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丽战争期间的丽倭关系

合集下载

唐丽战争时期高句丽与倭国的外交探讨

唐丽战争时期高句丽与倭国的外交探讨

唐丽战争时期高句丽与倭国的外交探讨唐丽战争自贞观十八年(644年)起至永徽六年(668年)年结束,历时25年。

这段时间内,日本经历了四代天皇:皇极天皇、孝德天皇、齐明天皇和天智天皇。

在唐丽战争期间,高句丽与倭交往日密。

唐丽战争期间,《日本书纪》中关于高句丽的记事,依年份和事件的独立性为标准区分共有17条,根据记事内容,大致可以分为高句丽向倭主动开展的外交、倭主动向高句丽开展的外交、倭国战情收集、应对策略和形势判断三种类型。

试分别叙述、分析如下。

一、高句丽向倭主动结交及其背景从《日本书纪》的记载看,高句丽在唐丽战争期间多次开展主动外交,内容以“贡调”、“奉贺”为主:1.孝德天皇大化元年(645年)“二月甲午朔戊申,高丽、百济、任那、新罗并遣使贡献调赋”。

2.孝德天皇大化三年(647年)春正月戊子朔壬寅,“高丽、新罗并遣使贡献调赋”。

3.孝德天皇白雉五年(654年)“是岁,高丽、百济、新罗并遣使奉吊”。

4.齐明天皇元年(655年)“是岁,高丽、百济、新罗并遣使进调”。

齐明天皇二年(656年)“秋八月癸巳朔庚子,高丽遣达沙等进调。

九月……时高丽、百济、新罗并遣使进调”。

5.天智天皇五年(666年)“春正月戊辰朔戊寅,高丽遣前部能娄等进调。

是日,耽罗遣王子姑如等贡献……冬十月甲午朔己未,高丽遣臣乙相奄邹等进调”。

以上记事,其背景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条记事。

高句丽此次遣使赴倭,事实上和此前皇极天皇年间贡物和朝见有关联。

皇极天皇元年(642年)春正月“壬辰,高丽使人泊难波津。

丁未,遣诸大夫于难波郡检高丽国所贡金银等并其献物。

戊申,飨高丽、百济于难波郡……辛亥,飨高丽、百济客。

癸丑,高丽使人、百济使人并罢归”。

皇极天皇二年(643年)六月己卯朔辛卯,“筑紫大宰驰驿奏曰:高丽遣使来朝。

群卿闻而相谓之曰:高丽自己亥年不朝、而今年朝也”。

从日本方面的反应看,高句丽642年贡物的使臣并未获得皇极天皇接见,但皇极天皇随即作出了向高句丽、百济、新罗派遣使者的决定。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抗日战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抗日战争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抗日战争作者:朱颖来源:《群文天地》2013年第01期白江,亦称白江村,系高丽半岛上的熊津江(今韩国之锦江)入海处形成的一条支流。

在我国唐朝初年,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都想统一半岛,但又都无力消灭对方,于是便向东西邻国寻求援助,先后分别于大唐和倭奴建立了外交关系。

高句丽在秦汉时代是隶属于我汉朝的辽东地方政府,李唐有意将它收复,故它靠拢倭奴(注:即当时的日本);新罗因与倭奴结怨,故和唐王朝亲近;百济与倭奴的关系较为密切,加之公元653年百济、倭奴“通好”以后,就形成了以高句丽、百济、倭奴为一方,新罗、唐朝为另一方的政治局势。

655年,新罗王金春秋称高句丽与百济、靺鞨(注:居住在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联兵侵入,乞求唐朝出兵援助。

唐高宗在遣使调解无效的情况下,先后派程名振、苏定方、薛仁贵等将领率兵出击高句丽,企图牵制其兵力以减轻对新罗的压力。

然而,唐朝此举未能奏效,支援高句丽的百济继续向新罗发起进攻。

660年,新罗王再次向唐告急,乞求唐朝出兵救援。

唐高宗遂以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神丘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陆大军10万余,从成山(今山东荣城)渡海击百济。

