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历史《坚持可持续发展》复习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设计简介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能力,教育的角色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在课堂上传达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责任感- 提升学生的可持续行动能力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原则2.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3. 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4. 文化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5. 可持续消费与生活方式6. 可持续能源与减排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示范和讨论等方式介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 小组合作:学生分为小组,开展调研和案例分析,讨论可持续发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挑战。

-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可持续发展相关的机构、企业或社区,了解实际应用和创新实践。

- 项目设计: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并实施一个可持续发展项目,提出解决方案并展示成果。

教学评估- 课堂参与度: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 项目报告:学生提交可持续发展项目的报告,包括目标、方法、成果和可持续性评估等。

- 研究反思: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研究反思,总结自己在可持续发展教学中的收获和认识。

教学资源- 教科书和参考书籍:选择适合学生年级和水平的教科书和参考书籍,提供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

- 多媒体教具:使用图片、视频和PPT等多媒体教具,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 可持续发展案例库:收集和整理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案例,供学生参考和讨论。

结论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引起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课教学设计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复习课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战略专题复习课教学设计白沙中学石建军一、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的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走可持续发展;2、能力目标:培养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热点材料的分析,养成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

二、学情分析:首先,通过七八年级的学习,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综合探究能力,会用多种方法收集、处理、评价各种信息;其次,通过前一阶段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各种措施;并且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感受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影响;最后,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创造性思维转型阶段,抽象思维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占有优势地位。

三、教材分析:1、本节的地位和作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毕业会考中占有重要地位,分值较大,主要讲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的现状和据此制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从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相互关系这个侧面,为国家发展指明了正确道路,本课是对前面所学的本单元内容的综述,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我主要通过两大社会热点的分析理解,让学生学会在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重重矛盾中,寻找可持续发展之路。

2、本节主要内容: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的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习惯,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热点材料的分析,养成关注国家发展、关心国家大事的良好习惯。

3、教材重难点分析:从知识点上看“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是本节课的重点。

因为它是属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采取的重大措施之一,而中学生对这个问题还缺乏全面、深刻的认知能力,特别是对国家政策和措施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所以在教学中,我就注重通过时政热点引导学生多联系实际、关注社会,多分析与多交流相结合,使他们真正能够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践行者。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4.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4.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4.3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课标要求: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看“水资源危机”的视频资料以及对北京水危机数据的相关分析,加深学生对水资源危机问题的直观感受,触动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

2.能力目标:通过对“北京水危机”相关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归纳,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数据、归纳材料、提炼观点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我国资源现状理性客观的分析能力。

3.知识目标:通过观看视频、分析数据,以及与小组讨论解决“北京水危机”方案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的资源现状,了解资源、环境与人口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国家实施可持续发展意义的认识。

目标达成:(1)知道我国的资源状况,了解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2)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要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学习流程:【课前展示】1、人口国情?2、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3、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4、我国人口形势的影响?5、人口问题的本质?6、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意义?7、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8、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我们应该增强怎样的环保意识?【创境激趣】播放视频《不要让最后一滴水是你的眼泪》【自学导航】(一)、同学们快速阅读55-56页,找出重点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1、我国的自然资源现状是怎样的?2、我们应怎样做才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二)、同学们快速阅读56-59页,找出重点内容并思考下列问题:3、人口、环境、资源问题,说到底也是什么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是什么?5、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6、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生态文明理念?【合作探究】1、xx年12月5号,江苏、上海、浙江北部、安徽东部的雾霾依然严重,并且污染过程已持续了4天。

此前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称,截至目前,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为4.7天,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

“苏皖大地,触目惊心。

”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如此描述这些地区的雾霾情况。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

高中地理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掌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2. 使学生了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挑战,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2.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3. 案例分析: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4. 讨论与思考: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

2. 教学难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和中国可持续发展现状。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地理》2. 教学辅助材料:相关案例资料、多媒体课件3.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环境问题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思考。

2. 讲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基本原则:结合教材内容,详细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定义、目标与原则。

3. 分析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介绍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可持续发展实践案例,如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低碳发展等,让学生了解中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具体实践。

5. 讨论与思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成功经验与启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推动可持续发展。

七、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基本原则,了解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挑战,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到了我国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成果。

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积极参与到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去。

