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模式探索与思考

合集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专业建设几点思考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职专业建设几点思考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4 3 1 1 ( 2 0 1 3 ) 2 2 — 0 2 9 8 — 0 2
掌握、 巩 固和 提 高职 业技 能 的 目标 。 从 全局 角 度 看 , 中职 学 专 业 建 设 是 中职 学校 教 学 内 涵建 设 的核 心 , 是 提 高 人 校 学 生 的理 论 学 习与 实践 培 训 锻 炼 在 具体 的 目标 、 内容 和

2 9 8・
价 值 工 程
工学结合模 式下的 中职专业建设几点 思考
On S p e c i a l t y Co n s t r u c t i o n o f S e c o n d a r y S c h o o l i n W o r k - i n t e g r a t e d Le a r n i n g Mo d e
关键词 :工学结合; 专业建设; 问题
Ke y wo r d s : wo r k - i n t e g r a t e d l e a r n i n g ; s p e c i a l t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p r o b l e m
中图分类号 : G 7 1 8 . 3
也 都 一 直在 竭 力地 处 理 好 这 对 关 系 , 可 事 实 上 专 业 建 设研 究 就 是 根 据 产 业 发 展 规 划和 企 业 用人 需 要 , 以 间 的关 系 , 忽视 了 人 才培 养 对接 用 人 需 求 、 专 业 对 接 产业 、 课 程 对接 岗位 、 教 却 总 是 陷于 两 难 境 地— — 要 么过 于 重 视 理 论 教 学 , 要 么 过 分 强 调 了实 践 培 训 环 节 , 对 理 论 教 学 重 材 对 接 技 能 为切 入 点 ,深 化 以工 学 结 合 模 式 下 的专 业 改 实 践 教 学 :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工学结合”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教育的学生 ; 工学结合”还有利于企业 人才储备,合作企业吸 “
引 优 秀 学生 选择 其作 为 就 业 对 象 ,使 该 企 业 的人 力 供 应不 致 匮
“ 工学结合”模式的特点及其作用
高职院校的 “ 工学 结合”与产 学研结合相 比较为微 观,它 乏 ,劳 动力密集型行业还可获得具有高度机动性 的临时工或季 是一种将学 习与工作 相结合的教育模 式,形式多种 多样 ,有一 节 性 员工 ,如 酒 店 、旅 行社 等 。 年分为三学期,工作与学习交替进行 的 ; 也有一个星期几天学
时期 ,组 建 职 业 教 育 集 团, 以骨 干 职 业 院 校 和 企 业 为 依 托 , 按 使学生将理论学 习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从而加深 对 自己所学 专
照 “ 府 引导、市场 运作、龙头 带动、校企 结合、实现共赢 ” 业 的认 识 ; 学 生 看 到 了 自己在 学 校 中学 习 的理 论 与 工 作 之 间 政 使 的指导思 想,在不改变现有 隶属 关系的前 提下,联合有关职业 的联 系 ,提 高 他 们理 论 学 习的 主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使学 生 跳 出 自
赢” ,实现 高职 教 育和 企业可持 续发 展之 目的 关键词 : 工学结合 ; 业 教育 ; 教 集 团 ; 式 职 职 模 作者简介 : 梁忠 厚 (94 ) 男,湖 南会 同人 ,衡 阳农林 职业 教 育集 团秘 书长 ,副研 究 员 农学硕 士,主要 研 究方 向 :高职 教育 ; 17一 , , 李美会 (9 9 ) 16一 ,女 ,湖南慈利人 ,湖 南环 境 生物 职业 技 术 学院 ,副教 授 ,主要 研 究方 向 :高校 政 治思想 工作 。 ( 南 衡 阳 410) 湖 205 基 金项 目 : 本文 系湖南环 境 生物 学院 2 0 年度 院长基 金 课 题 ( 08 课题 编号 : 0—0) 0 8 S8 2 、20 年衡 阳市社科 基金 项 目 “ 阳农林 职 业 衡 教育-衡 阳农业产业化 对接 关系专题 研 究”( 目 5 - 项 编号 : 08 0 4、2 0 年 度湖 南省 高等学校 科 学研 究项 目 “ 南农林 职 业教 育与产业化 2 0D 6 ) 09 湖 对接 关系专题 研 究” ( 目 项 编号 : 9 1 6 0C1 )的部 分研 究成 果 。 5

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职业学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实践与思考