百济军屯守熊津口(今锦江之入海口)进行抵抗,但在唐军南北夹击之下,很快溃败。

接着,唐军与新罗联兵向百济都城泗沘进军,不到10日,便灭亡了百济。

唐在百济故地设置熊津等五个都督府,以大将刘仁愿率兵留守。

唐军灭了百济之后,原百济王扶余璋的部下福信及浮屠道琛率众据周留城,抗击唐军。

10月,福信遣使至倭奴,请迎立在倭奴为人质的百济王子扶余丰,并向倭奴乞求援师。

为了保住在朝鲜半岛上的势力,同时也为了缓和国内的政治危机,倭奴之齐明天皇很快就做出了送扶余丰回国和出兵援助百济的决定。

12月天皇及太子中大兄等从内地的飞鸟京迁至沿海的难波城,并成立了战时最高指挥部。

661年1月,将战时指挥部迁至九州西岸,在与百济隔海相望的盘濑设置了行宫。

简析古代日本对两汉王朝的朝贡

简析古代日本对两汉王朝的朝贡

东汉光武帝
人 自 称 大 夫 ,倭
(57) 国之பைடு நூலகம்南界也。 85《倭传》
光武赐以印绶。
东汉安帝
安帝永初元年, 永初元年 倭国王帅升等献 《 后 汉 书 》卷 (107) 生口百六十人, 85《倭传》
愿请见。
东汉顺帝
永和元年 顺帝永和元年,倭 《 明 集 礼 》卷 奴王来朝,皆有宴
(136) 飨、赐予之制。 30
半岛南部沿海的倭国〔11〕,对此观点,沈仁安先生 交政策。沈仁安认为在光武帝即将离开人世的时
认为其根据不足,并提出了依据,首先,无论从出 候,远方的奴国前来朝贡,增加了新的朝贡国,对
土文献和文献记载来看,都看不出此次朝贡是倭 此光武帝无比喜悦,因此赐予金印〔15〕。笔者赞同
国联合的任何迹象;其次,从考古资料看,当时北 沈仁安先生的观点,古倭国在西汉时只是到乐浪
金印于 1784 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贺志岛被发现, 朝的独立势力,形成对它们腹背夹击之势。”〔14〕沈
从而进一步证实了中元二年(57)倭奴国向中原王 仁安先生不赞同这种观点,认为东汉与奴国的结
朝朝贡的事实。这次朝贡开创了古倭国直接到中 盟是不可能的,其理由主要有三点:1. 远交或联盟
原王朝都城朝贡的历史,开辟了古倭国对中原王 的对手,一般是平等的伙伴,不应以臣属之礼对
倭国和中原王朝的朝贡关系,可能因中原的 战乱而一度中止,同时东汉建立之初,“乐浪人王 调据郡不服,”〔5〕阻止了东方各国对中原王朝的朝 贡。在这种情况下,光武帝于建武六年秋(30)“,遣 乐浪太守王遵击之,郡吏杀调降。”〔6〕从而最终恢 复了对乐浪郡的控制。东汉统一全国后,东方各国 又纷纷通过乐浪郡向中原王朝朝贡,正如 《后汉 书》卷 85 记载“建武中,东夷诸国皆来献见。”倭国 属于东夷系列,也应在朝贡之列,恢复一度中止的 朝贡关系。

简论丽济同盟消亡的原因及其影响

简论丽济同盟消亡的原因及其影响
关系 史 。 ・
二、 丽 济 同盟消 亡 的原 因
对高句丽的影响。第一 , 丽济同盟的出现激化了唐
43 年, 唐派使臣相里玄奖劝高句丽不要攻打 唐朝第一次攻打高句丽并未获得全胜 , 其通过分 丽矛盾。6
遭到高句丽的拒绝并扣押 了唐朝使 臣。由此可 析得 出灭亡高句丽的主要障碍是百济 , 百济从属于高 新罗, 两 国关 系破裂 。第 二 , 丽济 同盟 的出现 推动 了唐 丽 句丽 , 与唐朝对峙 , 甚 至 在 唐 朝 内部 出 现 了 “ 欲灭 高 知 ,
的东 亚秩 序 。 就 再也 无力 插 手朝 鲜半 岛 的相关 事务 , 还 会威胁 唐 朝
唐朝建立初期 , 国内外形势 复杂 , 这决定了唐朝 的边疆 地 区 。
收稿 日期 :2 0 1 7 — 1 2 — 0 6
作 者简 介 : 姚茼 ( 1 9 9 3 一) , 女, 吉 林长 春人 , 延边 大学 人文 社 会科 学学 院专 门史 专业 2 0 1 7级硕 士研 究生 。研 究方 向 : 古代 中朝 韩 日
济同盟 的瓦解 , 高句丽失去了牵制新罗的重要盟友 ,
处 于腹 背受 敌之 境 。 高 句 丽 和 百 济 的联 合 严 重 威胁 到唐 朝 的统 治 地位 。
丽 济 同盟成 立 后 不 断攻 打新 罗 , 若 新 罗就 此 灭 亡 , 高
后, 唐朝扶植新罗的意向更加明显 , 百济也转变对唐 政策 , 维持表面上 的外交 。百济持续不断地攻打新
第3 7 卷 第 1 2期
Vo 1 . 3 7 N o . 1 2
开 封 教 育 学 院 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K a i f e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d u c a t i o n

