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24式太极拳图文教程课件资料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
![24式太极拳图解及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5f9adc9227916888486d7f4.png)
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
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
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1)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2)同“左揽雀尾”(2)解,只是左右相反。
(3)同“左揽雀尾”(3)解,只是左右相反。
(4)同“左揽雀尾”(4)解,只是左右相反。
(5)同“左揽雀尾”(5)解,只是左右相反。
(6)同“左揽雀尾”(6)解,只是左右相反。
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
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
全部过渡动左手。
应向东偏北(大约15 度)。
第十式:云手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作,上下要协调一致。
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1)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2)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上方;眼看左手。
3)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
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下;与此同时,左手向前、向下划弧落于左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前下方。
要点:身体要先向左转,再向左转。
完成姿势,面向正西。
上体不可太前倾。
避免低头和臀部外凸。
左腿要微屈。
第二十式:闪通臂上体稍向右转,左脚向前迈出,屈膝弓腿成左弓步;同时右手由体前上提,屈臂上举,停于右额前上方,掌心翻转斜向上,拇指朝下;左手上起经胸前向前推出,高与鼻尖平,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24式太极拳_图解
![24式太极拳_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e0fe7360960590c69fc376b4.png)
24式太极拳图解24式太极拳,因其是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又仅24个招势,故常被叫做“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虽然动作不多,但能充分体现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传统的太极拳法相比,内容更精炼,结构更合理,动作更规范,在满足太极拳爱好者锻炼身体需要的同时,又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所以流传极广,尤其为太极拳初学者所喜爱。
24式太极拳共分八组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24式太极拳套路名称1. 起势2. 野马分鬃3. 白鹤亮翅4. 搂膝拗步5. 手挥琵琶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玉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背21. 转身搬拦捶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一、起式123 4 5二、左右野马分鬃6 7 8 91011 121314 1516171819 20三、白鹤亮翅212223四、左右搂膝拗步24 25 2627282930 31323334 35 36 37 38五、手挥琵琶39 40 41六、左右倒卷肱4243444546 47 4849 50515253七、左拦雀尾555657585960 61 62 63 64 65 6667八、右拦雀尾68697071727374757677 78 79 80 81 82九、单鞭83 84 85 86 8788十、云手89 90 91 9293949596 979899 100101 102103十一、单鞭104 105 106 107 108十二、高探马109 110十三、右蹬脚111112113114 115116十四、双峰贯耳117 118119120十五、转身左蹬脚121122 123124 125126 127十六、左下势独立128129130131132133十七、右下势独立134135136137138139140十八、右左穿梭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十九、海底针151152153二十、闪通臂154155156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二十二、如封似闭166167168169170二十三、十字手171172173174175二十四、收 势176177178。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812b3d87daef5ef7ba0d3ce9.png)
