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学小抄8

合集下载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秘籍第八~十章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秘籍第八~十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只能:经济宏观调控;国有资产管理营运;基础设施建设宏观调控主体:国家客体: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以实现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目标,以间接调控为手段(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和国家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是是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市场经济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微观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由宏观调控任务决定:1、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经济结构优化——基本目标2、保持经济适度增长3、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4、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公平5、国际收支平衡(二)宏观经济调控方式直接调控—国家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调控—经济手段调控(主要手段)(三)宏观经济调控手段:1、计划手段—国家制定长期、中期、短期计划,指令性/指导性2、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用价值规定的要求,价格、税收、信贷、利率、工资、奖金、形成经济杠杆3、法律调控手段4、行政调控手段*经济发展中有效需求不足时,需要:增发国债;增加转移支付;减少税收;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综合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收入政策(一)财政政策1、财政政策及其政策体系财政政策:指国家为主体制定的,通过调整财政收支规模与价格,国民经济收入分配方向、规模、达到经济增长财政政策体系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构成(收入、支出调节社会总供需)2、财政政策调控作用和手段作用:通过直接参与分配,条件社会总供需通过财政收支控制总供需,合理利用配置资源通过控制国民收入再分配,调节分配格局,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发展手段:国家预算:是基本财政收支计划税收:财政收入的主要工具国债:是有偿信用原则集资方式财政补贴:无偿补助给企业和居民转移支付:中央通过转移支付调节与地方财政差距。

2024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2024初级经济基础知识

1.经济学中,需求法则说明了什么关系?
A.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B.价格下降,需求量减少
C.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答案)
D.价格与需求量无关
2.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A.政府计划
B.市场价格(答案)
C.社会习俗
D.企业内部决策
3.生产成本包括哪些主要部分?
A.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答案)
B.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C.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D.以上都是(此选项虽包含A的内容,但题目要求单选,故不选)
4.通货膨胀是指什么现象?
A.货币价值上升,物价普遍下降
B.货币价值下降,物价普遍上升(答案)
C.经济增长速度加快
D.失业率下降
5.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主要区别在于什么?
A.计算方法不同
B.是否包括国外净收入(答案)
C.是否考虑通货膨胀
D.统计范围不同
6.在宏观经济政策中,财政政策主要通过什么工具来影响经济?
A.改变银行利率
B.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答案)
C.控制货币供应量
D.直接干预市场价格
7.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谁提出的?
A.亚当·斯密
B.大卫·李嘉图(答案)
C.马克思
D.凯恩斯
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常见的市场结构?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市场
C.寡头市场
D.完全封闭市场(答案,因为这不是一个标准的市场结构分类)。

初级经济师笔记

初级经济师笔记

1.第一次科技革命标志:(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第二次科技革命标志:(电、电机和内燃机)第三次科技革命标志:(信息技术和核能技术)2.第一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从农业从分离)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专门从事商品买卖的商人)3. 决定经济体制模式的最终根据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构成一定社会形态的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根本标志是:(社会经济制度)5.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变革)6.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7.(价值规律)是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和按劳分配规律都只是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是在人类各个阶段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

8.一定社会组织内部资源配置的体制、方式和结构的总和通常称为:(经济体制)9.(商品市场)是市场体系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发展物质源交易和配置的基本场所和主要内容10.(劳动力市场)正在逐渐成为要素市场中最能动的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劳动力、房地产、技术、信息、金融11.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12.(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13.(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要条件14.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分工)15.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16.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经济条件:(社会分工)(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17.市场经济是发达的商品经济18.物资资料生产:(人的劳动(基本)、劳动资料(重要)和劳动对象)19.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20.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2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从(生产力的变化开始)22.(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23.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环节(生产力)2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25.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26.(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计划经济)而言,(商品经济)是相对于(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而言27.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不同(市场经济是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28.(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基本的社会经济形态29.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任何经济规律都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30.经济体制受到(经济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实国情、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3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法律、政治、意识形态3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根源是资产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根本特点生产相对过剩)(造成生产力极大破坏和社会财富巨大浪费)(体现和暴露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33.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3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可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性质和状况时,阻碍生产力发展;3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36.完善的市场体系的功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功能)(经济联系功能)(利益关系调整功能)(信息产生和传递功能)(社会评价功能)37.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38.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1.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量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初级经济师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利用有限资源满足无限的人类需求的学科。