8。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8。2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 (1)我国为什么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 发展利益?
• (1)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是 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权益,维护国家利益是 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 家的核心利益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和政 权的稳固,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利益,必 须坚决维护。 • ②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国家利益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 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完全正当和正义的。
A、国家间的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 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B、国际关系的实质是一种利益关系。维护国家 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话三
甲同学:哦,原来是这个原因。现在我清楚当今 国际社会的关系为什么那么那么复杂多变了。 乙同学:是的,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只要是符 合我们中国利益的事情我们都可以做了。
结合历史和现实谈谈中日关系的变化
1、友好交往:(汉朝至宋元时期) (1)两汉时期与日本的交往:政治交往:经济交往: (2)唐朝与日本的交往:全方位的交往:互谴使节;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学; 贸易往来; (3)宋元时期与日本的往来:南宋和日本交往频繁;元代海船直通日本。 2、对抗与友好并存:(明清时期) (1)明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倭寇,贸易往来 (2)清朝时期与日本的交往:中日交往基本断绝; 3、日本两次大规模的侵华:(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 侵略台湾; 发动甲午中日战争;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31年发动“九一 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在政治上进行殖民统治,经济上 进行殖民掠夺,思想文化上实行愚民同化政策。 4、23年的冷战对立:(1949年~1972年)日本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5、30多年友好和平交往:(1972年至今) (1)1972年田中角荣首相访华,中日邦交正常化;其中1972年~1992年是重 新调整和重新定位时期,1998年以来则是旨在构筑“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的 新时期。这一阶段中,因日本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不能正确对待,20世纪90年 代的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2)从2006年开始,中日领导人互访。(破冰—融冰—迎春—暖春)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 中日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 中日关系

高考历史复习专题十九中日关系【知识整合】一、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一)两汉时期:1、西汉:汉武帝时,日本有30多个小国与汉朝来往2、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谴使来汉,光武帝赐赠“汉倭奴国王”金印,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在汉代传入日本(二)隋唐时期1、全方位交往:派谴使节和留学生、仿照唐制、学习建筑、教授儒教、贸易往来2、著名人物:日—吉备真备;中—鉴真(三)明清时期明: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民族英雄戚继光和俞大猷领导抗倭斗争清:闭关锁国,中日交往基本断绝二、中国近代历史时期的中日关系1、清政府统治时期(1)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2)1900—1901年,加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04—1905年,日俄战争特点:日本逐渐成为侵华主凶,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1914年,入侵中国某某(2)1915年,提出“二十一条”(3)1922年,在华盛顿会议上,日本迫于中国人民的斗争以及英美等国压力,将某某归还给中国。

特点:日本与美国争夺,逐渐形成独霸中国的局面3、某某国民政府统治时期(1)1931年,九一八事变(2)1935年,华北事变(3)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4)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特点:日本从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最终失败三、现当代史上的中日关系1、新中国成立后:日本追随美国仇视中国,中日关系处于“冷战”对立时期2、20世纪70年代: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中日关系进入和平友好交往时期。

3、20世纪90年代中日关系一波三折。

21世纪初中日关系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情况下发展。

【重点突破】一、中日关系的演变1、和平友好交往时期从秦汉到隋唐,中日关系始终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流,两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中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进行友好交往。

2、日本侵华时期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国力强盛,对中国不断采取了野蛮的侵略战争,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妄图把中国变为日本的殖民地,给中国人民造成了难以抹平的创伤;中国人民不断进行抗日斗争,并在1945年取得最终胜利。

中日关系史

中日关系史

古代中日关系史古代中日两国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长期的友好经济文化交流。

汉朝西汉时,日本有三十多个小国与汉朝有来往。

东汉初,日本倭奴国王遣使来汉,光武帝赠赐给“汉倭奴国王”金印。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这时也传入日本。

20世纪初,日本发现了两汉时期的铜镜。

唐朝1、“遣唐使”阿倍仲麻吕(原名晁衡)。

长期留居中国,擅长诗文。

在唐历任光禄大夫、秘书监等职。

他与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人有着深厚的友情,常做诗相酬赠。

日本留学生回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传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空海与鉴真和尚日本来中国学习的学问僧共约九十余人,其中最著名的是空海。

他于804年(贞观二十年)来中国,在长安青龙寺向惠果学密宗,回国时带回一百八十多部佛经,在日本建立了密宗。

中国僧人也不断东渡日本,沟通中日两国的文化,其中贡献最大的是鉴真和尚。

日本现存的唐招提寺,就是鉴真及其弟子所建,它对日本建筑有重要的影响。

3、政治和教育在政治方面,645年(贞观十九年),日本参考隋唐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实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至;仿照隋唐的官制,改革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制;参照隋唐律令,制定了《大宝律令》。

在教育方面,天智天皇时期在京都设立大学,以后学制逐渐完备,各科的内容基本上和唐朝相仿。

4、语言文学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的标音记意基础上,创造了日文假名字母,吉备真备用汉字楷体偏旁造成“片假名”,空海采用汉字草体造成“平假名”。

5、日本生活习惯在生活习惯方面,唐人打马毬、角抵、围棋等体育活动,亦先后传入日本。

茶叶;唐服在节令方面,端午节饮菖蒲酒,七月十五盂兰盆会,九月九日重阳节,都由唐朝传入日本6、文学艺术文学方面,唐朝著名作家的诗文集相继传入日本,其中形象鲜明、语言通俗的白居易诗,尤为受到喜爱。

