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以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

合集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浅谈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

在《 手》 这篇课文 中, 在《 落花生》 教学 中, 我都告诉学生不能光
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 的审美情 趣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 凭外表来辨析美丑 , 而要深入 到事物的实质 中, 去发现它的内涵美 ,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 文教学 的重要 内容 ,不应把它们 当作外在的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美 丑观 。 附加任务。应该 注重熏 陶感染 , 潜移默化 , 把这些 内容贯穿于 日常
结合课文中的描写使学生感受到钢琴曲由轻柔到激越的过程, 使
学生学会欣赏音乐。另外 , 在一些古诗教学 中, 因为古诗很 注重诗
画中有诗 , 这样就可 以进行美术的审美教育 。 对假恶 丑的鞭挞 ; 既有表现 自然风 光的美 , 也 有表 现建筑 园林 的 中有画 , 四、 其他 审美教育在语文课中也有体现 美; 不仅有诉诸情感 的形象 , 也有理性 的论证 , 或表现 为艺术美或
表现为理性美。 所以, 我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这些审美教育。 结合
自己的教学实践 , 我总结了如下几种审美教育 。

如, 《 未来的房屋》 中的科学技术美 , 还有散文的语言美, 小说
中的人物美 , 以及文章的结构美 等。 总之 , 语文教育与审美 教育是密切相连的 , 我们在教学 中为 了
法美等 。我这里只从语文课 中的美学知识浅谈它们 的关系 。
“ 黑 的” 英 姿潇洒 ; 鸟形美 : 大的魁伟 , 小 的玲珑 ; 鸟姿美 : 鸟儿左顾
右盼地叫 , 精神抖擞地飞 , 刚健有力地扑 , 无不给人以美 的享受 。 所 以在教学 中, 我紧紧围绕课文进行 自然美 的教育 , 培养 学生从小爱 观察美 、 爱发现美 的习惯 ,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 热爱 自然 、 热 爱祖 国 的情感 。 三、 在语文课文中实际上也 包含 了音乐、 美术等艺术美 为 了提 高学生的素质使他们全 面发展 , 我们 可以在语文教学 中渗透音乐 、 美术美的教育。如 , 《 月光 曲》 这篇课 文中就渗 透了音

诗歌鉴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欣赏

诗歌鉴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欣赏

诗歌鉴赏:古今中外优秀作品欣赏1. 引言诗歌是一种表达作者情感、思想和体验的艺术形式。

自古以来,各个文明中都有出色的诗歌作品,具有丰富多样的风格和主题。

本文将从古今中外的角度,介绍一些优秀的诗歌作品,并进行深入分析及欣赏。

2. 古代中国诗歌2.1 全唐诗鉴赏全唐诗收录了唐朝时期(618年-907年)众多杰出诗人创作的作品,涵盖了丰富的题材和风格。

本节将列举几位著名的唐代诗人,并分析他们不同风格的代表作。

•杜甫: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疾苦。

其中,《登高》揭示了他对时局变迁和岁月流转感慨万千。

•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最重要的爱情主题诗人之一,他笔下既有浪漫主义性质的爱情诗,也有豪放洒脱的作品。

《长恨歌》以其辞章华美和婉转动人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永恒经典。

•王之涣:他是唐朝初期的杰出才子,他的作品注重意境和写景。

其中,《登鹳雀楼》以宏观角度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2 古代中国民间诗歌古代中国并不仅有宫廷诗歌,还有大量优秀的民间诗歌。

这些诗歌包含对日常生活、自然界和个人感情的真挚表达。

•《木兰辞》:是一首描写古时候女子服装并替父从军的壮丽故事。

她勇敢无畏,坚持自己独立追求梦想。

•《江南行》:是一首形容中国江南地区风景如画的诗歌。

通过细腻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描绘了江南独特美景。

3. 古希腊罗马诗歌古希腊罗马时期也有许多令人称道的诗人和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有独特的审美,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赫西俄德的《神谱》:它是古希腊史诗的经典之作,对后来欧洲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是罗马文学中最重要和最广为人知的作品之一,剧情动人并流露出古罗马人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4. 现代西方诗歌在现代西方,诗歌与自由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相互交织,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风貌。

•威廉·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的戏剧作家之一,他的 sonnet(十四行诗)以其精细而优雅的表达方式闻名。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措施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措施

初中古诗词教学中的问题和措施10级汉语言文学本科陈春初中语文课本中编入了大量的中国古代名篇佳作。

其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古诗词的鉴赏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最终形成良好的品格修养和爱国主义情操。

