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_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说出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2.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主要作用核心素养1.通过水特性学习认同结构决定功能2.认同物质对生命的重要性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水和无机盐在细胞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1)结合水的概念。

(2)无机盐的作用三、教学过程导入:一首诗: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志高如盐,盐惠天下而不嚷,生命之中水盐居重。

水和无机盐,在生命之中有怎样重要的作用?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

(板书)2.2细胞中的无机物。

展示学习目标、核心素养(一)细胞中的水水的含量有什么特点?请分析表格,获取信息。

(1)水的含量这组数据说明细胞中含水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

(2)不同种类水含量的特点水母97% 藻类90% 鱼类80%-85%青蛙74% 高等植物60%-80%哺乳动物65%这组数据说明不同种类的生物含水量不同。

水生生物大于陆生生物。

(3)同一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水含量的特点不同时期幼儿成人老年人含水量77% 60%-65%<60%这组表明同一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含水量也不同,幼儿时期大于成年时期。

(4)人体各组织器官的含水量比较组织器官牙齿骨骼骨骼肌心脏血液含水量10%22%76%79%83%这组数据表明:在不同的组织器官中水的含量也不同。

过渡:细胞中有如此多的水,水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开启智勇大闯关。

2.水的作用活动一:智勇大闯关每一关是学生熟悉的现象知识,通过分析说出水的作用。

资料1.当你咬开西瓜时,味道如何?有哪些物质溶解在其中?这说明水有什么作用?结论: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

资料2.回忆初中所学的知识,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参与吗?这又说明水有什么作用?结论:参与细胞内的生物化学反应资料3.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离开血浆的血细胞很快就会死亡。

这又说明水可以为细胞提供什么环境?结论: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

资料4.血液含水较多,你是否能根据血液功能推断水的功能?结论:运送养料和代谢废物。

教学目标分类

教学目标分类
▪ 例如: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学会 使用幻灯机。
2.1.2 教学目标的功能
导向功能 控制功能 激励功能
教学目标 指南
中介功能
学习活动
测度功能
依据 学习评价
2.1.3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 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把教学目标具体 化、行为化,便于教师的测量和控制,也 使教学设计工作有较为规范的目标框架。 并为教师确定具体教学活动的目标提供了 基本依据和参照体系。
的行为变化,了解目标是否达到。例如,"学生能将文章中陈述事实与发表
议论的句子分类"。
(2)条件 说明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例如,"提供报刊上的一篇文
章"。
(3)标准 指出合格行为的最低标准(或行为改变的程度)。例如,"至少
有80%的句子分类正确"。
对象
行为
条件
标准
▪ 教学目标的表述
➢ ABCD法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
认知领域分 为:识记、理 解、应用、分 析、综合、评 价六个层次。
2
情感领域: 注意、参与反 应、价值判断、 价值趋向、价 值内在化等。
3
动作技能领 域:重复模仿、 独立操作、精 确完成、动作 联接。
认知领域(Bloom,1950)
评价 综合 分析 应用 理解(领会) 知道(识记)
回顾上一章的知识点
教学系统设计过程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分析 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选择和设计 学习环境设计 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
回顾上一章节知识点
教学目标分析:教学起点和终点,解决 “ 为什么教” 的问题,解决“学什么”的 问题。
学习者分析- 确定教学起点,预备技能和目 标技能。个性差异、学习风格、动机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 副本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章  小学课程与教学目标 - 副本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二节,思考以下问题: 1.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成哪几个方面?每个 方面又是如何分类的? 2.加涅把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哪几种类型? 每种类型的具体内容是怎样的?
第二节 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一、教育目标分类学(布卢姆等人)
认知领域:识记、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布卢姆) 情感领域:接受或注意、反应、价值评价、价值观的组织、 品格形成(克拉斯沃尔、布卢姆)
已知: 证明:RT=ST
加涅进一步提出五种智慧技能的习得存在着如下的层次关系:高级规则学习以简单规则学习为先决 条件,规则学习以定义性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定义性概念学习以具体概念学习为先决条件,具体 概念学习以知觉辨别为先决条件。这是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的核心思想。
三、【美国】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分类理论 1.抽象符号学习 2.概念学习 3.命题学习 4.发现学习 四、【前苏联】巴班斯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教育目标 2.教养目标 3.发展目标 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教学目标的分类 1.结果性目标 2.体验性目标 3.表现性目标
2.表意目标的表述方法
表意目标的表述,不在于明确学生从事教育活动后应该展 示的行为结果,而在于描述教育中的“际遇”:指明儿童 将在其中作业的情境、儿童将要处理的问题、儿童将要从 事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儿童将要从这些“际遇”中学到什 么。
比如: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咏雪》的 意境。 阅读和评价《海燕》的启示。 考察《老人与海》的重要意义。 参观野生动物园,讨论其中的趣味。 使用电线和木材,设计三度空间。
动作技能领域:知觉、准备、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 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作【美】辛普森
二、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
态度:期望达到的教育目标、对某类活动的积极偏爱、有关 公民身份的态度。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语文试题练习题教案学案课件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是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