而留学生晁衡、吉备真备、橘逸势等人对中国的诗文都有很深的造诣。

在艺术方面,唐朝的音乐、绘画、雕塑、书法、工艺美术等也纷纷传入日本。

在科学技术方面,唐朝先进的生产技术、天文历法、医学、数学、建筑、雕版印刷等陆续传入日本。

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

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自古以来,中国与日本就是一衣带水的邻国。

从时间上看,古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包括从上古一直到19世纪的漫长岁月。

从地理上看,古代中日文化交流从辽东半岛一直到海南岛。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同回顾一下古代中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历程。

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起,可以划为以下四个时期:1.中国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日本是弥生时代和大和时代前期。

公元1世纪时,班固所著《汉书》在《地理志》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即指日本南部九州岛上的人民。

据《后汉书》记载,公元57年(光武帝中元2年),日本和中国即开始交往,光武帝赐以印绶。

18世纪,在九州北部福冈发掘出的金印上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此印收藏在福冈市博物馆),从实物上证明一千九百年以前中国和日本已建立了密切关系。

这个时期中日交往的路线大多经过朝鲜半岛,从陆路过海峡或沿岸航行。

交流方式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

交流内容偏重于物质文化层面,如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在这个时期,中日文化交流的著名代表人物是徐福。

《史记》记述秦始皇寻求长生不老之药,山东一位方士徐福上书说:东海之中有“三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岛上有神仙和仙草。

秦始皇闻讯大喜,便派徐福率数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人”。

但以后徐福竟一去不返,找到一片“平原广泽”,自立为王。

2.中国隋、唐时期,日本是大和时代后期、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前期,即公元6世纪至9世纪,这个时期的交流路线则以直接渡海为主,交流方式有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遣大批遣唐使、留学生、留学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

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如日本学习唐朝律令制度实现“大化革新”,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

从公元7世纪初至9世纪末的两个半世纪里,日本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学完了七年级历史上册的知识点,了解了中国历史发展,我们也需要了解中国几百年的历史发展。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七年级历史下册必考知识点总结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发展生产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② 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俭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发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生产的发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进: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二、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中国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可直接使用).ppt

中国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可直接使用).ppt
❖ 其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的古代,女子是禁止抛头露面的。《礼记• 内侧》规定“女子出门,必拥闭其面。”从中国魏晋时期的“面衣”, 到隋唐时期的“幕罗”,再到唐高宗时期的“帏帽”,虽然形式在不断 的改变与革新,但是,作用全部都是为了遮掩不被看见。而在日本女子 则是基本足不出户的,因而屏风就起到了遮掩的作用,这和日本沿袭的 中国的封建礼教思想是分不开的,而且近乎到了严酷的程度。
❖ 奈良时代(公元718年),日本遣唐使团来到中国,受到唐王的
接见,获赠大量朝服。这批服饰光彩夺目,在日本大受欢迎,
当时日本朝中的文武百官均羡慕不已。次年,天皇下令,日
本举国上下全穿模仿隋唐式样的服装。 到了14世纪的室町
时代,按照日本的传统习惯和审美情趣,瑞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性,带有隋
唐服装特色的服装逐渐演变并最终定型,在其后600多年中再
精选文档
1
唐朝的服装和日本的和服
唐朝服饰
日本和服
精选文档
2
❖ 和服是日本的传统民族服装,因为日本人口中的90%以上, 都属于“大和”民族,故取其名,在日语中,它又叫做“着 物”。和服除了保暖、护体外,还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尤其 是女性和服色彩艳丽,式样美观,腰部还配有漂亮的宽幅带 子,简直就是一种艺术品。
没有较大的变动。至于腰包则是日本妇女受到基督教传教士
穿长袍系腰带的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开始腰包在前面,后
来移到了后面。在1868年,明治维新以前,日本人都穿和
服,但在明治维新之后,上层社会中的男士开始流行穿西服,
也就是俗称的“洋服”。
精选文档
3
❖ 唐代,日本遣唐使,留学生众 多,两国佛教交往甚密,日本 队唐朝中国多有继承,现在日 本的许多古城也还保留着唐代 长安的城市格局。 后来日本陷 于战国,流亡武士成为倭寇, 被戚继光剿灭;丰臣秀吉一统 后,入侵朝鲜,又被李如松击 退,众多日本“战神”惨败, 德川家康夺位后大力发展中日 关系。 可以说,至鸦片战争之 前,日本一向是很仰视中国的, 直至不列颠轰开了中国市场, 动摇了日本对中国模式的信心, 唤起了明治维新,甲午海战击 败中国,更是刺激了岛民的民 族自豪感,也膨胀了蛇吞象的 野心。

