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毒理学

合集下载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1.可吸入颗粒物:粒径小于10微米。

2.大气污染来源:自然来源(数量较大);人为来源(毒性、危害较大)。

3.粒径1-5微米的粒子在支气管各部沉积,粒径小于1微米的粒子大部分能到达肺泡沉积,到达肺泡的飘尘可被吞噬细胞吞噬。

4.大气中的SO2:40%-90%被鼻腔和上呼吸道粘膜吸收;吸附在颗粒物表面的SO2可进入呼吸道深部。

5.C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比O2大200-300倍。

6.CO—Hb解离速度:O2—Hb的1/3600。

7.N2O2、N2O4、N2O5;易分解为NO、NO2。

8.NO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CO的1400倍。

9.NO2毒性是NO的4-5倍。

10.大气中NO2:1-3ppm:嗅到5ppm呼吸道阻力增加;13ppm:对上呼吸道明显刺激;100-150ppm: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紫绀(30-60分钟)窒息死亡。

11.土壤的容纳能力是指土壤未受污染时的某种物质含量(自然本底值)与对作物能产生有害影响时的某物质含量(农田土壤标准值)之间的差值。

12.土壤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其数量和速度超过了土壤的容纳和净化能力,而使土壤的性质、组成及性状等发生变化,使污染物质的积累过程逐渐占据优势,破坏了土壤及自然生态平衡,并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环境毒理学是研究土壤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环境行为及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影响和危害的学科。

14.土壤污染的特点:污染物很难消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

15.凡是进入土壤并影响到土壤的理化性和组成物而导致土壤的自然功能失调,土壤质量恶化的物质,统称为污染物质。

16.土壤污染的分类:有机污染物、重金属、放射性元素、病原微生物。

17.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的pH,重金属在土壤中的溶解度随着土壤pH的降低而升高,因而容易在土壤中迁移和被作物吸收。

土壤胶体的吸附作用:重金属可被土壤吸附而处于不活化的状态。

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土壤的氧化还原状态控制着土壤重金属的转化状态和存在状态。

环境毒理学汇总

环境毒理学汇总

环境毒理学☆1.环境毒理学: 是利用毒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土壤中已经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poison)。

外源化学物: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生物学标志:指针对通过生物学屏障进入组织或体液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它们所引起的生物学效应而采用的检测指标,可分为暴露生物学标志、效应生物学标志和易感性生物学标志三类。

暴露生物学标志:是对各种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存在的化学物质及其代谢产物,或它们与内源性物质作用的反应产物的测定值,可提供有关化学物质暴露的信息。

效应生物学标志: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他改变的指标。

易感生物学标志: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暴露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能力的指标。

3.半数致死剂量:指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4.过敏反应也称变态反应: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

5.毒物兴奋效应:是指生物体在最初接受低剂量毒物时,表现为适当的兴奋作用。

6.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 Zch 大,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

毒作用(毒效应):化学物引起物体损害的总称。

分类(1)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2)局部或全部作用(3)可逆或不可逆作用(4)超敏反应(5)特异质反应7.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8.毒性:一种化学物质能够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称为该物质的毒性中毒:生物体受到毒物作用引起功能或器质性改变后出现的疾病状态。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第一章绪论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外源化学物:不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通过一定途径与人体接触并从环境中进入人体。

3.生态毒理学:是研究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特别是环境污染物对非人类生物个体和群体以及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

4.环境易答基因(环境易感基因):人类的某些基因对环境因子具有特定的反应,这些反应影响着人体对有害环境因子(特别是环境化学物)的易感性。

5.人群调查:是环境毒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即采用医学流行病学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化学物毒理作用的预测或假设,选用适当的观察指标,对接触该环境化学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

第二章环境化学物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1.生物转运:环境化学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具有类似的机理,均是反复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统称为生物转运。

2.生物转化(代谢转化):环境化学物在组织细胞中发生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或代谢转化。

3.ADME: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排泄(excretion)4.许多化学物质在溶液中呈离子状态时脂溶性低,不易通过生物膜;反之容易。

解离度越大,越难通过。

体液的pH可影响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度。

5.吸收(1)经消化管吸收①有机酸主要在胃内被吸收,有机碱主要在小肠内吸收②消化管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过程,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消化管中的多种酶类和菌丛,可使某些化学物转化成新的化学物而改变其毒性;胃肠道内容物的种类和数量、排空时间及蠕动状态都会影响消化管对环境化学物的吸收;环境化学物的溶解度和分散度也是影响吸收的因素。