可持续发展复习教案

可持续发展复习教案
备课
课题
3.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授课类型
复习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知道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中国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懂得可持续发展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加深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2.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知识,增强学生爱护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以及参与实践的能力。
多媒体
教学过程设计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在前进道路上也有许多的问题。那么我国在这些方面存在哪些现实问题?以及我国该怎样解决,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又该怎么做,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复习探讨的问题。
二、出示课程标准学习要求
知道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四、生完成课堂作业五、师生共同 Nhomakorabea成知识总结,结合现实问题分析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讲解课堂练习。
六、播放低碳生活宣传片,倡导学生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课堂练习
详见导学案
课堂小结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
可持续发展相关国策:计划生育、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国家/个人
本课作业
完成导学案----探究点(二)活动与探究
我国人口现状:
我国人口形势严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具体要求及意义:
(2)保护环境(环境问题)
我国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节约资源(资源问题)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
简介
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提供关于可持续发展教学设计的指导。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今后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适当的教学设计来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

教学目标
- 培养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意识
- 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技能,如资源管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
-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
- 资源管理和消费惯
- 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
- 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活动
教学方法
- 以案例研究和实例解析的方式引入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
- 利用小组讨论和辩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和讨论不同资源管理
和消费惯,鼓励他们思考如何做出可持续的选择
- 运用观察和实地考察的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和气候
变化的现象和影响,激发他们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行动- 安排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责任感和可
持续发展实践
教学评估
- 学生参与度和讨论质量
- 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
- 实地考察和观察记录
- 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的参与与成果
结语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技能,让他们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
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促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可持
续发展的行动。

参考资料:。

可持续发展复习教学设计

可持续发展复习教学设计
课 时 计 划
任课教师:欧珍珍第九周星期一第5节
课题
国情知识复习3.3二
教 学
目 标
1、掌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
2、掌握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了解如何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
重点
可持续发展战略
难点
同上




一、学生看书复习(5分钟)
二、讲解考点(20分钟)
1、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二、完成并评讲相关的练习(15分钟)




可持续发展战略
1、含义
2、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评价反馈课堂提问、课堂源自习、默写巩固强化训练复习要点准备默写;
(2)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
直接制约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②如何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A实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主要任务。
B实施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
C实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
D实现可持续发展,依靠你我他。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
答: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②我国的资源现状?
答: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③我国环境形势的特点:
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4.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4.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政治全册 4.4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案新人教版一、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2.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我国的资源国情。

2.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其要求。

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

三、学法提示:1.阅读理解法: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思考问题、归纳知识的能力。

2.活动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培养合作意识。

四、学习过程复习导入(或图片导入——哭泣的地球)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认真做好笔记,把问题及要点划下来,独立完成填空。

)(一)我们共同的家园1、我国的资源形势(国情)一“大”、一“小”、一“难”、两“不”①资源大,多。

(资源大国或地大物博)②少,资源相对紧缺。

(资源小国或地大物薄)③资源开发难度大,资源利用率不高。

④资源分布不平衡。

典题引领:(一):1、中国资源情况一览表议一议:上列表格说明了什么?2、中、美及世界人均资源占有量比较议一议:上列表格说明了什么?3、(1)我国除煤炭以外,多数矿产资源贫矿多而富矿少,共生矿多而单一矿少,中小型矿多而大型矿少。

在铁矿储量中含铁量大于30%的富矿只占总储量的7.1%,90%以上为贫矿。

在能源中,优质能源石油、天然气只占探明能源的28%。

中国有些矿种储量虽然大,但矿石品位低,杂质多,场地分散。

(2)我国的资源开发和利用状况森林过伐、草原过牧,近海捕捞过度,水产资源下降,对一些矿产资源也滥采;近海3000万亩沿海滩涂,已利用的不到10% ;全国淡水水面共约7000万亩,近一半尚未利用;中国水能资源潜力巨大,开发利用程度不到5% 。

材料反映了什么?(二)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学生阅读教材P55—56的教学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是什么?人类社会发展今天,、、、等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已经直接危胁到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所以谋求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的共识。

《实现可持续发展》备课教案

《实现可持续发展》备课教案

《实现可连续发展》备课教课设计教课目的:、经过实例剖析,理解人类社会发展遇到自然环境的制约(资源问题)2、领会可连续发展看法3、成立人类社会可连续发展一定保护环境、与环境协调、和睦的价值观教课要点:成立可连续发展的看法教课过程:师: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是生态系统中的花费者,一直在利用地球上的资源。