日本在一场战役向中国俯首称臣,3000宫女纷纷跳崖,此战罕为人知

日本在一场战役向中国俯首称臣,3000宫女纷纷跳崖,此战罕为人知

日本在一场战役向中国俯首称臣,3000宫女纷纷跳崖,此战罕为人知作者:月小妆白江口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

作为中日两国政权第一次正面交锋,唐军以少胜多,给日本政权一个“开门红”。

早在公元645年,日本就发动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政变——“乙巳政变”。

乙巳之变指在日本飞鸟时代,由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人暗杀苏我入鹿,并消灭苏我氏宗家的一场宫廷政变。

之后,中大兄皇子改革了日本政治体制,史称“大化改新”。

有人说,这是豪强地主和中央集权的一场斗争。

如果深入发掘,会看到更多的历史真相。

当时日本叫倭国,掌权的是苏我家族,天皇被架空。

公元618年建立的大唐的影响力波及朝鲜半岛、倭国,在倭国,掌权的苏我氏感受到了来自大唐的军事威胁。

为此,一改倭国以往向百济一边倒的外交国策,与朝鲜半岛的各国进行协调合作。

苏我的主张是开明的,同时也是适合当时形势的。

然而以中大兄皇子为首的保守派,对这种做法深恶痛绝,他们宁肯维持原状。

史载苏我是因为“韩政”而诛,即对朝鲜半岛的态度。

打倒苏我氏后,保守派推行亲百济的外交政策,与大唐发生了白村江之战,并战败。

所谓的“大化改新”是战败后,得了教训才施行。

公元645年中国处于哪个历史阶段呢?为什么会引发这样一场战争?句丽的战争。

唐朝的兴盛以及对外扩张,严重的影响到日本的平静。

直接诱发了古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政变。

中大兄皇子当着日本天皇的面,杀了苏我入鹿。

当时唐朝对日本的影响并不仅仅是这一点。

朝鲜半岛的三个国家,高句丽、百济、新罗,都想充当日本通往唐朝的中介。

日本幻想能在这三国之间保持中立,也就是所谓的等距离外交。

这是不可能的。

在发动政变以前,公元642年,是标志性的一年。

为什么呢?当时朝鲜半岛政权更迭。

公元642年,百济义慈王确立了以王为中心的军事体制。

在高句丽,泉盖苏文刺杀了国王,形成了以权势贵族为中心的战争体制。

东汉时中国与日本女王卑弥呼的交往图

东汉时中国与日本女王卑弥呼的交往图

东汉时中国与日本女王卑弥呼的交往图导读:在我国古代史籍中日本被称为倭国,据《后汉书》《三国志》记载,倭国距离东汉乐浪郡一万二千里,在韩国东南,是个岛屿之国。

在东汉时期倭国有大小诸侯国百余个,大小诸侯均称王,最大的倭王居住在雅马台国。

古代的倭国人个子矮小,喜欢黥面文身,文身以左右、大小来区别身份的高低贵贱。

女人披发,衣着简单,用一块布对折然后中间挖一孔,头从孔中穿过,即成衣服。

女人化妆用丹硃粉。

他们同中国一样注重男女有别,但吃饭用手抓,男女均光着脚,以蹲或跪作为恭敬的礼仪。

倭国人好酒,但大多长寿。

当时的倭国最常见的两种人是百岁以上老人和女人。

婚姻的形式是一夫多妻,地位高的男人有四到五个妻妾,一般的也有两到三个。

女人温柔贤惠,不淫乱不妒忌没有小性子。

犯法者,轻者没其妻子,重者诛灭全族。

由于刑罚严苛,国内治安良好没有盗贼没有案件。

《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第七十五·倭》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

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献生口百六十人,愿请见。

桓、灵间,倭国大乱,更相攻伐,历年无主。

有一女子各曰卑弥呼,年长不嫁,事鬼神道,能以妖惑众,于是共立为王。

侍婢千人,少有见者,唯有男子一人给饮食,传辞语。

居处宫室、楼观城栅,皆持兵守卫。

法俗严峻。

自女王国东度海千余里,至拘奴国,虽皆倭种,而不属女王。

自女王国南四千余里,至朱儒国,人长三四尺。

自朱儒东南行船一年,至裸国、黑齿国,使驿所传,极于此矣。

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

倭国在汉武帝之前与中国没有往来,自汉武帝灭朝鲜之后才有三十多个诸侯国派使者朝见,一直到汉光武帝络绎不绝,但进贡的少,回馈的多。

倭国本来是男子为王,汉桓帝、汉灵帝时倭国大乱,各部落互相攻伐,一时狼烟四起生灵涂炭,混战几十年谁也不能服众,这时一位伟大的女性应运而生,她的名字叫卑弥呼,史书说她善使鬼神之道能以妖惑众,其实就是很有智慧。

