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在考取教师资格证的过程中,简答题是一个重要的题型。

掌握一些必背的要点,对于顺利通过考试至关重要。

以下为大家梳理了一些教师资格证简答题的重要内容。

一、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属性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古代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和等级性;(2)道统性与象征性;(3)专制性;(4)刻板性;(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3、近代教育的特点(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3)教育的世俗化;(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二、教育与人的发展1、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1)遗传: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三、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1)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要求。

(3)教师的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预期变化。

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人们的教育思想;(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四、课程1、课程的类型(1)按照课程内容的属性,可以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2)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按照对学生的学习要求,可以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背的50条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

(1)教育的个体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它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特征所决定,发生于教育活动内部,又称为教育的本体功能。

(2)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教育作为社会结构的子系统,通过培养人进而影响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现代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包括人口功能、经济功能、政治功能、文化功能和科技功能等。

口诀:个体(本体功能)+社会(派生功能)2.简述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的现代化。

口诀:全民多现身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教育结构。

(3)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口诀:龟速够防守4.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口诀:两再一新促生产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宗旨与目的。

(3)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4)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5)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口诀:体内两权一目的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1)教育培养出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宣传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4)教育通过传播一定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口诀:人鱼公主促政治7.简述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教师资格证科二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科二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科二简答题
1. 教育学方面:
请谈谈你对教育的理解。

我认为教育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地引导和培养个体的过程,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请谈谈你对学生发展的认识。

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全面的过程,包括智力、情感、社会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心理学方面:
请谈谈你对学生学习动机的理解。

学习动机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它可以影响学生
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和学习行为。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目标。

请谈谈你对学生学习困难的处理方法。

学生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困难。

教师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整教学策略等,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3. 教育法律法规方面:
请谈谈你对学生权益保护的认识。

学生权益保护是指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包括学生的人身权、知识权、隐私权等。

教师应该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保护学生的
权益,创造安全、健康、和谐的教育环境。

请谈谈你对教育公平的理解。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社会背景、经济条件和个体差异。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
差异,采取措施减少教育不平等现象,促进教育公平。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问题及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请注意,
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知识可能会涉及到。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1、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的确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结构。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功能。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

3、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政治民主化。

(3)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政治经济制度。

4、简述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5、简述我国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社会主义觉悟,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知识,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强调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即身心、智力、敏感性、审美意识、个人责任感、精神价值等方面的发展,使每个受教育者有可能充分表现和发挥自己能力和志趣的高峰体验。

(3)强调受教育者在基本素质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有发展特长和才能,使其形成健康的个性。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考点一、教育的概念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它指向人的发展,涉及人的未来。

二、古代教育的特点古代的教育主要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由于经济政治制度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1、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不同阶级的人,接受的教育是不一样的。

2、教育内容偏重于德育,因为奴隶社会的统治者为了使自己的统治得以巩固,他们非常重视德育。

3、古代学校教育在官府,在社会上层布道,普通大众无法接触到教育。

4、教育过程很大程度上映了统治阶级的文化偏见。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

教师资格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必背简答题及答案!1. 教育的概念(辨析题、简答题)答:广义的教育,指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的活动。

2.简述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第一,遗传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第二,环境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第三,教育是影响人的发展的主导因素;第四,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内在动力。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答:第一,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第二,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第三,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简述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答:第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体的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5.简述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答:①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②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培养目标及课时分配;③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④是指导和规定教学活动的依据,也是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作用)。

6.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与作用答:①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②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的具体化;③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作用)。

7.简述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答:①科学思想性。

教科书的编写内容上要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②基础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实用性。

教科书的编写要注意实用性;④统一性。

教资简答题库(41道)

教资简答题库(41道)