(2)经呼吸道吸收颗粒物的吸收主要受颗粒大小的影响。

颗粒物直径大于10m者,因重力作用迅速沉降,被吸入后因惯性碰撞而大部分沉积在上呼吸道;直径5~10m者因沉降作用而大部分阻留在气管和支气管;直径为1~5m者可随气流到达呼吸道深部,并有部分到达肺泡;颗粒直径小于1m 者,可在肺泡内扩散而沉积下来。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用毒理学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研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门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机理和早期危害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它是环境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用毒理学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研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一门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可能产生的生物效应、机理和早期危害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它是环境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主要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一般有以下特点:暴露剂量小;反复接触时间长甚至终身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既有青少年也有成人,也有老少,易感性差异很大。

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它是环境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效应。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一般接触剂量较小;长期反复接触甚至终身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既有青少年也有成人,也有年轻人和老年人,易感性差异很大。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有三个: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降解转化产物在环境中的危害和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利用最灵敏的检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初始生物变化;定量评估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并确定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降解转化产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传递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发展和消除毒性效应的各种条件和机制。

环境毒理绪论ppt课件

环境毒理绪论ppt课件
生物性:如细菌、病毒及生物毒素污染等) 物理性:如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噪声污染等)
二、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阐述环境污染物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环境 生物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和生物标记物。即用最 灵敏的检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与生物体后最 初出现的生物化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 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 -效应(反应)关系,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防 治环境污染对环境生物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措 施。最终任务是保护地球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各 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环境毒理学
§1 概论 §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内容 §3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环境毒理学的应用 §5 环境毒理学的史
1、古代人类对毒物和毒性的认识 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们的祖先就曾用毒乌头捣汁
涂在箭(矛)上,来进行射罔狩猎。古希腊医生 Dioscorrides(公元50-100年)把毒物分成植物毒素、动 物毒素和金属毒物三大类。这些都表明古代人类经过 实践,已学会通过物质的外观形态和色、味等感官性 状来辨别区分毒物。
§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 及内容
一、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化学性、生物性、 物理性等多种污染物,其中,化学污染物是当前最 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通常将化学污染物称之为外 源化学物(xenobiotics)。泛指自然界存在着的或人 工合成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不是环境或 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环境或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人 类生活环境通过一定环节和途径进入环境或与人体 接触并进入人体,且产生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环境毒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毒理期末试题及答案

环境毒理期末试题及答案第一题:环境毒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它包括了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分布、转化、归宿以及对生物体的危害效应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题:环境污染物的分类及其毒性机制1. 有机污染物:包括农药、工业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等。

它们的毒性机制主要包括代谢损伤、致突变和致畸形等。

2. 无机污染物:包括重金属、氨氮和硫化物等。

它们的毒性机制主要包括生物蓄积、离子干扰和氧化应激等。

3. 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指核辐射和放射性核素。

它们的毒性机制主要包括DNA损伤、细胞凋亡和癌症发生等。

第三题:环境毒理学的评价方法1. 动物实验:通过对动物进行暴露实验,观察并记录毒物对动物的影响,包括生理指标、病理学变化和行为改变等。

2. 体外试验:采用细胞或组织等体外模型,通过体外实验评估毒物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

3. 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特定地区或人群的环境暴露情况与疾病发生率之间的关系,评估环境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第四题:环境毒理学的应用1. 环境保护:通过评估环境污染物的毒性,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保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

2. 食品安全:评估食品中的污染物,确保食品的安全和质量。

3. 新药开发:通过环境毒理学评价,筛选和鉴定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新药物。

4. 危险废物处理:评估废物的毒性,制定合适的处理和处置方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

答案解析:第一题:环境毒理学定义和研究范围的简要描述。

第二题:环境污染物分类及其对生物体的毒性机制的说明。

第三题:环境毒理学的评价方法的简要介绍。

第四题:环境毒理学的应用领域的简要说明。

以上为环境毒理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你的学习和研究有所帮助。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毒理学:毒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

是一门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的科学,也是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科学。

是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环境毒理学:《环境毒理学》是2010年6月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建政。

内容简介:《环境毒理学(第2版)》是针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微生物、生命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而编写,涵盖了环境毒理学从分子到生态系统水平的大部分内容。