以史为鉴,共同发展

以史为鉴,共同发展

• 专题解析:
抗 日 战


1937.7.7——1945.9.15
抗 日 战 争 的 特 点
• 1、全国共同抗战 • 2、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 3、两个战场,中国国民党面对日本海陆空军的正 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 • 4、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 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援 • 5、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反侵略战争, 中国人民空前团结,浴血奋战。
抗 日 战 争 战 役
南 京 大 屠 杀
• 南京大屠杀是中国抗日战争初期侵华日军在中华 民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屠杀、强奸以及纵火、 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日军暴行的高潮 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了6周,直到 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第二次世界 大战结束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 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 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约2万中国妇 女遭日军奸淫,南京城的三分之一被日军纵火烧 毁 。
• 明朝时期,出兵援助朝鲜对丰臣秀吉之战。
• 丰臣秀吉以武力统一了战国时代大名纷争的日本后,自感实力强大, 迫不及待地发动对中国的战争。但由于其海战能力弱,被朝鲜将领李 舜臣通过两次海战,歼灭了日军精锐部队,致使日本陆军的北进受到 牵制,第一次战争以丰臣秀吉的和解告终。 • 1597年1月,日军再次进攻,黑田长政在稷山被明朝军队击败,海军 也被李舜臣在鸣梁海面重创,明朝援军继续入朝,进击加藤清正和小 西行长部队。1598年8月18日丰臣秀吉忧郁而死,日本撤军,到12月 全部撤出朝鲜,第二次侵朝彻底失败。
• 中美邦交正常化之后,中日关系最终实现了破冰之旅。 • 1972年9月25日至30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29日, 中日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结束两国间存在了20多 年的不正常状态,建立外交关系。

中日战争关系史(古代篇修正)

中日战争关系史(古代篇修正)

中日战争关系史(古代篇)一、中日关系史(一)隋以前的中日“宗属”关系据中国正史,公元1世纪(公元1年西汉平帝刘衎元始元年)班固撰《汉书》载,公元前汉武帝灭卫氏(右渠)朝鲜后(卫满朝鲜王险城),建玄菟、乐浪、真番、临屯等汉四郡,之后“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时西汉皇朝是否通过册封确立了中国与分裂状态下的日本某一政权的宗属关系,尚不可考。

范晔撰《后汉书》载:“倭在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

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

”汉光武帝当政的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正月,“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

光武赐以印绶”(1784年,日本农民甚兵卫在博多志贺岛上发现“汉委奴国王”方形蛇纽金印,重约108克,现作为日本国宝收藏)。

据日本学者考证,这个“奴国”的位置在今北九州的福冈市一带。

中国学者认为,东汉皇朝对“奴国”的册封,正式开启了古代中日外交关系的记录。

陈寿撰《三国志》载,魏明帝景初二年(238年)六月,日本列岛上兴起的邪马台女王国遣大夫难升米、次使都市牛利等赴魏“朝献”。

魏明帝大悦,诏赐女王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

房乔(房玄龄名乔,字玄龄579-648年)著《晋书》载,265年司马炎称帝建西晋时,邪马台国女王亦遣使朝贺,此后直至420年东晋灭亡的一个半世纪里,日本国使的“朝献”不下十余次,说明国家间的外交关系仍在持续。

在东晋衰、南北朝兴的公元5世纪,中日交往频繁。

时日本列岛已结束小国林立局面,出现了中国史书称做“倭”、日本史书称做“大和”的统一中央政权(大和是邪马台国征服列岛其他政治势力后建立的统一政权(主要依据是:邪马台、倭、大和等国名的日语发音都是“YAMATO”)。

在413~478年倭王赞、珍、济、兴、武统治的所谓“倭五王”时期,均遣使中国朝贡并接受册封。

据史书载,东晋安帝和南朝宋武帝时,倭王赞遣使朝贡并接受了“倭王”的册封。

宋文帝时,倭王珍开主动请封之先例,上表求授“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朝鲜半岛少数名族国家)六国诸军事、安东大将军、倭国王”。

中日关系之唐朝——余致豪

中日关系之唐朝——余致豪

中日关系之唐朝——余致豪曾经国力最为强盛的李唐王朝本可以灭掉日本,但只可惜在当时大海仍是最好的屏障。

由于日本的扩张本性和地理因素,围绕朝鲜半岛中日之间冲突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日本一千多年以来的战略就是军事扩张,其一贯思路是以朝鲜半岛为踏板,进而征服满洲(东北),在实力足够的情况下占领中国(中原)。

这种扩张政策不是近百年来形成的,而是自古如此!历史证明了只要有一定的实力,日本便会行使扩张政策。

即使在唐初,日本国力尚比较弱小,日本依然与唐朝发生过局部战争(唐军在朝鲜半岛南部白江口大败日军,消灭了日本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

日本自四世纪末五世纪初,进军朝鲜半岛,占领?韩之地,设立任那府开始,到公元十六世纪丰臣秀吉两征朝鲜,感到在日本人的心中,始终是充满要先征服朝鲜,再占领中国的千年“幻梦”。