然而在初中古诗词教学实践中却屡屡遭遇尴尬。

教师深情并茂的讲解和引导,显得那样苍白无力,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赏析显得那样的勉强和无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学习古诗词仅停留在诵读、默写、了解大意的基本层面上,对作品的韵律、节奏、语言的色彩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难以理解。

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名篇佳作,千百年来被人们所传诵。

它对仗工整,讲究押韵,节奏明快,色彩鲜明,诵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于美的享受。

而学生在诵读古诗词时只是简单地、机械地重复记忆,就像读白话文一样,没有把古诗词中本来就有的韵律美和节奏美读出来。

受应试思想的影响,很多学生和一部分教师把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当成学习古诗词的重点,花很多时间去背诵和默写古诗词。

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已经偏离了学习古诗词的宗旨。

二、古诗词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难以体会诗中客观物象。

现在的初中生都是九零后出生的,他们处于社会的转型过渡时期。

新中国成立六十二年,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之后,中国社会正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社会形态转变。

而古诗词所描写的内容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农耕文化和当时的风土人情、社会风貌。

古诗词中描写的这些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在学习这些古诗词时自然就感到陌生和枯燥。

如马致远所写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前三句写了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描绘出一幅清雅、安适的深秋晚景图。

这些本是极常见的普通景象,对于一个在城市生活的初中生,特别是没有过外出旅行、没有离开过父母身边的初中生来说是无法体会这些客观的景物,更不要说把它与“孤寂愁苦”的游子联系在一起。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意义及价值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意义及价值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摘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是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为基础,加以教师的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提升文化素养。

另外,文学教育还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中深层次的精髓,并大力弘扬世界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而加强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升。

本文仅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意义及价值做以浅要分析。

关键词:中学语文;文学教育;意义;价值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6-0078-011.探究文学作品的精髓,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在世界文化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世界各国都留下了大量的优秀文学作品,其不但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的基础。

在中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文学教育的开展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扎实的文笔表达和写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境界和情感世界。

毛泽东主席曾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

”由此可见,优秀文化作品的意义绝不仅是表现在文化理论方面,对于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从文学教育的角度而言,中学生正处于身心、智力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深层次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感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而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和标准也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学生不但要具备基本的职业技能,而且要通过长时间的积累逐步形成有利于长期发展的素养。

学生若想深入理解文学作品的精髓,必须经过教师的适当引导和启发,进而才能是学生在文学作品的历史与文化氛围中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将其与自己的生活、学习相联系。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是建立于文学作品精髓的基础上,是学生精神层面感悟和理解能力的进步与发展。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

初中语文“以读促写”教学研究一、“以读促写”的概念“以读促写”是指通过大量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的教学方式。

这种教学方式的核心是通过阅读来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促使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激发写作的灵感,提高写作的表达水平。

1.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能够接触到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作品,从而增加对文学的兴趣,激发写作的热情。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学习到各种表达方法、句式结构和修辞手法,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通过阅读优秀作品,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用心和情感,培养自己对美的感知能力,从而在写作时也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开阔学生的视野。

阅读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信息,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从而有更多的素材和思路进行写作。

1. 精心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帮助学生提高语感和写作功底。

2. 组织阅读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诵读、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优秀作品,领会作者的用心和情感,启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3. 布置写作任务。

在学生阅读了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之后,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创作,提高写作水平。

4. 针对性的指导。

在学生进行写作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帮助学生解决在写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水平。

5. 展示和分享成果。

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相展示和分享,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互相学习,提高写作水平。

以读促写,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学习方法。

通过不断的阅读、不断的写作,学生可以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从而更好地应用语言,更好地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

“以读促写”是一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和感悟。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教案:让学生领略诗歌之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教案:让学生领略诗歌之美

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教案:让学生领略诗歌之美作为一门文学艺术,诗歌一直以来都是古今中外文艺中的佼佼者。

在中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诗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针对小学六年级学生,我们要加强对于诗歌的赏析教学,让学生真正领略到诗歌之美,在感受到诗歌优美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个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教学准备1.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诗歌赏析2. 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领略到诗歌的韵律之美,感受到诗歌的优美形象,提高审美能力;2)让学生学会理解和解读诗歌,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 教学材料:选取小学六年级课外读物中优秀的现代或古代诗歌,准备相应的课件、PPT等。

4. 教学方法: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如:朗读、解释、理解、分析等。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用“诗歌让人心灵清新,感悟人生情感的深沉;诗歌从不迎合大众审美,却总能触及人类心灵深处”这段话,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

2. 学生积极参与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诗歌的赏析中,如:1) 给学生朗读一首优美的诗歌,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诗歌的韵律之美,以及诗歌带给人们的感觉和意境。

