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典例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②黄

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更低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⑤D.①③⑤

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风力等侵蚀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现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要严重于我国其它地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其自然条件中的土壤特性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在暴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长期的垦殖,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抗侵蚀能力下降。在①-⑤叙述中③是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④这一表述也欠准确,因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也比较大。

答案:C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所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答案:(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2)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少,因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其次,本区为江河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韩国

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

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

3.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中国、日本、韩国

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

D.墨西哥、智利、印度

4.世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域上差异很大,但就其具体的发生地点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特点可寻。有关这一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有带状或斑点状分布的特点,其中灾害集中分布的斑点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区

B.具有带状和面状分布特点,其中灾害集中分布的带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带

C.只具有带状分布特点,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灾害发生时人们常把这一地区称为灾区,所以灾害发生点更多地具有面状分布特点,被

称为灾害区

5.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点是分布在两条巨型灾害带上,它们是

A.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B.海岸灾害带和大陆裂谷带

C.板块构造带和山地平原过渡带

D.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6.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带,主要的灾害种类有

A.火山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B.台风洪涝、地震海啸、寒潮沙尘暴

C.火山地震、台风海啸等

D.风暴潮、洪水及低温、干旱等

7.有关世界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自然灾害发生的地域差异很大,但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的时空不同,产生的

损害程度也可能大不相同

B.从总体状况看,灾害损失的区域分布在全球范围内并无多大差异

C.与灾害发生次数的情况相呼应,世界各大洲中灾害损失最严重的当属非洲

D.对各地区造成重大损失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也有一定差异,欧美主要表现为台风、干旱

和寒潮

8.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的大洲是A.欧洲B.北美洲

C.大洋洲D.南美洲

9.自然灾害危害最小的地域是

A.非洲B.大洋洲

C.南美洲D.南极洲

10.各种自然灾害都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这主要是因为

A.各自然灾害都发生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内

B.不同的自然灾害发生的地理环境不同

C.是各自发生区域内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D.主要取决于发生区域内自然环境因素二、综合题

11.读图,回答:

材料一2003年12月4日,巴姆发生6.4级地震;12月22日,坎布里亚发生6.5级地震。

材料二图甲、图乙分别为两地震中示意图。

(1)分析巴姆和坎布里亚气候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述两次地震的成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坎布里亚受灾程度比巴姆轻的自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读下列表格,分析回答有关自然灾害危害时空差异问题。

表1 1960年-1998年全球重大灾害情况统计

表2 1971年-1995年世界各洲

自然灾害影响人数的分布情况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多,哪个时期发生的最少?

(2)由上表中可以看出,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经济损失的时间趋势如何?

(3)和其他大洲相比,欧洲自然灾害的损失较轻,这与欧洲经济发展水平有没有关系?为什么?

【能力提升】

一、单项选择题

1.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是A.西北太平洋海域B.西南太平洋海域

C.西北大西洋海域D.印度洋海域

2.从世界范围看,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

A.大陆的内部地区

B.大陆的边缘地区

C.环大西洋、地中海和东非地区

D.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3.我国四大地震区中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是

A.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B.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C.西南的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D.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4.下列国家和地区中经常遭受台风、飓风侵袭的是

①西亚②南亚③中美洲④美国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③D.①②④

读世界某地区水平衡分布图(水平衡:年降水量减年蒸发量),完成5-10小题:

5.图中a地区气候特征是

A.热带沙漠气候 B.有明显的旱季

C.四季分明D.全年炎热干燥

6.从图中可以判断

A.赤道穿过的东部,数值低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海拔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B.气温越高,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C.降水越少,水平衡数值就越小

D.热带草原气候地区的水平衡数值都为正值7.图中f、c、d、e四处海域沿岸,常年受寒流影响的是

A.f B.c C.d D.e

8.近年来,图中某区域土地沙化出现了南扩速度加快的现象,“南扩”的自然原因是

A.沙漠南侧的农业生产方式要比北侧落后

B.草原上的野生食草动物数量增加

C.位于东北信风带,沙丘容易向西南移动

D.气温升高,暴雨增多,水土流失严重9.从图中不难看出,水平衡数值呈现负值的地区,正是世界上荒漠化分布最大和蔓延严重的地区。作为一种自然灾害,土地荒漠化的发生地点也呈现一定的带状和面状分布的特点,即相对集中分布于

A.南北回归线附近

B.北回归线附近

C.副热带大陆西部或宽广的温带大陆内部

D.只分布于有寒流经过的大陆西部

10.图中a所在的大洲发生次数高于世界上其它大洲的自然灾害是

A.气象灾害

B.地质灾害

C.生物灾害

D.环境污染诱发的自然灾害

二、综合题

11.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国主要地形区是________;造成该国水灾特别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国近30年来,沿海海平面呈持续上升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发生时北京时间为26日8时58分,A国首都的地方时约为___时___分;此次海啸给沿岸国家带来巨大损失,试从自然原因方面加以分析:

12.自然灾害危害地域差异显著,请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了一次震级为里氏9.5级的特大地震。地震引发了巨大的海啸,浪高最高可达25米,波及太平洋东西两岸。其中推起的10多米高的浪墙,使距之一万多千米的日本太平洋沿岸遭受巨大损失,而在受其影响的国家中,中国沿海遭受的海啸袭击是最小的,这除我国比日本等国距离震区较远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从我国的海域特点考虑)

(2)据报载,在那次地震及引发的海啸中,智利临近地区损失惨重,但未殃及外国游客,原因是该国的旅游业欠发达,来该国的游客较少。试从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经济发展方面分析该地区旅游业欠发达的原因。