跟着人口的不停增添,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不停增添。

人类为了获取地球的有限资源,不单相互之间互相抢夺,并且也与其余生物进行竞争。

人类的发展面对的问题,除了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还有资源问题。

一、可重生资源和不行重生资源存在于自然环境中的可被人类利用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人类生活需要利用地球上的哪些资源?煤、石油、天然气、丛林、草原、大海、淡水、土地等2、从能否恢复或重生对这些资源进行分类:可重生与不行重生资源、不行重生资源不可以被恢复或重生的自然资源2、可重生资源能在相对短时内自然地恢复或重生的自然资源3、此刻人类发展与地球上资源出现了什么问题?(1)丛林与草原打劫性的损坏与危害。

议论:丛林是可重生资源仍是不行重生资源?对丛林光砍伐不栽种,会造成如何的结果?丛林是一种可重生资源,但当人们砍树的速度过快时,可重生资源可能变成不行重生资源。

对丛林光砍伐不栽种,会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迅速发展,草原退化加剧,丛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快灭绝。

(2)大海资源的损坏及危害目前大海鱼类存在过分捕捞现象,长此过去,这些鱼会面对绝迹。

(3)淡水及土地资源的贫乏等水体污染物的主假如未经办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大批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的农业污水及堆放在河畔的工业荒弃物和生活垃圾还有水土流失、矿山污水。

淡水资源是能够重生的,但因为人口的增添,世界上很多地域的淡水已经知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他们一定从远处取水或采纳其余方法获取水,如海水净化、南水北调。

4、对策:丛林的可连续发展:(1)砍伐的方式(完整砍伐、边砍边种、选择砍伐)(2)丛林管理:把丛林切割成很多小的地区,每年在不一样的地区砍伐如松树区每20— 30 年砍伐一次,而一些硬木丛林只好每 40—100 年才砍伐一次。

学科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 教案

学科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 - 教案

学科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案一、引言1.1教育背景与重要性1.1.1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起源与发展1.1.2可持续发展教育在当前教育体系中的地位1.1.3可持续发展教育对学生的长远影响1.1.4教育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1.2教学目标与理念1.2.1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1.2.2整合学科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理念1.2.3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1.2.4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1.3教学策略与方法1.3.1利用案例分析、讨论和小组合作1.3.2结合实地考察与实验研究1.3.3利用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辅助教学1.3.4实施项目式学习和服务学习二、知识点讲解2.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2.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2.1.2经济、社会、环境三方面的平衡2.1.3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挑战2.1.4可持续发展与全球性问题的关联2.2学科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2.2.1不同学科中的可持续发展议题2.2.2整合学科知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2.2.3学科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案例研究2.2.4学科教学中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方法2.3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2.3.1教育创新在可持续发展教育中的作用2.3.2教育创新案例与启示2.3.3教育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挑战2.3.4教育创新在促进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三、教学内容3.1环境教育3.1.1环境问题的背景与现状3.1.2环境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1.3环境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3.1.4环境教育的实践与案例分析3.2社会教育3.2.1社会问题的背景与现状3.2.2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2.3社会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3.2.4社会教育的实践与案例分析3.3经济教育3.3.1经济问题的背景与现状3.3.2经济教育的目标与内容3.3.3经济教育的教学方法与策略3.3.4经济教育的实践与案例分析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理解4.1.1学生能够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4.1.2学生能够认识到可持续发展在各个学科领域中的应用4.1.3学生能够了解当前全球性的环境、社会和经济问题4.1.4学生能够掌握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4.2技能发展4.2.1学生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可持续发展问题4.2.2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解决实际问题4.2.3学生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4.2.4学生能够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表达,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3.1学生能够形成对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态度和价值观4.3.2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在可持续发展中的责任和作用4.3.3学生能够培养环保意识和节约资源的习惯4.3.4学生能够形成全球视野和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的理解5.1.2学科知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整合5.1.3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5.1.4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5.2教学重点5.2.1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讲解5.2.2学科知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案例分析5.2.3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5.2.4教学实践中的参与度和互动性的提升5.3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结合5.3.1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理解5.3.2利用小组合作和项目式学习,促进学科知识的整合5.3.3设计问题解决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5.3.4创设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6.1.2教学课件和资料6.1.3教学案例和案例分析材料6.1.4教学辅助工具(如模型、图表等)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学科相关教材和资料6.2.3小组合作和讨论的工具(如白板、便签纸等)6.2.4实践活动的材料和工具(如实验器材、测量工具等)6.3教具与学具的结合6.3.1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教学案例和资料6.3.2利用学科教材和资料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6.3.3利用实践活动的材料和工具进行实验和观察6.3.4利用教具和学具的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体验七、教学过程7.1引入与导入7.1.1引入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和重要性7.1.2导入教学目标和内容7.1.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7.1.4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7.2知识讲解与案例分析7.2.1讲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7.2.2分析学科知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联7.2.3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加深对可持续发展问题的理解7.2.4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7.3实践活动与小组合作7.3.1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可持续发展问题7.3.2分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7.3.3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收集数据和证据7.3.4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7.4.2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7.4.3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和策略7.4.4强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学生在其中的作用八、板书设计8.1知识框架8.1.1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与原则8.1.2学科知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联8.1.3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8.2教学案例与活动8.2.1教学案例的名称和简介8.2.2教学活动的名称和目标8.2.3教学案例与活动的关联8.3.2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8.3.3教学反思与改进九、作业设计9.1知识巩固9.1.1复习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9.1.2复习学科知识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联9.1.3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和测试题9.2案例分析9.2.1分析教学案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9.2.2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9.3实践活动9.3.1设计实践活动,解决实际问题9.3.2收集数据和证据,进行实验和观察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10.1.2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解决情况10.1.3教学方法与策略的有效性10.1.4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10.2拓展延伸10.2.1探索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领域和议题10.2.2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践项目和活动10.2.3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10.2.4参与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公益活动和倡导重点关注环节:1.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教学内容与目标一致,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课程可持续发展第一篇范文在教育领域,历史教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关键议题。