《环境毒理学(第2版)》不仅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科学各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环境毒理、安全工程和环境保护工作专业人员以及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第1章概论1.1 环境毒理学的概念及学科地位1.1.1 概念1.1.2 学科地位1.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及内容1.2.1 研究对象1.2.2 主要任务1.2.3 研究内容1.3 环境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3.1 毒理学溯源1.3.2 现代毒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3.3 环境毒理学的发展1.4 环境毒理学发展趋势第2章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2.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2.1.1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2.1.2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形态和分布2.1.3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转化2.2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转运2.2.1 生物膜的基本结构和物质的跨膜转运2.2.2 外源化学物的吸收2.2.3 外源化学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2.2.4 外源化学物的排泄2.3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转化2.3.1 基本概念和一般机理2.3.2 生物转化的反应类型2.3.3 外源化学物对生物转化酶的诱导和抑制2.3.4 生物转化的物种和个体差异2.4 外源化学物的生物蓄积与放大2.4.1 生物蓄积和生物浓缩2.4.2 超量蓄积2.4.3 生物放大2.5 外源化学物代谢动力学2.5.1 概述2.5.2 基本概念和基本参数2.5.3 外源化学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第3章化学污染物的毒性作用3.1 基本概念3.1.1 毒物和毒性3.1.2 危险性与危害性3.1.3 剂量3.1.4 效应和反应3.2 环境污染物的毒性作用3.2.1 毒性作用的类型3.2.2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分级3.2.3 剂量与毒性3.2.4 环境污染物的联合毒性作用3.3 外源化合物的毒性效应3.3.1 个体水平的毒性效应3.3.2 种群水平的毒性效应3.3.3 群落和生态系统水平的毒性效应3.4 外源化学物的毒性作用机理3.4.1 分子水平的毒性作用3.4.2 化学污染物的三致作用3.4.3 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毒性作用3.5 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3.5.1 环境污染物的结构与性质3.5.2 生物因素3.5.3 非生物因素3.5.4 接触条件第4章环境毒理学方法论4.1 生物学指标的概念及应用原理- 4.1.1 生物学指标的概念4.1.2 生物学指标的选择与应用基础4.2 生物耐受性与指示作用4.2.1 生物耐受性机制4.2.2 敏感性指示种和耐污性指示种4.3 生物学指标4.3.1 生化标志物的选择原则4.3.2 常用分子生物标志物4.3.3 指示生物4.3.4 种群和群落指标4.4 环境毒理学模型4.4.1 毒理学模型的分类4.4.2 常见的模型种类4.4.3 环境毒理学模型的优点和不足4.5 生态系统毒理学研究方法4.5.1 中宇宙和微宇宙4.5.2 全系统操控4.6 研究方法的选择4.7 复合污染的研究方法4.7.1 研究的技术路线4.7.2 试验材料的选择4.7.3 实验方法的选择及条件确定4.7.4 实验设计第5章无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5.1 金属污染物的生态行为和毒性5.l.1 汞5.1.2 铅5.1.3 镉5.1.4 铬5.1.5 铜5.1.6 镍5.1.7 铊5.2 非金属污染物的生态行为和毒性5.2.1 硒5.2.2 磷5.2.3 氟5.2.4 砷5.2.5 臭氧5.2.6 氯气5.3 非金属无机化合物的生态行为和毒性5.3.1 一氧化碳5.3.2 二氧化硫5.3.3 氮氧化物5.3.4 氰化物5.4 颗粒物5.4.1 性质5.4.2 污染源5.4.3 颗粒物的毒性第6章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效应6.1 农药6.1.1 农药的环境行为和环境效应6.1.2 有机氯农药6.1.3 有机磷农药6.1.4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6.1.5 苯氧羧酸类除草剂6.1.6 二吡啶基除草剂6.1.7 三嗪类除草剂6.2 多氯联苯6.2.1 理化性质6.2.2 吸收、分布与排泄6.2.3 毒性效应6.3 多环芳烃6.3.1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6.3.2 理化性质6.3.3 环境行为6.3.4 吸收、分布与排泄6.3.5 毒性效应6.3.6 致癌机理6.4 二噁英类化合物6.4.1 环境中二噁英的来源6.4.2 理化性质与环境行为特征6.4.3 吸收、分布与排泄6.4.4 毒性效应6.4.5 分子毒性机理6.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6.5.1 来源与分类6.5.2 毒性作用机制6.5.3 对雄性生殖系统的影响6.5.4 对雌性生殖系统的影响6.5.5 致癌毒性6.6 石油6.6.1 石油污染物的环境行为6.6.2 石油污染的环境效应6.6.3 原油及石油馏分的毒性效应第7章辐射与超声波的毒性效应7.1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7.1.1 辐射源7.1.2 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7.1.3 分子水平的毒性效应7.1.4 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毒性作用7.1.5 个体水平的毒性效应7.1.6 生态效应7.1.7 实例研究——切尔诺贝利事件7.2 光辐射的生物效应7.2.1 光辐射及其生物吸收7.2.2 组织损伤效应7.2.3 生物大分子损伤效应7.3 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7.3.1 生物体对电磁能量的吸收7.3.2 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7.3.3 三致作用及对植物的诱变作用7.3.4 对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不良影响7.3.5 电磁辐射对基因的影响7.4 超声波与噪声的生物效应……第8章生理毒素与病原微生物的毒理学作用第9章环境毒理学分论第10章环境毒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第11章生态风险评价参考文献。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生态毒理的研究领域:
① 污染物对非哺乳类动物种群的毒性作用。
② 将污染物对某种生物的效应建成模式,以 便推测另一种生物可能发生的改变。
生态毒理学还要研究某一特定污染物对不同 种类生物毒性作用的比较毒理学,在论述毒 物对某一种群的毒性时必须描述它所处的生 态系统,在论述某一种群受到污染物的直接 毒害作用时,必须描述这对其它生物因素和 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意义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化学的、生物的、 物理的等多种污染物。物理性污染,如电离辐射、 电磁辐射、噪声污染等:生物性污染,如细菌、 病毒污染等。化学污染物是当前最为严重的环境 污染物,如工业化学品、农用化学品、日用化学 品及染料等污染物。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有机 体损害作用的规律及其防治措施,对保护生态平 衡、保障人类健康,使地球上各种生物种类、特 别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范畴: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是生物科
学和毒理学的分支学科。有的学者从医学角度 出发,认为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的观点和 方法,从预防医学角度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 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并把它归属于预 防医学的范畴。然而,环境污染物对人类之外 其他生物种类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等的损 害作用更加严重。因此环境毒理学研究已扩展 到环境污染物对各种生物机体及其种群的损害 作用规律及防治措施的范围。
近代环境毒理学还将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
的最新技术引用到实验研究中:有关酶、核 酸、蛋白质的理论和方法渗透到环境毒理学 的多个领域:PCR基因扩增、DNA序列分析、 以及单克隆抗体技术等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和 方法已成为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形 成了环境生化与分子毒理学分支。
近代环境毒理学还注重吸收化学发展的新成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第一章1、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污染物,特别是化学污物对人体和人群,以及相关生物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