太极拳的技法
虚灵顶劲 含胸拔背 圆裆松胯 沉肩坠肘 动如抽丝 虚实分明 动静有常 连绵不断 心静体松 内宜鼓荡 气沉丹田 松腰敛臀 尾闾中正 舒指坐腕 步如猫行 转换灵活 势势均匀 势正招圆 力由意生 外示安逸
太极拳的三大误区
误区一:“太极拳是老人练的即老人拳”。 误区二:“太极拳仅能健身而不能用于技击、防身。” 误区三:“太极拳易学”,从社会上流传的口头禅“耍太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体是高度统一 的阴阳调控系统。 太极拳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 气血、阴阳平衡、导引经络、气贯全身 、神形合一。从整体上把握人体阴阳的 平衡,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调整具 有功效。
7.调养心的作用
从气功角度说:太极拳的“精神内收”,充 分强调人的精神能动性的作用,被誉为 “精神 体操”,具有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可以 淡化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心理感 情。而许多生理上的疾患,都与这“七情”有关。 太极拳讲究柔化,刚柔相济,随机转化,有利于 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减少内向性格的负面 影响,增进身心的健康。
极”可见一斑,有人认为跟学生为什么要学习太极拳
太极拳是一项松静自然,正稳细绵的武术 运动。是融拳、哲、医三理于一体的一项健 身运动,是实现健身、防身、养身、娱身、 修身功能的最直接、最重要的手段。长期坚 持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治 疾病,更能使人身心健康,延年益寿。
2、保养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太极拳对心血管系统有很好的保养作用。 太极拳吸气时扩大腹腔;呼气时收缩腹部,运 动轻灵,外柔内实,刚柔相济。腹压增大有助 于血液循环的通畅。腹压的改变又相应地调节 胸压 ,有利于增强心脏的功能。同时,在练拳 过程中全身肌肉有节奏的放松与收缩,起到使 毛细血管反射性扩张和血流通畅的作用。从而 可减轻心脏的负担,血压也相应有所降低。可 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
![24式太极拳(超精致版)PPT](https://img.taocdn.com/s3/m/5bf1d246e518964bcf847c1b.png)
8.抗老防衰的作用
太极拳以其轻、柔、平稳 ,没有忽起忽 落的明显变化和激烈的跳跃动作,在用力均 匀的全身运动状态下,使身体各肌群都能得 到锻炼,从而增加了肌力、肌弹性、肌肉的 兴奋性 ,使人精神充沛,不易疲劳。
“太极拳”汇集了佛学,道学,儒学,医学, 武学的精髓,将他们有机地运化于一体,是多代 人锲而不舍地钻研、实践的结晶。 通过练习太极拳可以改善自身的身体素质和 健康状况。所以,太极拳健身是具有坚实的科学 基础,是中国传统养生、医疗、保健运动方法的 典型代表。
太极拳动作柔和、缓慢、轻灵,处处带有 螺旋和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连。它不 仅是一种合乎生理和体育原理的健身运动,也 是一种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因为它是 练意、练身、练气三结合的运动,使人达到心 静气和的状态,调和人体之阴阳,疏通人体之 经络,故而是健身强体延年益寿的最佳运动之 一。
太极拳的功效
整个套路虽然只有24个动作,但相比 传统的太极拳套路来讲,其内容更精炼了, 动作更规范了,并且也能充分体现出太极 拳的运动特点。正是因为24式太极拳套路 结构简单,数量合理,内容充实,易学易 练,所以深受太极拳学练者喜爱。是较为 理想的太极拳入门套路。
24式简化太极拳的特点
全部内容选自传统杨式太极拳,动作柔和均 匀,姿势中正平稳,老幼咸宜, 人人可练,易于推广。为传统套路的1/4~1/3 ,适于在早操、工间操活动中开展。 内容尽量减少重复。保留了传统太极拳的主要技术 内容及基本规格要领,同时又避免了传统套路中半数以 上为重复动作的现象。
24式简化太极拳动作
一、起势 二、左右野马分鬃 三、白鹤亮翅 四、左右搂膝拗步 五、手挥琵琶 六、左右倒卷肱 七、左揽雀尾 八、右揽雀尾 九、单鞭 十、云手 十一、单鞭 十二、高探马 十三、右蹬脚 十四、双峰贯耳 十五、转身左蹬脚 十六、左下势独立 十七、右下势独立 十八、左右穿梭 十九、海底针 二十、闪通背 二十一、转身搬拦捶 二十二、如封似闭 二十三、十字手 二十四、收势
(完整word版)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