为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历史教育必须超越简单的知识传授,融入更多的互动和实践元素。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初中历史教学课程。

1. 课程设计的理念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教学课程应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历史素养和创新精神。

课程内容应涵盖中国历史和世界的相关知识,同时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社会、文化和经济因素。

通过跨学科的整合,使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如文学、地理、艺术等相联系,形成全面的认识。

2. 教学方法的创新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场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如历史纪录片、虚拟博物馆等,可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课程评价的改革传统的笔试评价方式往往侧重于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然而,可持续发展导向的历史教学课程应更加关注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因此,课程评价体系应包括口头报告、课堂讨论、项目研究等多种形式,旨在全面评估学生的综合素质。

4. 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在历史教学课程的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核心角色。

学校和教育部门应提供定期的专业培训,更新教师的历史知识和教学技能。

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讨会、研究项目等活动,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5. 社区和家长的参与社区和历史遗迹是宝贵的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址,与社区历史专家合作开展教育活动。

同时,家长的参与也是不可或缺的,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家长信等形式,让家长了解学校的历史教育目标和方法,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孩子一起探讨历史话题。

6. 课程的持续更新可持续发展要求历史教学课程能够适应时代的变化。

因此,课程内容应定期更新,反映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热点问题。

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关注当前的新闻事件,探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政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政治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政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一、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的人口中、资源、环境等状况,了解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二、中考考点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2、我国的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的人口形势;3、支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4、我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我国环境形势的总特点;5、我国自然资源的基本特点及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形势;6、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7、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从我做起;8、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优先发展教育;11、科教兴国战略及其现实意义;12、人才强国战略;13、科技创新的必要性;14、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三、本课知识结构:16.(广州海珠区模拟)2011年2月17日,备受关注的四、基本问题:1、为什么要对外开放?P47-P482、怎样坚持对外开放?P493、我国人口的国情与人口特点P504、人口问题的影响P515、计划生育的目的、要求及意义P526、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P527、我国环境问题的特点及危害。

P53 8、如何处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关系P539、我国的资源特点P54 10、为什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551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定义和要求P56 12、怎样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P56五、基础知识强化1.面对世界的发展趋势,各个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对外开放?(1)现代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增进了世界各国人民的交往,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正变得。

(2)在开放的世界中,无论什么国家,要发展壮大,都必须把自己融入到______________的大潮中去,____________只能导致落后。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4专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doc

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教案第4专题坚持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社会.doc

第四专墓曼捋可待孩或展,建立衣铸律会考点1基础知识一、中国古代的〃民木〃思想1、孔了提出〃仁''的学说,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剥削压迫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了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土地,。

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3、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精图治,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二、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1、战国时期苟了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2、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造成环境破坏。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破坏的状况有所缓解。