基础教育各学科均有其课程目标,语文课程目标就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的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

它是语文课程编制、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的准则和指南。

语文课程目标是语文教育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指导和制约语文教育的一切活动,所以,要保证语文教育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语文课程目标。

第一节语文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一、语文课程教学三个维度目标的确立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阐述“课程标准”时指出: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评价和教学建议”。

①其中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实际上就是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并且这一基本要求直接表现了课程目标的基本结构。

各门课程都如此,语文课程当然也不例外。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就阐明:“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新课程目标采用了全新的设计思路,即突破了以往课程体系注重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的束缚,而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要求,亦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目标设计。

下面对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作简要分析。

(一)知识和能力知识和能力目标是整个目标结构中的基础元素。

因为只有掌握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得到整体发展。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人教版七上)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是人教版初中生物七年上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

本章和本单元的标题都提到了生物圈,可见教材非常突出“生物圈”这个概念,想强调人与生物圈的关系的意图十分明显。

本章的前面一节已经作了充分的铺垫和准备,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

所以,本节课的内容既是对前知识的总结又是一个新概念的形成和升华,向学生揭示生物和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具体组成,认识生物和生态系统与人类的关系,通过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探究活动的开展,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并结合本人对教材的理解,拟定了以下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说出生态系统的定义。

(2)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3)阐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能力目标:(1)学生通过对不同生态瓶的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交流、实践、表达能力。

(2)初步具有搜集和分析图文资料等信息的能力。

尝试通过分析资料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捕食蛇、有毒物质积累等教学内容,学生初步学会将所学知识与生活、环境等实际问题相联系,并运用到生活中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问题对话式教学,鼓励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自己找出答案,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资料图片的分析、探究活动的开展,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珍爱生命的情感,更加爱护我们的家园——生物圈。

(3)通过科学家的故事和地方特色的视频和图片等教学资料,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热爱家乡的情感。

2.教学重点和难点生态系统的组成;食物链和食物网;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

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分析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项重要文档,它通常包含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详细描述。

正确编写教案可以确保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本文将对教案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进行分析,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编写教案。

一、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是教案编写的核心,它明确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希望学生达到的预期效果。

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不仅可以指导教师的教学行为,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的方向和目标。

因此,编写教案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现状和需要,并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技能目标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具备的实际操作能力,情感目标是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二、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分析:1. 教材分析法:通过对教材的仔细研究,了解教材所包含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从而为编写教学目标提供参考。

2. 学情分析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差异的了解,确定教学目标的难易程度和适应性,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

3. 教学要求分析法:通过对学校或教育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的分析,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和标准,确保教学目标与教育教学的总体要求相符。

三、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在编写教案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学内容应该与教学目标相一致,有助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1. 分析教材内容: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仔细分析,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

2. 结合学生实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背景,选择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关的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拓展教学内容:适当拓展教学内容,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信息,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确定教学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排序和组织,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时教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课前播放《冰河世纪》片段,由此导入新课。

幽默风趣的动画片导入方式,海陆变迁的疑问,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用问题情景将学生的注意力很快吸引到课堂上来。