![(完整word版)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6e5a68c543323968001c92a4.png)
二十四式太极拳示范图解1起势2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4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倒卷肱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9单鞭10云手11单鞭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21转身搬拦锤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第一式:起势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第二式:野马分鬃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24式简化太极拳拳谱(图解)
![24式简化太极拳拳谱(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8b21a5e6cc175527062208c4.png)
24式简化太极拳图解24式太极拳,因其是太极专家从杨式太极拳中精简而来,又仅24个招势,故常被叫做“简化太极拳〞。
24式太极拳虽然动作不多,但能充分表达太极拳的运动特点,与传统的太极拳法相比,内容更精炼,结构更合理,动作更标准,在满足太极拳爱好者锻炼身体需要的同时,又便于掌握,易学易懂,费时少,收效快,所以流传极广,尤其为太极拳初学者所喜爱。
24式太极拳共分八组第一组1起势2左右野马分鬃3白鹤亮翅第二组4左右搂膝拗步5手挥琵琶6左右倒卷肱第三组7左揽雀尾8右揽雀尾第四组9单鞭10云手11单鞭第五组12高探马13右蹬脚14双峰贯耳15转身左蹬脚第六组16左下势独立17右下势独立第七组18左右穿梭19海底针20闪通臂第八组21转身搬拦捶22如封似闭23十字手24收势24式太极拳套路名称1. 起势2. 野马分鬃3. 白鹤亮翅4. 搂膝拗步5. 手挥琵琶6. 倒卷肱7. 左揽雀尾8. 右揽雀尾9. 单鞭10. 云手11. 单鞭12. 高探马13. 右蹬脚14. 双峰贯耳15. 左蹬脚16. 左下势独立17. 右下势独立18. 玉女穿梭19. 海底针20. 闪通背21. 转身搬拦捶22. 如封似闭23. 十字手24. 收势一、起式123 4 5二、左右野马分鬃6 7 8 91011 121314 1516171819 20三、白鹤亮翅212223四、左右搂膝拗步24 25 2627282930 31323334 35 36 37 38五、手挥琵琶39 40 41六、左右倒卷肱4243444546 47 4849 50515253七、左拦雀尾5556575859606162 6364 6566 67八、右拦雀尾68 6970717273747576777879 8081 82九、单鞭83 84 85 86 8788 十、云手89 90 919293949596 979899 100101 102103十一、单鞭104 105 106 107 108十二、高探马109 110十三、右蹬脚111112 113114 115116十四、双峰贯耳117118119120十五、转身左蹬脚121122 123124 125126 127十六、左下势独立128129130131132 133十七、右下势独立134 135 136 137138 139 140 十八、右左穿梭141142143144145146147 148 149 150十九、海底针151 152 153 二十、闪通臂154 155 156二十一、转身搬拦锤157158159160161162 163 164 165二十二、如封似闭166 167 168169 170 二十三、十字手171 172 173174 175 二十四、收势176 177 178。
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
![陈式二十四式太极拳](https://img.taocdn.com/s3/m/e5c15e16f18583d0496459fb.png)
1 5 9 13 17 21 起势 手挥琵琶 单鞭 右蹬脚 右下势独立 转身搬拦锤 2 6 10 14 18 22 野马分鬃 倒卷肱 云手 双峰贯耳 左右穿梭 如封似闭 3 7 11 15 19 23 白鹤亮翅 左揽雀尾 单鞭 转身左蹬脚 海底针 十字手 4 8 12 16 20 24 搂膝拗步 右揽雀尾 高探马 左下势独立 闪通臂 收势
返回顶部
第八式:右揽雀尾
①上体后坐并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里扣;右手向右平行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平屈胸前, ②同“左揽雀尾”②解, 左手掌心向下与右手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上,右脚收至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只是左右相反。
③同“左揽雀尾”③解,只是左右相反。
④同“左揽雀尾”④解,
返回顶部
第十一式:单鞭