教资简答1、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简答题]正确答案:1、德育过程是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培养的过程2、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交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3、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4、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答案解析:2、德育过程的基本原则——[简答题]正确答案:1、导向原则2、疏导原则3、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原则4、教育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知行统一原则7、正面教育与尊重学生原则8、利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9、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答案解析:3、教学的基本规律——[简答题]正确答案: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2、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规律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4、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规律答案解析:4、教育原则——[简答题]正确答案:1、直观原则2、启发原则3、巩固原则4、循序渐进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7、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8、量力原则答案解析:5、综合实践活动的主要领域——[简答题]正确答案:1、研究性学习2、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3、劳动与技术教育4、信息技术教育答案解析: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简答题]正确答案:1、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建立学生档案4、个别教育工作5、组织学生班会活动和课外活动6、协调各种教育影响7、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8、操行评定答案解析:7、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简答题]正确答案:1、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不是最终答案2、知识并不能精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在具体问题中并不是拿来便用,一用就灵的,而是需要针对具体情境进行再创造的3、尽管我们通过语言符号赋予知识一定的外在形式、但是对于知识的理解只能由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答案解析:8、建构主义的学生观——[简答题]正确答案:1、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强调学生的巨大潜能2、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差异性,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另起炉灶,而是要把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从原有的知识经验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答案解析:9、建构主义的学习观——[简答题]正确答案:1、学习的主动建构2、学习的社会互动3、学习的情景性答案解析:10、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三阶段及其内容——[简答题]正确答案: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动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压力下,放弃自己原有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2、认同: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3、内化: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答案解析:1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简答题]正确答案:1、人口数量影响教育规模2、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3、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答案解析:12、教育的人口功能——[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改善人口结构的合理手段3、教育是提高人口质量的基本手段答案解析:13、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和人才培养规格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答案解析:1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在生产劳动力(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教育可以把简单的劳动力训练成复杂的劳动力)2、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有多种途径,学校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途径)答案解析:15、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答案解析:16、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人才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并不起决定作用,教育不能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也不能成为决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答案解析:17、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文化影响教育的价值取向2、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3、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4、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答案解析:18、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具有专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答案解析:19、人的发展规律——[简答题]正确答案:1、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教育要求:循序渐进,由浅到深,由简到繁,不要揠苗助长,凌节而施2、阶段性: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教育要求: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任务,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3、不平衡性:一方面指身心发展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的不平衡,另一方面指身心发展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的不平衡教育要求:抓住关键期,发展关键期是身体或心理某一方面机体和能力最适宜形成的时期4、互补性:机体各部分存在互补的可能教育要求:扬长避短,长善救失,促进学生个性发展5、个别差异性:个体角度指发展水平的差异和心理特征表现形式的差异,群体角度指除性别外,由性别带来的社会地位、角色和交往群体的差异教育要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促进学生自由发展6、整体性: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教育要求:把学生看作一个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答案解析:20、影响人发展的主要因素及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遗传(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遗传素质的成熟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随着环境、教育和实践活动的作用或训练,人的遗传素质会逐渐的发生变化,这说明人的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遗传对人的发展作用只能通过环境、教育和个体能动性才能转变为现实)2、环境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现实条件(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发展,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形成各种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环境从总体上制约着人的发展状态(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人的发展程度和范围社会关系影响着人的发展方向和性质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着个体身心发展内容)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方式是不同的(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首先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人对环境的主动选择和能动的活动是实现环境对人的影响作用的决定因素)3、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部动力,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4、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答案解析:21、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题]正确答案: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他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由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完成的,相对其他教育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答案解析:22、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简答题]正确答案:1、学校教育是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的发展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答案解析:2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的条件——[简答题]正确答案:1、遵循人的发展规律2、正确处理好内因和外因关系,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3、正确处理好遗传素质、环境等因素的关系,发挥各项因素的作用答案解析:24、教育对人个性化形成的作用——[简答题]正确答案:1、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独特的人3、教育开发个体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实现答案解析:25、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简答题]正确答案: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国外学制的影响答案解析:26、义务教育的定义——[简答题]正确答案:义务教育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或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障的国民教育答案解析:27、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简答题]正确答案:1、发展基础教育2、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3、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答案解析:28、我国义务教育的发展任务——[简答题]正确答案:1、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2、推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答案解析:29、教育目的的概念——[简答题]正确答案: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答案解析:30、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简答题]正确答案: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既有联系又有所不同联系:教育目的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它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别:一方面,教育方针所包含的内容比教育目的更多些;另一方面,教育目的在对人培养的质量规格方面的要求较为明确答案解析:31、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简答题]正确答案: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和标准)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结合教育目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特点制定的各级各类教育的培养目标)3、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预期的变化;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它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答案解析:32、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简答题]正确答案: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答案解析:3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简答题]正确答案:1、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2、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4、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答案解析:34、德育的意义——[简答题]正确答案:1、德育是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2、德育在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条件3、德育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保证答案解析:35、普通中学在德育方面的要求——[简答题]正确答案: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民主和法制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5、养成不断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答案解析:36、美育的概念——[简答题]正确答案: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文明素质的教育答案解析:37、美育的意义——[简答题]正确答案:1、能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审美修养,可以促进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教资常考简答题

教资常考简答题

教资常考简答题1.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1)教育对象的特殊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小学教育的义务性;(4)小学教育的全面性。

2.观察法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可以在自然状态下获取教育事实数据;(2)不干扰观察对象的自然表现,可以获得客观、真实数据;(3)可以对同一观察对象进行较长时间的跟踪研究。

