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品味诗歌的思想感情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语文素养是指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等综合评价。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知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学习《涉江采芙蓉》这首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4)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漂泊异乡两地相思,在思念的愁苦中忧伤以致终老。
直抒胸臆、卒章显志
抒写与远道之人同心而离居的黯然痛苦之情。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
3、再次朗读诗歌。
4、总结本诗的艺术特色
奇妙的构思,反衬的手法。
虚实结合,耐人寻味。
语言纯朴直率而意境高洁清幽。
5、观点一:我认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女子。
①从写作背景来看。诗作出自《古诗十九首》,这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主要抒发的是游子失志无成和思妇离别相思之情。本诗恰是写相思的。
②从诗句来看。“远道”与“旧乡”是相对立的,离旧乡走远道的在古代多是男子。诗中主人公是女子,她所思念的人在“远道”;而“还顾望旧乡”的是男子,这应是女子的想象。她思念远方的亲人,因而想象亲人也必定思念自己。
观点二:我认为诗歌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男子。
在古代离乡远行的多是男子。“还顾望旧乡”中的“旧乡”即故乡,则“还顾”者必是男子。他看见水中盛开的荷花,很自然地想采来送给心爱的女子,可惜“所思在远道”“长路漫浩浩”,相爱却不能相守,只能“忧伤以终老”,读之令人肠断。
1.探究始于问题,在学习新知之前鲜明的提出问题能够使学生明确学习的方向和任务。在学生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富有逻辑地提出问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教案的核心目标是通过对选定的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深入分析,让学生掌握文学欣赏的基本
方法,提高语言表达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
能力,鼓励他们发表个人见解,同时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案的内容安排如下:
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或播放与诗歌、散文主题相关的音乐、图片等多媒体材料,激发学生的兴趣,为
新课的学习创造情境。

二、诗歌欣赏
1.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如杜甫的《春望》,首先由教师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
节奏和韵律。

2. 分析诗歌的形式特点,如押韵、对仗、意象等,并讲解这些技巧如何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 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平背景和历史时期,理解诗歌深层的含义。

4.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培养创新思维。

三、散文欣赏
1. 选择一篇经典散文,如朱自清的《背影》,教师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跟读,体会散
文的语言美。

2. 分析散文的结构布局,如开头、发展、转折、结尾等,让学生了解散文的组织结构。

3. 讨论散文中的人物描写、景物描绘和心理描写,指导学生如何捕捉文中的细节,体会作
者的情感。

4.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散文的理解和感悟,增进交流与合作。

四、课堂小结
总结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强调文学欣赏的方法和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歌和
散文,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

五、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作业,如写一篇对所学诗歌或散文的感想,或者模仿文中的风格创
作一篇短文,以此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一等奖5篇

高中语文《饮酒》优秀教案设计篇5[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人陶渊明生平以及写作背景,以读—讲—赏—评—练的方法学习鉴赏诗歌。

2.过程与方法:理解本诗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体会诗中内涵以及作者积极的人生追求和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致。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饮酒》,使学生对诗人陶渊明形成正确认识,正确理解诗人心志高远的精神境界,启示学生培养乐观向上的生命态度,学习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生存的处世方法。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全诗,理解诗歌思想内涵和精神境界。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和理解诗人陶渊明以及他的处世态度,并学习借鉴于自身。

[教学媒体]播放器、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官场上多少人为了仕途而争名夺利,为了升迁而不择手段,甚至扭曲人性,残害亲人,但是却有少数文人墨客鄙弃世俗,厌恶官场,辞官回乡,归隐田园,过着“世与我相违,复驾言兮求,人生行乐耳,何须富贵时”的恬淡生活。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人生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诗人陶渊明的一首田园诗《饮酒》。

二、作者简介诗人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晚年更名潜。

一说名潜,字渊明。

自号五柳先生,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

九江柴桑(九江县)人,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诗人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

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多在外祖父度日。

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直到二十九岁的“高龄”才出仕为官任江州祭酒、参军、县丞一类的芝麻小官。

当时门阀制度森严,他出身庶族,受人轻视,不仅壮志无法施展,而且不得不在苟合取容中降志辱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委蛇。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

高中语文古诗词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本课所选古诗词的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分析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4.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古诗词若干首,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

2. 介绍每首诗词的作者及其生平。

3. 分析诗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征。

4. 详细讲解诗词的语言风格和修辞手法。

5. 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和背诵。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诗词朗诵视频、名家讲座等。