初级经济师是学习和研究经济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人员,他们需要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具备一定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分类: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如资源、稀缺性、利益、机会成本等。

同时,要了解经济学的分类,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2.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基本概念和区别。

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的经济体制,计划经济是指由政府计划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的经济体制。

3.供给和需求: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和关系。

供给指的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愿意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而需求指的是家庭、企业和政府愿意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市场价格。

4.弹性: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

价格弹性是指商品价格对需求变化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是指需求对收入变化的敏感程度。

5.成本和效益: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成本和效益的概念和关系。

成本指的是企业生产商品和服务所需要的资源投入,效益指的是企业从生产中获得的收益。

企业需要通过比较成本和效益来做出生产决策。

6.货币和通货膨胀: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货币的功能和通货膨胀的原因。

货币是一种便利的交换媒介,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通常由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引起。

7.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概念和关系。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总量扩大的过程,而经济周期是指经济在一定时间内经历的繁荣、衰退、复苏和萧条等阶段。

8.国际贸易和汇率: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国际贸易和汇率的概念和关系。

国际贸易是指国家之间通过买卖商品和服务来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汇率是表示一种货币相对于另一种货币的交换比率。

9.政府经济政策:初级经济师需要了解政府经济政策的类型和目标。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经济基础知识》是初级经济师考试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考察考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理解。

以下是1200字以上的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

一、经济学基本概念1.经济学的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有限资源的利用和配置方式的社会科学。

2.需求和供给: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供给是指市场上生产者愿意出售的其中一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机会成本:指做项决策所需要放弃的最高的替代选择的成本。

4.市场均衡:指市场上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状态时的价格和数量。

二、宏观经济学1.宏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全社会总体经济现象和经济运行规律的经济学分支。

2.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3.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产出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4.劳动力市场:指劳动力供给方和劳动力需求方通过劳动力市场进行买卖的市场。

5.失业率:指劳动力中失业人口所占的比例。

6.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导致货币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是指物价普遍下降导致货币购买力增加。

三、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的定义: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个人、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行为的经济学分支。

2.供给的弹性:指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3.需求的弹性:指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4.价格弹性系数的计算公式:价格弹性系数=(需求量的变动百分比)/(价格的变动百分比)。

5.粘性需求和弹性需求:粘性需求是指需求弹性小于1的情况,需求对价格变动不敏感;弹性需求是指需求弹性大于1的情况,需求对价格变动敏感。

6.市场结构:包括完全竞争市场、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竞争市场。

7.市场失灵: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分配资源的情况。

以上是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考前速记知识点的一部分,涉及了经济学基本概念、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重点内容。

初级经济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知识点总结

初级经济知识点总结一、经济学基础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状况,包括国内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指标的计算和分析。

宏观经济学关注经济的整体运行,如总需求、总供给、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整个经济体系。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如家庭、企业)的经济行为和决策。

这包括供求关系、市场均衡、价格理论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微观经济学还涉及市场竞争、垄断、外部性等经济现象的分析。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关系:反映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产品分配方式等。

三、货币与银行货币:作为价值交换的媒介,对经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货币供求、货币政策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角色和职能,以及银行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四、经济数据与统计分析经济统计学:研究经济现象的数据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

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和技术,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五、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学:研究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等国际经济关系,包括国际贸易理论、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等。

六、经济增长与发展工业化、信息化、知识化:了解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主导产业。

信息基础设施:认识其在经济增长和知识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七、成本与效益成本:生产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投入的总和。

效益:企业或项目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了解如何评估成本和效益,以制定更合理的经济决策。

这些知识点是初级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它们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经济现象,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在实际学习中,建议结合具体案例和实践进行分析和讨论,以加深理解和应用。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前速记知识点