参考答案

【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B2.A3.C4.B5.D6.C7.A 8.C9.D10.C

二、综合题

11.(1)巴姆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热带沙漠气候;坎布里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地中海气候。

(2)两次地震发生地分别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易发生地震。坎布里亚地震震源较深;坎布里亚距震中较远,且地处山区。12.(1)20世纪八十年代最多,20世纪六十年代最少

(2)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并呈现快速上升

趋势。

(3)这是和欧洲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的。欧洲经济发达,社会防灾减灾系统完善,各国对自然灾害的重视程度和防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经济发达,经济总量高,灾害造成的损失相对较轻。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l.A2.D3.A4.B5.D6.A7.B 8.C9.C10.C

二、综合题

11.(1)恒河三角洲该国属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5~10月且多暴雨,河口三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河流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导致河床淤塞。

(2)人类生产生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砍伐

森林,导致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海水膨胀,

冰川融化使海平面持续上升。

(3)6时58分此次地震震级较大,引发了

强烈的海啸,印度洋沿岸国家,离此震中较近,沿岸地区或岛屿地势低平,防潮能力低。12.(1)中国沿海海区大陆架广阔平缓,海水较浅;

外围又有一系列的岛屿和暗礁组成的岛弧环绕,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

(2)位居南半球,远离世界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当时的世界经济不够发达繁荣,地区经济落后,旅游服务及地区接待能力差,入境游客少,旅游业较落后。(合理即给分)

2020春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五单元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地域差异显著课后作业无答案新人教版

地区差异显著 1.下列表述中,属于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A.山青水碧,鱼米之乡 B.森林宝库,温带果园 C.游泳、赛马是本地居民擅长的运动 D.煤、石油、铁矿丰富,有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2.珠江三角洲农作物熟制是() A.一年两熟 B.两年三熟 C.一年三熟 D.一年一熟 3.秦岭---淮河一线的1月份平均气温大约是() A.8oC B.0oC C.—8 oC D.—24oC 4.下列省区中属于东部地区的是() A.四川 B.浙江 C.甘肃 D.新疆 5.南水北调工程是将什么水到华北地区() A.黄河 B.长江 C.珠江 D.黑龙江 6.我国有许多铁路建设者来到西藏,支援藏族人民建设() A.青藏铁路 B.南疆铁路 C.南昆铁路 D.兰新铁路 7.我国四大区域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哪一组正确() A.①是青藏高原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北方地区 B.①是南方地区②是北方地区③是青藏高原④是西北地区 C.①是西北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青藏高原④是北方地区 D.①是北方地区②是南方地区③是西北地区④是青藏高原 8.下列河流冬季也能通航的是() A.黑龙江 B.黄河 C.长江 D.乌苏里江 9.西北地区城市多分布在() A.平原 B.盆地 C.高原 D.绿洲 10.我国西部地区的范围主要包括 ( ) A.10个省级行政区 B.12个省级行政区 C.14个省级行政区 D.12个省级行政区和两个自治州 11.下列地理事物中,属于西部地区的有 ( ) ①九寨沟自然保护区②青藏铁路③中关村高科技园区④宁夏平原灌溉区⑤小浪底水利 枢纽工程⑥路南石林风景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④⑥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⑥ 12.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常见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

常见自然灾害及应对措施 一、常见自然灾害 灾害的发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据此可把灾害划分为自然灾害、社会灾害、天文灾害等类型。天文型灾害的损伤基本上是可以忽略的。自然型灾害主要包括:洪水,龙卷风,雷电,地震等。社会型灾害主要包括:环境污染,交通事故,火灾。 1、地震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地壳的现代活动而产生。我国为世界上地震最严重的地区,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与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交汇部位,地壳现代活动剧烈有关。 2、暴雨 南方气候潮湿多雨,梅雨季节雨量尤甚,暴雨影响人们的出行、活动等。大量的雨水易引起积水,导致水灾等。 3、雷击 雷电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它实质上是天空中雷暴雨云中的火花放电,放电时产生的光是闪电,闪电使空气受热迅速膨胀而发出的巨大声响是雷响声,雷雨天容易遭受雷击,致人受伤甚至死亡。 二、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一)地震灾害 1、如果地震时正在室内活动,应该迅速采取就地避险措施。若在教学楼中,可躲避在课桌下、讲台旁,也可到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房间里躲避。若在宿舍楼中,可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墙角处,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的楼道、开间小的房间暂避一时。此时,应用双手护住头部以减缓坠物的冲击作用。决不可乱跑或跳楼,待主震过后,有秩序地、迅速地撤离和疏散。 2、如果地震时正在户外活动,则应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电网、电线、煤气管线等。 (二)暴雨 1、平时不要将垃圾、杂物等丢入下水道,以防堵塞及暴雨时积水成灾。 2、充电器、电器插座等应放离地面1米以上的安全地方,及时切断电源,防止积水带电,触电伤人。 3、尽量不要外出,尽可能绕过积水严重的地段,在积水中行走要注意观察,防止跌入窨井及坑、洞。(三)雷击 1、尽量躲入建筑物内,室内门窗要关好。 2、不宜使用无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电器及水龙头。 3、切勿接触天线、金属门窗、建筑物外墙,远离带电设备。 4、减少使用电话和手提电话。 5、切勿从事水上运动,远离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 6、切勿站立在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7、切勿处理开口容器盛载的易燃物品。 8、在旷野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9、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高尔夫球杆扛在肩上。 10、不宜开摩托车、骑自行车。