到了明治维新后,日本强大了,于1910年全面吞并朝鲜,又发动侵华战争,到达了极点。

最近,美国和日本在一份联合协议中首次宣布,美日两国都将对台湾地区的安全表示关注。

分析人士将这一举动称为日本表现出与实力迅速增长的中国进行对抗的意愿。

日本以邻为敌的思想根深蒂固。

我想有必要看看日本人在历史上是如何做的,翻翻旧帐。

以下资料参考于自《日本通史》。

日本的文明史较之中、朝两国晚。

公元一世纪前,日本列岛出现了许多部落小国家,《汉书地理志》上说:“夫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

其后经过兼并和联合,逐渐形成规模较大的部落联盟与部落国家。

其中的倭奴国,曾在汉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遣使通汉,光武帝赠“汉倭奴国王”五字的金印。

又根据《后汉书魏志倭人传》的记载:“倭人在带方东南大海,依山岛为国邑,旧百余国,汉时有朝见,今使驿所通三十余国”。

公元二世纪前后,已有大和、筑紫、出云等地方性国家成立,这些国家是将地区作政治统一的部族国家。

兴起于大和南部的豪族,约在三至四世纪前统一了大和地区,成立了大和朝廷。

在六世纪日本正式使用汉字之前,没有更多的历史文字记载,是凭籍中国、朝鲜的文献,日本才进入有史时代。

白村江战役

白村江战役
பைடு நூலகம்
• 为了继续推行改革,以及避免遭人恨,中大 兄和镰足推举有威望的宝皇女重登王位,史 称齐明天皇,是年已62岁。 • 为了安抚贵族们的忍心,天皇征收民脂民膏 来打赏权贵,因此也被后人诟病。兴亡百姓 皆苦。 • 在中大兄和镰足的大力配合下,我国形势逐 渐平稳,发展势头良好。
百济被灭
公元648年,新罗和唐朝结成同盟,以图统一半岛。 高句丽为防万一,跟百济结了盟。弱势的百济同 时还把儿子扶余丰璋送到飞鸟,同倭国结盟。得 知此事后,新罗使者出访飞鸟,告诉我过朝廷尽 量别插手半岛战事。 围绕跟百济还是新罗结盟,倭国朝中出现了百济派和 新罗派,孝德天皇赞成和新罗结盟,因为唐朝太 强大,但中大兄王子却坚定地支持百济,因为那 是他们在朝鲜半岛的落脚点。这边是两人同孝德 天皇之间水火不容的最大原因。因为倭和唐的关 系变化完全有可能导致倭国国运的变化,同时也 可以引起最高决策层之间的斗争与对立。
白村江战役
• 倭国朝廷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就是否 • 援助百济。虽然不少人因抵不过大唐而反对,但更 多的人觉得如果坐视朝鲜半岛的唯一势力范围消失, 今后将无法弥补。另外,他们相信历经大化改新的 倭国也不会弱。 • 齐明天皇下令出兵,并御驾亲征,因为高句丽来信 说要助一臂之力。齐明七年(661年),天皇率部 西行,当年五月,第一批倭军先遣部队共一万多人 170余艘船在指挥官朴市秦造田来津(渡来人秦氏 子孙)等人的率领下先行离倭,护送扶余丰璋前往 百济。同月,女王抵达福冈县朝仓宫病倒,7月24 日驾崩。
• 但此时,百济内部却出了大乱子:因争夺兵权,丰 璋王先下手率亲信突袭鬼室福信(663年6月),将其 斩首示众。百济复国军瞬间士气大跌,几乎在再无 战斗力。抗敌重担落在了倭国人身上。 • 趁此机会,8月,高宗李治派七千兵马走海路抵达 百济,和留守部队会师后分两路展开攻击,一路走 陆路,一路走海路。当时百济国复国军大本营在周 留城(今韩国忠清南道内),此地跟前是白村江, 绕过周留城后奔流至海,入海口为白江口。 • 唐罗联军的水军打算走白江口逆流而上配合陆军夹 击倭济军队。周留城边上的十几座小城在半月内被 唐罗联军逐一攻陷,只剩阿倍比罗夫带队死守的任 存城,此城地势险要,且是进攻周留的必经之路, 久攻不下。换言之,是否能够顺利攻下周留城乃至 此战成败,最终将由双方的水军决定。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暴露了日军野蛮残暴的本质,是对人类文明的严重践踏!
知识拓展: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民族英雄
三二十十十多多多四岁岁岁十,,,多他他他岁们们们,成是是他为第勤们中一学全国批上部第留进魂一洋的归批军少大海事年海军人将才士
左宝贵
邓世昌
徐邦道
丁汝昌像
我们当兵卫国,早将生死置之度外, 今日之战,唯一死而已!虽死,已壮 海军声威! 虽死,已报国家!
——邓世昌
你能学到这些民族英雄的什么精神?
面对侵略不畏强暴、英勇顽强、 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
一、甲午中日战争
3、失败的原因
阅读材料,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一:黄海海战中日双方兵力对比表
项目
军舰
平均航速
总吨位
总兵力

