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合集下载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典例探究】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 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 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③黄土高 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 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 更低A .①②④⑤B .①③④⑤C .①②⑤D .①③⑤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风力等侵蚀 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来位 置的现象。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要严重于我国其它地 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其自然条件中的土壤 特性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

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 黄土在暴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长期的垦殖,地面缺 少植被保护,抗侵蚀能力下降。

在①—⑤叙述中③ 是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④这一表述也欠准确,因 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也比较大。

答案:C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 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 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 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 异。

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 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

这主要是取决于地 理背景的差异。

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 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 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 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 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 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

所 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 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答案:(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 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 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哪些特征?
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频繁的国家之一,其自然灾害的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1.多灾害区域分布: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涵盖了高山、
平原、河流、湖泊和海洋等丰富的地貌类型。

因此,中国
的自然灾害具有多样性和多样性。

主要的自然灾害包括地
震、洪水、台风、干旱、泥石流、山火和沙尘暴等。

2.地理分布分异:自然灾害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存在一定
的地理差异。

一般来说,西部地区和南部地区更容易发生
地震、干旱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而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
更容易受到台风和洪水的影响。

3.季节性变化:中国的自然灾害通常具有季节性变化。

比如,
台风主要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水和泥石流主要集中在梅雨
季节和夏季,干旱多发生在春季或秋季等。

这与中国的气
候季节变化和降水分布有关。

4.高灾害风险区域:中国也有一些高灾害风险的区域,比如
四川盆地、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云贵高原、青藏高原等
地区。

这些地区常常面临地震、洪水、干旱和山地灾害等
威胁,需要特别的关注和防灾减灾工作。

5.影响人口和经济:由于中国土地面积广阔、人口众多和经
济发展快速,自然灾害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非常大。

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社会
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挑战。

正因为中国的自然灾害分布具有这些特征,灾害管理和减灾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加强防灾措施、提高灾害预警能力、完善应急响应措施等,可以减少灾害的影响,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奢壹原二景dl;-爱i—■一,我国的四大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我国的气象灾害包括洪涝,干旱,低温冷害,冰雹,沙尘暴等.在诸多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最大.每年我国由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各种自然灾害总损失(平均每年约7287O亿元人民币)的57%;由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死亡约占全部自然灾害死亡人数(平均每年约l一2万人)的40%.而且,气象灾害的频度,强度及造成的损失有上升的趋势.在过去的2200年问,我国共发生大水灾l6o0多次,大旱灾也有l6o0多次.l997年以前的508年中,称得上”风调雨顺”的年份仅有7年.特别是20世纪的最后十年,我国就发生了十几次重大突发性自然灾害.生态灾害在我国,造成生态灾害有自然原因,如气象,地质和地貌等因素,但更主要的是不合理的人为活动,表现在四个方面:过量放牧;滥樵,滥挖,滥采;滥垦;滥用水资源等.据了解,黄土丘陵地区的灾害性水土流失面积达5万平方千米,我国现有的水土流失总面积约l5O万平方千米,且水土流失面积和速度居世界各国之首.仅肥力损失每年就多达7O多亿元.另据国家林业局最新公布,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27.9%,涉及到我国l8个省区的471个县市.另外,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石漠化,其来势汹涌.目前,石漠化总面积已达28万平方千米,其中以贵州省的面积最大,有l3万平方千米,广西8.9万平方千米,云南6.1万平方千米,由于喀斯特地区表层泥土很薄,流失之后基本上不可能再生(据专家对喀斯特地区岩石的分析.岩石风化成l厘米土层,约1.2—3.2万年时间).因此,它已经严重阻碍了该地区经济的发展,成为当地贫困和多发灾害的根源,也逐渐演变成继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此外,海洋带发生的赤潮,海岸侵蚀也是我国不可忽视的几大生态问题.●李桦3.生物灾害我国每年遭受各种病虫灾害面积达l700多万公顷.恶性杂草分布于西南地区,其中云南省境内有24万平方千米,每年经济损失2.8亿元.比如,从缅甸入侵我国西南的“紫茎泽兰”,现正以每年3O千米的速度向内地推进,而且它的种子随风飘扬,所经之途,楼顶,路旁,桥梁等,它都可扎根,安家落户,繁衍;同时,它的适应环境能力很强,2至3年就能成为本地优势种,现已对西南地区生态构成灾害.再如”水葫芦”,当时我国从中美洲引进,是为了作为动物饲料,但现已在江浙—带形成生态灾害,使河湖发生富营养化,阻塞河道等, 当地政府部门为其大伤脑筋,每年花巨资打捞.我国的生物灾害除上述外,还包括蝗虫灾害,鼠害等,如1979年一1931年新疆蝗虫发生面积在200万公顷左右,森林病虫害平均每年达lO00万公顷.草原鼠害发生面积约l3O万公顷.就全国来说,每年因虫,鼠,杂草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lO—l5亿元,粮食损失约5O亿千克.4.地质灾害我国地质环境复杂,自然变异强烈,灾害种类齐全,主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活火山,崩塌和地面裂缝等.由于地震的发生往往隐藏性强,爆发突然,毁坏程度巨大,被称为”群害之首”.l976年7月28日的唐山大地震,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我国山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2,3,地表的起伏增加了重力作用,加上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使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成为一种分布较广的自然灾害.目前已查明我国共发育有较大型的泥石流2000多处,崩塌3O00多处,滑坡2O00多处,中小型崩塌,滑坡,泥石流多达数十万处.全国有356个县的上万个村庄,l00余座大型工厂,55座大型矿山,3O00多千米铁路线受到泥石流,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二,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1.气象灾害的分布与气候及地形条件密切相关因降水条件而产生的灾害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例如旱涝灾害集中分布于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平原,其中,旱灾是以大范围面状出现的,涝灾则多集中于平原河谷,以面状或带状分布.暴雨灾害则以东南沿海及川西山地等地区最为严重,而且以带状或集群分布为主.与温度有关的低温冷害,冰雪灾害等主要发生在气候寒冷的东北地区及地势高峻的青藏高原地区.暴风(包括台风)灾害则以冬季风强盛的西北,北部地区及夏季风强盛的东南,东部沿海地区最为严重.2.生态灾害显见于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南方丘陵山地区这些地区生态条件比较恶劣,易受自然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其中,荒漠化灾害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集中于西北及长城沿线以北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周围,额尔多斯高原,河西走廊等地区是我国荒漠化多发重发区.水土流失灾害以黄土高原,太行山区及江南丘陵地区最为严重,它也是以面状或带状分布.石漠化则以我国的云,贵,桂三省区最为严重.土壤盐碱化则以片状或斑状分布于西北干旱区地下水位较高地段,河套平原,东北西部及黄淮海平原部分地区.我国海域赤潮发生次数较多的有:浙,辽,粤,冀,闽等近岸,近海海域,其中浙江中部近海,辽东湾,渤海湾,杭州湾,珠江口,厦门近岸,黄海北部近岸等又是赤潮多发区.3.生物灾害在全圈._.追存在不同地区内,害虫,鼠,杂草等的种类不同,其危害程度与地区的气候条件,耕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等因素有关.其空问分布特征则多以面状或斑状分布为主.例如蝗虫的发生与干旱的气候条件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主要分布区为大兴安岭北段,晋北山地,黄淮海平原,河套平原及新疆地区.4.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山区,板块麓合残附近以及地质构造带上地震有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华北,西北及川西地震带;滑坡泥石流灾害则在山地及切割高原呈集聚分布,其发生亦与气候及地貌条件密切相关,西南山地区,青藏高原东南部为滑坡泥石流多发重发区,华中及黄土高原地区为次多次重发区.▲作者单位:安徽无为县开城中学(233366)理轰百2003年第5期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及其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与分布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因此也面临着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在中国的自然灾害中,主要包括地震、洪水、旱灾、台风和滑坡等。