3.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安排诗词创作或改编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古风音乐或展示一幅与诗词相关的画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作者介绍:简要介绍作者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为学生理解诗词打下基础。

3. 诗词赏析:逐句逐字地分析诗词的内容和形式,指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词中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 课堂讨论:围绕诗词的主题思想、文化价值等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6. 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诗词的朗读练习,或者尝试自己创作简短的诗句。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的学习要点,强调古诗词的学习和欣赏方法。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背诵所学诗词,或完成一篇关于诗词的短文写作。

五、评价方式1. 通过课堂表现和参与度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通过诗词背诵和短文写作来评价学生的记忆能力和创造力。

3. 通过期末考试中的诗词赏析题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诗歌教案
教案的设计要围绕诗歌的教学目标展开。

这些目标包括:理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掌
握诗歌的意象与修辞手法、培养对诗歌情感的感悟能力以及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

为了达
成这些目标,教案需要细致规划教学过程,确保每个环节都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教案设计示例。

假设本次课程选取的是杜甫的《春望》这首诗。

一、导入新课
开篇可以通过展示一组描绘春天景象的图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引入诗歌主题做好
铺垫。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诗歌的历史背景,让学生对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诗歌朗读
教师首先朗读全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随后,邀请学生尝试朗读,注意指导
正确的语音语调。

三、内容解析
深入分析诗歌的内容,讲解诗中的意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它们是如何表达诗
人情感的。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他们谈谈自己对这些意象的理解。

四、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色彩,如何从诗句中感受到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鼓励学生分
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养他们的同理心和审美情感。

五、创作实践
布置一个小作业,要求学生尝试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对春天或对某个主题情感的短诗。

这不
仅能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也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诗歌的魅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在讨论
中相互启发。

教师还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失意的境遇,诗意的生命《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读懂诗人的虚实人生。

2、体会诗歌中的虚与实、情景交融、修辞。

(重点)3、理解诗人诗意的生命。

(难点)话题引入:于人生而言,现在为实,未来为虚;生活是实,梦想是虚,而经历的过去既为实又是虚。

我们一边经历着生活的欢乐与痛苦,一边期盼着将来的完满,或是回望着过去的美好。

虚与实既相对立又互相转换,人生就在虚虚实实的生活中不断走向前方。

在某种程度上,虚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实是人生的过程;而决定人生价值高度的恰恰是虚。

课时安排:三至四课时。

第一课时:生命的自由之歌第二课时:生命的悲怆之歌第三课时:生命的共鸣之歌第一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命的自由之歌导入: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李白爱浪漫,喜爱月亮,见着这“明显如月”,他一定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是谪仙人。

李白是“酒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李白是“诗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O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

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

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任务一:说梦举动1:朗诵诗歌,围绕“梦”,快速梳理概括诗歌的内容。

明确:梦游之因一梦游之旅一梦游之感举动2:赏析梦乡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剑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深水泛动清猿啼。

明确:山脚下,梦之始,宁静晴明,风景清幽。

急迫、兴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明确:半山腰,梦之继,旭日东升,一片曙色。

不羁、轻快。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

2. 理解一些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背景。

3. 发掘古代诗歌的文化意蕴和思想内涵。

二、教学重点1. 掌握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艺术表现形式。

2. 分析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了解古代诗人的风格和特点,提高阅读古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掌握如何从文化和思想层面解读古代诗歌。

2. 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浏览和欣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古代诗歌或朗读几句古代诗歌进行导入,使学生对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学习2.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变革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古代诗歌与汉赋、唐诗的区别,包括内容、艺术形式和文化意义等方面的不同。

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了解各个时代的古代诗歌的变革。

2.2分析著名古诗词的意义和文化背景以唐诗、宋词为例,通过对著名古诗词的背景和文化特点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文化内涵。

例如:拟古诗歌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政治、文化、宗教思想等方面的联系,以及闲适的田园生活、对故巷儿女的爱情之类系列。

2.3诗人的风格和特点阅读古代诗歌不仅要关注内容,还要关注作者的风格和特点。

通过分析不同诗人的创作特点和写作风格,让学生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 总结3.1 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和收获。

3.2 解答学生对诗歌的疑惑和问题。

3.3 引导学生对古代诗歌的感性理解和创造力的发挥,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进行诗歌创作。

五、教学方法1. 旁征博引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通过引用现代文化元素和历史事件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

2. 对比分析法。

通过与现代文学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歌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3. 案例教学法。