引言原教育部部长周济在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有效促进学生就业的需要;是解决职业教育学费问题,帮助学生完成学业的需要。

[1]我校所在的城市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沿江开发带。

在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3.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6%。

学校位于本市某开发区。

开发区有130多家企业入驻,其中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4家。

这些以轻工制造类为主的支柱产业的迅速发展,急需大批高技能人才,这些人才正好是职业教育学校培养的对象。

因此,我校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加强学生专业岗位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良好的产业优势和行业背景。

一、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与意义工学结合是职业学校一种培养的模式,也称为半工半读。

对于工学结合,一般把它理解为学校学习和岗位工作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和部分时间在企业工作,两个过程交替进行。

工学结合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利用学校与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

工学结合的基本特点:一是学校理论学习与企业岗位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二是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三是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通过工学结合,不仅使学生能真切地体验工作实际,丰富工作经历,增强工作能力,培养学习兴趣。

而且也是职业学校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企业(行业)的发展需要,增强学校与社会、行业、企业的联系,提高学校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深化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2]二、工学结合实践探索(一)改革教学模式职业学校传统教学模式遵循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实践环节,违背了职业学校的职能,就像是“在黑板上开机床”。

中职“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2+1”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发展空 间 . 而且学 生第 三 年 的顶 岗实 习所 占用 的教 学 资源 很少 . 有 可观 的经 济效 益 . 具 学校乐 见其 成 ( ) 强职业 教育对 学生 和家长 的吸引力 。“ + ” 4增 2 1 模 式缩 短 了学生 在校 的学 习 时间 . 迎合 了学 生提 前就 业 的需要 .特 别是 那些 家庭 经济 比较 困难 的学 生 ,
业 教 育 工 作 的 若 干 意 见 》 0 4年 )《 务 院 关 于 (2 0 、国 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的 决 定 》 0 5年 ) 如 此 高 层 (2 0 。
术工人 ” 有效缓 解企业 的“ 工荒 ” , 用 问题 ( )2 1 6“+ ” 模式 更有利 于推 进工 学结 合 、 半工 半读 和订 单培养 的人 才培养模 式 . 建更 加灵 活多 样 的校 企合 作平 构
在 实 习 过 程 中 还 能 获 取 一 定 的 劳 动 报 酬 . 以减 轻 可 家 庭 的 经 济 负 担 。( ) 企 业 提 前 输 送 大 量 的 “ 技 5为 准
国职 业教 育工 作 会 议 . 后颁 布 了 3个 重 要 文件 : 先 《 国务 院 关 于 大 力 推 进 职 业 教 育 改 革 与 发 展 的决 定》 2 0 ( 0 2年 ) 《 、 国务 院七部委 : 关于进 一步加 强职
台 . 现 学 生 就 业 的 无 缝 对 接 实
级、 高频 度 的会 议 是 中 国职 教史 上 前 所 未有 的 . 充 分 表 明 了中央政 府对 发展 职业 教育 的高 度重 视 . 确 立 职 业教 育 在 我 国经 济 建设 和 教育 工作 中的 战 略
二、 我校 推进“ +1 2 ” 培养模 式改革的措施
探 索 与 实践 , 已建 立 了一 套 独 具 特 色的 专 业 课 程 体 系和 顶 岗 实 习管 理 机 制 , 生 较 好 的 实施 效 果 , “ +】' 式 产 但 2 ’ 模 也 带 来新 的 问题 和 矛 盾 . 急待 解 决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究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实践与探究

分 组 的 ,一 个 小组 几个 人 , 共 同 完 成 一 个 任 务 , 小 组 成 员
之 间 是合 作 关 系 , 小组 与 小 组之 间还 可 以是 竞 争 的 关系 。 学 生 是 学 习 的 主 体 ,他 们 的认 知 水平 、 思 维 能 力 、 语
些 阶 段 出现 的 问题 。 阶段一 ,教师布 置任务 后 ,学 生们看 到老师 不过多参 与 ,
部 分 工 作小 组 中 会 出现 不 断掉 队 的成 员 。