2) 对于较难理解的古诗作品,可以采用图像化辅助方式,在课件或PPT里添加诗歌的漫画和插图,在诗歌形象化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释能力。

3) 对于外来的文化诗歌,可通过讲解诗歌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故事,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中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3. 展示教学针对不同的诗歌,展示不同的教学方式,如:1)《登高》(唐代王之涣)凭阑处,潇湘夜雨来,多少楼台烟雨中。

树阴里,偶见秋千细,漫思往事如烟空。

朗读整首诗和诗中重要的句子,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让学生体验到诗歌的谐律和韵味。

2)《湖心亭看雪》(宋代辛弃疾)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春夜喜雨》优秀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优秀教学设计

《春夜喜雨》优秀教学设计《春夜喜雨》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

从上年的冬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

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

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教学目标:1、有节奏的诵读本诗,感受古诗词带来的韵律美,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以字的品析为切入点,抓住古人讲究炼字、炼句乃至炼意的特点,体味诗词推敲字句的妙处。

3、品读杜甫,感受杜甫忧国忧民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味诗人遣词造句的妙处,领略诗歌意境。

教学准备:教师:解读教材;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准备课件。

学生:搜集有关杜甫的资料,背诵杜甫的诗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1、本单元所学都是诗歌,唐朝是中国诗歌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出现过无数的诗人,他们如繁星璀璨夺目。

在这众多的诗人中间,著名文学家韩愈独独推崇两个人,他曾经说过:“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我们知道是李白,那“杜”呢?对,就是杜甫。

对于杜甫我们并不陌生,哪位同学还记得曾经学过的杜甫的诗?2、生积极吟诵学过的杜甫的诗句。

3、师:我们知道杜甫的那么多的诗句,那你对他又了解多少呢?4、生简介杜甫。

5、师:杜甫的诗有着绵远悠长的意境和满腔忧国忧民的热忱,使得杜甫成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圣”,而他的诗也号称“诗史”。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

(板书课题)二、初读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指名读诗。

评价。

3、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

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的。

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

所以,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

请大家借助注释,赏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三步法”培养学生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三步法”培养学生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

“三步法”培养学生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作者:陈春云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4年第10期纵观整个高中阶段语文阅读教学,诗歌阅读鉴赏约占四分之一,而鉴赏诗歌的一个重点无疑是探究诗歌的思想内涵。

新课标中就明确规定“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正是基于此,教师在授课时将大量的精力用在探究诗歌的主旨内涵上。

然而新课标同时也强调阅读教学应“发展独立阅读能力”,这样看来高中探究诗歌思想内涵的教学,就不应是仅仅讲清楚几首诗的思想内涵,而是应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诗意的能力。

那么,如何让学生拥有这种能力呢?首先应该明确探究诗歌主旨最行之有效的方法:知人论世,兼顾文本。

这是一种用整体观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阅读策略。

这种阅读策略,从知识的分类来看属于策略性知识,若要学生掌握这一知识,就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来完成,而必须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建构。

为了让学生成功地建构这一知识,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来完成。

第一步:通过讲授,让学生明了用整体观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

用整体观探究诗歌思想情感的阅读策略,作为一种策略性知识也属于一种特殊的过程性知识,因而其习得过程也就与程序性知识的习得过程相似,必须要经过程序性知识学习阶段。

因此,在学生构建概念之初,教师首先就得明确整体探究的阅读策略的概念内涵。

用整体观探究诗歌思想情感,就要求探究诗歌主旨时既要立足于文本,又要知人论世,整体探究。

教师既要让学生懂得要解读诗歌主旨,就要读懂诗歌,抓住字词句及意象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就是要立足文本,又要让学生确切地明白任何诗歌都是诗人的一时一地之作。

一方面它摆脱不了时代和诗人个人经历对它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受诗人个人的性格气质的左右,因此探究诗歌主旨时必须要知人论世。

总之,在探究诗歌的主旨内涵时既要关注重点的字词句,也要看其他词句;既要关注意象、意境特征,亦需知人论世。

从诗歌的本质特点谈新课标下高中诗歌教学

从诗歌的本质特点谈新课标下高中诗歌教学

从诗歌的本质特点谈新课标下高中诗歌教学作者:王铁英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2期王铁英(乌海市第六中学,内蒙古乌海016000)[摘要]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

”历来诗歌都是我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并且诗歌总是常读常新,每一次的领悟都会有所不同。

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施行,我们看到了更多的诗歌作品出现在教材中。

新课标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这是新课标对诗歌教学任务的要求,本文从诗歌的本质特点来谈诗歌教学的完善。