2出示课时学习目标让学生有目的有重点的进行学习。

(二)探究新知A、沧海桑田【提出例证、质疑探究】展示图片资料1、学生小组合作,根据现象推断变化并简要解释。

2、交流汇报,体会海陆是不断变迁的。

教师附以课件简图,师生总结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

在教学中,选择反差大的材料,让学生产生疑问,保持学习兴趣,养成善于动脑思考、敢于开口提问合作学习的习惯。

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层层递进的分析解决重点。

B、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设疑过渡,观察猜想】海陆是不断变迁的,那么我们脚下的大地,生活得大洲是自古如此吗。

同学们不要急着下结论我们来观察一下世界地图。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通过被撕开的两张纸可以还原为一张纸,介绍“探究法”的学习方法。

观察非洲和南美洲轮廓特点,大胆进行猜想非洲和南美洲在很久以前是不是曾经连在一起?引出:大陆漂移。

环环相扣,层层设疑的学习过程不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大胆假想】读材料了解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

【寻找证据】小组合作收集资料、证据说明大陆漂移假说的科学性,同时采用直观演示的方法说明观点、看法。

让学生自主参与、动手体验、反思交流。

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C、板块运动【观察动画,图说地理】1、动画演示:大陆漂移2、学生观察,描述,教师课件引导。

3、畅所欲言: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多媒体演示大陆漂移,增强其直观性,畅所欲言的活动,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求【导出结论】视频展示大陆漂移的观点。

真求实的探索精神。

【设疑过渡】大陆为什么会漂移?人们经过不懈的探索,在大陆漂移说基础上创立了板块构造学说。

质疑大陆漂移学说,引出板块构造学说理论。

【合作读图、理解学说】1、引导学生读图,自主发现地理信息,合作总结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

第二节动物的运动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动物的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常常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但不管何种运动都依赖于一定的结构,教材先展示了几种图片,使学生认识到动物的几种运动方式,接下来以人为例,通过人体关节图、演示实验观察关节的结构、关节结构的示意图、屈肘和伸肘动作图片,使学生了解运动系统的组成,明确了肌肉、骨、关节三者及各自作用,阐述了肌肉、骨和关节是如何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了解运动不仅由运动系统完成,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控以及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才能完成。

最后阐明了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揭示了动物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性。

二、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并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是通过播放录像展示动物千姿百态的运动和行为,出示雅典奥运会运动员图片,学生欣赏并列举动物的各种运动方式引出本节。

教师提出探究思路,学生分组进行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交流讨论。

从而了解运动系统组成及三者关系和作用,理解结构功能统一性。

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分组进行逐步观察探究,学生亲自动手,增强感性认识。

教师巡回指导并配合课件示范,引导学生正确探究,完成探究后,各组派代表发言,组内成员补充。

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总结纠正。

通过屏幕展示及亲身体验,使学生认识运动产生过程及肌肉间相互配合,进一步认识功能与结构的统一性。

引导学生明确运动的产生要由系统间的共同配合完成,阐明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对于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配合挂图认识骨骼肌组成及让学生了解骨骼肌收缩特性,再用大屏幕展示运动产生的过程和屈伸肘动作,然后学生观察课本插图亲自做屈伸肘动作,体验肌肉间的协调配合。

通过屏幕展示体育运动场面,让学生回忆自身运动感受,引导学生理解需要能量供应,需要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以及神经系统的协调。

再通过举例引出运动的意义,树立功能结构的统一性。

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师生互动,注意对学生探究方法的指导,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操作、得出问题的本质。

初中生物_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生物_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说明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举例说出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

2.描述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特征。

3.概述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进行观察蚯蚓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养成讲究卫生的良好卫生习惯。

2.通过学习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认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 蛔虫和蚯蚓的形态结构特点2.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难点】1.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蚯蚓的运动及呼吸过程。

三、课前准备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2.教师准备视频材料3.教师准备蚯蚓等实验材料八、教学过程《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八年级学生【学生特点】1.学习习惯方面:初中生物学科不像语数英科目,学生关注度不高,对生物课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重视度不够,学生习惯在课堂上学多少算多少。