①上体向右转,右手随之向右运转,至右侧方时变成勾手;左手经腹前向右上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 划弧至右肩前,手心向内;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步;在身体重心移向左腿的同时,上体继续左转,左掌慢慢翻 转向前推出,成“单鞭”式。
返回顶部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 ④上体微向左转, 右臂屈肘折回, 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 (相距约 5 厘米) , 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 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 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 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仍走弧线。左脚全掌着地。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
陈式24式养生太极拳图谱(王西安拳法)
![陈式24式养生太极拳图谱(王西安拳法)](https://img.taocdn.com/s3/m/4ce142e090c69ec3d4bb7547.png)
陈式24式养生太极拳(王西安拳法)图谱第一式 起势1.立身中正, 两脚跟并拢,脚尖成微八字,两手中指贴于两侧裤缝,两眼平视前方。
2.含胸收腹,屈膝松胯,裆走后弧,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膝与胯平,欲落先上,向左侧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先着地渐渐踏实,两脚十指抓地,目视前方。
3.两臂徐徐抬起腕部突出与肩同高。
欲落先上,折腕沉肩坠肘,掌心向下,两手随身体缓缓下蹲,按至胯平;两膝上方。
第二式 懒扎衣1.重心左移,松右胯,左掌下按,右腕上提,提右脚屈膝松胯。
右脚向右侧铲出与左脚平。
同时两臂右下左上划弧合于身体中线,有插裆引进之势。
右掌心向上,左掌心向前,搭于右大臂中节,眼视右侧。
2.重心左移,腰肩肘调至横肘时,左手掌心向上,右手掌心向下。
重心右移,松胯塌腰,圆裆掤膝,沉肩坠肘提右手,与肩同高, 左手同时外旋经腹前下落至腰间,四指朝前,拇指在后,眼视右侧(成势时做到内外三合)。
第三式 六封四闭1.重心右移,两手向右掤出,两臂撑圆,右上左下掌心向外,与肩同高。
2.重心左移,捋加採,左手掌心向内,右手掌心向前,力点在掌根。
3.两手捋到身体中线时,放松向左上方摆出,与肩同高,右手置于左肩处,两掌心向前。
4.松右胯,身体下蹲,双臂沉肩坠肘,重心走下弧右移,两手平行向右推出。
左脚随重心向右跟步点地与肩同宽。
左掌推至右肩处,两掌间距一小臂,呼气下沉,周身合为一体,眼视右侧。
第四式 单鞭1.松右胯,左手掌心向上前穿,右掌变八字手沿左小臂后拉于左肘弯处。
2.裆走后弧,重心右移,右手旋腕变刁手,向右侧打开与肩同高,左脚虚步点地,左手收于小腹前,掌心向上,眼视左侧。
3.松左胯,提左膝,左手以小指领劲内旋,腕部突出,左掌心向上,指尖朝内。
4.屈膝松胯,左脚向左侧铲出与右脚平。
右脚蹬地,重心左移,左脚蹬地,重心右移的同时,左手掌心向上贴于小腹前随重心左右移动,重心左移,身体左转的同时松胯塌腰,圆裆掤膝,沉肩坠肘提左手,与眼同高(与肩同高),眼视左侧(成势时做到内外三合)。
24式太极图解8页word
![24式太极图解8页word](https://img.taocdn.com/s3/m/3a3b6b0e5a8102d276a22f9f.png)
第十五式:转身左蹬脚
①左腿屈膝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左腿,上体左转,右脚尖里扣;同时两拳变掌,由上向左右划弧分开平举,手心向前;眼看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同时两手由外圈向里圈划弧合抱于胸前,左手在外,手心均向后;眼平看左方
<
<
③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侧方迈出,右脚跟后蹬,成左弓步;在身体重心向左腿的同时,左掌随上体的继续左转慢慢翻转向前推出,手心向前,手指与眼齐平,臂微屈;眼看左手。
要点:上体保持正直,松腰。完成式时,右肘稍下垂,左肘与左膝上下相对,两肩下沉。左手向外翻掌前推时,要随转体边翻边推出,不要翻掌太快或最后突然翻掌。全部过渡动作,上下要协调一致。如面向南起势,单鞭的方向(左脚尖)应向东偏北(大约15度)。
③两臂左右划弧分开平举,肘部微屈,手心均向外;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左脚向左前方慢慢蹬出;眼看左手。
要点:与左蹬脚式相同,只是左右相反。左蹬脚方向与右蹬脚成180度)(即正西偏北,约30度)。
第十六式:左下势独立
(1)左腿收回平屈,上体右转;右掌变成勾手,左掌向上、向右划弧下落,落于右肩前,掌心斜向后;眼看右手。
<
<
<
①上体后坐,身体重心逐渐移至左腿上,右脚尖里扣;同时上体左转,两手(左高右低)向左弧形运转,直至左臂平举,伸于身体左侧,手心向左,右手经腹前运至左肋前,手心向后上方;眼看左手。