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前速记知识点以下是初级经济师《金融专业》考前速记知识点:1.货币市场1.1货币市场的特点:短期、流动性强、风险低、交易规模大。

1.2常见的货币市场工具: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零息债券、贴现债券等。

1.3货币市场功能:提供短期资金借贷、调节市场利率、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股票市场2.1股票市场的特点:长期、流动性好、风险高、交易规模大。

2.2股票市场的组织形式:一级市场(发行新股)、二级市场(交易现有股票)。

2.3股票市场参与主体:上市公司、投资者、证券公司、交易所等。

2.4股票市场指数:例如上证指数、深证成指,用于衡量市场整体表现。

3.证券投资基金3.1证券投资基金的类型: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指数型基金等。

3.2证券投资基金的特点:专业管理、分散风险、灵活交易、透明度高。

3.3证券投资基金的运作方式: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4.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监管4.1金融机构的分类: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

4.2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CBIRC)等。

4.3金融市场监管的目标:保护投资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5.货币政策5.1货币政策的目标:维护货币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实现就业增加等。

5.2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

5.3货币政策的实施机构:中国人民银行。

6.国际金融6.1国际金融市场:外汇市场、国际债券市场、国际股票市场等。

6.2国际金融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世界银行、国际清算银行等。

6.3资本项目与经常项目:资本项目是指跨国资本流动,经常项目是指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易。

7.金融风险管理7.1金融风险的分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7.2金融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政策、风险评估、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承担等。

7.3金融风险管理的主体:金融机构、企业、个人等。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速记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速记

初级经济师知识点速记初级经济师知识点速记(精选3篇)经济师考试是为了测查应试人员是否理解和掌握经济学基础、财政、货币与金融、统计、会计和法律等相关的原理、方法、技术、规范(规定)等,以及是否具有从事经济专业工作的初步基础知识和能力。

下面给大家分享初级经济师知识点速记,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初级经济师知识点速记篇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都是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上的。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考试内容:熟悉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

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

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首先,使用价值和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

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考试内容:熟悉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

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属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另一方面,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1)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抽取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2)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3)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抽象劳动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4)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不是使用价值的源泉,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是形成价值的源泉。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整理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和产生财富的学科,它对我们了解社会运行和个人决策提供了基础的框架。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是为了让学生在初中阶段对经济学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下面将介绍一些初中经济学的知识点。

1. 需求与供给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并有能力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是指卖方愿意出售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需关系决定了市场上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

劳动力代表着人力资源,土地是指自然资源,资本是指生产工具和设备,创新是指创造和应用新技术。

3. 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组织社会生产的方式和形式。

常见的生产方式包括原始共产主义、奴隶制、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4. 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指作为交换媒介和价值尺度的一种特殊商品。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而引起的物价上涨现象。

5. 国际贸易与比较优势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比较优势是指某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服务时相对于其他国家拥有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

6.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指某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7. 价格与就业价格是指商品和服务的货币表达形式。

就业是指劳动力在特定时期内正在工作的人数。

价格和就业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到就业水平。

8. 收入与消费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获得的货币或实物。

消费是指个人或家庭用收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行为。

9. 市场与垄断市场是指买方和卖方在某种商品或服务上进行交易的地方。

垄断是指某个市场上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卖方或买方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10.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起伏波动的循环现象。

周期通常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

以上是一些初中经济学的知识点,它们对于我们了解经济运行和个人决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归纳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归纳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学科,它研究人们如何合理选择资源来满足需求的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于我们了解经济运行规律,培养正确的经济观念和素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初中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经济主体1.个人经济主体:指的是个人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角色,如消费者、劳动者等。

2.企业经济主体:指的是生产商品或提供服务以获取利润的经济组织,如工厂、企业等。

3.政府经济主体:指的是国家行使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的机关,如政府部门。

二、经济问题1.有限性: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所以经济问题是人们如何处理有限资源以满足无限需求的问题。