[关键词]诗歌;新课标;本质特点[中图分类号]H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610(2015)02-0148-02[作者简介]王铁英,乌海市第六中学教师。

朱光潜先生在《谈读诗与趣味》中说:“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如果对于诗歌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

”然而在诗歌教学的课堂上,往往是解题、释义、理解、总结,使原本摇曳多姿的诗歌走上了“程式化”的道路,严重阻碍了诗歌的教学,不能达到新课标要求,下面是我执教经验的一点浅谈。

(一)对诗歌所发情感的把握是基础诗歌具有抒情性,即诗歌表达的情感比一般作品更浓烈,或用形象的语言直抒胸臆,或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在具体的描绘景物中渗透着作者的感情。

我们知道诗歌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这是诗歌自古以来的传统。

纵观当下诗歌教学,会发现课堂上枯燥的字、词、句的分析,层析、段落的分解,完全泯灭了诗歌的抒情性特征。

抒情是诗歌的灵魂,一草一木皆是作者点滴情感的表达,然而僵化的教学,彻底破坏了诗歌的美感,学生的审美素养更是无从谈起。

新课标指出“知人论世”是理解诗歌情感的重要途径,所谓“知人”就是了解作者生平经历,作者的诗歌创作风格,我们常说“风格即人格”,所谓“论世”就是明确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创作作品的时代背景。

《与诗同行》_教案教学设计

《与诗同行》_教案教学设计

《与诗同行》诗海拾贝活动一搜集诗歌活动目的:1.了解古今中外诗人创作的优秀诗歌。

2.让学生从诗歌里得到美的熏陶。

活动重难点:通过阅读报刊、书籍以及采访等途径,搜集诗歌。

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再次共同阅读“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分小组感情诵读这6首诗。

2.这几首诗都是围绕着一个什么主题?吟咏大自然美好风光。

二、和学生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诗歌从古至今的变化。

即由古代诗歌到近代诗歌的演变。

(1)什么是古代诗歌: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①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学生稍作了解。

②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

学生稍作了解。

(2)什么是现代诗:①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划分:叙事诗和抒情诗。

②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

三、在此基础上确定搜集诗歌的方法和形式1.小组讨论。

2.得出结果:采用阅读报刊书籍、采访、上网查找等形式。

3.组内分工,形成书面。

第二课时一、利用校园资源开展活动。

1.分组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室等信息渠道搜集诗歌。

2.搜集到后,用本子记录下来。

二、利用课余时间采用多种形式继续搜集并记录。

活动二整理诗歌、欣赏诗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对搜集到的诗歌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了解诗歌的丰富性。

2.激发学生搜集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故事的有趣。

3.学会读懂古诗和欣赏诗歌的方法,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学习整理诗歌,给诗歌分类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诗海拾贝”中的6首诗歌。

1、自由朗读这6首诗歌。

2、小组交流讨论这6首诗歌的特点。

(明白这几首诗的共同点──内容都是描写自然景物的)3、学生分小组展示自己所搜集的诗歌。

4、组内诵读这些诗歌,讨论:诗歌除了可以按内容分类,还可以按哪些方面来分类?5、师生交流归纳:(可以按内容分: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关于秋天的诗、关于春天的诗……可以按题材分:山水诗、边塞诗、思乡诗、咏物诗……可以按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按体裁分;童话诗、寓言诗、散文诗……按国家和作者分:外国诗、中国诗按创作方法分:诗歌、民歌或童谣按时间分:古代诗、近代诗、现代诗、当代诗)二、学习整理诗歌,将诗歌分类1、小组学生在组内将自己搜集的诗歌进行分类整理2、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分类。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3篇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一)教案:古代诗歌五首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3. 通过朗读、分析和讨论,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 理解古代诗歌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2. 掌握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1. 教材《古代诗歌五首》2. 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 导入课堂气氛,介绍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价值。

2. 引导学生讨论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

正文(40分钟):1. 分组朗读: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每个小组选取一首诗歌进行朗读。

2. 讨论分析:让学生根据所选诗歌,分享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声调、节奏等方面进行分析。

3. 背景介绍: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五首古代诗歌的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4. 整体理解:让学生阅读整篇诗歌,理解其中的意境和主旨,分析作者通过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5. 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展开诗歌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总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强化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和意义?课后作业:1. 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进行欣赏和分析。

2. 思考并书写对古代诗歌的认识和感悟。

板书设计:古代诗歌五首作者背景内容(根据具体五首诗歌进行板书)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古代诗歌五首》教案精选3篇(二)教案标题:探究外国诗二首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外国诗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 了解外国诗歌的特点和艺术表现形式。