基于唐宋诗词中的部分经典篇目向学生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古代诗歌的特点,让学生学会从具体案例中欣赏古代诗歌。

高中语文_《诗歌诵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语文_《诗歌诵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诗歌诵读》教学设计一、导入电影片断。

二、问:影片中方世玉朗诵的《登鹳雀楼》语气好不好?应怎样朗诵?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讨论,谈技巧,并尝试阅读。

师指导。

三、表达喜怒哀乐的诗歌作品怎样去读?(一)喜春夜喜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二)怒(这首诗要介绍相关背景)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唐·李白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三)哀(这首诗要介绍相关背景)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宋·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四)乐(这首诗要介绍相关背景)登科后唐·孟郊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五)补充有关的知识:1. 情感的表达方式与作品风格有关:婉约派、豪放派(柳永、苏轼)2. 同一风格不同作者也有区别:柳永与李清照,苏轼与辛弃疾。

四、尝试诵读蕴含多种情感作品将进酒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小结《诗歌诵读》学情分析这是文科班的学生,学生们对诗歌有着普遍深厚的兴趣。

但在诵读上还有许多不足,许多同学只会读出来,不能用自己的语气变化传达出诗歌的情感,甚至有些同学读时断句都做不好。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高中语文诵读诗歌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并背诵所选诗歌,掌握其基本内容和艺术特点。

2.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的语言韵律感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激发他们对诗歌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
选取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诗歌,如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作为教学文本。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 简要介绍诗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 讨论学生对诗歌的初步印象和个人感受。

诵读指导
- 教师首先朗读诗歌,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展现诗歌的音乐美。

- 分析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指出停顿、重音和升降调的处理。

- 学生跟读,教师及时纠正发音和节奏错误。

诗歌解析
- 逐句讲解诗歌的含义,包括词汇解释、意象分析和情感表达。

-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进行互动讨论。

情感体验
-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和创作背景,尝试将自己代入诗歌情境中。

- 学生自由诵读,尝试用不同的情感和语调表达诗歌内容。

创意表达
-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以小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或情景再现。

- 小组展示后,进行点评和经验分享。

课堂小结
- 总结学生的诵读表现和诗歌的学习要点。

- 布置相关的课后练习,如写一篇关于诗歌的感悟或创作一首自己的诗。

教学反思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课堂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 思考如何更有效地结合诵读与诗歌鉴赏,提升教学质量。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古代诗歌鉴赏(一)(人教版高三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古代诗歌鉴赏(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艺术魅力。

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领悟古诗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感悟古代文化,提高学生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课前预习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课中讲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诗人思想和创作风格。

3. 鉴赏李白的诗歌《将进酒》。

4. 学生诵读和欣赏几首古代诗歌,品味其中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1. 阅读文章《古代诗歌鉴赏》。

2. 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3. 学生诵读和欣赏李白的《将进酒》。

4. 分析《将进酒》的文学形式、意境和思想感情。

5.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比赛结束后,老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表现。

6. 了解几位著名的古代诗人及其代表作,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7. 学生在课后自学和朗诵古代诗歌,并在下节课上展示自己的成果。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学生需要了解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文学特点及其重要意义。

2. 学生需要学会评析李白的《将进酒》,领悟其中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方式:1. 讲授课堂教学2. 学生发言和互动3. 分组进行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四、教学反馈:1. 学生在上课时积极发言,参与学生组织的古代诗歌朗诵比赛。

2. 通过学生报告和展示,了解到学生对于古代诗歌的感悟和理解程度。

3. 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后考试和作业的统计和评分。

五、教学材料:1. 《古代诗歌鉴赏》一文2. 李白的《将进酒》3. 几首古代诗歌的文本4. 学生自学的古代诗歌文本六、教学总结与展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特点和思想,提高了诗歌鉴赏能力,感悟了古代文化,培养了审美意识,增强了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综合素质。

《登高》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登高》教学设计(精选10篇)

《登高》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高》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登高》教学设计篇1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诗歌鉴赏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同时,新课标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积极落实。

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这首诗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晚年寄居夔州,漂泊他乡,体弱多病,独自登台时所写的一首代表性律诗。

古人评价它是“杜诗第一”、“古今七言律第一”,可见其重要位置。

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杜甫律诗“沉郁顿挫”的风格,具有极高的鉴赏价值。

学好此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我校是一所农村的普通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学习吃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能力的提高。

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现状,我在设计时,以读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由景入情,分析景情关系,再联系时代背景及作者处境深入探究产生悲秋情怀的缘由。