原因:中原战乱,农耕规模缩小,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

4、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坪田更加普遍。

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5、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水争地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与El然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化。

6、近代对来的科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

我们应该确立以人为木的思想,强调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考点2我国古代的治乱兴衰一、理解所谓治世或盛世,只是相对来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

但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

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

我国古代的盛世或治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周武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1、贞观之治%1原因A.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历史原因)。

B.唐统治者吸取隋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根本原因)。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也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主观原因)。

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原因)。

%1表现: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政策。

可持续发展复习专题教案

可持续发展复习专题教案

《可持续发展》专题复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可持续发展是教科版九年级思品教材十六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人口、资源、环境国情以及相对应的国策,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意义、要求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措施等知识,也涉及八年级下册第三课做大自然的朋友知识点。

最近几年,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前所未有,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重要着力点。

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所以可持续发展是中考的热点和重点考查内容。

-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用新闻视频和文字等素材,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环保意识。

2.方法与过程通过四个环节的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开展,指导学生学会基础知识归类的方法、正确审题的方法和规范答题的方法。

3.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建构可持续发展的知识框架,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指导学生能够对重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从中培养学生的科学记忆能力,缜密思考能力和规范答题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从历年考试情况来看,知识重点可确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落实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上;针对学生实际,能力重点确定为审题方法和解题规范两个问题上。

2.难点:从学生应考水平来看,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上存在问题,主要是审题分析不到位,为此难点主要设计在如何教会学生科学审题。

二、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创设情景:新闻,5年来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意图:通过新闻吸引学生的眼睛,简单情景,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和好奇心,实现复习的导入。

(二)认清分量1.认清分量.十九大报告;2.认清分量.两会热点;3.认清分量.近年来宜宾中考;意图:通过阅读新闻,知道复习本节课内容的重要性。

(三)重视知识1.重视知识.梳理知识;意图:可持续发展的含义、重要性、措施等知识以“3W”的形式梳理出来,便于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

可持续发展方案-教学设计教案

可持续发展方案-教学设计教案

工作要点和措施1、在教学上,继续推进“尊重-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

(1)备课:语文与数学学科采用“精备与略备结合”的备课模式,备课方式为电子备课,教师备课重点为二次备课与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备课时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渗透点,在教学中渗透可持续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可持续的生活方式。

(2)课堂教学:围绕“尊重—合作”课堂模式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综合渗透“四个尊重”的价值观念,3-6年级课堂教学的组织模式为小组合作探究,1-2年级教师逐步渗透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课堂教学应当遵循十六字原则“主体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

课堂教学三环节:课前预习探究、课上合作探究、课后应用探究。

(3)学生作业及探究问题:本学期继续引进xx市xx小学的语文、数学学科”探究作业本,学科教师将探究作业本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做到讲前使用预习探究,讲中使用合作探究,讲后使用应用探究。

(4)推进课堂改革的`措施:“精英引领,骨干跟进”。

通过公开课讲评的方式、交流备课、探究作业本的方式,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提高备课、探究作业本的使用能力。

(5)教研:教研是教师开展好课堂教学的保障,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尚方宝剑”,为课堂教学提供充足的“养料”。

教研应当坚持将课改中存在的问题、难题作为研究主题,通过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个人反思整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严格按照程序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做到“一严七有”,有主持、有主题、有记录、有案例、有反思、有论文。

2、学校活动(1)开展“小手牵大手,节水总动员”活动主题;将节约用水与三四年级的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节约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价值观,责任感与行为方式,帮助他们提高参与、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际能力。

以点带面,号召全校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

(2)1、2年级开展“环保从心秀出发----用废弃物迎造时尚天桥故事”活动主题;5、6年级开展“上学路上观环境”活动主题,在参与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价值观念,渗透健康、低碳、节能减排的生活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考历史《坚持可持续发展》复习教学设计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主张以爱人之心
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要求统治者以德治民,爱惜民力,不要过度剥削压迫人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2、孟子主张施仁政,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反对苛政,还主张给农民一定的
土地,。

不侵犯农民的劳动时间,宽刑薄税
3、唐太宗即位后,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轻徭薄赋,励精图治,
出现“贞观之治”的治世局面。

二、经济发展与人类生存环境
1、战国时期荀子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人定胜天”的思想。