3. 通过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掌握外国诗歌的基本知识和朗读技巧。

2. 能够理解外国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古今中外:《观沧海》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多重应用价值2

古今中外:《观沧海》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多重应用价值2

古今中外:《观沧海》在中学语文教育中的多重应用价值2。

一、涵盖了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观沧海》的内容和形式都非常丰富多样,它可以很好地涵盖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多个方面。

从字面意义上来说,它就是一篇唐诗。

这是中学阶段乃至整个中国文化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学生在学习这首诗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从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义等方面来感受唐诗的美,而且还能了解唐诗所代表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精神。

另外,《观沧海》还是一篇颇具哲理性的诗歌,它可以引导学生探究人类存在的意义、生命和爱情等课题。

更具体一些,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理解自然界的广阔和变幻无穷,从而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爱好,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自然对人类的启示和教育作用。

此外,这首诗的阐述方式和写作技巧也是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这首诗来学习排比、互文和修辞等技巧,加深对语言表达的理解和掌握。

二、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观沧海》是一首内容丰富、意蕴深刻的诗歌。

它的深度和博大不仅可以带给学生美的享受,更在潜移默化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这首诗,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感受到人类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

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人文素养,提升认知与智慧,而且还能够塑造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生在学习《观沧海》的过程中,还可以了解到海洋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作为一首描述海洋的诗歌,它既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海洋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西方文化的影响。

学习这首诗可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触到外国文化,开阔视野,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和素养。

这对于当下的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三、培养了学生审美能力和情感素质学习《观沧海》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情感素质。

学生可以通过这首诗感受到美的存在和力量。

这首诗通过各种意象和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类的生命与爱情描写得淋漓尽致,具有强烈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语文内容目标和能力目标

语文内容目标和能力目标

语文内容目标和能力目标一、阅读目标1.引导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形成阅读的习惯,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等核心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2.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3.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4.能阅读理论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

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5.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6.学习鉴赏中外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7.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

8.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古今中外的经典古诗词和大意

古今中外的经典古诗词和大意

古今中外的经典古诗词和大意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吟”等古诗题材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我在此整理了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11、《题龙阳县青草湖》元代唐珙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译文:秋风吹起,湖面泛起水波,好像洞庭湖忽然老去,长了皱纹一样,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发。

喝醉后不知道是天上的星辰倒映在水中,清朗的梦中,我好似卧在璀璨的星河中。

2、《一剪梅·雨打梨花深闭门》明代唐寅雨打梨花深闭门,孤负青春,虚负青春。

赏心乐事共谁论?花下销魂,月下销魂。

(孤负一作:忘了;虚负一作:误了)愁聚眉峰尽日颦,千点啼痕,万点啼痕。

晓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

译文:深闭房门隔窗只听雨打梨花的声音,就这样辜负了青春年华,虚度了青春年华。

纵然有欢畅愉悦的心情又能跟谁共享?花下也黯然神伤,月下也黯然神伤。

整日里都是眉头紧皱如黛峰耸起,脸上留下千点泪痕,万点泪痕。

从早晨到晚上一直在看着天色云霞,走路时想念你啊,坐着时也是想念你!古今中外的古诗词和大意21、《枫桥夜泊》唐代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翻译: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赏析:这首七绝以一“愁”字统起。

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乌、满天霜、江枫、渔火、不眠人,造成一种意韵浓郁的审美情境。

后两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钟声,是一种空灵旷远的意境。

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

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2、《离思》唐代元稹自爱残妆晓镜中,环钗漫篸绿丝丛。

须臾日射胭脂颊,一朵红苏旋欲融。

诗歌大观高绍梅作品欣赏

诗歌大观高绍梅作品欣赏

诗歌大观高绍梅作品欣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诗歌大观概述
2.高绍梅诗歌创作特点
3.高绍梅诗歌作品欣赏
4.高绍梅诗歌的影响与价值
正文
【诗歌大观概述】
诗歌大观是我国一部汇集了古今中外诗歌的巨著,书中收录了大量优秀的诗歌作品,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浪漫主义诗歌、现实主义诗歌等各个流派和风格的诗歌。

这部书不仅是诗歌爱好者的宝库,也是研究诗歌发展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高绍梅诗歌创作特点】
高绍梅是诗歌大观中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歌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高绍梅的诗歌以写实为主,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同时,高绍梅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高绍梅诗歌作品欣赏】
以下是几首高绍梅的诗歌作品:
1.《春天的故事》:“春天的故事,是花朵的故事,是大地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2.《夜晚的港口》:“夜晚的港口,灯火通明,船只在梦中航行,我在想你。