2.稀缺性:资源相对于需求是稀缺的,因此人们必须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以实现最大化的满足需求。

3.机会成本:由于资源有限,选择某种经济活动就会放弃其他经济活动的机会,这种放弃的成本称为机会成本。

三、经济系统1.计划经济:由政府按照一定的计划进行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管理的经济体制,政府对所有资源的分配、生产和消费进行直接的调控。

2.市场经济:由市场在供求关系的作用下调节资源配置和经济组织管理的经济体制,企业和个人在市场上自主决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决策。

3.混合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结合体,既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又有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和干预。

四、供求关系1.供给:指商品或服务在市场上愿意提供给消费者的数量。

2.需求: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3.供给曲线:表示供给数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是上升的趋势。

4.需求曲线:表示需求数量和商品价格之间关系的曲线,通常是下降的趋势。

5.平衡价格:供给数量等于需求数量时的价格,在平衡价格下,市场供求达到动态平衡。

五、消费税和关税1.消费税:由政府对某些商品或服务课征的税费,消费税的目的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调节经济结构和引导消费行为。

2.关税:是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费,关税的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和调节国内外贸易平衡。

初中经济知识点范文

初中经济知识点范文

初中经济知识点范文经济是研究人们生产、分配和消费财富的科学,是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虽然初中阶段的经济课程相对较简单,但也涵盖了一些基本的经济知识点。

下面是几个初中经济知识点,供参考。

1.稀缺性和选择性:经济学的基础概念是稀缺性,即资源相对于人们的需求是有限的。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需要做出选择,选择其最想要的物品或服务,放弃其他的选择。

因此,选择性是经济学的核心原理之一2.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商品和服务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当需求量高于供给量时,价格往往上涨;当供给量高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下跌。

供求关系是市场决定价格的重要因素。

3.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基于私有财产权和自由竞争的经济体制,决定价格和资源分配。

计划经济是由政府计划和控制生产和价格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经济组织形式。

4.决策制定者:经济决策制定者有个人、家庭、企业和政府等。

个人和家庭在家庭预算内作出决策,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基础上作出决策,政府在整体经济利益和社会福利考虑下作出决策。

5.劳动力市场和工资:劳动力市场是指雇主和劳动者之间的供求关系,通过工资来决定劳动者的受雇条件。

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的高低,供给量低于需求量时,工资往往上涨;供给量高于需求量时,工资往往下跌。

6.消费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是指保护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服务过程中的合法权益。

包括产品质量保障、价格公正、消费者知情权和维权渠道等。

7.税收和税收原理:税收是政府通过强制性收取个人和企业财产或收入的一种方式,用以提供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

税收原理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便利原则。

8.货币与通货膨胀:货币是一种用于交换物品和服务的媒介,具有价值储存和交易手段的功能。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超过实际需求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点速记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点速记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点速记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呀!这可真是个有趣又实用的玩意儿呢!你看哈,供求关系就像一场拔河比赛。

供给和需求两边较着劲,价格就在这中间起起伏伏。

比如说,苹果手机要是突然变得超级难买,那它的价格不就蹭蹭往上涨嘛,这不就是需求大过供给了嘛。

反过来,要是满大街都是,那价格可能就得降一降了,这就是供大于求啦。

这供求关系可是经济学的基础呢,咱得好好理解呀!再说说边际效用递减。

就好比你特别爱吃蛋糕,吃第一块的时候哇,那叫一个美味,幸福得不得了。

可是接着吃第二块、第三块,你可能就觉得没那么好吃了,再吃可能都要腻了。

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呀!所以啊,商家们可得好好想想怎么让消费者一直保持新鲜感呢。

还有机会成本哦!你周末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去看电影,一个是去逛街。

你要是选择了看电影,那逛街的乐趣和可能买到的好东西就是你看电影的机会成本呀。

咱生活中到处都是这种选择,每一个决定都有它的机会成本呢,得好好掂量掂量呀。

宏观经济指标也很重要呢!GDP 就像一个国家经济的成绩单,高了大家都高兴,低了就得找找问题出在哪儿了。

还有通货膨胀,钱不值钱了,买东西得花更多钱,多让人头疼呀!这些知识点咱可得牢牢记住呀!就像记住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名字一样。