缺点:(1)取样小,教育观察法一般限于小样本的研究;(2)所获材料具有一定的表面性;(3)观察缺乏控制,不能说明所观察到现象的因果关系。

3.简述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

【参考答案】行动研究的基本步骤:(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设计研究方案;(4)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5)总结与反思,确定下一步研究问题;(6)整理和分析资料,撰写研究报告。

4.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参考答案】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水平、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和人才规格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5.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

【参考答案】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3)教育是创造和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基地。

6.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1)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生理前提,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参考答案】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原因包括:(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2)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汇总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汇总教师资格证是一种证明教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证书,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是其中的一部分,它考察着教师们对教育教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本文将对教师资格证简答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以供教师资格证考试的备考者参考。

一、教育教学理论相关问题1. 什么是建构主义教学法?它的核心理念是什么?建构主义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思维活动和互动构建知识和理解。

其核心理念是学习者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请简述“情感教育”的定义和目标。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情感和个性发展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其目标是帮助学生具备健康的心理状态,增强自信心和情商,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3. 何谓“探究式学习”?请举例说明。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通过提问、观察、实验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的学习方式。

例如,在学习物理光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观察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光学定律。

二、学科教学相关问题1.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解决,鼓励学生思考复杂问题的多种解决方法,提倡让学生理解和发现数学的本质规律。

2. 请简述地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法”。

地理教学中的“三维教学法”是指将地理教学划分为地理事实、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三个维度来进行教学。

通过学生对地理事实的观察和实地考察,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全面、深入地学习地理学科的目的。

3. 如何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

鼓励学生多读英语原版的书籍和文章,通过阅读来积累词汇和表达能力;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如扫读、略读和精读等;加强对文章结构和段落逻辑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师资格证必刷的50道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刷的50道简答题

小学1. 简述学校产生的基本条件。

(1)物质基础。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可以脱离生产劳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也为教育提供了不断丰富的教育内容、不断发展的教育手段。

(2)社会条件。

一方面,统治者需要通过教育培养自己的接班人、专门人才和顺民;另一方面,统治者也需要通过教育宣传、倡导自己的主流意识。

(3)文化基础。

文字的出现,为学校教育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人类社会日益积累和丰富的文化、文明成果提供了文化基础。

2. 简述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

(1)基础性。

我国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制度。

小学教育是基础。

(2)全民性。

从广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人民。

从狭义上讲,全民性是指小学教育必须面向全体适龄儿童。

(3)义务性。

小学教育面向全体适龄儿童,任何未成年的公民,不论其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经济地位的差异,只要达到一定的年龄,就必须接受小学教育。

(4)全面性。

小学教育是向儿童实施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

小学教育是面对全体儿童实施普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

2. 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4. 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5. 简述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

(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3)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6. 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决定教育的性质。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100道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附答案)

100道教师资格证简答题(附答案)

1、简述社会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社会经济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和速度(2)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社会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2、简述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制的作用答:(1)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制约教育的性质(2)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宗旨和目的(3)社会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4)社会的政治制度制约着受教育的权利和程度3、如何理解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答:(1)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具有能动性(2)教育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3)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并非绝对独立性,而是相对独立性4、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对教学的要求答:(1)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教学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2)儿重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教学要具有针对性(3)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教学要抓关建期(4)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教学要培养学生自信,促进儿重身心和谐发展(5)儿重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教学要做到因材施教5、简述影响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2)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4)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6、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答:(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7、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答:(1)导向功能(2)选择功能(3)激励功能(4)调控功能(5)评价功能8、简述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及代表人物答:(1)个人本位论,确定教育目的应从人的本性、本能需要出发,使人的本性和本能得到高度发展。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

1、简述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1 )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水平的提升,为学校的产生供应了物质基础。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别,为学校供应了特地从事教育活动的教师和学生。

(2 )文字的产生和传达文化的工具达到了必然水平。

(3 )经验的积累,为教育活动的张开供应了有效的教育手段和充足的教育内容。

(4 )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特地的机构来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

记忆技巧:生产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文字的产生,国家机器的需要。

2、简述古代教育的特点。

(1 )阶级性:学校是统治阶级培养人才的场所。

(2 )等级性:不同样阶层的人接受教育的内容、程度均不同样。

(3 )专制性:教育过程是管制与被管制、灌输与被灌输的过程。

(4 )刻板性:授课内容固定、方法单一、缺少灵便性。

(5 )道统性:教育反响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6 )象征性:接受教育和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记忆技巧:古代阶级专刻统(桶)象。

3、简述近代教育的特点。

( 1 )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盛行。

( 2 )初等义务教育的宽泛推行(德国最早)。

(3 )教育的世俗化(与宗教分别)。

(4 )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记忆技巧:公义法世(“公益法师”)4 、简述20 世纪后期的世界教育特点(发展趋势)。

