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春教案11 人教版
(课件免费下载)初中语文人教版七年级-11 春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3.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4.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新、美、力”,把握作者的情感。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征多角度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1.学习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培养热爱自然,欣赏自然,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一堂课,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一起领略了他笔下如诗如画的春景。
朱自清是绘景的大师,他有条不紊地对春天富有代表性的景色进行了全方位的描绘,使各种图景跃然纸上。
这堂课,我们一起来细细品读这篇美文,感受一下它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当我们进入《春》的艺术境界中,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被洋溢的诗情所感染。
二、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语言品析品读课文,寻找文章的语言美。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圈画出文章中语言优美的字、词、句、段,与同桌交流,尝试鉴赏。
(提示:你可以从修辞、炼字、韵律等角度加以探究!)1.修辞美。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位下列句子的语言美。
(1)盼望着,盼望着……【交流点拨】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盼春心切的强烈感情。
(2)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宣告春天到来,表达喜春之情。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交流点拨】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画出了春的轮廓。
(4)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交流点拨】运用了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
(5)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交流点拨】运用了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花争艳、万紫千红的情景。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4.为上面文字按原文顺序排序________。
5.给文中加粗的字注音。
巢( )清脆( )
6.解词。
卖弄——
宛转——
7.这段文字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柔和,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芳香,从________觉写春风的和悦,把春风描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味,极其生动。
“闹”字不仅有嗡嗡的声响,而且呈现出一派喧嚣沸腾的热闹景象。
3、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逼”字准确地描绘出春雨滋润下的小草极其青绿的色彩。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 趟儿。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春天百花争奇斗艳的情状。
《 春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
(1)在诵读课文的基础上,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
《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第11课,《春》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抒情散文。朱自清先生抓住春天的主要特征,用诗的笔调,描绘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的景象。抒写出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
二、学习目标
1.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通过品读语言,能总结出抓住特征、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自学指导二:
内容:课文。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教案新人教版word版
春一、教学目标1.品味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2.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二、导学过程(一)情景导课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了生机,春天如诗情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朱自清《春》,走进那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美的净化。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
(2)在读的过程中把不会读或读不准的字音圈出来,不明白意思的词语划下来。
(3)划出文中用的好的词语或优美的句子或优美的段落。
2.检查自学情况3.老师总结(三)概括文章的主题(四)自学指导第一步:读、析(读析的过程也就是品味文章中的优美的语言的过程)要求:1.细心的品读文章,把你认为好的词语或美的句子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读出来,要读的抑扬顿挫,读的声情并茂,读出感情来。
例如:春花图,尽管景不在这里,但要读出来,让同学们感觉到花儿盛开的样子。
2.析即分析,分析的要透彻,要有一定的深度。
在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准确生动的词语、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写作方法、文章的主旨句、内容……)3.品味语言:(1)四人一小组合作把你认为比较好的词语,句子、段落找出来写在笔记本上,并进行分析。
(2)最好用这种方式:(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或表达方法或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写出了什么)当然也可以不用。
例如:(1)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
“悬”字用的好,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天上星星的状况。
(2)海上的夜是柔和的、静寂的、是梦幻的。
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渲染了海上之夜的柔美,静谧和奇妙。
(3)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我认为这句写的比较好,它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不少”“有的”与“几件”对比,“已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这几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之大。
(4)多读书,读好书,能丰富知识,增添智慧,成为一个志趣高尚的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11《春》教案新人教版
重点
领会作者细致生动的抒情方法。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具体细致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
难点
体味景物的细致描写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完美结合。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感导入
多媒体展示故宫建筑的一些图片。板书课题、作者
二、听读课文——感受春天
放范读录音,对学生提出要求。
二、研读与赏析:
(一)研读与赏析第1-2段1.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研读与赏析第3-7段
三、布置作业:
1、预习下一课
2、完成配套练习
“盼望着,盼望着”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强烈感情。“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宣告春天到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听录音朗读课文,思考交流初步感知。
明确A:大地回春春草报春春花闹春春风酿春春雨润春万家迎春(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明确B:盼春(因爱
学生听读课文思考:
A、《春》多方面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把一个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地推到读者面前,就像一副形象生动的长卷风景画。听读课文后,试给每幅风景画加个小标题。(景+动词+春)
C.四人小组合作讨论学习课文第1-3段的内容,思考:
①第1、2段总写了哪些景物?②第1、2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小组讨论完成:第3段写出了春草的什么特点?作者从哪几方面来写草?用了哪些形象生动的词语进行描写的?有什么好处?