它们在生活中到处都能用到呢。

你去买东西的时候,想想供求关系,说不定能砍个好价。

找工作的时候,了解了解宏观经济形势,对自己的职业规划也有帮助呀。

总之呢,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考点就像我们生活中的小助手,能帮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复杂又有趣的经济世界。

别把它想得那么难,就当是在探索一个新的领域,充满好奇地去学习,你肯定会发现很多乐趣和惊喜的!加油吧,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在经济知识的海洋里畅游!。

经济初级知识点总结

经济初级知识点总结

经济初级知识点总结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经济学是研究人们如何利用稀缺资源来生产和分配产品和服务的学科。

在整个经济体系中,资源是有限的,而人们的需求是无限的。

因此,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如何有效地分配有限的资源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经济学分为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两大部分。

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整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包括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失业率等宏观经济指标。

微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个体、家庭、企业或市场等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和相互关系。

需求和供给需求和供给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

需求是指消费者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愿望和购买力的总和。

通常情况下,需求与价格呈反向关系,价格上升时,需求下降,价格下降时,需求增加。

供给则是指市场上所有厂商愿意以一定价格和数量出售产品或服务的总和。

供给与价格正相关,价格上升时,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

需求和供给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市场价格将趋向于满足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平衡状态。

弹性在经济学中,弹性是衡量变量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和供给的弹性有助于预测市场变化以及规划生产和销售策略。

需求弹性是指价格变化对需求量变化的敏感程度。

当需求变化较少时,需求就是不太弹性的。

供给弹性则是指供给量变化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弹性分析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工具。

成本和效益在经济学中,成本和效益是企业决策制定的关键因素。

成本是生产产品或服务所需的各种资源和投入的总和。

效益是指投入产出比,即资源和投入能够创造的价值和利润。

企业通常会选择那些成本较低、效益较高的生产方案来提高生产效率和盈利能力。

成本和效益分析有助于企业合理地制定生产计划和经营战略。

货币和通货膨胀在现代社会中,货币作为价值交换的媒介,对经济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通货膨胀则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不仅对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造成影响,也会对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利润带来挑战。

货币政策是国家政府运用的一种调控工具,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稳定通货膨胀率,维护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分配资源以满足需求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我们会接触一些基本的经济学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了解经济运作和个人理财都有帮助。

本文将对初中经济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

供应是指市场上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需求是指市场上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当供应量大于需求量时,价格往往会下降;反之,供应量小于需求量时,价格会上涨。

2.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是两种常见的经济组织形式。

市场经济是由市场机制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个人和企业在市场上进行自由的买卖。

计划经济是由政府来计划和控制资源的分配和价格的决定,个人和企业在政府的指导下工作和生产。

市场经济更加灵活和自由,而计划经济更加集中和有序。

3.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和创造价值的资源和要素。

常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和资本。

劳动力是指人们的劳动能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土地是指自然资源和土地的使用权;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设备、货币和技术。

4. 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总量的指标。

它表示在特定时间内一个国家所有商品和服务的总价值。

GDP的计算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

支出法是根据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来计算GDP;收入法是根据工资、利润、利息和房屋租金等收入来计算GDP。

5.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

通货紧缩是指货币的购买力增加,导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下降。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和储蓄。

6. 需求弹性:需求弹性是指需求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需求弹性可以分为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

价格弹性是指需求对价格变化的反应程度,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化不敏感,那么价格弹性较低;如果需求对价格变化非常敏感,那么价格弹性较高。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汇总经济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和问题。

对于初中生而言,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可以培养他们的经济思维和理性决策能力。

以下是初中经济学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供求关系供求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生产者愿意出售的数量和价格的关系,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商品数量和价格的关系。

供需关系的调节决定了市场的价格和数量。

2.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源配置和决定价格的经济体制,而计划经济则是由政府中央计划部门进行资源配置和决定价格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注重个体的自主决策,计划经济则更加强调政府的调控和计划。