3.《岁月》:“岁月是一条河,我们都是过河的人,只有河水知道我们的故事。


【高绍梅诗歌的影响与价值】
高绍梅的诗歌作品在我国诗歌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方法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

如何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河北赵县中学刘军伟新教材选入了大量的诗歌鉴赏。

诗歌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文学修养,但它却一直是学生的弱点,也是教师的一个盲点。

一.如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德国19世纪的教育家第斯多惠说得好:“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鼓舞。

”要引起学生读诗的兴趣,首先得让他们尝到学习的甜头,使他们觉得诗歌并不是那么难懂。

其次再一步步深化。

诗歌的第一要素是情感。

诗歌是各种文学体裁中最擅长抒情的,它往往借助于情感的抒发去感染人,给人以美感。

再次我们要一步步理解诗歌的形象美、意境美和语言美。

因此一开始讲诗不能一步登天,把学生吓倒。

应找一些学生易懂的、富有哲理的或是感情真挚明了或是贴近学生思想的作品以期引起学生思想的共鸣。

从而展开积极地思考探究活动。

2、信息教育,丰富课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日益更新,传统教学方式正在逐步退出“三尺讲台”,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先进的技术。

新教材的出现,使我们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掌握现代化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这样可以使沉闷的语文课堂变得活跃,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们学习语文的气氛也更加浓厚。

学习活动不再是在一个设计好的、以教师为中心的环境里获取信息的过程。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他们切实参与了各项学习活动时,他们的学习效率就会得到很大提高,教师应该利用各种资源,进行高效教学活动,把“全面提高教学素质,重点培养学生能力”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做到多媒体技术与优化教学的完整统一。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感性的学科,诗歌尤其讲究意境。

如果恰当运用各种新进的现代教学工具,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不同的诗歌配上不同的音乐,或悠远悠长,或轻快活泼,或萧瑟凄清,或激越豪迈。

渲染气氛,笼罩一种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乐曲中感受诗歌的不同意境;不同的诗歌意境配上不同的画面,如李白举杯邀月图,夕阳西下古道芳草图等,让学生等直观地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的“初心”所在张静枫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的“初心”所在张静枫

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教师的“初心”所在张静枫发布时间:2021-10-19T12:31:09.105Z 来源:《教育研究》2021年11月下作者:张静枫[导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最终确定。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四十四中学张静枫 830000【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最终确定。

一时间,“核心素养”成为教育的焦点话题,什么是语文核心素养?一线教师要如何培养及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以上六个方面的核心素养,是从学生整体发展的角度来说的,具体到各学科,又有自己的“学科核心素养”,对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界定,共有四个方面,分别从“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角度阐释: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和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呢?【关键词】语文教育核心素养培养《华严经》上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所谓“初心”,就是在人生的起点所许下的梦想,是一生渴望所抵达的目标。

我认为初中语文教学的“初心”就是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首次出现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适合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综合表现为九大素养,即:“社会责任、国家认同、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体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

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育部门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核心素养”分解为四个维度: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到:语文教学不仅要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中以大量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词、散文等文学作品为凭借,引领学生沿着读诗、知诗、诵诗、想诗、悟诗、品诗、作诗的轨迹涵泳体悟诗词优美的情境,优化诗教环境,探索语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的诗意化,构建教海有难“诗”为舟的学科教学特色,使师生在语文课堂中诗意地栖居。

陶行知先生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因为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花是灵魂的粮食。

”诗歌就是真正的“灵魂的粮食”。

我们引领学生诵读、涵泳、体悟积累古诗文,从源远流长而又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时时奏响学生心中诗的琴弦,澄澈学生精神的家园。

(一)开发诗教的课程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们遵循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参考《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开发诗教的课程资源:1.充实体裁,增加数量《新课标》中推荐背诵的语文大都为五言、七言的绝句,内容浅置,短小精悍,总共只有70首,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积累的要求。

以此为基,我们师生一起共同寻找多种体裁的诗文,包括古风、乐府民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中外著名的儿童诗等,力求体裁丰富多彩,比例适当。

2.拓宽题材,提高质量选入教材的诗文大多以写景为主,题材面较窄。

我们将寻找到的适合中学生吟诵的各种体裁的诗文按题材进行分类,增加了写人、记事、抒怀、寓理等各种题材的诗文,力求题材广泛,全面滋养陶冶学生的诗心。

3.精心筛选,科学排序我们将收集到的不同体裁、不同题材的诗词,遵循学生年龄、认知发展的特点,由浅入深、由短及长、由今至古,连点成线,形成序列。

并精心筛选出其中的300百多首,古诗词以李杜苏辛等大家名作为主,按年级分成三段,七年级段50首,八年段70首,九年级段60首,编印成《顺河一中中学师生必背诗词文选》,实验班的师生人手一册,随时可读。