这些灾害类型各有特点,分布也不均匀,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首先,地震是中国最常见和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板块交界处,地震频发。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许多大地震,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人员伤亡,还会导致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和社会秩序混乱等后果。

地震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壳活动频繁,地震风险较高。

其次,洪水是中国另一个主要的自然灾害类型。

中国的江河众多,水资源丰富,但也带来了洪水的威胁。

每年夏季和秋季,中国的南方地区经常发生洪水。

洪水不仅会造成农田受灾和农作物减产,还会导致城市内涝和房屋倒塌等问题。

洪水的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等水系丰富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平坦,易受洪水侵袭。

第三,旱灾也是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部分地区常年面临水资源短缺和干旱的威胁。

旱灾不仅会导致农作物歉收和水资源紧张,还会造成饮水困难和生活用水不足等问题。

旱灾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和华北平原等干旱地区,这些地区的降水量少,蒸发大,容易发生旱灾。

此外,台风是中国沿海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

中国东南沿海是台风的主要活动区域,每年夏季和秋季都会受到台风的袭击。

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会导致海上交通中断、农田受灾和房屋损毁等问题。

台风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区,这些地区的地理位置靠近热带海洋,台风易于生成和发展。

最后,滑坡是中国山区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

中国拥有大片的山地,山坡陡峭,土壤松散,容易发生滑坡。

滑坡不仅会造成人员伤亡和房屋毁坏,还会导致交通中断和土地资源浪费等问题。

滑坡的分布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青藏高原等山区地区,这些地区的地势陡峭,雨水和重力等因素容易引发滑坡。

中国常见自然灾害

中国常见自然灾害

(二) 区域性寒潮
寒 潮
寒潮过程的划分
(三) 全国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区域性寒潮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则作为“强冷空气”
(四) 区域性寒潮
凡同样影响强度的站点数达到强冷空气 标准的一半以上时,或日平均气温的过 程总降温7 ℃ ,负距平的绝对值>3 ℃的 总站数20站;或虽未达上述标准,但造 成了一定灾害的过程,一律作为“一般 冷空气”
其他
7%
台风、冰雹
11%
洪涝
27%
干旱
55%
1989—— 2002 年平均各
类气象灾害引起的受灾面 积与受灾农作物总面积的 百分比 ( 资料来源于国家气候中心
)
雨 涝
是由于长时间降水偏 多,使农田受淹、江河 洪水泛滥, 从而造成 工农业生产严重损失, 交通中断,甚至造成重 大人员伤亡。
是中国仅次于干旱的气候 灾害, 雨涝每年造成的粮食损 失约占气象灾害造成粮食总 损失的27. 5%, 个别严重雨 涝年份损失更严重。全国平 均每年洪涝受灾耕地约 0.07×108 ~ 0. 1 ×108 hm2 ( 1. 0~ 1. 5 亿亩)
对绿洲农业、城市建筑和畜牧业造成灾害
青藏高原灾害带
青、藏及川西北
西北灾害带
青藏高原灾害带
海洋灾害带
暴风雪、地震、 寒潮、雪崩等
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小结
海洋
东部和南部海域 台风、风暴潮、赤潮等
东南沿海
东部 中部 西部 青藏高原
连云港以南的东南沿海地区 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
第三级阶梯 洪涝、旱灾、病虫害等 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西北内陆的新、甘、宁、内蒙古西部地区 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 青、藏及川西北 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古代以来,水、旱、虫、震等各种灾害不断发生,进入近代更是有增无减。