2020春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同步测试:第五单元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第一框秦岭—淮河分南北

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 第一框秦岭—淮河分南北[见学生用书P20]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自北往南,纬度逐渐__

降低__,气温逐渐__上升__。中国大多数人口生活在平原广阔、土壤肥沃、降水较为丰富的__东部__地区。 1.南北方地区划分的界线 习惯上以__秦岭__—__淮河__为界,大体上将东部__季风区__划分为__北方__地区和__南方__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__北__为__北方__地区,以__南__为__南方__地区。 2.南北方地区生活方式上的差异 四字识别南北差异 耕地类型:南水北旱;粮食作物:南稻北麦。 工业结构:南轻北重;饮食口味:南甜北咸。 民居建筑:南尖北平;戏曲特点:南腔北调。 糖料作物:南甘北甜;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武术专长:南柔北刚;性格特点:南细北爽。 3

(1)气温差异: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气温有很大的差异。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南方__温暖__,越往北气温__越低__,夏季南、北气温都__较高__。 ◆思维延伸 冬季我国南北温差为什么这么大? ①北方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南方纬度低,冬季气温高。我国南北跨纬度约50度,南北温差大。 ②冬季,冬季风南下时,北方首当其冲,更加严寒,导致南北温差大。 (2)降水差异:中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年降水量也有很大的差异。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__800毫米以下__,南方地区年降水量在__800毫米以上__。 我国降水的地区分布规律及原因 (1)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原因:东南沿海距海近,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距海远,受夏季风影响小或不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少。 6.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很多地理分界线经过这里,具体见下图: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中国近十年自然灾害(最权威最全面资料) 2010年 自2009年9月中旬,中国云南、贵州、广西等地气象干旱露头,10月下旬出现了大范围中等以上程度的气象干旱,至今仍持续6个月。由最先的贵州现已渐渐扩散到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干旱情况还在持续。 1月13日夜间开始,新疆塔城地区又出现降雪天气,预计16日至20日,还将出现一场以大风、强降温为主的天气过程,各地普遍有中雪,个别地区可达中到大量,山区可达暴量,同时有5-6级偏西风,风口风力10-11级,将严重影响道路交通运输。天气转晴后,塔城地区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零下30℃,北部最低气温将降至摄氏零下33℃至零下35℃。这是该地区60年一遇的连续暴雪严寒天气。 1月24日10点36分14秒(北京时间),在山西省运城市河津市、万荣县交界(北纬35.50度,东经110.70度),发生(M)4.8级地震,震源深度12.0公里。太原无震感,西安等地有震感。 1月31日四川重庆交界5.0级地震 2月25日云南楚雄5.1级地震 3月6日:唐山市与滦县交界发生4.2级地震,北京有震感

3月4日:台湾高雄6.7级地震,大陆东南沿海省份有震感 3月20日,风沙天气带给中国一场巨大的沙尘暴,来自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数千公里抵达中国东部和南方地区。甚至扬尘天气还影响至台湾和日本。 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9日北京天津唐山等地发生了四级左右地震 4月14日早晨7时49分,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33公里,属于浅源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 4月23日,新疆吐鲁番地区23日17时起,吐鲁番地区遭遇近年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大风和沙尘天气,因风灾导致火灾和建筑物坍塌造成3人死亡,1人失踪。目前,吐鲁番地区鄯善县、托克逊县仍有8级大风。从23日开始遭遇30年不遇的强风袭击,吐鲁番市城区多处发生火灾,许多市政设施受到损毁。吐鲁番地区超过23000座设施农业大棚和45万亩葡萄受灾严重。 4月24日,敦煌、酒泉、张掖、民勤等13个观测站出现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其中民勤县19时10分能见度接近0米。12时许,自"93 5 5特大黑风暴"后17年来最大沙尘暴袭虐河西走廊,14时30分左右到达酒泉,16时左右到达张掖,19时25分民勤最大风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安全教育作业 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级:11物流管理班 姓名:吴彩 常见的自然灾害有哪些? 自然灾害种类一:气象灾害 包括热带风暴、龙卷风、雷暴大风、干热风、干风、黑风、暴风雪、暴雨、雷电、连阴雨(酸雨)高温、热带气旋、沙尘暴、浓雾、寒潮、冷害、霜冻、雹灾及旱灾等。 自然灾害种类二:海洋灾害 包括风暴潮、海啸、潮灾、海浪、赤潮、海冰、海水侵入、海平面上升和海水回灌等。 自然灾害种类三:洪水灾害 包括洪涝灾害、江河泛滥、暴雨灾害、山洪、融雪洪水、冰凌洪水、溃坝洪水、泥石流与水泥流洪水等。 自然灾害种类四:地质灾害 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裂缝、塌陷、火山、矿井突水突瓦斯、冻融、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 自然灾害种类五:地震灾害 包括由地震引起的各种灾害以及由地震诱发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沙土液化、喷沙冒水、城市大火、河流与水库决堤、构造地震、陷落地震、矿山地震、水库地震等。