1、指导研读第3自然段(提问,引导,学生回答完成)
学生明确:长态、质地、色泽、长势明确:“偷偷地”写春草生长是不知不觉,而“钻”又写出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生动地表明春草的活力。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教案内容预览:11 、春一、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二、教学重点反复朗读,感知内容,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三、课前准备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课前布置学生去搜集关于春的诗文,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知识积累。
四、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五、教学设计1、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这样写赋予小草以感情和意识,富有情趣,惹人喜爱。
“偷偷地”要轻读,将“钻”换成“长”或“蹿”就平淡了,既没有了那种顽强的生命力,语言也不生动形象了。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在“小草”的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放在句末,单独从句子中拿出来,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了小草嫩绿的特点,同时使句子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读时第一个字重读,后两字要轻。
将“嫩嫩的,绿绿的”放回原来应在的位置,作比较朗读,体味其不同的效果。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抚摸是一种温暖、亲切、慈爱、幸春天是福,含有深情的感觉。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春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课文写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绘的几幅画面,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之情。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
4、学习细致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以朗读贯穿始终,在读中悟情。
2、通过自主合作讨论的方式,品析画面。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欣赏春天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网上查阅朱自清及其作品的简介。
2.搜集有关春天的诗句或文章。
3. 搜集有关春的图片及朗读材料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方法:自主、探究、体验性教学法教学步骤导入新课当秋叶飘落的时候,当白雪纷飞的时候,每个人都会在心中渴望春天。
因为春天带给人温暖,带给人希望,带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的时候,人们往往情不自禁的吟诗作文。
利用课件分别出示杜甫《绝句》和王安石《泊船瓜洲》的画面。
引导学生分析,《绝句》是从“鸟”的角度,《泊船瓜洲》是从“春风”的角度来写春天。
绝句只有四句,往往是选取春天的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出示课题),其中写春天的内容就多了。
有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天的山、水、树、蜜蜂、蝴蝶等等。
今天让我们一起领略一下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是怎样描绘春天的。
学习目标利用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教师X读,整体感知1X读前请学生思考:朱自清先生是以怎样的心情盼望春天的到来;然后又用怎样的彩笔描绘春天的美景;最后,他又满怀喜悦歌颂了春天。
根据提示(盼春——绘春——颂春),将本文分成三部分。
2、教师配乐(班德瑞《春天里的一天》)朗读。
教师的X读是非常重要的,从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和情感等方面给学生以引导和熏陶,目的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以便从整体上把握文意,为下一步的品读奠定基础。
教师讲述后明确:盼春(第1自然段);绘春(2—7自然段);颂春(8—10自然段)导读促学,授知授法以第一部分(盼春)和第二部分的第一小节(总写春回大地)为例,指导学生品读的方法。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教案新人教版《春》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课文写景特点:①抓住江南春天“新”、“美”、“充满活力”的特点来描写景物;②分层次写出春景画面。
2.准确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经过朗读训练,要使学生能读出作者在文中要表达的感情。
3.理解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初步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难点1.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2.体会语言中蕴涵的感情,能理解作者在文中所抒发的“热爱春天,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3.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4.状物抓住特征,写景注意层次。
以上教学重点中,第一点与第二点也是本文教学中的难点。
要解决好这两个教学难点,一是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二是教师要有重点地选择实例帮助学生领会(包括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讲析)。
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文。
唐代的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杜牧的《江南春》中有“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这些诗句都是古人对春的描写和赞美,今天我们共同欣赏一篇今人赞春的散文。
(导入课文有如下作用:①帮助学生回忆获得春天时的美好感受,为课文教学做情感的铺垫;②轻松自然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二、解题本文是一篇散文,全文以作者热爱春、赞美春的感情作为线索,绘出了一幅幅动人的春景图。
作者是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朱自清先生。