(二)寻求多元积累的途径1.立足课堂,激发兴趣目前,中学古诗词教学重视理性积累,轻感情的体验,许多教师认为诵读积累古诗词就是为了考试,课堂上,不顾学生的生活体验,不顾古诗词的审美意境。

一味追求应考式的实用积累,缺乏审美体验和生命体验。

这种古诗词教学“为教而教”,“为考而教”,渐渐失去了诗的韵味与美感,学生也渐渐失去了读诗,诵诗的兴趣。

为了打破这一局面,让古诗词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让学生感受到诗词应有的灵动与诗意,我们进行了古诗词体验性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践:(1)品味诗句,体验语言美。

诗词的语言美在于它的音律美,在于诗句中用得灵动跳脱、贴切传神,使诗意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那些字眼,即“诗眼”;在于诗中那些意蕴深远的千古名句。

引导学生赏诗韵、品诗眼、诵名句,能让学生体验到诗词的语言美。

(2)捕捉形象,体验“诗情画意”美。

在诗的世界里,云彩、河流、花朵、蝴蝶都会传情、草木、鱼鸟、日月、星辰都能倾听话语。

教学中,捕捉诗中美的形象,引导学生踹摩诗歌的意境帮助学生体验诗歌的“诗情画意”之美,从而激发学生读诗的兴趣。

(3)与诗人对话,体验“诗歌生命”美。

诗歌是诗人情感的勃发,是诗人灵感的闪现,也是诗人生命价值的诠释。

引导学生与诗人对话,达到诗人、诗歌、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生命的传达与体验。

2.直面经典,真心接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诗文的教学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而应让学生直面经典,“含英咀华品真味,吟咏体悟吸精髓”。

对于如何引导学生真心接触诗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1)在教室黑板的一角布置一块学习园地——“每日一诗”,上面抄录教师精选的短诗一首,并提出背诵和竞赛要求。

(2)学习课文中的诗文后,发动学生搜集同一诗人同一题材的诗文。

收集与其他课文有关的诗篇,如学了《静夜思》,让学生收集古今中外与月亮有关的诗词,并进行吟诵积累。

(3)利用班队课、语文活动课推出了讲诗词故事、诵诗接龙比赛、郊游诵诗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巩固和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

(4)成立班级读诗会,共设4个分会。

通过背诵诗竞赛选出背诵能手4名担任班级读诗会的分会长。

给每个学生印发一本读诗会活动册。

平时,由各分会长负责举行各自的背诵活动,并根据规则给会员记分。

每月评比一次,根据得分高低,评出一、二、三级会员。

会员得分高于分会长的,可以升为分会长。

各分会之间定期进行对阵赛诗,获胜的分会可集体加分。

每学期结束,全班总评,按总分评比总会长一名。

此项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背诗的热情。

3.加强诵读,启发想象诵读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之一,尤其适宜于抒情诗文、文言文等声情并茂的作品。

通过诵读涵泳,体悟诗词的优美意境;通过诵读摸索记忆的规律,培养记忆力;通过诵读发挥想象进行体验和艺术的再创,使诗词变抽象为具体,变平面为立体,变静止为灵动,从而感受其中有声有色,有情有理的丰富内涵。

4.课堂开放,学科融合“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诗词、韵文的教学要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融合。

我们引导学生联系地理、历史、自然等知识读懂诗意,用绘画手段来理解诗意,还引导学生通过配乐吟诵、表演等形式再现诗词的情境。

五、以课堂教学为阵地,进行语文教学诗化的研究(一)五字教学的诗化研究我在深入学习新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在实践中我创造了“品、悟、赏、拓、联”的五字诗化教学模式。

1、“品”即语言品读法。

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诗歌语言十分有表现力,往往以一当十,力求一字传神,像人们所熟知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就是如此。

正因为诗歌语言具有较强的凝练性和表现力,在诗歌语言鉴赏教学中,就要注重诗歌语言的品味,通过品味其语言的丰厚底蕴,进而表达对诗歌的深入把握。

这这种以品味诗歌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我们称之为“语言品读法”。

首先,让学生自由诵读,了解诗歌大意。

其次,配乐朗读,感受诗歌意境。

最后有感情地诵读。

诵读是理解诗词的基础,又是诗词教学中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2、“悟”即点拨感悟法。