2.认知结构方面:通过六、七年级两个学年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学习的框架有了一定的认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和人体的学习对本学期其他生物的学习都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3.心理思想方面:初中学生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尤其是学生对动物最为感兴趣,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效果分析学习动物学生的兴趣最为高涨,观察到蛔虫学生很好奇,这种生物在人体内如何生活,它如此细长有何结构特点,带着这些好奇课堂充满激情和活力,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了资料分析并顺利总结出线形动物的特征。

学生喜欢动手实验对探究世界的好奇心强,有高涨的热情,能较好完成任务;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动手实验摸到蚯蚓的刚毛,观察蚯蚓的运动,与观察相结合思考蚯蚓的呼吸,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利总结出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效果好。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1:教学目标分析的作用教学目标(或学习目标)是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确立是学科教学设计中的一个至为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教学的总方向,学习内容的选择、教与学的活动设计、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评价的设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教学目标分析是教学设计面临的首要任务。

分析和阐明教学目标具有以下意义: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学习目标的阐明为任何教学计划提供了一个以能力为基础的框架,按这个目标体系调控整个教与学的过程,可以保证学生所学的东西正是所期望的结果,有利于学生个人发展并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学习目标提供并保证了课程的方向性和稳定性,使有关人员对课程有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而不至于造成个别人员对教学大纲做任意特殊的解释。

学习目标的阐明可以清楚地检查课程内容的范围,有利于促使学习内容覆盖动作、情感和认知领域以及每个领域的各个层次,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告诉学生学习目标,使学习目标内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是最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因素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不至于摸黑走路,使学习过程顺利发生,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对学习产生责任感。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以学习目标如何达到这种特定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学习目标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学习目标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测试题编制和对教学计划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编写目标本身就是对教师的一种开发训练,迫使教师深刻思考教学,更好地提高业务水平。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学习目标使教师知道教什么,学生知道学什么,家长知道学生学习后能做什么。

因此,是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有关人员进行交流的最准确、清晰的方法。

第二章 教学目标分析

第二章 教学目标分析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1 教学目标分析概述 教学目标或成为教学总目标,是作为贯穿教学活 动全局的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 里为实现教育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 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要把教学总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 部分中去 ---具体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
2.1 教学目标概述 3.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1998年,美国学者霍恩斯坦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教学目标分 类理论,这个分类体系是对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的进一步 发展. 这个分类将全部教学目标划分为四个领域:认知领域、情 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和行为领域.每个领域有包括五个 类别的目标. 如表2-1所示,霍恩斯坦的教学目标分类框架.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的意义: 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采用行为目标的作用有限 学习目标的选择和编写有一定的主观性,要时刻进行检验 用规范格式编写的目标通常是较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不易用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的编写比较呆板,容易忽略创新精神 编写学习目标比较费时间、费精力
2.1 教学目标概述 (2)动作技能学习领域目标分类
辛普森将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分为感知、准备、有指导的 感知、准备、 感知 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七个层次。 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和创新 ①感知 指运用感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主要了解某动作技能的 有关知识、性质、功用等。 ②准备 指对固定动作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 备(愿意活动)。

教学目标分析

教学目标分析
? 智力技能: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获得了使用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与知道“怎么做”有关。主要有辨别技能,即将刺激物的一个特征和另一个特征、或者将一个符号与另一个符号加以区分的一种习得能力;概念形成,概念是对同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的反映,概念的习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一系列事物中找出共同属性,并给同类事物赋予统一名称,另一种是以定义方式习得;使用规则,规则是揭示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之间关系的一种言语表述。
? 告诉学生学习目标,学生可以自己评价自己的学习,对学习产生责任感。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 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可以帮助教师以学习目标如何达到这种特定的方式思考问题,从而较好地组织教学内容。
? 学习目标为教师选择成功的教学策略(教学顺序、活动、组织形式、媒体等)提供了具体的依据。
? 学习目标为评价学生学习的测试题编制和对教学计划有效性的评价提供了方便和依据。
?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借以调控他们自己的注意、感知、记忆和思维等内部心理过程的技能。
? 动作技能:个体获得某种动作技能,不仅仅指他能完成某种规定动作,而且指个体能将这些动作组织起来,构成连贯的、准确的、符合规则的整体行为。动作技能的学习往往与认知学习交织在一起,知道或掌握动作技能的组成程序及相应的规则,对动作技能的学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剪形——将所印的图样逐个剪下;
(4)刻纹——用刻刀按印稿将结构刻出;
(5)衬贴——将剪下的图样分别贴在底板纸上;
(6)印刷——用滚筒等用具使底板吃足油墨,然后把印纸覆上,压印成画。
教学目标分析
3.4: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 适用范围:解释结构模型法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方法。它可将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的复杂、零乱关系分解成清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当分析的各级教学目标不具有简单的分类学特征,或者其中的概念从属关系不太明确,也不属于某个操作过程或某个问题求解过程时,使用ISM分析法比较合适。