的另外 一 些 角度 ,这有 助 于养 成 学 生全 面 考 虑 问题 和善 于 从 别 人 身上 取长 补 短 的 习惯 。
那 么 , 教 师 怎 样 在 一 体 化 课 堂 中更 高 效地 完 成 教 学 任
务 ,并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完 成 任 务 的 积 极 性 ,养 成 良好 的 学 习
点 之 一
践 行 工 学 结 合 一 体 化 有 几 个 过 渡 :首 先 是 教 师 从 传 统
的 学 科 教 学 向 一体 化 教 学 的 过 渡 ,其 次 是 学 生 从传 统 的 被 动 接 受 知 识 向主 动 探 求 知 识 的 过 渡 ,然 后 是 课 堂 上 老 师 占 主 导 向学 生变 主 角 的 过 渡 … … 这 些 难 点 的过 渡 中 , 最 重 要 的是 学 生 的支 持 和配 合 。 初 期 , 在 实 施 电子 产 品制 作 一 体 化 的 课 堂 中 ,会 发 现
能动 性 调 动起 来是 需要 一 体 化教 师探 讨 研 究 的 的重 要课 题 。
关键 词 :工 学 结合 一 体 化 中等 职 业教 育 自主 学 习 合作学习 工 学 结合 一体 化 是 中职 院 校 在 新 的教 学 改 革 环 境 中 不

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进 发展 。
1 0
共享 , 校企 双 方发 挥各 自优势 , 互 参 与对 方 的人 相
人 才培养
才 培养 工 作 和应 用 性技 术 研发 工 作 ,并 承 担 一定 的责任 , 才能 使 学校 与 企业 做 到水 乳 交 融 , 同育新
型 技能 人才 。f 1 ]
2 2 第1期珂 韵t 0年 4 ' 蘑 1
之 中 , 行业 企 业 的理 念 和文 化 引入 学 校 , 能真 共 同点是学生在校期间不仅学习而且工作 ,将 理 把 才
正实践工学结合 的人才培养模式 。连云港市几所 论知识融人 到企业生产实践中去 。学生 的工作是 中专校都不 同层面开展工学结合 , 订单培养 ” 有“ 、 学校专业培养计划 的一部分 ,除了接受企业的常

中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 才能实现学校的 自身价值 ,

与行 业企 业结缘 , 搭筑 工 学结 合平 台
才能促进企业的兴旺和发展 ,才能实现学 校的可
( ) 源共 享 , 二 资 同育新型技 能人 才
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服务产业升级 、经济结 持续 发展 。
构调 整 与 发展 方 式转 变 ,以及 培养 技 能 型 和应 用
企业冠名班 、 引企入校 、2 1 理论学 习与顶 岗实 规管理外 , “+ “ 学校有严格的过程管理和考核 , 并给予
习等 , 这些模式既有成功经验也有薄弱环节, 只有 相应学分 。工学结合的质量与效果是衡量校企合 定位准确 , 明确合作方 向 , 实现校企共赢 , 才能促 作运行质量的重要依据 ,只有校企双方实现资源
( ) 学定位 , 握校 企合 作 方向 一 科 把
中等职业学校主要培养企业一线技能型应用