在中国广袤的疆域内,华北地区(指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在内的地区)历来就是自然灾害频发之地。

本文拟对华北地区在1851-1911年六十年间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作一梳理,俾能有助于该领域研究的进展。

一、灾害的发生晚清六十年(1851-1911)是中国历史上自然灾害的高发期。

自然灾害在华北地区屡见不鲜,灾害之重,程度之深,令人震惊。

除常见的水、旱两种巨灾奇稷,其他如虫、雹、震、疫诸灾也时常发生,某些年岁甚至数灾并发,危害极大。

(一)水灾。

华北地区地形乎坦,河流众多密集,水灾是最频繁、最酷烈的自然灾害。

黄河经常决堤,京畿地区,永定河、海河、滦河、大清、子牙、南运河、滹沱河、漳卫诸河流域地势低洼,极易造成大河决口,致使濒河地区往往泛滥成灾,水患不断。

1.北京、天津及河北地区的灾情此三处的地理环境大致相同,且周围河流密布,故永定、海河等河的漫决多会使三处同时被灾。

在1851-1911年的六十年里,北京水灾35次,天津水灾44次,河北水灾50次。

重要的灾情有:1851年7月,黄河丰北决口后,邯郸、天津、蓟州等32州县被水受灾,“低洼地亩被淹”。

1853年夏秋之际,京师及直隶一带淫雨不止,山水陡发,永定、北运等河先后漫溢,秋禾被灾者达80余州县,甚至出现“人相食”的惨象。

1856年、1857年、1859年,永定河接连漫溢,各河同时盛涨,永清、固安、广平等州县被水。

1867-1875年,永定河连续九年漫决,滹沱、大清等河同时涨溢,一片汪洋。

其所属“顺天、保定、天津、河间境内有成为泽国者,自保定至京师须用舟楫,乃数百年来罕见之灾”。

同时畿辅东南也是几成泽国,“沿堤民居,多被淹浸,岌岌莫支”。

1876-1879年京师及直隶阴雨连绵,大清、潴沱等河同时漫涨,通州、武清等诸多州县遭淹浸。

1883--1898年的十几年时间里,永定河又多次漫口,潮白、永定等河也相继发生决口事件,顺直地区造成大面积水灾,“被灾之深,情形之重,为数十年所未见”。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2.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强度大:高于世界平均的频率
1、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思考:
(1)位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 发 (2)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 区面积广,滑坡泥石 流多发; (3)季风气候不稳定,多旱涝灾害 (4)海岸线漫长,常受台风、风暴潮等灾害侵袭。
中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异表现:
思考题:
找出我国旱灾、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低温 冷害、台风灾害的多发区?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自然灾害的 成灾程度与人口 数量有何关系?
我国东部人口密度大,使得成灾人 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问题:
农作物成 灾面积与播种 面积有何关系?
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影响农业的灾 种也集中在东部。
二、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特点
1、成灾人口多,主要集中在东部 2、农业灾情严重,东部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问题:
我国因灾 死亡牲畜比较 多的省区有哪 些?
内蒙古、西藏、四川、新疆等,主要是西部地区。
3、我国东、西部灾情的差异
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
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
青藏高原灾害带: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
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
自然灾害为主
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
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列出我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以下是中国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
1.地震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地震频发的国家之一。

地震主要
分布在五个主要地震带,包括青藏高原地震带、欧亚大陆
边缘地震带、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东北地震带和台湾地震
带。

2.洪水灾害:洪水是中国最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尤其在
东部和南部地区较为严重。

主要受影响的地区包括长江流
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和辽河流域等。

3.台风灾害:台风主要影响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福
建、台湾、浙江、广东和海南等省份。

高风险的地区包括
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台湾东部沿海。

4.干旱灾害:中国干旱主要发生在西部地区,包括新疆、内
蒙古、青海、甘肃和西藏等地。

这些地区的降水分布不均
匀,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干旱问题日益突出。

5.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山
地地区,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陕西、甘肃和广西等地。

陡峭的山地和强降雨是泥石流发生的重要原因。

6.山火灾害:山火主要发生在北部和西部地区的森林和山地。

内蒙古、东北地区、云贵高原、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森
林和草原是山火的高发地区。

7.沙尘暴灾害:中国沙尘暴主要发生在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特别是内蒙古、甘肃、宁夏、新疆和辽宁等地。

这些地区的干旱和风力较大,导致了沙尘暴的形成和扩散。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是常见自然灾害的大致分布范围,具体的灾害发生还会受到地区的地貌、气候、人口分布和土地利用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实施灾害管理和防灾减灾措施时需考虑具体的地方条件和特点。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我国自然灾害分布规律
8
(5)地震灾害。大致以北纬35°N和东经 105°E这两条线为界,可将我国地震灾害 的分布分为4个象限。西南、西北地区地震 最多,华北地区次之,东南和东北地震最 少(台湾除外)。
9
(6)农业生物灾害。农作物病害在空间上东 部重于西部,从北向南大体上东北地区主 要为玉米大小斑病,华北地区主要为小麦 条锈病,长江流域主要为小麦赤毒病,华 南主要为稻瘟病。从北向南主要的虫害是 东北和华北的粘虫,黄河河滩和沿海滩涂 的蝗虫,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稻螟,显示 了随温度梯度分布的特点。
18