2、外源化学物:是机体正常代谢以外的化合物,并非人体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素,而且也不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是它们可以由外界环境通过一定的环节和途径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引起一定的生物学变化,使机体受到损害。

3、人群调查:人群调查也是环境毒理学广泛采用的研究方法。

即采用医学流行病的调查方法,根据动物试验的结果及对环境化学物的人群进行调查,分析环境污染与人群健康损害的关系。

4、体外试验:可采用器官灌流技术,将受试化学物经过血管流经特定的脏器,观察环境化学物在脏器内的代谢转化和毒性作用,也可以将某个脏器从体内取出再制成原代游离细胞,进行环境化学物对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

5、三致试验:即致癌、致畸和致突变试验6、生物调查:生态调查是为了了解区域生态环境乃至生物圈内动植物现况(或包括其他微生物族群)与分布的一种科学方法。

7、环境基因组学:用高效测序技术,对选择的靶基因在不同人群中进行再测序,了解该基因的多态性及其频率,分析该基因多态性的形成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研究基因多态性与功能的关系,调查和研究基因多态性与人群疾病之间的关系,定量建立环境-基因-疾病之间的关系网络,达到预防控制公害病或环境病,更好地保护易感人群的目的。

第二章1、毒物动力学:是运用数学方法,定量地研究外来化学物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转化随时间动态变化的规律和过程2、表观分布容积:指外来化学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的毒物总量D与血中毒物浓度c的比值,表示毒物以血毒物浓度计算应占有的体液容积,用于推测毒物在体内分布范围的大小,单位:L,mL/Kg,公式:Vd=D/Co;或Vd= Do/ Co3、一级速率过程:指化学物在体内随时间变化的速率与其浓度成正比的过程,线性动力学模型符合一级速率过程。

4、生物半减期:指化学物在体内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单位一般为(min/h),t½= 0.693/ke4、消除速率常数:表示单位时间内毒物从体内消除的量与体内的量之比,单位h-1 公式:ke=(dD/dt)/D,Ke越大,毒物消除越快。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一,环境毒理学常用实验方法:1,急性毒性实验2,蓄积毒性实验3,亚慢性和慢性毒性实验4,致突变试验5,致畸试验6,致癌试验二,名称解释:1,环境毒理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特别是空气、水和土壤中已存在或即将进入的有毒化学物质及其在环境中的转化产物,对人体健康的有害影响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

,2,生物性迁移:污染物通过生物体的吸附、吸收、代谢、死亡等过程而发生的迁移。

3,毒物: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给予机体时,能与生物体相互作用,引发生物体功能或器官性损伤的化学物质,或剂量虽微,但积累到一定的量,就能干扰或破坏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持久性的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合物。

4,反应:有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

5,效应:在有限环境下,一些因素和一些结果而构成的一种因果现象。

6,最小作用剂量:指外源化学物按一定方式或途径与机体接触时,在一定时间内,使其灵敏的观察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或机体开始出现损害作用所需的最低剂量。