以文本为基础,走近文本,又能跳出文本,再回归文本,深刻感悟一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学习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诵读,分析景情关系。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总结鉴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一代诗圣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3、教学重点与难点:《登高》是杜甫晚年诗作的代表性作品,集自然风物与一生的悲情感受为一体,理解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

而我们的学生基础比较差,学习能力有限,因此我把分析景情关系作为本课的重难点。

二、教学准备:课前查阅关于本诗的相关资料(作者经历、教学设计、课堂实录、说课稿等),从中筛选,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配上背景音乐,图片等,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象,更好地呈现诗中的内容。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一、核心素养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知人论世,把握诗歌主旨,体会李白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思维发展与提升:从不同的角度赏析诗歌的语句,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情感主旨,培养发散性思维。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诗人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追求独立人格的奔放精神。

文化传承与理解:在朗诵中体会诗歌运用比喻、对比、夸张、联想等手法和多变的句式来表达奔放的思想感情的艺术特色,感受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培养丰富的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背诵本诗,领会诗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通过诵读想象,体悟诗人的复杂情绪,感受李白飘逸豪放的人格魅力。

三、过程与方法: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四、教学方法:1.反复诵读,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并理解李白、杜甫内心复杂深沉的情感;了解诗歌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2.深入理解李白看似消极的人生感慨里深藏的蔑视权贵、追求个性自由的思想,理解诗歌主旨及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感受杜甫悲凉的内心世界,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视频六、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他,是中国诗人队伍里的游侠。

横扫中原山水大地,狂飙突进。

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豪气纵横,灵动飞扬。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教案: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诗词,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升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无衣:《诗经》中的一首战歌,表达了战士们英勇战斗、团结一心的精神。

2. 春江花月夜:唐代张若虚创作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抒情诗,描绘了春江美景和游子思乡之情。

3. 将进酒:唐代李白创作的豪放派诗歌,表达了对人生的热爱和豪放不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背诵指定的古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主旨。

2. 难点: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

2. 示范法: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讨论法: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4. 实践法: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介本节课将学习的古诗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诗词:分析诗词的背景、作者生平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3. 示范诵读:教师示范诵读,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分享心得体会。

5. 实践演练:学生自主练习诵读,相互评价、反馈,提高朗诵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 诵读展示:学生上台展示诵读,评价其发音、停顿和情感表达。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古诗词的背诵和文学鉴赏练习。

七、教学拓展1. 组织诗词比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古诗词鉴赏能力。

2. 邀请诗人讲座:邀请本地诗人或专家来校讲座,分享诗词创作经验。

3. 参观文化遗址: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背景。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精品」教学目标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

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

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

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

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一)作者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

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

被誉为吴中四士。

曾任兖州兵曹。

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

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

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高中语文《将进酒》教学设计篇6(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清诗歌情感变化,抓住意象解读诗歌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反复诵读,体会李白诗歌的豪放风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悟李白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借助“酒”意象的解读,走进李白的内心深处。

2感受李白借豪写悲,悲而能壮的诗歌风韵。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赏析法合作探究法(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语:由诗歌、李白、导入本节内容。

2、出示学习环节浅读——品读——深读读诗亦如饮酒,需要我们慢慢品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先浅尝滋味,然后细细品味,最后深入体味。

二、诗歌学习(一)、浅读——读出诗歌内容1、自由朗读、注意字词的准确性。

2、单个朗读。

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对节奏、读出感情,其他同学从字音、节奏和感情三方面点评3、齐读提示:读李白的诗,一定要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放开胆来旁若无人,这样才能获得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4、多媒体听读(二)、品读——读出情感变化1、引入:一个人心情不同,场合不同,喝酒的方式也不一样。

那么在《将进酒》中李白是怎么喝酒的呢?怎么劝酒的?找出相关诗句。

——“会须一饮三百杯”喝得多,“将进酒,杯莫停”喝得急,“但愿长醉不复醒”喝得沉醉,“斗酒十千恣欢谑”喝得畅快,“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喝得倾其所有。

———可谓“豪饮、狂饮”。

2、那么,李白为什么要如此喝酒,如此劝酒呢?甚至要长醉不醒呢?再走进诗歌,感受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

分组讨论、交流。

(读出相关的诗句)点拨:悲——“欢”——愤——狂小结:但李白毕竟是李白,悲也好,愤也罢,都磨钝不了李白内心澎湃的激情和经世济民的大志,他还能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迈宣言,悲愁之中不失万丈豪情,3、指名朗读(男生女生各推荐一名最能代表你们各自最高水平的选手朗诵《将进酒》,比一比,看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传达出李白丰富复杂的情感。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