②身体重心再逐渐移至右腿上,上体右转,左脚向右脚靠拢,脚尖点地;同时右手向右上方划弧(手心由里转向外),,至右侧方时变勾手,臂与肩平;左手向下经腹前向下划弧停于右肩前,手心向里;眼看左手。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图文)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程(图文)](https://img.taocdn.com/s3/m/03ef3d29a5e9856a561260db.png)
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太极拳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拳术之一,在我国广为流传。
随着武术在世界范围的推广,太极拳以它独特的运动风格和显著的健身效果闻名于世。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是国家体委组织有关专家,在杨式太极拳的基础上,简化原有的套路而创编的。
它不仅简单易练,而且保留了杨式太极拳的技术精华,具有极佳的健身功能和丰富的技击招法。
第一节太极拳基础知识一、概述太极拳这个名称是因为它采用中国古代的“阴阳”、“太极”这一哲学理论来解释拳理而被命名的。
“太极”一词源出《周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太”就是大的意思,“极”就是开始或顶点的意思。
宋朝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第一句话就是“无极而太极”。
并非说太极从无极产生,而是“太极本无极”之意。
太极图是我国古代人的一种最原始的世界观,拳术和太极说的结合,逐步产生了太极拳术。
关于太极拳的缘起,据考证是于明末清初逐渐形成的。
据《温县志》记载:在明思宗崇祯十四年(1641)陈王廷任温县“乡兵守备”,明亡后隐居家乡,晚年造拳自娱,教授弟子儿孙。
陈王廷是卓有创见的武术家,他研究道家的《黄庭经》,并参照戚继光的第三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67-《拳经》创编了太极拳。
太极拳的来源有下列三个方面:①综合吸收了明代各家拳法。
戚继光是明代著名武术家、抗倭名将,他总结和整理了明代十六家民间著名拳法,并吸取了其中三十二势编成拳法套路。
陈王廷吸收了其中二十九势编入太极拳套路,甚至陈氏的《拳谱》和《拳经总歌》的文辞也仿照戚氏《拳经》,可见其影响之深。
②结合了古代导引、吐纳之术。
太极拳讲究意念引导动作、气沉丹田、心静体松、重在内壮,把拳术中的手、眼、身、步的协调配合与导引、吐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就使太极拳成为内外统一的拳术运动。
③运用了中国古代的中医经络学说和阴阳学说。
太极拳结合经络学说,要求“以意引气,以气运身”,内气发源于丹田,以腰为主宰发力于全身。
各式传统太极拳也都以太极阴阳学说来概括和解释拳法中各种矛盾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拳24式
第一式:起势
①身体自然直立,两脚开立,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放在大腿外侧;眼平看前方.
要点:头颈正直,下颏微向后收,不要故意挺胸或收腹。
精神要集中(起势由立正姿势开始,然后左脚向左分开,成开立步)。
②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
③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鞍,两肘下垂与两膝相对;眼平看前方。
要点:两肩下沉,两肘松垂,手指自然微去。
屈膝松腰,臀部不可凸出,身体重心落于两腿中间。
两臂下落和身体下蹲的动作要协调一致。
陈氏太极拳24式第二式:左右野马分鬃
①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至右手下,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②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右脚跟后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向左转,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手。
③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大约45°--60°),随后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中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至左手下,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左手。
④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工部;同时上体右转,左右手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右手。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胸部必须宽松舒展。
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