教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分析

教师教学计划教学目标分析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能够明确告诉学生学习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帮助学生更加明确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方向。

在教师教学计划中,教学目标的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教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目标,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如何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可以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

知识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掌握的知识,包括基本事实、概念、原理等。

能力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培养和发展的能力,包括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等。

情感目标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培养和塑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包括爱国主义、道德品质等。

二、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明确性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师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清楚地指导学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性和针对性。

同时,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也能够帮助教师进行有效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的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对于知识目标,可以通过查阅相关的教材和参考资料,了解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知识点和相关的概念,从而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能力目标,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析学生需要培养的具体技能和能力,确定教学目标。

对于情感目标,可以通过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确定培养的具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确定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关系教学目标是教学内容的指导和依据,它们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内容应当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有助于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学目标也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和安排,确保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相关性。

五、教学目标与学生特点的关系教学目标需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学习风格等特点,以便更好地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实际情况。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述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述

课课 时时 目目 标标
课课 时时 目目 标标
2.认知策略:使学生学会反思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技能:培养学生将教学设计方法运用到教学
实践中去的愿望
2021/3/11
18
第二节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述
单元目标 ➢理解目标的分类及层次 ➢掌握目标的编写方法 ➢理解目标与测试题的关系
2021/3/11
19
一、教学目标概述
➢收集数据;
➢分析数据;
➢写出分析报告。
2021/3/11
7
2、确定学习需要的方法
(1)内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以接受既定目标作为期望值来分析学习需要为 前提的,通常比较适用于我国中小学的教学
(2)外部参照需要分析法
期望值是根据社会需要而制定的,所以首先要 通过一定的途径收集、确定与期望值相关的社 会需求信息,其被我国的职业技术培训学校较 多采用。
2
第一节 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分析是指通过系统化的调查研究过程, 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 原因确定问题的性质,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必要 性和可行性。
一、分析教学中是否存在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析存在问题的性质;
三、论证解决该问题的可能性。
2021/3/11
3
学习需要分析的意义
➢设计的重要开端:经系统调研形成总的设 计目标 ➢有助于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 ➢现实意义:需要科学的体系和方法来不断 协调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5)学生希望多提供具有反馈性的教学设计实践活动
2021/3/11
14
二、原因分析
1.教学方法不适应教学设计教学的应用层次目 标;
2.教学内容方面,多限于多种媒体组合的课堂教 学设计,很少涉及基于计算机的课堂教学设计;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过程

以“教”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的过程

以“教”为中⼼的教学设计的过程(1)学习者特征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的⽬的主要是了解对教学设计产⽣重要影响的学习者特征,为后续的教学系统设计步骤提供依据,是教学设计⼯作中的⾮常必要和重要的环节。

包括以下三个⽅⾯:⼀般特征分析,学习风格分析和初始能⼒分析。

(2)学习需要分析指学习者在学习⽅⾯的⽬前状况与所期望达到的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习者⽬前⽔平与期望学习者达到的⽔平之间的差距。

(3)教学⽬标的分析与阐明教学⽬标也称⾏为⽬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以后将能达到何种状态的⼀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

教学⽬标应是可观察,可测量的。

(4)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指为实现教学⽬标,由教育⾏政部门或培训机构有计划安排的,要求学⽣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为经验的总和。

分析教学内容是对学⽣起始能⼒转变为终点能⼒所需要的从属知识,技能及对其上下,左右的知识结构关系进⾏详细剖析的过程。

主要包括选择与组织单元,确定单元学习⽬标,确定任务类别以及评价所选内容等步骤。

(5)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标⽽采⽤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