(1 )教育的平生化(保罗·朗格朗“平生教育之父” )。

(2 )教育的全民化(《世界全民教育宣言》)。

(3 )教育的民主化(同样级化、特权化、专制化否定)。

(4 )教育的多元化(对单一性和一致性的否定)。

(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补】教育的个性化、国际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不同样版本教材表现不同样,做多项选择题时候注意变通)。

记忆技巧:全、民、多、现< 献 > 、身;个(各)国全信科学。

5、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此种类题目一般为教师编论述题】(1 )关于教育作用:提出“庶、富、教”的见解,认为人口,财富,教育是立国的三个要素。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必背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简答题是一个重要的部分。

掌握一些必背的知识点,对于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至关重要。

接下来,就为大家梳理一些常见且重要的简答题考点。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这一本质属性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

2、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3、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教育与生产力1、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2)教育可以促进民主。

(3)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

(三)教育与文化1、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3)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2、教育对文化的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提升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教育工作者应按照发展的序列进行施教,做到循序渐进。

“拔苗助长”“陵节而施”等都是有违个体身心发展顺序性规律的。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教育工作要有针对性,不能搞“一刀切”。

3、不平衡性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均衡的;二是不同方面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平衡性。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102道〕教育学一.绪论1,简述教育本质的含义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培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2,简述教育本质的特点一、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二、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历的形式;三、教育是成心识的已阻碍人的身心开展为目标的社会活动。

3,简述学习教育学对教育工作者的作用一、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二、取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三、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决的教育理念四、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开展能力五、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根底4,列举?学记?中归纳总结的教学原那么藏息相辅,师道尊严,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学不邋等5,简述世纪初教育理论界显现的要紧教育理论流派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有效主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批判教育学二.教育功能1.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教育的文化传递、保留功能;教育活化文化的功能;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教育的文化批判功能;教育的文化交流和融合功能;教育的文化更新和制造功能。

2.简述教育的人口功能一、教育减少人口数量,是操纵人口增加的重要手腕;二、教育是提高人口素养的重要手腕;三、教育是能够增进人口构造合理化。

3.简述遗传在人的身心开展中的作用遗传素养是人身心理开展的生理前提,他为人的开展提供了可能性;遗传素养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开展进程和时期;遗传素养的不同性,在必然程度上阻碍着人的个别特点的发展。

三.教育目的1,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开展的科学含义人的全面开展第一是指人的“完整开展〞;指人的“和谐开展〞;意味着人的“多方面开展〞;指人得“自由开展〞2,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是我过教育目的的全然特点;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素养标准;注重提高全民族素养;培育“劳动者〞或“社会主义成立人材〞是我国教育目的的总要求。

3,简述素养教育的全然特点全面开展;全部开展;主动开展;和谐开展;充分开展;可持续开展四.教师与学生1,简述中小学教师师德标准的具体内容1爱国遵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爱惜学生平安,关切学生安康;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选集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选集

2024年教师资格证考试简答题精选集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意义。

答案要点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按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对他们进行教育,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所谓关键期,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

在关键期中,个体对环境的影响极为敏感,有时又把关键期称为敏感期。

关键期是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所以,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简述人格的特征?答案要点⑴独特性。

人格是千差万别、千姿百态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特点,这是因为不同的遗传、家庭及教育环境,形成了各自独特的心理特点。

(2)稳定性。

人格是一种稳定的特点,在个人行为中偶然出现的、一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为人格。

当然,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意味着它在人的一生中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生理的成熟和环境的改变,人格也能产生变化。

(3)整体性。

人格受意识的支配,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统一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常常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

(4)功能性。

人格决定个体的生活方式及身心状态,甚至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

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答案要点(1)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假期进行划分。

