廷芳
行 :总是悄悄出巡不惊扰民众,不事张扬
十、拓展
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质,这种品质在当代青年人身上还需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
需要。
国家;文明建设;个人素质。
课堂小结:
我们怀着赤诚之心,解读了孙中山先生高尚的精神,了解了一个伟人能成为永恒之所在。
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够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并将之化为学习上的动力,为报效祖国而努力学习。
十一、作业
联系实际,谈谈你是怎样看待“简朴”的?你认为在现今社会怎样才算是做到了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