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教材内容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课文内容复习

《沁园春·长沙》

这是毛泽东的一首具有现代内容、传统形式的词作。全词上片记今游,以写景为主,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下片忆昔游,以叙事为主,回顾往昔的峥嵘岁月和凌云壮志,形象含蓄地回答了上片的问题。全词抒发了青年诗人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革命豪情。

《雨巷》

戴望舒因本诗获得了“雨巷诗人”称号。全诗以“雨巷”和“丁香”这两个主要意象为基础,以梅雨季节江南小巷为背景,塑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的象征性形象,营造了飘渺虚幻、哀婉朦胧的意境。诗人通过“我”在“雨巷”中对梦一般的“姑娘”的期盼、接近、远去、留恋、期盼,寄寓对世界、人生朦胧的伤感、如梦的期待、寂寥的心境和虚无的苦涩。全诗运用象征手法,意蕴深远,情感复杂,可作多元解读。

《再别康桥》

这是诗人重游母校、物是人非,归国途中、怅然若失之作。全诗通过对康桥景物的抒写,通过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旧情的眷恋和珍视,以及寻梦的惆怅和落寞。在飘逸、洒脱的姿态下,蕴藏着深深的无奈、苦闷和忧郁。诗作很好地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主张,可以此为切入点作重点赏析。

《大堰河,我的保姆》

这是诗人在狱中写给乳母大堰河的一曲赞歌。诗作选取了大堰河的若干生活片段和一系列生活细节,刻画了大堰河的勤劳淳朴、善良无私的品质,多侧面地展示了她丰富立体的个性,抒发了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情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劳动妇女的深切同情与对不合理世界的控诉、诅咒。作为抒情长诗,却充满大量的描述性意象和叙事性细节,应将其作为鉴赏的重点。

《烛之武退秦师》

这是发生在公元前630年的事:秦、晋联合攻打郑国。郑国被秦、晋两个大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时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阐明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化解郑国的亡国危机。

在短小的故事叙述中,文章处处设伏笔与做照应;波澜起伏,生动活泼;详略得当,重点放在烛之武的说辞上,表现烛之武是怎样说退秦师的,以刻画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荆轲刺秦王》

荆轲是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而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

在《战国策》的叙述中,故事的主人公是荆轲,故事的主线是“刺”,故事情节围绕着这个“刺”字展开,行刺的缘起,行刺的准备,行刺的实施,曲折完整,波澜起伏、惊心动魄。随着故事情节的推移,人物的性格——忠义刚直、果敢机智的荆轲,急功近利的太子丹,豪爽慷慨的樊於期,外勇内怯的秦武阳,贪残怯弱的秦王——也从其对话、神态、动作和场面描写等多方面的刻画中得到栩栩如生的表现。

《战国策》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叙事中蕴含着强烈情感,善于以波澜起伏的情节、个性化的言行、传神的形态和细节来描写人物,这些在《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得到充分体现。

《鸿门宴》

“鸿门宴”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内容是公元前206年12月,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藏有杀机的宴会。《鸿门宴》描写了刘邦、项羽在推翻秦王朝后,为争夺天下而首次展开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斗争。名为“宴会”,实为一场激烈的政治斗争,是刘、项之间政治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化的生动表现,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在生动的对比中,展示了斗争双方策略的高下优劣,挑开漫长激烈的“楚汉相争”的序幕,预示出胜负的必然结局。

司马迁以娴熟的艺术技巧,展现了两个政治集团间的具体矛盾:刘、项因争夺关中王产生了不共戴天之仇,军事力量处于劣势的刘邦,宴会前,面临大军被击溃的危机;宴会中,面临可能遭受杀身之祸。但是内部团结的刘邦集团上下一心,随机应变,终于转危为安,变被动为主动,并向着他既定的政治目标跨出关键一步。故事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循序展开,情节张弛有度,跌宕有致,扣人心弦,引人入胜,生动地刻画了性格各异的人物群象,描绘了许多富有戏剧性的难忘场面,使《鸿门宴》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纪念刘和珍君》

这是一篇具有永久的价值和魅力传统课文。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当时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纷纷撰文谴责,而对爱国青年、反动势力和处于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分析得非常透彻的莫过于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

文章以评述“三一八”惨案为中心内容。作者立场、观点和态度非常鲜明,对段政府杀害爱国青年的暴行,他愤怒地控诉;对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他痛加斥责;对刘和珍等遇害青年,他无比沉痛地悼念!作者以师者的身份向他的学生奉献着他的悲哀和尊敬,作者的深刻处在于:总结血的教训,告诫爱国青年要注意斗争方式,颂扬“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的勇毅,激励人们“更奋然而前行”。

《小狗包弟》

巴金的散文集《随想录》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小狗包弟》是其中的传世名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家中的一条可爱的小狗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疯狂的惨无人道的现实,以及当时的人们普遍的命运穷困、人性扭曲的状况,警示所有中国人都不应该忘记那个年代,体现其认识价值。文章还描写了小狗的悲惨遭遇留给作者心中永难磨灭的创痛,表达了深重的悲悯、歉疚和忏悔之情,其恒久的教育价值在于,作家巴金的深刻反省、自我拷问的警醒人心的力量,显示出一个正直成熟作家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勇气和度量,进而感召与引发所有中国人对过去那个年代甚至当今时代的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心理的探讨和拷问,以形成高尚的人格和道德情操。

文章故事虽小,却小中见大,处处透露出作家用真诚、良知感染读者的为人为文的态度;语言质朴,处处蕴含着作家真挚、诚恳、深沉的感情。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这是一篇“大家写大家”的散文佳作。文章题为记一次演讲,看似记事,实则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作者学生时代分三次听完的一个长篇演讲,要回忆叙述的内容应该是相当丰富的,而作者只是撷取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对老师的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