教资(知识能力)简答题

教资(知识能力)简答题

1.学校的基本条件①(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为学校产生了提供了物质基础②(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分离)为学校产生提供了专门从事教育活动的知识分子③(文字的产生和知识的积累)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教育手段与充分的教育内容④国家机器的产生需要专门的机构培养官吏和知识分子来为(统治阶级服务)2.教育的社会属性①永恒性②历史性③继承性④长期性⑤相对独立性:(一)具有历史的继承性,(二)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影响,(三)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⑥生产性⑦民族性3.20世纪后期教有的改革与发展的特点①教育的终身化②教育的全民化③教育的民主化④教育的多元化⑤教育科技的现代化(全民多现身)4.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规律和需要③我国教育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作为其理论基础的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①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②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③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④教育目的,实现途径的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6.教育目的功能①导向功能②激励功能③评价功能④调控功能7.教育制度的影响,建立学制的依据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要求③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④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8.社会生产力对教有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③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9.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内容⑤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10.现代学制的类型①双轨制(英法国籍一条为资产阶级子女服务的教育轨道,一条为平民子女教育服务的轨道)②单轨制(美国只有一条教育轨道)③分支制(苏联中国义务教育阶段是一条教育轨道,之后分支教学)注: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11.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再生产劳动力②教育在生产科学知识(经济功能)12.教育的文化功能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护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活化文化,实现文化的更新和创造的作用④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选择:取精华,去糟粕)13.教育的政治功能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③教育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14.知觉的基本特征①知觉的选择性②知觉的理解性③知觉的整体性④只觉得恒常性15.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实际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④识记的方法⑤时间因素⑥情绪和动机16.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①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②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③对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深度理解④运用组块化简略,合理组织材料⑤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加工质量⑥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7.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①问题的性质②定势与功能固定③原型启发④已有的知识经验⑤情绪与动机18.情绪的调节和控制①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②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③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④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⑤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情绪调节能力19.情绪调节的方法①纠正认知偏差②转移注意力③合理宣泄④意志调节法⑤幽默法20.意志品质(决断制韧)①自觉性②果断性③自制性④坚韧性21.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①通过各种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②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兴趣③引导学生将广泛兴趣与中心兴趣结合起来④通过积极的评价,使学生的兴趣得以强化⑤充分利用原有兴趣的迁移22.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①遗传与营养②早期经验③学校教育④社会实践⑤主观努力23.人格的特征(独稳统功社)答: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整体性评价人是否健康),功能性(作用),社会性24.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答:深户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家庭环境因素:权威型教育方式,放纵型教育方式,民主型教育方式)25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①全民性②义务性③全面性教育对象的特殊性④小学教育的基础性26有效组织复习的方法①及时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复习方法多样化⑤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⑥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⑦掌握复习的量27气质的特征答: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内向性和外向性28制约课程的因素①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②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③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④课程理论29古德莱特对课程类型的划分①理想的课程,即有一些研究机构,学术团体和课程专家提出的应该开设的课程②正式的课程,即由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等③领悟的课程,即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④运作的课程,即在课堂上实际实施的课程⑤经验的课程,即学生实际体验到的东西30课程理论流派①经验主义课程理论②学科主义课程论③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④存在主义课程论⑤后现代主义课程论31课程资源分类①来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②性质:自然课程,社会课程③呈现方式:文字,实物,活动,信息化④存在方式: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资源⑤素材性课程和条件性课程资源(图片和投影仪)32课程内容答: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材33课程编写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科学逻辑与教学理论,知识技能形成(纵横)①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②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要求的统一③理论与实践的统一④传授知识,技能与培养能力相结合⑤教科书的形式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⑥注意与其他学科的横向和纵向联系34对课程类型的调整①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②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③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④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35教育研究的基本过程① 研究课程的选定②查阅文献资料③ 制定研究计划④收集整理资料⑤ 分析研究资料⑥撰写研究报告⑦评价科研成果36教师劳动的特点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②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③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④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⑤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37教师的能力素养①语言表达能力②组织管理能力③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④自我调控和自我反省能力⑤教育研究能力38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①专业理想的建立②专业知识的拓展与深化③专业能力的提高④专业自我的形成39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①三阶段发展论:关注生存阶段,关注情境阶段,关注学生阶段②五阶段发展论:非关注阶段,虚拟关注阶段,生存关注阶段,任务关注阶段,自我更新关注阶段40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①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②开展微格教学③进行专门训练④反思教学经验41《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所提出的基本理念①师德为先②学生为本③能力为重④终身学习4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①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②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③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④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43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①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③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④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44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知,运算,具体,形式)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感觉和动作的分化,客体永久性合乎逻辑的目标定向能力延迟模仿②前运算阶段(2~7岁)::符号语言功能,泛灵论,自我中心,思维不可逆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思维可逆,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化,分类,序列化④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命题运算,假设推理归纳或演绎推算类比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而且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水平45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①学校(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②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③学校教育能有效的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6认知方式差异①场依存型和场独立型②沉思型和冲动型③辐合型和发散型47学习策略的培养①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②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③资源管理: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资源利用48小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特点①学习上由直接兴趣逐渐向间接兴趣转化②兴趣广度逐步扩大,但缺乏中心兴趣③逐渐由不稳定向稳定发展④由消极兴趣向积极兴趣发展49学习习惯的养成方法①从低年级抓起,越早越好②循环渐进,逐步发展③严格要求多方密切配合④树立榜样,启发自觉⑤整体发展相互促进50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公正)①自我中心阶段(2~5岁)②权威阶段(5~8岁)③可逆性阶段(8~10岁)④公正阶段(10~12岁)51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①前习俗水平(0~9岁)②习俗水平(9~15岁)③后习俗水平(15岁以后)52德育的原则①导向性原则②疏导原则③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④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⑤因材施教原则⑥理论和生活相结合原则(知行统一原则)⑦发扬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相结合原则(长善救失原则)⑧正面教育与纪律相约束原则53道德过程的基本规律①具有多种开端的,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②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③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④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循循善诱,以理服人54班集体的基本特征①明确的共同目标②一定的组织结构③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④集体成员之间的和谐氛围⑤学生个体的发展⑥组织教育活动55班主任的工作内容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班集体③建立学生档案④个别教育⑤班会活动⑥协调各种教育影响56个别教育①先进生工作:严格要求,防止自满,不断鼓励,弥补挫折,消除嫉妒,公平竞争,发挥优势,全班进步②中等生工作:重视中等教育,根据不同特点进行个别教育,给中等生创造表现的机会③后进生工作: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57操行评定原则①体现素质教育思想②公平客观③促进学生发展58家校合作途径①家访②班级家长会③家长委员会④家长交流⑤家长学校59教学的基本任务①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现代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双基教学)②发展学生智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③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④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能力⑤养成良好的思维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60教学情境的特征①基于生活②内涵问题③融入情感④体现科技特点⑤注重形象性61教学方法①实物演绎情境②联系生活展现③借助问题创设④播放音乐渲染⑤扮演角色体会⑥借助图画在线62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与不足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优势:①有利于经济有效的大面积的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不足:①不利于因材施教②不利于学生独立性与自主性的培养③教学形式缺乏灵活性63贯彻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①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②直观教具的演示要与语言讲解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④要防止直观不当与滥用64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①加强学习的目的性教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自己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6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66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①教师要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③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水平67上好课的要求①教学目标明确②教学内容准确③教学结构合理④教学方法适当⑤讲究语言艺术⑥板书有序⑦态度从容自如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这是上好一堂课的根本要求)68学习动机理论①强化理论:主要表现为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②人本主义的需要层次理论③成就动机理论69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答:倒v型曲线70成败归因理论答:罗特对归因理论进行了发展,提出了控制点的概念,并依据控制点把个体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成败的原因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体状态,外界环境,韦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必备100简答题随着教育的日益发展,教师资格证考试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100个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简答题,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教师资格证是什么?答: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印制,是国家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2、教师资格证考试有哪些科目?答: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包括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等。