朱自清,字佩弦,生于1898年,逝世于1948年,“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记录着朱自清先生的一生:在大学读书后期,开始创作新诗;1920年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曾任中学教师,后任清华大学教授,这期间从事散文创作,做学问;1946年7月著名民主战士李公朴、闻一多遭国民党特务暗杀,血的教训使他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民主主义战士。
初中语文《春》教案人教版
初中语文《春》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春》的内容。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创作自己的散文作品。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春》的文本。
2. 相关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春天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印象和感受。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春》一到两遍,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 学生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三、分析课文(2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技巧。
2. 学生讨论并分享他们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方法的理解。
四、背诵和默写(10分钟)1. 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春》。
2.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课文中的片段。
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春天相关的题目,要求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分享和评价(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写作作品,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2. 教师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七、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春》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春天的新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邀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和记录春天的变化,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下节课分享。
2. 学生可以自愿选择一篇春天的作文或散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下节课分享。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教学设计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教学设计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教学设计七年级上册课文《春》教学设计《春》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课文生字词,比喻、拟人的运用及其作用;领会文章的所写景物的特征及寓情于景的写法;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朗读技巧,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b、能细致的观察景物,并抓住景物特征进行具体生动描绘的能力;3、情感目标:感受春天优美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妙词佳句,有感情的朗读,品味文章绘物的美,从而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通过语言感悟春天的美丽。
教学难点:体会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把握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通过有感情的诵读,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文章的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品读诗,发现春天的美:(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风起绿了风雨飘绿了雨春天一觉醒来扑进我们怀里刚刚醒来的小溪还没顾上清清嗓子就把脆脆的歌儿撒落了一地刚刚醒来的果树还没顾上长出叶子就爆燃出团团刺眼的绚丽春天最数燕子忙碌她一边呢喃细语一边用锃亮的剪刀精心剪裁着春天的新衣春天尽管有时仍会让你感到有些寒意可性急如火的春天毕竟把一个沮丧的冬天带出灰蒙蒙的记忆……你知道这首诗描绘的是哪个季节吗?你从诗的哪里读出来的?导入课题:春出示教学目标,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主要代表做作品有《荷塘月色》《背影》《绿》,全收在《朱自清全集》。
四、阅读全文,牢记字词1、字音2、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欣欣然)(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呼朋引伴)(3)、比喻姿态优美。
(花枝招展)(4)、舒展、活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1春》word教案 (11)
3.“闹”字写出了怎样的情景?你能写出有同样情味的一句古诗来吗?
4.最后一句写野花“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作者在这里写了本段中未直接写的景物,它们是:。
5.这段文字写春花,写景的顺序是:。
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哪个词语运用最妙?说说理由。【方法链接:在赏析语言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恰切的用词;各种修辞方法;各种感官的调动等。】
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教学难点
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
教学资源
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导 案
学 案
教师复备栏
导入定向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二,检测预习1、给黑体字注音:酝酿( )宛转( )应和( )烘托( )薄( )烟 酝酿( )抖擞( )清脆( )黄晕( )斗笠( )薄酒( )胳膊( )
2、填空:《春》的作者是,字。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散文代表作有《背影》、《绿》、《荷塘月色》等。这是一篇优美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基本语调:轻柔、缓慢、自然。
4.说说你最喜欢那一幅画面,为什么?