3.货币与金融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它可以方便购买和出售商品和服务。

金融是指货币的流通和利用,包括银行、证券市场、保险等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4.盈利和利润盈利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服务后所获得的收入超过了成本和费用的差额。

利润是企业盈利后所剩下的部分,可以用于再投资或分配给股东。

5.税收与公共财政税收是政府从个人和企业收取的一种财政收入。

税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的公共开支,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福利和国防等。

6.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普遍上涨,货币购买力下降的现象。

通货紧缩则是指物价普遍下降,货币购买力增加的现象。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可能会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7.经济增长与经济衰退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加,即经济活动的扩大和发展。

经济衰退则是相反,指GDP的下降和经济活动的减少。

8.国际贸易与自由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自由贸易主张在没有过多限制和关税的情况下进行国际贸易,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合作。

9.失业与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没有找到工作的状态。

就业则是劳动力找到并从事有偿劳动的状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繁荣的重要标志。

10.消费与储蓄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的行为,储蓄是指将现有收入存起来以备将来的用途。

初中经济学知识总结

初中经济学知识总结

初中经济学知识总结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们如何管理资源和做出决策的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和原则,旨在帮助我们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中的经济现象。

在初中阶段,学生对经济学的学习主要是为了培养他们的经济意识和基础知识。

下面是对初中经济学知识的总结。

1. 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经济学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供给是指市场上一种商品或服务的可用数量,而需求是指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价格下降;当需求大于供给时,价格上涨。

2. 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做出某种选择时放弃的最好的替代选择。

例如,如果一个人投资股票,他将失去投资其他项目的机会。

理解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决策,权衡利弊并考虑长远利益。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税收和支出来影响经济发展。

当经济增长过快时,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来抑制经济,以防止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制定的,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可以通过调整利率来控制通货膨胀或刺激经济增长。

4.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力量自由决定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的优点是高效、能够激发创新和竞争,但也存在不公平和不稳定因素。

相反,计划经济是由政府集中决策资源分配的经济体制,在计划经济中,政府决定生产和价格,并控制大部分经济活动。

计划经济的优点是能够确保公平,但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风险。

5.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指的是货币价值下降,导致价格上涨。

这可能会导致消费能力下降和购买力减少。

为了对抗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采取货币紧缩措施,例如加息和缩减货币供应量。

通货紧缩则指货币价值增加,导致价格下降。

6. 程序性和规定性经济:程序性经济是指经济活动根据既定规则和程序进行,市场在决定资源配置和价格方面起主导作用。

规定性经济是指政府在经济活动中扮演主导角色,通过法规和指令来控制经济。

经济学原理--小抄

经济学原理--小抄

1四、名词解释机会成本由于选择人们不得不付出的代价被称为机会成本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由个人和私人企业解决生产和消费的经济制度 需求定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种商品的价格和人们对其的需求量是一种反向变动的关系,价 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供给定律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它的供给量之间呈现一种正向变动关系,供给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上升,随着价格下降而下降。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无差异曲线一条曲线上各点的两种商品不同数量的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曲线。

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使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为了得到更多A 商品与所必须放弃B 商品的比率。

xy MRS xy ∆∆=消费预算线又称为消费可能线,是表示消费者在收入水平和商品价格一定条件下,能购买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的曲线。

等产量线这一曲线表示在既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出等产量商品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同组合的一条曲线。

规模经济指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每单位产量成本下降的情况。

边际收益指每增加或减少一个销售量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

MR=QTR∆∆完全垄断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的状态,即一家企业控制了某种产品的市场。

寡头垄断指少数几家企业垄断了某一行业的市场,控制了这一行业的供给。

边际生产力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增加一个单位某种要素的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利息是资本这一生产要素的价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为利用资本所支付的代价,或者说利息是资本的所有者在一定时期内让渡资本的使用权而承担风险所索取的报酬。