新教材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古诗词诵读教案教学设计(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等)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节课的古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每首诗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 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句、意象等,让学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4.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背景知识,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1. 无衣:理解诗中表达的爱国情怀和豪情壮志,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 春江花月夜:欣赏诗中的美景描绘,理解诗人的感慨和哲思,学习诗中的对仗和韵律。

3. 将进酒:领会诗中的豪放情怀,分析诗中的象征和寓意,掌握诗的节奏和韵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激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诗句的分析,让学生理解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 采用讨论交流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分别对每首诗进行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3. 针对每首诗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

4.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他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五、课后作业1. 对本节课学习的每首诗进行阅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通过学生对诗歌内容的解析、修辞手法的识别以及审美情趣的展现,评价学生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和调查报告,评价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和拓展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古诗词原文及其注释版本,便于学生查阅和理解。

2. 与课程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诗人简介、历史背景等,以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诗歌图片、播放朗诵音频等,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
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

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
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
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

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

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 、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等等。

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
感情。

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抒情主人公就是一个轻富贵、傲王侯、强烈
追求个性自由的人物形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人物形象。

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屈原的《离骚》表现的一个执著追求、热爱祖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
死其尤未悔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词中的词人是一个拄着竹杖、穿着草鞋顶风冒雨、不畏艰难、镇定从
容、旷达乐观地吟啸徐行的仕人形象。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全诗以追悔始,以庆幸终,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
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在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漂泊在外,夜晚望
月思家的诗人形象。

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 ū) 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
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

赵师秀《约客》“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敲棋子”的动作。

恰如其分
地刻画了因久候朋友不来而焦灼不堪,百无聊赖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二是诗人作品中刻画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三人称的写法。

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

(偏重叙事的诗歌)
白居易《琵琶行》中“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
幺”。

中一系列动作的刻画,既表现了琵琶女娴熟的弹奏技艺,也表现了琵琶女弹奏时错综复
杂的心理感受,一个天涯歌女的形象跃然纸上。

[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的“独钓寒江”的渔翁就是一个清高孤傲者的形象。

这两种形象有时又是同一的,即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也是诗人自己,是诗人自身情感的寄托者。

《江雪》中的渔翁,其实就是柳宗元在政治革新失败后不屈而又孤独的精神面貌的反映。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少女形象。

杜牧《赠别》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战士形象。

王翰的《凉州词》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妇形象。

王昌龄的《闺怨》
2015 年《考试大纲》
【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
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考试说明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表达技巧。

”近两年高考命题,对其三者的考察,往往是融合在一起的,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

许多考生惧怕诗歌鉴赏题,得分率很低。

失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读不懂诗歌。

由于诗歌的语言精炼、含蓄、跳跃性大,较难理解;二是不了解诗歌鉴赏中的一些名词术语的含义、传
统的审美习惯。

三常见的题目类型
1 、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 、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二.例题分析
人物形象型答题思路
1 、鉴赏要点
(1)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

(2)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分析诗中出现的
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景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篇二: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cn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方法
作者:张存收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5 年第05 期
[ 摘要] 纵观往年的高考大纲,对于学生诗歌的考察一直以来都占据较大的考察比例。

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诗歌的练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同时,对于提升学生的素质素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关键词] 高中语文古诗歌信息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是建立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的。

在教学过程中,反馈信息表明学生对诗歌理解的障碍较大,综合分析之后得出三点原因:①对诗歌特点认识不足,因而把握不准;
②思路不清晰;③综合分析能力不够。

就学期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了如下几方
面的措施:
1 掌握诗歌特点,挖掘潜在信息
丰富的思想内涵是诗歌的魅力所在。

对于诗歌而言,在这样短短的几句话中要想呈现出大量
的形象和情感要素是需要一定的创作功底的,这就要求诗歌创作者能够巧妙地将外显的信息
化作潜在的内涵信息,换句话说,一篇好的诗歌从其潜在信息的含量就可以分辨出来。

一般
情况下,诗歌内在信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形象信息;二是,情感信息。

诗歌所描述
的东西与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也都是以人、物、景等对象,但有所不同的是诗歌在对
事物描述的过程中,其语言十分简练,内容较为紧凑,因此,诗歌的显性描述中包含了大量
的潜在涵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