我喜欢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1.出示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熟悉掌握作者描绘春天的五幅图画。
2.请各小组在绘春(包括五幅图)内容中确定讨论对象,每人说一个自己勾画的感触最深刻的词或句子。可按所给句式亦可自取所好随行随页写出批注。
训练达标
写有关春的诗句3组:
总结反思
《春》是一篇满贮诗意的散文。它以诗的笔调,描绘了我国南方春天特有的景色。在感受本文精美的语言的同时将它摘抄在读书笔记本上。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1春教案
春晖寸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春兰秋菊:春天的兰花,秋天的菊花。比喻各有值得称道的地方。
春葩丽藻:比喻美妙的言谈。
春秋笔法:指寓褒贬于曲折的文笔之中。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春雨绵绵:
春雨和着春雷、随着春风、淅淅沥沥飘来。
春雨如丝、如雾、如烟、如潮。透着这缕缕蚕丝,世界的万物如同淡淡、蒙蒙的写意画,忽隐忽现。
我喜欢春雨,不光喜欢它换来的雨后春笋的英姿,更喜欢的是:踏进这淡蓝色的烟雨,在这雨季,你为我撑出的一片无雨的天地。
春意盎然:
春是活泼的、春是狂热的、春是姿意生长的、春是年青旺盛的。
春蚓秋蛇: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寒木春华: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枯木逢春:枯干的树遇到了春天,又恢复了活力。比喻垂危的病人或事物重新获得生机。
4、描写春天的优美句子
春晨遐想:
清晨,拉开窗帘、推开窗户。微风吹来,一阵清新、幽香、淡雅的泥土气息迎面而来。
春天来的好快,悄无声息、不知不觉中,草儿绿了,枝条发芽了,遍地的野花、油菜花开的灿烂多姿,一切沐浴着春晨的曙光,在春风中摇弋、轻摆,仿佛少女的轻歌曼舞,楚楚动人。
A计算B打算C计谋D设计
3、散文中叠词的使用可以增强语气的音律性,同时使词语更为活泼,生动,词义更鲜明。叠词有多种类型,试从课文中找出与下列形式相同的叠词。
(1)AA型:(嫩嫩)
(2)AABB型:(稀稀疏疏)
(3)ABAB型:(抖擞抖擞)
4、从下面的文字中分别找出写各种感觉的句子。
①“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第1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
四、教学过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酝酿..()抖擞.()应和...()胳膊()支撑.()摇曳.()婉.转.()傍.晚()抚.摸()嘹.亮()2.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 ( )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鸟儿将cháo ()安在fán huā nân yâ()当中,高兴起来了,hūpãng yǐn bàn()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
⑶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huáng yǜn ()的光,hōng tuō ()片安静平的夜。
⑷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suō()着,戴着lì()。
他们的房屋,xī xī shū shū ()的,在雨里jìng mò()着。
3.填空。
⑴《春》的作者____原名____,号____,后改名自清,字____。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____。
1927年写的《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⑵全文围绕一个“春”字展开,着力地描绘了()、()、()、()、()五幅图画,把一个花卉争荣、生机勃勃、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⑶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略。
2.欣欣然巢繁花嫩叶呼朋引伴黄晕烘托蓑笠稀稀疏疏、静默3. 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
原籍浙江绍兴,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1927年写的《背影》、《荷塘月色》都是烩炙人口的名篇。
写景抒情散文。
2)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⑶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⑷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 春(之一)一、总体构思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
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因此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还应在教学中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扩展,既不拘泥教材,又立足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
又因该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的美感,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
通过对《春》的阅读,带动其他几篇文章的学习。
教学流程(一)导入: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流转,风云如何变幻。
有这样一篇文章,它总是不知不觉地走进我们心底,牵动着我们心底最深处的情愫,引导着我们走向充满希冀的明天。
是怎样的文章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春》,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吧!(板书课题、作者)(二)简介作者:朱自清: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著称。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