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困境及对策

特殊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困境及对策
著 名校 长 万 ・ 斯在 2 亥 0世 纪 初 针
费 困难 的 压 力 ,又 有 利 于 扩 大 办 学 空 间 , 进 残疾 学 生职 业技 能 促 和 态 度 的 形 成 ;实 行 工 学 结 合 有
利 于 实 现 学 生 就 业 与 企 业 用 人 的
对美 国高等教 育模式 提 出的改革 思想 , 实 质是 赋予 高校教 学 、 其 科 研 、 会服 务 的 “ 维” 能 , 立 社 三 职 建 高 校 与 社 会 的 密 切 联 系 。辛 辛 那 提 合 作 教 育 计 划 是 由美 国 辛 辛 那
产 劳 动 相 结 合 的 思 想 。一 是 在 教
培 养 模 式 之 一 。职 业 教 育 实 行 工 学 结 合 、 工 半 读 是 实 现 教 育 与 半
育 中要 注 重 理 论 与 实 际 相 结 合 ;
二 是 在 劳 动 中 实 现 人 的 全 面 发
的 一 种 综 合 教 育 教 学 模 式 。工 学 结 合 在 我 国 职 业 教 育 领 域 已实 践 多年 , 是 系统 完整 的工学 结合 但
我 们 可 以 把 威 斯 康 辛 思 想 和 辛 辛
依 托 该 平 台进 行 理 论 与 实 践 相 结
或 者 说 是 一 种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更
型 人 才 紧 缺 的 状 况 。但 是 特 殊 教 育 中等 职 业 教 育 学 校 在 推 行 工 学 结 合 教 育 模 式 的 过 程 中 ,出 现 了 各 种 困难 和 问 题 ,突 破 工 学 结 合 的 困 境 , 于 特 殊 教 育 中 等 职 业 对 教育 的发 展具 有 重要 意 义 。
要 、 有效 的实 践方 式 , 合 职业 最 符 教 育 发 展 规 律 的 本 质 要 求 。实 行 工 学结 合 、 工半 读 有利 于 降低 半 职 业 教 育 的 办 学 成 本 ,可 以 让 更 多 家 庭 经 济 困 难 的 学 生 接 受 中 等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分析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
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中,学生需要在企业或行业一线进行实践,通过实际工作来学习和掌握专 业知识和技能。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促进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 发展的紧密结合,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人才。
学生管理与评价机制
学生管理: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制定符合企业需求的管理制度,确保学生遵守企业规 定和学校要求。
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学校教师评价、企业导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 和社会评价等,以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激励机制:通过设立奖学金、优秀毕业生评选等方式,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工学结合培养 模式,提高学习效果。
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促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 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提升高才培养方案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员 工培训等服务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企业为高职院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 协助实践教学
起源与发展
起源:20世纪70 年代,德国“双 元制”职业教育 模式
发展历程:从德 国到美国、英国、 澳大利亚等国家, 逐步推广
引入中国:20世 纪90年代,高等 职业教育开始引 入工学结合培养 模式
现状与趋势:目 前已经成为高等 职业教育的主流 模式,未来将继 续深化改革与发 展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意义
高职院校工学结合培养模 式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概述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方式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优势与挑战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罐 21. 00 5
中职 教育
中职学校 工学 结合教学模 式实践探 索
龙 秀 虎松 艳 杨 巍
f 东省 食 品 药 品 职 业技 术 学校 广 东 广 州 5 0 6 ) 广 1 6 3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绍 了广 东 省 食 品 药 品职 业 技 术 学 校 在 探 索 工 学 结 合 教 学 实 践过 程 中所 取 得 的 一 些 宝 贵 经 验 , 对 工 介 并 学 结 合 教 学 实 践 过程 中 出现 的 问题 及 完 善 措 施 提 出 了 建设 性 意 见 。 关 键 词 : 职 学校 : 学 结 合 ; 岗实 习 ; 工 半读 ; 学模 式 中 工 顶 半 教
中 图 分 类 号 : 1 G7 7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2 5 2 2 0) 5 0 41 0 1 7 — 7 7(01 0 — 0 — 2
中职 学 校 实 行 工 学 结 合 是 全 面 贯 彻 党 的教 育方 针 、 动 中 推
等 。 汇 编 成 册 。( ) 全 组 织 机 构 , 备 骨 干 力量 。 校 和 实 习 并 4健 配 我 企 业共 同 组 建 了实 习 学 生 管 理 领 导 小 组 。 我 校 领 导 和 企业 领 由 导担 任共 同 负 责 人 。 领 导小 组 下 面 设 立 实 习 现 场 管 理 小 组 负 在 责人 .分 别 由 我校 派 出 的 实 习 指 导 教 师 和 企 业 的 车 间 主 任 、 工 段 长 以及 班 组 长 担 任 , 生 干 部 亦 兼 任 车 间班 组 长 . 组 织 上 学 从 保 证 试 点 的推 进 。 5 业 务 骨 干 与 学 生 签 订 师徒 合 同 。 了保 证 () 为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作者:龙秀虎松艳杨巍来源:《职业教育研究》2010年第05期摘要:介绍了广东省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校在探索工学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一些宝贵经验,并对工学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完善措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中职学校;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半工半读;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0)05-0041-02中职学校实行工学结合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工学结合制度。

教育部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的意见》中要求职业院校将推进工学结合作为学校改革发展的基本方向,加强对工学结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我校在2005级食品安全监管专业进行了工学结合试点,即学生在校学习一年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后,在开始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学习之前,进行为期3个月的企业顶岗实习。

在此基础上,我校于2006年进一步与企业成功达成了“半工半读”联合培养人才的协议,对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工学结合的实践过程近几年来,我校依托广东省发达的食品、药品行业,在广东省各地建立了许多实习基地,如深圳太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天普药业集团公司、广东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等。