( 3) 全国自然灾害区域分布格局存在着明显 的南重北轻特征,华中、西南、华东三个 地区是我国灾情最严重的区域,灾种组合 以洪涝( 滑坡、泥石流) 、风雹和台风灾害 为主;东北、西北、华北地区是我国灾情 相对较轻的区域,灾种组合以旱灾和风雹 灾害为主。
19
减灾措施措施:
减灾工程建设: 防洪(潮)抗旱工程 防震抗震工程 泥石流、滑坡、地裂缝防治工程 防沙治沙、森林防火及防护林体系建设 农林牧生物灾害防治工程
( 1) 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总体上呈现出南重 北轻、中东部重西部轻的空间分布格局, 我国受灾最严重的省份基本全部集中于西 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这与我国地处东亚 季风气候区域,常年受季风气候影响的气 候特征是一致的。
17
( 2) 旱灾与洪涝( 滑坡、泥石流) 灾害存在 一定的空间相关性,旱灾受灾最严重的省 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洪涝灾害受灾最 严重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总体呈 现出南涝北旱的特点; 风雹灾害呈现全国 普发态势; 台风灾害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 沿海地区,其影响呈现出从沿海向内陆递 减的格局。
2
主要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
(1)气象灾害。①干旱:干旱在我国分布最为广泛, 但不同地区受旱程度不一,建国以来,有四个明 显的干旱中心,即华北平原、黄土高原西部、广 东与福建南部、云南及四川南部、其次为吉林省 和黑龙江省南部、湘赣南部。②暴雨:暴雨是我 国东部多见的自然灾害,有两个暴雨集中的地带, 一是从辽东半岛)山东半岛至东南沿海地区;二是 大兴安岭、太行山、武陵山一带。另外沿三大纬 向山系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和南岭的南麓, 也是暴雨较多的地区。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中国自然灾害分布
(1)种类多: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主要的是气象、气候灾害,其次是地质地貌灾害.其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
①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春秋季的干旱;
②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夏季的暴雨、洪涝;
③东北和西南林区——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④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地震;
⑤青藏高寒地区——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⑥东南沿海地区——台风、风暴潮.
(4)地区差异大:
①东部自然灾害区——华北地区沿海地区、江淮地区(华中区)、东北地区
②中部自然灾害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南地区、贵州高原地区(湘黔桂川接壤地区)
③西部自然灾害区——西北河谷及山前绿洲地区藏南谷地内蒙古高原藏北高原
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多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①旱灾和涝灾:下游最频繁,中游次之,上游最少.
②滑坡、泥石流灾害:上游地区是沿江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最集中、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③沿江地带多自然灾害的原因:一是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二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
(3)山前灾害带:
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两对关系:
1、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的关系:
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与人口数量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使得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在东部.。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 3.分布范围广:西北、华北、东部季风区、 西南、青藏高原、东南沿海等 4.地域差异大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 1.沿海灾害带 2.沿江灾害带 3.山前灾害带
【活动】
3.分布范围广
西北、黄土高原和华北: 春秋季的干旱 东部季风区,集中在七大江河流域: 夏季的暴雨、洪涝 冬春季的森林火灾 东北和西南林区: 地震 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 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 青藏高寒地区:
台风、风暴潮 东南沿海地区:
→地震频发→断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 气象灾害 → 暴雨洪涝的发生→ 滑坡、泥石流
思考:
中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有哪些?
(1)我国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的交汇处; (2)我国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 壳运动强烈; (3)我国2/3的面积是山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 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了我国频繁的旱涝灾害。
2.频率高: 高于世界各国平均的频率震等自然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是我国陆海交接地带和西北太平 洋地震带,是受海洋风暴潮、台风、地震等影 响显著的地区,又是夏季风首当其冲的位置, 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我国沿海地区的 旱涝灾害频繁。加之沿海地区承载着全国41 %的人口,50%的大中城市,创造了60%以 上的国民经济产值。因此,沿海地区遭受灾害 后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成为我国自然灾害最 严重的地区。
据史料统计,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中,共 发生水灾1029次,较大的旱灾1056次,几乎水旱灾害年 年有之。1949年以来,平均每年出现旱灾7.5次,洪涝 灾害5.8次,登陆台风7.0个,低温冻害2.5次,7级以上 地震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7次,较大的崩塌、滑坡、 泥石流每年近100次,严重农作物病虫害每隔3~4年发 生一次,森林病虫害每年发生面积800万公顷,草原虫 鼠害每年发生2000万公顷,都远远超过世界平均频度。 根据国家气象局资料统计,我国自然灾害平均发生频率 呈增长趋势,如气象灾害50年代是19.56次,60年代为 26.20次,80年代达28.18次。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整理