自然灾害种类六:农作物灾害 包括农作物病虫害、鼠害、农业气象灾害、农业环境灾害等。 自然灾害种类七:森林灾害 包括森林病虫害、鼠害、森林火灾等。 地震灾害的应急处置应注意哪几个问题? (一)对于国家而言 1、确保搜救人员到位 立即组织基层应急队伍和广大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同时组织协调当地解放军、武警部队、地震、消防、建筑和市政等各方面救援力量,调配大型吊车、起重机、千斤顶、生命探测仪等救援装备,抢救被掩埋人员。现场救援队伍之间加强衔接和配合,合理划分责任区边界,遇有危险时及时传递警报,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2、开展医疗救治和卫生防疫 迅速组织协调应急医疗队伍赶赴现场,抢救受伤群众,必要时建立战地医院或医疗点,实施现场救治。加强救护车、医疗器械、药品和血浆的组织调度,特别是加大对重灾区及偏远地区医疗器械、药品供应,确保被救人员得到及时医治,最大程度减少伤员致死、致残。统筹周边地区的医疗资源,根据需要分流重伤员,实施异地救治。开展灾后心理援助。 3、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 及时对灾区水源进行监测消毒,加强食品和饮用水卫生监督;妥善处置遇难者遗体,做好死亡动物、医疗废弃物、生活垃圾、粪便等消毒和无害化处理;加强鼠疫、狂犬病的监测、防控和处理,及时接种疫苗;实行重大传染病和突发卫生事件每日报告制度。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教学设计

洪水 地震、火山 问题2:结合全球震中分布示意图及板块分布图,你能指出四大地震带的分布吗? 拓展:世界两大灾害带的分布 灾害带灾害类型成因 (承转)由此可见,自然灾害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现在,请同学们对照导学案,小组讨论完成合作学习一,小组长注意讨论进度的协调。 (小组讨论) 好,时间到。我们对照屏幕上的表格,分析一下美国这三个不同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及成因。我们按顺序来判断,仍然是抢答,看哪个小组推理的又快又准确。(教师简要评价)生:(对照地图指 出)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震 带、环太平洋地 震带、大洋中脊 地震带、大陆裂 谷地震带。 (若有不足,其 他同学补充) 生:抢答 小组合作,判断 并讨论分析 学生抢答,汇报 小组讨论结果。 通过读图、画图提 高空间思维能力 案例讨论,深化认 识。 培养学生小组合 作、分析问题的能 力,理解自然灾害 发生的差异性的 表现。

合作学习(展示合作探究一答案)半分钟时间,快速记忆 相关的知识点。 承转:灾害类型不同,我们在分析其原因时考虑 的自然原因的侧重点也不同。结合第二单元所学, 遇到此类问题我们应该重点从哪些方面入手呢? (投影“方法点拨”) 承转:这些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危 害。观察教材49页图表内容,从危害的总体状况 看,世界各大洲灾情呈现明显的差异,哪一大洲 损失最为严重? 从自然灾害的个例来看,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 的时间和地点,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观察 拉丁美洲两个国家智利和海地地震信息,思考并 小组讨论: 两地震灾情有什么区别?分析其差异的原因。 师点评。 比较同一灾害成灾的差异是自然灾害常考点之 一,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分析? 方法点拨:(师简要评价生的回答)我们往往从以 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区域灾害强度 2.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3.区域抗灾能力 承转:这种危害的区域差异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 异。(投影) 生:检查 生:当堂记忆。 整理并记 录。 生:亚洲。 生:分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汇总讨 论结果并展示交 流。 生:回答。 生:归纳整理并 记忆 生:分析并记忆 复习第二单元相 关内容,教师及时 进行方法点拨 对比分析,培养学 生根据图表分析 问题的能力 夯实基础,深化认 识 总结规律 深化认识

第2讲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2讲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考点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强化专练 1.读“我国主要气象灾害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各种气象气候灾害中,分布最为广泛的是。 (2)我国华南地区虽然纬度较低但有时也会受到低温冻害的影响,其成因是、。(3)干旱是一个突出的世界性问题。我国华北地区的旱情以季最为突出,其主要原因是。(4)台风是我国夏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但它在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影响,其主要表现有 。 (5)为减轻上述各种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损失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多选)()A.修建水库和分洪工程 B.禁止在灾害多发区居住 C.建立灾情监测预报系统 D.建立健全保险救灾体系 答案(1)干旱 (2)冷空气势力强(或春季阴雨多)农事活动早 (3)春气温回升快,蒸发强,而降水少;春季是农作物播种和生长时期,需水量大 (4)带来丰富的降水,缓解旱情,有助于降温解暑 (5)ACD 考点二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强化专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2008年1月10日开始,我国南方地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罕见的长时间、大范围、高强度的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湖北、湖南、江西、贵州、安徽等省的交通、电力、农业、供水、通信等造成巨大影响,灾情十分严重。 材料二