帕累托最优是人们衡量经济效率的一个标准。

它是指这样一种状态:资源配置的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又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帕累托改进指在没有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坏的情况次啊,通过改变资源的配置使得至少一个人的境况变好的行为。

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即作为经济主体的消费者、生产者的行为,除了影响他们自身之外,还会影响到他人。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经济学知识点总结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分配和利用稀缺资源的学科。

初中经济学作为中学阶段的重要学科,通过了解和掌握一些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和经济生活。

下面将对初中经济学的常见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稀缺性和选择性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资源的稀缺性,也就是说人类需求无限,而资源有限。

由于资源有限,人们必须进行选择。

因此,经济学关注如何对稀缺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和利用。

2. 生产要素生产要素是指用于生产和创造产品和服务的资源。

常见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

劳动力是人类的劳动能力,土地是自然资源,资本是指用于生产的工具和设备,企业家才能是指创业者的经营才能。

3.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由市场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市场经济中,个人和企业自由地买卖产品和服务,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计划经济是指经济活动由政府计划和控制,政府决定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

4. 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供求关系是指市场上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关系,供应者提供商品或服务,需求者购买商品或服务。

供求关系决定了市场上的价格和数量。

当供求关系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时,市场达到均衡,这时的价格和数量称为市场均衡。

5. 边际效益和成本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带来的额外效益。

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或服务所付出的额外成本。

理性的决策者会在边际效益等于边际成本的时候做出决策。

6. 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是指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人或组织。

利益相关者可以包括股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政府和社会大众等。

企业需要考虑和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7. 价格和通货膨胀价格是商品或服务的货币价值,它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导致整体价格水平上升。

通货膨胀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和生活成本。

8.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改变支出和税收来调控经济的政策。

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控经济的政策。

初中经济知识点归纳

初中经济知识点归纳

初中经济知识点归纳经济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了解基本的经济知识对于我们的个人和社会发展都至关重要。

初中阶段是我们接触和学习经济知识的起点,下面将为大家归纳一些初中经济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 货币和交换货币是经济交换的媒介,并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性和支付手段等特点。

它方便了商品的交换和贸易的发展。

货币的种类有现金和电子货币两种形式。

货币的价值是由政府或中央银行来维护和保障的。

2. 生产与消费生产是指经济主体将资源和劳动力转化为商品或服务的过程。

消费是指人们购买和使用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生产决定消费的范围和水平,而消费则为生产提供销售市场。

3. 供求关系和价格形成供求关系是市场经济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和一定条件下,商品或服务能够提供给市场的数量。

需求是指市场上买方愿意以一定价格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价格的形成,当需求超过供给时,价格会上涨;当供给超过需求时,价格会下降。

4. 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市场经济是由市场主导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体制。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经济主体自由决定生产和消费行为。

计划经济则是由国家或政府来控制和分配资源以达到特定的经济目标。

5. 企业与生产要素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而组织资源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单位。

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等。

企业利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生产,创造价值和就业机会。

6. 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大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导致货币贬值的现象。

它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

通货紧缩则是指货币供应量少于物价上涨的速度,导致货币升值的现象。

它会导致物价下降,购买力增加。

7. 财政和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整政府支出和税收来对经济进行调控和管理的政策。

货币政策则是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等手段来影响经济发展和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经济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是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依据,是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重要区别之一。

2;基数效用论采用的是边际效用分析法,序数效用论采用的是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3.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4.垄断企业对卖给不同消费者的同样产品确定相同的价格,这种定价策略称为单一定价。

5.国内生产总值扣除折旧之后的产值是国内生产净值。

6.粘性价格理论是指短期中价格的调整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7.消费函数图中的45‘线表示在这条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等于消费。

8.银行创造货币就是银行通过存贷款业务使流通中的货币量增加。

9.需求管理是通过调节总需求来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标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共30分)
1.微观经济学的中心是:( B)
A. 价值理论
B.价格理论
C. 生产理论
D.分配理论
2.如果其它各种条件均保持不变,当X商品的互补品Y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对X商品的需求:( B) A.增加B.减少
C. 不变D.无法确定
3.价格在经济中的作用是:( D)
A.决定收入分配B.传达信息
C.提供刺激 D. 以上都对
4.已知X商品的价格为5元,Y商品的价格为2元。