地理自然灾害相关知识点整理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知识点整合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我国灾害地域差异显着:1、.海洋灾害带:主要指东部和南部海域,以台风、风暴潮、赤潮等自然灾害为主2、.东南沿海灾害带:主要是指连云港以南的地区,以台风、风暴潮、暴雨、洪涝、海水入侵等自然灾害为主3、.东部灾害带:主要是指第三阶梯,以洪涝、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4、中部灾害带:主要是指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阶梯,是中国自然环境最为复杂、地表物质最不稳定的大斜坡地带,以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主5、.西北灾害带:主要是指西北内陆的新疆、甘肃、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以地震、沙尘暴、霜冻、干旱、病虫害等自然灾害为主6、.青藏高原灾害带:主要是指西藏、青海和四川西北部,以暴风雪、地震、寒潮、雪崩等自然灾害为主,对畜牧业造成严重灾害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1、干旱和旱灾思考:华北地区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自然原因:①水热条件不稳定,导致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春旱严重;②冬季风的通道;③接近沙源地;④蒸发强烈,植被覆盖率低。

●人为原因:①是主要农业商品生产基地,灌溉用水增加;②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③过量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水资源缺乏。

2、热带气旋――台风3、寒潮4.沙尘暴(二)地质灾害2、滑坡和泥石流1、洪涝长江流域水文灾害灾情严重的原因:(见选修五P42)自然因素:①(气候和水系方面)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②(地形方面)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中下游河道的过洪能力不足。

人为因素:③上游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中游围湖造田、建垸④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

⑤为我国经济核心地带。

治理措施:①中上游植树造林种草,保护森林,继续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修建水库;②中游加固荆江等河段的大堤,退耕还湖,平垸行洪;③拆除占据河道建筑物,保护水域和合理利用土地等;④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等进行监测和预报预警、动态监测;⑤健全减灾规划和防灾法律,加强减灾管理和公众减灾教育;⑹制订救灾应急预案。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我国气象灾害的分布
干旱、暴雨洪涝、寒潮、台风、沙尘暴是我国最为常见、危害程度较为严重的气象灾害种类。

气候复杂多样,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干旱
灾害特点:大气中缺少水汽,地表少水,土地干旱、严重缺水;干旱在我国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时空分布:春夏季节分布普遍,以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为主。

华北平原易发生旱灾.此种灾害导致粮食不易生长。

2.暴雨洪涝
灾害特点:连续性的暴雨,短时间的大暴雨,来势迅猛,雨量集中,水位急涨,大面积大量积水;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

时空分布:夏季除西部沙漠地区外均有暴雨,南方和东部地区有大暴雨和特大暴雨
3.寒潮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范围广,且伴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
时空分布:冬半年影响范围大,西北、华北及东北地区,除青藏滇南各地、海南、台湾外。

寒潮的发源地是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我国受寒潮最严重的省级行政区是内蒙古自治
区,其简称是内蒙古。

4.台风
灾害特点: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易产生洪涝灾害。

时空分布:夏秋季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内陆也受影响。

台风灾害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台风登陆海南,除带来强风暴雨,造成洪涝灾害,还可能引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5.我国华北地区的沙尘暴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春季,此时气温开始回升,降水少。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三地理(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教案:选修部分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Word版含解析

[最新考纲] 1.主要自然灾难的类型与分布:①自然灾难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②世界主要自然灾难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难:①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难的产生气制与发生过程;②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难的形成缘由。

3.自然灾难与环境:①同一自然灾难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②我国自然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防灾与减灾:①应对自然灾难的方法或应急措施;②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考纲解读] 1.以当前发生的重大地质灾难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质灾难的成因、危害、分布规律、防备措施等。

2.以近几年影响我国的气象灾难为背景材料,考查分析气象灾难的成因、时空分布规律、防灾减灾措施及气象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结合我国发生的特大洪涝灾难,分析我国洪水灾难的类型、成因、危害及洪水灾难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洪水灾难的防备措施,洪水中的自救与互救方法。

4.以一些新颖的时事(如海水入侵、咸潮等)作为背景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原理,考查同学的学习探究、学问迁移力量。

微专题一主要自然灾难的形成与分布疑难剖析类型分布成因影响热带气旋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①宽敞的暖洋面(热带、副热带);②充分的水汽;③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狂风、暴雨、风暴潮干旱渐发性、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特殊是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的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水分极度缺乏寒潮北半球中高纬地区的深秋到初春季节大范围的强冷空气入侵活动消灭气温骤降、大风、雨雪、霜冻等,有时还带来暴风雪、沙暴2.主要地质灾难(1)地震分布成因影响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地带等板块交界处岩层断裂或错位,地球内能的急剧释放使地面发生震惊建筑物破坏、交通线中断、人员伤亡等(2)滑坡①形成: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②分布: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裂开、地势起伏较大、植被掩盖率较差的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

高中地理 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5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5

高中地理 第2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5节 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学案 中图版5

第五节中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课标要求1.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结合实例,说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课标解读1.回顾所学知识,总结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地域差异。

2.结合实例,指导学生学会分析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地域差异的原因.3.运用案例,对比分析同一自然灾害在不同区域造成危害的差异及成因。

4.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及各自的范围、主要灾害。

●新课导入建议1976年7月28日在中国河北省唐山、丰南一带发生了强度里氏7。

8级(矩震级7。

5级),整个唐山市顷刻间夷为平地,全市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中断。

唐山地震没有小规模前震,而且发生于凌晨人们熟睡之时,使得绝大部分人毫无防备,造成24。

2万人死亡,重伤16。

4万人,名列20世纪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数第一。

而距唐山才110多千米的河北青龙满族自治县,由于在震前向群众宣传、普及了有关预测、预防地震,以及震后自救等方面的知识,创造了该县在唐山地震时无一人伤亡的奇迹.说明了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会出现地域差异。