2、两汉时期黄河流域因过度开垦造成环境破坏。

3、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环境破坏的状况有所缓解。

原因:中原战乱,农耕规模缩小,
畜牧业因少数民族的内迁有所扩展。

4、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圩田更加普遍。

出现了放火烧山、向山要田和围湖造田等现象,
对自然生态平衡造成破坏。

5、明清时期随着人口的激增,与水争地的现象更加普遍,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
化。

6、近代对来的科技革命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尤为严重。

我们应该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强
调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考点2 我国古代的治乱兴衰
一、理解
所谓治世或盛世,只是相对来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

但农民仍然遭受严重剥削,生活艰难。

这些治世或盛世,绝不是农民的理想社会。

我国古代的盛世或治世主要有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开皇之治、贞观之治、周武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等。

1、贞观之治
①原因
A.隋朝的建设和经济繁荣为唐朝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历史原因)。

B.唐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励精图治(根本原因)。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也是出现贞观之治的重要因素(主观原因)。

D.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原因)。

②表现:唐太宗继位后吸取隋亡教训,正确认识君民关系,善于招贤纳谏,调整统治政
策。

经济上沿袭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政治上采用隋朝三省六部制;文化教育上推行隋朝科举制;民族关系上,通过军事、行政、和亲等方式,有效地实行了对多民族国家的管理。

从而使社会比较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

③措施(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A.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

B.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

C.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

④影响:唐太宗采取的各项积极措施,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其政治经济、用人
制度和民族政策一直影响到武则天和唐玄宗前期,为唐朝的持续发展和“开元之治”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⑤评价: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
所改善,贞观之治的政策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生产关系,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繁荣局面。

但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并不能改变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治世的繁荣是建立在剥削和奴役广大劳动人民的之上的。

2、周武之治(武则天的统治)
①措施
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创立“自荐”求官制度。

②效果: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

3、开元盛世
①原因
A.唐玄宗结束了政局动荡混乱的局面,社会相对安定。

B.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锐意改革,重用人才。

C.人民的辛勤劳动。

②表现:
政治较为清明,国家强盛,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③措施(唐玄宗的主要政绩)
A.选贤任能,改革吏治。

B.大力发展生产。

C.限制佛教。

D.实行募兵制。

E.大兴文治。

4、康乾盛世
①原因
A.康熙帝“更名田”,雍正帝“摊丁入亩”,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松弛,为农业生产的
恢复和发展,手工业的发展、商业贸易的活跃创造了条件,为盛世局面奠定了经济基础。

B.清初,国土辽阔,政治统一,边疆地区得到开发和巩固,与内地的联系加强,有效抵
御了外来侵略,为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了保障。

C.康、雍、乾三位皇帝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的开创者和维护者。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②评价: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来看,“康乾盛世”的发展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
值得肯定。

从世界横向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主流,英、法、美
等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近代的自然科学蓬勃发
展。

因此,“康乾盛世”与世界潮流相比不宜夸大。

二、盛世的一般表现
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文化繁荣、民族关系融洽、对外关系发达。

三、盛世出现的一般原因:
1、前朝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使统治阶级注意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调整统
治政策,即部分地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根本原因)。

2、封建统治者良好的个人政治素质,如善于用人和纳谏,居安思危,励精图治等。

3、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政策和措施,使社会比较稳定,政治比
较清明,经济比较繁荣。

4、统治者采取了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对外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国家统一,中外交流频
繁。

5、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他们是盛世局面的直接创造者(直接原因)。

四、对盛世的正确认识:
封建盛世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繁荣,在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封建社会的进步。

但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这一社会基本矛盾没有变,尤其是广大农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没有变。

统治者采取的了些宽松政策,从本质上讲是为缓和阶级矛盾,从而达到为维护其长久统治的目的。

五、盛世给我们的启示
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2、对生产关系的合理调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3、人才和制度是社会发展的条件和保证。

4、执政党必须加强自身廉政建设,居安思危。

5、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等等。

※六:乱世:古代农民战争
1、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一公元前20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2、东汉末年的黄巾大起义(184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计划、有组织、有准备,并
利用宗教号召和发动的农民起义。

3、隋末农民起义(611—618年) 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起义。

4、唐末农民战争(875—884年) 领导人先后有王仙芝、黄巢
5、元末农民战争(1351—1368年) 带有很浓的民族战争色彩。

6、明末农民战争(1628—1644年) 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标志着农民战争已发展
到一个新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