不同学段和学科的考试科目略有不同。

3、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是多久?答:教师资格证的有效期为五年。

持证人应在五年内完成规定的注册程序,以保持其有效性。

4、哪些人可以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答: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符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身体条件,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符合所申请学科要求的教育学历条件,并具有相应资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均可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

5、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流程是什么?答:考生应登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进行报名,并按照要求填写个人信息、上传个人照片、选择考试科目等。

报名成功后,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现场确认。

6、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有效期是多久?答:教师资格证考试成绩有效期为两年。

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科目的考试,否则需重新报名参加考试。

7、教师资格证面试流程是什么?答:面试流程包括抽题、备课、结构化面试、试讲、答辩等环节。

考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面试地点,进行抽题、备课、结构化面试等环节,最后进行试讲和答辩。

小学教师资格证简答题一、什么是小学教师资格证?小学教师资格证是教育行业从业教师的许可证,它是由国家颁发的,代表持证人具备了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资格。

二、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申请条件是什么?申请小学教师资格证的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2、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3、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4、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

教师资格证笔试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笔试简答题第一章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全民多现身)-二级答: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终身化2、简述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一级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规模与速度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育的结构与人才培养的规格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3、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二级3.1政治经济制度影响教育政治经济制度决定了教育的领导权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道德的内容3.2教育影响政治经济制度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重要的人才教育可以促进民主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4、教育的文化功能-一级简答教育可以保存和传递文化教育可以传播和交流文化教育可以选择和提升文化教育可以更新和发展文化5、简述人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六大规律)-一级简答顺序行、价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体差异性、整体性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一级遗传因素(遗传是生理前提、遗传具有可塑性、遗传具有阶段性、遗传具有差异性)环境因素(环境是现实、环境不同,影响不同)主观能动性(决定因素)教育(主导因素)7、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因素的原因-二级(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规定人的发展方向学校中的教师是受到过训练的教师,教学效果更为良好学校可以协调学生的各种因素,进而合理的影响其发展学校教育给人一种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教育8、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一级简答学校可按照社会对学生的要求进行培养,对其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可以加速个体的发展(个性问题)学校的教育具有延时性与即时性学校具有开发个性和发展个性的功能9、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社会、经济、个人、他国)-二级简答政治社会经济制度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本国的学制发展历史及其他国家的影响10、我国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一级简答(依据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文化、人身心发展的影响)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处于并将长期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国情(生产力水平)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11、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与作用-一级简答五育(德智体美劳)德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要条件;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智育:在社会注意精神文明中起重要作用,在人的发展中起基础作用体育:增加学生的体质、发展学生的体力,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美育:促进学生智力、陶冶学生的精神,促进学生良好品德、正确三观的建立劳动:促进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技能的掌握,对知识的运用。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教师资格证简答题