现就我校学生在广东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的工学结合实践情况介绍如下。

顶岗实习教学模式的实践过程(1)校企双方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

2006年5月,我校与阳江喜之郎果冻制造有限公司经过多次沟通,就我校2005级食品安全监管专业学生前往该公司实习达成协议。

协议内容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地点、实习岗位、实习内容、实习期间校企双方责任与义务等。

(2)校企联合制定顶岗实习教学方案。

方案包括: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实习的专业及学生、实习的地点和岗位、实习时间和进度安排、实习学生掌握相关技能的程度、实习学生的成绩考评及跟踪调查等。

工学结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

工学结合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探索
21 0 0年 6月
; 6卷 2 第3
思茅 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J u n l f i o T a h r ’C i o r a o ma e c es S ol l
J n 2 1 u.00
V I 2 No 3 o. 6 .
工 学结合在 中等职 业教 育 中的探 索
工作等相结合 的考核评价方式 , 形成教师评价与 学生 自我总结评价相结合 ,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形
成性考 试与 总结性考 试相结 合 , 笔试 、 口试 与工作 实践相 结合 , 业 素质 考 核 与职 业技 能 考核 相结 职
合等方法 。
2工 学结 合 实施 的 具体 措 施
2 1 展工 学结 合 的教 学 模 式 , 须 加 强 学 校 和 。发 必 企业、 农村 各行业 间的沟通联 系
合、 半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半读, 把学校办到企业、 把学校办到农村 、
① [ 收稿 日期 JOO~0 0 2 L 3— 3
[ 作者简介] 陆化(9 3~) 男, 17 , 云南宣威人, 普洱林业学校讲师。 9 8

化 : 工学 结合在 中等职 业教育 中 的探 索 23实施 工 学 结合 的教 学 模 式 , 须 建 立 起 合理 . 必
从而使 教学 走 出校 门 , 向社会 , 走 走人 农村 , 向 走
相关企业 , 以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健康、 有序的繁荣
发展 。
农专业学 费的免除等 ; 二是入 学形式 的变化 , 由过
去 的参加 中考划定 统一 录取分 数线转变为凭 中考
1 学结 合 的教 学模 式 在 普洱 市的 发 工
展潜 力。
则; 四是入 学时间的变化 , 由以前的秋季人 学转变

浅析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方向

浅析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发展方向

合, 职业 教育与大学相衔接 的综合性人 才培养模式 。
其 中最具借鉴 意义的应属德 国“ 双元制 ” 式 , 模 它的 借 鉴价值 主要 有四个方面 : 同实践 紧密结合 。首先 , ① 工 学结合应 深入实际 , 针对具体工作程序 做出安排 。 其次 , 企业要提供设备精 良的培训场所 。再次 , 企业 要配 备高
非常复 杂 , 因此 , 工学结 合 中劳动关 系法 律保 护的研 对 究不足 , 也制约 了工学结合 的规范发展 。
二、 对工学结合模式的分析
1国 内工 学 结 合模 式 的 不 足 .
浅析职业教育 中工学 结合模 式的发展方 向
广 西物 资 学校 (3 0 7 蒙 慧敏 50 0 )
【 摘
要 】 自J 9 1 国家决 定大力发展 职业教 X19年 ,
水平 的培训师傅 。培训 师傅 资格 的取得 必须通 过国家统

育以来 , 如何 办成 学校 和市场联 系紧密的职 业教 育成 为
担负培养人才 的任务 , 按照企业对 人才 的要求 组织教 学
和岗位培训 。② 以加 拿大 、 美国为代 表的C E B 人才培 养
模式 , 即从 岗位 的需 要 出发 , 过企业 专 家组成 的课 程 通
开发委员会制 订具 体方案 , 培育人 才 。③ 以澳大利亚 为 代表 的T F A 人才 培养模式 , 即一 种政府 、 行业 、 学校相 结
教学资源, 有待进 一步研 究 。 四 , 其 在工学结合 阶段 , 学生 的培训 、 薪酬状 况直接影响他们对工 学结合及单 位的态 度 ,有些学生对培训 或薪酬不满 意而随意离 开单位 , 对 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的稳 固性 产生影响 。其 五 , 相对于社 .