(1)受冰冻雨雪影响最突出的交通运输方式是。这次冰冻雪灾引起输电线路损坏,造成京广线部分路段因停电而中断,导致广州火车站数十万北上返乡旅客滞留。广州火车站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旅客东走广深线转线,西走广廉(江)线、黎湛线、湘桂线和线,再选择合适的方式和路线返乡。(2)粤北和湖南郴州地区是冰冻雪灾的重灾区,其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A.受亚洲高压持续控制 B.受西南暖湿气流影响,水汽充足 C.位于南岭地区,地势较高 D.大气环流异常稳定,造成持续的低温环境 E.位于平原地区,积雪深厚 F.恰逢春节广州返乡旅客高峰期 (3)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但它也有有利的一面。“瑞雪兆丰年”,就是说冬季雨雪多预示着来年农业生产可能会获得大丰收。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谈谈其中的科学道理。 答案(1)公路运输京九焦柳 (2)BCD (3)①我国冬季一般降水少,降雪增加了土壤的水分,有利于来年春播和作物生长;②积雪对土壤有保温作用,有利于农作物安全越冬;③低温不利于害虫的越冬,能减轻来年的病虫害。 考点三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强化专练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台风、洪涝、旱灾、风雹、地震、低温冷冻、雪灾、山体滑坡、泥石流、病虫害等各类自然灾害都有不同程度发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 (1)分析说明我国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的主要原因。 (2)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简述构造地震的产生机制。 (3)自然灾害主要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会起到加剧或减轻的作用。分析说明人类活动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原因。 答案(1)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我国地形以山地为主,重力作用强,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我国地处季风区,深受季风影响,气象灾害多发;各种灾害相互关联,一种灾害发生往往诱发其他灾害的发生。 (2)地震是由于地壳中内力不断积累,超过岩层的承受限度,导致岩层突然断裂或错位,使岩层中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 (3)人类不合理地、过度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会造成生态破坏,导致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不稳定性增强,增加灾害发生几率;人类活动会使地表财富积累增多,加剧灾害损失程度。 考点四我国的虫灾和鼠灾 强化专练 4.下面关于我国虫灾和鼠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生态环境、作物种类和耕作栽培制度不同,生物灾害的发生、流行以致成灾都有很大的 区域差异 B.稻飞虱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 C.农田鼠类的危害形式可分为地上鼠和地下鼠 D.干旱的地理环境往往造成鼠类灾害严重 答案 A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 【典例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 致这一差 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 ②黄 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 ③黄土高 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 ④黄土 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 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 更低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⑤ D .①③⑤ 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风力等侵蚀 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来位 置的现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要严重于我国其它地 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其自然条件中的土壤 特性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 黄土在暴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长期的垦殖,地面缺 少植被保护,抗侵蚀能力下降。在①—⑤叙述中③ 是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④这一表述也欠准确,因 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也比较大。 答案:C 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 南方低 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 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 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 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 异。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 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取决于地 理背景的差异。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 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 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 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 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 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 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 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所 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 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答案:(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 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 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2)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 少,因地 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 生长量和产值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 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 其次,本区为江河下游地区, 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 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会更 大。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 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 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 1?3题: 1 ?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 的是 A ?印尼、中国 B .中国、印度 C .日本、美国 D .孟加拉国、韩国 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 .非洲、西亚 B .非洲、中亚 C .中欧、西亚 D .南亚、北美 3 .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 .中国、日本、韩国 B .日本、美国、巴西 C .日本、菲律宾、印尼 D .墨西哥、智利、印度 4 .世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域上差异很大,但就 其具体的 发生地点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特点可 寻。有关这一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具有带状或斑点状分布的特点,其中灾害集 中分布的斑点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区 B .具有带状和面状分布特点, 其中灾害集中分 布的带 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带 C .只具有带状分布特点, 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 震带 D .灾害发生时人们常把这一地区称为灾区, 所 以灾害发生点更多地具有面状分布特点,被 称为灾 害区 5.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 点是分布在 两条巨型灾害带上,它们是 A .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地带 B .海岸灾害带和大陆裂谷带 C .板块构造带和山地平原过渡带

地域差异显著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案

教学课题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第三课地域差异显著1秦岭淮河分南北教学课时 1 主备教师2013年月日 教学目标1、在了解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基础上,了解秦岭-淮河是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 2、通过列举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南方与北方在生活、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特别是气候的差异。 3、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4、能熟练识读各类地图,如“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等,并能从地图中获取有用信息。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南北方的主要差异;理解造成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的不同,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难点:理解南北方差异的形成,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因素在其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认识到南北方差异的存在是南北方人们长期以来运用自己的智慧适应和改造当地自然环境的结果,体会“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读懂中国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和年降水量图,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 共案个案 【导入】我们班上有没有来自北方的同学?(如果回答没有,继续提问,听说过中国有北方和南方之分吗?)知道南方和北方的分界线吗?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图3-27“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了解(或是巩固)“中国南北方的划分及分界线的名称”,知道“中国的四大地理区域划分”。过渡: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跟南北差异有关的图片,请同学们说出是哪些方面的差异? PPT组图:南米北面、南北方建筑、南船北马 (分别反映南北方在食、住、行方面即生活方式上的明显差异) 设问:这些差异仅仅是因为南北方人们喜好的不同而造成的吗?造成这些差异总的来说与什么有关?(PPT课件中填空“自然环境”并板书) 接着,借助幻灯片简单比较南北方在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设问:南北方自然环境的差异,存在多久了?(生答) 过渡:所以,秦岭-淮河一线作为南北方的地理分界线,自古以来就被发现。“橘过淮北则为枳”,听过这句话吗?(PPT课件显示原文) 设问:“橘过淮北则为枳”,你们相信吗?(生答)如果说南北方范围大,自然环境差异大,老师相信,但淮南淮北的自然环境相差竟有这么大吗?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橘过淮北则为枳”呢?指导学生阅读书本图3-26,得出PPT“气候因素是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并显示“气候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见PPT)。 活动:PPT课件显示上课当天杭州的天气预报及另外两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猜另外两个城市可能是哪里?(答案是:三亚和漠河) PPT课件显示: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 设问:冬季包括哪几个月呢?(生答) 过渡:一月份是中国绝大多数地区在一年中最冷的月份,一般用一月代表代表冬季。那我们可以借助什么地图来了解中国南方和北方在冬季的气温差异呢?以前读过“一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吗?能看懂吗?(如果学生说能看懂,就直接让学生读图算出南北温差有多大,并回答书上的一个问

[整理]中国主要自然灾害专题复习.