7,靶位点: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达到某一浓度,并足以引发一系列有害生物效应的部位。

8,金属硫蛋白:由微生物和植物产生的金属结合蛋白,富含半胱氨酸的短肽,对多种重金属有高度亲和性。

三,1,阐述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答:以动物试验为主,包括体外试验和整体实验两种基本类型。

但动物学实验须与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有机结合起来加以考虑。

一般选用哺乳动物体外试验,试验分四个水平:1,器官水平2,细胞水平3,亚细胞水平4,分子水平。

2,如何定量描述生物性迁移过程?答:生物性迁移过程的表现形式分为生物浓缩、生物积累和生物放大三种类型。

生物浓缩是指生物体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出现生物体中浓度超过环境中浓度的现象,生物浓缩的程度用生物浓缩系数(BCF)表示BCF=生物体内污染物的浓度/环境中该污染物的浓度。

生物积累是指生物个体随其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从环境中蓄积某种污染物,而使浓度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生物积累的程度可用生物积累系数(BAF)表示BAF=某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后阶段体内蓄积污染物的浓度(mg/kg)/同一生物个体生长发育较前阶段体内蓄积该污染物的浓度(mg/kg)。

生物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知识点

生物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知识点

生物学中的环境毒理学知识点生物学中的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在环境中接触到的化学物质所产生的毒性效应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机制和评估,并研究如何减少或消除毒理效应。

本文将介绍一些环境毒理学的知识点。

一、毒物的分类1. 有机毒物和无机毒物:有机毒物是由碳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如农药、柴胡酮等;无机毒物是无机物质,如重金属(铅、汞)、酸碱等。

2. 急性毒物和慢性毒物:急性毒物是在短时间内接触下产生急性毒性的物质,如氰化物;慢性毒物是长期接触或低剂量接触下产生慢性毒性的物质,如苯等。

二、毒性评估1. 毒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毒物通过吸入、经皮肤吸收、摄入等途径进入生物体后,会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这些过程直接影响毒物的毒性程度和持续时间。

2. 毒物对细胞的作用机制:毒物可以对细胞和器官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毒性作用,如损害细胞膜、干扰细胞代谢等。

3. 毒性评估方法:毒性评估是判断化学物质毒性及其潜在危害的过程。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实验动物模型、细胞毒性实验和体外试验等。

三、环境毒理学的应用领域1. 环境污染监测:环境毒理学可以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污染情况,对于发现和评估潜在的污染源及其对生物体的危害起到重要作用。

2. 毒性评估与风险评估:环境毒理学可以对环境中存在的化学物质进行毒性评估,并结合暴露评估,综合判断其对人类及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

3. 毒物治疗与防护:环境毒理学还涉及对毒物中毒的治疗和防护措施的研究,寻找相应的解毒剂及防护手段。

四、环境毒理学的挑战与前景1. 多因素交互作用:环境毒理学研究中,需要考虑到化学物质之间、化学物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因素对化学物质毒理的调节作用。

2. 系统毒理学的发展:系统毒理学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它将多学科知识相结合,从分子水平到整体水平,全面了解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影响。

3. 毒性预测与替代方法:为了减少动物实验的使用,环境毒理学研究也在不断发展替代方法,如体外试验、计算机模拟等,以更准确地预测化学物质的毒性。

《环境毒理学》课件

《环境毒理学》课件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吸入
通过空气吸入污染物颗 粒。
食入
通过食物或饮用水摄入 污染物。
皮肤接触
通过皮肤接触污染物。
生物富集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 低级生物体内富集高浓
度的污染物。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
致癌作用
某些污染物可增加生物体患癌症的风险。
免疫毒性
某些污染物可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降低 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建立适 当的动物模型以模拟人类暴露条件。
暴露途径与实验方法
暴露途径的选择
01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暴露途径,如吸入、食入、皮肤接
触等。
实验方法的设计
02
确定暴露时间和剂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03
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CATALOGUE
环境污染物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重金属
如铅、汞、镉等,主要来自工 业排放和采矿活动。
有机污染物
如多环芳烃、苯并芘等,主要 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工生 产。
农药
如滴滴涕、六六六等,主要来 自农业生产和杀虫剂使用。
放射性物质
如铀、铯等,主要来自核工业 和核废料处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如低毒或无毒的化学品替 代品、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等。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快速响应和评估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环境毒 理学专家需要对事故进行快速响 应和评估,确定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扩散范围以及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方 案,包括污染物控制、人员疏散 、医疗救治等措施,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群的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通过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

它是环境医学的一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从医学和生物学的角度,通过毒理学方法研究了环境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可能对人体的生物作用,作用机理和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