简答题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答:(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答:(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答:(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4、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答:(1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2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3教育可以促进民主5、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答:(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2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4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简述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答:(1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2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3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7、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答:(1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2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3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4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8、简述学生文化的特征答:(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9、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答:(1内发论(2外铄论(3多因素相互作用论10、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11、简述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及作用答:个体身心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作用:(1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3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4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5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12、简述遗传的意义答:(1遗传素质是认得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认得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认得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13、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答:(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础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做出社会性规(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及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14、简述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史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5、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答:(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3学生不单要掌握知识,还要培养道德个性的完整性(4学生是有个性的人16、简述教师职业的特点答:(1传道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17、简述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答:(1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18、简述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答:(1遇有先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19、简述学生和教师的关系答:(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时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时相互促进的关系20、简述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答:(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4课程理论21、简述教科书的作用答:(1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料(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科在整个学校课程中的地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22、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答:(1安排课程表(2分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23、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2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答:(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潜力的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得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25、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辩证关系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史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26、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基本阶段有哪些?答:(1引起学习动机(2领会知识(3巩固知识(4运用知识(5检查知识27、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答:(1备课(2上课(3作业检查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28、简述上好课的具体要求答:(1目标明确(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5气氛热烈29、简述如何做好作业检查与批改答:(1作业的内容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2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30、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答:优点:(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缺点:(1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2难易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3不利于学生发展主体性31、简述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答:(1内容型策略(2形式型策略(3方法型策略(4综合型策略32、简述德育教育的意义答:(1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33、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答:(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34、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答:(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35、简述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答:(1讲明道理,疏导思想(2因势利导,循循善诱(3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36、简述贯彻一致性与连贯性的基本要求答:(1要统一学习内部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要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3对学生进行德育要有计划有系统的进行37、简述说服法的要求答:(1明确目的性(2富有知识性、趣味性(3注意时机(4以诚待人38、简述运用陶冶法应注意的问题答:(1创设良好的情境(2与启发说服相结合(3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39、简述运用奖励与处分应注意的要求答:(1公平、正确、合情合理(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3注重宣传与教育40、简述班主任实施平行管理是应注意的问题答:(1要充分发挥班集体的教育功能,使班集体真正陈伟教育的力量(2要通过转化个别学生,促进班集体的管理与发展(3要实施对班级集体与个别学生双管齐下、互相渗透的管理41、简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答:(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42、简述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答:(1明确的共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得氛围43、简述如何培养和组织班集体答:(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44、简述班主任如何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答:(1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内容:⑴了解和研究学生个人⑵了解学社个的群体关系⑶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了解学生的方法:⑴通过阅读学身份的档案材料来了解学生⑵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⑶在自然条件下观察45、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论述题1、论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答:(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要做到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要注重各阶段之间的过渡和衔接(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教育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心态、自信心和意志品质(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要做好因材施教2、论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答:(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论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答:(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⑴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⑵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⑶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⑷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⑴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⑵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⑶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4、论我国中学教学原则及运用答:原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运用:(1直观性原则的运用:⑴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⑵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⑶重视运用语言直观(2启发性原则的运用: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⑶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⑷发扬教学民主(3巩固性原则的运用:⑴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⑵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⑶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4循序渐进原则的运用:⑴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⑵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⑶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5因材施教原则的运用:⑴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⑵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6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运用:⑴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⑵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⑶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⑷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5、试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其关系答:(1基本环节:备课、上课、作业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2⑴备课是教师教学工作的起始环节,是上好课和做好其他环节的先决条件⑵上课是教学工作诸环节中的中心关节,既对各课质量的检查,又对后续环节有重要影响⑶作业检查与批改和课外辅导既能检查学生听课质量,又能弥补和改进上课的不足⑷学业成绩考查与评定时对前四个环节和整个教学工作的检阅,并能促进下一个阶段教学工作的全面提高6、论知、情、意、行之间的辩证关系答:(1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知、陶冶品德情感、锻炼品德意志和培养品德行为习惯(2知、情、意、行四个基本要素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情”是中介,“意”是保障(3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7、论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答:(1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合理体现各科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受教育者学习的心理顺序。