利用以上材料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2.了解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强度、破坏程度的地域差异。

(重点)我国六大自然灾害区的划分依据,以及每3。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个灾害区的范围和主要灾害。

(难点)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1.灾害地域差异灾害分布地震灾害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沿海地区及岛屿洪涝灾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气象灾害(旱灾)以西北、华北、华南、东北中部和西南的东南最严重海洋灾害以东海海域最突出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一、二级阶梯和二、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2。

灾害危害程度的差异(1)影响因素:自然灾害活动强度、人口和受灾财产等承灾体的类型、价值及其时空分布等。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地域分异 滑坡、 西南为多发区 泥石流
原因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质构造 复杂,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低温冷 东北地区为多 害 发区 台风 东南沿海为多 发区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季风 源地 濒临西北太平洋
中国六个灾害带 (P28)
华北地区 最常发生的自然灾害有干旱、寒潮、沙尘暴、洪涝、农作物病 虫害等。 华北地区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由于夏季风的强弱不 定,而使得降水的年际、季节变化都很大,因此,旱涝灾害频 发,再加上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近,地势平坦,因此,冬春季节 强劲的冬季风带来了多种灾害。所以,这些灾害主要是由气象 灾害造成的。其关系表示如下:
东部地区 气候、地形 湿润、半湿润;平原、 丘陵 土地类型 耕地面积大 农业部门 种植业为主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高原、 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畜牧业经营 舍饲、半舍饲,高密度 靠天养畜 方式 养畜 主要受灾灾 洪涝、干旱、冷冻、风 雪灾、旱灾、虫灾 种 雹 风险 农业灾害风险大 牧业灾害风险大 灾情表现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死亡
课堂小结
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一、中国自然灾害灾种特点——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 二、中国自然灾害灾情特点——成灾人口多, 农业灾情严重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长江流域水文灾害多发的原因
【学法指导】 洪水的形成还与流域的汇水速度和河道的 排水速度有关。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 就容易形成洪水;反之则不会形成洪水。流域的汇水速度 与流域的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等有关;河 道排水速度与河谷顺直程度、通畅程度、纵向坡度等因素 有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

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导学案湘教版课题: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学习目标】根据材料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重点难点预测】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各地自然灾害成因【学法指导】合作学习过程,主动参与“列举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灾害类型地域差异”等问题的讨论,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果。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1. 复习灾害、自然灾害的概念,说明自然灾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2.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

3.我国主要有三大自然灾害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1.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2.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3. 分组讨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的主要灾害类型和灾害多发的原因。

4.比较说明我国沿海与内地、南方与北方自然灾害的类型差异。

【达标测评】1.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是A.人口基数大,增长快,是世界上的人口稠密区之一B.经济迅速发展,是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C.地处世界两条灾害带的交汇处,灾害多发D.灾害防御能力有限,灾害监测系统不健全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南地区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3.我国不同地区的受灾体及其成灾因子、危害组合正确的是A.西部——牲畜——洪涝、干旱、冷冻、风雹——掉膘、死亡B.东部——种植业——雪灾、旱灾、虫灾、鼠灾——减产、绝收C.东部——农作物——洪涝、干旱、冷冻、风雹——减产、绝收D.西部——畜牧业——雪灾、旱灾、地震、泥石流——掉膘、死亡,回答4~5题。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考研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人文地理学考试科目解析——适用于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GIS专业1、王静爱《中国地理教程》的复习建议( 地学考研中心提供)《中国地理》( 1) 侧重于考查教材基础知识, 因此平时复习要认真全面;( 2) 喜欢在某些领域出些综合性题目, 需要你对书本知识进行理解, 并进行总结和归纳, 因此在看课本时候, 一定要理解其含义。

不能只局限于一本书, 还应看其它相关书籍。

………………( 7) 中国地理方面, 华大出题并不完全来自该书, 这与地理科学导论方面不同。

因此, 建议大家有时间时, 还应参考李振泉版《中国经济地理》, 如各种经济地理区方面, 该书介绍更为详细。

( 8) 《中国地理》更加注重对运用地理学知识来分析、解释、解决当前与地理学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的地理学能力的考察。

8道题目中, 有5道题目在教材中都没有答案。

因此对于中国地理的复习, 一方面要把握教材重点, 特别是往年真题经常考察的理论、规律、特征等内容。

另一方面, 要在平时培养地理思维, 用地理学视角来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要关注当前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举措, 如往年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崛起、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低碳经济, 和今年的循环经济、城市群发展战略, 其它的如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等的最新发展规划, 特别是湖北省”两圈一带”的区域发展战略。

, 国家及湖北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都将出台, 这里面凡是牵涉到地理学的内容都要格外重视。

平时能够针对这些热点问题, 找一些相关的地理学期刊论文, 归纳其中的要点, 使自己对这些热点问题有总体上的认识。

总之, 中国地理的复习单看教材是不够的, 地理学知识在现实中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中国地理考察的是大家的地理学能力, 而并不再是记忆力。

总之, 从基础开始, 在看书背诵的时候多多地思考, 要求有足够的知识背景储备, 但并不是脱离课本, 而是要把热点知识与课本理论联系起来。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

中国的地理环境与自然灾害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

然而,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特殊性,中国也常常受到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

本文将探讨中国的地理环境如何与自然灾害密切相关,并进一步分析这些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和经济造成的影响。