它是环境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通常具有以下特征:低暴露剂量;长时间反复暴露,甚至终身暴露;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接触人群包括青少年和成年人,老年人和年轻人都很虚弱,易感性差异很大。

环境毒理学是使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及其机制的影响的学科。

它是环境医学的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性。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通常是较小的暴露剂量。

长时间反复暴露,甚至终身暴露;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人体;接触人群包括年轻人和成年人,老年人和年轻人病弱,易感性差异很大。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的生物运输过程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以及动植物转化产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以及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

它还阐明了环境污染物对人体产生,发展和消除毒性作用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其主要任务如下:①研究了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对人体的降解和转化产物的破坏和作用机理;②探讨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早期观察指标,即采用最灵敏的检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人体后的初始生物学变化,并尽早发现并消除。

;③定量评估了有毒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影响,确定了剂量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了依据。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是环境科学和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是从医学及生物学的角度,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中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学科。

其主要任务是研究环境污染物质对机体可能发生的生物效应,作用机理及早期损害的检测指标,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它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具有下列特点: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

内容环境毒理学是利用毒理学方法,研究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其机理的学科。

它是环境医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书籍环境毒理学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研究环境污染物的毒作用。

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般有接触剂量较小;长时间内反复接触甚至终生接触;多种环境污染物同时作用于机体;接触的人群既有青少年和成年人,又有老幼病弱,易感性差异极大等特点。

环境毒理学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在动植物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等生物转运过程,和代谢转化等生物转化过程,阐明环境污染物对人体毒作用的发生、发展和消除的各种条件和机理。

其主要任务有以下三项:①研究环境污染物及其在环境中的降解和转化产物对机体造成的损害和作用机理;②探索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损害的早期观察指标,即用最灵敏的探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于机体后最初出现的生物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设法排除;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与效应或剂量-反应关系,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提供依据。

实验方法环境污染物对机体毒作用的评定,主要是通过以下几种动物实验方法进行的:急性毒性试验:其目的是探明环境污染物与机体作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出污染物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为进行各种动物实验提供设计依据。

环境毒理学

环境毒理学

实验二 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测试

实验步骤 氯化汞溶液的稀释 反应物的配制


培养15min
测定发光强度
实验二 污染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测试
EC50=0.2mg/l
实验三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实验步骤 骨髓液的制备和涂片 固定 染色 镜检
实验三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计数200个PCE,6个有微核,微核率3%
出现的问题
由于光照不均匀、测定时部分藻液未摇 匀等原因,导致测得的部分数据严重偏 大或偏小
出现的问题
小鼠骨髓涂片染色后冲洗时冲 洗过度,大量细胞被冲去,细 胞密度过低。
谢谢!
环境污染物的分类
(1)化学类:重金属、工 业有机物、农用化学、 医用和日用污染物等 (2)物理类:微波辐射、 放射性物质(CT 、γ刀、 X 射线、电器的电磁辐 射场等)和噪声等
环境污染物
(3)生物类:病菌和病毒 等
环境污染的来源

具有毒理学意义的两种主要环境污染来源,分别是地理因素 和人为因素。 地理因素产生的污染物, 即自然产生的毒物, 包括有毒金属和 气体, 如存在于自然矿物中的砷和火山喷出的二硫化物。



( 4) 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和所需的灵敏度;
( 5) 分析资料和报告; ( 6) 整个分析过程的质量控制和可信度
研究环境毒理学的目标及意义
研究环境的现状、发展、将来以及污染
物的传播, 从而正确估计和降低人类接 触污染物的危险, 并减少污染源的存在, 以防止进一步的污染发生。这就是环境 毒理学的研究目标。
环境毒理学是毒理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有毒物 黄通过广泛的媒介物, 如被污染的空气、土壤、 水、食物或工业原料等, 产生的毒理效应。环 境毒理学的研究包括毒物来源(自然或人为产 生的)、环境的现状、发展和将来, 以及动物、 植物和人由于偶然的事故的成不明的原因接 触到这些有毒物质产生的效应。其目的在于 判断环境污染物的来源, 定量和定性研究这些 污染物, 了解包括人在内的有机体的接触途径。

环境毒理学ees

环境毒理学ees

环境毒理学ees环境毒理学是研究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对生物体产生的不良影响的学科。

它主要关注的是这些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毒性作用机制、毒理效应和危害程度,并探索对策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方法。

本文将围绕环境毒理学展开探讨,介绍其基本概念、研究内容以及应用前景。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主要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它通过实验研究和理论探索,深入了解各类化学物质的毒性特征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转化过程。

通过了解环境中存在的有毒物质,我们可以评估其潜在的生态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多个层面。