浅谈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职业教育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摘要:“工学结合一是职业教育中的核心理念,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

本文主要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完善办法。

关键词: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中的核心理念,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

一、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各级政府部门在对待“工学结合”的观念意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与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宏观的组织、领导、保障与统筹规划、监督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

2、工学结合缺乏足够的政策法规和资金支持。

3、需要加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实践研究。

因为这些研究成果是各级政府和部门制定政策、法规的依据,有助于科学、正确地解决模式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和课程的组合仅停留在学校层面,造成课程内容、知识的编排存在局限性和片面性;再加之没有较权威的组织机构审核,会产生课程涉及的知识应用性和针对性过强,发展性和科学性减弱,难以适应企业的需求。

二、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目前,“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组织机构的建立多是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主要是学校和企业人员的参与,由两者共同制定相关的培养方案和计划,尚缺乏高一级部门的指导和规划、审核,难以使“工学结合”形成规模。

因此,“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的多方参与,成立不同层次、不同级别的组织机构,要推进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部门对“工学结合”的观念意识,加强“工学结合”的参与力度,发挥宏观组织、领导、保障与统筹规划、监督的作用,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制定配套优惠措施,健全激励机制,在税收等政策方面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学,为校企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中职学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维普资讯
20 0 8年 第 2期 第 1 O卷 ( 第 4 总 8期 )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R A F HU I A O MA N V R IY OU N L O A N N N R LU I E ST
N o ,2 08 .2 0
G ener l No.48,V o . a 11 0
中职学校 工学 结合人才培 养模 式的实践 与思考
王周 秦
( 安徽 师范 大学 教 育 科 学学 院 , 安徽 芜 湖 2 1 0 ) 4 0 0
『 要 1 工 学 结 合 是 以职 业 为 导 向 , 学 生 为 主 体 , 分 利 用 学校 内 外 不 同 的 教 育 环 境 和 资 源 , 摘 以 充 把 以课 堂 教 学 为 主 的 学校 教 育 和 直 接 获 取 实 际 经 验 的 校 外 工 作 有 机 结合 的 一 种 教 育 模 式 。要 有 效 推 进 校 企 合 作 、 学 结 合 . 须 从 严 格 制 度 、 范 管 理 入 手 , 企 双 方 共 同努 力 , 行 管理 模 式 和 教 学 方 法 改 革 , 工 必 规 校 进 既 不 能 忽视 学 生 文 化 素 养 和 专 业 理 论 的 学 习 . 要 注 重 学 生 专 业 实践 能 力 的 培 养 。 校 在 实施 工 学 结 合 更 学 办 学过 程 中 . 需要 处 理 好 工 与 学 的 关 系 、 校 与 企 业 的 关 系 、 作 与 发 展 的 关 系。 还 学 合
r 键 词 1 工 学 结 合 ; 式 ; 践 ; 考 关 模 实 思
『 图分 类号1 2 . 中 G5 0 1
【 献 标识 码】 文 A
【 章 编 号 】1 0 — 5 0( 0 8) 2 0 3 — 2 文 0 99 3 20 0— 130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工学结合模式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论文]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作为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必然结果。

笔者从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当前社会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对中职的要求入手,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一、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世界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2022年教育部《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中等职业学校基本的教学制度。

因此有必要探讨工学结合条件下教学模式和课程改革。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调查为探索工学结合模式下中职课程建设问题,我们从2022年开始深入洛阳市及周边县市机电类企业、工厂和各类职业学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行业、企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和职业学校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情况。

调查发现,中职教育课程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对中职课程评价不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致不是很高,对课程的认识模糊,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是很明确,30%的学生认为实践课程只是一般重要。

二是工学结合的要求不是很强烈,从学校方面讲,学校开展工学结合的程度还不是很高,方式方法也比较单一,从学生的认识上来看,学生对工学结合的要求不高,35.9%的学生选择假期顶岗实习,36.7%的学生选择某一学期半工半读。

三是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建设始终是以教育界为主,与企业和职业比较,注重的是学科的系统化,单单是校内实践课程满足不了学生对生产实践的需要。

四是学习方法重讲授,轻操作,许多校内实训是“电脑+网络”的机房不符合当前生产实际,同时,校外实习基地还未完全建立,提供实践的机会并不多。

五是课程评价重分数轻能力,40%的学生认为书面考试最能反映个人能力,32%的学生认为实际工作过程是最能反映个人能力,整体上讲课程评价体系单一重分数轻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

31OCCUPATION2016 12理论研究T HEORY中等职业学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与探索文/苗素华为了进一步推进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使职业学校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求,推进工学结合、勤工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成为当前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

笔者学校作为第二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又是四大重点骨干专业之一,在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课程改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和探索,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放任式的学生顶岗实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及工学结合现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