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
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
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整)。
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进行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该保持在10-30厘米。
陈氏太极拳24式第三式:白鹤亮翅
①上体微向左转,左手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成抱球状;眼看左手。
②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
面向右前方,眼看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右上、左下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看前方。
要点:完成姿势胸部不要挺出,两臂都要保持半圆形,左膝要委屈。
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陈氏太极拳24式第四式、左右搂膝拗步
陈氏太极拳24式第五式:手挥琵琶
右脚跟进半步,上体后坐,身体重心转至右腿上,上体半面向右转,左脚略提起稍向前移,变成左虚步,脚跟着地,脚尖翘起,膝部微屈;同时左手由左下向上挑举,高与鼻尖平,掌心向右,臂微屈;右手收回放在左肘里侧,掌心向左;眼看左手食指。
要点:身体要平稳自然,沉肩垂肘,胸部放松。
左手上起时不要直向上挑,要由左向上、向前,微带弧形。
右脚跟进时,脚掌先着地,再全脚踏实。
身体重心后移和左手上起、右手收要协调一致。
陈氏太极拳24式第六式:左右倒卷肱
(1)上体右转,右手翻掌(手心向上)经腹前由下向后上方划弧平举,臂微屈,左手随即翻掌向上;眼的视线随着向右转体先向右看,再转向前方看左手。
(2)右臂屈肘折向前,右手由耳侧向前推出,手心向前,左臂屈肘后撤,手心向上,撤至左肋外侧;同时左腿轻轻提起向后(偏左)退一步,脚掌先着地,然后全脚慢慢踏实,身体重心移到左腿上,成右虚步,右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眼看右手。
(3)上体微向左转,同时左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右手随即翻掌,掌心向上;眼随转体先向左看,再转向前方看右手。
(4)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5)与(3)解同,只是左右相反(6)与(2)解同。
(7)与(3)解同。
(8)与(2)解同,只是左右相反(9)上体微向右转,同时右手随转体向后上方划弧平举,手心向上,左手放松,手心向下;眼看左手。
要点:前推的手不要伸直,后撤拖泥带水不可直向回抽,参转体仍走弧线。
前推时,要转腰松胯,两手的速度要一致,避免僵硬。
退步时,脚掌先着地,再慢慢全脚踏实,现时,前脚随转体以脚掌为轴扭正。
退左脚略向左后斜,退右脚略向右后斜,避免使两脚落在一条直线上。
后退时,眼神随转体动作先向左或右看,然后再转看前手。
最后退右脚时,脚尖外撇的角度略大些,便于接做“左揽雀尾”的动作。
陈氏太极拳24式第七式:左揽雀尾
(1)身体继续向右转,左手自然下落逐渐翻掌经腹前划弧至左肋前,手心向上;左臂屈肘,手心转向下,收至右胸前,两手相对成抱球状;同时身体重心落在右腿上,左脚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眼看右手。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上体继续向左转,右腿自然蹬直,左腿屈膝,成左弓步;同时左臂向左前方掤出(即左臂平屈成弓形,用前臂外侧和手背向前方推出),高与肩平,手心向后;右手向右下落于右胯旁,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看左前臂。
要点:掤出时,两臂前后均保持弧形。
分手、松腰、弓腿三者必须协调一致。
揽雀尾弓步时,两脚跟横向距离上超过10厘米。
(3)身体微向左转,左手随即前伸翻掌向下,右手翻掌向上,经腹前向上,向前伸至左前臂下方;然后两手下捋,即上体向右转,两手经腹前向右后上方划弧,直至右手手心向上,高与肩齐,左臂平屈于胸前,手心向后;同时身体重心移至右腿;眼看右手。
要点:下捋时,上体不可前倾,臀部不要凸出。
两臂下捋须随腰旋转,仍走弧线。
左脚全掌着地。
(4)上体微向左转,右臂屈肘折回,右手附于左手腕里侧(相距约5厘米),上体继续向左转,双手同时向前慢慢挤出,左手心向右,右手心向前,左前臂保持半圆;同时身体重心逐渐前移变成弓步;眼看左手腕部。
要点:向前挤时,上体要正直。
挤的动作要与松腰、弓腿相一致。
(5)左手翻掌,手心向下,右手经左腕上方向前、向右伸出,高与左手齐,手心向下,两手左右分开,宽与肩同;然后右腿屈膝,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左脚尖翘起;同时两手屈肘回收至腹前,手心均向前下方;眼向前平看。
(6)上式不停,身体重心慢慢前移,同时两手向前、向上按出,掌心向前;左腿前弓成左弓步;眼平看前方。
要点:向前按时,两手须走曲线,腕部高与肩平,两肘微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