一、中国的地理环境1. 高山峻岭中国西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

这些高山峻岭不仅给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水、森林和矿产,也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平原和河流中国东部地区是一个平坦的平原,以长江、黄河等重要河流为特征。

这些平原和河流是中国农业的发展基础,也是人口聚集和经济繁荣的重要地区。

3. 沿海地带中国拥有长达1.8万公里的海岸线,沿海地带是中国重要的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区域。

同时,这些地区也面临着海洋灾害的威胁,如台风、海啸等。

二、中国的自然灾害1. 地震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发生了许多严重的地震,如唐山大地震和汶川大地震。

地震不仅造成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还会导致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

2. 水灾由于中国地域广阔,降水分布不均,许多地区经常发生洪灾和涝灾。

尤其是长江和黄河流域,常年面临洪水的威胁。

这些水灾不仅破坏了农田和农作物,还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基础设施。

3. 台风和海啸中国的沿海地区经常受到台风和海啸的袭击。

特别是在夏秋季节,台风频繁造成破坏,如沿海城市的洪水和风暴潮。

这些台风和海啸给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三、自然灾害对中国的影响1. 经济影响自然灾害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灾害导致农作物的损失、基础设施的破坏和贸易中断,给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此外,重大灾害还会导致就业岗位减少和贫困人口增加,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

2. 社会影响自然灾害对中国社会稳定产生了挑战。

严重的灾害事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失去财产和离散家庭,进而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和社会安全的恶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 、
3、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 ①灾害类型的区域差异: 灾害类型的区域差异: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东南部自然灾害不 腾冲一线为界, 以黑河 腾冲一线为界 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 仅种类多而且面积广;该线的西北部,自然灾害种类 分布比较稀疏。 少,分布比较稀疏。
海洋 主要指 以台风、风暴潮、 以台风、风暴潮、 灾害 东部和 赤潮等自然灾害为 带 南部海 主 域 东南 沿海 灾害 带 主要指 连云港 以南的 东南沿 海地区 以台风、风暴潮、 以台风、风暴潮、 暴雨、洪涝、 暴雨、洪涝、海 水入侵等自然灾 害为主
东部 洪涝、旱灾、 主要指 洪涝、旱灾、病虫 是许多大 对农业 灾害 第三级 害是主要的自然灾 江大河的 和城市 带 此外, 害。此外,东北的 下游地区 危害严 阶梯 霜冻、 霜冻、华北的地震 平原集中 重 也很显著
分布
灾害类型
原因 是中国自然 环境最为复 杂、地表物 质最不稳定 的大斜坡地 带
影响 对农业、 对农业、交通设施 与建筑物造成严重 危害。其中, 危害。其中,内蒙 古的雪灾、 古的雪灾、黄土高 原的暴雨洪水和干 旱、西南地区的地 震、滑坡和泥石流 灾害突出 对绿洲农业、 对绿洲农业、 城市建筑和畜 牧业造成灾害
西北灾害带
地震、沙尘暴、 地震、沙尘暴、 霜冻、干旱、 霜冻、干旱、 病虫害
东部灾害带
洪涝、旱灾、 洪涝、旱灾、病虫 东北霜冻, 害,东北霜冻,华 北地震
青藏高原灾害带
暴风雪、地震、冻害、 暴风雪、地震、冻害、 雪崩
海洋灾害带
台风、风暴潮、 台风、风暴潮、赤 潮
东南沿海灾害带
台风、风暴潮、暴雨、 台风、风暴潮、暴雨、洪 涝、海水入侵
• 3月份以来: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月份以来: 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月份以来 宁夏严重干旱致夏秋粮减产。 • 5.12: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汶川特大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 地震 和财产损失。 和财产损失。 月至9月 ·5月至 月:新疆出现历史上第二个严重 月至 干旱年 干旱年。 • 6月上中旬:华南、中南地区发生严重 月上中旬: 月上中旬 华南、 洪涝灾害。 洪涝灾害。 灾害
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看出, 根据中国人口密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频 发地区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发地区的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
成灾人口多
灾情具有区域分异特点
东部地区 气候、 气候、 地形 土地类型 农业部门 畜牧业 经营方式 主要受灾 灾种 风险 灾情表现 湿润、半湿润; 湿润、半湿润; 平原、 平原、丘陵 耕地面积大 种植业为主 舍饲、半舍饲, 舍饲、半舍饲, 高密度养畜 西部地区 干旱、半干旱; 干旱、半干旱; 高原、 高原、山地 草原广阔 畜牧业为主 靠天养畜
中部 青藏以东 以暴雨、洪 以暴雨、 灾害带 的第二级 水、地震、 地震、 阶梯 滑坡、 滑坡、泥石 流为主, 流为主,水 土流失、 土流失、风 蚀沙化等问 题严重 西北 灾害 带
新疆、甘 以地震、沙 是中国的干 新疆、 以地震、 宁夏、尘暴、霜冻、 肃、宁夏、尘暴、霜冻、 旱区 内蒙古西 干旱、病虫 干旱、 部地区 害等自然灾 害为主 以暴风雪、 海拔高, 青藏高 西藏、青 以暴风雪、 海拔高,气 西藏、 地震、冻害、 候条件恶劣, 候条件恶劣, 原 灾 海和四川 地震、冻害、 地势复杂。 雪崩等自然 地势复杂。 害带 西北部 灾害为主
面对天灾, 面对天灾, 我们能做的,只有悲痛吗? 我们能做的,只有悲痛吗?
知彼知己,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一、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灾害种类 多样 、
,灾次 频发
分布 广