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

实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立足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需要单一学校培养模式缺少企业的有效介入和企业背景,使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脱轨,学生不懂企业管理要求、职业能力要求,难融入企业,对企业缺乏文化认同感。

2.提升师资队伍素质的需要笔者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教师大多是大学毕业生,没有企业背景,对企业没有足够的了解,实践能力停留在大学学习时的层面,产品意识、质量意识不足,产品的设计、研发能力不足。

3.社会的需要本地区的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标准与学校标准不一致,需要学校积极适应企业;另一方面企业需要在人力资源、新技术的支持等方面得到学校的帮助,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校在企业及行业中需要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笔者学校进行工学结合的实践和探索近几年来,笔者学校把工学结合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方式之一,每学年都组织1~2次工学结合活动,效果十分显著。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52职业教育工学结合课程的特征探讨★ 李萍 何进文引言工学结合教育模式通常可分为学校主导、校企主导、企业主导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的工学结合教育有着不同的课程特征,且适用于不同的职业和专业,因此教育者应结合学生们所学专业的特性来制定最优的工学结合课程,推动职业院校的教学改革,这也是笔者将要同大家重点探究的核心内容。

一、工学结合概述顾名思义,工学结合是指工作和学习结合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技术的同时也能增加社会经验,让学生们能够在真实模拟的工作环境中积累丰富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能力。

二、课程特征分析1、学校主导以学校为主导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主要体现在学习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过程、等三个方面。

(1)学习目标——职业能力培养学生们的职业能力主要可以从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两个角度进行教育培训,其中专业能力是指学生需要在职业教育中拥有某种特定职业的专业技能,而关键能力则是指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而拥有若干相近职业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如自主学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学习目标也从传统教育中的“深入了解”变为工学结合中的“熟练操作”,用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职业能力[1]。

(2)教学内容——职业特征教育内容的制定通常与企业生产密切相关,这也是工学结合课程的显著特征,职业教育院校的教育者应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相结合,以工作任务的方式来完成相应的教育课程,突出职业特征.(3)学习过程——工作过程工学结合课程主要是以真实工作过程为基础所开展的教育课程,因此整个学习过程都应严格遵循职业工作的完整性,使得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经历系统性的工作流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职业工作相关的课程内容。

2、学企主导学校企业共同主导的工学结合课程特征主要体现在工学互动、轮岗培训两方面。

(1)工学互动与传统教育模式所不同的是,工学结合课程中有充分的工学互动教育行为,即课堂教学与时间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进行相互渗透,这种教育模式比之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分散的教学模式更能体现出工学结合课程的精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职生 . 还是对 于每 日忙 于教 学的专业
报酬 , 而增 强了他们 的 自信。同时 , 进 标
准 化 的生产 条件对 企业 员 工 的严格 要 求让 学生切身体会 到 了 自身的不 足 . 给
平 时 懒 懒 散 散 的 学 生 着 实 打 了 一 针 强 心剂 。
教师 , 他们 对如此难 得的学 习机会都非
不完全合格 的学生买单 , 出再次 培养 付
的代 价。如果将实 习期安排在 平时教学 当中, 即实行 “ 学结 合 ” 工 的模式 . 则会 出现 多方共赢 的结果 。河南省 医药学校 主要 为医药行 业 、 医疗单 位和 药监系统 培养 医药类生 产 、 营管理和护 理等方 经 面 的专业技能人 才 。根据专 业特色 , 学
生 产 。学 生 、 师 在 学 习 特 定 岗 位 的 生 教
结合 ” 式会遇 到哪些 问题 和困难 ?又 模 该 如何 进一步完善这种培养模 式呢?在 此 . 以笔者所在 的河南省 医药学校 的 仅
学探索取得 了良好效果 。具体而言 :
1 养 了学生 的职业 素养 . 高 了 . 培 提
学 习积 极 性
“ 工学结合” 教学实践为例 , 简而谈 之