[课标要求]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理解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 原因。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流构成 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从自然和人文的相互关系上,理解气象灾害多发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自然灾害中的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在中国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结合中国的实际,从自然和人文角度,分析地质灾害、水文灾害和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并总结自然灾害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地质灾害 1.中国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 有、、等。 2. 是地质灾害多发区,其中是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请以该区为例分析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 ⑵人文原因: 3.简要描述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 [直击高考] 1.(04上海地理卷)下列四大高原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较频繁的是() A.云贵高原 B.青藏高原 C.黄土高原D.内 蒙古高原 2.北京时间2005年10月8日11时50分,图示地点(34.4°N,7 3.6°E)发生里氏 7.6级地震(下左图)。该地强烈地震的发生是由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的张裂加剧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减弱C.非洲板块与印度板块的挤压加剧 D.印度洋板块向北俯冲的速度加快 3.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 是。 (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主要的人类活动有。减少泥石流的发生,减轻其危害的针对性措施 有。 4.(05江苏文综卷)读我国西南局部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示意图(图1),回答下列 问题。 (1)从地壳运动、气候和灾害成因上的关联性等方面,简述该地区地震、泥石流灾害频 发的自然原因。(6分) (2)简述该地区泥石流频发的人为原因。(1分)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要求措施地小知识

我国常见自然灾害预警种类、等级划分与应对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气候脆弱区”之一,自然灾害频发、分布广、损失大,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的观测事实已表明,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厄尔尼诺、干旱、洪涝、雷暴、冰雹、风暴、高温天气和沙尘暴等)出现频率与强度明显上升,直接危及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各种天气气候灾害使农田受灾面积达3400万公倾(5亿多亩),受干旱、暴雨、洪涝和热带风暴等重大灾害影响的人口约达6亿人次,平均每年因受天气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约占GDP的3%-6%。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天气气候灾害造成损失的绝对值越来越大。考虑到天气气候灾害引发的生态、环境、地质、社会、人文、经济等继发性灾害,则经济损失更为严重。在长期与自然共存的实践中,社会各界、从事防灾减灾研究、业务、管理人员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措施。 一、高温预警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 1、高温黄色预警信号: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将在35℃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做好防暑降温准备工作。 ⑵、午后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 ⑷、高温条件下作业和白天需要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应当

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2、高温橙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37℃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落实防暑降温保障措施。 ⑵、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高温条件下作业的人员应当缩短连续工作时间。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温指导,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注意防范因用电量过高,以及电线、变压器等电力负载过大而引发的火灾。 3、高温红色预警信号:24小时内最高气温将升至40℃以上。 ⑴、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采取防暑降温应急措施。 ⑵、停止户外露天作业(除特殊行业外)。 ⑶、对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护措施。 ⑷、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特别注意防火。 二、暴雨预警 暴雨预警信号分四级: 1、暴雨蓝色预警信号:12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 ⑴、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做好防暴雨准备工作。 ⑵、学校、幼儿园采取适当措施,保证学生和幼儿安全。 ⑶、驾驶人员应当注意道路积水和交通阻塞,确保安全。 ⑷、检查城市、农田、鱼塘排水系统,做好排涝准备。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培训课件

常见自然灾害知识点

常见自然灾害整理 一、地震灾害 1、成因:位于××板块和××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球内能强烈急剧释放,引起地壳震动。 中国多地震原因: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与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地壳运动活跃。 2、影响破坏程度(烈度)大小因素:自然:震级大小(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中距离(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震源深度(震源越浅烈度越大)。人文:发生时间;人口密度、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建筑物抗震程度;人员防震自救意识 3、引发的次生灾害:泥石流、滑坡、(河道阻塞形成)堰塞湖、工厂有毒物质泄露造成的环境污染、瘟疫(人员死亡) 4、损失:严重人员伤亡;破坏建筑物,交通设施、通讯设施;引发次生灾害(如上)、 5、措施:①加强地震科学研究,建立预警监测系统②建立应急预案,做好灾前物资准备等工作③提高建筑物抗震程度④进行防震教育,提升防震意识与自救能力 二、泥石流 1、成因:自然:①山区地形,山高、坡陡、谷深②(地震多发,断裂发育导致)地表多疏松堆积物③植被覆盖率低④洪水条件(强降水、溃坝、冰雪融水)

人为:①破坏植被②破坏地表③开矿等人类活动 2、危害:①掩埋村镇②冲毁建筑物与道路、矿山等③阻塞河道 3、措施:①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②人类活动避开泥石流多发区③植树造林(生物措施)④建设护坡林、堤坝,进行截流(工程措施) 三、滑坡 1、成因:①岩石破碎;②山区地势起伏大,岩体、土体不稳定,有滑动面;③植被覆盖差 ④降水、地震、人类活动加剧滑坡发生 2、措施:①建立预警系统、加强监测②工程措施:护坡、加固岩体、消除地表水地下水危害③人类活动避开滑坡带(如修路)④提高植被覆盖率 四、沙尘暴 1、我国发生时间:多发于冬春季节,春季最多。 2、成因: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地面干燥多沙质沉积物;多大风;植被稀少,地面径流少。 人为原因:人类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造成土地沙化,部分工程建设等破坏地表,地表裸露等。 3、分布:干旱与半干旱地区(沙漠广布、地表裸露、植被稀疏)在我国多发生在华北、西北、东北地区。 4、冷锋对沙尘暴的影响:冷锋风力大,吹扬沙尘,并使沙尘随锋面移动 5、危害:破坏草原,加速荒漠化,大气能见度降低,污染环境,造成呼吸道疾病多发。