(三)朗读、初步感知1、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学生从朗读中说说这篇文章该怎么读?教师总结朗读技巧。
A、读准字音,口齿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畅地读出。
B、体会感情,把握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
朗读时语势多扬少抑,用声多轻少重。
开头要读得欣喜,充满生机。
中间部分则需要精雕细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段可以读得俏皮、活泼;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几句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响。
结尾的3段是文章的重点,也是点晴之笔,作者讴歌春天热爱生命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
因此,“娃娃”要读的轻些,高些,略有虚声。
“小姑娘”则用高而明亮的声音来表现她的快乐、活泼。
最后一段,要加强吐字的力度和气势,声音洪亮,有力。
2、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朗读,边读边划出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概括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学生找出来读给同桌听,进行交流讨论。
②学生发言后归纳明确:第一段: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
第四段:用“母亲的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激情?最后三段:三组有力的排比句,写出不同的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
(四)细读,理清思路,边读边完成下列表格。
(见“板书设计”,横线上的内容要学生填写)(五)品读,赏析文章1、自主探究:盼春①你盼望春天的心情是怎样?为什么?用一段话描写出你盼望春天的心情?②轻声吟诵。
朗读时,要表达出“盼”的感情。
“盼望着”“盼望着”用渐强的语气,渐快的语速。
“来了”“近了”用重音强调。
③作者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心情之急切。
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
“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赋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
④同学们看了很多描写春天的文章,直接描写切题,我们这里是否也可删去,说出你的理解。
2、赏读“春草图”,探究:①“钻”“嫩嫩的”“绿绿的”写出春草怎样的特点?应当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些词语?②“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出春草怎样的特点?应当用怎样的语气读这些词语?③写孩子们草地上嬉戏与春草有什么联系?朗读时应当强调哪些词语?④写风与写草有什么关系?应当怎样的语气朗读“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两句?在讨论分析的基础上,学生放声朗读。
注音引导学生朗读时,头脑中映现出作者描绘的画面,表达出作者对春天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之情。
(六)作业:有感情地朗读,熟读成诵。
第二课时(一)有感情齐读全文,找个别同背诵(二)品读赏析1、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征,把春天写活了,写得有声、有色、有形、有情,充满诗情画意,所以在感受春草的生机勃勃时,同样感受到春花、春风、春雨有情有味。
①学生自主阅读春花图A、体会作者比喻、拟人手法运用精妙,B、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请一学生反复诵读第四段,同学闭上眼睛想象,春天百花争艳的情景——再想象蜜蜂和蝴蝶在花下追打嬉闹的情景,——由花联想到树上的累累硕果。
③学生独立阅读春雨图和迎春图,让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去体会春雨的轻柔、细密的特点,去感受春天给人们带的希望和生机。
(三)创读延伸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和春雨图,作者以其生花妙笔,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你能给这四幅图配上你熟知的古诗吗?请大家任选一幅春景图,为其配上能反映其特点的诗句,学生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
老师可准备一些资料:春草图: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风又绿江南岸;浅草才能没马蹄春花图: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日出江山红似火;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风图:吹面不寒杨柳风;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雨图: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沾衣欲湿杏花雨(四)阅读比较春色赋近了,近了,我倾听到了春天轻盈的脚步声。
燕子在呢喃,大雁掠过蓝天,潺潺流水捎来了春天的信息。
不知从哪里溜来一抹新绿,接着,就象早约好似的,树上绽开了新芽,山坡披上了绿装,到处是诱人的绿。
真的——春天来了!{南国春色,春意盎然,展现出一幅姹紫嫣红的灵秀画卷:春雷一声,春雨悄无声息地飘临大地,雨丝儿如烟似粉。
竹林里新拔节的翠竹,田野里芬芳馥郁的青苗绿草;池塘边黄眉绿眼的垂柳;刚吐蕾的粉红色桃花,白色的梨花,微微摇曵于雨雾中。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一切植物都贪婪地争吸这大自然所赐的甘露琼浆。