试 分 析 原 因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处 (1)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处; )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处;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2)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 )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 活跃; 活跃; 面积广 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类型复杂多样 (3)山区面积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山区面积 气候不稳定 (4)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 )季风气候不稳定, 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我国旱涝频繁。 大小及位置的移动,导致我国旱涝频繁。
②灾情分布有差异: 灾情分布有差异: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东重西轻。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东重西轻。 西部资源环境破坏显著。 西部资源环境破坏显著。
思考
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 我国东西部人口数量、社会经济水平 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的差异对灾情有什么影响?
我国沿黑河至腾冲的连线为界, 我国沿黑河至腾冲的连线为界,东南地区人口 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 多,社会经济水平高,建筑物密集,受灾体的价值 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 高,尽管防御能力较强,但灾害风险大,受灾后灾 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 情严重;西北地区人口稀疏,社会经济水平低,相 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 比东部来说尽管防御能力差,但灾害风险相对比较 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小,灾情相对弱,经济损失也少。
对畜牧业造成 严重灾害
案例研究
21世纪 世纪 初中国重大 自然灾害的 预测
第五节: 第五节: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区差异
2008年,自然灾害肆虐中国, 年 自然灾害肆虐中国, 带给我们无情的伤害。 带给我们无情的伤害。
回顾:
• 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1省。 年初:特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省 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 其中,湖南、贵州、江西、安徽、湖北、广西、四川、 云南等省( 受灾较重的损失 我国 年因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 民政部发布的 民政部发布的2008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 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 报显示, 报显示, 20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 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 ——88 928人死亡和失踪; 人死亡和失踪; 人死亡和失踪 ——直接经济损失 547.5亿元, 直接经济损失13 亿元, 直接经济损失 亿元 年增加473.3%。 比2007年增加 年增加 %。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分布地区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1.海洋灾害带 2.东南沿海灾害带 3.东部灾害带 4.中部灾害带 5.西北灾害带 6.青藏高原灾害带
分布
主要灾害
形成原因 影响 受海洋 环境的 影响 受海洋与 陆地双重 环境的影 响 对海洋渔业 和石油平台、 和石油平台、 船舶、 船舶、港口 造成灾情 对城市、 对城市、港 口、海水养 殖场等造成 严重灾情
小结: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1、种类多,频次高,分布广 、种类多,频次高,
多发的原因: 多发的原因: 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处; ①处在两大自然灾害带交汇处; 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②处在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山区面积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③山区面积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不稳定, ④季风气候不稳定,尤其是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及 位置的移动和雨带的推移,导致我国旱涝频繁。 位置的移动和雨带的推移,导致我国旱涝频繁。
两大地震带 东部地区,夏季风的影响大, 东部地区,夏季风的影响大, 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 受夏威夷高压势力的大小、 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 雨带进退快慢的影响;地势 低平。 低平。 降水季节、 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 地形崎岖,地质构造复杂, 大斜坡多, 大斜坡多,降水历时长 纬度高、气温低,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冬 季风源地
洪涝、干旱、冷冻、 雪灾、旱灾、 洪涝、干旱、冷冻、 雪灾、旱灾、虫灾 风雹 牧业灾害风险大 农业灾害风险大 农作物受灾面积等 牲畜掉膘、 牲畜掉膘、死亡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一下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何区域分异特点? 根据以上分析,概括一下中国自然灾害的灾情有何区域分异特点? 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分析该特点形成的自然背景。
8月30日:四川攀枝花 会理地震导致 月 日 四川攀枝花—会理地震导致 会理地震导 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川滇两省损失严重。 9月 :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月 台风“黑格比”严重影响两广地区。 9月下旬: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 月下旬: 月下旬 四川发生严重暴雨洪涝和泥 石流灾害 灾害。 石流灾害。 10月末:西藏发生强降雪,10万余人受灾。 月末: 强降雪, 万余人受灾 万余人受灾。 月末 西藏发生强降雪 10月下旬至 月初:长江沿线及江南 月下旬至11月初 月下旬至 月初: 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秋涝。 地区发生严重秋涝。
2、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 、 3、 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显著 、
①灾害类型有区域差异 ②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东重西轻。西部资源环境破坏 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东重西轻。 显著。 显著。
二、我国自然灾害的区域差异及原因
二、自然灾害种类的区域分异及原因 集中多发区 原因
以西, ° 以西 地震 105°E以西,华北及部分 沿海地区、 沿海地区、岛屿
洪涝 大江大河中下游平原
西北、华北、华南、 旱灾 西北、华北、华南、东 北中部、 北中部、西南东部
滑坡、第二阶梯, 滑坡、第二阶梯,尤其是一二 泥石 阶梯与二三阶梯的过渡 地带(西南) 地带(西南) 流 低温 冷害
东北、 东北、西北
三、自然灾害分区 1、划分依据 2、六个灾害区
中部灾害带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 暴雨、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 内蒙古雪灾,黄土高原暴雨洪水和干旱, 内蒙古雪灾,黄土高原暴雨洪水和干旱, 西南地震滑坡泥石流
黑河
西 北 部
灾种:雪灾、旱灾、 灾种:雪灾、旱灾、虫灾
洪涝、干旱、冷 洪涝、干旱、 冻、风雹等 东 南 部 以种植业为主、 以种植业为主、
人口稀少,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密度大, 人口稀少,以畜牧业为主, 人口密度大, 农作物播种面积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