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常见自然灾害如何预防应对? 为增强全体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普及推广防灾减灾知识和避灾自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学校收集整理了一些常见自然灾害的预防和应对知识,希望大家都来了解一下,增强自身的防灾抵抗力。 洪水突来如何应对——冷静观察迅速转移 (1)冷静观察水势和地势,然后迅速向附近的高地、楼房转移。 (2)就近无高地楼房可避,可抓住有浮力的物品如木盆、木椅等。必要时爬上高树也可暂避。 (3)切记不要爬到土坯房的屋顶,这些房屋浸水后容易倒塌。 防冰雹如何避险——防雹勿忘防雷电 (1)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室外物品。 (2)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家中。 (3)如在户外,不要在高楼屋檐下,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 (4)在防冰雹的同时,也要做好防雷电的准备。 台风来了怎么避——尽量避免河边走 (1)不要在建筑物旁避风躲雨,强风有可能吹倒建筑物、高空设施易造成人员伤亡。 (2)尽量避免在河边和桥上行走,行人在路上、桥上、水边容易被吹倒或吹落水中,摔死摔伤或溺水。 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1)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2)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3)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4)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5)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火灾如何逃生——浸湿衣物披裹身体 (1)保持镇静,迅速判断危险地点和安全地点,尽快撤离。 (2)逃生时不可蜂拥而出或留恋财物。必须穿过火区时,应尽量用浸湿的衣物披裹身体,捂住口鼻,贴近地面。 (3)火灾发生后威胁最大的往往是浓烟,想办法以湿毛巾掩口鼻呼吸,降低姿势,一路关闭所有背后的门,它能降低火和浓烟的蔓延速度。 (4)身上着火,千万别奔跑,可就地打滚,将身上的火苗压灭,或跳入就近的水池、水缸、小河等。 (5)身处楼上,寻找逃生路一般向下不向上。进入楼梯间后,确定楼下未着火时再向下逃生。 (6)楼梯或门口被大火封堵,楼层不高时,可利用布匹、床单、地毯、窗帘等制成绳索,通过窗口、阳台、下水管等滑下逃生。 (7)楼层高,其他出路被封堵,应退到室内,关闭通往着火区的门、窗。有条件的用湿布料、毛巾等封堵着火区方向的门窗,并用水不断地浇湿,同时靠近没有火的一方的门窗呼救。晚上可用手电筒、白布摆动发出求救信号,决不可乘坐电梯,也不可贸然跳楼。 避免雷击灾害——远离天线、电线杆、避雷针 (1)远离建筑物的避雷针及其接地引下线。 (2)远离各种天线、电线杆、高塔、烟囱、旗杆,如有条件,应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或金属壳的汽车、船只,但帆布的篷车、拖拉机、摩托车等在雷雨发生时是比较危险的,应尽快远离。 (3)尽量离开山丘、海滨、河边、池塘边,尽量离开孤立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典例探究】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导致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①黄土高原土质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②黄 土高原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③黄土高原降水量较南方低山丘陵大而集中④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较之南方低山丘陵更加崎岖不平⑤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使抗侵蚀能力更低 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 C.①②⑤D.①③⑤ 解析:水土流失是指降水、径流、风力等侵蚀地面,引起地表物质侵蚀、搬运而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现象。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要严重于我国其它地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其自然条件中的土壤特性和气候特征密切相关。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在暴雨多发的季节,由于长期的垦殖,地面缺少植被保护,抗侵蚀能力下降。在①-⑤叙述中③是一个明显的知识错误;④这一表述也欠准确,因为南方低山丘陵地势起伏也比较大。 答案:C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较南方低山丘陵区严重,但南方低山丘陵区因水土流失而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损失比黄土高原却有过之而无不及,试从影响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的因素角度加以分析说明。 解析:本题旨在说明自然灾害危害的地域差异。强度相当的同一种灾害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时间,其损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这主要是取决于地理背景的差异。因此应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 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表现出的差异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发生得更加严重,因此危害的差异应是更多地来源于两地的人文地理背景的差异,如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土地的单位面积产值情况,人口经济密度等;当然,也必须考虑到该区自然条件方面的特殊性,如属于低山丘陵地区,土质比之黄土高原更浅薄,更易流失,却难以恢复。所以既要对比分析,又要联系实际,进行逻辑推理,由因及果地综合分析。 答案:(1)从自然地理背景看,这里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年降水量较大,多河流发育;地貌多为较薄的地表疏松层覆盖的石质山地,一旦侵蚀,岩石裸露,难以恢复。 (2)从人文地理背景看,首先,这里人多地少,因地处亚热带,水热条件好,单位土地的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单位面积水土流失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都大;其次,本区为江河下游地区,人口稠密,城镇集中,多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水土流失对这些地区造成的影响会更大。 【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自然灾害都发生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内,不同的地理环境,自然灾害发生率会有很大的不同。结合所学的区域地理知识,回答1~3题: 1.下列沿海或岛屿国家中属于最易发生洪水灾害的是 A.印尼、中国B.中国、印度 C.日本、美国D.孟加拉国、韩国 2.属于干旱灾害突出的地区有 A.非洲、西亚B.非洲、中亚 C.中欧、西亚D.南亚、北美 3.经常遭地震、火山威胁的国家有 A.中国、日本、韩国 B.日本、美国、巴西 C.日本、菲律宾、印尼 D.墨西哥、智利、印度 4.世界自然灾害的发生在地域上差异很大,但就其具体的发生地点来看还是具有一定特点可寻。有关这一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有带状或斑点状分布的特点,其中灾害集中分布的斑点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区 B.具有带状和面状分布特点,其中灾害集中分布的带状地域被称为灾害带 C.只具有带状分布特点,例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D.灾害发生时人们常把这一地区称为灾区,所以灾害发生点更多地具有面状分布特点,被 称为灾害区 5.从更为宏观的角度看世界上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点是分布在两条巨型灾害带上,它们是 A.环太平洋灾害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B.海岸灾害带和大陆裂谷带 C.板块构造带和山地平原过渡带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案