别看这细小的春雨那么纤细,正是她粉碎了冰层的顽抗,瓦解了积雪的防线,把冰层积雪化作袅袅飘升的水雾,化作了淙淙的小溪……经过雨水的滋润,各种花次第结苞吐蕾,将大地装饰成一个花的海洋,花的天地。
放眼望去,平畴绿野,万紫千红,香气袭人。
不见此景,是不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风儿轻轻地拂着柳枝,也轻柔地抚摸着我们。
随风送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还混着嫩嫩的青草味儿。
畅吸一口春天的新鲜空气,好惬意!这温馨的春风恰如春天的绣花针,一针针,一线线,绣出了一片片的清新和翠绿,也有点透明的金黄。
快绣吧!春风。
绣出嫩生生、绿莹莹的新蕾新葩;绣出草木吐翠,山水含香。
春风也绣出了绿绒似的小草。
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绿带点青,青含点嫩,嫩夹点黄,这可爱的小草啊,真象一个个顽皮稚拙的小孩,挨挨挤挤地探出个小脑瓜。
这时,我才品味到“缓寻芳草得迟归”这又一咏春佳句的妙处。
春风送去了花草清香,引得蝶舞蜂喧,围着鹅黄嫩碧,桃红柳绿的菜园和树木飞个不停,来往穿梭,嗡嗡直响,好一派阳春三月景色。
温煦的阳光下,春天在田野上,在庭院里都描绘出一幅五彩斑谰的“春景图”,柳树婆娑,迎春花开,鸟声宛转,芳草连天,野花烂漫……春天的温暖也给人们注入了新的活力。
看,山坡上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学生,大概正过队日吧!有的在草地上竖蜻蜓、翻跟头;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看书,还有的在植树。
蓝天白云下,队旗招展,春天里美好的时光,也赋予了祖国生机勃勃的新一代。
春天到了哪里,哪里就呈现出生机和光明。
祖国的春天无限美好,“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珍惜这大好春光,茁壮成长。
美好的春天,我希望你永驻人间!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1、本文和《春》都写了春风、春雨、春草,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试举例说明。
2、这是一篇学生作品,他从《春》这篇文章中模仿了什么?3、两篇文章都是写春,作者的感情也是一样,如果要你去描绘春天,你会怎样写春。
(五)总结结束语:同学们,让我们伴着春的旋律一起走进春天去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和希望,去寻找春天的足迹!(七)作业:寻找春天的足迹板书设计:一切 刚睡醒盼 春 总轮廓 山 朗润起来 、水 涨起来 、太阳 红起来 。
春 草 图春 花 图春 风 图春 绘 春 春 雨 图迎 春 图像 娃娃颂春 像 小姑娘像 青年教学探讨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写景散文,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处理好语速、语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对五幅图采用讲读、诵读、想象、自主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品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用学生已积累的有关春草、春风、春花、春雨的诗句进行拓展。
三、设计亮点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对五幅图的阅读运用了讲读、诵读、想象、自主阅读等方法指导学生去品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要求学生运用已经积累的诗句对春草、春风、春花、春雨进行赞美,用“寻找春天的足迹”作为作业,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
(江西省万载县康乐中学 王成平)四、专家点评新课标的理念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得到落实和体现。
整个设计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用多种方法去指导学生阅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朗读指导到位、不仅仅是停留在整篇课文的朗读上,还细微到课文中文中句子及词语的朗读指导。
运用学生已掌握的诗句进行拓展,使学生积累的资源得以运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积累知识的兴趣。
教学方法深入浅出,可操作性强。
(江西省万载县教委教研室 蓝寿明)五、教学札记春(之二)一、总体构思《春》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描绘了大地春回、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作者描绘“春”善于抓住景物特征,采用多种手法,表达美好的感受。
《春》是本单元首篇精读课文,学好首篇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指导学生自己阅读本单元其它课文,为学生学习写作写景抒情散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据此,《春》的教学重点为:学习朱自清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体会比{ { {{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散文中的作用,真切感受景与情相结合的“美”,运用本文写景方法进行一次小练笔,体验人人都能将文章写生动的快乐。
二、过程设计教法学法写景抒情散文讲究声、色、味、情,教学要教出散文的“美”,要给予学生以享受,运用多媒体教学可达到此效果。
教师可选择关于“春草”“春花”“春风”“春雨”“闹春”图片或动画,配上音乐录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全身心感受。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散文的“美”感,应通过“诵读”体会出来,“诵读”讲究灵动,如齐读、赛读,小组读、单个读等。
在此基础上,辅之以教师精到的引导、点拨,引起学生讨论、探究、想象、写作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