教学策略的设计是最能体现教学设计创造性的环节。

⽬前较流⾏的以”教”为中⼼教学策略有“先⾏组织者”策略,“五段”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假设—推理“策略等等。

(6)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标,需要对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进⾏选择。

教学媒体选择遵循媒体选择公式,⼜称为媒体选择最⼩代价原理:媒体选择概率(P)=媒体功率(V)/付出的代价(C),代价是指使⽤媒体所需要付出的⼈⼒,物⼒,财⼒和时间等。

媒体的功效是指在完成教学⽬标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的⼤⼩。

(7)教学设计结果评价教学设计结果的评价主要有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般以形成性评价为主。

形成性是在某项教学活动的进程中,为使活动效果更好⽽不断进⾏的评价。

总结性评价⼜称事后评价,⼀般是教学活动告⼀段落时对被评价者所取得的较⼤成果做出全⾯鉴定,区分等级,对整个教学⽅案的有效性做出评定。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内容

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内容第二节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课程与教学内容是一种特定的文化,他来自人类文明的宝库,又是人类文明的精华。

如果说教学的过程是从此岸到彼岸,那么课程与教学内容就是桥,它能让我们达到彼岸,也能让我们领略其自身的魅力,汲取其丰富的营养。

它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课程与教学内容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具体体现和集结点,涉及学科知识,学习者和社会等三个方面(三种价值取向)的因素。

教育的性质与价值取向决定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基本特征。

查一。

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与取向(一)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涵义课程与教学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点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他们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思想,情感,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合。

它是一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指导下,对学科知识,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对有关知识经验的概念,原理,技能,方法,价值观等的选择和组织而构成的体系。

---------------------------事实,观点,原理,问题,处理方式,概念,原理,技能,价值观(二)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取向1.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当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基本来源主要是学科的发展的时候(目标,价值观,指导课程与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就成为课程与教学的主要内容。

这一观点认为,课程内容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三种形式。

其中教材是最主要的载体。

这种取向的实质是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及教育进程安排,课程与教学内容的来源主要是人类长期积累的知识,教学的任务就是把经过选择并系统化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其实质是从知识本身出发,强调学校教育中传递学科的知识体系,突出体现在学生手中“教材”的规定内容。

2.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这一观点是把课程内容看作学习活动,这是对“课程内容即教材”的挑战。

活动取向的重点是放在学生做些什么了上,而不是放在教材体现的学科体系上。

博比特,查特斯,陈鹤琴等是其代表。

选择社会经验的根本问题是如何认识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包括以下哪些部分

篇一: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教学设计简介——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关于教学设计过程,目前有许多不同类型的理论模式。

但是,可以从各种理论模式中抽取出一些基本组成部分,见下表,如: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教学策略的制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以及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

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可以构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如图所示。

从这七个基本组成部分中还可以进一步抽取出以下四个最基本的环节(或要素):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开展教学评价。

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教学设计过程模式的基本组成部分序号模式的共同特征要素 1 2 3 4 5 6 7 学习需要分析学习内容分析学习目标的阐明学习者分析学习策略的制定模式中出现的用词问题分析,确定问题,分析、确定目的内容的详细说明,教学分析,任务分析目标的详细说明,陈述目标,确定目标,缩写行为目标教学对象分析、预测,学习者寝能力评定安排教学活动,说明方法,策略的确定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利用教学资源选择,媒体决策,教学材料开发试验原形,分析结果,形成评价,总结性评价,行教学设计成果的评价为评价,反馈分析教学设计过程的一般模式描述了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前端分析阶段、学习目标的阐明与目标测试题的编制阶段、设计教学方案阶段和评价与修改方案阶段。

(一)教学设计的前端分析前端分析是美国学者哈利斯(harless,j.)在 1968 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在教学设计过程开始的时候,先分析若干直接影响教学设计但又不属于具体设计事项的问题,主要指学习需要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和学习者特征分析。