首先,它研究了毒物在环境中的存在形态、迁移转化及其对环境介质(如水、土壤、空气等)的污染程度。

这有助于我们了解毒物在环境中的行为特征,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

其次,环境毒理学关注毒物进入生物体后对其造成的影响。

包括毒物在生物体中的代谢转化、生物标志物的测定以及毒物对各个器官系统的毒性作用。

这些研究可为评估毒物的危害性和安全暴露水平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环境毒理学也研究了不同种群、不同生命阶段、不同性别以及不同遗传背景的个体对毒物的敏感性差异。

通过了解这些差异,我们可以制定针对性的防护措施,降低对某些易感人群的风险。

环境毒理学在环境管理和人体健康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它为环境污染物的风险评估提供了科学依据,帮助制定出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

同时,环境毒理学也指导着食品安全、职业健康和药物安全等领域的研究和实践。

尽管环境毒理学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仍面临着许多挑战。

例如,环境中存在大量的复杂化合物,其毒性机制及危害性尚未完全探明;一些新型化学物质的毒性评估方法尚不成熟;不同环境条件下毒物的行为特征和生物效应也存在差异。

总之,环境毒理学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化学物质的毒性特征及其在生物体内的行为,我们能够更好地评估环境污染物的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师范大学环境学院研究生考查课程答卷
年级类别:2015级
学科专业:环境科学
学号:1519183002
姓名:韩雪枫
课程名称:环境毒理学
授课教师:曹治国
考试时间:2016-6
考试分数:
小议石油泄漏
摘要:2010年4月20日墨西哥湾的石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全球的高度关注,此次事件所造成的影响不可估计。

其中包括引起了巨大的海洋生态灾难和造
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严重的环境事故,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进
行补救,并分析环境事故产生原因,进而做好防护措施。

关键词:石油泄漏环境生态人类健康经济原因补救措施保护环境
事故梗概
2010年4月20日22:00左右(美国中部时间),正在美国新奥尔良东南130英里处作业的瑞士越洋钻探公司(Transocean)所属,英国石油公司租用的石油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并着火。

4月22日,钻井平台沉入墨西哥湾,随后大量石油泄漏入海。

此次事故被称作美国史上的灾难,其污染影响不可估计。

据近日美国媒体报道,墨西哥湾靠近路易斯安娜州海岸的海域出现大片新增白色水面,同时,在白色水面西端,有黑色条带伸展向路易斯安纳州海岸,并已接近海岸。

经估算,目前海上的溢油污染影响海域约5200平方公里。

自5月1日起,已陆续发现有油污上岸。

受漏油事件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亚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的部分地区以及密西西比州先后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此外,美国政府5月2日宣布,在墨西哥湾遭石油污染海域实施为期10天的“禁渔令”。

墨西哥湾海岸线生态系统的敏感度非常高,此处生存着很多野生动物,包括鹈鹕、野鸭和鲸鱼等。

石油泄漏事件的影响
一方面,就环境生态上和人类健康谈谈。

泄漏出来的原油已严重影响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海岸的海洋生态环境,根据环境毒理学方面来说,石油泄漏将在海面上形成大片油膜,这些油膜极易点燃引起大火,产生大烟,硫化氢,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和烟雾污染大气。

油膜大面积的覆盖在海水表面,严重妨碍了海水的复氧功能,,是海水中的溶氧量急剧下降,促使许多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

油膜阻挡了日光,是进入表层的海水的日光辐射量减少,影响了光合作用能力的浮游生物的生存。

同时,
油膜和油珠具有很强的粘稠性,很多浮游生物、鱼卵、成鱼、贝壳等水生生物都会由于接触了油膜而被粘稠物包绕体表,导致死亡。

其中,油质还能破坏海鸟羽毛内充满空隙的组织结构,使得羽毛不能御寒而导致鸟类冻死。

海洋生物会因污染大面积死亡,严重影响墨西哥湾地区数目众多的鸟类、珊瑚和哺乳动物等。

石油泄漏造成了严重生态悲剧,使众多生物处于危难之中,一些珍稀物种或许将彻底消失。

油井大火会引起严重的大气突发性污染,因为浓烟中含有大量的有毒物质,如大量的碳粒,硫氧化物、硫化氢、硫醇、氮氧化物、氨、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酚类、醛类和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其主要加剧了酸雨、光化学烟雾和温室效应等影响。

在大风和海浪促使下,石油将会迅速扩散,石油直接流向一些最敏感的海岸地区。

石油泄漏污染土壤,堵塞土壤空隙,降低土壤渗透性,破坏土质,还能黏糊在植物的根部形成一层粘膜,阻碍根部的呼吸和根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引起根部腐烂,造成大面积的植物死亡,从而严重影响农林业生产。