5、兼顾同一年级各门学科内容之间的关系和同一学科各年级教材之间的衔接。
我国义务教育教学计划的三个基本特征
1、强制性。义务教育教学计划是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计划,体现了义务教育法的基本精神。
2、普遍性。义务教育课程计划的适用范围要比普通的课程计划宽得多,它规定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
教科书的编写应遵循的原则
1、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与思想性。
2、强调内容的基础性。在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贴近社会生活,并 适当渗透先进的科学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新知识奠定基础。
3、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教材还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现实水平和教育现状,必须注意到基本教材对大多数学生和大多数学校的适用性。
3、学校教育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学校教育是通过专门的教育机关——学校进行的。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具有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具有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学校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把学生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内进行教育,因而,学校教育对人身心发展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影响人的条件都有效。
4、教育可以激发和发展教育者的潜能。教育可以根据个体的遗传素质,有意识地发挥其长处,弥补其不足,使先天遗传因素朝有利身心成长的方面发展。
5、现代化。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运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观念的变化。
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中
1、他认为人的先天本性相差不大,个性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所以他很注重后天的德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希望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他大力创办私学,培养了大批人才。
2、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并且把人的思想归结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教学纲领是“博学于文,约之于礼”,基本科目是诗、书、乐、易、春秋
4、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是承认先天差异,但更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重视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
4、高等教育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20世纪后教育特点
1、终身化。终身教育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4、相对独立。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学校教育有巨大影响和制约,但并不意味着学校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只有按规律办事,才有利于教育发展。
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
1、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
2、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还具有延时价值
简述师生在教学上的关系
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师生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首先,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其次,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第三,对学生进行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
1、人身权。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一项权利。由于未成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因此人身权受到特别保护。国家除了对未成年学生的人身权进行一般保护外,还对其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等进行特殊保护。
5、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6、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要求学以致用,把知识用到政治生活和道德实践中去。
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都有相同的自然性,应受到同样的教育
2、强调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规律
3、要进行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人的“泛智教育”,而非强调宗教教育
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信息技术改变着知识的数量观念,个人之间在知识上差距缩小了。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
2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力,我国一系列法律对此进行了规定,如《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教育的权力和义务。”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
1、淡化甄别与选拔功能,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化;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评价;
3、强调评价标准与内容的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懂得各种类型美的特性与形态的丰富性,领悟美所表达的意蕴和意境,达到“物我同一”的审美境界,陶冶人格与性情。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不同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
4、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5、强调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过程结构)
课程实施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践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在课程 实施过程中,至少要考虑七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安排课程表,明确各门课程的开设顺序和课 时分配;第二,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第三,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第四,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第五,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和结构进行规划;第六,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第七,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以上七个方面在运作过程中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动态结构,这便是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4、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初中阶段个体发展的任务
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初中教育在个体在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性和艰巨性。初中教育在促进少年身心发展方面的任务,可形象的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丰富少年的内心世界,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和理想自我。在身体发展方面,初中阶段要进行保健和青春期教育;在认知方面,初中阶段教育应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在情意方面,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在自我教育能力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这一阶段也是培养初中生自我认识能力的起始阶段。
2、决定受教育的权力。一个国家设立怎样的教育制度,什么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不同人拥有不同受教育权。
3、决定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则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是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的。
5、教育能对各种环境加以一定的控制和利用。教育能按照预定的目的选择和提炼有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克服和排除不利于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教育目的一经确立就成为人们行动的方向,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作用。目的反映人的需要和动机,是人们在一起共同活动的基础。因此,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
2、传统学校教育的优劣标准所依据的是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网络教育依据的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兴趣选择”
3、传统学校教育是较严格意义上的“无年龄段教育”
4、传统学校教育存在时空限制,网络教育史跨时空的教育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决定教育的领导权。人类社会中,谁掌握生产资料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通过一系列政策,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
2、掌握较宽广的文化、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的学习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形成必备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身心保健的知识与能力,健康的审美观念和相应的审美能力,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一定的应变能力,初步形成健康的个性。具有争取的劳动观点、职业观念和初步的择业能力,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现代生活技能。
教育对个体发展起主导作用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引导个体的发展方向。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
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科学和深刻。学校教育具有较强计划性和系统性。学校教育是在各种规章制度的严格制约下进行的,保证了教育、教学的良好秩序。同时,学校教育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从而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效和高质量。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普通中学美育方面的要求是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中的艺术美的感受力。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是提高人的整体性的精神素养。
2、全民化。全民教育是近10年来世界范围内兴起的使所有人都能收到基本教育的活动,特别是使所有适龄儿童都能进入小学并降低辍学率,使所有中青年摆脱文盲的运动。
3、民主化。是对教育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4、多元化。是对教育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