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采取让学生当“老师”的方式,让学生当一回“老师”,上台讲解古诗词大意,畅谈对古诗词每一部分的理解和感受。

通过采用学生当“老师”的方式,不仅可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可以锤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确积极性,还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课堂效率。

3、“赏”即讨论赏析法。

赏可以是多方面的。

可以从诗词的内涵、语言、修辞、句式等多方面加以赏析。

在教学实践中,我让学生动笔画出让人感动的诗句,感悟作者用语的精妙,领悟诗词蕴含的深意。

再组织学生,通过论文交流自己的看法、心得和体会,通过对佳句的品读和赏析,不仅提高了学生欣赏品评的能力,还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使以往沉闷的课堂诗词教学变得生机盎然了。

4、“联”即联想想象法。

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给诗词配插图,并进行创造性描写。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要求绘画能力强的学生给诗文配插图,要求写作能力强学生对诗文进行创造性的扩写。

另外我还亲自写下水作文给学生以典范,在举一反三和融会贯通中,让学生发挥想象、联想,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与诗人进行心灵的沟通,将诗人或诗词中人物的动作,神态以及内心活动创造性地描写出来,并要求语言要精彩,想象要丰富。

5、“拓”即迁移拓展法在学习古诗中,我要求学生联系以往学过的与本课相关的诗词进行赏析。

通过思维拓展训练,把新旧知识前后联系起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每堂课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畅谈学习本课的感受和体会,进行自我总结。

(二)阅读教学的诗化研究阅读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对话的过程,是师生展开情感体验的过程,更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过程。

它是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统,这使得阅读教学诗化的研究变得灵动,很难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

经过探讨,我们从阅读教学过程的构成要素:教师(教师语言的诗化)、学生(学生语言的诗化)、教学手段(导课的诗化、结课的诗化、朗读指导的诗化、课堂评价用语的诗化)这三大方面展开本课题的研究:1.教师语言的诗化教学语言是教学的第一要素,是教师劳动的特殊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情绪,烘托教学气氛的主要形式。

它的艺术性、感染性、生动性、形象性,特别是情感性,对成功的语文教学极其重要。

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

”教学语言负载的信息量越大,情感经验越浓,对学生的诱发性和启迪性就越强。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语言的精妙奇特,博大深邃是必备的要素,通过它扣击学生的心弦,激发学习的兴趣,展开情感性的联想。

倘若教师的语言贫乏苍白,纵使学富五车,教法百千也很难让学生静下心来洗耳恭听。

更谈不上进入诗化的教学境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和学生一起背诗诵诗,参加汉语言本科函授学习,努力丰厚自身的文化底蕴,努力实践着宋人陈再道的一句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备课中,我们精心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使自己在课堂上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能扣击学生的心弦,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学生语言的诗化“不学诗,无以言”,孔子认为年轻人应该学习《诗经》,使自己的语言,从内容到形式都美,否则在社会上就无法以辞应对。

孔圣人的话虽有偏激之处,但对我们的语文教学仍有莫大的教益。

教育家语言学家郭绍虞老先生很好诠释了这句话的意思:“‘不学诗无以言’,并不是说要学诗以后才会说话,而是说学诗以后才会说漂亮的话,说得体的话。

”在这理论的提示下,我们进行了诗化学生语言的实践研究,切实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加强古诗词、儿歌、韵文的诵读积累。

(这是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在上文已作具体阐述。

)(2)学习传统重视语言音乐美训练的经验,加强诵读,培养学生语言的美感。

传统语文教育重视语言音乐美训练。

从他们的教材可以看出,《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字诗》、《唐诗三百首》和《千金裘》等都是韵文,并讲究平仄。

分析古人注重音乐美训练的实质,其中有两大功效:(1)将常用的词语分类依韵编次,能在短时间内识记大量词汇,这一点毋庸置疑。

丰富的词汇,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基础。

(2)培养了运用汉语音乐美增强表达效果的良好习惯。

古人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识字积词主要是通过反复诵读获得的。

因此,汉语的音乐美就会谐于唇吻,日后交谈表达自然不会离谱。

对比我们现代的识字教学,识字之始,学生跟读几遍就算完事,积词时教师一讲而过,学生缺少诵读,到运用时就出现了口误、笔误,这让学生的语言如何能美,如何能诗化?(3)通过“对对子”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对联作为汉语所特有的文学形式,以极其短小的篇幅展现了汉语对仗工整,声调和谐之美。

明清以来,“对课”就成为我国独有的一种母语教育方式。

蔡元培先生说:“对课不仅是作文的开始,也是做诗的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