预防自然灾害安全教案 六一 教学目标: ⒈初步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⒉学会用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⒊了解我国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 ⒋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家乡曾经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及其带来的损失,并写好调查笔记。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灾害 ⒈播放各类自然灾害的声响:如狂风呼啸声、打雷声、暴雨声、房屋倒塌声、人们的呼救声等。学生听后发挥想像,猜猜发生了什么事情,并描绘发生的情景。 ⒉小结:是啊,多么可怕的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板书课题) 二、展示图片,认识灾害 ⒈教师:课前大家搜集了表现各类自然灾害的图片,并做成了剪报或幻灯片,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灾害图片展”。 ⒉学生展示图片,作简单的介绍(可以结合具体的背景事件)。 三、设计图标,了解灾害 ⒈教师示范图例。教师画一幅太阳照射着大地,大地都干裂了的图,并告诉学生这表示“干旱”。教师给图编一首顺口溜:太阳高高挂,滴雨也不下,大地快冒火,渴坏了庄稼。 ⒉学生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⒊学生交流,展示(可以先说说顺口溜或谜语,让其余同学猜一猜)。 四、小小主播,讲述灾害 ⒈教师:课前很多同学不仅搜集了自然灾害的图片,还了解了许多发生过的自然灾害,下面就进入我们的“新闻会客厅”,由小主播们播报新闻。 ⒉学生分全球新闻(国外发生的灾害)、国内新闻(外地发生的灾害)、地方新闻(家乡发生的灾害)进行播报。 五、交流汇报,直面灾害 展示调查表,交流近年来发生过的自然灾害给家乡人民带来了哪些损失。仿照教科书第73页的学生作品写一写、画一画,制作“灾害记忆卡”,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片段。 六、拓展讨论,深入思考 ⒈学生谈一谈了解这些自然灾害后的感受。 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自然灾害发生的原因,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哪些是无法避免的,哪些是人为的,对于前者我们要努力建立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对于后者,我们更要反思自己的行为,懂得遵循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 1、洪涝灾害 我国典型地区:东北;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淮河流域;珠江流域等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降水持续时间长,降水集中(如长江流域的梅雨天气);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强:南旱北涝;副高弱:南涝北旱);台风的影响;缺少天然的入海河道(淮河);地势低洼(海河、珠江);水系支流多(扇形水系、树枝状水系);河道弯曲(荆江河段);厄尔尼若现象等。(2)人为原因:滥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床抬升;围湖造田;不合理水利工程建设(渭河流域) 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建设防护林体系;退耕还湖;修建水利工程;裁弯取直,加固大堤;开挖入海河道(淮河);修建分洪区;建立洪水预报预警系统等。 2、沙尘暴现象 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大风日数多;地表植被稀少(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 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 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1)自然原因: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2)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初中地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微课讲稿)

初中地理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微课讲 稿) 部分展示气象灾害是由大气的异常变化引起的。 如果长期降水异常偏少甚至无降水就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人类活动,造成旱灾。干旱灾害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因为缺少水,往往会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导致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由于降水异常偏少,XX年6月淮河江苏段水位降至历史最低,一些渔船停在干涸的河床上,当地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的影响,形成旱灾。 但是我国西北内陆的荒漠地区,常年干旱,有的地区甚至一年也不下一场雨,但这只是一种干旱的自然现象,不能称为旱灾。因为当地基本没有农业生产,荒无人烟,干旱没有造成损失,所以不能称为旱灾。 洪涝灾害是由于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形成的,具有分布范围广、发生频繁、突发性强的特点,洪水淹没农田、城市,冲毁桥梁、道路,阻塞交通,造成人员伤亡等,危害巨大。

如图所示,洪涝灾害常常会淹没房屋、农田等,摧毁我们的家园,带来巨大的财产和人员伤亡。 台风具有持续时间短,季节性强(7-11月)的特点,常伴随着大风和暴雨等天气,给我们带来灾害。强烈的台风能拔树倒屋,掀翻万吨巨轮,损坏建筑物和通信设施;还会破坏海堤,造成河堤决口、水库崩溃,导致洪水泛滥;台风引发的强降雨还会导致洪涝灾害,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极大。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7-9月常受到台风的侵袭,从这两幅图上可以看到被台风摧毁的大树和农田,给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巨大损失。 寒潮是大规模强冷空气快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强降温的天气过程,伴有大风、雨雪、冰冻等,具有影响范围广、有明显的路径、季节性强的特点。 寒潮发生时,会导致气温骤降,出现大风、雨雪、霜冻、暴风雪、沙尘暴等天气现象,造成农作物冻害,危害农田和牧场;强降雪或暴雨也会对交通、电力造成巨大危害。 左图是寒潮过后,人们在抢救牲畜。右图是受寒潮带来的冻雨的影响,电力设施倒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