关 于 “ 学 结 合 ” 学 模 式 的 实 工 教
对学 生来说 , 被送到 了制药企业 的 各个 岗位 上 .亲身经 历 制药 生产 全 过 程, 这样 的学 习效 果要远远好 于在校 内 实验室做 实验 。学生不 仅学会 了技能 . 还了解了社会需求和行业特点 在生产 学习 中 , 学生 需要 独立 完成 工作 . 并且
常珍 惜 。师生 共同走进企 业 , 真实 的 在
生产 实践 中都 得 到 了迅 速 的 进 步 这 样 的经 历 . 学 生 的学 习 和 教 师 的 教 学 必 对
将产生深刻 的影 响 二、 工学 结合” 养模式实现 了学 “ 培
校 、 业 、 生 的 多 方 共 赢 企 学 目前 .在 学 生 实 习这 一 教 学 环 节 . 大多数 中职和技工学 校采用 的是“+” 2 1 三 年 制 的 中 专 模 式 和 “+ ” 年 制 的 大 4 1五
“ 工学结合 ”模 式争取 了新 的教 育
教 学 资 源 . 化 培 养 了一 批 “ 师 型 ” 强 双 教 师 虽 然 学 校 本 身 也 拥 有 一 定 数 量 的实
授工作技能 在 校 园外 . 校大 胆探 索 . 学 积极 创 造条件 . 让学生走 进企业学 习技能 从 21 0 0年开始 , 学校利用 河南省医药职业 教育集 团的优势 。与 医药 企业合作 . 安
排 处 于 理 论 学 习 期 的 学 生 到 企 业 的 一
段的教学 模式 , 会让 企业 和市 场为那 些
●河南教育 枝 企 台 作
中等职业教 育 “ 学结合 ’ 式探索与思考 工 ’ 模
●河 南省 医药学 校 郑 言 翟 雪东
随着我 国职业教育 的改革与发展 . 中等职业 学 校 以课堂 教学 为 中心 的传 统 人才培 养模 式 已经远 远 不能 满足 现 代社会对职业教育 的期望和要求 在对
校 在 部 分 专 业 开 展 的 “[学 结 合 ” 教 : 的
教育教 学模 式改革 和探 索过程 中发现 .
以“ 学结 合 ” 工 为代 表 的新 型职业 教 育 模式被我 国的职业学校普遍认可
那 么 . 实 际 的 教 学 实 践 中 .工 学 在 “
线车间学 习制药技术 。在 实践过程 中 , 学校尝试将学 生实习期 提前 . 用半个 利 学期 时间来 到河 南天方药 业 、 环科 药业 以及 福瑞堂药业 等制药公 司 . 和企业 员 工 同吃同工 。学生根据企业生产需要被 分配 到制药 岗位 上 。 生产 中的学 习包 在 括 原料 药混 合 、 物提 取 、 药 消毒 灌封 等 药 品生 产的操作 . 了解制 药各个环节 的 规 定 和 要求 .并 参 加 企 业 的 G MP认 证 。在 “ 工学结 合” 践过程 中 . 实 学校 安 排班 主任照顾学 生 . 而且 安排一线 的专 业课 老 师与 学生一 起参 与企 业一 线 的
养 .到 2 0世 纪 末 知 的同时 . 还要 适应现代 企业 日常 生产管理制度 , 参与企业考勤 。
无 论 是 对 于 整 日远 离 社 会 生 产 的
是 在校 园 内根本 无法 体会 的 不 仅如 此 .对 于那 些家 庭经 济 困难 的学 生来 说, 在工作 过程 中也 能得到相应 的经济
接 受 企 业 的考 评 . 些 真 实 的职 业 感 受 这
践 和探 索
在 国际上 .工 学 结合 ”模 式 已历 “ 经 百年 而不 衰 .这主要 因为它 切合 实 际 的理 念—— 以职业 为导 向 .以提 高 学 生就 业竞 争能 力 为 目的 .以市场 需 求 为运作平 台 在我 国 . 职业 教育 的改 革 和发 展时刻 顺应 着经 济社 会 的进 步 和 需求 。从建 国初 期科 研 型人 才 的培
到新 世 纪技 能型 、 作型 人才 的需 求 . 操
可 以说社 会 的需求 推动 了 中等 职业 教 育角色 的转变 。而“ 工学结合 ” 的出现 .
无 疑 是 职 业 教 育 在 新 的 历 史 阶 段 发 展 的 必 然 结 果 面 对 挑 战 . 南 省 医药 学 校 在 学 生 河
2锻 炼 了专业教 师队伍 . 使 学校 . 促
改 进 教 学 . 高质 量 提
教 育 的整 体设计 中做 了很多努 力 和探 索 。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 中不拘泥 于书本 . 要多通过 操作和实 验来体现 出
书本上 的原理 学 校为此每学期 都开展 师生实 验技能竞赛 . 意在加 强实验操 作 在教 学过程 中的地位 . 通过实验教学 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