10艘
15.5海里
31366吨
2000余人

12艘
16.4海里
④创办新式陆海军(北洋舰队)
3、如何评价洋务运动? 进步性:①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地位)②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
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局限性:①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②由于清政府内部的
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温故知新
1、洋务运动的时间、目的、口号、代表人物?
时间: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目的: 维护和巩固清王朝的统治
口号: 自强、求富 代表人物:奕䜣、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创办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 ③创办新式教育
②创办民用企业(开平煤矿、轮船招商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丽战争期 间的丽倭关 系
祝 立 业
( 吉林省社会科学 院《 东北史地 》 杂志社 , 吉林长春 1 3 0 0 3 3 )

要: 在唐丽战争期间 , 高句丽加强 了同倭的联系 , 双方各有所 图, 就高句丽而言 , 结好倭 是为 了实现连横之
势, 在战略上 抗衡唐朝 ; 于倭 而言 , 加强与高句丽交往 , 有 助于实 现其 自身 的以朝鲜 半 岛为基 点的 “ 天 下秩序” 。本
文 以《 E l 本书纪》 记载 为基础 , 结合《 三 国史记 》 、 《 旧唐 书》 、 《 新唐书 》 《 资治通鉴 》 等史书记 载 , 试 对唐 丽战争期 间的 高句丽与倭交往情况做梳理和分析 。 关键词 : 唐丽战争 ; 高旬丽 ; 倭
中图分类号 : K2 4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o 9 5 —7 7 0 X【 2 0 1 5 ) O 2 一O O 9 5 一O 4
Ke y wo r d s : t h e Wa r b e t we e n Ta n g Dy n a s t y a n d Go g u r y e o ;Go g u r y e o ;J a p a n 唐丽战争 自贞观 十八年 ( 6 4 4 ) 起 至永徽 六年 ( 6 6 8 ) 年结 束, 历时 2 5年 。这 段 时 间 内 , 日本经 历 了 四代 天 皇 : 皇极
( J i l i n Ac a d e my o f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Ch a n g c h u n 1 3 0 0 3 3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Du r i n g t h e wa r b e t we e n Ta n g Dy n a s t y a n d Go g u r y e o, Go g u r y e o a n d J a p a n t r y t o s t r e n g t h e n
2 0 1 5年 4月
陕西 学前 师范 学 院学报
S h a a n x i Xu e q i a n No r ma l Un i v e r s i t y j o u r n a 1
Ap r .2 0 1 5
第 3 1 卷第 2期
V0 1 . 3 l N0 . 2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t i e s wh i c h wa s t h o u g h t b e n e f i c i a l o n b o t h s i d e s .Be c a u s e t o Go g u r y e o, t h i s wa y i t c a n b a l a n c e d
6 7 1 ) 。在 唐丽 战争期间 , 高句丽与倭交往 日密 , 本文 以《 日
本书纪 》 记载为基础 , 结合《 三国史记 》 、 《 旧唐书 》 、 《 新 唐书》 、 《 资 治通鉴 》 等史书记载 , 试对唐丽战争期 间的高句丽与倭 交
往情况做简要梳理 和分析 。

难波郡检高丽国所贡金 银等并其 献物 。戊 申 , 饔高丽 、 百济 于难波郡。诏大 臣日 : 以津守遵大海可使于高丽。 以国胜吉 士水鸡可使于百济 。以草 壁吉士 真迹 可使于新 罗。以坂本 吉士长兄可使于任那 。庚戌 , 召翘 岐安置 于安晷 山背 连家 。
( 6 4 2 -6 4 5 ) 、 孝德 ( 6 4 5 —6 5 4 ) 、齐 明 ( 6 5 5 —6 6 1 ) 、 天智 ( 6 6 1

献 凋赋 ” [ ] 卷 孔。 6 4 5年 , 高句。据《日本 书 记 》 记载: “ 皇 极 天 皇元 年 ( 6 4 2 ) 春正月“ 壬辰 , 高丽使 人泊 难波津 。丁未 , 遣诸大 夫于
Pe n i n s u l a a s t h e mi l i t a r y b a s i s .Th i s p a p e r i s t o a n a l y z e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Go g u r y e o a n d J a —
p a n d u r i n g t h e p e r i o d o f t h e wa r b e t we e n Ta n g Dy n a s t y a n d Go g u r y e o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h i s t o r i c a l b o o k s .
t h e p o l i t i c a l p o we r o f Ta n g ;T o J a p a n ,i t c a n e x p a n d J a p a n e s e b u s i n e s s t r a d e l a n d a n d s e t u p t h e Ko r e a n
Th e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R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Go g u r y e o a n d J a p a n d u r i n g
t h e Wa r Pe r i o d o fT a n g Dy n a s t y a n d Go g u r y e o ZHU L i - y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