如果消费者从这两种商品的消费中得到最大效用时,商品Y的边际效用为30,那么,此时X商品的边际效用为:(D )
A.60 B.45
C.150 D.75
5.等产量曲线向右上方移动表明:(B)
A. 成本增加B.产量增加
C. 产量不变D.技术水平提高
6.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长期是指:(A)
A.全部生产要素均可随产量进行调整的时期
B. 1年以上
C.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
D.10年以上
7.完全竞争市场上的企业之所以是价格接受者,是因为:(C)
A.它对价格有较大程度的控制
B.它生产了所在行业绝大部分产品
C.它的产量只占行业的全部产量的一个很小的份额
D.该行业只有很少数量的企业
8.在寡头市场上,价格领袖制是指:( B)
A.成本最低的寡头决定所有寡头的价格
B.由一家寡头率先制定价格,其他寡头紧随其后
C. 所有寡头都按供求决定的均衡价格出售产品
D.所有寡头勾结起来,制定行业的最高价格
9.收入分配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B)
A.大于零
B.等于零
C.大于零小于1
D. 等于1
10.下列哪一种是Mz的一个组成部分,但不是M,的一个组成部分:(B)
A.活期存款B.储蓄存款
C. 信用货币D.旅行支票
11.下面不构成总需求的是哪一项:(D)
A.政府支出B.投资
C. 净出口D.税收
12.根据乘数理论,在边际消费倾向为0.80时,要使国内生产总值增加4亿元,自发总支出要增加:(A)
A. 8000万元B.8亿元
C.3.2亿元D.2亿元
13.假定货币供给量不变,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的增加将导致货币的投机需求:(C)
A.增加B.不变
C.减少 D. 不能肯定
14.属于内在稳定器的财政政策工具是:(A)
A. 社会福利支出
B.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C. 政府购买
D.货币供给
15.如果本国货币的汇率升值,可以使:(D)
A. 本国的进口、出口都增加
B.本国的进口、出口都减少
C.本国的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D.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增加
三、判断正误题(正确的命题在括号里划“√”,错误的命题在括号里划“X”。

每小题2分,共20分)
( X)1.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 X)2.当香蕉的价格为每公斤3元时,消费者购买500公斤香蕉,而水果商愿意提供600公斤香蕉。

所以,3元是香蕉的均衡价格。

(√)3.只有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才能薄利多销。

(X )4.企业用自有资金进行生产是没有成本的。

(√)5.市场集中程度越低,则竞争程度就越高。

( X )6.经济增长的充分条件是技术进步。

(√)7.均衡的国内生产总值大于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时,经济中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

(X )8.货币乘数是银行所创造的货币量与最初存款的比例。

(X )9.简单规则的货币政策就是要保持货币供给量不变。

(√)10.在开放经济中,国内支出(即国内总需求)与对国内产品支出(即对国内产品总需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四、计算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某种商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为1.5,当它降价10%时,需求量会增加多少
?
2.计算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2.根据GDP 平减指数的计算公式:
GDP 平减指数=(某一年名义GDP /某一年实际GDP)X100
具体计算结果见下表:(5分
)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为什么会引起市场失灵? 1.(1)公共物品是集体消费的物品,它的特征是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3分)
(2)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行为称为搭便车。

公共物品可以搭便车,消费者要消费不必花钱购买,公共物品就没有交易,没有市场价格,生产者不愿意生产。

由于公共物品没有交易和相应的交易价格,如果仅仅依靠市场调节,就没人生产或生产远远不足。

公共物品的供小于求是资源配置失误,这种失误是由于仅仅依靠市场机制引起的,这就是市场失灵。

(9分)
(3)市场失灵指在有些情况下仅仅依靠价格调节并不能实现资源配置最优。

(3分)
2.用图形说明,20世纪70年代石油价格上升引起了哪一种类型的通货膨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