现在前端分析已成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习需要分析就是通过内部参照分析或外部参照分析等方法,找出学习者的现状和期望之间的差距,确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并确定问题的性质,形成教学设计项目的总目标,为教学设计的其他步骤打好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教学目标的具体编写方法
ABCD法:
⑴ 对象的表述 在表述中注明教学对象 ⑵ 行为的表述
★ 在教学目标中,行为的表述是最基本的部分,说明学习 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 ★ 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其中 行为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说明学习的内容。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学习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
指南
依据
学习活动
学习评价
学科总目标 年级目标 单元目标 课时目标
❖ 学习目标的描述: ▪ 尽可能找出与目标有关的所有行为。 ▪ 采用操作性行为动词进行客观描述。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1. 编写教学目标的要求
❖ 以研究行为目标著名的马杰强调:应该以具体明确的方式 说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做什么。
⑶ 条件的表述 ★ 条件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景。 ★ 条件包括下列因素:
① 环境因素 ② 人的因素 ③ 设备因素 ④ 信息因素 ⑤ 时间因素 ⑥ 问题明确性的因素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⑷ 标准的表述 ★ 标准是行为完成质量可被接受的最底程度的衡量依据。 ★ 对行为标准做出具体描述,是为了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
面,从而确定教学内容的范围。 在归类分析中,各知识点之间本质上不存在难度的层级关
系。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如:一个国家的省市名称可按地理区域的划分归类。 ❖ 如:人体外表各部位的名称可由上向下,按头、颈、躯干、
上肢、下肢分类等。 ❖ 如:教学媒体的分类
教学媒体的种类
投影 媒体
听觉 媒体
能正确曝光
操作照相机
计算曝光
安装胶卷 调焦 确定曝光 确定胶卷速度 获得曝光指数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3.信息加工分析法 信息加工分析法由加涅提出,是将教学目标要求的心理操
作过程揭示出来的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种心理操作过程及其所涉及的能力构成了教学内容。 这种方法的特点是能够清楚地揭示达到终点目标所需的心
❖ 要把教学总目标落实到整个教学活动体系的各个部分中去 ---具体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的意义:
1.有利于课程的规范化 个人发展、统一认识、全面发展;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动机、自信心、自我评价 3.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评价、提高业务水平 4.有利于交流和沟通 教师、学生、家长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分析与阐明教学目标可能存在的问题:
有悖于发现法的学习 采用行为目标的作用有限 学习目标的选择和编写有一定的主观性,要时刻进行检验 用规范格式编写的目标通常是较简单、低层次的学习目标 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和情感因素不易用外显行为表现出来 教学目标的编写比较呆板,容易忽略创新精神 编写学习目标比较费时间、费精力
表2-4给出了编写具体教学目标时,可供选用的部分动词。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内外结合表述法:
★ 用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描述学习目标。 ★ 先用描述内部心理过程的术语来表述学习目标,以反映
理解、运用、分析、创造、欣赏、尊重等内在的心理变化, 然后列举反映这些内在变化的例子,从而使这些内在心理 变化可以观察和测量。
理操作过程或者步骤。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如:计算算数平均数。 ❖ 如:录像机的放像操作过程。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4.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 解释结构模型法(Interpretative Structral
Modelling,ISM)是用于分析和揭示复杂关系结构的有效 方法,它可将系统各要素之间复杂、零乱的关系分解成清 晰的多级递阶的结构形式。 这种分析方法包括以下3个操作步骤: (1)抽取知识元素,确定教学子目标; (2)确定各个子目标之间的直接关系,做出目标矩阵; (3)利用目标矩阵求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举例:
[例6] 领会余弦定理……
a 会画图说明这一定理的条件 和应用背景
b 会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推出 这个定理
c 能叙述“余弦定理”和“正弦定 理”的区别
[例7] 《荷塘月色》设计的教学目标中有“把握本 文的情感脉络”一条,可改为这样的陈述: “学生在朗读与默诵课文的基础上( 行为 产生的条件),能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 出作者抒发的主要感情(行为),其中应 有‘幻想超脱现实’、‘沉醉美好之 中、’‘无法超脱现实’(合格行为的标 准)。”