清理工作将无法原有环境,当地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原油的泄露对人类的身体也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环境毒理学角度上来说,原油含烷烃高,其蒸气具有麻醉和痉挛作用;芳香烃含量高的原油引起慢性中毒,有的还具有致癌作用。

高浓度的原油蒸汽能引起急性中毒,主要表现有支气管出血,肺水肿,大脑严重出血,重者引起死亡。

低浓度长期接触者,可引起慢性中毒,常出现头痛、易怒、易疲劳、失眠、眩晕、心区疼痛、四肢感觉异常,角膜反射减弱、嗅觉障碍、瞳孔不对称、视野缩小、并有舌部颤抖、手指颤抖、多汗、立毛反应增强等症状。

接触原油可引起皮肤干燥,色素沉着或出现持久性红斑、皮肤角化、痔疮、身体裸露部位出现疣状物,甚至出现乳头状瘤、血管瘤等;还可引起妇女卵巢机能减退、月经量减少等。

另一方面,从经济上谈谈。

石油泄漏使海洋生物因污染大面积死亡,消费者不可能购买产自受污染水域的海产品,渔民生计可能毁于一旦。

旅游者不会光顾受到石油污染的海滩,此地区的旅游经济将受到严重的打击。

石油泄漏事件可能会影响商业交通,导致海上交通处于瘫痪状态。

最不可思议的是,石油泄漏事件导致大量原油泄漏,严重影
响全球的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能源的严重浪费。

最大的经济冲突是,石油泄漏事件的清理油污和赔偿的巨大成本将是对美国经济的一次重创。

石油泄漏事件发生的多种原因剖析
(一)是海上航运因素导致海上石油泄漏。

主要是船舶与石油设施相互撞击,包括船与海洋石油设施相撞,或油轮与海洋其他船舶、海洋设施相撞所造成的海上溢油。

如1989年3月24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附近海域触礁的油轮“埃克森·瓦尔迪茨”号,造成3.4万吨原油流入威廉王子湾。

我国渤海海域2005年发生了两起石油泄漏事故。

2005年底发生的长岛溢油事故,是“大庆91”号油轮运载珠江口番禺油田石油至锦州途中因舱裂导致溢油,溢油主要影响到长岛及秦皇岛附近海域。

(二)是海上石油开采过程中钻塔或者油井因爆炸或其他原因沉入海底,造成大量石油泄漏。

如1977年挪威北海油田突发爆炸,导致油井保险设施沉入海底,而此次墨西哥湾的
“深水地平线”石油平台爆炸事故也属于此类事件。

(三)是自然因素造成的海上石油溢油事故。

如1974年密西西比河口附近的两座石油钻塔颠覆事故造成的石油溢油事故,起因是由于飓风导致的海底滑坡,进而导致钻塔颠覆,石油外溢。

此外,还有其他因素。

如2005年发生的渤海埕岛溢油事故是中石化埕岛油田因盗窃分子打孔盗油导致的输油管道溢油。

石油泄漏后如何及时补救
首先,各部门应紧密配合,及时响应,快速、及时地对泄漏点进行堵漏处理,防止石油继续泄漏。

针对泄漏的石油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治理措施:一是使用石油扩散剂使石油迅速向海水扩散,减少石油的聚集;二是利用吸油物质和设施吸收泄漏的石油;三是利用围栏将其他海区与污染区域隔离,防止污染带继续扩大;四是当海面上石油层较厚时,采用引燃的方式将海面石油燃烧去除,但由于燃烧石油会造成大气污染,许多专家不建议用此办法。

例如此次的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发生以后,英国石油公司立即启用钢筋水泥罩封堵墨西哥湾漏油,美国海上警卫队点燃墨西哥湾上泄漏原油以减少污染,乃至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居民“捐头发”期望其能吸附原油,这些控制漏油的方案效果都很一
般,不如预想中的效果。

呼吁保护环境
此次墨西哥湾石油泄漏事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同时也引发了全世界人类的思考-----善待地球,保护环境。

环境对人类来说既是天堂,又是地狱,人们睁大那贪梦的双眼,恨不得将所有的财富占为己有.人类破坏环境,就是在破坏自己,自己的生存环境, 环境向我们呼吁,必须尽快采取一切措施,拯救日趋频危的野生动物,拯救我们的生存环境.。

警告就在空中回荡,悲剧仍在脚下发展。

保护环境不仅要从小事做起,更要从自己做起,积极的和破坏环境的人做斗争.让环境和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污染, 一种天然的灵性告诉我们:只有和平相处才能继续生存.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创美好明天. 还我们绿色空间。

参考文献:中国经济网,新闻网,财新传媒杂志,中国环境报第2版,环境毒理学(孟紫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