学习者表示喜欢这类活动; 在各种活动中,学习者选择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者带着热情参加这类活动(愿承担义务,遵守有
关规定等); 学习者很有兴趣与他人讨论这类活动; 学习者鼓励他人参加这类活动。
学习目标要素
认知学习目标实例 动作学习目标实例 情感学习目标实例
对象A 行为B 条件C 标准D
初中二年级学生
视觉 媒体
多媒体 视听觉 系统 媒体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层级分析法 层级分析法是用来揭示教学目标所要求掌握的从属技能的
一种内容分析方法。 这是一个逆向分析的过程。 在层级分析中,各层次的知识点具有不同的难度等级。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教学目标为--小学数学计算两位数的加法。 ❖ 摄影课教学目标--能正确曝光。
式的选择与设计、学习环境的设计、教学或学习评价的设 计都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来展开。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1 教学目标分析概述
❖ 教学目标或称为教学总目标,是作为贯穿教学活动全局的 一种指导思想而存在的,它是教学领域里为实现教育目的 而提出的一种概括性的总体要求,它所把握的是各科教学 的发展趋势和总方向。
……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3. 情感领域学习目标的编写
❖ 情感领域: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 一种方法是把学习者的具体言行看成是思想意识的外在表
现,然后通过学习者的言行表现来间接推断学习目标是否 达到。 ❖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类似内外结合的表述方法。
(主体+具体要求)
举例:
[例9] 学生热爱集体...
量的特点。 ★ 标准一般从行为的速度、准确性和质量三方面来确定。 ⑸ 基本部分和选择部分 ★ 行为的表述是基本部分,不能省略;条件和标准是两个
可选择的部分。
举例:
[例3]一年级学生(对象)将能解释(行为)一位
加法问题(学习内容),用心算(条件)
在一分钟内,10个问题能答对8个(标准)
[例4]请你根据所布置的阅读材料,能比较两个文 明世界的文化,至少各举出五个特征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2 教学目标分析的方法
学习内容 分析
学习目标 描述
依据知识点的内容属性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依据知识点的教学需要考虑媒体的选择和使用 依据知识点与知识点的关系和联系形成知识结构 以知识点为单位检测教学目标
学习内容的层次结构:
课程
第一章
第二章(单元)
第一节
举例: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例1] :
提供10个反映学习和非学习的例子,在校大学生能够
C
A
识别学习的正、反例,在10个实例中至少有8个识别正确。
B
D
[例2] 初中二年级学生在观看各种云的图片时, 应能将卷A云、层云、积云和雨云分C别标记 出来,准确率达90%。 B D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积极参加集体组织的各种活动 — 主动参加教室的卫生工作 — 准时参加班级会议、并踊跃发言 — 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 支持有利于集体的建议 — 乐意承担班委会布置的任务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情感学习目标“接近意向”的表述:
❖ 接近意向:学习者肯定、积极地表现 ❖ 回避意向:学习者消极地表现 ❖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测量学习者的接近意向: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举例:
❖ 如:掌握不同分母分数的加 减法(16)
(1)知识元素的抽取:16个子 目标
(2)做出目标矩阵 (3)做出教学目标形成关系图
层次 1 2 3
4 5 6 7 8
教学目标 ⑴ ⑶⑾⑿
⑵⒀ ⑷⑹⑼
⑸⑽ ⑺ ⑻
⒁⒂ ⒃--给定目标
举例:
8

7


6

5

4


3



第二节
知识点1 知识点2 知识点3
知识学习 技能学习 事实 概念
问题解决 原理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用于目标分析和学习内容分析的几种方法:
1.归类分析法 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方法,旨在鉴别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学习
的知识点。 归类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言语信息学习。 用图示或列提纲的方式,把需要学习的知识归纳成若干方
❖ 1962年马杰出版《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提出一个完整 的教学目标应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素: 行为、条件、标准
❖ 在教学设计实践中,有的教育研究者认为一个规范的学习 目标应包括四个要素: 对象、行为、条件、标准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 四个要素可以简称为ABCD模式: ① A--对象(Audience):阐明教学对象 ② B--行为(Behavior):说明学习者通过教学之后能 做什么(行为的变化) ③ C—条件(Condition):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④ D--标准(Degree):指出合格行为的标准(即达到 所要求行为的程度)
2


1




2.2 教学目标的分析与阐明
2.2.3 教学目标阐明的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